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一个工作,供孩子女生读大学什么专业好,我是一个残疾人,能帮我吗?

我有一个梦 在城区建立残疾人爱心街(组图)_网易新闻
我有一个梦 在城区建立残疾人爱心街(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林梅中与残疾人朋友拉家常。 本版图由受访者提供  林梅
小时候,看到同龄的残疾女孩被装进笼子里带走、出嫁,她会哭,因为这似乎也预示着她的命运。
长大了,看到小女孩因为患病而几乎倾家荡产时,她会坚强地奔走呼吁,因为她对她感同身受。
与命运抗争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对他人感恩是为感谢那些年真情的付出。“重庆好人”林梅对残疾人的爱则交织着一名残疾人本身的记忆、感动与伟大。
向她致敬,除此外,我们还能说什么?
9月30日,第十六期“重庆好人”产生,永川区残联副理事长林梅位列其中。她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昨天,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至今偶尔会想起那个用竹棍做拐棍,摇摇晃晃走在泥泞乡间小道上的小女孩。跨过一根田坎,泥地湿滑,摔倒在地,挣扎许久才能起身。“这时,我多想前方有一双手,把我扶起来。”
如今,一切都成为过去。身为永川区残联副理事长,她说,自己仍然只是残疾人的代言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
悲惨的开始
一夜之间患上“软脚病”
1979年7月,怪病突降临江镇隆顺村。一个多月里,全村1200多人中有近600人患上了“软脚病”,下肢不同程度残疾。
林梅一家六口都患上了这种疾病,那年她12岁,小学毕业刚刚放暑假。一天,她和往常一样到坡上打猪草,往下冲的时候她发觉,“怎么刹不住脚了?”
她原本喜爱运动,被老师推荐到体校,暑假后就可以报到,而那场疾病改变了一切。“刚开始以为过几天就会好,两三个月后以为过几个月就会好,两三年后以为过几年就会好。”林梅说,三十多年过去了,她至今偶尔会想象,会不会一觉醒来一看,好了。
当时大家都怕这种病会传染,于是林梅被迫在家自学一年,后来就读于永川七中。刚上初中,她每天沿着崎岖的小道,步行七里到学校上课。进校门前,她会找个地方将拐棍藏起来。
但悲惨的现实,无论如何也藏不住。村里有患病的同龄女孩,出嫁时被人装在破箩筐中抬走。“我当时想,那可能就是我的未来。爱情?不敢想。”她当时特别反感有人说“读啥子书吗?我帮你找个人家嫁了”。现在想来可能那不过是一句调侃,她却听来像被针扎一样。
不屈的抗争
父亲鼓励儿女改变命运
20多年来,林梅先后任过永川区残联的宣教科长、综合科长、办公室主任、纪检员,现为残联副理事长。她自认这归功于有位好父亲。林梅的父亲是当时少有的高中生,因家庭原因未能上大学。父亲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患上“软脚病”后,更是以一己之力供养出三个大学生。
“要改变命运,只有读书。”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林梅中学时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如果想读大学,作为残疾人的她困难重重。林梅的哥哥成绩优秀,连续三年上重点线,都因腿脚残疾未能成行,第四年才被四川一所学校录取。林梅第一年因身体原因被一所大学拒录,次年考入重庆师专(现为重庆文理学院)数学系。
录取前夕,来自重庆师专的两位老师突然来到她家,当时她以为只是普通的家访。就在前不久,其中一位老师闲谈间偶然提起,其实学校特意让他们前去,是为了考察她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业。“我特别特别感谢那两位老师。”林梅说,其中一位现为重庆文理学院一位领导。
1991年毕业后,林梅被分配到永川残联,并工作至今。也是在大学,同班一位男同学走进了林梅的心里。现在,他们的女儿正在西南大学读大三。
热心的林姐
尽全力帮助其他残疾人
林姐,残联办公室的崔学彬习惯如此称呼林梅,他觉得这样更亲切。更多的残疾人则习惯性称她林妹妹、林姐、林阿姨。
走进残联办公室,你会发现办公桌旁放着一张张绿色塑料凳。崔学彬说,这是林梅嘱咐工作人员放的,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可歇歇脚。
崔学彬还提到一个细节,林姐曾经多次告诫他们,残疾人上门求助,不可以边看电脑、文件,边回答问题。“这是起码的礼貌,有的残疾人更加在意别人的态度。”
采访中,她常常提到“感同身受”这个词。1991年她刚到单位报到那天,一个工作人员以为她是来求助的,冷冷地瞟了她一眼。那种眼神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林梅很健谈,语速飞快,或许与她长期“兼职”残疾人心理辅导有关。昨日上午记者采访前,刚刚有一位残疾人来找她聊天。还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症单腿瘫痪的残疾人,二十多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径直走到她的办公室,述说自己心中的苦闷。
正因为“感同身受”,她对其他残疾人也一直尽全力帮助。
永川跃进机械厂有一个姓邱的女孩,下肢瘫痪,父母为了给她治病几乎倾家荡产。林梅得知后,通过媒体为其呼吁,为女孩筹足了8万的手术费,并为她请来声乐老师进行个性化辅导培养。
残疾妇女赵红丈夫因病去世后,家里欠下了巨额债务,两个孩子面临着失学。她找到一个爱心企业家,资助赵红的大儿子跨进了大学校门,同时又帮助赵红的小儿子在就近的小学读书。
20多年来,在林梅的努力下,永川在重庆各区县中率先开辟了《心桥》栏目、《电视手语》栏目、残疾人婚姻介绍服务中心、残疾人心理咨询站、残疾人法律援助站、残疾人热线。她还为永川残疾人事业募集基金近100万元。
伟大的妈妈
教她从小学会善良待人
昨晚,记者接通了林梅女儿的电话。她哭着告诉记者,想对母亲说一声:“妈妈,你是我的骄傲!”
小学三年级时,她和妈妈外出,看到路人异样的眼光时,总忍不住冒火起争执。林梅总是安慰她:“不要用怀疑的眼光去揣测别人,也许他们并无恶意。别人看你是别人的自由,不要因此影响你的心情。”
“妈妈可能不能像其他阿姨那样,经常陪孩子逛街,但是我却很幸福。”说到这里,她哽咽地说,她一直没觉得妈妈身体残疾,对自己是拖累。上小学时,林梅担心自己身体残疾会影响到孩子,曾缺席过家长会。后来,她与母亲沟通后,打消了母亲的顾虑。
她还特别提到,生活中,她和父亲都叫林梅“林姐”。
期待的未来
更多残疾人进入管理岗位
据林梅介绍,永川全区有6.8万名残疾人,80%生活在农村。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大量扶助政策。在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林梅提出,如果政府内能有更多残疾人的声音,更有助于改善该群体生存环境。
“希望更多残疾人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林梅作为人大代表,每年都会提出各种提案。她也曾提出,能否在招考政府工作人员时,增设针对残疾人士的职位。
同时,她也希望媒体能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争取社会各界更大的支持。
林梅还向记者透露,她现在有个想法,希望能在城区某处划定一个残疾人专用摆摊位—“爱心街”。
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张梁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我是一个残疾人想找一份工作 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我_百度知道
我是一个残疾人想找一份工作 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我
我是一个残疾人想找一份工作
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我想找一份工作
我有更好的答案
哪个不行吧
我高二挣得很多呢
可能我做不了
能打字就行
采纳率:9%
能打字吗?
那可以做客服
打字每分钟60字就可以
但是工资不高。
一般是这样
淘宝客服。😃
??客服就只需要坐电脑前,打字回答客人的问题。当然可以
又不需要你端茶倒水
可是这种工作上哪找去?求介绍
你在哪个城市啊?
那地方有城市吗?
直觉你那边做网店的不会多
稍等,我给查下有没有
根据我的经验,这个可能不适合你
你加我吧,这里发图片会被模糊。
我发了q,q的图片给你
你没收到吗?
注意看,一会儿就被屏蔽的。
你发你扣扣来
我看能不能看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我左手能写字,右手不能写,你能帮帮我吗?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有哪些
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有哪些
  对于残疾人来说,在创业中要面对的困难之多,想必大家都心里有数。那么,你看过哪些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一)
  陈清,自幼双脚残疾,可&不抛弃、不放弃&的他用勤奋开创了福建福安的欣业房地产经纪公司,为残疾工友提供了工作平台。他用一言一行,谱写了一曲&折翅雄鹰亦翱翔&的佳话。
  昔日求职多磨难
  陈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呱呱坠地没几个月,因为高烧,患上小儿麻痹症,至此落下了脚部残疾。艰难地念完初中,他考上了宁德农校的畜牧兽医,希望学得一技之长,为含辛茹苦的双亲分担肩上的重担。可1991年当他毕业后,父母得知当兽医得乡下四处跑时,放心不下,阻断了他的从医路。
  &没关系,你就在家里,我们养你。&父母的一番安慰,赋闲家中的陈清别样滋味在心头。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拖着行动不便的双腿,陈清找过店铺当服务员、进过作坊做牙签、下过车间安装打火机,前前后后找过20多份工作。可雇主们总是百般挑剃、另眼相待,每份工作陈清没做多久便无奈地放弃。 在亲友的介绍下,陈清曾在一家电机厂里当上了水泵组装工。&别人11点半下班,我就做到12点;别人回家吃饭,我吃碗面条便回去加班。&靠着勤快敬业,仅半年时间,他便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装配组师傅,月薪比同等工种的工友多出了两三百元钱,老板对他器重有加。可工友们却是冷嘲热讽,还时常让他做些搬运的重活。百般刁难中,陈清只能离开了厂子。四处碰壁、备受歧视的求职路,陈清感慨万千。
  今朝创业亦艰辛
  &残疾人到底适合做样工作?&这个疑问曾久久盘旋在陈清的脑子里,直到一位朋友创办了一家劳务中介公司,他才找到了答案。1992年,朋友让陈清到他的中介公司帮忙。坐在办公室里,打打电话联系招工信息或是接待前来应聘的群众,轻松的活儿让陈清如鱼得水。两个月后,朋友要忙别的工作,把中介公司转让给了陈清。转让费1000余元,身无分文的他便把仅有的一辆自行车抵押给朋友,分期还款。 自己当老板,陈清更为卖力。白天联系业务、写海报,晚上奔走市区各大信息栏张贴,陈清痛并快乐地忙碌着。一年后,他将公司搬回了位于中心街的老宅,业务范围也从单一的招工,扩大至房屋出租中介服务等。业务量的增长,一家人动员了起来,陈清当老板,父母当员工,连70多岁的老奶奶也兼职当起了接线生。 领着租客看房样是陈清最头疼的事,拖着不便的双腿,楼梯爬上爬下。一个天陪租客看完房子回来,自行车骑到一段陡坡时,因为踩不上去,单腿又无力支撑,失去重心的陈清重重地从车上摔了下来。当时浑身湿透的狼狈像,陈清至今难忘。自主创业的艰辛,让他更加这来之不易的职业。 2005年1月,陈清顺利考取省房地产经纪资格证,公司业务再次扩大为房产买卖、代办房屋&两权证&等,并在福安业内率先推出了视频看房服务,买房者再也无需多次奔走看房了。今年4月,陈清还注册成立欣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中介事业渐入正轨。
  &勤奋,是我最好的翅膀&
  从举步维艰的求职,到自主创业,十余载奋斗,陈清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勤奋坚持,为他打开了腾飞的&隐形翅膀&。现在公司每天谈成的业务量可达六七起,他也成为福安房产中介行业中小有名气的经纪人。坐在陈清明亮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的&天道酬勤&一幅字尤为显眼。陈清说,这是一位顾客在公司帮忙下找到满意房子后,专程送给他。而这四个字,也成为了他的创业座右铭。 回首走过的坎坷创业路,陈清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残疾人的理解、关,氛围日益浓厚。他的事业一步步壮大,就得到了当地工商、地税、残联、房管等部门及许多热心人士的帮助。正是基于这份社会的关爱及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创业不易的感慨,他的公司招收的10名员工中,残疾人士就占了4人。 &勤者生存,从我做起。&陈清告诉记者,&作为残疾人,身体上的残疾并不可怕,只要勤奋用心,一切都可以弥补,也将就此改变!&
  管中窥豹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创业的路是艰辛的,像陈清这样一个残疾人都能用残缺的双腿筑起人生的长城,而我们又有什么做不到呢。只要能吃下这份苦,才能获得那份甜。陈清的故事我们应该谨记,经纪人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跨不过去的大山,只有提不起的步伐。
  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二)
  身体残疾可人生并不残缺 &独臂邹渝&
  邹渝,男,1964年6月生,现居住在南岸区峡口镇西流村,是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大户,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2014年,被推荐参选&感动重庆人物&,2015年6月,被南岸区推荐参评6月&感动重庆月度人物&。
  失去右手不代表失去生活
  邹渝5岁时,一次意外让他失去了整个右手的前手臂,成了残疾人,他却没有抱怨与自卑。没有右手,还有左手,乐观的他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拿筷子、穿衣服,还坚持像正常孩子一样,到学校里上课,慢慢地邹渝学会了用仅有的左手做事,自理能力强得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如今, 50出头的他早已结婚生子。与儿子一桌吃饭,他总会用左手给儿子夹菜,顺畅地动作让你根本不会发觉他是位伤残人士,谈笑间,邹渝丝毫不会对自身身体表达不满或自卑。
  与父亲率先闯出致富路
  邹渝不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勇于担负起家庭责任,年轻时他便勤于动脑筋谋出路,希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当时家里有6口人,却不足3亩地,就种粮食和菜,一家人都不够吃。&邹渝回忆说,要打破传统耕种习惯,才能让家里人都过上好生活。
  于是,邹渝和父亲决定大着胆子种点城里人&稀奇&的东西。80年代,当西流村所有村民都忙着耕田种粮时,邹渝却把田里的水放掉了,种上了万年青、黄桷树。
  苗木之路充满艰辛,当时镇里还买不到花卉苗木的种子,邹渝只能和父亲寻遍山里,找野生树种。顾不上自己的身残,邹渝咬着牙一路过来,登山、爬树、摘果子都难不倒他。终于,花如期地开了。记得第一次,邹渝把精心呵护的茉莉花装在背篓里,拿到解放碑花市上卖。一上午,就赚了二三十元钱,在当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周边村民受他影响,纷纷&转行&发展花卉苗木,就这样,邹渝带着村民走出了一条苗木种植致富路,如今西流村成了峡口出名的苗木村。
  挑灯自学技术成了苗木大户
  成功没有快捷路,从一介农夫成为苗木大户,邹渝付出了很多。最开始村里没有农技师指导,邹渝只能自学苗木种植,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优良种植方法,每次到城里赶场,他总要去书店看苗木农技书,一看就是一下午,经常觉得不过瘾,便掏出几百元直接买书回家学。
  白天邹渝到种植地里锄草、修枝,晚上便挑灯看种植书到凌晨。邹渝认为,种植花卉苗木是份有内涵的事,要花心思、动脑子,又要心静,种久了每株花木都与自己有感情,有时自己栽种出的苗木被卖掉了,心里还念念不舍。
  凭着过硬的种植技术,邹渝家的花卉苗木渐渐成型。2006年,邹渝又大着胆子承包村民土地,苗木种植规模扩大到近百亩地,苗木远销青海、四川等地,年收入近40万元。
  十年如一日地关怀支持残疾村民
  富裕起来的邹渝,深知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艰难。&他们一样能锄草、修枝,他们要的就是信任和机会。&邹渝种植基地里需要工人,他便把所有机会留给同是残疾人的村民,周边10余名残疾人是他基地的常工。
  邹渝总说,自己的能力太有限,帮村里残疾人只能让他们赚点生活费。但事实上,邹渝带给村里残疾人的不只是就业机会,更多的是让残疾人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残疾人开始的新的生活,部分人也做起苗木生意,自己当上了老板。
  村民李喜全在10年前患上了重度耳聋,是村里的困难户,由于丧失了听力,李喜全根本找不到工作,是邹渝把他请到了基地里做工。&外面都没人愿意请我,嫌我耳朵不方便,听不清楚要做的事,只有他愿意雇用我。&提起外出打工的经历,李喜全很辛酸,&只有邹渝愿意请我们,他跟我们一样是残疾人,我觉得跟这个老板没有距离。&
  在一个没有区别、没有距离的种植基地里干活,有付出便有收获,&虽然身残,但我们都想把这个基地弄好。&找到工作赚到钱的李喜全逐渐忘记残疾带来的伤痛,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慢慢地,李喜全也在家里种上了苗木,虽然不成规模,但他自信地说,他的梦想是成为第二个邹渝,通过努力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像李喜全一样,在邹渝苗木基地里重拾生活希望的残疾村民,还有很多。
  &我希望带着他们一起,把村里的花卉苗木种好、远销各地,让他们和我一样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能创收致富养家。&邹渝这样说道。
  没有很高的文凭、没有健康的体魄,但邹渝却用一颗顽强的内心生活,他的坚强乐观、大胆创新、发奋勤劳和热心善良,让他撑起了一个家,更撑起了一个村的致富产业,他为残疾村民搭起了希望之路、致富之路,让每个残疾村民都能像他一样正常地有尊严地生活。
  残疾人创业的成功励志故事(三)
  因小儿麻痹症致残,36岁的王勇走路需要借助拐杖。不熟悉他的人很难将他与企业的老总联系起来。从单县农村老家只身来济南求学,当2006年毕业求职时,王勇曾被数不清的&抱歉&刺着心。凭着努力,王勇创办起自己的公司,将子公司发展到8家,如今公司年营业额达4500余万元。帮助其他残疾人圆梦、重拾自己的博士梦&&他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
  靠着执着和真诚拉动客户
  在济南山大路南端一幢写字楼,王勇坐在会议室里,隔着落地窗望着路上行驶的汽车,一阵风将窗吹开,窗边花盆被吹倒,他拄起拐慢慢挪到窗前。
  &现在事情太多,难得坐下来休息。&王勇是麦德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办者兼董事长,平时工作繁忙。他来自单县农村,因小儿麻痹症致残。他身残志坚,靠着努力,创办自己的公司,7年时间发展到8家子公司。身为残疾人,他的创业路更显艰辛。
  &2006年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有半年的时间是失业状态。老家有弟弟妹妹,不是一般的困难。&虽然残疾,王勇觉得自己得撑起一个家。上大学时,为帮家里还债,王勇曾拖着腿跑遍了济南打工。&当毕业找工作时,一句句&抱歉&现在想起来都心酸,那时候为找工作不记得去过多少家企业。&后来,王勇找到一份杂志社的工作。
  2009年,王勇从杂志社辞职,开始创业做图书出版。&那时租了一间民房当办公室,只有20平米,办公桌椅是从二手市场买的。不方便跑业务便打电话,几个月才拉来第一个客户。&王勇依然记着自己当年的第一单生意&&河南焦作市职工医学院一部教材的出版印刷。
  &身体虽然有残疾,但靠执着和真诚是可以成功的。&从2009年创业,7年时间,王勇创办的企业子公司已开到8家,营业额4500多万;公司也已经从&光杆司令&发展到拥有近百人的团队。
  残疾员工在这里找回自信
  王勇在办公室里开始忙碌时,在门外不远的地方,失去一只腿的赵盼盼紧张地往公司的天猫书店里录入着新书。在这家残疾人当老板的公司里,赵盼盼已是电子商务的主管,也是公司11个残疾职工之一。
  &在这里三年多了,虽然有残疾,但觉得与其他同事没啥两样,大家其实都干着一样的活。&即便双腿不便,赵盼盼脸上依旧洋溢着一种自信:&只要有信心,残疾人干起活来并不差。&
  &也许因为自己是残疾人,对残疾人有更多的理解。&为了方便残疾人行走,细心的王勇在公司走廊里铺了地毯。&对残疾人来说,只要把自己的心敞开,就会有机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也能把事情干好。残疾人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多少单位的无障碍设施不形同虚设呢?&
  王勇还积极救助残疾人。几年来,王勇捐助残疾人的资金已有70多万元,很多受助者是孩子。&我出生8个月就患上小儿麻痹症,读书的信念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希望能让更多残疾孩子的命运因为读书而改变。&
  挤时间考上了博士
  在会议室的桌上,整齐地摆着几本医药方面的书,这是王勇的公司刚出版的新书。王勇告诉记者,公司主业是做出版,出版的很多书都与自己读大学时所学专业有关,这也是兴趣使然。
  &当初研究生毕业没有继续读书,实在是家里经济所迫。&王勇说,在他毕业的时候,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花钱,他放弃了读博深造的梦想。
  2014年,喜欢挑战自我的王勇,重拾博士梦,开始准备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的博士学位的考试。当时王勇负责着企业的运营,每天的事务性工作很繁重很辛苦,但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王勇努力挤出学习的时间。为了考博士,每天晚上回家都要记一个术语,学几个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王勇已是博士一年级的学生。
  读博士期间,王勇又有了新目标。在王勇的电脑上,一个叫做&博览医书系统&的医药文献检索系统初具规模。&我要打造一个有十万册医学文献的数据库,供所有人使用。&王勇说,当你搜索&打嗝&时,数据库就会自动检索出与&打嗝&在古中医文献中的称呼&呃逆&相关的文献。&离上线已经不是遥不可及。&
  &我始终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王勇告诉记者,能走到现在,多亏了心里有一个信念,面对自己的现实,把自己看透,比别人更珍惜每一个机会。
猜你喜欢:如何权衡高度残疾人上大学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3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分享邀请回答1.2K2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是个残疾女大学生,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到哪里都有歧视,现在无业游民,感觉好迷茫,好无助【残疾大学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786贴子:
我是个残疾女大学生,刚刚毕业,收藏
我是个残疾女大学生,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到哪里都有歧视,现在无业游民,感觉好迷茫,好无助
我也正在毕业,没有工作……
你哪里人?咋了?
读什么专业的,或许我可以帮助一下,今年我们公司正在招聘一批残疾朋友哦
我也是,马上就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很着急
慢慢来,工作急不来,我当初家里蹲三个月才找到,虽然不喜欢,但总比没有强
会找到的,我一个同学跟你情况差不多也是同专业在我们县医院上班了
用务实行动驱散迷茫,加油
不要急慢慢来
我也没做和我专业一样的工作,只能说相关吧,毕竟刚毕业
楼主哪里残疾啊
现在找到了吗?
我也是刚毕业的残疾人大学生,我是会计专业,本来我们专业很好找工作的,因为残疾,面试了十几家都没成功,我也很苦恼
不用担心的,现在很多的公司不用残疾人,他们是怕残疾人给他们公司丢人。还有现在可以说98%的残疾人都是没有工作的,都是在家开个店铺卖东西,来维持自己的生计。所以说不用担心的。还有你是女的,就更不用担心了,将来找个好老公就可以了,。找老公的话建议参考下面的数据【残疾女生和健全男生在一起,离婚率99%
残疾女和残疾男在一起,离婚率在0-1之间】
有机会加我,我是过来人教练你
楼主哪不方便
加油,坚持就是胜利
我就因为一根手指,哎,现在在当保安!
什么残疾,说下情况,不严重来我们单位
你技术过硬,我可以介绍你去医学检验中心,我在成都,上过班,原来的人资经理现在在一个医学检验中心公司做总经理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