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脾不好还是宝宝脾胃不好怎么调理,你真的懂么,就乱吃药

宝宝消化不良,不要乱吃益生菌!不要乱用药!
首先如何分辨消化不良,看二个地方:
第一:看舌苔
小孩的舌苔反应比成人简单些,只要在舌根靠近喉咙的地方白厚,就是有积食现象,一般容易发生在胃口比较大的宝宝身上,这类情况比较容易解决,可以靠食补。一般用鸡内金、山药、茯苓等,如果不会弄一般药房也有的卖这类健脾药,你们可以看下成分,药物内容越简单越好!药物打开成褐色比较正常,一般是粉剂,在饭前吃,一天二顿,一般一周就能见效,舌头明显会变干净!
第二:看大便
正常大便成条状,消化比较好的宝宝能从头到尾拉条状,且颜色越金黄越好!而消化不好就是不成形,或前条后烂湿!有未消化之物,这类情况属于脾阳不足!靠食补好的比较慢可能效果不佳,靠药物调理都需要吃几个疗程!在补脾的药物成份下必须也要有补气的成分在!推荐药物同仁堂的启脾丸,大家只要看下成分,找类似的中药就好!记住好的中药都保持传统的保存方式,用蜡封药丸!
切忌最重要:消化不好的宝宝一定要忌口!寒凉的食物不能吃,水果汁也一定要加热水,进肚的食物一定要是温热的!所有的食物最好都成泥状喂,减轻脾胃负担!西瓜 黄瓜 番茄 香蕉 火龙果等偏凉寒食物只要未出现便偏硬绝不能吃!如果有便硬的情况,可吃梨加热水打汁!便秘很严重吃二三个圣女果加蔬菜打泥喂!看下次大便,如果不硬了就不能吃了。
脾虚的宝宝一般胃口不好晚上会睡不太好,脾气也不好,动不动就哭闹,你都不知道为啥,肤色也不透,发黄,吃饭慢!胃口好的宝宝淡粥都会吃的井井有味!脾阳足的孩子身材会比较好,不虚胖不消瘦,肌肉感好,屁股有肉,脾主人体肌肉,保护好脾胃是一个长期的抗战,不能极端治疗,要有耐心慢慢来!多观察大便随时调整饮食!
ps:下面很多宝妈问我一些关于自己宝宝病情如何改善的问题!大家都可以看看,只要脾胃不好的宝宝症状都相似!有一些疑惑我都会认真回答!所以都可以做参考。还有关于我提到的换药问题,其实有些冒失,换药存在风险,如果宝妈能用一般成份简单的健脾药达到效果就不要盲目换,能靠食补更好,在用药期间大便颜色一般偏深,是药品颜色的关系。在停药后,大便可能会反弹,但不要急,不要立马又开始吃药,还是要再观察几天,这是脾胃失去药物这个靠山,一下子独立不适应,但只要脾胃真的是养好了,没多久就能靠自身的力量正常工作!
我想应该跟大家介绍下脾脏这个器官到底是何物,它到底多重要!我会用很不专业的词大致描述一下,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主张健脾养脾一辈子!
我们应该都知道"肠胃",说到肠就能马上联想到胃,其是中医里,脾胃肠是一体的。我在这边就把胃形容成进口,脾脏形容为机械,肠道就是出货通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是靠脾脏加工,如果送进寒凉食物,首先需要加温!脾脏加大工作量帮助胃,然后消化吸收,送往各个器官,由于脾脏过渡劳累,在出货时没有体力好好包装,最后就出来五花八门的大便。一开始把仅存的体力好好打包了,但货太多,后面的实在顾不得,就成了前条状后烂甚至稀。若加工把体力全耗尽了,别包装了直接出货吧,就成了烂稀的大便。机械一直在超负荷的工作,从不保养,机械越来越老化,不管送进去什么食物,再也没有体力去工作了,其他器官就得不到营养!就出现了亚健康的症状。
另:不能吃湿热的水果,如芒果 石榴 菠萝等生长在热带国家的水果,脾喜燥,一些蔬菜也是,大家给宝宝吃食物的时候请百度百科一下,所有的食物都有性!性平最佳 之后是性温
不要给孩子吃桃子!桃子是很难消化的水果,一直有句话叫:桃饱,就是不容易消化让人产生饱腹感!
开荤不要过早!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很难消化的!如果八个月可以开荤,但宝宝大便处于消化不好的情况下,就晚一二个月,还是要等肠胃能正常工作才吃!
待孩子脾胃养好了,吃什么都可以,不要急于现在恶补!
关于益生菌,我个人觉得只有严重拉肚子的现象下,才需要益生菌,你们可以观察靠吃益生菌治疗的孩子,要么是常吃,要么好了不吃又反复!关键不治本!而通过健脾控制饮食,一旦大便优良,停药后,注意饮食,大便一直会很棒,根本不需要再吃药!
再说下腹泻!很多人会把腹泻归于肚子受凉!于是加衣保暖,在夏天由于捂的热发痱子!为什么有些孩子夏天会发痱子,有些不会?首先拉肚子不一定是肚脐受凉,大多都是消化不好,而发痱子却是因为肺热!肺热是通过肠子排热的,大家知道吗!通过排便可以解热!为啥发烧不容易大便,若你喉咙疼痛好好解一次大便,喉咙立马能舒畅起来!喉咙疼痛也是肺热引起!肺热还会走的一个途径就是皮肤!痱子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出现肺热伴随拉肚子,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因为肺热最好吃梨,梨又是凉性,而拉肚子又是因为脾胃不好,又不能吃冷的,所以平时一定要好好保养孩子的脾胃,脾是肺的妈妈!
更多、更全面的的育儿心经、亲子知识、父母课堂等资讯!关注“爱宝宝育儿亲子教育”,让您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少走一点弯路!,公众号搜索“aibaobao1982”(长按复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经常听身边的亲戚朋友 ,吃完饭肚子不舒服就说"我脾胃不好 ,难受”。随后就随意抓一把胃药或者理气的脾药来吃。没错 ,脾和胃确实是消化系统中的两大主力军 ,然而他们的功能区别还是很大的。下面给大家说说 ,如果根据我们的外在表现或感受判断到底是脾不好还是胃不好。在中医理论中 ,脾主运化 ,主统血。脾主运化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 ,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主统血 ,指脾具有统摄血液 ,使之在经脉中运行而不溢于脉外的功能。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 ,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 结合脾脏的功能 ,我们就比较好理解哪些症状是由于脾虚引起的了:大便不成型 ,大便带血 ,稍微吃些油腻的东西就大便次数变多 ,以及下肢浮肿 ,经常拉肚子等。 而在中医理论中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通降。也就是说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传的食物 ,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下传于小肠 ,这之中有一个往下通降的作用。因此 ,胃功能受损的表现有这些:胃脘胀痛、纳呆厌食、嗳气酸腐以及吃完东西感觉不往下行 ,堵在胸部 ,吃什么拉什么等。下面教大家几个养脾胃的按摩手法 ,夏季可正是养胃的好时机 ,抓紧了:胃不好别再乱吃药了,特别是上班族不要天天熬夜,吃饭没时间观念,可以试试这款养胃粥,一定要多喝,益气补血,健脾开胃!地瓜红枣粥所需材料:大米1碗、地瓜1根、红枣适量、冰糖适量
红枣性温味甘,入脾、胃经,药食俱佳,中医上常用作补血补虚药,而现代营养学认为其实补铁佳品。冰糖是砂糖的结晶再制品。自然生成的冰糖有白色、微黄、淡灰等色,此外市场上还有添加食用色素的各类彩色冰糖(主要用于出口),比如绿色、蓝色、橙色、微红、深红等多种颜色。由于其结晶如冰状,故名冰糖。那么冰糖与红枣结合一起煮饭吃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的功效。地瓜红枣粥做法步骤详解:1.大米用清水洗2一3次,用清水泡20分钟
这款枣肉厚核小,口感甜糯。
2.把红枣、地瓜倒进电饭锅里,放少许冰糖,煮1个小时就好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adAizW9TDg715btMtvCDlX2oUkxleYKkjnjp5AxQ=Dndg4compressflag.jpg微信关注医生
擅长:消瘦、糖尿病、肥胖、缺钙
已有 292 人关注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脾胃不好有成药
脾胃不好有成药
作者:章晓郁
(1)我对脾胃的认识
中医把人的脾胃看作是后天之本。想想也是,人一出生,便离不开脾胃,一生都要靠吃进食物来维持生命。因此,古人都把脾胃的保养看得很重。有许多的病都因脾胃不好而生,有许多的病,往往通过调理脾胃就能养好。
我对脾胃的认识是在四十岁以后的事了。年轻时不知什么是脾胃不好,记得当时单位有一位老胃病,整天一把一把地吃胃舒平之类的药,我根本体会不出什么是胃痛。
随着年纪的上升,自己也时不时的感觉胃不舒服。有一阵,一吃完饭常会嗳气,肚子里咕咕地响,肠鸣不断,大便也不成型,不太好吃冷的东西,特别是一到下午,喝一口不算太热的茶,肝子就会隐隐作痛。像菊花茶根本就不能碰,一喝立马肚子就痛,很长一段时间好不了。知道自己肠胃不好,去医院吃过好长一程的中药、西药,又是找专家、又是找名医,可这毛病始终不见好。
去医院的消化科,说是胃炎,给我开的是抗菌素氧氟沙星和雷尼替丁胶囊,吃后不见效果,又去看中医,吃了许多汤药,一开始还有点感觉,过后又没什么效果。
那阵子药吃了真是不少,还是不见好转,最后没办法,我自己就到药店去转悠,看着说明书,对着病症找那些中成药,买了一瓶“香砂六君丸”,吃了几天,症状居然好了。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起养生,开始关注起成药来了。不同的肠胃不舒服,用不同的成药,往往效果非常地好。所以我家里备的中成药品种很全,用起来也方便,不用常吃,感觉不舒服,吃几顿也就没事了。
我吃的那些成药,都是非处方药,药性比较平和,许多都是药食同源的。
与过去的人相比,现在人生活条件太好了,反而肠胃的毛病多了起来。年轻人中肠胃不好的如今比比皆是,这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问题。病从口入一点不错,其实人的脾胃关键在养,在于平时生活中注意点点滴滴,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生病的关键。
既然生了病,吃药是不可避免的,肠胃不好,我个人觉得吃点成药是个既方便,又有效的办法。另外通过饮食调节,也是一种好的办法。
这种药好不好,有没有效,我的体会是先试对症吃一下,觉得舒服,感觉有效就吃,否则就停或换药。
说实话,现代医学在治疗肠胃毛病方面,如是细菌引起的,那只要两粒氟派酸下去,可谓百发百中,如果抗菌素无效,那就办法不多了。记得有一次,我没有感觉地拉肚子,傍晚去医挂了个急诊,医生马上让我验大便,一查下来没发现细菌,医生也只好开了一盒诺氟沙星,让我吃吃看,其实,我们只要发现拉肚,早就会用上诺氟沙星或黄连素的,我也是靠一瓶成药补脾益肠丸解决了问题。
中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且有优势,千年的积累,产生了许多好的方子,有许多的经方,如今的成药大都是按此传统经方而制成的。
脾胃方面的毛病可以列举许多,如脾胃虚寒、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脾胃不和、胃强脾弱、脾胃失调、食滞不化等等。调理脾胃的成药很多,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归脾丸、健脾丸、保和丸、附子理中丸、补脾益肠丸等等。
我平时边学习边收集了一些资料,最近对手上的资料作些整理归纳,顺便写了几篇。
2010年7月5日
(2)益气健脾六君丸
在我的上篇博文留言上,蒋医艺网友讲的三点非常好。胃肠不好与心情不好确实很有关系。从五行关系来看,肝为木、脾为土。凡肝气不舒,脾胃就会受影响。人的心情、情绪往往与肝有关,人一发怒就会肝气上冲,平时我们都有体会,人一发火,首先是吃不下饭,这是肝旺克脾。另一种是人心情忧郁,也会影响人的脾胃,心情郁闷的人就没有胃口,这叫肝郁困脾,出现这种形况,就得舒肝理气,如果光吃胃药是没什么效果的。
锻练身体对脾胃也有关系。所谓动则生阳,人长期不注意运动、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减弱。
一个人的身体好不好,民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你是否“吃得下,困得着”。
人的脾胃是相互联系的,胃为六腑之一,为表,脾为五脏之一,为里。人身体的许多方面都与脾胃有关。脾主肉,人面黄肌瘦、疲乏无劲与脾有关。脾统血,人有出血方面的毛病,在止血的同时必须健脾。脾主思,人用脑太过,饭不思、卧不眠,也须补脾。
有人脾胃不好,一吃饭就会感受到肚子发胀,饭刚吃过就想上厕所,吃点东西肚里像有股气,嗳气、肠鸣,这股气能嗳出来还好过一点,嗳不出来,胀在那里才真叫难过。大便稀汤,有的前干后稀,或者秘便。有时一吃凉的东西,立马肚痛,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
保养脾胃平时就得注意,有人没有这个意识,早晨起来,一杯凉水,有人早晨就吃水果。每次外出吃自助餐,常见有人要吃很多的西瓜,这些都是伤脾阳的做法。早晨属阳气升发时刻,此时吃寒凉食品最伤人的脾阳,日久会引起人脾胃寒凉。
如果有这种形况,有一种中成药叫香砂六君丸,很是对症。
许多年来我对香砂六君丸有点偏爱,家中放着,出差带着,时不时地用着,效果当然就不用说了。
记得早几年我去四川宜宾,那里有个蜀南竹海,每天吃的都有是竹子食品,几天下来,有人就感受到脾胃虚寒,我带的香砂六君丸此时就派上了用场。
古代有一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叫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的古方剂,主治脾胃气虚。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驱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方以人参益气,扶中养胃;白术健脾燥湿,助运化;茯苓渗湿利水,甘草调和药性,全方既可补气,又可健脾去湿。一般脾土虚弱之人皆可选用
这四味药的用处真是大了去了,后世衍化出众多补脾益气方剂。许多的补药、补酒、医生开的方子都能见到此四味药的影子,著名的十全大补酒就是如此。
后人加上陈皮、半夏组成六君子汤,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增加了和胃化痰的功能。
香砂六君丸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组成。再增加了理气畅中等功能。
香砂六君丸完整组方是木香、砂仁、炒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炒陈皮、制半夏再加上生姜、枣子。除补气兼有开滞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胃气虚而兼积滞,胸胁痞闷,腹脘胀痛,不思饮食,呕吐腹泻,肠呜腹痛等症。
脾胃位于人的中心,脾五行属土,故古人把补脾胃也叫着补中,或叫补脾土。
在古人的方中常见人参,人参为补气上品,古方中的人参是否与现今的人参相同,医药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汉代时,如今的上党地区就产人参。有的认为那时的人参就是如今的党参。在时今的药中一般都用党参代替人参,用党参代替人参,价格便宜,补脾气的效果也很好。
如今人喜欢吃补品,其实很多补品都有些滋腻,常吃了会感到胃不舒服,有一味中成药叫六味地黄丸,是清热补肾阴的名方,自宋代钱乙创立以来,可谓是使用最多的了,常吃的人很多,六味地黄丸确是补肾阴的好药,但它有一个缺点,因内有一味熟地黄,比较滋腻,时间吃久了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如果能配吃一点香砂六君丸,就能避免。
2010年7月9日
(3)思虑过度归脾丸 
有人用脑太多,思虑过度,常会感觉脑筋东想西想,想静也静不下来,睡觉也不能入静。按常规来考虑,这是神经方面的原因,可偏偏与脾有关,因为在五志当中思由脾主的。
有人有出血方面的毛病,大便出血,痔疮出血,女同志经期血多,这些也与脾有关,因为血由脾统。
有一种中成药,叫归脾丸是专门针对这两方面的。症在它处,治则在脾胃,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归脾丸主要成份:党参、白术、黄芪、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等组成。
归脾丸的功能: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归脾丸用途:
1。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黃、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2。心脾气血兩虛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薄,脈細緩。
3。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归脾丸是由归脾汤改制而来,出自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明代名医薛立斋在原方中加了远志一味,而后归脾汤的处方组成均以薛氏为准。
归脾汤是中医方剂学中,补血一类的代表方之一,又因为其还具有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交通心肾等功能。
为什么叫归脾?中医认为“心主(生)血”,“脾统血”,“肝藏血”。人体血液的运行,由脾统摄;归于一统了,血不会妄行,亦不会懈怠。有脾气的资助,心生之血,也不会乏源。这就是《济生方》立归脾汤的本意。这也是今天用其来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的理论依据。
薛立斋加入远志后,乃名“归脾”,除了本身的益气补血功效外,远志与原来方中所用的枣仁、桂圆(龙眼肉)、茯神相配合,增强了养心安神的作用,这也是现在用其来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病所出现的怔忡、惊悸、失眠、健忘、盗汗等症状的中医的理论依据。
丸药与汤药相比,虽然见效稍缓,但服用方便,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更有利于治疗其有针对性的慢性病。
中成药一般常见的有丸、膏、散、水(露)及胶囊等。
丸药一般又分蜜丸和水丸,蜜丸是配以蜂蜜调制成的,大大的一丸,用蜡封好,味带甜,一般每次一丸,可放在嘴里嚼了吃。如今蜜丸不多,市面上北京同仁堂生产的丸药一般都是大蜜丸,
水丸系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制成的小球形丸,一般一次一小把,要吃到三五十粒。
现在有一种浓缩丸,经过提炼,一般一次只需八到十粒,更为方便。河南有家生产仲景牌的厂,生产的中成药品种比较多,比较专业,是以浓缩丸为主,我曾作过比较,其制作质量相对要好些。
如今食品往往靠防护剂保鲜,保质期也不长,聪明的古人制作的中成药保质时间却很长,一般丸药的保质期都有五年以上。
归脾丸大多数厂家都用党参,也有用人参的,北京同仁堂就是人参归脾丸。
归脾丸价格非常便宜,几块钱一盒。我选购中成药一般是选正规一点的厂家,如同仁堂的、仲景牌的,成色、气香、做工都要好一点,价格略贵一点。我一般不选太便宜的,因为药的成本在那里,太便宜了估计不会用太好的药。如果有此症状的不妨买一瓶试吃一下。
2010年7月13日
(4)脏腑下垂补中益气丸
中气对人来说真的是很重要,有人到吃饭时,却吃不下,饭后不久就感觉人饿。有人只要一饿,就会全身发软,身冒冷汗,这都是中气不足的缘故。
你看身休好的人,再怎么晚吃饭,他也不会觉得饿得慌,一但吃起来,胃口是出奇的好,吃嘛嘛香,这就是中气足的缘故。所谓“精足不怕冷,气足不觉饿”。
有一种中成药叫补中益气丸,是常用的补中益气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几乎每个药店都有卖。
补中益气丸的组方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八味药。
李东垣生活的那个年代是兵荒马乱,食不裹腹的饥荒年代了,饥饿使得许多人元气大伤,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成了救人的良方。
李东垣认为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则身体的元气就也跟着受伤,这样会出现许多病症。尤其是在饥饿的时候,如果在处于劳倦的状态下,则危害更大。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确确实实还有许多人在饿着,是自己把自己饿着。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尽可能地晚睡,早上尽可能地晚起,免了早饭。
那些想保持身材的女孩子,也有中年妇女,长期不正常饮食,以黄瓜片,苹果为主食,还吃些降低食欲的减肥药。她们不知道脾胃受伤后的严重后果。中医认为女子脾胃一旦受伤,则气血的来源就受到严重的阻碍,而女子身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对气血的依赖尤其严重,气血的不足会造成月经、胎、产等环节都出现问题。难怪如今漏产的妇女特别多,这与中气不足有关,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兜不住,那么大的胎儿能兜住吗?
有一种叫疲劳综合征,浑身无力,总是提不起精神,一干活就累,爱感冒,抵抗力低,容易闹肚子。这种“疲劳综合征”,脾胃受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补中益气丸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
什么是中气下陷?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泻肚子。有的人还脱肛,还有的人一体检,就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子宫下垂等等。对于这些,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降低,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是李东垣用了很大的心思琢磨出来的,方子的人参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黄芪能起到固表的作用,就是加强人体的外边的防御系统。炙甘草也是补脾胃之气的。白术燥湿,补脾经之气。稍微加上一点理气的陈皮。补气的同时加上当归,照顾到血,让气血的转化正常。方子里用了少量的升麻和柴胡,使整个的药力往上走了,提升中气,治疗脱肛,子宫脱垂。
要说这个药的药效还真是神奇。民国时有个名医张锡纯,他治疗过很多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一个车夫就是在饥饿的状态下,空着肚子奔走了七八里地,结果是呼吸短气,心中发热,不爱吃东西,肢体酸懒无力,稍微一动弹就觉得气短,最后张锡纯就是用补中益气法给治好了。
脱肛是一种男子的常见病,严重时,人一蹲下,就会有肛脱的感觉。我自己曾用过补中益气丸,一般只吃几天就能回复不脱。
我也曾为我母亲用过补中益气丸。我母亲长年吃素,体质很差,几十年的糖尿病、高血压,三年前转成尿毒症,实施透析治疗。不久发现子宫脱出,医生只讲注意营养,也没什么药好用。我给她买了一瓶补中益气丸,只吃了半瓶,就好了,止今再没犯过。
有人在治疗脱出痔疮,用痔疮药的同时配合补中益气丸,结果就能往回收了,效果特好。
2010年7月20日
(5)胃腹冷痛附子理中丸
有一种中成药叫附子理中丸,治脘腹冷痛净效果非常好。
现在人的生活与过去完全不同了,过去一般冬天人会受寒,如今变得夏天人会受凉受寒。冷饮、空调,天已转凉,却仍然单衣薄衫,一不当心就会受寒,就会出现肚子痛的毛病,这是那种冷痛,喜欢用手捂着肚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光吃消炎药是没有用的,最快解决的办法是附子理中丸,不用多吃,一般只要吃一二天,或一二顿就可缓解。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制)、党参、白术、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肢冷便溏。
我自己碰到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先吃香砂六君丸,如症状不重也能有效,如寒冷较重一点,就得用附子理中丸了,一般也就是吃一二天就会好转。
中医博士罗大伦讲述过两个医案。一个是他的母亲,有段时间胃痛,感觉是隐隐的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服用了许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药物,母亲怕是胃癌,西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接着治胃病,都没有效果。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吧,直到他回家,他说:“看到了母亲,还在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头也没有看,我只是在下车的时候感受了当地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原来,当时的沈阳已经很凉了,母亲老太太爱美,穿的衣服是个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是单层的。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然后我告诉母亲,只吃一丸,就可以好。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这么严重的病,你说一丸就好,这不是太不靠谱儿了吗?对于我来说,确是有把握的,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很多了。结果,这个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去,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折腾了一个月的这个胃痛,就此就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没有再服第二丸”。这是寒邪伤到了胃部,导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了,忘记了这个寒邪。
另一位是他的演员朋友去海边,下海玩了一会儿,回来后吐了一次,再后来不吐了,但是开始腹胀了,持续腹胀一周左右了,什么都吃不下去,还感觉饿,可是吃了一点就腹胀,无法进食,觉得气胀在里面,无法通气,无法进食,这样下去身体可就不行了。除了腹胀,其他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诊脉的时候,知道她的手是冰凉的。她的个子很高,模特身材,但是只穿了那种时装短裤,长长的腿都露在外面。当时因为她的舌苔薄白满布,于是分析她有湿气,于是开了白蔻仁,配了点焦三仙(全都是六克)。然后我告诉她,同时买附子理中丸一盒,服用一丸,就觉得肚子里的气已经通了,不再胀满了。看来见效就是很快的。
寒邪的特点:一是易伤阳气。二是寒性凝滞,不通则痛会引起胃肠腹部的疼痛。三是寒性收引,寒邪容易造成拘挛。
治疗就是寒则温之,附子理中丸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的理中丸加上了附子,药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是温脾胃的。如果脾胃受凉、脚浸凉水腿部着凉、多喝冷饮、胃脘吹着冷风等就会把寒邪灌进来。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
一般患者自己心里都清楚,自己经历过受寒的经历,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罗博士认为只服一丸,一般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的就不用吃了。如果是寒邪为患,那么一般两丸一定见效,罗博士讲: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过无效的。可以多吃几丸,一般几丸就够了,多了也不用吃,以后自己注意保护阳气就可以了。
据我了解,这种药也分两种规格,一是同仁堂的大蜜丸,还有的是浓缩丸,我们这里常见的是浓缩丸为多,其效相差不多。
2010年7月26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脾胃不好怎么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