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早期糖尿病的12大征兆病

预防糖尿病,女性这四个阶段不可大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血糖偏高是否影响生育?&糖妈妈&孕后到底能不能用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血糖偏高是否影响生育?&糖妈妈&孕后到底能不能用药?为了让更多的女性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促进后代的健康和幸福,记者特别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一起分享下不同年龄段女性和糖尿病的那些事儿。少年儿童期:控制体重,不做&小胖纸&现象:过去,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主要以1型糖尿病为主,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但是近十年来,2型糖尿病在儿童与青少年中逐渐增多。后果: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青春期易致性激素分泌紊乱,女孩无月经;同时性器官发育异常,出现多囊卵巢,生育期导致不孕等。对策:这些儿童与青少年多肥胖,具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喜欢久坐、喝甜品、吃肉,吃巧克力,不爱运动等。专家提醒,青少年朋友要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起,控制体重、营养均衡。孕期:注意控糖,做&好孕&妈咪现象:有数据表明全球育龄女性糖尿病患者达到6000万,五分之二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处于生育年龄。后果:孕妇血糖高很容易诱发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可以给孕妇的健康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导致胎儿巨大,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对策:建议孕妈妈在妊娠24-28周做糖代谢异常筛查。如果血糖偏高也不必惊慌,大部分通过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可以控制好血糖,不需要用药。如果在妊娠期一定要用药,禁用口服降糖药,应选用短效和长效胰岛素,注意调节剂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血糖控制好没有并发症是不会影响生育的。正在备孕的女性朋友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控制血糖,推荐快步走等运动,以消耗体内脂肪、维持正常体重。围绝经期:控制情绪,做个优雅女人现象: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后果:中年以后因雌激素的减少,使得胰岛素抵抗明显,血糖不易控制,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对策:血糖控制的同时注意情绪波动,做好心理疏导,在围绝经期做个温婉优雅的女人。老年期:遵循&五驾马车&,活出另一番精彩现象:糖尿病是一种常见老年病,虽然青少年发病者也不少,但绝大部分临床糖尿病发生在中老年。后果:老年期糖尿病大多起病缓慢,而且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对策:老年期糖尿病妇女遵循综合性的方案,俗称&五架马车&,即糖尿病健康宣教、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老年糖尿病妇女应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出现乏力、体重下降,有心脑血管意外时更应想到糖尿病的可能。专家提醒:饮食、运动上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发生金晖主任介绍,有一些危险因素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其中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因素,而有一些是不可以控制的。比如年龄、性别、种族以及遗传家族史等这些都是不可以控制的,可控的因素有缺乏运动、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等。首先是合理膳食,对糖尿病全面干预,提倡&红、黄、绿、白、黑&。即每日进食1至2个西红柿,饮少量红葡萄酒;吃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可提高免疫力;绿茶及深绿色蔬菜,具有防感染、防肿瘤的作用;燕麦粉或燕麦片,食用燕麦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黑木耳,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其次,戒烟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建议停止吸烟。最后是提倡糖尿病人每周运动150分钟,因为运动不仅可以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除外,多运动还可以促进社交,改善情绪,减轻压抑、焦虑、抑郁情绪等。(通讯员 崔玉艳 卞兰华)
[责任编辑:刘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95961
播放数:687598
播放数:675912
播放数:665934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2010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说起糖尿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但是要问起来糖尿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怎样才能防止患上糖尿病?可能很多人就不是那么清楚了。11月我们邀请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做客凤凰网健康访谈,为大家解疑答惑。
郭晓蕙: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糖尿病国
郭晓蕙:糖尿病主要分为四大类
郭晓蕙:饥饿乏力提示可能患上糖尿病
郭晓蕙:先天后天两大因素诱发糖尿病
郭晓蕙:糖尿病是一个“隐形杀手”
郭晓蕙:用好血糖仪 实时监测血糖
郭晓蕙:驾好“五驾马车”控好糖尿病
郭晓蕙:这样提前预知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郭晓蕙:手术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风险
郭晓蕙:糖尿病患者其实也可以吃糖
郭晓蕙: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最合适的药
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应对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积极开展预防糖尿病的教育活动:在广大人群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理念。下面我们为您总结了一些您可能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预防糖尿病从点滴做起: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做的一个调查,显示糖尿病发病率达9.7%,用此来估算全国糖尿病人数,约9200万,近一个亿了。
糖尿病的分型,除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之外,还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还有一种类型叫妊糖尿病。
早期糖代谢异常的症状就是爱饿,像低血糖似的,心慌、哆嗦、出汗,往往都在进餐以后,两三小时时,很多人就发现越吃越饿。
有人用双胞胎做过研究,一对单卵双胞胎里,都得2型糖尿病的几率,可以达到90%以上,都得1型糖尿病的几率可以达到5%。
有人说糖尿病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如果不查体他可能一直都不去注意,直到他眼睛看不清楚了、冠脉狭窄了才去就医。
血糖仪放兜里都很方便,随身携带,血糖试纸跟血糖仪相配套的,一次使用这么一条试纸,也是非常方便的,往这里一插。
糖尿病教育可以说是糖尿病治疗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有人说它是驾辕的,就是马车里面驾辕之马。
较早期症状,就是快速的胖起来,还有就是特别爱饿,不是早晨不吃饭饿,而是吃了饭以后三个小时就饿了,不耐饿。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如果通过保守治疗,血糖控制好了,并发症都可以减少,做手术毕竟还是有风险的。
糖,不是绝对不能吃的东西,即使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在你计算了热量后搭配着吃,但如果过分的吃就不行了。
我刚才说糖尿病的药好几大类,每一类药其实都有它非常适合的人,它有它的适应症,每个患者对不同药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遗传其实肯定是有遗传基因的。但是2型糖尿病复杂的遗传病,也不一定就一定会遗传有糖尿病。
上海将于11月13日和14日晚18:30-19:30点亮东方明珠电视塔,鼓励市民共同抗击糖尿病。
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当天,10时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举行“万人登长城 抗击糖尿病”活动。
14日8:30到16:00,北京展览馆将举办北京2010联合国糖尿病日纪念活动,现场可免费咨询。
电话:010-
地址:北京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座15层
凤凰网健康频道《凤凰网·健康时空》节目组
邮编:100029CDFGHJKLMNQRSTXYZ>>>>糖尿病的预防热点专题:||糖尿病的预防、注意事项你知道怎样预防糖尿病吗?糖尿病的预防栏目主要为您介绍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包含糖尿病怎么预防、注意事项有哪些等信息。教您如何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包括饮食预防、运动预防等方法。糖友的三个饮食原则...得了糖尿病可以吃什么水果...糖友控糖需远离三种情绪...糖尿病抑郁症的症状表现...爱发脾气的人恐易得糖尿病...有效的睡眠时间可防治糖尿病”...预防糖尿病从孩子时期抓起...预防糖尿病从孕妇抓起...得了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糖尿病的饮食禁忌有这4种...糖尿病患者夏季可饮用哪些茶...糖尿病患者吃西瓜需注意哪些...糖尿病患者可以戴隐形眼镜吗...糖尿病患者下午茶宜选择低糖水果...糖尿病患者运动有讲究吗...1省份地区科室不孕不育呼吸内科脑外科血管外科其他科:精神病科急诊科内分泌科合作商家
(C) 版权所有
本站常年 :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 陈学龙律师、 北京大成(福州)律师事务所 陈杰律师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依据公司移动应用掌上淘医安卓版掌上淘医TV版分享到:预防糖尿病 做好三必须_网易新闻
预防糖尿病 做好三必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指出,当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点复杂,糖尿病的防治当下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必须早期诊断和治疗、必须贯穿始终地规范用药。
据研究统计,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1亿5千万人即将患糖尿病。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纪立农教授指出,当高血糖与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三者“会师”,不但加大了血糖控制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约80%左右的糖尿病相关死亡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因此,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是改善“富贵”糖尿病患者生存的关键,也是中国未来十年糖尿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挑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邹大进教授认为,面对糖尿病,并非束手无策。口服降糖药格华止在中国有超过10年的临床使用经验。文/记者范维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糖尿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的位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跑了5年糖尿病好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