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获得感健康服务“获得感”?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二院)以崇德尚医的院训精神,切实从群众感受出发,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进程中,致力于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提升人民的就医感受。医院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辽宁省群众满意医疗机构。
大医二院以精细化管理强内涵、精准化服务惠民生、区域医疗联盟建设助推分级诊疗、疾病防治理念协同提升诊疗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逐年攀升,因此,医院连续两年在辽宁省综合医院管理与排行榜中名列大连第一。
重视管理 锻造精品医疗 让群众享受到“优质”
一流的医疗机构需要科学管理理念的引领。医院由行政化管理向精细化、精益化管理转变,在医疗技术提升、学科建设发展、医疗质量提高与监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体系建设等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要求,提高了医院运营效率,锻造了医疗的精品化建设,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学科水平是医院内涵建设和长效发展的关键,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打造优秀团队、提升科研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提出“强外固内、差异发展、纵向深入、横向整合”的学科发展思路,以疾病为中心横向整合,以亚专科为切入点纵向深入,以做强外科、巩固内科为指引,以打造特色、突出创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学科发展理念,凝练学科方向,整合学科资源,形成107个亚专科方向,并以亚专科建设为契机,采取“引进为先、培养为主、合作为辅”的人才梯队建设理念,从国内外知名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派学科骨干国内外进修学习,厚积薄发,乘势而上。
同时,整合人才、平台、技术、设备和信息,完成了优势学科群和高端医学平台的建立,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专科1个,辽宁省重点学科6个,辽宁省重点专科17个,辽宁省医疗中心6个,大连市重点学科20个,大连市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1个中心7个基地。建成七大国际医疗中心、八大高端医疗平台和九大特色学科群,学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同时,医院的移植、微创、护理、重症医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等学科群成为发展特色。肝脏移植、骨髓移植、断指再植、应用3D打印关节在骨科中应用、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治疗、风湿免疫吸附治疗、小儿眼科、小儿疑难重症诊疗、中医、神经康复、肿瘤转化医学应用等技术成为国内先进的特色技术。
省内首开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型检查预约中心
就医中体现人文情怀
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守住医学的疆界,这是每个医护人员追求的共同目标。医院除了注重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外,在人性化服务措施上狠下功夫,采取各类措施,提升就医体验。
省内首家实施一站式服务模式
医院将门诊一楼患者服务中心进行改造与资源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为百姓提供现场预约挂号、导诊服务、轮椅服务、医保慢病检诊、政策咨询以及诊后的各类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开展科学预约诊疗作为2017年的11项重点工作的首项工作,大医二院积极响应号召,进行流程再造与优化,建立大型检查预约中心。以往,住院患者术前的各种检查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医生开具增强CT、超声、胃肠镜等检查后,护理员手持检查单各个楼宇奔波到相应检查科室现场预约,患者或家属也要跑上几个来回,另外由于患者不清楚空腹检查、注射造影剂检查、无痛检查等顺序,出现互斥现象,导致一天内只能检查一项,不但浪费了人力资源,也极大的延长了住院时间。
医院根据此种情况,在二楼设立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进行资源整合、信息化流程再造,针对增强CT、磁共振、PET-CT、ECT、住院患者超声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各类大型检查进行统一管理,医生开具检查后,护理员和患者不用东奔西走,预约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发送和反馈预约信息,科学安排患者的检查顺序,患者只需在规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检查,极大节约了人力,而且释放了护理员时间,将护理员还给患者。
多途径、分时段、无假日预约诊疗
医院开设现场、电话、网站、短信、支付宝服务窗、居民健康卡、微信健康通、大医星海APP等多种预约途径,方便患者自主选择,达到快捷、便利有序就诊。实现了医疗联盟成员单位间双向预约转诊,为基层医院就医的患者提供了便利。支付宝服务窗,微信健康通、大医星海APP实现了手机在线预约、缴费、报告查询,实现支付宝医保的二次结算和诊间扫码支付。预约诊疗的开展,缩短了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就医效率和满意度。
便民举措 真正便民
医院提供开水、自助饮水机、咖啡机,引入上岛咖啡方便患者及家属休息会谈等,通过平面、立体、移动导诊的全面使用,为患者提供人性导诊服务。开设志愿者活动,医护人员利用下夜班、上班前时间进行导诊服务。将员工车位外移,实施“无陪护病房”“高峰期医护人员将电梯让位给患者”等政策,充分方便患者就医,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对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为改善门诊服务、优化门诊流程提供科学依据。
爱心凝聚公立医院社会担当
医院成立辽宁省首个健康教育学院,整合专家资源,制定全年健康教育计划,举办健康讲堂,赴社区、广场、厂矿、乡镇等进行义诊、健康讲座、送医送药等公益活动,为百姓讲解疾病防治知识,提供全方位热情周到的诊疗和咨询服务。医院每年派出优秀专家援助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凌源等地进行对口帮扶,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丁格尔服务队,邹笑春爱心团队,进行爱心帮扶,体现了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
为了缓解大连市血站用血紧张的局面,医院自发组织员工进行无偿献血,成为大连市医院中献血人数和总量最多的单位,体现了血脉相连,“医”不容辞的大爱精神。
成立大连市健康服务产业促进会 建立青少年少骨髓移植救助基金
大医二院作为发起单位,建立大连市健康服务产业促进会,吸纳近40余家爱心单位成为会员,引领大连健康产业发展。并由促进会牵头,建立了“大连市青少年骨髓移植救助基金
”,吸纳150余万元作为种子基金,并不断连续吸纳爱心基金。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的青少年在大医二院东北先进的骨髓移植病房接受移植,可以享受到基金救助。同时,促进会发起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国际大健康博览会”,组织百名专家每次进行义诊活动,惠及百姓万余人次。
改善流程 创新服务模式 让患者触摸到“温度”
医院将“患者体验”作为门诊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门诊医疗流程、门诊医疗质控的精细化管理、门诊布局设施等方面重磅出击、着力改进。将人文建设纳入医院管理与运行的常态管理,真正“为生民、利天下。”
儿科门急诊一体化
大医二院每年收治的小儿疑难重症患者位居大连市首位,为了减少家属带孩子楼上楼下来回奔波的局面,缓解焦虑情绪,医院改变既往5楼门诊1楼急诊的模式,施行门急诊一体化,在一楼便可以实现挂号缴费、取药、输液、诊治等服务,提升了儿科患者家属的就医感受。
肿瘤就医、诊疗一体化
大医二院作为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大连肿瘤诊疗中心,肿瘤国家重点专科,每年收治各类肿瘤患者的总量位居大连市首位。医院以“中德肿瘤中心”建设为契机,将门诊、住院进行一体化管理。肿瘤患者挂号收费、采血、检查、住院同一楼层完成。整合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治疗以及肿瘤基础研究等资源,实施肿瘤多学科会诊模式,使肿瘤患者得到人性化、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
建立内镜中心 无痛舒适化诊疗
医院整合胃镜、肠镜、小肠镜、磁控胶囊内镜、纤维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多副“眼镜”,建立了大连市最先进的内镜中心,利用先进的麻醉技术,将无痛与舒适诊疗引入内镜,几乎涵盖全部内镜诊查,使患者在甜美的梦境中完成高效诊查,实现了内镜诊查的人性化与舒适化。
开设夜间专家门诊和周末老专家门诊
大医二院日门诊量已经超过7000人次,很多专家一号难求,为解决患者看病难、检查难、等电梯难、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医院开设常见病专科夜间专家门诊和周末老专家门诊。全部由副教授以上专家出诊,实现了挂号、采血、就诊、检查同一楼层的就诊模式,适应了工作、上学、家庭忙碌不能白天请假看病的群体,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
开设专病门诊、MDT中心、检查方便门诊、伤口造口管理中心
为使患者就医有的放矢,医院开设痛风、眩晕、小儿眼科、骨质疏松、肺结节、鼾症、肿瘤各疾病的专病门诊和M
DT中心,进行全流程优化,同时为方便大型检查患者,开设检查检验方便门诊。另外,针对慢性创面、久治不愈伤口和造口患者,专门成立伤口造口管理中心,由国际造口治疗师团队为其系统化专业处理。
强化管理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诊断率低等特点,医院启动VTE防治管理专项行动,建立“院、科、岗”多层面的防治管理体系及多学科防治协作组,完善防治流程,依托信息化手段支持和帮助医务人员开展评估工作,对需要干预的高危患者做到预警管理,有效地降低了院内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率。
医疗质量的提升宗旨是提升患者感受,医院启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5个手术科室进行试点推广,通过围手术期对患者采用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包括术前教育,优化麻醉,术后快速康复等,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另外,医院在手术科室全面建立无痛病房,秉承全程无痛、超前镇痛、安全镇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和康复期,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日间手术 医患双赢
为了缓解患者一床难求的局面,医院实施日间手术模式,各科病房拿出一定床位用于日间手术患者,针对部分肿瘤化疗、静脉曲张、白内障、乳腺纤维瘤、胆囊炎等71种疾病的患者,通过日间病房和日间手术完成,且住院最长时间不超过72小时,降低了患者入院等候时间、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等,真正“惠民”,患者满意度高达99%,实现了患者、医院、社保三方满意的局面。
以医疗联盟为核心 帮扶基层 惠及百姓
大医二院搭建起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纵向贯穿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横向覆盖疑难重症诊疗、急诊急救、居民健康管理的多维度三级联动医联体模式的医疗联盟。其成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助推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解决百姓看病难,使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
联盟内 “多点执业” 和“远程教育” 提升基层水平
为了推动联盟内部高水平专家资源的自由流转,大医二院作为核心层成员单位在自身快速发展、人员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率先推行联盟内部医师、技师、药师、护师多点执业工作,向下与紧密层成员单位签署《医疗联盟医师多点执业协议》,向上与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登记备案,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医院已与全部紧密层成员单位建立医师多点执业关系,有效的带动了紧密层成员单位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利用远程会诊中心平台开展远程实时在线“每周一课”专题教育,组织专家讲座或病例讨论向紧密层成员单位开放。
健康管理云平台 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坐在家里,打开电视机,通过小小的健康监测设备,血压、血糖、血氧等状况就能被电视机记录下来,并被时时传输到医院的健康管理部门,同时,实现电视的预约挂号。
区域协同急救网络 争抢生命15分钟
“区域协同急救网络”整合心血管内科、心电远程会诊中心、部分县区二级医院以及大连市120急救中心,实现院外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连接。患者进入救护车,监护系统就会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自动上传,这时,不仅医院急诊室、CCU大屏幕会时时反映,心脏中心专家的手机上也会同步显示患者心电图。开启急救绿色通道,救护车达到医院后,直奔急诊介入治疗区,大幅压缩患者致死率、致残率。该网络覆盖外伤急症、急性胸痛、高危孕产妇和脑卒中。
专家命名健康小屋 专家社区坐诊
大医二院与大连市高新区合作,在该区下辖的街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村卫生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医院专家命名的16个健康小屋,命名专家定期到所在健康小屋出诊,为基层居民提供诊治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影像 大专家诊断到基层
在方便居民的同时,医院建立的远程心电、病理、影像诊断中心,为辽宁省首个基层远程病理中心。医院与15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合作关系。老百姓不用远走,也不用到大医院去挤着挂号、排队,在基层卫生机构将心电图、影像和病理传至大医二院,便能实时享受大医院权威诊断服务。
北三市新农合定点签约 百姓竖大拇指称赞
医院与庄河市、普兰店区、花园口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签约,实现庄河百姓来院就医,在大医二院即可结算,简化报销流程,减轻患者负担。
大医二院将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全力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联盟建设,促进分级诊疗格局,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精诚不倦的作风、细微明晰的精细管理、人性化的服务,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
NEW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精心打造的《国之瑰宝》音乐会将在大连开发区大剧院奏响。
大型原创音乐儿童剧《寻找安徒生》由国家级儿童剧创作精英团队打造。
这已经是甘井子区文化中心评剧团第4次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走上文化惠民公益演出的舞台。
根据迪士尼同名动画改编的童话音乐剧《美女与野兽》,将于5月6日、7日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上演。
由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大连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耽古偕行——师索民先生书法作品展”将于4月28日下午2点在大连美术馆隆重开幕。七大亮点提升百姓“十三五”健康获得感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吕诺、王宾)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超过77.3岁。
专家指出,规划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带给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适应全面两孩政策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特别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城市大医院产科出现“一床难求”,妇幼保健等资源趋紧。
规划对此提出,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按政策生育。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介绍,为解决产科资源总供给问题,我国将新增产床8.9万张,加强儿科、妇产科医生培训,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人。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将超过70%
马晓伟指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解决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
规划对此提出,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推广以慢病管理、中医药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有效改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降低失能风险,积极防治老年痴呆症。
同时,“十三五”期间还要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县域内就诊率将提高到90%左右
到2020年,“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将基本实现。
规划提出,实行分级诊疗,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针对各省专科现状和发展需求加强薄弱专科能力建设,降低省外就医率。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传染病、精神疾病及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等临床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将为优化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构建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体系起到保障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指出:“要引导群众合理预期,促进病人有序就医,加快形成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接得住、患者愿意去基层的格局。”
医护比将提高至1∶1.25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人,全国医护比从2010年的1:0.85提高到1:1.07,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然而,护士队伍数量仍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医护比要达到1∶1.25,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近10年来,我国护士人数增长迅速。未来我国还将大力发展护士队伍,争取到2020年,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14人,护士总数达到445万人。
不少于300项食品安全标准将制定、修订完成
食品安全关系到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说,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一项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
根据规划,今后5年,我国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健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制度,加快制定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重点食品安全标准,完成不少于300项标准的制定、修订。
规划提出,要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网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将达1亿人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防治结合,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
规划提出,要加强脑卒中等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种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早诊率达到55%,提高5年生存率。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逐步开展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将口腔健康检查和肺功能检测纳入常规体检。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分别达到1亿人和3500万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认为,要通过规范治疗与管理、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
七成村卫生室具备相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十二五”时期,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国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规划明确,我国将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能力。
规划指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互为补充、惠及大众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要让“中医药元素”助力实现全民健康,成为2017年“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如何提升公众获得感
第07版:理论与实践
 社长:夏泽民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8 邮发代号 51-10
理论与实践
如何提升公众获得感
杨晖 杜雁平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底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就“西安市公众获得感状况”在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就西安公众对“获得感”的理解与认知、“获得感”的自我评价、影响获得感的因素以及提升公众获得感的路径等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尊严”等成为制约公众“获得感”的重要微观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居住环境”、“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尊严”、“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就业”等与百姓生活具有直接利益关系的领域/方面是影响西安公众“获得感”最为重要的五项指标。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作用最为突出。另外, “社会保障”、“个人成就”、“住房状况”、“医疗卫生”等方面对公众“获得感”的影响也较大。&&“缓堵保畅”工作以及“治污减霾”措施的有效度成为制约公众“获得感”的重要宏观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缓堵保畅”工作进展程度、“信息化建设”进度、“社会治安”状况、“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状况以及“治污减霾”措施的有效度等直接影响公众“获得感”。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治理”状况等领域对他们的“获得感”也有较大影响。&&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所列出的18项各类困难和挑战中,位居首位的是“贫富差距大”,选择比例为55.0%;其次是“环境污染严重”(54.8%)。这表明,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环境保护已是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再次是“城市交通拥堵”(46.6%);被受访者排在第四位的是“食品安全”,有41.9%的受访者选择;而对“方针政策的落实”、“基层干群冲突”、“对外开放水平低”、“三农问题”、“区域竞争力弱”和“制度改革创新滞后”的受访者均不足20.0%。&&保障物质获得:夯实获得感的现实基础&&物质获得是公众从社会获得的最基本生存、发展条件,也是影响社会公众获得感的现实基础,收入分配成为影响西安公众获得感的首要因素。&&——注重公平与效率,发挥财政调节作用。主要运用政府税收调节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使之符合社会公平。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通过消费税调节个人的实际收入水平,等等。&&——完善社会保障,关注重点人群生存。&&第一,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城镇化加快的特点,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将流动人口、低收入群体、残障群体等纳入保障体系之中,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更多保障。&&第二,保证因无劳动能力和其他要素而无收入或收入甚少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第三,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鼓励商业保险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之内,灵活的保障方式可以更充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因而要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完善人寿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险种,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第四,构建和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代表、分配机制。发挥工会、妇联、残联、老协、农民工协会等群团组织和协会的作用,使他们能够真正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不断强化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第一,优化服务。大力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认证许可、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盘活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健全完善创建创业型城市申报评估体系,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力度等。&&第二,税费优惠。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第三,财政扶持。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采取设立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创业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第四,拓宽就业渠道。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并解决社会就业岗位的创业创新者,给予一定的岗位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做强做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教育等人力资本支出,建立与新型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相匹配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体制,加强劳动者技能素质培养,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基础。&&关注个体满足:优化获得感的心理环境&&个体满足是影响公众获得感的心理因素,社会群体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就更加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公平、正义的发展空间,公众可以从社会获得认可、奖励、尊重、权利,实现个体的满足。&&——缩小贫富分化差距,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以社会公平为目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高收入者的过高收入,严厉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努力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给社会大众提供一个自由流动的社会空间,使社会大众能够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认可。&&——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杜绝低俗炫富现象。引导社会形成崇尚勤劳致富、崇尚知识技术的价值导向,鼓励社会大众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并得到相应的物质报酬。杜绝低俗炫富的导向在网络、电视等媒介传播,对于内容低俗有害的真人秀节目坚决查处纠正直至取缔。&&——完善公共服务:打造获得感的保障体系。社会个体从社会得到公共服务是影响个体获得感的重要因素。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公共服务产生诸多要求,而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个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公众的获得感。&&第一,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系,进一步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加大投入,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城乡均衡分布,为全社会提供保障范围更大、保障程度更全面,保障资源更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例如,加强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发展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做到公共服务不“缺位”。&&第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要根据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断改变的。现阶段要努力提高公共产品的总量与质量,使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力争使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第三,鼓励社会组织、市场、市民共同参与到公共服务中。在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下鼓励社会组织、个人或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之中,可以通过向社会投资者公开招标项目法人,通过财政补贴、PPP模式(公私合营)、特许经营、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由市场调节供需关系,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激发社会参与与发展:通畅获得感的表达诉求&&公众不仅需要获得满足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源,更希望获得更多的公平公正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表达自身的诉求和利益,以更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这是一种希望获得社会认可自身价值的表达诉求。&&——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不仅是加强和完善公民的监督机制,更要引导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让公众有充分参与公共管理事务的权利、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加强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加强参与的能动性,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法律和制度等内容的教育,使公民熟悉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不仅对公共服务的种类和数量要求越来越多,而且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政府在市场监管、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弱势群体保护、环境保护、调节收入差距等方面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却不足,使公众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就迫使政府职能必须向公共服务转型,这也要求政府行政管理科学化。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2008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2010 XIA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居民获得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