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下宜糖米诊所的医生,2型和1型糖尿病的核心区别是什么呢?

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是什么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是什么
cc******女20岁内科
湖南省军区机关医院(二级甲等)
  1、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起病时体重的区别: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3、临床症状的区别: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4、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
  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5、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回答仅供参考。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发病年龄,自身抗体水平,胰岛释放试验等方面: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化...
你好;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是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查,1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缺乏,2...
病情分析:
1型糖尿病大多数是年轻人,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1)年龄: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 正文
挂号科室:
同类疾病:
1型糖尿病适宜吃五类食物 三个饮食规则不可少
I型病的人群多,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是有的,但是专家说这种疾病的易患人群一般都在12岁左右,所以这些儿童时期的患者们需要警惕了,注意自己的一些方式,尤其是食物的选择,那么,I型患者适宜吃什么呢?饮食有什么要重视的呢?1型糖尿病宜吃这些:1、宜食桃、杨梅、樱桃等新鲜水果。这些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使血糖下降。2、宜食寒凉滋润之品。如银耳、百合、荸荠、梨等,以甘寒润肺。山药、莲子、茯苓、核桃仁、扁豆等,以滋肾健脾。绿豆以清热解毒祛暑。丝瓜、冬瓜、枸杞子、海带等,以清热泻火滋阴。3、宜常吃黑芝麻、葱、胡萝卜。I型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哪些饮食习惯?其中可以多吃些黑芝麻、胡萝卜等,有助于改善因少吃淀粉而造成的等症状,并能降。葱还能增强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对控制糖尿病很有好处。4、宜饮用凉开的茶。茶叶中含有一种较理想的降血糖物质,但其耐热性不强,有效成分常在开水浸泡的过程中遭到破坏。因此用茶叶降血糖时,切忌用热开水泡饮。5、宜常吃苦瓜、南瓜、柚子等。有问必答网专家说,这些食物营养丰富,又可降糖。1型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要点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那么,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有哪些要点呢?根据病情调整饮食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合理安排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主副需分清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潘玮璐 )
文章关键词:
据“中国权威糖尿病专家高层论坛”统计:儿童糖尿病发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这其中,绝大多数是1型患者!他……
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可选择饮食治疗。1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为了使血糖控制达到要求的范围,可同时需要考虑个人的……
研究发现,多吃菠菜或其他绿叶蔬菜可使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4%。这无疑是一大福音,那么到底要吃多少才有效呢?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
如今,儿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而这些小糖友又以1型糖尿病患者居多。研究认为,注意饮食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糖尿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
相关健康数据
副主任医师
擅长: 从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副主任医师
擅长: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特别是血管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甲状腺疾病、脂代谢疾病、痛风和垂体、肾上...
擅长:善长治疗糖尿病、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疾病;治疗胆道、胃肠等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脑血管病、健忘、痴呆、前列...
擅长: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垂体瘤、内分泌源性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专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从事生殖妇科临床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不孕症....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7年整理】2型糖尿病培训试题与答案.doc 3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2017年整理】2型糖尿病培训试题与答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糖尿病知识培训考核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列药物不属于磺脲类药物的是(A)
A.米格列奈
吡格列酮口服降糖药是(A)
A.胰岛素增敏剂
B.α糖苷酶抑制剂
C.双胍类药物
D. 磺脲类药物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B)
A.视网膜病变
B.大血管并发症
C.微血管并发症
D. 糖尿病肾病
4.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证是(D) A.I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手术病人
D. 以上均是
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D)
A.体重增加
B.头痛、乏力
C.贫血和红细胞减少
D. 以上均是
6.作用机制主要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脏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减少肝葡萄糖的输出的药物是(B)。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抑制多糖的水解,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使餐后血糖曲线较为平稳,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是(C)。
A. 磺脲类药物
B. 双胍类药物
C. α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8. 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外,理想的血压是(B) A <140/90 mmHg
B <130/80 mmHg
C <135/90 mmHg
D <130/90 mmHg
9.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降糖的机制是(A)
A.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
B.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
C.增加外周肌肉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D. 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10.世界糖尿病日是(C)
A.11月12日
B.11月13日
C.11月14日
D. 11月15日
11.鱼精蛋白锌的胰岛素类型是(C)
A.短效(RI)
B.中效(NPH)
C.长效(PZI) D. 预混(RI+NPH)
下列哪些患者不适宜胰岛素强化治疗(D)
A.已有晚期并发症者
B.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
C.2岁以下幼儿
D. 以上均是
1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是(A)
A.小于等于6.5%
B. 大于等于6.5%
C. 小于等于7.5%
D. 大于等于7.5%
I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是(A)
A.胰岛素缺乏
B.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共同存在
C.胰岛素抵抗
D. 胰岛素分泌延迟
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包括(D)
A.基础胰岛素
B.个体的反应差异
C.注射部位
D. 以上均是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D)
A.空腹血糖
B.餐后血糖 C.尿糖
D.糖化血红蛋白
用心率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运动时最合适的心率为(A)
A. 170-年龄
B. 130-年龄
C. 220-休息时的心率
D. 190-年龄
18.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19.胰岛素治疗时,以下控制血糖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D)
A.每日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
B.每日三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C. 每日四次注射短效胰岛素
D. 每日三次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20.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案(D)
A 糖尿病饮食+甲苯磺丁脲 B糖尿病饮食+胰岛素 C 糖尿病饮食+二甲双胍 D 低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胰岛素
E 单纯糖尿病饮食
二、配伍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答案可被重复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A 饮食控制+磺脲类
B 饮食控制+双胍类
C 饮食控制+胰岛素 D 单纯饮食控制
E 磺脲类+胰岛素
1.2型糖尿病轻症首选 (D) 2.2型糖尿病,体重超标选用(B)
3.2型糖尿病,体重未达标选用(A) 4.1型糖尿病选用(C
) 5.糖尿病合并重度视网膜病变选用(C)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监测血糖
6.男性,45岁,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6.5 mmol/L,无不适,应选作 (A)
7.男性,20岁,糖尿病史1年,为了解近1-3个月血糖总体水平,应选作(C)
8.男性,23岁,1型糖尿病史3年,坚持胰岛素治疗,近期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作频繁,应选作
A 胰岛素皮下注射
B 胰岛素静脉注射
C 单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
D二甲双胍口服
9.1型糖尿病重症首选
(A) 10.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惊!1型糖尿病转为2型糖尿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
“怎么样,郭主任,您看,我能少打两针吗?”王女士急切地问道。
“当然可以啊,而且可以不只是少打两针。我个人的意见是,以您目前的情况,可以完全停掉胰岛素,只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肯定地回答说。
我第一次见到王女士,是在两年前的一个秋天的下午。那天的患者似乎并不是很多,我记得她是在我门诊快要结束的时候来到诊室的。她进门的时候表情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这使得她那原本还很年轻的脸上笼罩了一层岁月的沧桑。
“您好,请坐!”我热情地招呼道。
王女士向我点了点头,算作回应,然后坐下,把手中的病历放在我的面前,迟疑了片刻,然后开口说道:“郭主任,没有想到您这么年轻啊!我还以为是位老专家呢。”
“看来跟您想象的有些差距啊,其实我已经不年轻了,可以算得上是资深老军医了。”我笑了笑,想努力缓和一下气氛。
王女士摇了摇头:“您真的不像资深老军医,也许是因为您长得年轻吧。不过这些并不重要,我是被我的几位朋友极力推荐过来的,我想,既然他们那么推崇您,您一定是一位比较值得信赖的医生。”王女士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这次专程过来,是想请您帮个忙的。”
“谢谢您对我的信赖,您别客气,这原本就是我们医生的职责,无所谓帮不帮忙的。您有什么问题?”我笑着询问道。
“郭主任,您真是很平易近人,这一点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以前接触到的专家大多是不苟言笑的,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所以,每次到医院看病我都很紧张。我今天进诊室之前也很紧张,但我现在已经不紧张了。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得。”看得出来,王女士的表情与刚进诊室时相比,明显已经放松多了。
“哦,这主要是因为性格的差异吧,我这个人比较随和,所以,在与患者的沟通方面,会更加融洽一些。”我笑着回答说。
“像您这么随和的大夫好像不多啊!郭主任,所以我才觉得很难得。我还是赶紧说我自己的事吧。我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当时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比较高,尿里面还有酮体,好像胰岛功能检查的结果也很不好,经治医生给我的诊断是Ⅰ型糖尿病,收治住院后,直接就给我上了一天注射四次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就是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觉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的那个经典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我在医院里住了将近两周,出院时血糖已经控制得不错,空腹血糖值多在 7mmol/L 以下,餐后 2 小时血糖值也大多在 10mmol/L 以下,每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将近 50个单位。但在我出院两周后,就开始发生低血糖了,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基本上是在午餐前、晚餐前以及睡觉前,有时候夜里也有,空
腹血糖也降得比较低了。低血糖的滋味真的很难受,我心里也很害怕,就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根据我的血糖记录帮我减少了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可是过一段时间以后,低血糖又来了,我就又去医院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后来,时间久了,我也努力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听了很多讲座,查了很多资料,我现在都会自己调整胰岛素的剂量了。”说到这里,王女士笑了笑。
“您现在还是每天打四针胰岛素吗?目前每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是多少?”我问了一句。
“治疗方案一直就没有变过,只是剂量比以前少多了,我现在每天的胰岛素注射剂量只有 16 个单位,三餐前和睡前注射的胰岛素剂量都是四个单位。”王女士回答说。
“除了每天四次胰岛素注射,服用口服降糖药了吗?”
“没有,只有胰岛素。”王女士回答。
“现在还发生低血糖吗?”我追问了一句。
“偶尔还是会的,不过都不是很严重,吃点东西就过去了。我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不管去哪里,身上是必然要备着食品的。每次出门前都要检查一下零食带了没有,我觉得我都快得强迫症了。”王女士苦笑了一下。
“想过停用胰岛素吗?”我笑着问了一句。
“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医生说我患的是Ⅰ型糖尿病,只能用胰岛素治疗,我也就不想了。我想,这就是我的命吧!”王女士叹了口气,接着说,“说到命,我觉得糖尿病改变了我的命运啊!自从被诊断为Ⅰ型糖尿病,打上每天四针的胰岛素,我就觉得我的人生被彻底颠覆了。我原本是一位非常上进、非常有追求、非常有事业心的人,我在我们单位也是绝对的业务主力,但凡有什么大型的或非常重要的攻关项目,那都是少不了我的。但是自从得了糖尿病
以后,我就变得消沉了。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消极,能躲就躲了。我们单位承接的一些国家级重点项目是需要经常出差的,去实地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以前我经常去,但现在我哪里都不想去,能推掉的都推掉了。领导们知道我的具体情况,也都很理解,也非常照顾我。”
“但是现在难题出现了,领导也很为难,我们承担的西部的一个重要项目出了一些问题,很棘手,去了两拨人都没有搞定,领导认为只能由我出面去尝试一下,因为我对这个项目更熟悉一些。说心里话,我是不太想去的,但是于情于理都很难推脱,于是我就感到很纠结。但我也明白,这次我是必须去的。这次出差要两三周左右,如果不顺利,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据说当地的条件不是很好,出差期间的工作也会非常紧张,所以,我就幻想,能否在出差期间把我的胰岛素治疗方案简化一下呢?此前,我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去医院了,都是我爱人帮我去医院取的药。我前两天去找了给我制定治疗方案的那位医生,可医生听了我的想法后明确表示不同意,他说目前的方案是最适合的,如果调整方案可能会对疾病的控制不利,劝我照常治疗。我不死心,就打电话咨询几位糖尿病病友,问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问还真有。其中一位就是您的患者,有一次出国期间就请您帮忙给调整了方案,据说效果非常不错,让他轻松地享受了一个开心的假期。他极力推荐我来找您。所以,我就来了。”王女士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考虑一下吧。其实,那位医生说得没错,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您现在接受的三短一长的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方案应该是最适合的。”我笑了笑,然后仔细地翻看王女士的血糖记录。
王女士记录得很详细,也很系统,像实验记录一样,有图表,有曲线,看起来一目了然,很有科学家的风范。我翻看了王女士过去一年的血糖值变化情况,重点看了近三个月,尤其是近两周的血糖值。我发现王女士的血糖控制情况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空腹血糖值基本上都在 4mmol/L 至 6mmol/L 之间,餐后 2 小时血糖值也大多在 4mmol/L 至 8mmol/L 之间。近两次糖化血红蛋白值都在 6% 以下。我又详细地询问了一些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在内的一些相关情况,也安排了一些相关的检查。
我开完检查单,抬头看了一眼王女士:“我初步感觉您的治疗方案不是不可以调整的。您明天早上空腹过来,我给您安排了一些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抽血检查的结果明天下午就能出来,您后天上午再来找我,咱们根据检查的结果最后确定是否对您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王女士听了我的话,很受鼓舞,原先进门时的阴云密布表情现在也明显舒展多了。
一天后,王女士如约而至。检查的结果也很令人欣慰,包括肝肾功能在内的生化检查与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结果均在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结果为 5.7%,胰岛功能的检查结果也非常令人兴奋,各时间点的 C 肽水平均正常,这一点也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患者经过一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功能已经显著恢复了。
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调整患者现有的治疗方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怎么样,郭主任,您看,我能少打两针吗?”王女士急切地问道。
“当然可以啊,而且可以不只是少打两针。我个人的意见是,以您目前的情况,可以完全停掉胰岛素,只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肯定地回答说。
王女士听到以后大吃一惊:“停掉胰岛素,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患的不是Ⅰ型糖尿病吗?怎么可能停掉胰岛素呢?”
“我觉得您患的不一定是Ⅰ型糖尿病,我看了您去年刚刚诊断时所做的胰岛功能检查的结果,确实是相当不好。但是以此诊断为Ⅰ型糖尿病,我认为证据是不太充分的。因为您当时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水平都很高,由于高糖毒性的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会受到显著的抑制,所以,在这种高糖状况下测得的胰岛功能所展示出的可能并非你真实的胰岛功能状况。如果能在将你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的情况下再进行这一检查的话,结果将更加客观,也更具参
考价值。您昨天抽血所查的胰岛功能的结果与去年刚诊断时所查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相比而言,我更相信您昨天的检查结果,而根据这一结果,您的胰岛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所以,我才说您可以尝试停掉胰岛素而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我尽量简明地解释道。
“哦,我明白了。这个结果真是太让我兴奋了。这是我一年来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太谢谢您了。”看得出来,王女士非常高兴。
我停掉了王女士的每日四针的胰岛素,为其开了两种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叮嘱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继续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情况,有问题可以来门诊找我。王女士取了药,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一周后,王女士又挂了我的号。王女士告诉我,改为口服药一周以来,血糖一如既往的平稳,服药后也没有什么不适的反应,她非常满意,并表示非常感谢。她说她第二天就要出差了,等出差回来后会再来门诊向我汇报血糖的情况。我告诉了她一些在出差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祝她工作顺利。
一个月后,王女士再次来到门诊,据王女士讲,出差的过程比较顺利,问题已经圆满地解决了,她的领导非常满意。她出差期间一直严格遵医嘱服药,坚持监测血糖并详细记录,从记录的血糖情况来看,她的血糖控制情况也非常不错。我听了以后,也很欣慰。
一转眼,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王女士的血糖情况一直都非常稳定,其间我还根据她的血糖情况为其调整了一次治疗方案,停掉了其中的二甲双胍,所以,近一年多来,她只服用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就是阿卡波糖。
据王女士讲,我为其调整的治疗方案对她的影响非常大,使她从非常消极悲观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使她恢复了活力,对生活重新充满了信心,工作上也更加积极主动了,当然,这一切也使她对糖尿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型糖尿病饮食
1型糖尿病运动
1型糖尿病监测
1型糖尿病治疗
1型糖尿病并发症
1型糖尿病经验
1型糖尿病常识
2型糖尿病饮食
2型糖尿病运动
2型糖尿病监测
2型糖尿病治疗
2型糖尿病并发症
2型糖尿病经验
2型糖尿病常识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基础知识
预防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
妊娠期糖尿病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常识
糖尿病新闻
创立10年,被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访问过870,710,521次!超过3,462,671人在这里学到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
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我们欢迎您的到来,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远离糖尿病!
糖友网(www.tnbzy.com)独家专稿,欢迎分享,获取授权、投稿及合作请联系:010-
ICP备案号: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氨糖软骨素不适宜人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