去大城市的地铁上班还是去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利弊银行?

大学毕业是去大城市好还是回小城市好?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46,193分享邀请回答3.6K2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5K1,3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城市和小城市工作的利与弊?_百度知道
大城市和小城市工作的利与弊?
每一个选择,每一步都决定了一生的定向,对于大城市和小城市工作的选择出入社会的我有些困惑,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大城市和小城市工作的利与弊,诚挚的谢谢大家!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大城市还是二三级城市在,选择的不同会影响审视你的标准的不同;其次考虑你的兴趣爱好,结合真个社会的就业倾向;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对工作的标准如何衡量?比如说你只想有一份能够解决温饱的工作,还是想在就业城市扎根,这些尺度会帮助你做出选择的。最后,我还要提的一点就是在择偶方面你同样会面临与工作一样的压力。比如你们是不是同乡,不是同乡的话以后怎么生存,诸如此类的问题吧。末了,我希望你慎重选择这么说吧,第一,人才类型;北上广类的一线城市吸收人才类型较复杂,基本上任何学历的人都能在这样的地方生存,所不同的淡然是收入不同。我是一个北漂族一员,我的切身体会是北京是一个各方面制度较严格的城市,公司一般较规范,各种福利和保险应该不成问题;对于二三线的中小城市而言,相比一线城市可能有些平台它不具备,可能有些行业在这样的城市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但是这样的城市对待高学历较重视,当然也有的公司不敢留高学历的人(这很正常)。这一点与一线城市相比不太好说,因为一线城市高学历的人比较多,所以可能在重视程度上要弱一些。第二,社会压力一线城市无疑会给人很大的压力,每天早上不管是坐公交还是坐地铁都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刻,有的人一天上下班需要花去三个小时,还有拼租房受到中介的压榨,这些都是很多人不能容忍的。二三线的中小城市呢,压力会小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第三,机会概率一线城市就业机会较多,二三线城市可比性稍差一点。这个有点决定了很多年过三十甚至四十岁的有激情的人仍然选择了一线城市,注意它真的很包容呦!呵呵。我肯定还有没说到的,现在就想起来这两个最重要的,最后奉劝你,一双鞋子不是别人说好看你就穿上的而是因为这双鞋子让你穿起来感觉很舒服才促使你选择它的。所以呢,到底适合不适合你说了算!朋友,祝你好运!
采纳率:37%
开始要在小城市工作,因为进入市场的准入制度不一样,好比一个普通大学生在小城市可以找一份稍微不错的工作,在大城市就只能找一份辛苦的工作了。。但是做了几年建议去大城市发展,大城市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小城市惬意,大城市有机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大城市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上广患“大城市病”、中小城市发展不起来?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城市群|小城市|轨道交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联合公布《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针对“大城市病”又出一招——发展市域间或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以缓解城市拥堵,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市域铁路,指的是大都市市域范围内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与郊区、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重点城镇间。这种轨道交通形态并非新生事物,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市域铁路的客运量曾占到铁路总客运量的20%以上。那么,当下为何再度推动市域轨道交通?它对治理“大城市病”有多大功效?人们在讨论“大城市病”时,往往把主城区的问题当成全市辖区的问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采访中认为,发展“轨道交通”能帮助解决住房供给不足、拥堵和污染等问题,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疏解;但在交通政策发布之后,为避免轨道交通空载以及后续出现的亏损,还需要出台促进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的配套政策,才能使交通政策成为一步好棋。  以下为观点实录: 轨道交通发展不足   为什么此时会再度推动轨道交通的发展?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型期间,人们对区域间联系、交通架构等概念的认识已经发生变化。  工业化时期,交通更多是以“扩”为主,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工业占比很高,因而发展高速公路为主的货运干线,这是当时的特征。同时,城市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大交通、大铁路完成。  然后,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兴起大量城市群,人口聚集效应显现,原来倚仗大铁路的交通格局已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此外,工业化后期,产业重心逐渐转向服务业,城市间倚仗高速公路实现相互联系,汽车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国外许多城市也经历过汽车时代,他们发现汽车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员流动的效率大幅降低,城市之间的通勤速度下降,同时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致使房价过高,车辆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轨道交通自然受到重视。其占地成本低于高速公路,能够促进城市间的联系,减少拥堵现象,节省人们的通勤成本,提高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之间的出行效率。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足。我们通过研究总结,中小城市发展受限,就是因为轨道交通没发展起来。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它们周边拥有的轨道长度平均达到2000多公里,而我们连零头都不到。  同时,中国地铁的发展水平也有滞后。城市化30年,地铁的发展速度低于其他国家,直到最近,一些城市才刚刚赶上。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主城区的交通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手段,但如何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到现在为止没有很好的认识。现在,一些城市简单地利用行政措施来限制人口增长,并不是很好的选择,虽然短期或许能发挥作用,长期来看还会反弹,毕竟城市中心聚集了优质的服务和就业机会。  实际上,人口向特大城市区域流动是一个规律。城市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希望人口向主城区聚集,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政策,让人口按照市场格局重新再选择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空间格局的调整,其政策效果比单纯地通过行政力量控制人口要好,建设轨道交通就是进行城市空间调整的一条可行路径。 给买不起房的人提供新选择   日本、欧洲的轨道交通发展快,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拥有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讲究成本效益,可以结合人口密度来设计相应的交通基本配置。从市场方向着手建设轨道交通,必须解决基础设施投入的问题,比如采用PPP等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要让社会资本愿意投入这个领域,必须使它们获得回报,这背后的关键是城市格局需要发生变化。  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格局是块状的,主城区大,周边城区小,这在一些特大型城市中尤其突出。没有很好的长期发展规划,再加上人口调控政策,使得它们周边的中小城市发育不良。主城区的房产价格很高,规划跟进快,但是周边的中小城市、镇、县受到的限制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轨道交通建成后,实际运行不畅。  在都市圈、城市群中,和主城区联通的最佳半径是30公里,以2公里-3公里一站来计算,需要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这是合理的通勤时间。如果在这个区域半径内没有城市支撑,意味着即使修建了轨道交通,也没有充足的客流可以运送,未来会面临亏损和补偿难题。  以北京为例,2000多万常住人口中,有1000多万人集中在主城区,其他1000多万人分布在行政区内其他相对独立的区县和农村,它们大多并不在距主城区30公里的半径内。  上海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崇明、浦东的一些地区,都和上海主城区距离较远,虽然已形成了点对点的联系,但距离过长,轨道交通的效率有限。  所谓的城市群,意味着点和点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聚集区。比如,日本就拥有很多小街区,而且已经连成片,规划时为10万-20万人口。十几年过去,实际上只有2万-3万人口,房价便宜,人们可以居住在这里,同时去主城区消费。在此基础上建成的轨道交通,运行效率可以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本投入能获得较好回报。  我们现在需要补足这样的布局,在综合政策中添上这一笔。  在中国国内,珠三角地区在这方面发展得比较好,因为广州的佛山地铁7号线建成后,原来利用高速路网要花一小时的通勤时间缩短至半个小时,促使许多人去佛山购置房产,这就实现了人口空间格局的调整。  房价是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议题。我们估算,北京约有700万16岁至40岁的人口,相当于有200多万家庭。但北京主城区每年仅提供十几万套住房,长期来看解决不了年轻人的购房需求。  我们提倡各项公共政策要以人为本,同样交通也为人而修,核心是人的空间选择。  中央反复强调人口疏解、城市疏解,但我们没有给买不起房的人提供新选择。若轨道交通足够发达,那么人们就有了更多选择空间,比如可以选择在郊区购房。  全世界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通过空间来缓解住房压力。放大空间可供给范围,可以解决住房供给问题,也可以减轻主城区的过度拥挤状况。而且这种住房的供给,会自发带动产业迁徙。  在这方面,珠三角的中小城市比长三角、京津冀要发达,许多城市已经连片,这些年一些城镇发育很快,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居住。以后可能会出现在广州工作,但在周边小镇购房的局面,这是交通政策和“特色小镇”政策的结合,对解决房价问题和促进中小城市发展都很有现实意义。  人们在讨论北京的“大城市病”时,往往把主城区的问题当成全市辖区的问题。现在面临的所谓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高房价等问题,主要是在主城区出现的,并不是在整个行政区域内。事实上,应该把房地产政策、城市规划政策放到更大的空间去权衡,不能只在主城区内讨论。  在全行政区域内,北京其实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实际上,在北京1.6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可以发展很多个中小城市。具体来说,可在距离城市中心半径30公里、约2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起多个小城市,和大城市相呼应。既带动人口疏解和产业疏解,同时也能大大降低房价,实现城市的合理空间布局。  如果要现实这点,北京的主城区应尽量通过存量用地解决其需求问题,而郊区的用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开。  观察北京周边的地区,我们一般盯着北三县,也就是河北的三河、大厂和香河。如果要将它们通过轨道交通与北京连通起来,就必须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界限。  另外,这些地区的距离较远,一般距离北京中心城区50公里-60公里。如果想要使轨道交通充分发挥作用,也需要在交通有效半径内增加一批中小城市建设,或是依托原有的城镇,新建一批小城市。  轨道交通能够促进中小城市发展,而中小城市发育则能够使轨道交通物尽其用,两者相辅相成,在发展节奏上,两者也应该同时推进。原来我们经常说,应该通过轨道交通来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现在轨道交通的政策已经颁布,而促进中小城市建设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其发展依然受限,希望对中小城市的放权、规划调整等政策能够尽快制定和颁布。  有关部门应当研究,怎样能适当调整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行政发展权限,重新调整行政辖区的规划,包括人口结构、城市建成区域的空间规模、土地指标的供给,一系列政策都需要调整,这样才有可能使轨道交通体系建立后不出现空载,导致投资亏损。 如何给中小城市发展下一步好棋?   我们提出中小城市政策已有很长时间,过去讨论的是广东和浙江的一些特大镇怎么发展,现在则有了“特色小镇”可以依托。  不过,在城市群范围内,以及特大城市的郊区,中小城市并没有发展起来,这和各种各样的成本有直接关系,包括就业成本、投入产业成本、企业发展成本、土地成本、住房成本等等。降低这些成本意味着需要提供更多空间。  其实北京周边的很多乡镇都是很好的居住区。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乡镇自然地形成人口聚集区、产业聚集区,自动地“组团”。  参照国外经验,东京的核心区拥有900多万人口,有了轨道交通后,周边的中小城市会沿着轨道交通线形成树枝状的蔓延,这就是“组团式”的发展模式,会自动地将居住在核心区域的人口吸引过去。  反观中国,城市的最显著特点是等级化管理,高等级城市会产生强大的资源吸聚效应。现在,中国的大城市越来越多,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40多个,都是地级市以上,还有30多个省会城市,它们集中了资源、土地,限制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北京和上海近年都在发展主城区,这不利于郊区发展,就算在郊区,也只是区县政府的所在地发展了,小城镇没有得到发展。  中央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调整城市放权的政策等,当然我们希望这些文件能更进一步明确一些制度。  中国的城市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城市,而是行政区域,未来需要将城市的行政区管理和区域管理分开,这样可以使中小城市的发展有更多的主动权。  轨道交通的发展能够帮助解决房价、拥堵和污染的问题,能够帮助疏解产业人口,但是交通政策发布之后,还需要有城市发展方面的配套措施,才会是一步好棋。  当前,激发中小城市发展动力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比如说,取消土地指标计划层层下达的制度,根据城区人口规模和增长情况明确土地使用规模,更好地发挥集体建设用地作用。中小城市应该把增加就业和吸纳人口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需要减少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约束,允许中小城市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规划。  未来的城镇化发展,应更多创造城市间平等的竞争机制,激发中小城市的活力,并形成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间各城市的合理竞争格局,建立符合市场化机制的有机体系。上级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交通和公共服务条件的改善,为各类城市发展创造机会。欢迎关注思客微信(sikexh),随时查看我们的最新消息。考虑到便利、经济、环保,究竟应该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各利弊如何?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681分享邀请回答400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所在的位置:
在大城市当草根,还是到小城市做精英?工薪族细算经济账和前途账
日06:43  
见习 赵依里 
  这道引发网友热议的“选择题”你会怎么做?
? | ?推广 |
  “你是选择做草根,还是做精英?”如果面对一道这样的“选择题”,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做精英。那么,如果将这道“选择题”扩展一下,“你会选择在发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做草根,还是到生活成本低的小城市做精英?”你会如何选择?
  近年来,这一道“选择题”难住了不少工薪族,
  为此,他们在网上发帖讨论、征求他人意见,而在算过经济账和“前途账”后,大部分的工薪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选择大城市的 大理由
  理由一:发展前景好
  不少网友都认为,选择留在大城市,最重要的理由是,大城市能够提供更好的发展前景。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记者的一位女性朋友说:“我会选择留在发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因为我相信,草根有一天也能变成精英,关键在于他有没有遇到好的机遇。”
  而留在大城市的网友们也纷纷表示,选择留在大城市,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城市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如果大城市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又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我首先会考虑留在大城市。”网友“荆棘鸟”说,“但是我不会只为留在大城市而对工作退而求其次,去做一份我完全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工作。如果大城市没有合适我的位置,我会回去我的小城做精英。”
  理由二:生活便利
  除了发展前景之外,还有一个让工薪族们选择留在大城市的理由,就是大城市的生活比较便利,业余生活也比小城市丰富。
  网友“doriafy”说,“我选择大城市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那里可以看到很多我喜欢的演出,听到很多我喜欢的音乐会,见到很多我崇拜的艺术家。这是在我家乡绝对得不到的机会。”
  记者身边一位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杭的同学也表示,她放弃家里能提供的安定工作和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留在杭州打拼,最主要的原因是杭州有她习惯了的更便利的生活,“在杭州读了几年大学,已经有了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习惯,当回到老家时,很多我喜欢的店铺都找不到,生活习惯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变,让我有点无法适应。”
  理由三:为了下一代
  在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当中,还有一部分眼光比较远的网友,已经考虑到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如果将来有了孩子,我的孩子一定希望生长在大城市,而不是起点就比人低。”有网友这样认为,“我想,现在在大城市奋斗个十几年,能够让孩子从小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是值得的。”
  虽然有一些网友认为“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选择留在大城市”看起来有些可悲,但至少这样的想法也代表了部分选择大城市的人的真实心态:自己可以辛苦一点,一切为了下一代。
  选择小城市的 个原因
  原因一:生活成本低
  有网友算了一笔经济账,按月收入5000元来计算,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物价较高,生活成本也相应地较高,5000元的月收入扣除了房租、水电、日常开销之后,所剩无几,更别提存钱买房、买车了;而如果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由于生活成本低,5000元的月收入可以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加上工作几年之后得到的加薪、升职机会,很快就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网友“wyl0146”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我和男友一起在天津打拼两年了,虽然男朋友进的是国企,待遇不错,可天津的房子买不起啊!再加上我学的是师范专业,但在天津进不了学校工作,工作一直不稳定。我们现在越来越想回老家&#8212;&#8212;湖北的一个小城市。起码不用愁房子啊!”
  原因二:容易出人头地
  还有一部分的网友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城市,主要看中的是小城市更容易出人头地。
  “我并不奢求太富裕的生活,能温饱就行了。”有网友表示,“回到家乡,生活比较安稳,压力也不像大城市里这么大,而且由于很多人不愿意回到小城市,在这里我更容易成为本地的精英,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挺合适的。”
  在记者随机访问的朋友、同学中,有一位是杭州某企业的白领,面对这道“选择题”,他表示,如果能选择,他会选择回到小城市去,“因为60%的人的理想都会被现实击碎,而回到小城市,虽然发展前景看起来没有大城市里好,但生活更稳定,也更容易出人头地。”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这是个悖论
  在随机访谈中,记者的一位朋友一语道破天机:这道“选择题”之所以会如此两难,是因为它完全可以是个悖论。选了大城市,当遇到困难时,很多人会后悔当年没有回小城市去;而选择了小城市,在生活安定的同时,很多人又会后悔没乘着年轻时好好闯一闯。
  事实上,不少网友在发表见解时,也对这样的两难表示了无奈。
  总体来说,大城市里生活比较浮躁、工作压力大,虽然机会和挑战比小城市更多,但因为竞争激烈,往上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在小城市里,生活安逸一些,舒适一些,平台虽不大,却给人才留出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在大城市里,整体的生活水平比小城市高,生活较为便利,将来孩子的成长、教育环境也较好;而就个体的生活质量而言,大城市里的草根未必比得上小城市里的精英。
  大城市或者小城市,在择业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抉择,这道“选择题”也注定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如果让你来选,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欢迎来电或通过QQ发表你的见解,我们的电话是,QQ号为。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利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