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饲料中添加蚯蚓饲料的比例如何掌握

黄鳝饲料中添加蚯蚓的比例如何掌握?
我的图书馆
黄鳝饲料中添加蚯蚓的比例如何掌握?
&据试验,在配合饲料中添加3%的干蚯蚓或蚯蚓粉,黄鳝取食速度比添加2%的快1倍以上,而添加4%、5%、6%、7%、8%的对比组在取食速度上几乎没有差异。说明黄鳝饲料中添加不少于3%的干蚯蚓对黄鳝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由于蚯蚓活体的含水量约为80%,而风干蚯蚓的含水量约为8%,则1公斤干蚯蚓相当于4.6公斤鲜蚯蚓,则100公斤干饲料在加工投喂时,我们应加入不低于&13.8公斤的鲜蚯蚓。虽然经驯化的黄鳝,对不含蚯蚓的配合料也能采食,但其采食量及采食速度却与加有足量蚯蚓的饲料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配料中,1公斤干料最好加入不低于150克的鲜蚯蚓。在初期开食、驯食过程中,蚯蚓的加入量还应适当增加。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黄鳝的养殖技术及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下)
50、收购的黄鳝在运输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采用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等运输均可。要求准备较为宽松的容器,一般为铁皮箱、塑料桶或内衬塑料膜的竹筐。将收购的黄鳝放入容器,按1公斤黄鳝4公斤水的比例装运。运输前要将水面泡沫捞掉,以延长水的保质时间。运输路程要控制在4小时内,且路面尽可能颠颇小一些。 51、如何设立观察池和如何观察? 观察池即用于高密度临时存放黄鳝,而方便进行观察筛选的临时用池,一般分有土池和无土池。有土池即池底铺20厘米左右厚度的软泥,池内不投水草或仅稀稀拉拉投放少量水草,池水深20厘米左右。若阳光能够照射则用遮阳网或水泥瓦或竹篱笆将全池的大部分光线遮挡。若用无土池则水草的铺设面积应占全池90%,且铺设紧密没有空隙,池水深30厘米左右。用温度计测量池水温度(池水底部)及运鳝容器内的水温,若相差不到2℃,则可直接将黄鳝倒入。若水温相差大于2℃,则可将装鳝容器放入鳝池水中,让其传热至水温相近,再倒鳝入池。一般质量较好的黄鳝倒入池内后,会全部迅速游开并躲到水草下或钻入泥中,很少会有黄鳝在没有水草的水体中停留。投放密度一般每平方米2-5公斤。有条件的应尽可能让鳝池保持微流水。黄鳝入池第二天早上,每立方米水用“鳝宝3号”1克和“鳝宝4号”5克,兑水泼洒,同时关掉微流水。泼药后注意观察,若发现黄鳝大量出洞或快速在池内游动,应立即往池内加水,以稀释药液。出现这种情况一般系池水的水量计算不准确或泼药时兑水太少,泼药不均,或药物称量不准,浓度过大或当时水温较高。一般泼药后大约3个小时即可恢复“微流水”。泼药一般连续进行3天,第4天早晨每立方米水用“鳝宝1号”1毫升兑水泼洒,第5天用“鳝宝2号”0.5毫升兑水泼洒,均采取泼药后3个小时恢复“微流水”。从第4天傍晚起,按黄鳝体重的1%投喂蚯蚓,河蚌肉或其体重的0.5%的配合饲料(用蚯蚓、浓缩料、鱼饲料配合加工而成),投料点一般设在进水口附近,投料后加水入池,吸引黄鳝前来取食。若其能在两个小时内吃完,则可在第二天加大投食量。反之则应减少投食量并增设投料台。没有添喂黄鳝浓缩料的养殖户,应在黄鳝吃食正常(摄食量达2%以上)后,及时在饲料中添加“鳝宝5号”,连用3天。具体用量见说明。暂养黄鳝在高温季节一般发病死亡常出现在入池后的7-10天,因此,我们把这几天称之为“暂养黄鳝的危险期”,一般养过15天就比较安全了。因此,我们一般在观察池中都要观察15天。这期间,凡是发现白天出洞不进洞的,鳝头向上一动不动的,爬到水草面上烦燥不安的,在池内翻滚的,肚子朝上的,均要一一捡出,及时上市销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现死鳝要及时捡出处理并全池泼洒“鳝宝2号”。 52、哪些方式捕捉的黄鳝用于暂养效果较好? 用于暂养的黄鳝最好能够弄清其来源,目前用于暂养效果较好的黄鳝来源依次是:笼捕、徒手捕捉、电捕、钓捕,药物毒捕的黄鳝千万不要用来暂养,否则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药捕的黄鳝一般全身乏力,一抓即着。发现有这类黄鳝,千万不可购入养殖。
第三节 暂养黄鳝的日常管理及黄鳝的催肥 53、暂养黄鳝有哪些较好的养殖方式?
从事黄鳝暂养可采用土池、水泥池(有土无土均可)、网箱三种主要方式,使用网箱的需建造适量的观察池,以便先期观察筛选。经观察池剔出病弱鳝后,按大小分级投入池内或网箱即可开始养殖。 54、如何确定放养密度?
我们曾在一个10平方米的鳝池中投放20克左右的鳝苗约1000条,一直在该池内养殖达两年,条重达200-300克,全池共产黄鳝达193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产鳝近20公斤。这恐怕是国内目前最高的水泥池养鳝密度。在后期的饲养过程中,由于排泄量太大,我们不仅采用常流水,并经常泼洒EM菌液,才给其营造出一个勉强维持的状态。当然,这仅是一个实验。一般养殖户在养殖时,其出产量以控制在每平方米8-10公斤以内为宜。水源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养殖户,每平方米的出产量最好也不要超过12公斤,因 1 为在超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水质恶化快,黄鳝互相缠绕及打堆现象普遍,稍微处理得不好,极有诱发疾病的可能。收购黄鳝来进行养殖,一般当年增重倍数为1-4倍。若我们系当年4月份开始投放养殖,则每平方米投放2公斤以内为宜,而开始养殖时间越晚,则投苗数量可适度增加,但最好不要超出5公斤。初养者其放养密度还应再低一些,以确保养鳝顺利。 55、养鳝池中需要放养泥鳅吗?
虽然泥鳅活泼好动,对增加水中溶氧,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和清理黄鳝饲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泥鳅抢食快而黄鳝吃食较慢等原因,我们在养殖中并不赞同鳝鳅混养,其理由如下:1、泥鳅的快速抢食会给黄鳝的正常驯食带来困难,造成驯食不成功。2、不利于观察黄鳝的吃食情况,泥鳅食量大,一个池内混养10-20%的泥鳅,若该池的黄鳝因饲料不适口或患上了肠炎而采食甚少,剩余饲料可被池内的泥鳅一扫而空,使我们无法及时发现我们饲料的缺点或黄鳝已患病。3、混养泥鳅增大了黄鳝感染病虫害的可能。两种鱼类其体内寄生虫的主体各有不同,而将其混养,增大了相互感染的机会,使双方的病虫害感染可能增大。 56、如何较好地解决黄鳝的饲料?
解决黄鳝的饲料可因地制宜,如云南大理的学员邹泗洪,因其叔父办有一个肉牛屠宰场,因而能够获得大量的牛肺等内脏。邹先生便以牛内脏为主,配以适量的鱼饲料,使养殖增重近1000公斤黄鳝,只花了几百元购买饲料。广西北海的谢先生利用当地丰富价廉的蚌肉作为主料饲喂黄鳝,也把黄鳝的生长成本控制在了3元以下。而湖南益阳的贺先生则利用当地小杂鱼丰富的特点,以小杂鱼为主养殖黄鳝,饲料成本也同样较为低廉。解决黄鳝饲料问题还应因人而异。广西宾阳的覃先生,因刚刚踏入社会,无钱购买饲料,于是便依靠从附近养殖场拉猪粪和鸡粪,拌合甘蔗渣发酵大力发展蚯蚓和蝇蛆养殖,几乎完全依靠培育的活动饲料养黄鳝,去年出售1300多公斤大规格黄鳝,收入4万多元,却未花一分钱去购买饲料。 57、配合饲料养鳝有何优势?
早在1998年,江苏省镇江饲料公司就开始研制生产黄鳝专用配合饲料,目前全国已有多家饲料厂加入了黄鳝饲料的生产行列。使用配合饲料有以下优点:①饲料有保障,便于储藏,一次购入,逐渐使用,是规模化养殖黄鳝的重要前提。②营养成份全面,黄鳝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③便于拌加药物防治病虫害。④加工投喂方便。⑤能避免将病虫从饲料中带入鳝池。⑥不易污染池水。 58、普通鱼饲料可否用于饲养黄鳝?
由于目前黄鳝专用配合饲料的生产厂家太少,黄鳝养殖户不易直接购买,且因路途遥远,即便购买也必须负担高额的运输费用,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再加之目前的黄鳝专用饲料的售价偏高,每吨近8000元。购买目前市面上的专用饲料养殖黄鳝,每市斤黄鳝养殖成本可达8-10元。就是在黄鳝销售价格较高的江苏省,养殖户也难于接受。因而目前全国的黄鳝专用饲料销售非常有限。而销量小,黄鳝料的价格也就便宜不了。我们在自己养殖和培训学员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一种既方便又能使饲料成本不高的饲料解决途径。我们经反复试验,发现普通鱼饲料中有不少饲料可以用于饲养黄鳝,如鳗鱼料、江团料、乌鱼料、鲤鱼料、蛙料、罗非鱼料等等,只要动物蛋白含量高,蛋白质水平在35%以上的鱼饲料,几乎都可用于饲养黄鳝。 59、使用黄鳝浓缩料有何优势?
普通鱼饲料虽然可用于饲养黄鳝,但其饲料转化率却仍不理想。一般使用鲤鱼料加蚯蚓投喂,需3-4斤饲料才能使黄鳝增重1斤,使用鳗鱼、江团料投喂,也需2-3斤才能使黄鳝增重1斤,每斤黄鳝的饲料成本在6-8元之间。经咨询有关动物营养方面的专家,发现影响饲料转化率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黄鳝对氨基酸等营养成份的要求大幅度高于其它普通鱼类。为在普通鱼饲料的基础上,使饲料水平能够满足黄鳝的生长需要,我们经反复对比试验,成功试制出了黄鳝专用浓缩饲料,并将于2003年底投入批量生产。使用该浓缩料,一般可将黄鳝的饲料成本控制在4元以内,且黄鳝吃食速度快,不易发生肠炎,肠道上常见的棘头虫等寄生虫也不见了,吃食量和生长速度也比不使用浓缩料前有了显著的增加。 60、黄鳝饲料如何加工?
对于单一的使用蚯蚓、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饲喂黄鳝,其饲料不需加工而直接投喂。对较大的野杂鱼及动物内脏,仅需先放在冰箱或冰柜中低温冷冻灭菌,然后切碎即可投喂。对于规模饲养者,使用 2 配合料养殖黄鳝,则必须要进行再加工,否则黄鳝不会吃。首先将购回的鱼饲料粉碎(越细越好),按当时的黄鳝吃食量称取适量的鱼饲料,并按1%的比例加入黄鳝浓缩料,再按5-10%的比例掺入小麦面粉,浇洒适量水(一般1公斤料加水300-400毫升,具体加水量根据饲料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其加水比例自行摸索掌握)。加入蚯蚓,充分拌匀上机,用绞肉机(使用3-4毫米模孔)将其绞成细条状(如蚯蚓)的软条饲料,稍晾一会(由于刚加工出来时温度较高,粘性较重,稍晾一会可避免相互粘结),用手轻轻翻动,让较长的条自然断开,然后便可逐池投喂。加工较好的饲料,应是下水后两个小时内不散。若加工出的条状不理想可能是用水量没有掌握好或是没有添加黄鳝浓缩料,因该料中含有特殊粘结剂,对饲料顺利成形并长时间入水不散很有帮助。软颗粒料应现做现用,不宜久存。 61、饲料中添加蚯蚓的比例如何掌握?
据试验,在配合饲料中添加3%的干蚯蚓或蚯蚓粉,黄鳝取食速度比添加2%的快1倍以上,而添加4%、5%、6%、7%、8%的对比组在取食速度上几乎没有差异。说明黄鳝饲料中添加不少于3%的干蚯蚓对黄鳝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由于蚯蚓活体的含水量约为80%,而风干蚯蚓的含水量约为8%,则1公斤干蚯蚓相当于4.6公斤鲜蚯蚓,则100公斤干饲料在加工投喂时,我们应加入不低于 13.8公斤的鲜蚯蚓。虽然经驯化的黄鳝,对不含蚯蚓的配合料也能采食,但其采食量及采食速度却与加有足量蚯蚓的饲料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配料中,1公斤干料最好加入不低于150克的鲜蚯蚓。在初期开食、驯食过程中,蚯蚓的加入量还应适当增加。 62、饲料的加工机械如何选择?
在黄鳝的饲料加工机械中,最常用的是绞肉机和小型面条机,均有手动和电动之分。对于小规模的家庭养鳝,至少应配备一台手动绞肉机(带3-4毫米模孔,约100多元)。对于较具规模的养殖户,则应配备一台电动绞肉机,一般带3-4毫米模孔,配1.1-1.5千瓦电机,每台约500-800元。对于大规模的养鳝场,还应配备一台家用的小型粉碎机,以便粉碎鱼饲料。粉碎机有锤片式、爪式、对辊式、水滴型等多种,以选用爪式粉碎机最为理想。对于饲养规模很小(50公斤以内)或需征对少量黄鳝投喂药物,则可将小麦面粉的添加量增加到20-30%,用手将湿料揉搓成厚度为0.5厘米左右的面团,再用刀将其切成长约3-5厘米,如筷子小头粗细的软条,稍加凉干即可投喂。 63、黄鳝的投食量如何掌握?
黄鳝一般采食鲜料量为其自身体重的1-5%,而按干料的重量计算则为0.5-2%。由于我们的黄鳝浓缩饲料中含有特异的诱食剂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黄鳝的消化液分泌量少,吸收速率低是生长不快的重要原因。因此,使用我们研制的黄鳝浓缩饲料后,其摄食量会大幅度增加,增长速度也相应加快。但是,由于黄鳝有贪食的习性,我们投食的最高限量应控制在其体重的10%以内(鲜料或湿料重),初期投料应由少到多逐步添加。一般水温在25℃以上时,我们初次投料以湿重1%或干料重0.5%为起点,观察吃食情况再随之增减。当水温低于25℃,则初次投料应比前面的标准再减半为宜。 64、养鳝池需要经常换水吗?
同养其它鱼类相比,养殖黄鳝的用水量是比较少的。其换水频率与养殖密度密切相关。一般养殖量在每平方2公斤以下时,即便是在夏季,一个星期不换水也无大碍。具体换水应根据池内的水质确定。在阳光下,若池水为嫩绿色,则为适宜的水质,若池水为深绿色,应考虑换水。一般每次换掉池水的三分之一即可。若池水发黑,用手沾起来闻一闻,已有异味,应立即换水,且换水量至少要一半。一般养鳝池,夏天大约3天换一次水,而春末、秋末低温时间,可1个星期换1次水,而冬春黄鳝冬眠时节,则可半个月换1次水。具体视水质情况而灵活掌握。 65、养鳝池中的污物需要经常清理吗?
黄鳝吃食大量饲料,排出大量粪便,所以我们只要拉开黄鳝栖息的水草,就会发现下面存有大量的黑色污物,似乎非常脏。其实,这些污物系日积月累而行成,其分解时排出的氨等有害物质已经被水草吸收,不会危害黄鳝。所以,为了给黄鳝一个安静的栖息环境,也为了减少劳动强度,在一个养殖季节内,完全可以不清理,但为了加速粪便的分解,保证水质良好,在吃食季节,我们有必要每隔3天左右用EM菌液兑水全池泼洒。 66、养殖池内的青苔、浮萍等需要清除吗?
养殖池中容易生长大量的青苔和浮萍,影响黄鳝活动和呼吸,应予清除。尤其是黄鳝的食台附近生长的青苔,会影响黄鳝的取食,故应经常人工清除。有土池中经常会生长一些杂草,有的杂草形成细密的草网,影响黄鳝活动,应予及时拔除。在日光的照射下,有的水面出现“水皮”,经观察对黄鳝养殖也无妨碍,但对观察黄鳝的吃食及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应予捞除。 67、养殖池内的水温如何管理?
为保证水温在黄鳝的适温范围内,我们有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在池中投放温度计,并注意加以观测,尤其是在过热或过冷的时候,更应注意,以免因水温不适而使黄鳝发病甚至死亡。在夏天高温时节,若我们发现水温接近或超过30℃,应立即加注新水,并将池水加深,同时为控制水草丛中的气温及水温,可采取在水草上铺盖遮阳网(一般不必搭架)或使用其它遮荫措施。在春末及深秋,水温偏低,不利于大量吃食,可适当减少水草的覆盖面,并将黄鳝的投食时间逐渐提前,以期增大黄鳝的采食量。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可采取在养殖池的水草上部分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一方面防止水草被冻死,同时也利于增加池温。池水应尽可能加深。在冬季不结冰或只结薄冰的地区,冬季可直接在无土池越冬。在冬季容易结冰或冰冻历害的地区,应考虑有土越冬或采用室内加温越冬。 68、为什么要经常巡视养殖池?
养殖户至少要每天早、中、晚巡池一次,如条件许可,更应经常巡池。一些从事规模养殖黄鳝的,更应抽时间巡视,不要认为交给养殖人员去养就一了百了。养殖业是个要求责任心很强的行业,任何粗心大意都可能使养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养殖失败。尤其是在下雨天气,我们更应加强巡视。看是否有排水管堵塞现象,看排水沟是否通畅,看是否有黄鳝逃出池外……通过巡视,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想法加以改进,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失。 69、土池内的黄鳝如何捕捞?
在黄鳝的吃食季节,当我们把池水加深到50厘米,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黄鳝都栖息于漂浮于水面的水草中。因此,要捕捞土池中的黄鳝,只需先将池内杂草清除掉,然后在池内堆放见方约1平方米大小的草堆,第二天早晨用一块纱布或纱窗网做成抄网,从水草下面往上移动,直至四周出水,然后将网内的水草捡出,黄鳝即在网内。如此反复两三天,几乎可捕尽池内的所有黄鳝。而黄鳝在冬眠期间,一部份黄鳝蜷伏池底,有的甚至钻入泥内,用堆草捕鳝的效果就不那么理想了。因此,如果土池内的黄鳝我们计划冬季要出售,则应在停食前将其捕起,暂养于水泥池或池底铺有彩条布的临时池内。
第四节 网箱养鳝 70、网箱养鳝有什么优势?
采用网箱养殖黄鳝具有以下优势:①投资较小。一般一口底面积为10平方米的网箱,制作成本在100元左右,一次性投入不大,而且还可使用3年左右。②方便在渔塘开展黄鳝养殖。在渔塘中设置网箱,养鳝养鱼两不误,可有效利用水面,只要合理安排,对池塘养鱼没有明显影响。③规模可大可小。网箱养殖可根据自身条件,规模可大可小。从一只到数百只甚至千只以上,投资几百元至上百万元均可。④操作管理简便。因网箱只需移植水草,劳动强度小,平时的养殖主要是投喂饲料和防病防逃,管理项目少,简单方便。⑤水温容易控制。网箱放置于池塘等水域中,水体较大,夏季炎热时水温不会迅速上升,更不容易达到30℃以上的高温。⑥养殖成活率高。网箱养殖由于水质清新,水温较为稳定,因而养殖成活率较高。 71、如何自制网箱?
制作网箱所选用的材料一般为聚乙烯网布(也称筛绢布),一般在卖铁丝网、纱窗网的地方有售。一般每平方米售价2-6元不等。选购时应注意选用网目较小(以黄鳝尾尖无法插入网眼中为宜),网眼均匀,用手指甲用力刮经线或纬线,线紧而不移位,使劲拉扯及揉搓,感觉非常牢固的方可选用。网箱一般制作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积以不大于20平方米为宜。箱体深度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为50厘米,水面上的70厘米为防逃部分)。根据网箱的大小裁剪网片,采用优质尼龙线,用缝纫机或鞋底机进行缝合。网箱上缘四周翻卷同时缝入小指粗的尼龙绳和留出绳头便于捆绑到支架上。
4 72、哪些水域适宜设立网箱?
但凡水位落差不大,水质良好无污染,受洪涝及干旱影响不大,水深1-2.5米的水域均可考虑设立网箱,静水或微流水均可。在各类型的水域中,以池塘最为适宜,其次是水位稳定的河沟、湖汊和库湾。 73、池塘中布设多少网箱为宜?
限制池塘设立网箱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质。一般情况下,静水池塘设立网箱的总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30%为宜;有流动水的池塘,其网箱面积可达池塘总面积的50%,但同时应依据以下几方面情况而综合考虑面积的增减:池塘水源好,排换水容易可多设;池塘内不养鱼或养鱼密度低可多设;养殖耐低氧鱼类(如鲫鱼)的池塘可多设。反之,则应适度控制网箱的设立面积。 74、网箱如何安放较为合理?
在网箱规模养殖中,一般把两排网箱并列为一组,组与组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两排之间用木板或竹片搭成“跳板”,供养殖人员投料及巡视时行走。网箱分为固定网箱和浮式网箱,一般水深1.5米以内的池塘,水位涨落程度不大,可考虑设立固定网箱,即向池底打桩,然后在桩上绑上一些竹杆或木棒,用以支撑网体。水深1.5米以上,水位起伏不定,可考虑设立浮式网箱,即用废旧油桶、轮胎等,将整个网箱托浮于水面,而采取向岸上拉钢绳等进行固定。也有将各个网箱独立分开,采取撑小船进行观察及投料管理的。 75、投鳝入箱前需作哪些准备?
用于养鳝的网箱应提前安放入塘,利于藻类着生而使网布光滑,避免擦伤鳝体。大量移植水草入箱。水草面积应占全网箱内水面的80%以上,且水草布设紧密没有空隙。按箱内水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水用“鳝宝1号”1毫升及“鳝宝二号”0.5毫升进行泼洒,包括水草上边一定要泼到,用以杀灭病虫。 76、网箱养鳝的密度是多少?
一般而言,网箱养鳝虽然在湖南省曾经创出每平方米养鳝达53公斤的高密度记录,但初养者的出产量计划最好还是控制在10公斤以内为宜,因而在投鳝时,我们就要充分考虑我们暂养期的长短,可能带来的增重等因素。如果暂养期间吃食生长期长,则以每平方米投放1-2公斤为宜,反之则可适当考虑增加投放量。如果仅仅是冬季储养,则密度可大些。黄鳝经观察池观察筛选后便可分级入箱,并对每口网箱进行编号,同时对每口网箱的投入重量及大约尾数作一个记录。尾数的计算为:随机称取1-3公斤,清点条数后计算每公斤平均尾数,再乘以投放的同规格的总重量即得。 77、网箱养鳝如何设置投料孔?
在网箱内投放竹管围成的1平方米见方的“竹框架”,或木条钉成的木框,让其漂浮入水面。当网箱内其它水面都密密匝匝地铺上水草时,却留出框内一块地方不铺,从而在箱内形成1个可见箱底的孔洞,我们称之为“投料孔”。较大的网箱可多设1个投料孔甚至四角各设一个。此“孔”不仅是投料孔,同时也是我们观察黄鳝吃食及活动情况的“观察孔。”若水草生长侵入“孔”中,则应及时剪掉,以确保孔洞起到应有的作用。
78、网箱养鳝如何把好防逃关?
网箱养鳝在防逃方面要求特别细致,粗心大意会造成逃鳝损失。①在加工制作网箱时,一定要力求牢固,网布连接缝合要求有2-3条缝线,网箱缝制时上下缘有绳索,底部四角尤其要牢固。②网箱下水前再仔细检查,看是否有洞或脱线。③固定网箱的木柱及捆绑的绳索要牢固结实,以防网箱被风刮倒而逃鳝。④固定式网箱在池塘加水或遇暴雨时要注意巡查,防止因水位升高而逃鳝。⑤箱沿水草过高时要及时割除。⑥大风时注意网箱是否被风刮垮。⑦及时消灭老鼠,防其咬破网箱。⑧防止人为破坏。⑨由于养鳝网布的孔眼小,藻类植物的大量着生会堵塞网眼,使箱内外的水体交换困难。因此应每隔一个月或视具体情况刷洗网壁,同时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洞。 79、如何处理鱼鳝共处一塘时的一些矛盾?
池塘中设立网箱养鳝,黄鳝排出的大量粪便及残余饵料会给池水带来污染,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如 5王太新黄鳝养殖100问(8)
我的图书馆
王太新黄鳝养殖100问(8)
王太新黄鳝养殖100问(8)
61、饲料中添加蚯蚓的比例如何掌握? 据试验,在配合饲料中添加3%的干蚯蚓或蚯蚓粉,黄鳝取食速度比添加2%的快1倍以上,而添加4%、5%、6%、7%、8%的对比组在取食速度上几乎没有差异。说明黄鳝饲料中添加不少于3%的
61、饲料中添加蚯蚓的比例如何掌握?  据试验,在配合饲料中添加3%的干蚯蚓或蚯蚓粉,黄鳝取食速度比添加2%的快1倍以上,而添加4%、5%、6%、7%、8%的对比组在取食速度上几乎没有差异。说明黄鳝饲料中添加不少于3%的干蚯蚓对黄鳝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由于蚯蚓活体的含水量约为80%,而风干蚯蚓的含水量约为8%,则1公斤干蚯蚓相当于4.6公斤鲜蚯蚓,则100公斤干饲料在加工投喂时,我们应加入不低于 13.8公斤的鲜蚯蚓。虽然经过驯化的黄鳝,对不含蚯蚓的配合料也能正常采食,但其采食量及采食速度还是与添加了蚯蚓的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配料中,1公斤干料最好能加入不低于150克的鲜蚯蚓。在初期开食、驯食过程中,蚯蚓的加入量还应适当增加。蚯蚓不足的情况下,应采用蝇蛆、猪肝、蚌肉、小杂鱼等鲜料代替。
62、黄鳝可以直接投喂配合饲料吗?  黄鳝入池后应采用鲜料投喂,其采食量以投料后6小时基本吃完为准,并逐步增加投喂量。部分学员的实践证明,在驯食料中加入黄鳝专用浓缩料对驯食有帮助(因该料中含有特种诱食剂)。每公斤湿料中加入浓缩料10克,从入池后的第4天起一直加入。黄鳝的采食量应在10-15天增加到4%以上(湿料重)。若黄鳝的采食量达不到4%以上,则应延长驯食期并从饵料、环境、投料点等方面查找原因。
完成黄鳝的食性驯化后,应进行配合饲料的驯化。一般选用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的普通鱼饲料即可(加药时暂停加浓缩料)。初期可将鱼饲料粉碎或在拌料前先将鱼饲料加水泡软,然后拌入鲜料中即可投喂。配合料的比例应由少到多逐步添加,以黄鳝的采食量未出现明显减少为准。
经人工驯化的黄鳝,可直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使用水泥池养殖黄鳝的,可直接将颗粒鱼饲料撒在无水区即可。使用土池及网箱养殖的,可使用粘合剂将其拌和成团再投放到池内水草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加投一些鲜料(如:蚯蚓、蝇蛆等),一方面补充营养,同时也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增大黄鳝的采食量。对于已经完全驯化吃食配合料的黄鳝,在不需加药的情况下,可直接投喂颗粒鱼饲料:水泥池无土养鳝,可使用普通沉性料,对于有土池和网箱养鳝,可使用浮性鱼饲料投喂,以防黄鳝吃食时饲料落入网箱底部或混入泥土中造成浪费。直接投喂颗粒饲料期间,若需加入药物或浓缩饲料,可将药料加入粘合剂或面粉,加水调成较稀的浆糊状,然后倒入干的颗粒料,充分搅拌,让药料粘附在饲料颗粒上即可投喂。直接投喂颗粒饲料期间,若同时有鲜料供应,可先投颗粒料,然后再投喂鲜料,过一会儿再次对料已吃完并有黄鳝在外张望的养殖池或网箱进行补投颗粒料。
63、黄鳝的投食量如何掌握?
本文来源第一养殖网 http://www.dyyzw.com
  黄鳝一般采食鲜料量为其自身体重的1-5%,而按干料的重量计算则为0.5-3%。由于我们的黄鳝浓缩饲料中含有特异的诱食剂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黄鳝的消化液分泌量少,吸收速率低是生长不快的重要原因。因此,使用我们研制的黄鳝浓缩饲料后,其摄食量会大幅度增加,增长速度也相应加快。但是,由于黄鳝有贪食的习性,我们投食的最高限量应控制在其体重的10%以内(鲜料或湿料重),初期投料应由少到多逐步添加。一般水温在25℃以上时,我们初次投料以湿重0.5%或干料重0.2%为起点,观察吃食情况再随之增减。当水温低于25℃,则初次投料应比前面的标准再适当减少为宜。在实际养殖中,由于很多池(箱)的黄鳝数量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采用的是多次投料的方式。第一次投入总量的一半,过一会儿巡池查看,并对已吃完的池(箱)进行补投,过一会儿再池巡池,对料已吃完但仍有部分黄鳝在外张望的,应再次补投,以保证黄鳝摄食充足。
64、养鳝池需要经常换水吗?  同养其它鱼类相比,养殖黄鳝的用水量是比较少的。其换水频率与养殖密度密切相关。一般养殖量在每平方2公斤以下时,即便是在夏季,一个星期不换水也无大碍。但水质恶化会影响黄鳝的正常采食,还会导致黄鳝患上肠炎等疾病。因此们在具体养殖时,应根据池内的水质确定是否及时换水:在阳光下,若池水为嫩绿色,则为适宜的水质,若池水为深绿色,应考虑换水。一般每次换掉池水的三分之一即可。若池水发黑,用手沾起来闻一闻,已有异味,应立即换水,且换水量至少要一半。一般养鳝池,夏天大约3天换一次水,而春末、秋末低温时间,可1个星期换1次水,而冬春黄鳝冬眠时节,则可半个月换1次水。具体视水质情况而灵活掌握。
65、养鳝池中的污物需要经常清理吗?
本文来源第一养殖网 http://www.dyyzw.com
  黄鳝吃食大量饲料,排出大量粪便,所以我们只要拉开黄鳝栖息的水草,就会发现下面存有大量的黑色污物,似乎非常脏。其实,这些污物系日积月累而行成,其分解时排出的氨等有害物质已经被水草吸收,不会危害黄鳝。我们平时将没有水草的部分鳝池进行清扫,但黄鳝活动常常会将水草下的污物带出,使池水很容易变得污浊,所以在吃食旺季,我们应定期(每隔15-30天)对水草下面的鳝池污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
66、养殖池内的青苔、浮萍等需要清除吗?  养殖池中容易生长大量的青苔和浮萍,影响黄鳝活动和呼吸,应予清除。尤其是水泥池中黄鳝的食台附近生长的青苔,会影响黄鳝的取食,故应经常人工清除。有土池中经常会生长一些杂草,有的杂草形成细密的草网,影响黄鳝活动,应予及时拔除。在日光的照射下,有的水面出现“水皮”,经观察对黄鳝养殖也无妨碍,但对观察黄鳝的吃食及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应予捞除。
67、养殖池内的水温如何管理?  为保证水温在黄鳝的适温范围内,我们有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在池中投放温度计,并注意加以观测,尤其是在过热或过冷的时候,更应注意,以免因水温不适而使黄鳝发病甚至死亡。在夏天高温时节,若我们发现水温接近或超过30℃,应立即加注新水,并将池水加深,同时为控制水草丛中的气温及水温,可采取在水草上铺盖遮阳网(一般不必搭架)或使用其它遮荫措施。在春末及深秋,水温偏低,不利于大量吃食,可适当减少水草的覆盖面,并将黄鳝的投食时间逐渐提前,以期增大黄鳝的采食量。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可采取在养殖池的水草上部分覆盖塑料膜的方式,一方面防止水草被冻死,同时也利于增加池温。池水应尽可能加深。在冬季不结冰或只结薄冰的地区,冬季可直接在无土池越冬。在冬季容易结冰或冰冻历害的地区,应考虑有土越冬或采用室内加温越冬。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鳝笼怎么放蚯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