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农村小院菜园子图片院佛殿记 求翻译

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1)
作者: 发布时间: 10:20:57 本文来源于:
  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恽寿平的花鸟画 ▲ 北宋徐崇嗣, ▲ 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 ▲ 。
  A.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 B.效法 融汇 美轮美奂
  C.效法 融会 美轮美奂 D.取法 融会 精妙绝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说法引发了人们高度关注,住建部要求各地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
  B.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C.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企业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
  D.我校研究院发布的&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采用指数形式,通过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 ②除夕 ③端午 ④元宵 B. 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
  C. ①重阳 ②七夕 ③端午 ④元宵 D. ①重阳 ②除夕 ③元宵 ④中秋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那是一个最容易受影响的年代,我们好歹要崇拜一个什么人, ▲ 。当然,同时它也是一个征兆,我们早期着迷的书的性质大致显示了我们的精神类型,预示了我们后来精神生活的走向。
  ①而初恋对象不过是把我们引入精神世界的一个诱因罢了
  ②但我们不必惭愧
  ③如果没有,就崇拜一本什么书
  ④事实上那是我们的精神初恋
  ⑤并且诧异当初何以使自己如此心醉神迷
  ⑥后来重读这本书,我们很可能会对它失望
  A.②③④⑥⑤① B.③⑥⑤②④① C.④①③⑥⑤② D.③④⑥⑤①②
  5.下图是年间的国内汽油与国际原油价格表,粗线代表国内油价变化情况,细线代表国际油价变化情况。下列对该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价格的总体水平来看,国内油价要高于国际油价。
  B.从价格的变化幅度来看,国内油价要小于国际油价。
  C.从价格的同步性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涨跌基本同步。
  D.从价格的变化轨迹来看,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差距在持续拉大。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菜园院佛殿记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 则:表转折,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
  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 。 (荀子《劝学》)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 (屈原《离骚》)
  (3) ▲ ,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
  (4) ▲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 (李煜《相见欢》)
  (6)浮光跃金,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8) ▲ ,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高中生》杂志·新高考网 责任编辑:曾向宇]
友情链接:
中国高校招生联盟
中国高中学校联盟
中国高考研究机构联盟
中国校园社团联盟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主办,《高中生》杂志社承办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版网证(湘)字017号 湘ICP备号文言文阅读:菜园院佛殿记 求翻译_百度知道
文言文阅读:菜园院佛殿记 求翻译
我有更好的答案
状怎么掌握庄家的动态想法?也照亮了他人!寻找的路上,那棵最大的麦穗,曾与你擦肩懊
采纳率:100%
菜园院佛殿记原文: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现代文: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法名可栖,得到同州人高庆、王明、饶杰等人一起出资,率领民众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然后过来要我写文章来作记念。起初,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在城南五里有块土地,但是地里长满了草木,牛羊随意践踏,想找个能住人的房子,都找不到。和尚可栖来到这里,却高兴的说:“这是世间荒废的土地,世人都不来争抢,我得到这里用来养老,这就足够了。”于是靠行医从世人那里收集资金,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讲堂、重门、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慢慢积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一共十年了。我看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专心致志,不肯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词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一点一滴详尽细致地选择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难道不近似这个道理吗?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至于世间的儒生,学习圣人的道理,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本事,等到他们出任天下之事,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坚持不懈的节操,老少聚集一起议论:“不过图一时的好处罢了,怎么能希望传世百年,达到教化的熏陶,获得久远的功效呢!”用这样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由此看来,反而比不上佛家学者坚持长久了。那么他们佛家兴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吗?为他们写这篇记,不只是用来彰显他们佛家的才能,也是为我们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惭愧罢了。曾巩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拒绝访问 | www.jiyifa.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jiyifa.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08438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菜园院佛殿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菜园院佛殿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6.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户籍
B.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靠近
C.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则未尝有勤行之意 则:表转折,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4分)
(2)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4分)
9.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6.(3分)A(登记)
7.(3分)C(佛法被天下人推重,除了自身经义,还有僧众们的努力推广)
8(1)(4分)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间”句式1分)
(2)(4分)用这样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间”句式各1分,“以此”“作”各1分)
9.(4分)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认真扎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参考译文】
庆历八年的四月,抚州有个菜园僧,法名可栖,得到同州人高庆、王明、饶杰等人一起出资,率领民众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然后过来要我写文章来作记念。
起初,菜园在尚书省有登记,在城南五里有块土地,但是地里长满了草木,牛羊随意践踏,想找个能住人的房子,都找不到。和尚可栖来到这里,却高兴的说:“这是世间荒废的土地,世人都不来争抢,我得到这里用来养老,这就足够了。”于是靠行医从世人那里收集资金,然后靠近这个地方建立起寝庐、讲堂、重门、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门徒住进去。唯独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计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让他的门徒拿着簿册到民间化缘,一有收入就登记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没有不接受的。慢慢积累,满一月后费用凑够,工程得以完成。从可栖来到这里居住(到现在),一共十年了。
我看佛教徒们,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们这些人都是勤奋努力,专心致志,不肯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变难为易,而他们所做的,没有一件不如他们心愿的,哪里只是他们的说词足以打动人呢?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栖这样辛苦经营,一点一滴详尽细致地选择累积,忘却十年时光的漫长,而达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难道不近似这个道理吗?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学习佛学的人又这样善于耕耘。至于世间的儒生,学习圣人的道理,他们自以为已经学到了本事,等到他们出任天下之事,却一点没有勤勉的心志,坚持不懈的节操,老少聚集一起议论:“不过图一时的好处罢了,怎么能希望传世百年,达到教化的熏陶,获得久远的功效呢!”用这样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经过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贤者出现,也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志向啊。由此看来,反而远比不上佛家学者了。那么他们佛家兴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吗?为他们写这篇记,不只是用来彰显他们佛家的才能,也是为我们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惭愧罢了。曾巩记。
[菜园院佛殿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曹、马能收人心
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曹、马能收人心
【www.ruiwen.com - 文言文】
  曹、马①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②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③,嘏曰: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路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也!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注〕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② 三征指的是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③ 傅嘏(gǔ),字兰石。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安之计,是以相赏相:表示动作偏指另一方,你们  B.师又谢朝士曰谢:道歉  C.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谁任其咎咎:失败  2.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选项是( )(3分)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始以相赏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只有司马昭受到了惩罚。  B.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与并州联军讨伐胡人,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胡人却已逃了回去。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用兵之时一般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希赏邀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3分)  ⑵ 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3分)  ⑶ 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4分)  答案:  1.D  2.B  3.C  4.(1)(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  (2)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  (3)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咎:过错、罪过  2.试题分析:①是曹操所说,表现曹操收人心,⑤司马昭所说,但不能表现收人心  3.试题分析:C.军队人心摇荡错,原文是王基上疏说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  4.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求想办法;非全军之长策也判断句式。句意通顺一分。(2)临履亲自前往;然这样。句意通顺一分。(3)败于官渡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暇空闲。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操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将领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询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谋求侥幸的胜利,虽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上天辅佐,不过这不可当作常例。诸位的劝止,才是完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不好意思说出来。  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毌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的众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了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把力量合并在一起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这个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说: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惭愧而又高兴。  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依据实际情况向司马昭上疏说:如果把军队迁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人心动摇,对于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要求迁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的首领,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而关东的败仗,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过错?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说:司马王仪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杀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自己担起来,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应该归罪(责)于自己,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意见,(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杀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不幸运。
本文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菜园街24号院房屋出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