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3年国家自然灾害灾情这么严重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挽救灾害?

农业与自然气象条件高度相关,农业生产过程就是与自然界博弈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怎样预防农业自然灾害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重中之重。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农业自然灾害就是指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和对农作物收成起破坏作用的自然灾害。南涝北旱、雨雪冰冻、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低温冻害、洪涝干旱交替发生,且霜冻、冰雹、病虫等灾害也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都破坏极大。几乎每年每月都有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如何因时因地地科学防灾减灾,灾后迅速反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除了不断提高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外,普及抗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农业抗灾救灾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能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十分必要。
农业自然灾害的种类
1、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冻害、大风、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但目前也有向山区、高原延伸的趋势,如今年在西南各省发生的特大旱灾和洪涝灾害。与温度有关的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南方各省、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但目前高温热害也开始向北方侵袭,前几天北京的地面温度达到了68℃,而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则席卷了中国南方地区。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而地处中国中部的神农架,这几年被大风损毁的庄稼也已不在少数。
据统计,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0&87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2万人)的40%。特别是20世纪末至今,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1998年的大水、2008年的冰冻雪灾我们一定记忆犹新,而今年的干旱、越来越频繁的沙尘暴更是让我们体现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2、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区及南方丘陵山地,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其中以的面积最大。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砍、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因此,合理的开发资源、提高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避免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损失。
3、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在全国普遍存在,不同地区内,病、虫、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紫茎泽兰&、&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云贵高原、江浙一带形成生态灾害。再如这些年在我区发生的马陆危害,核桃害虫、稻飞虱以及当前各种知名不知名的农作物病虫害,五号病、蓝耳病、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动物传染病害,其危害程度已不亚于气象灾害,有的已经开始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恐慌。
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而地震因发生隐藏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2008年的四川地震、今年的青海玉树地震,给我们的心底加上了一道深深的烙印。在我区,泥石流、滑坡时有发生,松柏铜镲沟滑坡带更是不得不让我们随时警醒。
预防和治理农业自然灾害的原则
(1)预防为主,防抗结合。树立农业自然灾害可持续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3)分工协作,协同应对。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技,应用先进的预测、预警和应急处臵技术,发挥和技术人员的作用,积极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综合防御对策
(一)暴雨洪涝
洪涝系指某一时段内由于降水过多、排水不畅而产生的洪灾和涝灾,其中洪灾指河流泛滥和山洪暴发,涝灾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使农田积水成灾,5&10月是洪涝灾害高发期。洪涝灾害发生后,将导致作物叶片变黄,根系发黑、腐烂,生长减慢,植株软弱。
【综合防御对策】
建造高标准防洪工程;
修好田间排水沟;
(3)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4)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防涝栽培。如调整业与养殖业、旱作与水生作物比重等等。
(二)连阴雨
持续5天以上的阴雨天气成为连阴雨,常发生于春秋两季。春季连阴雨对玉米播种、小麦抽穗开花、油菜结荚成熟以及核桃、板栗花期授粉影响较大。秋季连阴雨主要影响秋种和秋收活动。连阴雨持续时间长的,将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综合防御对策】
掌握天气气候演变规律,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尽量避免在连阴雨期间进行播种、收获等关键农事活动;
修好田间排水沟,及时清沟排渍,搞好;
提倡薄膜育苗和工厂化育苗,实施育苗移栽;
播种、收获季节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及时组织人手抢种、抢收。
(三)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气候现象,主要有春旱和夏旱,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则是旱期长、范围广的伏秋连旱(出现在7&8月,延续到9月甚至10月的大旱)。
【综合防御对策】
根据干旱规律,调整农业结构。在常发生春旱和初夏旱的地方,应改以种植秋收作物为主,夏收作物为辅。在伏旱常发区,调整播种日期,使作物对水分的敏感期躲过伏旱。
兴修水利,合理灌溉。
平整土地,深耕改土。平整土地是减少径流、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量的有效办法。在坡度大的地方应栽果树或生态树种,根据当地条件,修高梯田、水平沟或鱼鳞坑,已增多蓄水,保住土壤。
抗旱播种。春旱最主要的是影响作物出苗,因此要特别注意适时播种,获得全苗。?
(四)低温冻害
低温冻害是指越冬作物和果树、林木、蔬菜等在越冬期间(包括晚秋和早春),遇到0℃以下低温或剧烈变温而引起的植物体冰冻或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物体死亡或部分死亡。我区近些年以&倒春寒&为主的低温冻害频繁发生,所有作物均难幸免,尤其是对干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的影响最大,一旦受灾,必然造成减产减收。
【综合防御对策】
掌握低温规律,调整农业布局。根据地问规律,安排品种搭配和播栽期,从农业气象角度,这是防御低温冻害的战略性措施。
利用和改善小气候生态环境,增强抗御低温能力。
运用综合栽培技术防御低温冻害。如地膜覆盖、合理施肥等措施。
(五)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是指持续出现超过作物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上限的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损害。目前,我区持续高温天气逐渐增多,已开始出现高温热害倾向,必须注意防范。
【综合防御对策】
种植抗性较强的作物;
套种高杆作物,遮阴降温;
适时浇水,通过蒸发散热降温;
覆盖遮阴栽培;
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落花落果。如用2,4-D浸花防治番茄、茄子落花,PCPA(对氯苯氧乙酸)防止茄果类落花等等。
(六)大风
瞬时最大风速≧17.2米/秒的大风,可以造成作物叶片损伤,茎秆折断,植株倒伏,自理脱落,农业设施损毁。一般6级以上大风就能造成风灾。我区玉米最易受到大风影响。
【综合防御对策】
营造农田防护林,减轻作物受害;
合理布局,使作物生长关键期避开大风高峰期;
大棚蔬菜产区尽量搭建骨架式蔬菜大棚,增加压膜线。
(七)冰雹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高大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冰雹季节性明显,破坏力强,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3&8月是冰雹高发期,高山乡村易发生冰雹灾害。
【综合防御对策】
人工消雹;
大力种草植树,改善气候条件,减少冰雹发生频率;
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准备;
一旦发生雹灾,及时补救措施。
(八)生物灾害
生物灾害主要指病、虫、草、鼠害对农作物的危害,造成农作生长发育受阻和产量损失。受灾害性气候影响,我区生物灾害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综合防御对策:
调整结构,选择抗性强的作物品种;
严格实施动植物检疫,避免外来物种、检疫性病虫害进入我区;
采取高效种养模式,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如开展林下养鸡模式等;
大力开展物理防治,采取黄板诱虫、频振杀虫灯灯方式进行作物病虫害防治;
谨慎开展化学防治。农作物发生生物灾害后,必须及时上报灾情,做到统防统治,对症下药。在实施化学防治过程中,严禁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等违禁农药。喷药时间安排在早上或傍晚,避开中午高温,达到农药安全间隔期后方可食用和上市销售。
主要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
水稻,要适时排水晒田,注意抗旱防涝,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保墒能力。同时要搞好穗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搞好中耕培土和清沟排渍。及时追施穗肥和培土雍兜,防治好玉米大、小斑病。
马铃薯,选择晴天抢挖收获,力争挖捡干净,丰产丰收。
蔬菜,加强蔬菜水分管理,搞好清沟排渍,及时消除田内杂物杂草,防治好蔬菜病虫害。
主要畜禽饲养管理防灾减灾工作
(1)搞好畜禽舍的通风和降温,做好灾区畜禽圈舍、饲养器具以及周边环境的消毒灭源工作;
(2)给畜禽充足饮水;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观察畜禽活动动态;
(4)保证饲料新鲜,尽量在早晚、清凉时间喂料,增加采食量;
(5)搞好畜禽防疫,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炭疽病以及奶牛疫病的防控,进一步加大畜禽补免力度,对超过免疫保护期和新补栏的畜禽要及时补免,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切实做好因灾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灾后生产自救和抗灾生产措施
在灾害发生后,要抢抓农时,根据灾害影响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合理制定抗灾救灾措施,迅速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生产。重点落实好&七抢&。
1、抢排。对被水淹没的农田,要及时组织劳力和机械,抓紧时间抢排渍水。水稻田先排高田,争取让水稻叶尖及早露出水面,尽量减少受淹天数,减轻损失。在排水时应注意,如遇高温烈日天气,不能一次性将田水排干,必须适当保留水层,使水稻逐渐恢复生机。旱地要抓住降雨间歇,及时清理沟厢,达到沟沟相通,相连、雨住田干。同时,加强畜禽圈舍和水毁设施的修复,抢排积水,转移受灾畜禽,加固塘堰堤坝,减少灾害损失。
2、抢管。重点抓好在田作物肥水管理。重点抓好水稻控水,扶苗稳苗,清水洗苗,同时轻施速效氮肥和钾肥。对玉米等旱地作物,重点加强控肥防倒。要做好清沟排渍、培土壅蔸,一旦发生倒伏,要抢时扶苗、用土培蔸。对于遭受涝灾的玉米,要及早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能下地时,及时中耕培土,以破除土壤板结,防止玉米倒伏,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根部尽快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及时增施速效氮肥,加速植株生长,减轻涝灾损失。对成熟前倒伏或茎折的玉米,应及时扶起,以免影响光合作用。对受灾的果,灾后要及时抢修果茶园的沟渠、道路,清理疏通排水沟渠,排除园内积水,避免因长时间积水造成死根烂根。要及时扶正果茶树,做好根部培土,合理修剪枝叶,抢时间清除树上杂物、泥渍,保持枝叶清洁。受淹后的土壤板结,容易引起根系缺氧,待园地表土基本干燥时,要及时进行浅耕松土,恢复土壤的通透性。对于受灾的蔬菜作物,已成熟的要及时采收,防止落果烂果;对受渍严重的,可提前罢园,提早改种补种其他蔬菜;育苗田要采用遮阳网避雨育苗,出现死苗烂苗的要及时进行翻耕补种。雨后根据作物的长势,培土护根,整枝固架,及时,增强作物抗性。
3、抢收。对开始进入成熟收获期的农作物,要抓住阴雨间歇,抢晴天,战雨天,组织开展抢时收割。对即将进入成熟期的干鲜果,应抓住雨停间隙,积极抢收果实,降低灾害损失。
4、抢种。在干旱严重地区,全面推广抗旱播种技术,采取综合措施确保一次性播种保全苗。一是适时实行抢墒播种;二是实行育苗坐水移栽;三是推广应用抗旱剂和地膜覆盖技术;四是改种早熟品种和抗旱能力强的作物;五是提倡增施有机肥和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对因旱灾造成作物滞长、台风造成作物严重损伤、洪涝灾害造成脱肥的地块,要在浇水灌水、扶苗固苗、排涝洗苗的基础上,适时适量补施肥料,并喷药预防病虫害发生蔓延。对因灾造成作物绝收的地块,根据时间早晚,选择合适作物品种,及时进行补、重种作业。无法进行补、重种的,要按农时季节改种生育期短的农作物,保证受灾农民有一定的生活物质来源,增强自身抗灾渡荒能力。
5、抢补。抢抓农时弥补损失,加强绝收农田的补种改种,确保多种多收,弥补灾害损失。对被水淹没或遭受持续干旱的农田,要及时翻耕整田,采用早中熟作物品种,精量直播,湿润管水,适时防控病虫草害、喷施多效唑,培育早发壮苗。对因渍害、旱灾死苗断垄的玉米田,要间套杂豆、蔬菜等作物,增加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做到以密补迟、以肥补迟,达到一播全苗。同时,应强化措施,搞好救灾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尽可能引导农民改种补种经济作物,确保农民收入稳中有增。
6、抢防。对主要农作物病虫引起的大面积灾害,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时间、统一药械、统一防治)应急措施,及时控制病虫蔓延。对受灾田块,要加强田间调查,实行分类指导,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防止&灾后灾&;抓住阴雨间隙,及时组织植保机防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害流行程度。要做好灾后畜禽圈舍、饲养器具以及周边环境的消毒灭源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等疫病的防控,进一步加大畜禽补免力度,对超过免疫保护期和新补栏的畜禽要及时补免,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切实做好因灾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防止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强疫病防控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加强灾害期间和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灾后无疫。
7、抢修。加强与交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及时修复水毁道路,调动机电灌设备和农业机械,进行农田排涝、疏浚渠道、抢整、修复损毁农田和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农机作用,积极组织农机投入抢收、抢种、排涝、灌溉和农田建设等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当大多数农作物进入生长发育和成熟收获时,该关键时期恰好又是旱涝灾害、大风冰雹、高温热害、病虫草鼠等农业自然灾害的高发期,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热门推荐:分享到:相关土地分类:696人有用340人有用577人有用153人有用近日,扬州市民政局、财政局发出通知,表示日起,市区(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经济技术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将于6月9日至10日在山东省青岛为什么说“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几千万人”纯粹是谣言[已扎口]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说“三年自然灾害中饿死几千万人”纯粹是谣言[已扎口]
&一、各种说法的由来     三年自然灾害中(1959——1961),到底饿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网上争论颇多,有说一千万,有说三千万,也有更骇人听闻的说法。那么,这些说法到底是如何来的呢?   年间,中国发生了因严重的自然灾害所引发的饥荒,在全国一些地方造成了极少数的死亡,但死亡人数一直没有准确的数字。1964年中国政府进行了建国后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没有公布。在1982年进行了第三次人口普查之后,两次普查结果和历年户籍统计资料一起在国家统计局1983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里公布。其中根据统计显示:1960中国人口总数较上一年减少了整整一千万。     发现这个情况后,“热心”的Ashton等四位美国人口学家以及美国人口统计局Banister博士先后运用“美国式的科学方法”,替中国“估算”出:在1959年-1961年这三年里,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一共造成了近三千万人死亡这个耸人听闻的数字。   这个1983年版中国人口统计数据是某些人攻击毛主席“饿死三千万”唯一的根据,他们众多的“研究成果”无一不建立在之后由“热心”的美国人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人口数据上“估算”出来的“三千万”的数据之上,并在此基数上添枝加叶、随意扩充,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除此之外还极力编造各种骇人听闻的故事试图证明“饿死三千万”的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攻击都出现在1983版的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公布之后,而在此之前,所有从那个年代生活过来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以及家人曾经处于悲惨的“饿死威胁”之中,除了记得那三年中粮食确实短缺,经常吃不饱之外,从未看到过饿殍遍地的景象,直到远隔重洋的几位“热心”的美国人经过对一组数字加加减减乘乘除除然后替中国人“估算”出三年中饿死了三千万人之后,中国人才发现:原来亲眼看到的情况“都是假的”,而美国专家在家里组合数字研究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的。从那时起,一些“之前一直处于失忆状态的”的国人突然恢复了记忆,脑筋终于开了窍,开始根据美国人提供的“设计图纸”来编织这个“饿死三千万”的谎言大筐,运用他们那刚刚康复的大脑展开丰富而大胆的想像,力图“真实呈现”与当年六亿中国人所闻所见截然不同的全新,毫无畏惧地承担起了“涂鸦者”的重任。     大家冷静地想一想,当时中国人口总数是6亿,假定真的饿死3000万人,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饿死。那将是:“饿殍遍地,野狗成群,四散逃生的难民,抛妻舍子,家破人亡,中国大地满目凄凉。”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现今六十岁(大跃进时10岁)以上的人。估计约有4.5亿,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试问,他(她)们有谁见过那种景象呢?没有、没有一个人见过。在4.5亿人众目睽睽之下说谎,可见谎言泡制者是多么的无耻!     既然各种骇人听闻的说法都来源于1983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那么,咱们就好好地探讨一番,看看198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到底有什么问题。在揭开谜底之前,咱们先好好地了解一下当年的客观情况。     二、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到底有多严重?其时国内外环境如何?   (1)、关于三年自然灾害  &   兹根据1995年国家统计局、民政部编《中国灾情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以下简称《灾情报告》)所记载的材料逐年作一介绍:  &  1959年  &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每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合15市亩,计6.8650亿亩),成灾(收成减产8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378页)。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罕见。4—5月的霜冻造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   6—8月出现江淮流域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达82.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120万公顷农田受灾。  &   本年灾害从受灾面积看已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灾害种类繁多,在部分地区轮番发生。除旱灾、霜冻、洪涝、风雹外,还出现了建国以来不多见的蝗灾、粘虫灾、鼠灾。  &   本年全年成灾人口为8043万,超过年平均数80%以上,其中山东、湖北、四川各占1000万。本年春荒人口达9770万人(主要指缺粮人口,包括外流逃荒、营养病、破产度荒、卖送儿女、非正常死亡人口),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2.87倍。  &  1960年  &   1960年,继1959年大灾害后,全国大陆除西藏外又发生了建国后严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特大灾害,受灾面积达6546万公顷,成灾面积2498万公顷,受灾面积居建国五十年首位(《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第35页,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年版。以下简称《五十年汇编》)。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  &   l—9月,从去年秋天开始就缺少雨水的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华北、西北地区持续大旱,有些地区甚至300—400天未下雨,受灾面积达2319.1万公顷,成灾1420万公顷。其中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主要产粮区合计受灾 1598.6万公顷,成灾808.5万公顷,分别达整个旱灾地区的 68.9%和 56.9%。山东、河南境内的黄河等河流都长期断流,济南地区的800万人生活用水告急。进入夏秋,旱灾扩展到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南方地区。整个大陆省区除西藏外旱灾面积达38.46万公顷,是建国五十年来最高记录。  &   6—10月,东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台风和洪水灾害。5个月里台风登陆11次,高于以往平均数近两倍。台风过境时间高达10—20小时,高于往年平均数三倍以上(《灾情报告》第379页)。台风造成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11省受灾993.3万公顷,直接死亡5000余人。山东部分地区30多天里降暴雨19次,平地积水3—4米。东北辽河、太子河泛滥,流量为有史以来最大,淹没辽宁、吉林等143.7万公顷,“鞍山、木溪等地区农田、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灾情报告》第378、379页)。  &   本年3—5、9月,东部和西北部发生严重霜冻灾害,波及21省区,受灾面积 138.1万公顷。3—9月,还发生了由南向北推进、波及,21省区的风雹灾害,受灾面积达392.26万公顷。  &   本年大灾害不仅面积超过以往,而且是在1959年灾害基础上连续发生,危害极大,成灾地区人口达9230万人,春荒人口高达1298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3.8倍。另一个特点是旱、洪灾同时发生,反差极大,一个省内,部分地区暴雨洪水泛滥,另部分地区持续干旱,给救灾带来复杂困难。  &  1961年  &   1961年,全国连续第三年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175万公顷,仅次于上年,为建国五十年来第二位。而成灾面积2883万公顷,为1994年以前最高(《五十年汇编》第35页),其中四分之一绝收(减产80%以上为绝收)。成灾人口 16300万,也超过了上年。本年春荒人口高达21800万,相当于1949——1958年各年平均值的6.4倍,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   从去年冬季持续到本年3月下旬,黄河、淮河流域1300万公顷农田遭受大旱,4—6月,旱情扩大到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年内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其中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小麦比去年低水平又减产50%,湖北有67万公顷农田受灾。倒塌损坏房屋504万间。4—6月,江南珠江、湘江、赣江、闽江流域两次普降暴雨,洪水决口,泛滥成灾,水淹10个县市城……7—8月,海河、黄河平原连降暴雨,发生严重水涝灾害,其中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灾情是百年未遇的,受灾面积达160万公顷,占播种面积54%,近100万公顷无收成。  &   到9月,灾区有60万公顷仍积水未退,聊城、沧州有3500个村庄被水包围,280万人断粮,沧州专区死亡人数占总人口 4.9%,7月下旬至8月,东北局部地区遭受暴雨侵袭,山洪暴发,冲入伊春市,交通、电讯中断,工厂停工。松花江流域7万公顷绝收。  &   8—10月,东南地区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遭受台风袭击11次,其中12级以上占9次,是建国五十年里最多的(《灾情报告》第82页)。淹没 180万公顷农田,造成损坏渔船、倒塌房屋、冲毁海堤、死亡人数的损失都超过往年。“三年自然灾害”在建国五十年以来自然灾害史上是最严重的一次,高于任何一个时期。  &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第155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全国受灾最严重的有10个省: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前三名是山东、河南、安徽。“(国家科委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编:《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8页)在五十年代末期十分低下的生产力状况下,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综合国力较弱,遇到持续三年的如此特大严重自然灾害,出现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   “三年自然灾害”在建国50年以来自然灾害史上是最严重的时期。这三年受灾面积大大高于建国50余年来任何一个时期。  &   “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全国粮食因灾减产情况,据统计,“由于一些地区连续三年受灾,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其中1959年受灾最严重,约损失粮食378亿公斤,其中以旱灾为主造成的损失约为260亿公斤”(《灾情报告》第67、第6页)。日李先念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实在挖不动了,群众的底子也空了,余粮区、缺粮区都很紧,几个著名的高产区,余粮实在调苦了,农民生活水平大为降低。”(《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59页)  &   近些年来国内外一些人,不承认、1961年出现的经济困难与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有关。《中国经济日报》日报导:《三年大饥荒源于大食堂》。龚启圣在《近年来之1958——61年中国大饥荒起因研究的综述》一文中将近来西方学者(包括旅美中国学者)的结论归纳为三种:l、“过量的粮食征购”;2、公社化、退出权和生产滑坡:3、公共食堂和非理性消费。对所有这些,笔者用一句话来回答——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  (2)、关于“苏修”撕毁合同,撤退专家和逼还债务问题  &   1959年6月,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修正主义集团,单方面撕毁了1957年10月签订的中苏两国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他们的借口是“中国生产核武器会和其他国家生产核武器一样给西方以借口”。这里人们看到,赫鲁晓夫以牺牲中国向帝国主义妥协。  &   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会议结束后,苏共修正主义集团把两党关系的恶化,扩大到国家关系上来,对中国施加压力。  &   日,苏联政府突然片面撕毁了专家合同和补充书343个,科技合作项目257个,共计600个合同。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自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00余人,并终止派遣专家900人。虽然中国政府多次挽留,苏联一方却始终坚持。苏联专家撤退时,带走了所有图纸、计划和资料,并停止供应中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大量减少成套设备和各种设备中关键部件的供应。以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修正主义集团的背信弃义,使我国250多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建设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  &   与此同时,1960年7月,赫鲁晓夫摧逼中国政府还债。斯大林时期,苏联政府曾给予中国政府一些贷款。中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向苏联购买的武器,也以贷款形式记账,共记人民币58亿余元。其中大量贷款是购买武器的费用。赫鲁晓夫妄图以此卑鄙手段压夸中国共产党。当周恩来表示暂时有困难时,苏联外贸部副部长竟然指着人民大会堂的大型陈设山石说:你们如果没有别的东西,这个就很好。为了还债,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大搞对外贸易收购和出口运动的紧急指示》。(《周恩来传》第1547—第1548页)。  &   赫鲁晓夫逼债,对中国的经济困难,无疑是雪上加霜。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宁可勒紧腰袋,忍饥受寒,也要还清债务。当时中国工业处在起步阶段,出口主要产品是农副产品,在本来就处于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形下,1959年全国粮食征购量、出口量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额,征购674亿公斤,出口41.6亿公斤。1960年征购5I0.5亿公斤,出口26.5亿公斤,出口量与丰收的1958年相等。1961年,粮食开始调入和进口。(《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393、第422页)。  &   赫鲁晓夫的压迫,使中国工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陷于严重危机。资金短缺,靠从农业中挖潜力获取支援。广大科技人员挺身而出,一代有骨气的知识分子,靠党的领导,靠人民的支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苏修集团的压迫,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发图强。  &  (3)、关于“左”倾错误的贻害  &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发生的“左”倾错误,虽然在毛泽东努力下迅速得到克服,但10个月(59.4)的错误,毕竟贻害于,主要是以下两个问题:  &   其一,大跃进中的浮夸风,使国家对粮食产量的估算和统计失实、失真,因而发生了征过头粮的错误。  &   1958年粮食获得丰收,但在浮夸风中却估计严重过高。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估计并正式公布1958年粮食产量将达到亿公斤,比1957年增产60—90%。1958年底,有关部门根据各地区汇报,把预计“产量又夸大为4250亿公斤(1958年12月 7日中央批转谭震林、廖鲁吉报告《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的主要情况、问题和意见》)。  &   按照这个产量计算,全国平均每人粮食占有量为650公斤,早已超过需要(《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第105—第10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公报虽然指出“过去发表的1958年的农业产量的统计偏高”,认为经过核实后的粮食的实际收获量为2500亿公斤,但仍然严重高估。实际上,经过后来核实的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低于公布数字,只有2000亿公斤。根据严重失实估计,当时得出了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的假象。日的《人民日报》算账说:一个人“放开肚皮吃饭”一年能吃大约500斤上下。而仅尚未收获的薯类和晚稻产量,全国人民每人平均可有275公斤,也即全国人民放开肚皮吃一年也吃不完。这种错误判断,埋下了征过头粮,使农民挨饿,甚至个别地方发生饿死人的祸根。  &   其二,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共产风”,把农民的生活资料和少量的个体生产资料,一律归公,农民的个体储备一扫而空。同时穷队、富队拉平,出现了一部分人剥夺一部分人的情形,平均主义导致了大家都穷。另外,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因素的公共食堂,造成了粮食大量浪费和思想上的极大混乱。据国家统计局1960年1月的统计,全国农村先后办起了 39.9万个公共食堂,参加吃饭的人口有4亿,占人民公社总人口的72.6%,其中主要产粮区的河南、湖南、四川等7省市区达90%以上。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饭”。有的食堂三个月吃掉一年的口粮。常年农民一家一灶个体吃饭,瓜菜代、低标准,老、少、年平均200斤粮。吃公共食堂不到3个月便把一年的口粮吃掉了。以河北省为例:省委在1958年9月发出文件,宣布食堂“不限量吃饭”;两个月后又不得不要求薯粮搭配;再两个月即1959年1月,全省农村己经普遍出现饥饿:到5月己有55个村255个食堂停炊。“共产风”把农民掏空了,吃光了!农民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为零。  &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虽然在1959年4月就基本被克服了,但是“左”倾路线却贻害于。  &   在我们把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三个方面的史实大致弄清之后,再回到本章开头的话题上来。那些“七分人祸”论者们之中的心怀鬼胎的人们,其用心可用汉语中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来说明。这些人把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和浮夸风、共产风混同起来;大跃进就是搞浮夸,搞浮夸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是搞共产,“共产风”就是人民公社。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人祸”。就是这样的“人祸”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他们大肆渲染三年经济困难,甚至莫须有地说大跃进饿死了3000万人(本书有专题论及此事,这里从略)?!他们之所以这样搅和,旨在曲解社会主义,丑化毛泽东,为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经验告诉人们:“反毛必反共,反共必反社会主义”。一切反对毛泽东的人,必然反共、反社会主义。他们不过是一帮资本主义狂!  &   马列主义从不讳疾忌医,从不否认自己工作中的错误,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确实犯有“左”倾错误,这些错误确实损伤了人民的利益,在毛泽东领导下,这些错误虽然很快地被克服了,但毕究成为贻害,毕究构成了三年经济困难的因素之一。“七分人祸”论,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泼给共产党、毛泽东的污水,而不是真理。共产党人清醒地知道。当三年自然灾害袭来时,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修正义集团“乘人之危”,对中国共产党施加压迫,企图迫使中国共产党背离马列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而跟上他的指挥捧转。掩盖或否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严重的阶级斗争,否认反修、防修的国际背境,来谈三年经济困难,将会堕落成为赫鲁晓夫的应声虫!中国共产党人是有骨气的:顶住了苏修的压迫,扛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一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同自然灾害的那场斗争,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   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因而中国人民也是全心全意拥护共产党的。在同严重的经济困难作斗争,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没有怨气,从不泄气,有的是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忍饥耐寒,熬过那一段艰难历程。毛泽东带头节衣缩食,低标准,瓜菜代,每月26斤粮,三年没有吃过一口肉。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大家都记得毛泽东的一句话:“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这句话对全国人民鼓舞很大,大家都说,毛泽东还吃红薯,我们吃点瓜菜算得了什么。那个时候毛泽东带头,中共中央整个领导层都实行了毛泽东的供给标准。有这样的领袖,带领伟大的党、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什么样的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的血气、骨气、志气和勇气,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   三、为什么说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数据根本不可靠?  &  (1)、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计算公式”:    年初人口数 = 上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 2    年出生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出生率‰    年死亡人口数 = 年平均人口数 × 人口死亡率‰  * 年末人口数 = 上年年末人口数 + 本年出生人数 - 本年死亡人数  把几个公式合并一下:  &  * 年末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2]×(出生率-死亡率)     这时,我们就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要计算“年末人口数”,必须在公式中代入“年末人口数”,这样一个代入X来求X的公式我闻所未闻,并且运用此公式把83年统计数据全部核算一下,结果当然没有一个数据能与之相符;过了些时日,我发现我这是在犯傻,这样一个公式还要那么麻烦吗?其实,对它进行证伪,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例子(非现实中数据,只是用来检验公式),如:  ① 上年年末人口:1000人  本年年末人口:1100人  人口出生率:12%  人口死亡率: 2%  这个数据大家没意见吧?人口增长率为12%-2%=10%,1000人增长10%,当然是1100人啦,可是,按此弱智公式却是:1000+[()∕2]×(12%-2%)=1105人!凭空多出了5个人!!!  ② 把(出生率-死亡率)=200%代入公式可得到这样两个可笑的等式:  * 年末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  变形得到: 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 =0 ???  (中国统计局为什么要提供这样一个“伪公式”呢?这么高级的单位、那么低级的错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2)、真正的计算公式呢?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的公式:     * 年末人口数 = 上年年末人口数×[1+(出生率-死亡率)]  这个公式从逻辑上看是合理的,用简单数据来检测也是百试百灵!再用它来验算一下83版统计数据,还真大有不同!计算得出1950年年末人口=54167×(1+19.00‰)=万人,精确到个位后55196万人,与统计公布的50年人口数据一模一样,1951年、1961年的计算结果也与公布人口不差分毫!虽然其它年份全部不合,但可以确定,这个公式才是正确的公式。    (3)、统计局提供的年末人口数有没有“躲猫猫”?     用这个新公式来检验一下公布的年末人口,取49年人口为唯一人口参数,用它与各年的出生率、死亡率进行计算,可算出各年的年末人口数,将计算的年末人口与公布的年末人口对比一下,其差距如下表:  &  1983年公布的年末人口数 出生率-死亡率 计算结果 公布-计算  &  1949年末人口 54,167万人; 自然增长率16.00‰  无法验算 无法验算  1950年末人口 55,196万人; 自然增长率19.00‰  55,196万人; 吻合  1951年末人口 56,300万人; 自然增长率20.00‰  56,300万人; 吻合  1952年末人口 57,482万人; 自然增长率20.00‰  57426 万人 +56万  1953年末人口 58,796万人; 自然增长率23.00‰  58747 万人 +49万  1954年末人口 60,266万人; 自然增长率24.79‰  60203 万人 +63万  1955年末人口 61,465万人; 自然增长率20.32‰  61426 万人 +39万  1956年末人口 62,828万人; 自然增长率20.50‰  62685 万人 +143万  1957年末人口 64,653万人; 自然增长率23.23‰  64141 万人 +512万  1958年末人口 65,994万人; 自然增长率17.24‰  65247 万人 +747万  1959年末人口 67,207万人; 自然增长率10.19‰  65912 万人 +1295万  1960年末人口 66,207万人; 自然增长率-4.57‰  65611 万人 +596万  1961年末人口 65,859万人; 自然增长率 3.78‰  65859 万人 吻合  1962年末人口 67,295万人; 自然增长率26.99‰  67637 万人 -342万  1963年末人口 69,172万人; 自然增长率33.33‰  69891 万人 -719万  1964年末人口 70,499万人; 自然增长率27.64‰  71823 万人 -1324万  1965年末人口 72,538万人; 自然增长率28.38‰  73861 万人 -1323万  1966年末人口 74,542万人; 自然增长率26.22‰  75798 万人 -1256万  1967年末人口 76,368万人; 自然增长率25.53‰  77733 万人 -1365万  1968年末人口 78,534万人; 自然增长率27.38‰  79861 万人 -1327万  1969年末人口 80,671万人; 自然增长率26.08‰  81944 万人 -1273万  1970年末人口 82,992万人; 自然增长率25.83‰  84061 万人 -1069万  1971年末人口 85,229万人; 自然增长率23.33‰  86022 万人 -793万  1972年末人口 87,177万人; 自然增长率22.16‰  87928 万人 -751万  1973年末人口 89,211万人; 自然增长率20.89‰  89765 万人 -554万  1974年末人口 90,859万人; 自然增长率17.48‰  91334 万人 -475万  1975年末人口 92,420万人; 自然增长率15.69‰  92767 万人 -347万  1976年末人口 93,717万人; 自然增长率12.66‰  93941 万人 -224万  1977年末人口 94,974万人; 自然增长率12.06‰  95074 万人 -100万  1978年末人口 96,259万人; 自然增长率12.00‰  96215 万人 +44 万  1979年末人口 97,542万人; 自然增长率11.61‰  97332 万人 +210万  1980年末人口 98,705万人; 自然增长率11.87‰  98487 万人 +218万  1981年末人口100,072万人; 自然增长率14.55‰  99920 万人 +152万  1982年末人口101,654万人; 自然增长率15.68‰ 101487 万人 +167万     总共34年的统计数据,竟然有30个年份数据有人为增减的痕迹,把这些人为增减的数据作技术整理,我发现,人为增加累计:万,人为减少累计:万人,两者相减得总计增加:461.435万人,如果是为了与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接轨也无可厚非,但相差只有4百万(其实相差只有一百多万),每年只要增加十多万而已,为何要夸张到增减各达3千万呢?难道是故意放大数据的“振幅”吗?而更让人想入翩翩的是,这个振幅大的部分刚好落在之间,1959年数据被人为增加了1295万,而1964年人为减少了1324万,一增一减,这就造成了年间中国人口的巨大“损失”,“减少人数”为2619万人(1295万+1324万),天哪!这不就是美国人科尔认定的“中国在这6年共有2,680万人属于非正常死亡”的依据吗?!“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难怪面对美国人科尔、美国政府官员班久蒂、法国人卡洛……等人随意否定与修改中国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我们没有表示出任何抗议与批驳,原来这些数据根本就是中国统计的“躲猫猫”?!    (4)、统计局提供的增长率有没有“躲猫猫”?     人口统计离不开人口增长率,而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计算得来的,改变其中一项就会改变增长率!死亡率对于能量有限的个人来说,确实是“死无对证”了,但我们却可以对出生率进行考证,而这个问题早有网友关注了,并从中发现60年的出生率很有问题,看看以下的计算:  83年统计中1959年出生人口= 65994万人×出生率24.78‰=人  2000年普查中1959年出生人口还有人生活在中国境内!  由上可算:  2000年时,1959年出生的已死亡人口=-=329.3526万人  83年统计中1960年出生人口=67207万人×出生率20.86‰=万人 2000年普查中1959年出生人口还有万人生活在中国境内!  由上可算:  2000年时,1960年出生的已死亡人口=-=-66.5346万人     1959年出生的人口到2000年总共累计死亡329万,1960年出生的人口到2000年本应该与59年相近,但是计算结果却是个奇闻!不但不少个三四百万的,而且一个都不死,还增加了66万人,这样的奇迹,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计划生育”?!66万人(应该更多)出生时间是在1960年,出生空间却是在40年后的中国,真是能人之所不能!!!唉,出生率如此,中国统计部门是在“躲猫猫”还是“打酱油”?     行文至此,大家不难看出,1983年中国统计局的人口统计,不论是计算公式,还是年末人口数、人口增长率,都是难以置信的,这么一堆烂数据,怎么就成了“3千万”谣言的依据呢?统计有错误本属正常,但错得如此“鬼斧神工”就不只是错误了!而更为巧合的是,这个“躲猫猫”的受害人竟然是毛泽东!站在毛泽东之后的亿万中国人民当然也很受伤!“3千万”谣言都快终结了,中国统计部门为什么不给人民一个合理的解释呢?是独立所为还是另有主谋?是偶尔失足还是一以贯之?     因此,既然1983版《中国统计年鉴》年的数据有错误,那么在此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推测研究,都是基于错误的延伸,其本身也只能是错误的。     四、三年自然灾害中,真的有人饿死吗?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如此之大,地区发展是如此的不平衡,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恶劣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的极个别地区确实发生了极少数的饿死人的事件(如河南信阳)。   但是,在全国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三年自然灾害中,并未酿成大灾难;即没有发生地区性(大范围)、群体性、普遍性的死亡事件;也没有发生因粮食短缺而造成的各种群体事件。和历朝历代的灾荒相比,我们只能说:前人已经将各种损失降到了最低,他们都已经尽力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现在突然遇到当年的那种严峻的情况,所采取的挽救措施,与前人相比,未必可以超越,因此,作为后人,没有必要对前人 吹毛求疵,横加指责,应体谅前人的不易。   因此,谣言止于智者。     五、结论:关于1959——1961年的正确表述      综上所叙,关于1959——1961年的正确表述应该是:      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由于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及国内外环境的恶劣,加上某些干部的失误,使得中国的极少数地区,饿死了极少数的人(如河南信阳;饿死:是指逝者在死亡之前,并无任何足以致命的病患,因连续七天只喝水不进食而死亡)。        在那三年自然灾害中,除了正常死亡的以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因得到有组织的救灾,加上全国上上下下共度难关的团结协作(如毛主席也减少了粮食供应,并长期不吃肉,以致和人民一样也身体浮肿),终于熬过了荒年,度过了难关。其后,全国人民携手同心,努力奋斗,再一次为祖国的强大而贡献自己和热血。        作为后人,我们为在那三年自然灾害中,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幸辞世的先人祈祷,为活下来的人那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精神而。如果今后我们再一次遇到不可预测之事(如自然灾害、战争等),应该怎么办呢?应该向伟大的先辈们学习——紧密团结,众志成城,共度难关,为中华民族再一次占据世界之巅而努力奋斗!  &  &  &  后记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问题,一直以来,本人都试图用严密的数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及各种事实来说明真相,却苦于并非人口学家和统计学家,因而实难动笔。不得已,只得综合了许多充满真知灼见的文章的观点,加上本人的理解,才完成了此文,在此,谨向原文作者致敬,并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主要参考书籍(文章):  《还清白于毛泽东》作者:张宏志(张宏志同志1946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早年在人民解放军供职,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立三等功4次。1982年他调到陕西省社科院,潜心研究、写作,现已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篇,获学术奖32次,其中特等奖17次,世界学术贡献奖7次。)  《用人口出生量揭穿“饿死三千万”的谎言!》作者:鲁大家&  《饿魂3000万,原来是中国统计“躲猫猫”!》作者:深海无尾鱼  《饿死“三千万”可以休矣!  ——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数据根本不可靠》作者:新生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自然灾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