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工作了,为什么要去大城市他们还要回到小

那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深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72,942贴子:
那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收藏
此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给了一些漂泊在北上广深苦苦追寻或苟延残喘的年轻人们一点小小的建议。但说来惭愧,我自己就是一个离开小县城在大城市里蜗居着忐忐忑忑勉强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我看着自己佯装过来人一样的分析真是感到自己咋那么不要脸——但欣喜的是,很多读者看了以后都留言说帮助他们解开了心中的焦虑,真是感谢。但事实上,在那一篇文章里,我只是讲到了来到城市不久的年轻人的焦虑与选择,但这却远远不是全部。当我们还年轻,当我们的父母还身体健康,当我们还没有养育孩子的压力,当我们看到我们的收入依然在不断增长——我们所将要面对的真正的问题还没有到来——那个不可知的未来依旧不可知。最近,我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和几位圈子里的前辈聊天。他们大多数是外地人,来到上海十多年了,他们有车有家庭,在上海有着按揭付款的房子,但他们之中大多数没有没有上海户口,他们年薪多数在50万元左右。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收入也算是奋斗的一个顶峰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财富拥有的程度,也算是中产阶层吧——照理说,中产的生活应该是最为幸福的,但事实上,这些在大城市的新住者们却都异常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比年轻奋斗的时候更甚——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留在在大城市?没有户口,孩子的教育是最主要的问题,迟早要回去高考。家里的父母双亲逐渐年迈需要照顾,而他们却在千里之外。哪怕你有了足够牛逼的经济能力你要把父母全都接到大城市,可是你的父母真的愿意吗?他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再被逼无奈断绝自己所有的熟人联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而且连医保社保都不一定搞的定。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是一个人一生的最大理想,可是呢?那难道在事业成功之后,赚了钱之后就回老家去?回去干什么呢?当习惯了大城市里的公平竞争和日新月异,回到那个闭塞又处处开后门的小县城,我们真的能适应吗?我们明明可以再努力一下就获得更大的成功,为什么就放弃了呢?我们赚了钱回到小县城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做互联网、做营销公关、做新闻媒体等等的工作,你回到小县城面对的是一片无助与迷茫。你把赚来的钱投资搞个小饭馆?开个小超市?或者托后门去去当地的事业单位挂个职位?呵呵,你一个离开家乡十几年人,根本无法再重新回来融入当地的圈子。那么,未来究竟在哪里?答案就是,根本没有未来。未来和你的奋斗、你的收入无关,和你能不能买得起大城市的房子无关,和你有多少的积蓄无关(那1%的超级富豪暂且不论),你所面临的是一个矛盾,一个来自于你的家庭的压力,来自于这个国家这种制度的限制的矛盾:就如同我之前所说的一样,你以为你足够努力就能获得自由,但其实,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网在限制着你——这就是你所背负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爱人的父母、你的孩子——虽说父母是无私的,但你的父母绝不应当为了你的梦想和选择而失去自己的生活——还有你所面临的制度:户口的难题、看病的难题、买房的难题——一切的难题你无法解决。但你如果回到家乡呢?就如同三十多年以前那样,你在计划中长大,然后接收了国家分配给你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那时候你生活在一个极其稳定的,几乎一成不变的年代。人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没有变革,没有挑战,当然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个人服从国家安排,服从组织分配,那个年代差不多就是这样,可以一眼望穿自己的人生去向。组织会帮你安排好一切:吃食堂,住宿舍。而你也不用为孩子的事情操心,反正孩子的成长路径也和我一样而已——那个时候,你也不会羡慕所谓的大城市,一来你根本没有资格去大城市工作;二来所谓的大城市,也并没有多少更繁华的地方——也许这种生活也是不错的,这可能是就是如今很多人想要的稳定、文艺而小资的生活——然而,这种病态的稳定带来的却是普遍的贫穷与人性的压抑——于是这种制度这种生活,轰然倒塌。在那个时代,以为自己可以稳定一辈子的年轻人们,在这一套生活规则倒塌的时候迷茫无措,他们觉得自己被骗了——但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骗了自己。三十多年前,那些拿着铁饭碗的年轻人,永远都不会想到下岗和破产,永远不会想到股市和理财,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房子是商品,永远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北漂一族。这就是变化啊,永恒的变化。理解我所说的了么?我不知道漂泊在大城市的最终未来在哪里,因为我所有的分析、研究、展望都只能是基于现有的生活模式和制度去分析:但是变化实在太快了,这个国家正在艰难地转身,我永远都不知道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世界的样子——哪怕我翻开历史,哪怕我分析从经济角度去分析,我也不知道——历史哪怕再相似,也不会永远都一模一样。所有怎么办呢?我取了一个这样的标题,然后自言自语说了一堆没用的废话?但这些,真的不仅仅是废话。 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想要生活得更自由,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不安。你想要稳定与安全,就必须按耐自己躁动的心。这是常识而已,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自己的选择,只能自己来做,并且对你所做的选择负责——这就是生活。未来不可知,未来不可期,哪怕是邓公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无论用什么方式过河,我们只要到对岸去就好了,而对岸是什么?对岸就是快乐与幸福。战乱中长大的40后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经历了饥饿和贫穷的50后当时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以为把握了未来的60后却不小心失去了未来,再大变革中成长的70后当时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现在回首过去,这一切都太清晰了——在大城市中用青春交换梦想的80后、90后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也许,二十年后,就清晰了。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最好的自由和财富;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最多的迷茫和焦虑。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做好当下,保持自己当下的快乐与激情,仅此而已。至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向前,其实鲁迅早就说过了: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点亮12星座印记,
晚上,关上灯,妻子对睡在身边的丈夫小声说:“强子,村里的工厂在招人,你明天去试试吧?”强子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意的工作,已经在家闲了两年,家里的开支全靠妻子丽琴白天在外摆摊卖小吃赚钱。“我可是大学生,哪里能去村里的厂子做工人卖苦力。你一个女人懂啥,我是做大事的人!”强子很不高兴,翻身背对着丽琴睡了。丽琴枕边湿了一圈……….“强子,我最近摆摊回来的晚,要不你在家把晚饭做了吧。”丽琴忙了一天才回家,拖着疲惫的身子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和坐在电脑前的丈夫商量。“我是个做大事的男人,做饭这种家务活是你们女人的事,别丢给我。”强子头也不回的丢下一句,继续打他的游戏,丝毫没有要帮帮丽琴的意思。丽琴并没有因为强子的话而放弃,手里一边淘米一边走到强子身边:“那要不然你白天来我的摊子帮我一起卖小吃吧?现在客人越来越多,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干脆我们夫妻俩一起做这个摊子,一定能把生意做大的。”她其实早就想让强子和她一起打理摊子的生意了,既然强子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那夫妻俩一起把现在的小吃摊做大也是不错的。可丽琴的提议并没有换来强子的回头,他只是当听了一阵耳边风似得轻哼一声,非常不屑的说:“切,就你那个小摊,我这个大学生去了岂不是大材小用!我可不去做那种小买卖。”丽琴看着强子打游戏的背影,嘴张开迟疑了一下终究又闭上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强子依旧每天呆在家里等待着他合意的工作,等待着他飞黄腾达的机会。而妻子丽琴自那次以后再也没有劝过他什么,每天白天早早的就出门打理自己的生意,晚上回来默默整理好被强子弄乱的家。疲惫一天的她晚上几乎累到倒头就睡,而丈夫强子不是对着电脑就是和哥们出门喝酒打牌,夫妻两的对话越来越少。忽然某天,强子在外喝酒时偶然听人说丽琴的小吃配方被大企业看中了要收购,丽琴也将成为大公司的高管,他立即急匆匆的跑回家找到妻子。“琴,听说你的凉粉被大企业看上了,你要做大企业的高管了?”“嗯,怎么了?”丽琴不紧不慢的应了一句,依旧背对着强子准备着她的晚饭。“那可是大公司,你把你老公我介绍进去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强子越说越高兴,他感觉他的机遇终于来到了。操,字数早他妈够了,再见
登录百度帐号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工作了,为什么他们还要回到小县城来买房呢?
很多年轻人都去了北上广大城市拼搏奋斗,但是再大城市打拼的人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在大城市里车水马龙,一个人经常感到孤独无助,思念亲人,而且大城市的房价也很贵,让人很难有归属感的感觉。所以很多年轻人愿意在大城市努力以后回到县城来买房。
那么在县城买房有什么趋势呢?
县城是区域房地产市场的附属品,乡镇居民已经成为购房的主力军,并且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县城的房价应该会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况,毕竟小县城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摆在那里,暂时小县城的房价既不会暴涨也不会下跌。
大城市房价这么高,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却没能力在大城市买房。按照趋势来看那些外出打工的人还是会回到家乡会在家乡买房,买房后部分人甚至会从大城市回到县城发展。所以说县城有流出的人口也有回来的人口,人口并保持一个基本的平衡。这样一来,县城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看一个地方的房价走势要看的很全面,看土地,人口如何变化,房价与人口密不可分,大城市的房价之所以能够居高不下,归根结底还是人太多了,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外来人口越多,房子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房子的升值空间就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买房时要尽量挑选地理位置好一点的房子这样的话生活更方便,而且县城的基础设施比乡镇好很多,在县城买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毕业后回小城市还是留在大城市?其实你根本没的选__理财频道 - 融360
毕业后回小城市还是留在大城市?其实你根本没的选
毕业后回小城市还是留在大城市?其实你根本没的选
毕业后到底是回小县城工作,还是留在大城市工作,其实很多人都没的选,你只能留在大城市。
  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时都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是回老家的小城市工作?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各有利弊。
  在大城市工作的好处是,工作机会多、薪资水平高、人文素质高、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大城市有一流的教育及医疗资源;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房价太高,可能一辈子都要为买一套房而奋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好的学校根本进不去,糟糕的交通和严重的雾霾,而且还要远离亲人。
  回老家的小城市工作好处是,房价、物价都很低,交通便利,方便照顾父母,生活悠闲自在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弊端是工作机会不多、薪资水平很低、晋升空间有限、人文素质也偏低,教育、医疗更是没办法和大城市相比。
  融360小编今年国庆节回了趟老家,见了几个在老家发展的同学,都比自己有钱。
  有个同学在县城的繁华地区有一栋房子,是一整栋,在小县城都可以称之为&大厦&了 ,然后他告诉我前几年单是收租金一年都有100万,融360小编听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这够自己在大城市工作好多年赚的了。
  这个同学是独生子,骨子里有股叛逆的劲儿,他不愿意老老实实收租,要自己创业,于是和自己老爹对着干,房子收回来自己重新装修开了一个KTV,投入挺大的,但是回本也很快,据说年营业收入在千万元以上,那个收入水平在小县城能活成什么样你可以想想。
  有个同学家里挺有背景的,高三的时候她爸把她转学到甘肃省,即使那样高考也只考了个三流本科,然而没关系啊,大学毕业后她爸又把她弄进了银行,没过几年就当上了支行的副行长,这晋升简直的。
  还有一个同学父母都是公务员,然后自己大学毕业之前父母也要求她考公务员,第一年没考取又在家潜心修炼一年,第二年终于考上了,现在确实过得比较自在。
  也有在大城市工作几年之后回小县城的,之前在苏州待过几年,今年年初回老家开了个面店,生意不温不火吧。
  同时融360小编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老家混得好的普遍来说家庭背景都比较好,要么是家里做生意的很有钱,要么是父母都是体制内的工作,如果是农村出来的家里比较穷的,其实在老家混得并不怎么样。
  此外,老家还有一些现象实在无法让人忍受。
  首先,酒驾现象非常严重。我们县城喝酒成风,同时呢又相对有钱一些,家里有车的特别多,喝了酒照样开车,除了过年期间基本没人查,所以酒驾车祸也很多,融360小编每年回家都能听到哪个亲戚酒驾撞人了、哪个被酒驾的人撞到了。即使你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也要随时做好被撞飞的准备。
  其次,出轨成风。这么说吧,融360小编周围认识的男性亲戚,大约有1/3都出轨,不管有钱还是没钱,而且被发现了一点都不觉得丢人,风气就在那里了。想想真可怕,如果自己回老家,还每天担心自己老公出轨。
  第三,势利眼特别多。如果你有钱有背景,那么就会被人捧上天,过年过节来给你送礼拜年的有一大堆,如果你没钱没背景,那么就会受尽别人的冷嘲热讽。
  第四,重男轻女。当地几乎家家都有男孩,可想而知是怎么来的。举个典型的例子,融360小编有个远房表姐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孩,为了生男孩B超查性别连续引产了三个女孩,一直到第六胎才生了男孩。融360小编受过高等教育,是肯定无法容忍这种事情的。
  以上只是简单例举了一些典型的现象,反正整体生活环境是挺糟糕的。
  虽然老家的亲戚都很有钱,但我一点都不羡慕,虽然老家的同学都过得很悠闲,我也不想回去。
  对于从小地方出来到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而言,其实你根本没的选,如果你在老家没有特别有钱的爹妈、没有庞大的家产让你继承、没有任何关系背景,回小城市还不如留在大城市。我们不拼爹、不求人、不搞关系,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样可以把日子过好。
  房价5万以上又怎样,努力踏实工作10年照样买得起;买不起学区房又怎样,在普通学校上学虽然考不上清华北大但是重点大学还是很有希望的;生病了大城市还有最好的医疗资源,不用从大老远的家乡赶过来求医;交通拥堵我们坐地铁不就好了。
  虽然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但起码我们过得踏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真实而努力的生活。
  哪些工作门槛低工资高?可以到微信公众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工作&查看。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生活/工作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16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4分享邀请回答3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将应届生论坛分享给朋友:
关注应届生:
查看: 44607|回复: 46
董事长, 积分 20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5 积分
[此帖已被设为精华]
几年前的一天,我去某地开一个无聊的会。入会场前,我顺手在副驾座位上拿了本杂志,其中有一篇刘大任的《柏克莱那几年》。幸有此文,让我不至于选择早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潮。最终,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成为了“乌托邦的寻找者”。
尽管刘大任的左翼思维与我并不相投,但不妨碍我被其文字打动。这位如今已垂垂老矣的小说家写道:“也正是直接参与运动的亲身体验,因‘柏克莱人’而感染的 ‘寻找乌托邦’旅程,接受了残酷考验,所有事业梦想全部报废,学位自动抛弃,人生大转弯,甚至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难以解决的怀疑,然而,直到今天,扪心自问,没有一丝一毫后悔。”
他还写道:“对于今天十八九岁的大孩子,我还是可以问心无愧说这句话:任何机缘,当乌托邦出现在你的人生轨道上,即使玉石俱焚,千万不要放弃。因为,人活着,不为这个,为了什么?”
他还提到了有名的《呼伦港宣言》,开篇是那个著名的句子:“我们这一代的人,孕育于至少是相当舒服的环境,安置在各地的大学殿堂里,不安地看着我们继承的世界……”
这多像个预言,如今的中国年轻人,不也是身处一个“至少相当舒服的环境”,但又不安地看着这个世界吗?只是,比起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如今的中国更加物质化,甚至使得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屈从于生活压力。但反过来说,如今这种琐碎的物质化生活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在旧日的风起云涌面前也注定是小儿科。换言之,如果你是一个能为“寻找乌托邦”放弃一切的人,那么“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式的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你能听到并听从内心的声音,任何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显而易见的优缺点:大城市生活丰富,工作机会多,如果是非体制内领域,还相对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在创意产业、科技产业等上年纪的人基本无法进入的新兴领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业务多于重人际(但人际同样重要)的氛围,缺点是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日子相对安逸,但工作机会少,又普遍是人情社会,任何事都得靠关系,又因人际关系复杂,隐私空间常被侵犯。
这些优缺点并非绝对,它往往会随着个体自身的特点而转化。比如在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工作主要依靠网络传递,那么小城市的低房价就显得诱惑,但如果他又特别喜欢丰富的生活和多元的资讯,那么大城市的高房价也不会阻挠他。
正如有人所说,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
许多过来人见到这句话,会不屑地说一句“图样图森破”,告诉你这种想法实在太不成熟了,因为许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他们会摆出各种大道理,列出一连串的“反面教材”,告诉你若不循规蹈矩,人生将会如何悲惨……可是,如果你连想想的勇气都没有,你又能实现什么?
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问题上,我的感情一直倾向于前者。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更不是说年轻人必须要选择大城市,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这个选择中,天平从一开始就是倾斜的,前者的生存压力更大,也因此更需要勇气去承担。而遵循内心的勇气,不但是我自己缺少的,也是我喜欢并尊重的。
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
我见过不少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虽然我并不认为那是失败,但他们无一例外遭遇了嘲笑。比如有人被迫从北上广回到家乡,就有一些这辈子未曾离开家乡的人嘲笑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当然还少不了“早说过这条路走不通”之类的论调。还有一些人正在大城市里打拼,可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就会成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谈资以及被训导对象,告诫你生活应该如何安守本分,结婚生子再去考个公务员才是世界上唯一的人生标准。
我甚至认为,正是这群人的存在,才逼得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宁愿在大城市孤独打拼,也绝不回来。
没错,大城市里有许多平凡的打拼者,终其一生也无法跻身这个城市的上游,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套小房子,终日为温饱奔波。但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呢?没有人可以。正如毛利在《普通女孩,就该滚出大城市?》中所写,“为什么一定非要成功、出色,才能留在大城市?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自由选择去留,她永远都该仰仗别人的意见生活吗?”
在中国人的人生选择中,女性比男性的空间更为狭窄,没在三十岁前把自己嫁出去仿佛是一条死罪,结婚后没生出孩子来同样是死罪。在毛利笔下,“这些美剧的忠诚东方女性观众们,并没受到多大的感召,她们在爸 ** 房子里看着别人为所欲为,一点不为之所动,因为世俗说,大城市的荣光并不属于她们。”
一个社会对女性的苛求与偏见,意味着整体价值观的缺陷。女性遭遇苛求,男性同样不会好过。认为女性留在小城市安于现状就是最好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也是逼婚、逼考公务员的主力,她们的逼迫对象其实不分男女,这也许是小城市最让人窒息的一面。
我有一个朋友,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工作和中等收入。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支持下买房买车,一个人住着140平方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开车上下班,不知不觉年过三十。也是在三十岁这一年,她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北漂,租房、挤地铁……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却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这个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同时,她又不愿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也许会更孤独。
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孤独似乎有点矫情。他们还会搬出“适应社会”这一万能法则,告诉你这是你自身的问题,你要改变自己,释放自己,接触社会,就能有更广阔的圈子。可是,这个说法从根本上抹杀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具有的差异,忽略了人的个性。就好比看电影,看特吕弗和费里尼的人跟看《小时代》的人很难有共鸣,你不能强求其中一方迁就另外一方。价值观的差异也与身份、地位无关,即使都是高学历,即使都有体面的工作,但一个读哈耶克、萨义德和《古拉格群岛》的人,又怎么可能和一个除了课本再没读过其他书的人有心灵上的契合呢?在人际交往上,我们最多只能做到礼节上的互不侵犯,但越是交心,越不可能越过价值观的差异。
因为价值观而造成的孤独,无法因为自身的改变而缓解。而且,即使改变,也只能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说,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去适应别人的高度,但无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
在男权社会里,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女性,更容易在小城市里感受到这种孤独。工作没有挑战性,缺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找不到看得上眼的男人,还要因为没拍拖、不结婚和没生孩子这样的事情被当成异端,这已经不仅仅是孤独的问题,更关乎尊严的丧失。
所以,一个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别说那些内地封闭小城了,即使是东南沿海的富庶地区,即使距离港澳仅仅一两个小时距离,小城市仍然只是小城市,
你依然要忍受以下这些事情:同样的杂志和电影,比广州深圳迟一个多星期上市和上线;你还是得自己开着车跑去大城市看话剧和演唱会;老一辈永远关心你为什么大学毕业了还不拍拖,二十五岁了怎么还不结婚,结婚都一年了怎么还不生孩子;如果你没考公务员,某些人更是会替你痛心疾首;即使是年轻人,也往往早早老去,坐下来就跟你谈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经,见到育儿和养生讲座就像打了鸡血;许多你的同龄人,有着高学历和体面的工作,可家里没有一本书,你们永远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在事业上,你不能靠创意打动客户,跟人搂着肩膀忍着满口酒臭气称兄道弟干上几杯也许更管用……
有时,我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能忍受这些,简直需要比在大城市打拼还要多万倍的勇气。当然,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勇气,而是妥协和懦弱。大城市当然也存在这些问题,但你起码有躲开的几率,如果你有足够能力,还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故乡在一个内陆不发达省份的小城,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也不会回去的,因为我不想在二十多岁时看到自己六十岁的样子。”因为,在那样的小城里,除了公务员、国企、学校、医院之外,你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他用可以在老家买别墅的钱,供了一套北京的小房子,然后告诉我:“房子再小,也是我买的,路再难,也是我自己选的,这样的话,谁也没有借口来干涉我的生活。”
我知道,这就是勇气。它似乎可以回应某些老人的另一种荒谬论调(也许是我在这个问题上听闻的最荒谬论调)——年轻人选择大城市是一种逃避,比如逃避生活的责任和传宗接代的重任等。且不说年轻人选择大城市大多有着理想和追求的因素,即使真的是逃避,我也建议持此论调的人先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人家甘愿放弃安逸,以孤身去大城市打拼的代价去逃避你以及你所期盼的那些东西,是什么让你和你的期望比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激烈竞争更恐怖?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早老去,然后定义生活。比如认为房子车子和金钱就代表生活的全部,认为别人也应该这样想,否则就是不成熟不知足,或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强调平庸的可贵,把“平庸”等同于“平淡”。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这样的事,在这个国家固然随处可见,但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越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无知的人,越喜欢嘲笑那些有勇气去承受压力的人。
不够现实的乌托邦,总会引来嘲笑。但是,如果你现在二十多岁,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乌托邦,还是看到自己六十岁时的样子?
<p id="rate_517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应届生币 + 1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13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字字珠玑每个字都是精华感同身受&应届生币 + 6 枚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12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有深度!有思想&应届生币 + 8 枚
" class="mtn mbn">
董事长, 积分 20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5 积分
本帖最后由 nndzdmg 于
11:32 编辑
作为一个被老家伤透了心的人 本人深有感触 本人海归硕士 毕业后当时求职不利 迫于生活压力选择去老家一个四线县级市的国企 一开始以为自己有硕士学历领导会重视 在老家也是有发展的 但是too young,too simple。我根本没在那得到我想要的发展,相反我在那里混的很不如意(此处省略1000个字)。One day,我看见了我分享的文章 我听到了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我要逃离这个地方!然而道路是坎坷的,我因为不是应届生+没相关经历,很少过简历关,就算有面试也是终止与自我介绍。但我一直在坚持,终于在一个大城市找到了新工作,目前工作了一个月的样子,那里同事都是80后氛围很好,也能学以致用,总之做的很开心。感谢应届生的帮助,让我有持续的动力走下去,也感谢自己的努力,折腾了一年多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给这里的人一点个人的建议,毕业后马上要想好到底去哪里发展。想奋斗去大城市,想过日子去小城市,当然家里有门路的也可以回去。也要一开始就想好想做什么 如果家里条件可以 不要为了钱的原因屈身于一个不喜欢的工作 几年的青春比几年的收入更重要!找工作最好去你想去的城市蹲当地投简历,跑宣讲会,用上校友资源和家里的关系,机会会大很多!不要再蹲在家里投简历了!最后祝大家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p id="rate_517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应届生币 + 1 枚
" class="mtn mbn">
中层管理, 积分 3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谢谢分享 赞一个
地区经理, 积分 10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8 积分
看过楼主好几篇帖子,为楼主高兴。终于突出重围,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加油!
高级管理, 积分 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部分同意楼主,比如“对于逃离大城市的年轻人,我同样尊重,因为他们尝试过。对于选择小城市安逸生活的年轻人,我也并不反感,因为那也未必不是遵循内心的选择。我唯一不能认同的,是某些人对打拼者的嘲笑,以及庸俗化的论调。”这点不能同意更多了,毕竟人是多元的,学会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但关于“如果家里条件可以 不要为了钱的原因屈身于一个不喜欢的工作 几年的青春比几年的收入更重要!”,“家庭条件可以”这个预设其实是很狭窄的,毕竟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是无力承担子女为了拼搏而做出的“错误”选择,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试误成本是极高的。这跟勇气无关,无奈处境所迫。
另外关于银行,其实我觉得楼主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毕竟海归回来没找到工作才去了某个楼主看来很low的银行,那么我想至少让楼主在最失意的时候,这个很low的地方接纳了楼主,以至于楼主不用啃老,虽不用感恩戴德,但我想至少不用那么大的怨气。而且现在海归跟早些年还是不同的,毕竟太多了,加上国内各大名校的竞争,其实海归变成海带也不足为奇。尤其像在银行这种早几年扩招的地方,好岗位早就被别人取代了,现在确实不是进去的好时候。
总之,楼主自己开心是最重要的了,祝福一下
求职中, 积分 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很有感触 简直就是我自己的写照
中层管理, 积分 3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我感觉自己就在重复楼主的老路~~看着自己悲剧却无力挽救自己。。
楼主那年找工作难,我们这年更难了,而像我这种没有什么突出能力的海龟,就更难了。。
我手上只有两个offer,都是银行,一个是小城市的国有行,一个是大城市的股份制。。
但毕竟银行是个特殊行业,是个拼人脉的行业,而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够做好的。。
如果放弃国有行去股份制,到时候做不下去也回不去了。。
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楼主能给我点建议吗?
另外楼主跳槽到哪类公司去了呢?氛围那么好。。
高级管理, 积分 5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6 积分
楼主最后去了哪里呀?
职员, 积分 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 积分
有道理,本人面临毕业,目前考银行,等结果中,我的目标是留在省会城市,如果可以,一边修炼,提高自己,可以出去闯闯!
董事长, 积分 20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5 积分
我感觉自己就在重复楼主的老路~~看着自己悲剧却无力挽救自己。。
楼主那年找工作难,我们这年更难了,而像 ...
看你的决心了 如果真想去大城市 我觉得先去股份制做着有一份收入养活自己 然后下班时间再找别的工作
董事长, 积分 20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5 积分
楼主最后去了哪里呀?
董事长, 积分 26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4 积分
有深度 有思想
总经理, 积分 16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5 积分
楼主原谅我理科生词语匮乏,总之你写的都是我所经历和内心感想,楼上海归至少去北上啊,我一直在上海念书,回南京家里找工作,一年没找到,各种狗血面试,又回到上海,哈哈,我真是也蛮折腾的。至于说神马上海压力大啦,吸血加班楼啦,我们80后青春葬送于此啦,部分是事实,不过在家工作都找不到,家乡对你爸的身份你家族身份更高,历史上有傻子都能做皇帝,所以关键看你爸是谁,不否认上海也有拼爹之类,总之比二线好太多,南京算自己家乡都相当之烂,我难以想象二线以下城市。。。。非地图炮,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中层管理, 积分 2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1 积分
高级管理, 积分 5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 积分
为什么说你越出色,小城面目就越可憎呢,太主观了吧。如果你仅仅说你是学习好就出色,我想这还停留在高中时代吧,找工作的时候感觉是各种能力的结合,包括沟通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什么的。还有就是现在的海归也不能说明出色,除非你是世界100强的学校。小城市虽然有很多制约,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失败完全归结在小城市上面,还是得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多想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好,自己和其他人比是不是有什么劣势。还有楼主说去了二线就基本国企公务员什么的,不敢苟同,像成都,杭州,广州这些地方还是有很多好公司的。
地区经理, 积分 9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1 积分
广州都二线了。。。貌似杭州也不是二线了吧
从二三线城市出来的都可以感觉这些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武汉,西安,成都,南京这种名校云集的内地二线城市每年依然留不住人的原因
二线确实会有一些好公司,但是无论从规模,发展程度跟一线都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也得看行业,制造业的话,内地很多都是从沿海一线内迁的,机会还是有一些),比如你可以说内地二线城市都有四大,但是你校招的时候去留意一下内地四大和一线城市四大的发展规模以及招聘的人数就看得出差距了
另外即使内地二三线城市可能会有好公司,但是很可惜,这样的“好公司”在当地极有可能就只有这一两家,想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没办法,好公司当地人想去的也有很多(包括从一线回流的),职位有限,所以拼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沿海企业到了内地照样本土化,内地zf就有这么强势)
另外即使是内地的“好公司”,在当地的待遇也比不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医院,以及有垄断性质的国企(国家垄断或者当地垄断)
中层管理,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 积分
所以楼主现在摆脱了CPA的苦海了嘛??
董事长, 积分 20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75 积分
所以楼主现在摆脱了CPA的苦海了嘛??
是脱离了银行的苦海 我现在的工作 cpa的知识还是重要的 我还会继续学
职员, 积分 1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 积分
我感觉自己就在重复楼主的老路~~看着自己悲剧却无力挽救自己。。
楼主那年找工作难,我们这年更难了,而像 ...
我也是这种情况啊。。。楼上最后选的哪个呢?想法是?
中层管理, 积分 3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 积分
我也是这种情况啊。。。楼上最后选的哪个呢?想法是?
最终还是去了小城市的国有行了,没有人脉,不敢应对那么大的任务压力。还是老老实实呆着吧。
站长推荐 /1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