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火,有超过直播的趋势吗?

4&·&视频|2016年网络直播越来越火,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dingyue.nosdn.127.net/G=vVrMdeonHSnOVbTEqUbBwtC0Hp8NSYnX=v9OnJVStz39.jpg" STYLE="vertical-align: text-align: max-width: 100%;"
ALT="4&&&视频|2016年网络直播越来越火,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TITLE="4&&&视频|2016年网络直播越来越火,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
2016年是网络直播商业化应用起步之年,随着名人、明星和品牌公司的参与,一大批移动视频直播平台获得了长足发展。网络直播意味着内容生产力的又一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发生在十多年前,那时UGC(用户原创内容)刚刚兴起,博客打破了门户网站的垄断地位,使得社区与门户两分天下。而今,UGC由博客发帖“进化”到移动视频直播;移动视频直播打破了视频门户的垄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气象。
市场“蛋糕”不大
涌入直播领域的风险投资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知名直播平台的投资2013年约为1.7亿元,2014年约7.9亿元左右,而2015年增长到了23.7亿元,年均增长率在300%左右。随着手机价格下降、流量价格下降、宽带网速提升以及娱乐化直播平台的发展,直播会成为一种杀手级商业应用。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2015年直播行业具有120亿元的市场规模,艾媒咨询的报告认为直播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可以看出,包括广告、增值服务等在内的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百亿元级别。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为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从长远来看,网络直播的模式或将演变为视频对话,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据预计,未来网络直播市场的用户数量、平台类别、变现方式等会进一步发展,2020年中国的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根据方正证券的预计,2016年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2020年直播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但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大家需要警惕。据腾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近两年直播平台数量爆发之后,产业整体临近“吃水线”,产业竞争已然“红海化”。根据文化部4月公布的数据,国内网络直播企业约有200家,这一数量目前还在保持增长。也就是说,有200多个平台在争夺2亿用户,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假定2016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50亿元,那么,平均每家平台获得的份额不足1亿元,市场碎片化程度很严重。“蛋糕”小而“食客”多,行业整合在即。
成本高企“剩者”少
直播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广告赞助、增值服务、会员付费、电商导流等方式,部分游戏和体育平台还提供比赛竞猜等内容。目前,广告赞助和增值服务是直播平台的核心盈利模式。在增值服务方面,主要是打赏费用的分成。网络直播平台为主播和粉丝提供平台,主播在直播平台上提供经验分享或者才艺表演等内容,依靠粉丝的红包打赏或虚拟礼物来获得收入。在利润分配上,平台收入约占六成。
网络直播运营需要消耗的服务器、带宽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很高。直播中所有信息数据的存储、传输都在云端,需要大量服务器和带宽支持,仅看CDN一项,按业内标准,假设峰值在线人数为100万,每人消耗1M流量,则带宽至少为1T(1T=1024G),1T带宽的市场价大约是每月2000万元。
知名游戏电竞主播在各大平台的争抢下成为抢手资源,主播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平台与知名游戏主播的合作方式大多是巨额底薪加分成模式。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电竞女神”miss签约虎牙,年薪高达3000万元。由于直播的运营成本较高,带宽等基础技术投入很大,聘请知名主播也有很大成本投入,很多平台处于亏损状态。直播平台的盈利方式看似多样,但主要依靠增值服务,商业模式比较单一,直播平台的盈利情况仍不理想。
成本高企,决定了网络直播成为“贵族的玩具”。按照互联网行业规律,能在直播行业生存的平台数量可能进一步缩减为3个以内。直播是“烧钱”的行业,符合“砸钱”规律:钱大的砸钱小的,钱快的砸钱慢的,谁钱多谁胜出。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直播行业出现了斗鱼TV、美拍等“独角兽”平台。在动辄“烧”掉上亿美元的投资面前,那些初创企业和早期平台,除了展示一下“玩票”的情怀,还会剩下什么?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dingyue.nosdn.127.net/95hxyX5lM2sKonEjWkUCfItHVGhlyadf6vwoV5zwj9XkE0.jpg" STYLE="vertical-align: text-align: max-width: 100%;"
ALT="4&&&视频|2016年网络直播越来越火,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TITLE="4&&&视频|2016年网络直播越来越火,是昙花一现还是未来趋势?" />
直播的未来之路
网络直播平台如果能把握未来趋势,将来自然容易占领行业优势地位。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包括:名人化、商业化、移动化、短视频。
直播平台不仅捧红了一大批草根网红,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也开始参与到直播中来。不够平稳的镜头,色调平常的场景,自由聊天的气氛,这些更具“烟火气”的情景让粉丝感到自己仿佛离明星近了很多。明星希望通过直播平台展现亲切感来增加人气,或者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最常见的是宣传品牌、节目、电视剧等;网络直播平台则希望借助明星的人气为平台带来流量。直播平台有了名人、明星参与,互利共赢的“微直播”营销将会成为趋势,也将有更多的品牌商为其埋单。
以个人室内外表演和游戏直播为代表的生活类直播进入平稳期,商业化直播值得关注。5月25日,雷军独自完成了国内企业史上第一场产品发布会直播。雷军在直播中表示:“手机直播这一伟大的时代来临了。这种方式有全新的互动形式,希望企业家也来玩一玩。”5月27日,熊猫直播平台直播了王健林的一天,包括其在私人飞机上斗地主的场景,一时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目前各大平台的直播功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功能和稳定性,以满足企业对实时视频会议的需求。
直播行业向移动端发展已成定局。随着移动化趋势的发展,老牌直播平台纷纷推出移动端,还有更多的移动直播应用不断产生。移动端视频的用户比例从2012年开始爆发;2014年,网络视频的移动端使用比例超过PC端,成为用户的首选方式;截至2015年10月,用户用手机观看网络视频的比例已经达到76.7%,PC端用户的比例下降到54.2%。直播平台向移动端转移符合其发展需要,而且移动端产品的开发难度比PC端产品低。移动直播还解放了PC端的场景限制,走到哪里都可以直播,形式多样的户外直播因此应运而生。
受制于网络流量成本的压力,直播出现了向移动端发展的趋势,催生了短视频应用。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短视频社区“美拍”上线。目前,美拍用户数突破1.4亿,其成长速度甚至超过instagram和facebook。短视频顺应了当下人们快节奏的浏览习惯,可以为用户省时间、省流量、省精力;拍摄过程简单,观看时间仅有几秒,上传后不需要等待转码,也不用观看广告,大大节省了时间;占用的内存和上传容量都很小,便于传播和下载。
尽管目前的直播垂直化探索刚刚起步,在行业中处于边缘,但是,直播功能可能会像博客一样成为网站“标配”,未来有望成为一种主流的营销方式。我们不必介意当下是否出现“人人主播”、“全民直播”的宏大场景,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社交平台的全面视频化,是一个无法躲避的方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短视频软件有没有前景?_百度知道
短视频软件有没有前景?
类似快手,抖音这样的短视频软件有没有前途,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近年来,逐渐升温的短视频已成为内容创业最大风口,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直播行业遭遇瓶颈,用户总规模持续下滑,而短视频行业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短视频行业正在迎来新风口,但头部以外大多数创作者都面临运营和变现的双重难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为5.65亿,其中移动视频用户5.25亿,短视频已经成为移动视频新爆发点。此前各大平台纷纷发布扶持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为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在多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网络综艺的竞争却已经接近“红海”,短视频行业将承载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随着市场走向成熟,短视频用户口味将更加挑剔,提高用户黏性,增强互动体验是各大平台需要面对的挑战。
采纳率:9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何说玩直播的没有玩短视频的有前途?    直播与短视频的定位更类似微博与微信,后者在草根与平民的口碑效应下胜出的机会将会更高一些。
  不久前腾讯投资了快手,引发了人们对于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的关注与思考。但据相关消息,2016年发生的的融资事件超过 30 笔,各类短视频项目融资规模达到53. 7亿元,投资机构中不乏、、这样的知名创投基金。短视频火起来的原因跟直播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短视频似乎更被资本市场与各大互联网巨头所看重,不久前腾讯以3.5亿美元投资快手,阿里20亿资金支持新土豆转型短视频。
  ,微博、微信、QQ空间、、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也都纷纷在短视频领域发力。微博在用秒拍全面替代视频播放服务,优酷基于短视频已经在进行诸多方面的扶持,今日头条则依赖短视频进一步提升了用户时长。
  在国外,2013年Instagram被Facebook收购后,短视频流量剧增,如今,Instagram用户的视频浏览时长保持着每半年增长40%的速度。因此,从种种趋势看,短视频被资本市场青睐就不足为奇。但如果短视频在资本市场眼里成为香馍馍,那么受打击的将会是直播。
  一方面,直播与短视频的用户某种程度上说是重合的,即都是想用更多的碎片化时间可以打发,而且都是倾向于看视频这一类的内容消费。
  而从当前的传输技术与网络环境来看,上传、下载视频都很快,流量越来越便宜,网络越来越快。因此,直播与短视频的内容消费都站在风口上。但短视频这个风口正在上行,直播的风口正在回落。
  直播用户逐步接近饱和,玩法突破依旧困难想象空间收缩
  从直播的用户数与突破性来看,当前直播用户已经接近4亿,逐步接近饱和,当前直播平台已经超过200家,当前直播格局也已经基本固化,新的独家兽产生的可能性已经很低。
  另外,整个行业的主流都在主打颜值无聊直播,用户陷入审美疲劳,而垂直化领域的直播突围依旧相对困难,想要有新的表现形式的突破也已经越来越难,隔三差五的色情低俗直播被曝光被查处正在影响直播行业的形象与品牌。可以说,直播当前的想象空间被收缩了。
  短视频则处于上行的风口上。根据不久前的一份短视频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月,垂直短视频APP的渗透率是19.3%,用户规模超过1.3亿,平均每五个移动网民中就有接近一个是短视频用户。但尽管如此,相对直播的用户规模,短视频还处于迅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增长曲线还远未到顶。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段子以短视频的形式存在,短视频领域出现了诸多颇具想象空间的内容大V,比如一条、二更、王尼玛、六点半等,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权威媒体也在纷纷生产和制作短视频的形式来寻找新的内容表现形式。
  从创业门槛来看,当前各大直播平台都在主打颜值直播,引发了一种用户参与的刻板印象:即我美我直播。这导致在颜值上没有优势的用户群体对参与直播的意愿度就会很低,因此它很难成为普通人人人都愿意的参与的游戏。
  而短视频则无需露脸,随手拍,比如快手的崛起则意味着它让这种普通群众找到了一个对普通人的友好度更高,无论颜值如何,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因此短视频平台在用户看来,无论是参与感还是认同感,都是更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短视频更吸引创业者与用户加入创作参与。
  从传播性来看,而短视频的时间比较短,内容精简也意味着干货多,留存和传播性强。比如说一些搞笑类、电影剪辑类、趣味性的短视频,出现在朋友圈或者资讯内容平台的概率更高。
  直播即时性、互动性虽然比短视频更强,但它的致命弱点在于缺乏传播性,各种颜值直播虽然符合用户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但是不容易沉淀粉丝,用户很难有动力去转发传播一个无聊唠嗑的直播视频,对内容上要求太高。
  从传播性来看,直播相比剪辑好的趣味性短视频来说,后者更容易引发人们的二次传播。
  直播在内容价值沉淀上不如短视频
  因此,直播的优点是长时间在线的、实时性好、互动性强,内容展现形式,也造成了直播内容即时性而缺乏价值,它最大的价值在于互动但难以沉淀内容本身的价值,直播完成之后它的价值就已经被消费完了。粉丝在各个直播间跳转之后二次转发传播的可能性小,因为直播相对于短视频,在趣味性与传播性上差了一大截。
  所以我们看到,直播内容很少有真正的口碑性的爆款内容,而短视频趣味性搞笑类的东西却很多,这些东西都可以被网友翻出来反复看,二次传播扩散与评论,容易形成爆款,更容易产生商业上的价值与长尾效应。
  因为对于视频类的内容,如果无法沉淀内容价值二次传播与扩散,那么意味着它很难留下真正有厚度的东西来拔高它的内容价值与品牌价值。它的缺点是优质内容生产难度也很大,高质量的内容持续产出往往更多依赖机构或团队。
  许多线下碎片化场景不适合直播但短视频适合:短视频更易占用碎片时间
  直播其实对于线下场景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又有时间、流量上的考量,比如某位关注的主播往往会在特定时间段直播,错过这个时间段,由于缺乏互动,用户或粉丝基本就很难再去看回放。因为直播的核心价值在于互动,二次传播以及回看都没有互动性。可以说,直播成也互动,但败也互动。
  另外流量是一个大问题,长时间看直播需要消耗一定的流量,因此它有场景的局限,不具备碎片化随时随地观看的特征,但短视频就不会,基本是以秒或者分钟计算,适用用户在移动碎片化的时间段观看。
  之所以说看直播有场景的局限,是因为从国民心理性格上来看,一般不会在一个公众的封闭空间(比如地铁、公交车内)看搔首弄姿的整段网红直播,在排队、等红灯、坐公交、搭地铁等线下碎片化时间场景,直播不是特别适合。
  因为从直播当前的内容属性看,以颜值直播与擦边球直播内容为主,看直播更多是一个相对隐私的个人行为,毕竟如果直播一不小心出现低俗内容难免尴尬,需要考虑到旁观者的眼光以及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品味问题。短视频更多以趣味性与搞笑类内容为主,它适合各种碎片化场景无压力观赏。
  从内容形式上看,直播是短时间聚集流量的内容形式,让粉丝有足够的参与感和炫耀性,短视频则提供的是认同感和趣味,是内容创业的一种形式。短视频的优势在于,当前的用户体量与利基市场已经起来,未来会有大量用户追求更为个性化的短视频内容与服务。
  短视频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空间更大
  另外,大部分直播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无聊直播,而且直播的时间又长,人们更容易在这种无聊的内容影响下精力分散而不断在各个直播间进入退出,而且这类视频形态进行广告植入显得生硬而且没趣。
  而短视频一般都会聚焦于某个话题或垂直化的内容领域,当前短视频在电影、搞笑、美食、星座、汽车等各领域均已经在形成一些头部内容大V,这类短视频内容的品质更容易聚集粉丝,继而可以基于内容带入品牌商进入进行商业化变现。
  因为内容垂直细分聚焦,所以短视频更容易在视频开头与结尾口播部分顺势“贴片”广告植入,或者围绕短视频主题进行软广告植入,这与软文植入的方式差不多。只不过呈现形式从文字转变为视频。
  另外一种是以电商导购这部分商业变现模式与直播类似,都是以网红为主体进行化妆品或者服装的广告植入。其他还有会员收费模式,这类一般是适用于在某一垂直内容领域建立了一定影响力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基于粉丝分层进行会员收费,打造圈子文化。
  还有一类是品牌商直接入驻短视频平台进行品牌内容输出。Snapchat很早前就开始引入品牌商开设专属频道,为品牌广告打造滤镜,吸引了众多品牌的入驻。比如早在2015年Burberry就首家入驻Snapchat,用户在Snapchat上可以观看Burberry的秀场直播或其他相关的产品信息。
  根据第三方监测平台Snaplytics对在Snapchat上独立运营的500个品牌的监测数据显示,接近54.8%的品牌关注用户会看品牌发布的Stories,而其中87.5%的的用户会看完一个品牌整个的Story。
  可以知道的是,短视频因为内容更为聚焦,商业化变现模式操作方式也更灵活一些,用户接受度也更高。这说明以内容运营为核心卖点圈粉进行商业化变现比以锥子脸颜值作为卖点去圈粉带来的黏性与竞争力门槛都会更高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看,短视频带来的是真正的粉丝,直播带来的是无聊观众,前者的忠诚度更高,后者从各个直播间不断跳转来满足自身的窥私欲。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对于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年轻拍客来说,他们可以以较低门槛拍摄一些原始但个性化的视频内容,在国外,Youtube、Vine、Instagram等平台上,大批年轻拍客活跃非常,短视频无疑更为方便与适用于各种移动场景下的用户视觉化表达。从这个意义上看,直播的使用门槛也要高于短视频。
  从当前来看,许多中小型直播平台已经倒下,而许多大的直播平台,为了避免直播平台的用户逃离以及黏性不高的倾向,部分直播平台已经通过引入短视频来救场了。比如映客和花椒开始推出「视频」和「附近」功能,而陌陌也开始引入短视频进行内容沉淀并且承担变现任务。
  直播占用大量带宽,出来的内容却是大量的“工业废水”
  说到底,从当前直播行业的疲态与短板来看,直播占用大量带宽,出来的内容却是大量的“工业废水”,商业模式难以成型,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变现周期长而且产出投入不对等。
  从未来的趋势看,短视频与直播两种形式都会并存,但短视频的生命力会更长久,它是一个相对慢热的产品形态,并且基于垂直细分以及专业领域的内容挖掘达人的想象空间会更大,所以一定程度上,短视频比直播更像一个内容型产品,它会逐步蚕食直播的粉丝,这两种内容形态的并存与融合会成为下一个趋势。
  短视频与直播融合或能突破当前增长的天花板
  在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来看,可以谈谈快手这款产品。它是通过以短视频内容为核心来运营,依赖算法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用户可以基于相关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来考虑是否订阅其直播,用户关注的短视频内容运营者,其直播内容也会出现在用户的信息流内容之中。
  也就是说,快手当前以短视频为内容先导来融合直播,即内容创造者在平台上发布能够展现自己个性、专业或有趣的短视频,粉丝对内容进行消费和传播之后感兴趣,就会关注创造者。创作者以短视频内容作为连接粉丝的触点,开通直播并引导用户关注其直播动向再获得打赏收益。
  从这里看出,短视频作为内容触达粉丝的重要载体,由它来开路连接粉丝比直播开直播间吸引粉丝将更具黏性与忠诚度,而且比直播的消费价值更高。
  从这里看出,短视频与直播的融合,它可以让内容创作者首先让用户了解自己的作品,再了解这个人,在三观与喜好、兴趣的匹配之后,再看颜值,这种视频社交模式相对延展了粉丝与创作者的社交关系厚度,并提高了用户的黏性。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短视频更具备投资参考意义,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整体趋缓,在流量越来越贵、甚至微信公号流量遭遇瓶颈的当下,短视频流量今年却在飞速增长,这也源于短视频气质是平民化的,是社交+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碎片化阅读的综合体,未来趋势是短视频会成为普通人展示自我的产品,而直播则是更契颜值主播气质的产品。
  直播与短视频的定位更类似微博与微信。后者在草根与平民的口碑效应下胜出的机会将会更高一些。
  短视频是社交+信息获取+娱乐消遣+碎片化阅读的综合体,未来显然会吸纳更多资金进入,各种短视频达人,量身定做PGC或者专业化生产PGC内容或将率先依赖广告创意植入电商导流模式变现,UGC为核心的个人短视频制作者的内容制作可能也会逐步引导起来,直播平台的下半场,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融合短视频的形态与内容,突破当前的天花板与增长窘境。
TOPS7380゜15315゜22780゜32739゜42694゜52043゜6843゜7633゜8593゜9562゜1051907゜138724゜230378゜328776゜426816゜524916゜624300゜720793゜819260゜918777゜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2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1850万美元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想让直播“网红”也在短视频上火一下,结果黄了……想让直播“网红”也在短视频上火一下,结果黄了……懂懂笔记百家号过去这半年多来,短视频行业到底有多火?看看有多少个短视频平台APP就可管中窥豹。据不完全统计,短视频市场中,入场玩家已经多达100多个,除了部分现有的短视频平台在奋力“厮杀”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新玩家跃跃欲试,准备入局。而在短视频创作方面,也不断有企业涉足,试图通过内容“生产线”抢夺市场流量。短视频的火爆,以及资本的趋之若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火爆的直播行业,但是经历泥沙俱下后,如今只有部分头部直播平台在市场下滑中企稳,中小平台则做鸟兽散了。随之而来的,是直播行业的主播圈也呈现出马太效应,大量三四梯队的主播群体,渐渐转行或者消失。或许,在许多局外人看来,如今火爆的短视频和直播一样,都是秀秀自己吃饭睡觉的“影像”,或是放首曲子对对口型,就能躺着把钱赚了。然而早在半年前,懂懂笔记就曾在《短视频热潮背后:变现难于上青天》一文中指出,大量短视频创业者(团队)也面临变现难的困境。如今,仍有更多直播圈里的小玩家,希望在颓势中转战短视频平台,赢得更大的收益。本文中的主人公Alex就是这样一位从业者,他不仅坚信旗下小网红的短视频内容要火,还声称要靠“卖货”赚到钱。那么,他成功了吗?直播变现难?那就把网红“搬”上短视频“粉丝增长缓慢,主播越来越多,票子太难赚了。”在泛娱乐直播领域经营了两年多,Alex如今对于直播行业的失望,远多于希望。他告诉懂懂笔记,目前直播平台众多,垂直领域又各不相同,呈现波澜不惊、大者恒大的趋势。然而,看似风平浪静的直播行业,却暗藏着汹涌的“波涛”,主播、网红、公会、经纪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可以用“你死我活”来形容了。“毕竟用户、流量就那么多,荷尔蒙也有限。”他表示,直播这个行业就如同打麻将,有人赢就一定会有人输。平台上一位声名显赫的KOL,势必会把众多普通主播的流量“吸”走;而大型经纪公司也绝对会打压小规模的公会,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砸重金“挖角”,以维护自己的“寡头”地位。“无论是对主播而言,还是对企业来说,这一行有太多的残酷和无奈。”Alex的经纪公司,最多时曾拥有近百名网红主播,涵盖各大主播平台。形式上既有秀场主播、游戏主播,又有能够实现快速变现的电商主播。然而,从2017年中开始,他发现公司的整体业务都在走下坡路,直播间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景象。“秀场流量过于分散,打赏收益低这就不用多说了。就连依靠卖货变现的电商主播,也常常接不到商家的单。”他告诉懂懂笔记,每个月公司的打赏收益加起来不足30万,为了尽可能留住现有的主播,他付给大部分女主播的分成比例都超过了6成,最低也不会少于5成。而电商主播的佣金分成比例甚至达到7成,“但即便如此,也有很多主播的收入,没个月低于6000元。”公司为了能够让旗下网红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内容的策划、素养的培训方面更是投入巨大。光是直播内容策划团队,就已经超过了20人。而这一块,每个月的开销就高达12万之多。据Alex透露,这样算下来之后,经济公司每个月最多只能维持收支平衡,已经赚不到钱了。“这又不是做慈善机构,不赚钱的事谁干呀。”为了能够让公司尽快重回盈利状态,他和几位合伙人想尽一切办法,让主播多方面抢占流量。他坚信在如此成熟的网红经济环境下,只要流量起来就能带来收益,只要流量大了就能够带来订单。除了通过微信、微博等社群工具对旗下的“网红”进行炒作,他还将目光瞄向了碎片化流量海量聚集的短视频平台。在他看来,风头正盛的短视频市场,能够为公司的网红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加快影响力传播。“这里面重要的一点是,短视频在内容的策划上,投入比较少。”由于短视频时长只有一两分钟(甚至在数十秒),所以在内容策划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大。公司10个人的内容团队,每天就能拿出几十个视频脚本。“有些思维比较活泼的(网红),自己都能搞定短视频的内容,而且我们绝不会做那些只对对口型的小作品,太Low。”Alex说。从去年底开始,Alex公司旗下的网红主播,逐步从直播平台上“退”了下来,过渡到国内主流的短视频平台(尤其是大力推动补贴政策的),开始施展拳脚。Alex希望,这些网红能够迅速成为吸流量拿补贴的“短视频达人”,而他对于网红们的定位,除了拿些补贴获取收益,还要通过电商引流和广告获得收益。而这两点,才是他设想的最终目的。那么,把旗下网红从直播平台“挪”到短视频平台之后,这些机构真的能够顺利变现吗?平台用户“博爱”,视频“卖货”太难“之前我是做主播经纪的,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短视频达人孵化智囊。”将打造“网红”的重心由直播转移到短视频平台上后,Alex开始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很多无厘头的短视频作品,他更希望团队能够做出更具深度的内容,而且要充分结合PGC与UGC两者的优势,结合社会设点和潮流话题,使视频内容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如果纯粹为了博眼球而做短视频,后续变现就更难了。”他告诉懂懂笔记,公司旗下的网红达人里,有的擅长音乐,有的热爱旅游,有的喜欢健身,有的能够在几分钟内就做好一道家常菜,更有的以“毒舌”著称。多数账号都有特定的风格,其中最受欢迎的一名网红达人,粉丝数已经超过180万,最低的那一批也不会低于20万粉丝的级别,“我有信心,我觉得放弃直播,转型短视频领域的决定是对的。”打着“只做用户爱看的”这句口号,Alex带着旗下网红团队在去年底短短一个多月的转型期,就聚集到了大量用户关注。接着,他准备将这些用户吸引到一个特定社群环境中,在加强“互动”之于实现变现。于是,旗下网红达人们在今年初开始,纷纷在自己的短视频内容中亮出多个所谓“个人”微信号,供粉丝们添加。而公司方面也着手建立多个生活话题讨论群,供用户交流。“无论是微信号,还是讨论群,都可以用来卖产品、卖服务。” Alex坦言,自己清楚把短视频用户引流到社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己有这个耐心。一直到春节前,他发现通过短视频渠道,添加微信或进群的粉丝数量人数仍是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微信账号,一个月内好友只涨了5个人。“最应该火爆的时候,人数却这么少,讨论话题都难,更别说卖货变现了。”这种情况,让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的Alex十分苦恼。他发现,虽然公司的好几个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上都能曝光,粉丝关注量也都不低,但真正活跃的用户却不多。而来自旗下多位网红的一些议论,更让他感到郁闷。“她们发现,与直播相比短视频的用户非常博爱,就是用户粘性很差。” Alex告诉懂懂笔记,直播平台的用户会固定关注一些比较喜欢的主播。例如爱美的女生,会关注一两名擅长美妆、衣着搭配的主播;喜欢游戏的用户会关注几名“吃鸡”很牛叉的游戏主播等等。但短视频并非如此,部分用户在看过一条视频之后,觉得很有趣,有收获,就会点个关注;而看到另一条视频觉得挺搞笑,也会点个关注。对于他们而言,短视频平台上的“关注”,更类似于社交平台上的“收藏”功能。“我特意拿了好几位亲戚和铁哥们的手机,打开短视频应用验证是否真的如此,却发现他们所关注的账号,主题、类型、风格完全是散的。”这些账号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厘头、恶搞、炫富等低质量、泛娱乐的内容,越恶俗关注度反而越高。“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在内容上花那么多精力干嘛?还留在原来的XX上继续恶搞不就完了。”Alex对此束手无策。有部分网红开始觉得,公司转型短视频的战略是错的,并导致了他们的“人气”、“名气”双下滑,长此以往怕是前景堪忧,所以在新年后就陆续提出辞职,想“跳槽”到别的经纪公司或公会,重新回到主播岗位。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句话用在短视频领域在恰当不过了,随着互联网用户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面越来越广,可供选择的娱乐形式也越来越多,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更是越来越挑剔。无论是经纪公司也好,PGC团队也好,在视频内容上策划得再好,也总有一天会被别人赶超。而用户只在乎短视频主题是否合符自己的“口味”,而不会过多关心内容层次的高低。说白了,休闲娱乐时间有限,短视频只是消遣,不是娱乐生活的全部。因此,博爱几乎成了众多泛娱乐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特点。只不过相比直播而言,短视频平台上的用户更青睐碎片化内容的获取。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玩的信息。因此,对于行业的关注度会更加分散。且不说通过短视频内容所能聚合的社交关系有多强,光是电商导流这方面,Alex或许需要先区分不同用户所喜好的细分领域,营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急于变现,却把网红搅“黄了”“若不能实现盈利,别说我快‘烧’不起了,网红们也都该跳槽走了。”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Alex觉得,虽然短视频所聚合起来的流量,并不能通过卖货的方式变现,但如此庞大的粉丝数,起码也能够在广告宣传上发挥价值。因此,他认为在短视频中植入品牌广告,应该也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带着策划团队,熬了几个通宵,做了一套广告植入方案。”他告诉懂懂笔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植入方式,甚至不同知名度的品牌,费用是完全不同的。美妆类广告植入费用要比家电类高得多。而知名品牌费用可以适当少收点,“毕竟人家大牌在我们这里搞植入,获益的还指不定是谁呢,是吧?”这套详细的方案,看起来虽十分理想化,甚至令人怀疑其真正落地时可行性。但在实际的招商中,效果居然不错。Alex表示,在开了几轮小型的招商沙龙之后,愿意签约植入广告的客户,就有二十几家,并且大部分都是传统品牌。“有家居、有xiao家电、有厨卫、有休闲食品,这些传统企业都想通过短视频植入的方式,让自己看起来更‘互联网’。”而在广告内容的策划上,团队也是如临大敌般,谨慎做好每一丝细节。既要保证短视频内容的可看性,又要让广告出现得不那么突兀,还要考验网红达人们的表达能力。“说白了,就是要把植入做到‘润物细无声’。”然而,短则几十秒,长则几分钟的短视频,并不能让品牌得到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许多植入的广告,其实际的观看效果,仅仅是一闪而过,有时候连品牌名称都没有看清楚,视频就已经结束了。而部分口播类型的广告植入,却又给人一种非常仓促的感觉,颇具违和感。“短视频不像直播,没办法慢慢的向用户聊这些品牌和产品的话题。”Alex告诉懂懂笔记,因为有这样的弊端,所以部分品牌商认为在短视频上投放植入广告,是“有毛病”的做法,花了钱之后却完全得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因此也越来越不青睐短视频营销方式,“短视频可以通篇用来介绍产品,但是要兼顾权衡主线内容,篇幅显然不太够用了。”为此,他也曾专门为部分“金主”,策划更加“纯粹”的短视频,整个篇幅只有产品介绍,而没有其他主线内容。虽然从客户的角度来说,他们觉得品牌充分得到了展示,十分满意。但视频内容一经发布,就在不少平台上引起了用户反感,还有用户不分青红皂白就一通黑。甚至春节后部分平台的账号还出现了大量“掉粉”的现象。目前,好几位在原直播平台上颇具实力的“人气主播”,在转战短时频领域之后,成了只能接接廉价广告,拍拍搞笑短剧,完全无处发力的“普通达人”。对于旗下网红而言,Alex或许就是一名“罪人”,怨气自然越积越多。然而,他也有许多的无奈。“我好好做内容的时候,大家不加好友也不进群,但是随便发点植入广告,就都想骂网红,都想‘取关’。”提起这件事情,Alex很是激动。他愤懑地表示,用户们所看到的优质内容,都是经纪公司、策划团队用钱“烧”出来的。在商言商,如果这些团队没有可变现的渠道,缺乏收入来源,那么生存都成问题,还哪来的内容情怀,“大哥,创业公司也不简单,也要吃饭的。”可是,场内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而且会越来越残酷。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57.3亿元,同比增长183.9%,业内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直播和短视频都属于泛娱乐领域,也都红极一时。它们之间虽有共同点,但更多的还是差异化。直播的互动性较强,所以适合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话题。而短视频更多是为用户提供密集的信息,其长尾效应也是直播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更应该重视内容规划。只可惜的是,直播和短视频都有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除了极少数头部机构之外,其余的团队都出现了变现难的问题。而激烈的竞争环境,用户逐渐退去的新鲜感,越来越少的打赏、补贴,或许将迫使更多的经纪公司、公会、网红走向维持生存的临界点。无论是将直播模式往短视频领域上“挪”,还是把短视频的套路往直播平台上“搬”,都无法解决目前泛娱乐产业变现难的窘境。而Alex如此折腾的结果,恐怕只会让旗下的“网红”变得更“黄”。——————————————————————————————————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懂懂笔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资深媒体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短视频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