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卢隆理:限制你的穷人与富人的思维区别思维你都摆脱了吗

你摆脱了限制你的穷人思维吗? _新浪教育_新浪网
你摆脱了限制你的穷人思维吗?
  近日看完《贫穷的本质》,掩卷,细思极恐。
  那些发生在贫穷人群身上的种种思维习惯上的限制,或多或少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坏的思维习惯,极大地制约着我的发展。
  ❶ 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在普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神奇。可在如今大学生遍地的时代,人们依旧一度质疑这种说法。许多穷人(每天收入低于 99 美分)并不愿意用资源去换取知识。由于贫穷,穷人缺乏必要的常识,比如常见的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缺铁性疾病只需要补充微量的铁元素就可以预防;购买加碘的食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使用适量的化肥,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种种常识,在我们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获得这些常识是需要成本的,我们是因为至少都读过中学,在学校学习过这一切,即使只读过小学,现在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在下降。而且,我们是在搭便车,大部分预防疾病的医疗措施都是由政府强制打疫苗而进行预防的。当然还有九年义务教育,使大部分人获得基本的生活常识。
  问题回到自己身上,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这些基本的常识,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中,自己的哪些习惯制在约着成长?
  首先是付费意识。互联网并不是免费的,时间是成本,阅读能力也是门槛,语言能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及时)也是门槛。虽然满足基本的生活,但我还是受到了自己固有思维习惯地限制,以前为了在网上找电子书,花费很多不必要时间,还不如直接在亚马逊上购买来得快,而且这也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况且,电子书真心不贵,以一个月 4 本的阅读量,每月的买书成本不超过 100 元。
  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除了金钱上的限制,还有无意识的习惯问题。自己感兴趣的范围是有限的,专注也是应该的。但很多时候,自己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为此失去了很多机会。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房地产、理财等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回头看前几年的时间,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难得一遇的好时机。除了自己专注的领域,还要定期有意识地了解那些平时不注意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必要的补充。
  ❷ 越穷越会在很多微小的事情上耗费精力
  有时候,穷人也知道打疫苗的重要性,也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微薄的收入,让他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去处理这些平常人几乎顺便就能处理的事情。因为没钱,所以要精打细算,每一件事情都消耗着巨大的心力,这样在小事上也更容易出错。
  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由于收入不高,虽然满足温饱,但在外打拼,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所以常常在需要花钱的时候会过分的小心,这导致我在很多细小琐碎的地方耗费过多的精力,减少了在自我成长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得到 APP 上有许多有质量的专栏,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也是犹豫了好久才决定购买的,购买后发现物超所值。
  除了李笑来自己写的文章,更多收益的地方是那些真真实实的评论,让整个专栏收获更大。还有笔记本电脑,是通过对比很久才决定购买的。其实笔记本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你也并不能从这些对比中省多少钱,耗费的精力还不如买一个稍微贵一点的。
  如何改变?如果决定购买一件东西,那就在 3 分钟内决定。不要犹豫,不要过度的比较,那些耗费的心力成本比付出的成本更大。
  ❸ 穷人可获取的利润少,正常的市场服务正在减少
  特别是金融保险这一块,由于缺乏正常的市场规范,穷人更难贷款,更难(少)买到保险。而穷人身上的不确定性,更需要这些市场服务去对冲风险。
  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穷人,他们担心穷人无法及时还款。尽管有尤努斯创办的小额贷款,相对一般市场的那些金融服务,穷人还是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
  回到自己身上,由于有正常的工作,购买了社保和商业医疗保险,相对减少了突发事故对个人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未充分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理财、贷款等助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❹ 政策的惯性
  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消除贫穷只是作为一种保障性政策来实施。所以,穷人面临的机会更少。而且,慈善机构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把钱花出去,很少有随机对照实验,把钱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这些政策以及机构的惯性使然,无法使穷人有效的脱贫致富。
  面对这种情况,个人能做的事情很少。改革需要配合的地方太多,个人认为有效的方法是:跳出这个圈子(如果有能力的话),去正常市场寻求发展。当然也可以好好利用国家政策,不过又回到第一点,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才能配合别人来帮你。
  ❺ 自我实现的预言
  因为生来或者偶然陷入贫穷,会遇见一系列困难。最为致命的是,自己习惯于这种命运,自己骨子里也是这种信念,觉得无法改变命运,从而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和希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预言。
  即使是普通人,这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头脑中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打磨,操作系统更是要不断更新。撞了几次南墙后,需要反思但不能失去希望,更不能导致习得性无助。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内心信念去支撑。当你陷入某种思绪和想法无法自拔时,想想自我实现预言。再怎么样,也要挣扎改变这种惯性,把自己拉回到生活的正轨上。
  也许你并不贫穷,但是思维上的种种限制,你摆脱了吗?
  ▲& ▲& ▲
  作者简介:
  卢隆理,新生大学会员(新生号:longli_lu2016),男,90 后。目前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侧重于薪酬福利管理。好读书,学生时代更多偏向小说,透过文本的想象探索未知世界。工作之后带着现实中的问题,以非虚构阅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愿意带着好奇心,探索尚未流行的未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人生的意义,就是追寻终极的自由:https://xg1990.com/blog/archives/375
原生家庭罗辑思维最近的节目中借一本新书介绍了一个广泛存在于中国的现象:大多数幼稚的成人(尤其是中国、韩国,也包括世界其它国家)的思维仍然保持着婴儿时期的模式:即依赖、自恋、偏执。这种性格特征极有可能在人们抚养子女时影响子女的人格发展,将这种病态的性格遗传下去,并陷入无穷无尽的循环。 这种影响模式也被称为原生家庭的影响。例如家庭贫穷则会导致节俭甚至吝啬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极可能继续导致贫穷,以至于整个家族陷入贫困的轮回。贫穷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于钱,而是别的地方,大多彩票中奖者在很短时间内就将奖金挥霍一空。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想要攀升,第一步就是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比如,每个寒门出贵子的故事,往往都伴随着一段异地(远离原生家庭)求学的经历。 不仅仅是原生家庭,原生社会(一个人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也会在人的心智中刻上深深的烙印。比如中国人不管移居到世界上的哪个角落,都会保留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如吃不惯西餐、融不进西方社会等)。而这种中华文化对于在国外成长的华裔的影响则显著减弱,二代移民往往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当地文化、适应西式生活。这种社会影响来自于个体所成长的社会中各种信息源的潜移默化(即洗脑),如:公共教育;媒体宣传;电视节目;商业广告(比如钻石营销);亲朋之间的社交熏陶。一个没有经受过任何正式教育的中国人都明白『面子』、『客气』、『人情』的丰富含义,这都是原生社会的功劳。 在地理学中上有一种『地理决定论』,认为地理条件决定了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比如世界文明古国皆因具备大规模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中国东部的平坦地貌促成了中国早期政治文化的的统一,而欧洲的分裂则是因为欧洲地势所导致。费孝通也曾试图以平原的农耕文明为基础,解释整个中国的乡土文化。现今社会很多人都会使用地名指代一群人,比如:『东北爷们』、『西北汉子』、『江南才子』、『山东大汉』。虽然这些称呼均有以偏概全和地域歧视之嫌,但都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共识:一个人的出生地对其性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有些性格还深深的刻在了人的基因中,成为『人性』。最为典型的就是人类对多巴胺的上瘾。它造成了人类对糖与脂肪无节制的摄入,通过心脏病、高血压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它也造成了人对性与毒品难以抑制的渴望,让无数人走向了自我毁灭。中国人在千年前就总结出来了『食色性也』的道理。 2.
历史的囚徒基于这些现象,我们几乎可以总结出:人的本质,就是其所承受的家庭(家族)、社会(民族和文化)、及基因的综合体。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每一个观念和行为,本质上都来自于其过往成长环境所塑造出来的『经验』。 要命的是,这种成长环境(基因、家庭、种族)并非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先天随机分配的。作为个体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基于这种被动接受到的『经验』,主观意志的作用微乎其微。 比如一个过度追逐美食的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健康被自己的基因所绑架;一个传统的中国父母,很难效仿西方社会子女成年即分家并经济独立的模式;有些宗教信仰必须传递给子女且不可背叛;许多同性恋(以及LGBTIQ)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不得不接受异性婚姻;大多数人对美与时尚的理解本质上来自于社会的洗脑;人的择偶标准都优先考虑外表(容貌、身材等)…… 所有这些现象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主观意志经常是缺失的。人们其实只是历史的囚徒,人们很少做出基于个人意愿的选择。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没有了自由意志,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3.
自由意志什么是自由意志呢?我认为自由意志应当是我们独立作出选择的内在意识。 尽管『自由意志』存在与否尚不得而知,但主流的人类文明都是拒绝『决定论』的。因为在『决定论』的社会,人们的每一个选择,都只是更大设计的一部分。一切『惩罚』、『奖赏』、『卑鄙』、『高尚』、『责任』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不是我们『自由』的选择。在此基础上继续推理,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因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所有事情都已被安排好。这让人联想到了《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等电影,这样的设定令人难以接受。 事实上,自由意志仍旧是哲学中悬而未决的难题,我们并不知道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有『自由感』。所谓『自由感』,就是我们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自己的选择,而非毫无缘由的冲动或社会外在因素的强迫。只有拥有了『自由感』,才能消除无缘无故的焦虑、失控的愤怒,才能排除无谓的干扰,专注地体验生命。 很可能原生条件(基因、家庭、种族)与自由意志共同影响着人类的行为,类似『意识』与『潜意识』对人类的影响。我们也许很难在生活中达到100%的『自由意志』。而我们的人生目标,就应当是尽可能的加强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掌控。换句话说就是,『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4.
人的意义因此,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摆脱所有先天的设定,移除所有来自基因、家庭和种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寻求完全自由的意志。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更加高级的人生目标(例如探索宇宙、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等)。 自由意志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结果,而是一种状态。它是一种时刻自省,摒除潜意识控制,尽可能保持有意识状态(mindfulness)的生活方式。具体而言,应该包含这三个部分:不断刷新的世界观,不断优化的方法论,不断的践行。 不断刷新的世界观,是人类一切认知与行为的基石。一个人想要获得尽可能多的自由意志,就需要尽可能完整地认识宇宙与客观世界、多样的人类文明、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避免成为『井底之蛙』。具体而言就是靠不停的补充新概念,淘汰旧概念来实现。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持续地去探索这个世界,升级自己意识中的概念库,就是升级自己的世界观。 不断优化的方法论,是人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达成更高级目的的手段。这包括自我管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能等。一个人真正的优秀就是即使在完全陌生的规则里还能游刃有余,并实现自己的目的。 不断的践行,则是将自由意志付诸实践的过程。独立思考本身没有价值,重要的是思考之后的选择和行动。获得自由意志需要反复的刻意练习,而人与人的差异、人成功与否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刻意练习的程度。 这三方面的成长,将相互促进,达成更加自由的人生。但是很可能,绝对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每突破一个旧的『不自由』,都会迎来一个新的『不自由』。就像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从『天圆地方』到『太阳系』、『银河系』再到『平行宇宙』。哪怕我们能够意识到不存在『自由意志』,这种『意识』本身也是生命最好的结局。 PS:本文没有经过严谨的学术考究,可能存在逻辑错误,欢迎指正。文章内容会持续修订。
《巨婴国》作者:武志红
你摆脱了限制你的穷人思维吗?日 卢隆理 新生大学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作者: (美)贾雷德?戴蒙德
《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重生》李笑来
《开始前的正式邀请:请与我一起生活一年》——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Ericsson, K. A Krampe, Ralf T.; Tesch-R?mer, Clemens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100(3), Jul 6. 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新生大学卢隆理:限制你的穷人思维你都摆脱了吗?
近日看完《贫穷的本质》,掩卷,细思极恐。
那些发生在贫穷人群身上的种种思维习惯上的限制,或多或少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坏的思维习惯,极大地制约着我的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
这 句话在普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神奇。可在如今大学生遍地的时代,人们依旧一度质疑这种说法。许多穷人(每天收入低于 99 美分)并不愿意用资源去换取知识。由于贫穷,穷人缺乏必要的常识,比如常见的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缺铁性疾病只需要补充微量的铁元素就可以预防;购 买加碘的食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使用适量的化肥,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种种常识,在我们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 获得这些常识是需要成本的,我们是因为至少都读过中学,在学校学习过这一切,即使只读过小学,现在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在下降。而且,我们是在搭便车,大部分 预防疾病的医疗措施都是由政府强制打疫苗而进行预防的。当然还有九年义务教育,使大部分人获得基本的生活常识。
问题回到自己身上,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这些基本的常识,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中,自己的哪些习惯制在约着成长?
首先是付费意识。互 联网并不是免费的,时间是成本,阅读能力也是门槛,语言能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及时)也是门槛。虽然满足基本的生活,但我还是受到了自己固有思维习惯 地限制,以前为了在网上找电子书,花费很多不必要时间,还不如直接在亚马逊上购买来得快,而且这也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况且,电子书真心不贵,以一个月 4 本的阅读量,每月的买书成本不超过 100 元。
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除了金钱上的限制,还有无意识的习惯问题。自己感兴趣的范围是有限的,专注也是应该的。但很多时候,自己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为此失去了很多机会。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房地产、理财等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回头看前几年的时间,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难得一遇的好时机。除了自己专注的领域,还要定期有意识地了解那些平时不注意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必要的补充。
?越穷越会在很多微小的事情上耗费精力
有时候,穷人也知道打疫苗的重要性,也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微薄的收入,让他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去处理这些平常人几乎顺便就能处理的事情。因为没钱,所以要精打细算,每一件事情都消耗着巨大的心力,这样在小事上也更容易出错。
我 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由于收入不高,虽然满足温饱,但在外打拼,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所以常常在需要花钱的时候会过分的小心,这导致我在很多细小琐碎的地 方耗费过多的精力,减少了在自我成长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得到 APP 上有许多有质量的专栏,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也是犹豫了好久才决定购买的,购买后发现物超所值。
除了李笑来自己写的文章,更多收益的地方是那些真真实实的评论,让整个专栏收获更大。还有笔记本电脑,是通过对比很久才决定购买的。其实笔记本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你也并不能从这些对比中省多少钱,耗费的精力还不如买一个稍微贵一点的。
如何改变?如果决定购买一件东西,那就在 3 分钟内决定。不要犹豫,不要过度的比较,那些耗费的心力成本比付出的成本更大。
?穷人可获取的利润少,正常的市场服务正在减少
特别是金融保险这一块,由于缺乏正常的市场规范,穷人更难贷款,更难(少)买到保险。而穷人身上的不确定性,更需要这些市场服务去对冲风险。
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穷人,他们担心穷人无法及时还款。尽管有尤努斯创办的小额贷款,相对一般市场的那些金融服务,穷人还是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
回到自己身上,由于有正常的工作,购买了社保和商业医疗保险,相对减少了突发事故对个人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未充分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理财、贷款等助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政策的惯性
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消除贫穷只是作为一种保障性政策来实施。所以,穷人面临的机会更少。而且,慈善机构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把钱花出去,很少有随机对照实验,把钱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这些政策以及机构的惯性使然,无法使穷人有效的脱贫致富。
面对这种情况,个人能做的事情很少。改革需要配合的地方太多,个人认为有效的方法是:跳出这个圈子(如果有能力的话),去正常市场寻求发展。当然也可以好好利用国家政策,不过又回到第一点,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才能配合别人来帮你。
?自我实现的预言
因为生来或者偶然陷入贫穷,会遇见一系列困难。最为致命的是,自己习惯于这种命运,自己骨子里也是这种信念,觉得无法改变命运,从而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和希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预言。
即使是普通人,这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头脑中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打磨,操作系统更是要不断更新。撞了几次南墙后,需要反思但不能失去希望,更不能导致习得性无助。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内心信念去支撑。当你陷入某种思绪和想法无法自拔时,想想自我实现预言。再怎么样,也要挣扎改变这种惯性,把自己拉回到生活的正轨上。
也许你并不贫穷,但是思维上的种种限制,你摆脱了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生大学卢隆理:限制你的穷人思维你都摆脱了吗?近日看完《贫穷的本质》,掩卷,细思极恐。那些发生在贫穷人群身上的种种思维习惯上的限制,或多或少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些坏的思维习惯,极大地制约着我的发展。?知识改变命运这
句话在普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神奇。可在如今大学生遍地的时代,人们依旧一度质疑这种说法。许多穷人(每天收入低于 99
美分)并不愿意用资源去换取知识。由于贫穷,穷人缺乏必要的常识,比如常见的许多疾病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缺铁性疾病只需要补充微量的铁元素就可以预防;购
买加碘的食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使用适量的化肥,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种常识,在我们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
获得这些常识是需要成本的,我们是因为至少都读过中学,在学校学习过这一切,即使只读过小学,现在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在下降。而且,我们是在搭便车,大部分
预防疾病的医疗措施都是由政府强制打疫苗而进行预防的。当然还有九年义务教育,使大部分人获得基本的生活常识。问题回到自己身上,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这些基本的常识,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中,自己的哪些习惯制在约着成长?首先是付费意识。互
联网并不是免费的,时间是成本,阅读能力也是门槛,语言能力(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及时)也是门槛。虽然满足基本的生活,但我还是受到了自己固有思维习惯
地限制,以前为了在网上找电子书,花费很多不必要时间,还不如直接在亚马逊上购买来得快,而且这也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况且,电子书真心不贵,以一个月
4 本的阅读量,每月的买书成本不超过 100 元。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除了金钱上的限制,还有无意识的习惯问题。自己感兴趣的范围是有限的,专注也是应该的。但很多时候,自己对身边的事情漠不关心,为此失去了很多机会。比如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房地产、理财等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回头看前几年的时间,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难得一遇的好时机。除了自己专注的领域,还要定期有意识地了解那些平时不注意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必要的补充。?越穷越会在很多微小的事情上耗费精力有时候,穷人也知道打疫苗的重要性,也清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微薄的收入,让他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去处理这些平常人几乎顺便就能处理的事情。因为没钱,所以要精打细算,每一件事情都消耗着巨大的心力,这样在小事上也更容易出错。我
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由于收入不高,虽然满足温饱,但在外打拼,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所以常常在需要花钱的时候会过分的小心,这导致我在很多细小琐碎的地
方耗费过多的精力,减少了在自我成长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得到 APP
上有许多有质量的专栏,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我也是犹豫了好久才决定购买的,购买后发现物超所值。除了李笑来自己写的文章,更多收益的地方是那些真真实实的评论,让整个专栏收获更大。还有笔记本电脑,是通过对比很久才决定购买的。其实笔记本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你也并不能从这些对比中省多少钱,耗费的精力还不如买一个稍微贵一点的。如何改变?如果决定购买一件东西,那就在 3 分钟内决定。不要犹豫,不要过度的比较,那些耗费的心力成本比付出的成本更大。?穷人可获取的利润少,正常的市场服务正在减少特别是金融保险这一块,由于缺乏正常的市场规范,穷人更难贷款,更难(少)买到保险。而穷人身上的不确定性,更需要这些市场服务去对冲风险。大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穷人,他们担心穷人无法及时还款。尽管有尤努斯创办的小额贷款,相对一般市场的那些金融服务,穷人还是在这些方面处于劣势。回到自己身上,由于有正常的工作,购买了社保和商业医疗保险,相对减少了突发事故对个人的影响。不足之处在于,未充分利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理财、贷款等助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政策的惯性国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而消除贫穷只是作为一种保障性政策来实施。所以,穷人面临的机会更少。而且,慈善机构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把钱花出去,很少有随机对照实验,把钱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这些政策以及机构的惯性使然,无法使穷人有效的脱贫致富。面对这种情况,个人能做的事情很少。改革需要配合的地方太多,个人认为有效的方法是:跳出这个圈子(如果有能力的话),去正常市场寻求发展。当然也可以好好利用国家政策,不过又回到第一点,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才能配合别人来帮你。?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生来或者偶然陷入贫穷,会遇见一系列困难。最为致命的是,自己习惯于这种命运,自己骨子里也是这种信念,觉得无法改变命运,从而不付出额外的努力和希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预言。即使是普通人,这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头脑中的概念需要不断更新打磨,操作系统更是要不断更新。撞了几次南墙后,需要反思但不能失去希望,更不能导致习得性无助。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内心信念去支撑。当你陷入某种思绪和想法无法自拔时,想想自我实现预言。再怎么样,也要挣扎改变这种惯性,把自己拉回到生活的正轨上。也许你并不贫穷,但是思维上的种种限制,你摆脱了吗?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人与富人的思维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