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救命药一降价就抗癌药断货新华社?

告急!这种救命药全国断货,300倍价格仍一药难求.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常用的救命药往往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但是最近几年,肿瘤救命药、心脏手术用药等出现了全国断货的情况。尤其是一些廉价药诸如注射用红霉素,西地兰,他巴坐…濒临灭绝,成为名副其实的“熊猫药”。
“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
这两天,心脏病患者赵女士也正为此事着急,因为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缺货,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队等药。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今年不是第一次,5年前也曾经出现过。当时差不多11块钱一支,曾经有患者家属用300倍的价格来采购。更有名的“熊猫药”西地兰,快速强心的,3块钱一支,有的地方用200块的米丽农代替。
廉价药缺货折射“逆淘汰”困局
为何“鱼精蛋白”会缺货?人民网说,这和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没有生产积极性有关,甚至有医生猜测,此次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可见,廉价“救命药”,已经陷入了“逆淘汰”困局,即所谓的逆淘汰:差的淘汰好的,贵的淘汰便宜的,低效的淘汰高校的,会损害了患者的基本利益。
建立廉价药储备制度
如何破解困局?《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茜认为,廉价药是刚需,不能完全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建议政府建立一套廉价药储备制度,对于临床必需的廉价药品,可由政府指定药企生产,并定向采购,对相关企业和机构减免税收,或是财政补贴,保证生产厂家合理利润,以此来稳定廉价药品的供应。 市场没办法的,市长地有办法。
破解廉价药困局 “有形的手”要出手
这个观点用《光明日报》评论员 王丹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政策扶持和监管加强对药企的牵引,从根本上平衡廉价药的供求关系,从而破解救命药困局。
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
和讯网首席评论员 李犁认为,可以考虑补贴厂家和渠道商,可考虑适当放开价格,必要时,国家可以直接或委托进口部分药品,平抑价格。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正文
救命药岂能一降价就断货
日09:32&&来源:光明日报
  赫赛汀,相信乳腺癌的患者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药名,它是一种分子靶向肿瘤治疗药物。
  它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大幅度提高5年生存率,被誉为乳腺癌患者的救命药。但是,赫赛汀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价格昂贵。以体重60kg的患者为例,赫赛汀一个疗程需要花费30多万元,这个价格让许多患者“望药兴叹”。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关注到这个问题,积极调控药价。赫赛汀的价格,由2.2万元一支,降为7600元一支,降幅达67%,加上医保报销,仅仅需要1500元左右一支。但是,问题来了,正如媒体近期所报道的,赫赛汀市场突然断货了,望穿秋水的乳腺癌患者,却发现市场很难买到这个“救命药”了。
  其实,这并不是特例。当前,一些所谓“包治百病”的“神药”广告铺天盖地,而一些珍贵的低价救命药,却“难觅踪迹”。比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救命药“地高辛片”等。这些首选救命低价药尽管多已纳入医保,但由于市场的短缺,迫使医生和患者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
  一个药品在药厂生产后,首先面临的是定价。定价有三种方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市场自由定价。价格确定了,再由厂家或者医药销售公司代理,进入医院,医院要经过医生推荐、药事委员会批准、药剂科采购、然后由医生处方推荐给患者。在这个链条的各环节中,厂家首先没有积极性生产低价药,销售商没有兴趣推广低价药,部分医院或者医务人员也倾向放弃低价药物而选择高价同质药物。这些,最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普通群众的经济负担。
  那么,如何破解?
  首先,要强制督促药厂生产一些必须的、有效的低价药物。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物生产基地,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有效、价廉的抢救药,比如地塞米松、比如西地兰等,完全有条件实现自我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按照地区归属,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统一调配,优先实现基本抢救药物的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疗效不确定,“用了和没用一样”的“味精药”,也应控制、约束其生产销售。
  其次,医药分家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所在。很多医院的药品、器械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诊疗费用、护理费用、手术费用,却占比很少。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直接挂钩,不规范的诊疗用药行为很难避免。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文件直指以药养医顽疾,要求“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斩断药厂与医院、医生之间的隐性利益输送,真正清除以药养医的土壤。
  最后,单病种收费模式也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单病种收费就是按照每种疾病的诊断,评估出治疗这个疾病大约需要多少费用,然后统一打包给医疗单位。从而既避免了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防止医院小病大治,又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考虑到经济效益,只能提高医疗质量,尽量使用低价有效的药物,注意早期康复,防止切开感染等等。自从美国实行单病种付费取得成功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纷纷实行了单病种收费,比如日本、德国、英国等等。医疗按病种收费,是破解抢救药品“见光死”国际惯用手段。
  2018年,将是破除以药养医、大幅度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健康幸福感的关键一年和破冰之年,让我们拭目以待。(陈作兵)
文章关键词:救命药
责编:胡浩斌
工商所工作人员陈忠心现场查询,苗女士所说的公司名称“郑州奥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登记地址在“金水区紫荆山路8号2单元”一高层房间内。
昨日早上9时许,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吕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医院是他们找的第8家医院,总算用上了“救命药”。对普通针剂过敏的患者,需要使用此药防止破伤风。  
时长:04分45秒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小庄子村,有一家人三兄妹同时考上大学。早在四年前,为了省钱供给三个孩子上高中,身患糖尿病的继父李志贵,毅然决然地停了每针30多元的“救命药”胰岛素。
廉价救命药黑市翻价500倍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
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
9月8日20时许,洛阳市民吕女士拨打本报热线()称,她的孩子手被刀割伤,到医院打破伤风出现过敏反应,医生说只能打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但是跑了洛阳多家医院都没有这种药,想知道洛阳哪家医院有。
记者 吴楠 通讯员 侯雅昆 郑莉莉)春运开始,已经20多天了。年后,随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踏上归程,火车站再次成为人流集聚地。在拥挤的人流背后,也涌现出了不少温暖人心的小故事。
郑州919路公交车长拾到两盒价值万元的药品,却一直无人认领。4月16日,拾金不昧的好车长所在郑州公交四公司找到记者,希望丢失救命药的乘客尽快前来认领。
办案人员共在宋某的两处生产窝点缴获3套药品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查获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假药半成品35万盒,经物价部门作价约3600万元。
 “谁能救救我的孩子!”3月17日上午,三门峡市黄河医院重症监护室外,38岁的王江平在走廊内嚎啕大哭。3天前的一场意外,他2岁的儿子王博涵胸腔以上被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35%,头部皮肤受伤最重,耳朵几乎被烧焦,目前正躺在重症监护室内。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光明日报:救命药岂能一降价就断货
日07:56&&来源:
原标题:救命药岂能一降价就断货
  赫赛汀,相信乳腺癌的患者应该都听说过这个药名,它是一种分子靶向肿瘤治疗药物。
  它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大幅度提高5年生存率,被誉为乳腺癌患者的救命药。但是,赫赛汀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价格昂贵。以体重60kg的患者为例,赫赛汀一个疗程需要花费30多万元,这个价格让许多患者“望药兴叹”。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关注到这个问题,积极调控药价。赫赛汀的价格,由2.2万元一支,降为7600元一支,降幅达67%,加上医保报销,仅仅需要1500元左右一支。但是,问题来了,正如媒体近期所报道的,赫赛汀市场突然断货了,望穿秋水的乳腺癌患者,却发现市场很难买到这个“救命药”了。
  其实,这并不是特例。当前,一些所谓“包治百病”的“神药”广告铺天盖地,而一些珍贵的低价救命药,却“难觅踪迹”。比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救命药“地高辛片”等。这些首选救命低价药尽管多已纳入医保,但由于市场的短缺,迫使医生和患者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
  一个药品在药厂生产后,首先面临的是定价。定价有三种方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市场自由定价。价格确定了,再由厂家或者医药销售公司代理,进入医院,医院要经过医生推荐、药事委员会批准、药剂科采购、然后由医生处方推荐给患者。在这个链条的各环节中,厂家首先没有积极性生产低价药,销售商没有兴趣推广低价药,部分医院或者医务人员也倾向放弃低价药物而选择高价同质药物。这些,最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普通群众的经济负担。
  那么,如何破解?
  首先,要强制督促药厂生产一些必须的、有效的低价药物。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物生产基地,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有效、价廉的抢救药,比如地塞米松、比如西地兰等,完全有条件实现自我供给。有关部门可以按照地区归属,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统一调配,优先实现基本抢救药物的自给自足。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疗效不确定,“用了和没用一样”的“味精药”,也应控制、约束其生产销售。
  其次,医药分家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所在。很多医院的药品、器械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而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诊疗费用、护理费用、手术费用,却占比很少。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直接挂钩,不规范的诊疗用药行为很难避免。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文件直指以药养医顽疾,要求“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斩断药厂与医院、医生之间的隐性利益输送,真正清除以药养医的土壤。
  最后,单病种收费模式也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单病种收费就是按照每种疾病的诊断,评估出治疗这个疾病大约需要多少费用,然后统一打包给医疗单位。从而既避免了医疗单位滥用医疗服务项目、重复项目和分解项目,防止医院小病大治,又保证了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考虑到经济效益,只能提高医疗质量,尽量使用低价有效的药物,注意早期康复,防止切开感染等等。自从美国实行单病种付费取得成功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也纷纷实行了单病种收费,比如日本、德国、英国等等。医疗按病种收费,是破解抢救药品“见光死”国际惯用手段。
  2018年,将是破除以药养医、大幅度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健康幸福感的关键一年和破冰之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陈作兵,系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您现在的位置: >
告急!这种救命药全国断货
  “跪求放线菌素D”、“如果找不到这种药,病人只能等死”,自去年8月起,网络上出现很多寻找放线菌素D的求药帖子。求药者心急如焚,苦苦寻觅,各种求助帖子刺痛人心。8月4日,一篇实名认证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生的求药微博,让更多人意识到放线菌素D缺货的严重程度。该医生在微博中称,“历史上已不止一次出现放线菌素D断货的现象。仅在协和医院,就有数十位患者陷入了无药可用的困境。”
图说:自去年8月起,网络上出现很多寻找放线菌素D的求药帖子。 网络图
  廉价“救命药”断货 患者无药可用
  老百姓买东西,最盼望的就是物美价廉。特别是药,日常用品贵了,你少吃一口、少穿一点还不碍事;可一旦得了病,药可省不了。把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是基本民生的重要保障。不过,长期以来,药品市场却存在着一个怪现象,许多群众迫切需要的好药,价格是控制得很低了,但却常常断货,老百姓还是用不上。这是为什么?
  据了解,放线菌素D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小的肿瘤化疗药物,治疗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疗效确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部分实体肿瘤诊疗指南中,放线菌素D被列入首选化疗方案,国产每支价格差不多20元,而替代的药品通常是价格昂贵的进口药,有的替代药价格甚至达到几千元,如此高昂的价格令多数人根本无法支付,只能苦苦寻找放线菌素D。
图说:放线菌素D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小的肿瘤化疗药物。 图片来源:央视
  放线菌素D真的缺货如此严重?
  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某医药的门诊,查找放线菌素D。这家医院的用药咨询中心显示没货,而另一处住院药房的情况也不乐观,医院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也没几支,用不了两天就没了。”
  而自从放线菌素D这种药告急后,各地的患者都开始了漫长的求药之路。方女士不幸罹患绒毛膜上皮癌,非常需要放线菌素D这样价格低廉但是效果明显的救命药,但她跑了好多地方,也找不到这个药。
  有媒体因此评价:“有一种心焦叫有病无钱治,更有一种绝望叫正在治疗,救命药却出现了断货”。
图说:自从放线菌素D这种药告急后,各地的患者都开始了漫长的求药之路。 图片来源:央视
  “救命药”为什么会全国断货?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看到,生产放线菌素D相关产品的企业仅三家,而其中一家重要的生产商海正辉瑞在今年暂时停止了该药品的生产。
  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加秋表示:“企业因为是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放着有钱赚的药品不生产而做赔本的买卖,哪个企业都不愿意。”
  他向记者出示一份2006年制定的放线菌素D的生产成本核算单,在当时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放线菌素D有10%的利润空间,但是近十年来,生产成本在上升,而销售的价格没有随着上涨,反而一直降价销售,从2006年的零售价23元到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0元左右。
图说: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加秋表示:“企业因为是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放着有钱赚的药品不生产而做赔本的买卖,哪个企业都不愿意。” 图片来源:央视
  药企为何宁愿停产也不涨价销售?
  事实上,为解决群众看病贵、药价虚高的问题,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限价管理,并开展多次降价行动,对遏制药价不合理上涨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卫生部等7部门发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购销药物必须参加由省(区、市)级政府建立的集中采购平台开展采购,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平台、统一监管。此后,各地采购活动一般由招标方式确定药品供应商和供货价格上限。
  运用药品集中采购,限制了一部分药品虚高的问题,然而,这却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原来价格低、产量小的药品,随着成本的上涨也不能涨价。于是类似于放线菌素D这样的廉价药,药企根本没有动力继续生产。
图说:类似于放线菌素D这样的廉价药,药企根本没有动力继续生产。 图片来源:央视
  事实:国家政策允许涨价 但企业仍选择保守做法
  为了解决类似于放线菌素D这类企业不愿意生产导致市场缺货的现状,日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也就是说,如果药企亏本,可以提价。然而,对于政府在药价指导政策上的变化,企业大多还是会选择比较保守的做法。
  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国家有政策允许涨价,但是企业还是不生产这些原本价格低廉的药品,消费者心理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按市场情况大幅提价后,消费者心理上难以接受,这种时候,药企与其提价得罪消费者,不如包装一款价格更高的新药划算,或者是用原有生产线生产其他赚钱的药。但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原因,放线菌素D断货,吃亏的都是四处求药的病人。
图说: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 图片来源:央视
  如何解决廉价药短缺问题?
  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专家孙忠实表示,“我个人建议,必须在国家的相关部门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统一管理紧缺药品。它负责统一规划,统一统计管理。比如说一年到底有多少病人,每一种药应该生产多少,还有价格制度,300种短缺廉价药品的单独定价,要跟厂家去定点生产。”
  公共政策研究学家毛寿龙认为:“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但是应该让市场自己有一个出口,政府可以去支持,但是政府不要去垄断,要有一些辅助性的市场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给市场更多的空间。”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这其实已经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说到底,还得靠改革,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改革不会一帆风顺,过程中可能出现价格波动、供求紧张,但只要坚定改革方向不放松、坚持改革努力不动摇,就一定会回到正确的轨道、实现正常的运转。
图说: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专家孙忠实建议国家的相关部门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统一管理紧缺药品。 图片来源:央视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说点什么吧……
新闻热词榜
数据加载中……
太有魔性!简直要笑疯!
又到年底,元旦、春节在即,又将迎来一个出境旅游高峰。如今,旅游已...
你可以这样设想:你每天起床前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赖在床上做你没...
三个老人组成“老年人互助睦邻点”,相约一起买菜、看病、遛弯、聊天...
对于新手,不管是驾校教练还是家里的老司机都会告诉他刚开车不要老频...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C)2013
All rights reserved救命药频遭降价死 乳腺癌“救命药”赫赛汀出现缺货状态市场信息网&&& 08:23:55&&&来源:
新民晚报&&&评论:
  北京消息:近日,有多家媒体曝出,被称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自去年纳入医保之后,在全国多地出现缺货状态。
  其实药品短缺已不是偶发现象,短缺药品中不乏廉价常用药,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药&。
  频频&中枪&
  过去几年,&药荒&轮番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2015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放线菌素D&全国断供&&
  这些首选救命药多是已纳入医保的低价药,此类药品的短缺,使患者们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严重的供不应求,还滋生了短缺药品的&黑市&。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盒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医院却难觅踪影。而&黑市&上的售价竟超过了4000元。但即使是这样的&天价&,由于药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仍然不容易买到。上文中提到的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正常价格10元一支,在一药难求的情况下,已经被黄牛贩子炒到了上万元一支。
  无利可图
  作为一种助消化的常见药,售价为0.9元的&干酵母片&已经很难在药店里买到了。药店店员推荐的多为诸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售价在15元以上的药品。店员推荐最多的&乳酸菌素片&,批发价仅为5元,售价为28元。
  对此,北京永安堂大药房店员说:&现在哪个药店还卖9毛钱一包的药,都不挣钱。&健安福医药超市的店员则称:&这么便宜的药,厂家已经不生产了吧?反正我们进不到货。&
  有媒体记者按照&天桥牌干酵母片&包装袋上所注明的企业电话号码,联系了生产厂家&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答:&我们没有停产,也没有减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正常生产。&而为何出售该药的零售店减少,厂家回答:&可能是这个药比较便宜,药店觉得不挣钱吧。&
  改头换面
  力诺药业市场营销经理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降价死&其实是假死,是换包装、换&马甲&。
  很多企业纷纷在创&新药&上做文章:把原来的每瓶100片的大包装,换成每板10片的铝塑装;原来的粉剂改成片剂、针剂、胶囊、缓释片;每片含有效成分150毫克的变为50毫克、1克&&药的主要成分及疗效差别不大,可价格一下就翻了十几倍,使原来相对利薄的品种,被动出局。
  不过,如今这种换马甲的&假死&现象正在减少,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操作的日益规范,现在药品申请换规格的费用已经与申请新产品相差无几。药号批文成本的提高使换&马甲&越来越难。
责任编辑:金姝琦
客服电话:010--
Email: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胡同28号天安国汇公寓8088室 邮编:100025 &举报电话:
Copyright (C) 市场信息报 晋新网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晋ICP备号
页面执行时间:秒
Powered By:scxxb.com.c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癌药断货新华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