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造一艘船长40米,宽5米,吃水1米的铁皮船,12节航速,需多少匹动力

航行于历史中的极地考察船
航行于历史中的极地考察船
Space,the final frontier.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Her ongoing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civilisations.To brovely go where no one has ever gone before.用这段话做开篇吧。这是星际迷航粉丝最熟悉的一段台词,对于遥远未知领域的探索,几乎贯穿人类整个历史,对于数百年后,人类深入辽阔的宇宙空间,进行像电视剧里的探索,我满怀着信心。如果把时间往前推几百年,我们的前辈在做同样的事件,那时候的最后边疆就是遥远的两极地带。当时的“进取号”们只是一些脆弱的木质帆船,她们在严酷恶劣极地环境面前无疑是渺小脆弱的。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搭乘她们的探险者也没有放弃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这其中,既有痛苦也有快乐,既有牺牲也有收获。在经历数百年的进化后,现在这些木质帆船已经变成了设备更完善、能抵御更恶劣环境的考察船,为其搭载的科研人员提供舒适的研究环境,运用着前辈无法想象的研究设备,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做着贡献。让我们把时间限定在最初的极地探险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共21艘极地考察船的故事(介绍大致按年代顺序排列)。英国奋进号(Endeavour)历史上有十多艘船只被命名为奋进号这个名字,继承舰名也算是西方的一种传统。最早的奋进号可以追溯到1652年,美国的航天飞机也有一架被命名为奋进号。而本文提到的奋进号是1768年库克(James
Cook)船长搭乘的座舰,被赋予多项科学探索任务,其中之一就是秘密探索“未知的南方大陆”,这也让他成为后世极地科考船的前辈,以后越来越多的舰船肩负起探索自然科学的任务。奋进号最初是一艘全横帆货船,名为科利尔伯爵号,由托马斯·米尔纳为托马斯·菲什本建造。1764年在北约克郡的惠特比港口下水,在当地被称为惠特比的猫。它是一艘三桅帆船(为了和另一艘同名的船做区分,而登记为三桅帆船),舰身结构坚固,有一个宽阔的平板艏,一个方形舰尾,和一个有很大空间的舰身。平底设计使他非常适合在浅水中航行,方便装卸货物,也不需要干船坞就可以进行维护。日,英国皇家学会请求国王乔治三世资助一个科学考察队前往太平洋观测金星凌日。而这次航行还有个秘密任务,就是寻找南方未知的大陆。不过在给奋进号选择船长上遇到了困难,本来英国皇家学会建议由苏格兰地理学家亚历山大·达尔林普(Alexander
Dalrymple)任船长。但这位学者当船长的条件是成为一名皇家海军的上尉。对于这个条件,遭到了英国海军大臣霍克的断然否决,大臣甚至说他宁愿砍掉自己的右手也不愿意把海军船只交给一个没受过海员教育的人指挥。而当时军舰上的海军军官也是拒绝平民领导的。最后海军部提出了詹姆斯·库克,一名有数学和制图学背景的海军军官来担任舰长,这个提名双方都能接受,库克被提升为中尉,为此次远征的指挥官(自此库克和奋进号都将名留青史)。 日,库克接管了科利尔伯爵号(还没改名嘞),然后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费用几乎相当于船本身的价格。对于要航行到热带,船身进行了防护改造以抵御船蛆的侵蚀。安装了新的第三甲板做为火药库和储藏室。新的客舱被分配个了众多的研究学者。甲板后部的木屋是为库克设计的,下甲板后部被分配给大副、外科医生等人。剩下的海军陆战队和船员只能在露天甲板搭建住处(海军严格的等级制就体现在这里)。奋进号还携带了数艘小艇,当遇到无风地带时,他们就能派上用场,用以拖动奋进号前进。为了保护舰船不受太平洋岛屿原住民的威胁,奋进号配备了10门4磅大炮,12支旋转枪(杀伤人员用),除此以外还携带了12吨生铁作为压舱物。在进行完金星凌日的观测后(对于这个过程不再赘述),库克舰长指挥奋进号执行寻找南方未知大陆的秘密任务,但因为奋进号驶进西风带的缘故,一直与巨浪狂风做搏斗,始终未能接近南极大陆,最后库克舰长只好掉转船头向更平静海域航行,与第一次发现南极大陆的机会失之交臂。随后库克又进行第二次寻找南极大陆的航行,不过这次指挥的不是奋进号而是决心号。奋进号的结局是被凿沉在纽波特港,2006年被重新考察发现。英国决心号(Resolution)决心号建于1770年的惠特比(又是这个地方),1771年皇家海军花费4151英镑购得。最初该船命名为德雷克号,后来怕西班牙人感到不快,在日改名为决心号。她在德特福德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导航设备,包括亨克·格雷戈里(Henry
Gregory)设计的方位罗盘,冰锚和海水淡化设备。武器配备了12门6磅炮和12座旋转枪。为了适应人员的增加,加高了船身中部,增加了一层加班。这些改造花费了10,080英镑。但改造完后发现重心过高,海军部不认可这样的改造。随后的第二次改造拆除了一部分结构,多花费了882.3英镑。日与探险号结伴从普利茅斯出行。这次库克还带上了一台经线仪。与1772年圣诞夜抵达南极圈附近。但花了3个月的时间也没能突破附近的浮冰包围,稍作休整后,库克仍然无法突破浮冰,3年后库克返回普利茅斯港。第二次寻找未知南方大陆再次失败。方位罗经:用来测量磁方位角,即太阳或其他天体方向与磁北方向之间的地平线上的角度。 恐怖号(Terror)恐怖号是一艘臼炮舰,在德文郡戴维船厂历时两年为皇家海军制造,她的甲板有31米长,排水量325吨。恐怖号配备两门迫击炮和十门加农炮,在1813年6月下水。后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参加巴尔的摩战役),在地中海服役时受损退出现役。19世纪30年代中期,因为之前是臼炮舰的缘故,被改成极地探险船,坚固的结构可以承受极地海冰的压力。先后参加了1836年到1837年乔治巴克北极探险、1839年到1843年罗斯探险,在1845年与富兰克林探险队一起失踪。2016年,在威廉王岛附近发现了恐怖号的残骸。「乔治巴克探险」
& &1836年乔治巴克上尉指挥恐怖号前往哈得孙湾进行北极探险,在南安普顿岛被困10个月,1837年与冰山相撞险些沉没。1839年在詹姆斯·克拉克·罗斯指挥下前往南极探险,三次进入南极海域,两次穿越罗斯海,穿过福克兰群岛的威德尔海。臼炮舰:一种在舰首安装有迫击炮的木质舰船。幽冥号(HMS Erebus)幽冥号是由亨利·皮克爵士设计的一艘臼炮舰,与彭布罗克郡船厂于1826年建造。该船以希腊神话地狱中鬼域来命名。排水量372吨,装配两门迫击炮,一门13英寸,另一门10英寸。该船参与过1839年至1843年的罗斯探险队,在随后参与富兰克林远征期间失踪。2014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在维多利亚海峡的威廉国王岛附近海域发现了幽冥号的残骸。「罗斯探险」 这次探险的成果包括发现以罗斯名字命名的罗斯海、罗斯陆缘冰和罗斯冰障等一系列地理发现。「詹姆斯·克拉克·罗斯」第一个发现发现了地磁北极和南极的罗斯海区域的人富兰克林探险队失踪
& &失踪一个半世纪后,对当年富兰克林探险队失踪的推测是当年密封罐头食品使用的材料里铅的含量很高,外加工艺缺陷,造成罐头食品即被铅污染,又变质无法食用。使得被困的探险队陷入补给短缺的境地。这种猜测直到1982年被一份检测所证明。其中一名水手骨骼中铅含量是正常人的十倍。因为年代所限,技术所限,富兰克林探险队出征前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德国日耳曼尼亚(Germania)号(1869年)日耳曼尼亚号配备了辅助蒸汽机,是德国第二次北极探险的主力舰船。所有者是地理学家August
Petermann,他参与了德国第一次北极考察。6月15日,日耳曼尼亚号与汉萨号从不来梅港出发,1869年到达格陵兰岛。到达北纬77度后被冰封住,汉萨号因受挤压沉没。日耳曼尼亚号奇迹般挣脱出来,顺利返回。当时这趟旅行的重要成果是无法从海路到达北极。奥古斯特·海德里希·彼得曼:地理学家,绘制了不少极地地图。美国北极星(Polaris)号北极星号前身是长春花号,1864年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建造的重型螺旋桨拖船。日由约翰·W·林恩购入,命名为长春花,与1865年1月委托亨利·C·梅西担任舰长。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继续服役到1865年6月。在1870年,她被选为霍尔船长座舰参加北极探险。被送到华盛顿海军船坞进行维护。1871年重新命名位北极星号。同年7月在霍尔舰长的指挥下,离开纽约港。北极星号最远到达了北纬82‘11分,这是当时到达纬度最高的船只。1872年10月开始返航,但被冰层困住,最后未能脱困而沉没,船员全部奇迹般地获救。查尔斯·法兰西斯·霍尔:出生在佛蒙特州的美国极地探险家,进行过三次极地探险。英国机敏号(Alert)和发现(Discovery)号机敏号是皇家海军17门火炮木质螺旋桨单桅帆船(好小和怒海争锋电影里英国的风范战舰差不对),1856年下水,她是第十一艘被命名为机敏的船只,造价36743英镑,1876年到达北纬82度,并以此次北极探险而闻名。机敏号于1855年1月在彭布罗克的皇家造船厂下水。安装了一台双缸蒸汽机,单螺旋桨驱动。最高航速8.8节。武器配备一门32磅(56英担)和16门32磅(32英担)火炮(英担是一种冶金的专业术语,现仍用于美国,1英等于112磅)。1874年为北极探险时,机敏号的武器变为4门阿姆斯特朗后膛炮。1874年为了适应北极探险的需要,原有的双缸单膨胀蒸汽机被换成了复合膨胀蒸汽机。船体用铁皮覆盖加强。水线上是一层柚木,下面加拿大榆树和松木,经过这些改造,机敏号排水量增加到1240吨。本次的北极探险由乔治·斯特朗·纳瑞斯(George
Strong Nares)船长指挥,探险目的是通过史密斯海峡(Smith
Sound)到达北极,这是格陵兰岛和加拿大最北端埃尔斯米尔岛的通道。当时的地理学家认为,如果可以突破这里的冰层阻碍,就可以抵达北极。探险队遇到了比预期更重的冰层,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发现号在富兰克林湾越冬,机敏号穿过罗伯逊海峡又前进了50海里。在弗罗伊堡海滩(Floeberg
Beach)建立自己的冬季营房。到第二年春天(1876年),队员利用雪橇在埃尔斯米尔岛和格陵兰岛进行了大量活动。但坏血病在队员中蔓延。在达到北纬83度20‘26“后,探险队因为雪盲、坏血病和疲惫的困扰,再也无法前行,只好返回。(比之前的北极星号远了1度多)。雪盲: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坏血症:最初人们以为只是水手离开陆地过久而引起的病症(靠岸后水手往往症状很快消失),后来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发现致病原因是与饮食有关,最终通过改进饮食成功攻克坏血症。英国发现号(HMS Discovery)HMS Discovery (foreground) and HMS Alert (background, right)英国历史上第十艘叫发现号的船只,是一艘带有木质螺旋桨的捕鲸船,后来被收购用于年的北极探险,51米长,宽8.8米,引擎功率312马力,1873年,斯蒂芬和儿子们在敦提建造了这艘捕鲸船,因它非常适合北极航行,日被海军收购。后与机敏号一起参加北极探险。发现号从北极返航后,没在继续在海上服役,1880年被当做仓库使用。1902年被出售。发现号现在敦提永久展出。1929年和1962年两艘皇家研究舰命名为发现号。瑞典织女星(Vega)号织女星号是一艘三桅帆船,建于1872年的德国不来梅哈芬。配备60马力的辅助蒸汽机。本是为捕鲸建造。在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和阿道夫·埃里克·诺登舍尔德等其他一些人的资助下获得重建参加了北极探险。日,织女星号从瑞典卡尔斯克鲁纳出发,穿过欧亚大陆北岸的东北航道,在同年9月28日被冰雪困住,这时距离白令海峡进120英里(200公里),直到次年7月18日才得以脱困。两天后穿过杰日尼奥夫角(杰日尼奥夫角又称迭日涅夫角(俄语:Мыс
Дежнёва),是楚科奇半岛上的海岬,其最东端位于北纬66° 4' 45&,西经169° 39'
7&,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东端。杰日尼奥夫角北面是楚克奇海,南面是白令海,与阿拉斯加的威尔士王子角隔白令海峡相望。)织女星号成为第一艘通过东北航道的船只,随后通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返回,织女星号成为第一艘环绕欧亚大陆的船只。挪威弗拉姆(Fram)号弗拉姆号是一艘三桅帆船,全长39米,宽11米,排水402吨,三胀式蒸汽机,220马力,航速7节。她被设计成为一艘可以对抗冰层压力的船。她水线下的形状可以让冰层把她顶起而不是被冰层压碎。南森委托来自拉尔维克的造船师科林·阿切尔来建造弗拉姆号。弗拉姆的外层是一层绿心木,为了应付浅水环境,船舵和螺旋桨都采用了可收回的设计。整条船都做了保温设计,可以使船员在海上生活长达五年。舰上还有一个风车电动机为舰内灯泡提供电力。随后弗拉姆号参加了南森年的极地远征,斯维德鲁普年的加拿大北极群岛探险。和阿蒙森年南极探险(也算是少数南北极都去过的船只)。弗拉姆号比以往任何一艘木质帆船都更航行的更靠北(85°57'N)和更靠南(78°41'S),现在弗拉姆号保存在挪威奥斯陆的博物馆里。南森:除了极地探险外,南森还因为帮助释放战俘和拯救俄国饥民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美国珍妮特号(Jeannette)珍妮特号建于1860年的彭布罗克海军造船厂的皇家海军炮艇。木质结构,长45米,宽7.6米,吃水7.6米。重428吨,排水量570吨。虽然是帆船,但推进主要是靠蒸汽驱动的螺旋桨。日下水,被送到朴茨茅斯造船厂安装发动机和锅炉。测试速度达到了9.25节的航速。在乔治·德朗的指挥下于1879年-1881年前往北极探险,随后被冰层困住漂流达两年之久,在挣脱冰层后,再次被困于西伯利亚海岸以北300海里出,这次就没那么好运气了,珍妮特号被冰层压碎沉没。虽然全体船员获救,但后来有20人陆续丧生,包括乔治·德朗船长(这次探险的收获是知道了在北极地区也存在洋流)日,在格陵兰岛附近发现了珍妮特号的残骸,证明了极地洋流是从东向西流动的,这也成为了后来南森驾驶弗拉姆号探险的理论基础。而且通过这次航行所获的气象海洋资料为现代的科学家研究极地冰盖缩小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乔治·德朗:德朗上尉驾驶珍尼特号在旧金山出发,计划通过白令海峡寻找往北极的捷径,弃船后因饥饿而死。比利时Belgica号由挪威斯维尔维克的克里斯蒂安·布林奇·乔根森(Christian
BrinchJ?rgensen)于1884年建造的三桅捕鲸帆船,命名为帕特里亚(Patria)号。1896年,她被阿德里安·德·杰拉奇花了七万法郎买下,改造为研究船。参与年的南极探险,并成为第一艘在南极越冬的船只。1902年被卖给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并与1905年和年用于北极远征。该船长35.97米,宽7.62米,吃水4.11米,又一个35马力的蒸汽机推动。日,在21响礼炮声中被改名为Belgica号,在装载40吨食品后,在日,离开安特卫普前往南极。日到达巴西。弗雷德里克·库克加入该船,在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解雇了厨师,另雇佣了一名瑞典人。到达蓬塔阿雷纳斯后工程师也被解雇了(多灾多难)。在蓬塔阿雷纳斯期间,因为纪律问题导致智利海军干预,因此比尔吉号到达南极时人手已经不足了。Wiencke
Island以失踪的水手Carl
Wiencke命名,日,Belgica号穿越南极圈。3月3日,Belgica号被冰层封住,但此时船员还没为在南极过冬做好准备,德格拉赫不喜欢食用企鹅也禁止船员食用。这时坏血病开始蔓延。日,磁学家埃米尔·丹诺死去。6月22日,该船的猫南森死去后,导致士气进一步恶化(水手很迷信的)。7月22日,阿蒙森和库克开始指挥这艘船,因为格拉赫和莱科特病得很重。在阿蒙森的坚持下,船员开始食企鹅肉和海豹肉,并迅速从败血病中恢复过来。3月28日,Belgica号返回到蓬塔阿雷纳斯,结束修复后,经布宜诺斯艾利斯,最终11月5日抵达安特卫普,受到全国欢迎。1902年,N·C·霍尔沃森购得Belgica号,同年晚些时候又被卖给奥尔良公爵菲利普。1905年,Belgica号前桅格陵兰岛东北海岸、斯瓦尔巴特群岛和弗朗兹·约瑟夫群岛。在年,再次前往北极。(又是一艘去过南北极的船)德国高斯(Gauss)号该船由基尔的的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造船厂建造,高斯号造价50万马克。设计上参照了南森的弗拉姆号。这艘三桅帆船长46米,宽11米,吃水4.8米,有一台三涨式蒸汽机驱动一个螺旋桨做为风帆的辅助动力,能以7节航速航行(13公里/小时)。根据德国劳埃德船级社分类为A1,可以携带足够三年使用的补给,船上有30名船员。船舵和螺旋桨特别设计成能在船上就可以检查和修理。1901年到1903年间,高斯号在埃里希·冯·德里加尔斯基(Erich
Drygalski)的领导下从基尔前往南极,队伍一分为二,一部分探索凯尔盖朗,一部分继续向南。1904年初,加拿大政府根据巴尼的建议下收购了这艘船。该船改名为北极号,在伯尼尔的指挥下,她探索了北极群岛。1909年,巴尼在没有得到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宣布加拿大的北部和西部边境拓展到了北极地区。1922年到1925年巴尼才次指挥该船。1925年北极号被遗弃。埃里希·冯·德里加尔斯基:第一个在南极洲使用探空气球的人瑞典南极(Antarctic)号南极号是一艘三桅帆船,安装有一台蒸汽机,建造于挪威德拉门,最初命名为开诺号。1890年代初期,挪威船主斯文·弗因买下该船,改名南极号。1897年被阿尔弗雷德·加布里埃尔·奈索斯特买去。1899年,奈索斯特再将船卖给了乔治·卡尔·安德鲁,1900年,奈索斯特将船卖给领导瑞典南极远征的奥托·努登舍尔德(被转卖了好多次)日,布尔、卡斯滕·博克格雷温克、克里斯滕森、亚历山大·冯·通泽曼与其他2名船员搭乘小艇登上维多利亚地(Victoria Land)北端的阿黛尔角(Cape Adare)。虽然不请楚谁先踏上陆地,但这六个人的确是首支踏上南极大陆的队伍。1898年,南极号船长埃米尔·尼尔森前往熊岛、斯瓦巴和卡尔王地群岛,执行奈索斯特的极地远征任务。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包括:阿克塞尔·汉堡、奥托·谢斯特恩、古斯塔夫·古萨夫和亨里克·海瑟曼。1899年,南极号在奈索斯特的指挥下前往格陵兰北部,搜救1897年S. A.安德鲁北极气球探险的幸存者和测绘当地地图。同一年,南极号执行安德鲁格陵兰东部远征。1901年,南极号借给努登舍尔德,由杰拉德·德·吉尔率领前往斯瓦巴,进行第二次的瑞典-俄罗斯子午线远征。日,新任南极号船长卡尔·安东·拉森离开哥特堡进行努登舍尔德的瑞典南极远征。这趟远征将会成为此船最后一次旅程。日,南极号被浮冰围困后沉没。英国发现(RRS Discovery)号(非前面的那艘发现号)英国政府曾考虑复制南森的弗拉姆号,但弗拉姆号是专门为应对北极浮冰而设计,而发现号此行前往南极,所以选择了更传统的设计。她的总体设计由英国海军高级造船师W·E·史密斯负责,船上的引擎、锅炉和其他机械由舰队工程师菲利普·马拉克(Philip
Marrack)设计。这艘船也从猎犬号借鉴了很多设计。到1900年英国只有两个船厂能建造这种木质帆船。木质的船体可以减少磁干扰,从而实现精确的导航和测量。主罗盘安装在船体中部。9.1米范围内没有金属配件。锅炉和引擎也因为这个原因安装到了船艉。这艘船的建造费用为34,050英镑,另外还有10,322英镑装备了发动机和其他设备,其他设备和配件价值超过6000英镑。探索的总成本是51,000英镑,相当于现代货币410万英镑。发现号虽然安装了一台三胀蒸汽机,但航行还是主要依靠风帆,因为煤仓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长途航行所需要的煤。以6节的经济航速航行,他所携带的煤只能航行7700海里,但航行到新西兰有12000海里。如果以8节航速航行,航程更是缩减到5500海里。前桅和主桅都是方形帆,后桅承载前面主桅的方形帆。风帆面积为12296平方米。遵循当时最现代的帆船的做法,她携带了分开、小面积的桅帆,只需要少量甲板人员就能操作。这艘船有一个巨大的木制船体,可以承受被封冻时的压力。发现号被认为是那个时代建造的最强的木质帆船。船体的龙骨放置的要比别的帆船更密集,由厚达11英寸的橡木制成。船壳由两层制成,一层厚6英寸,另一层厚5英寸,在龙骨内部还有第三层内衬,这样船体总厚度在2英尺。提供了坚实的外壳和良好的抗旱保温作用。但这也意味着发现号不能安装舷窗,船员只能依靠甲板上的通风口来获取新鲜空气和阳光。后来该船成为邓迪市的景点。苏格兰斯科特(Scotia)号该船长139英尺6英寸(42.5米),宽28英尺9英寸(8.8米)。她的吃水深15英尺6英寸(4.7米)。该船重375吨。Heikla建于1872年的乔根森(Jorgensen)&努森,最初被用来捕海豹,从1872年至1892年,航行到格陵兰岛的东海岸,1892年穿过斯科斯比海峡。1896年,她被卖给了滕斯贝格的N·Bugge。1898年又被卖给A/S公司。威廉·斯皮尔斯·布鲁斯花费2650英镑把Heikla重新命名位斯科特号,由Ailsa造船公司改造,做为苏格兰南极考察队用船。这艘船的内部被加强,横梁厚度达到25英寸,以对抗冰层的挤压。安装了新的蒸汽机带动一个螺旋桨。能使斯科特号航速达到7节。托马斯·罗伯逊被任命为舰长,他有20年在北极和南极航行的经验。日,斯科特号驶向南极,与日抵达福克兰群岛,然后驶往南奥克尼群岛的劳里岛,当年3月25日抵达斯科舍湾越冬。在被冰封住8个月后。于11月27日返回福克兰群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改装。第二年2月14日返回劳里岛,八天后前往威德尔海。3月21日离开南极,6月抵达圣赫勒拿岛。7月21日到达艾尔郡的米尔波特。最终回到仑弗鲁郡。宁录号(Nimrod)宁录号(Nimrod)是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在1908年在南极进行的探险使用的一艘有41岁的捕鲸船,重334吨。沙尔克顿花费5000英镑为该船安装一台辅助蒸汽机,使其航速可以达到6节。宁录号(Nimrod)因为携带大量补给而无法装载航行用的煤。不得不安排别的船把宁录号(Nimrod)拖拽到相关海域。为此新西兰政府出资一半,另一半由詹姆斯·米尔斯爵士支付。在拖转期间,由弗雷德里克·普莱斯·埃文斯掌舵。宁录号(Nimrod)最初对鲁伯特·英格兰担任船长并不满意,让弗雷德里克·普利斯·埃文斯来替换。宁录号(Nimrod)在返回英国沙克尔顿后卖掉了该船。10年后,宁录号(Nimrod)再次返回南极,但不幸搁浅损毁。现在南极有许多地方以此船来命名。宁录:诺亚的曾孙,巴比伦的国王。挪威坚韧号(Endurance)由Ole Aanderud
Larsen设计,克里斯蒂安·雅格布森(Christian
Jacobsen)监督建造于挪威桑德尔福德的Framnaes船厂,日完成建造。克里斯蒂安不光以造船而闻名,还在捕鲸和航海方面也很有经验。船只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耐久度。每个接头和连接处都做交叉加固,使其达到最大的强度。坚韧号最初被命名为北极星,长144英尺(44米),宽25英尺(7.6米),总重348吨。坚韧号专门为极地环境设计,极为坚固。龙骨构件是由四块实心橡木构成,一个在另一块上面。加起来厚度为85英寸(2200毫米),侧面厚度在30英寸(760毫米)到18英寸(460毫米)间,是正常的两倍厚。船艏因为要受到迎面冰层的撞击,这部分使用的木材都是由整根的橡木制成。除了三个风帆外,他还有一台350马力的蒸汽机。可以驱使船只以10.2节速度前进。日下水时,坚韧号可以说是除了“弗拉姆(Fram)意外的最坚固的船,与弗拉姆号不同的是船底结构。弗拉姆号遇到冰层挤压可以被托出冰层。而坚韧号不行,她是为航行在松散浮冰上的设计。日,沙克尔顿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出发。横渡大西洋花来两个月的时间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但船员认为该船是为航行在冰层上设计的,整体结构不适合在开阔远海航行。于11月5日前往位于格里维特肯的捕鲸站,12月5日离开此地前往威德尔海南部。两天后,坚韧号遇到了浮冰,前进速度慢了下来,每天平均不到30英里(48公里)。日,坚韧号到达目的地瓦瑟尔湾200英里(320公里)出。第二天船员发现了大量浮冰,下午刮起大风,这种情况下航行没有太大的进展,坚韧号找了一处冰山来避风,接下来两天坚韧号跟着冰山来回移动。日坚韧号舰艏开始进水,到11月21日不得不弃船。船员在冰上带了几个星期,冰层破裂后,船员趁机驾驶救生艇到达了象岛。沙克尔顿和一些人前去捕鲸站求援。但因为捕鲸站的船无法穿过浮冰。等待救援的船员又多等了三个月才被成功救走。法国人号(Fran?ais)让·巴蒂斯特·夏古在1903年放弃了北极探险计划,让弗朗索瓦·高蒂耶设计一艘全长32米的极地考察船。最初命名为Pourquoi
?,后更名为法国人号。在日到日间做为法国第三次南极远征让·巴蒂斯特·夏古(夏古的第一次远征)的座舰,可以搭载21名船员和7名科学家。此次探险的目的是探索格雷厄姆地(Graham
北部和西北部。日在火地岛的乌斯怀亚停留,2月1日经过南设得兰群岛,2月底发现了洛克伊港,但法国人号125马力的引擎不够强大,限制了这次航行的范围,考察结束后把已经受损的“法国人号”卖给了阿根廷,于1907年沉没。法国普尔夸帕号(Pourquoi-Pas ? IV)1907年,让·巴蒂斯特·夏古发起了他第二次南极远征。因为法国人号已经被卖掉,这次仍然让弗朗索瓦·高蒂耶造了一艘专门极地考察用的三桅帆船“普尔夸帕”号。此船40米长,排水量435吨,这次配备了比前一次强的多的550马力引擎,航速达到了7.5节。还安装了一台电机,搭乘35人,该船在圣马洛建造。从1908年到1910年,普尔夸帕号搭载夏古的普尔夸帕号在彼得曼岛越冬,在此期间,包括夏古在内的多名船员罹患了坏血病,1910年,他带着一系列科学成果返回法国。1918年,普尔夸帕号前往北大西洋、地中海和法国群岛考察。1925年前往北极地区,1926年到格陵兰岛东海岸收集了很多化石标本,1928年前往搜救阿蒙森,1936年9月在驶往圣马洛的途中,遭遇强烈气旋袭击触礁沉没,除一名叫尤金·戈尼迪克的人救外,包括舰长让·巴蒂斯特·夏古随船遇难。后有普尔夸帕点及普尔夸帕岛纪念此艘船。其实Pourquoi-Pas直译就是为什不呢,说是夏古一句玩笑话,此后水手就这么叫自己的船了,夏古一共有四艘“为什么不呢”号。2005年阿尔斯通海洋公司为法国军方建造了一艘研究船,被命名为“为什么不呢”号,算是第五艘“为什么不呢”号。日本开南丸(開南丸)开南丸的前身是北千岛群岛探险船「第二报效丸」。当时白濑矗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船只前往南极,希望使用「第二报效丸」,但被郡司成忠所拒绝(在之前的千岛群岛探险中和郡司成忠结怨) 。最后让南极探险队支援会长的大隈重信来游说,才得到报效丸。第二报效丸是建造于市川造船所的木质渔船,最初是在千岛海域捕捞鳕鱼,全长30.48米,宽7.85米,深3.89米,排水量204吨,最初是作为三桅捕鱼船建造的。1910年10月花费2万5千元购下该船改造,由东乡平八郎命名为「开南丸」,开南这名字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了。白濑矗的这次南极远征可谓是历尽艰辛,出发前就遭到冷遇,那怕是获得议员的的支持,也仅仅算是一种姿态,实质的资金并未获得太多,全靠民众支持,才得以成行。启航后,队员间又爆发了内讧,激烈的程度到了有人要毒杀白濑矗的境地,幸好山边安之助等人出面阻止才免于悲剧发生。返航时,争执再起,队员只好分成两拨返回国内。虽然在国内收到举国欢迎,但此后白濑矗为手下的胡乱花费资金而背上债务,二十余年才偿还完毕,真可谓是一直被不幸所环绕。到此21艘极地考察船就介绍完了,这算是「简析历史中日本南极考察的吃住行」那篇的前传吧,相比宗谷号这些晚辈,这21艘极地考察船历经艰险,除一部分善终外,很多都损毁在旅途中。虽然尽全力,但本文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还望各位朋友指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必须造一艘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