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血压低,头晕头痛,眼睛痛,心脑血压低供血不足怎么办晕车,还有嗜睡令我痛不欲生,智力越来越低,记忆力又不断

头晕视力模糊血压高血糖不稳定 胃疼无食欲经常胃疼 不是有白血病了 晕车有什么快有效的方法控制 拍核磁共振得知右枕顶叶脑软化-养生资讯
亲爱的朋友,您好!欢迎您的到来。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头晕视力模糊血压高血糖不稳定 胃疼无食欲经常胃疼 不是有白血病了 晕车有什么快有效的方法控制 拍核磁共振得知右枕顶叶脑软化
头晕视力模糊血压高血糖不稳定,应该注意什么呢?您好这个情况要考虑脑供血不足的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血脂和做经颅多普勒检查.建议口服肠溶阿司匹林.西比灵和盐酸倍他司汀.平时低脂肪饮食,多食用蔬菜和水果.戒烟酒,适当体育锻炼。
胃疼无食欲经常胃疼,要怎么做呀?胃疼无食欲经常胃疼经常胃疼,一点食欲都没有,不知道怎么办?两天都没吃饭了!该吃些什么好。
注意饮食情况,饮食规律是很重要的,及不要吃辛辣等刺激食物,多吃些易消化食物。
不是有白血病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我是不是有白血病了?医生,我最近鼻子经常流血,而且晚上会不知不觉流血了,直到白天起床才知道。我非常害怕,自己是不是有白血病了?
另外常流鼻血也是内脏器官、各种感染、血液疾病和其它疾病的并发症。建议看一下血常规检查的情况,看血小板是否出现减少,确定病因再治疗。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鼻腔填塞法,微波,激光等疗法。我今年34岁,从小就经常头疼头晕,乘汽车晕车眼花呕吐很厉害,最严重的一次黄疸都吐出来了。_百姓问医生
晕车很严重,坐长途汽车会呕吐,怎么办
性别:女&&&34岁
最佳回答内容来源于微医
我今年34岁,从小就经常头疼头晕,乘汽车晕车眼花呕吐很厉害,最严重的一次黄疸都吐出来了。
此答案由爱心医生回答
常晕车者在乘车前可服晕车药以防晕车反应. 还有,乘车前进食不过饱或过饥. 要坐长途车之前 最好少吃点油腻的东西,多喝点水。最好买瓶水果汁。你可在肚脐上贴一片姜片,或者提前半小时吃1-2片晕车药。
医师 / 微医网络医院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疑问!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美尼尔氏综合征,...
住院医师 / 微医网络医院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根据你的描述,对于这个情况,要考虑是否...
副主任医师 / 桦南县人民医院
您好,您的情况考虑和血液问题,血压,血糖或是休息不好,过度疲...
主治医师 / 巨野县龙堌镇中心卫生院
您好,我是微医平台上的医生,您说的情况,考虑一是颈椎病引起的...
主治医师 / 献县西城中心卫生院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疑问!你的情况头晕恶心,有可能是美尼尔综...
主治医师 / 微医网络医院
引起头晕常见的病有血压异常,贫血,鼻炎,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住院医师 / 献县西城中心卫生院
您好,你的情况头晕有可能是感冒或美尼尔综合征引起的,建议去医...
助理医师 / 微医网络医院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多考虑是美尼尔综合症的表现,需要遵医嘱给予...
医师 / 微医网络医院
你好,需要考虑美尼尔综合征,也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建议最好还是...
住院医师 / 曹县孙老家中心卫生院
您好,根据您说的情况,入股考虑是梅尼埃病,那么应用前庭神经抑...
医师 / 微医网络医院
你好,根据您的描述,头晕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血压异常血脂等...三七知识:低血压、脑供血不足,会引起头晕吗?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头晕,坐久了或者蹲久了,一站起来就头晕,两眼一抹黑……然后心中开始冒出这样的疑问:我是不是生病了?我是不是贫血?
其实这种症状在医学上叫做直立性低血压,或者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时间蹲着或坐着,突然起来的时候,全身血液迅速流向腰部、腿部,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
低血压的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晕船等。如果病情较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直立性眩晕、四肢冰冷、心悸、呼吸困难、发音含糊,甚至昏厥。这是由于患者的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微血管缺血,并影响到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甚至会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出现以上情况能吃三七粉吗?
三七粉的功效非常之多,除了能够降血脂,降血压,三七粉同样能对低血压有一定功效。长期服用可以软化血管,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
加之,大脑和眼睛的运转需要时刻保证供血正常,即使短暂的供血不足也会造成头晕、两眼一抹黑的现象。尤其是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更加需要注意,长时间蹲着或坐着,不要猛的一下就站起来,动作应该缓慢些。
三七有活血和养血的双向调节功能,低血压,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只要是和血症有关的,福万家三七粉都能起到相应疗效,这就是它的神奇所在。对于女性顾客,三七粉还有活血养颜的功效,现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调血养颜产品不胜枚举。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文山福万家,健康幸福您我她!
文山福万家,健康幸福您我她!
今日搜狐热点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晕车是出差.居家旅游的一种常见病。每遇晕车,苦不堪言!我爱人和女儿,都是晕车患者。07年我东北的朋友张家斌,教我一绝招,我爱人和女儿都好断根了。我征得朋友张家斌的同意,现公布如下,以造福于广大晕车患者!&&&
准备:1.酒精棉球,2.水碱,3.风湿止痛膏一张。&&
&用法:1.用酒精棉球将肚脐眼擦干净;&&&&&&&2.用食指和姆指硏一小撮水碱放入肚脐内;&&&&&&&3.将风湿止痛膏贴上就行。&&
&每次坐车前贴,一般连续用3次可断根。&
&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0l5n.html
& &浅议从脾胃论治眩晕
原文地址:作者:
  眩晕之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及“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论述,河间崇风火;丹溪力倡痰,景岳主虚,归纳起来无非风、火、痰、虚四端,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其中脾胃之地位至关重要。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居于中土而灌溉四旁,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脾胃互为表里,燥湿相济,升清降浊,其在眩晕的发病和诊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土乘侮
  “无风不作眩”,肝风与脾土关系密切:首先,风生必挟木势而克土,如仲景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治疗上“当先实脾”,以防止土病聚湿而成痰。其次,脾土不足,亦可生风,即所谓“土疏木摇”或“土不荣木”,究其因盖母病及子,土不生金,致肺失清肃降难制肝木,遂出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眩晕证。最后,脾失健运,阴浊内盛,或食滞不化,可致中土壅实,反侮风木,使木难疏土,失于疏泄亦可郁而生风,此即“土壅木郁,郁而化火生风”,此当以培土植木、理脾和胃为治,正如朱丹溪所言“阳明土气一通,厥阴风木自平”。因此,对木郁化风、化火之证,当时时顾护脾胃,适当选用味甘健脾、降逆和胃之品,或选平胃散、半夏泻心汤等成方,使土疏木达。亦即前贤王旭高所说:“滋阳明,泄厥阴是也”。
  2、痰浊之源
  脾胃主运化水湿:“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或因过进寒凉、损伤脾阳,或脾胃本虚,致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为痰饮湿浊,故曰“脾为生痰之源”,而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痰湿蒙蔽,清阳不升,则发为眩晕。如《证因脉治》所谓:“饮食不节,水谷过多,胃强能纳,脾弱不能运化,停滞中脘,有火则灼炼成痰,无火者凝结为饮,中州积聚。清阳之气窒塞不通,而为恶心眩晕矣”。在痰浊眩晕的治疗上,华岫云主张“痰多者必理阳明,消痰如竹沥、姜汁、菖蒲、橘红、二陈汤之类;中虚则兼用人参,外台茯苓饮是也。”对痰湿证之治,立法遣方常用半夏天麻白术汤、温胆汤;对水饮证,可选用苓桂术甘汤、五苓散,脾肾阳虚时可用真武汤或《近效方》之术附汤。
  3、理虚之本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海,后天之本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故东垣谓“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景岳力崇“无虚不作眩”,又云“虚者居其八九”。然五脏之虚,无论气血阴阳之损,饮食药饵之治,皆需脾胃之运化以濡养,故古人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亦有“脾虚不能运药何?”之叹。如《是斋医方》说:“脾胃既壮,则能饮食,饮食既进,能生营卫,营卫既状,滋养骨髓,补益精血,肾精得充,眩晕立瘥”。《慎斋遗书》认为眩晕“有脾虚生痰者;有寒凉伤其中气,不能升发,故上焦元气虚而晕者;有肺虚肝木无制晕者”。治法上“脾虚者用四君子汤加半夏、天麻;肝木无制而晕则黄芪建中汤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景岳全书》认为“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如四君子汤、五君子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如兼呕吐者,宜圣术煎加人参之类是也。……然伐下者必枯其上,滋苗者必灌其根。所以凡治上虚者,犹当以兼补气血为最,如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诸补阴补阳等剂,俱当酌宜用之”,充分体现了补脾在虚眩中的重要性。
  4、气机枢纽
  脾主升发清阳,胃主通降浊阴,构成人体气机之枢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有序,方能使人体“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病理上不论因脾气亏虚、清阳不升,致元神之府失养;或因胃失和降、浊阴上蒙,致清空之窍受扰;抑或痰浊中阻,肝脾、胆胃失和致升降失司,都可致眩晕。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论脾运“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故斡旋中气,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之治,实为调畅气机之关键,医治眩晕之妙法。升清降浊之机,在于中气之健旺,执中州而驭四旁也,代表方如益气聪明汤。若眩晕有枢机不利者,当注重在辨证方中选加升清、降浊之品,升清如柴胡、葛根、升麻、荷叶、桔梗等舟楫之药。其中柴胡能引生发之气上行,配补药既能升举又防壅滞;葛根、升麻为脾胃二经之引经药、轻扬升发,鼓舞胃气,引脾胃之气上腾,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桔梗可载药上浮。降浊如杏仁、枳实、厚朴、苏梗、牛膝等药,或通腑降逆,或引气下行以降浊。
  5、协同致病
  脾胃常与它脏同病,共致眩晕,或在对它脏致眩的论治中起着关键作用。如虚证眩晕中,常见者有:①肺脾气虚:因肺气亏虚、金不克木、肝木无制而作晕者,培土生金乃其治本之图,遣方如前述之黄芪建中汤,以土为金之母故也。②心脾两虚:二者为母子之脏,或母病及子,或子盗母气,皆可致心脾两虚之候。气血亏虚,元神失养者,可予归脾汤治理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血瘀,清窍失荣者,治予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③脾肾两虚: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之阳气,赖肾阳之温煦,脾阳之升清方可上达巅顶,二天不足则清阳不举而作眩,法当补后天以养先天,前述大补元煎,十全大补汤之类是也。④肝肾两虚:精血不足,阴不潜阳,风阳上扰作眩,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阴柔滋腻之品最易碍胃,故又须顾护中焦,伍用补气运脾法以治化源。
  实证眩晕可有:①肝脾不调:与前述风土乘侮理同,遣方可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②胆胃失和:六腑以通降为顺,少阳不利、胆病及胃,或中焦湿阻、胃病及胆,皆可致胆胃不和,浊气悖逆,上扰清窍而作眩,方用小柴胡汤、温胆汤之类。
  总之,脾胃为易受邪之地。诸多致病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抑郁、失治误治、将息失宜皆易损伤脾胃,变生它证。在眩晕发病的四大病因中,风、痰、虚与脾胃密切相关,而对于心肝火旺等火证眩晕的治疗,又当注意勿过苦寒,以免伤及脾胃,谨遵前贤所谓“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之旨,是谓王道之治。当然,我们在临证工作中,除注意调理脾为重点外,尚宜考虑各脏腑的寒热虚实,兼挟症等问题而灵活辨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难得周末假期出去玩,但在搭乘交通工具的路上,深受晕车困扰的人玩兴总是会被消磨大半,其实只要提前做好准备,随身携带可以抑制晕眩症状都可以有效预防晕车症状,除此之外也要告诉您行车途中的注意事项,只要准备万全并保持放松心情,就可以克服恼人晕车症状快乐出游!
  巧克力梅干都有用,跟着车子摇摆就对了
  如果知道自己可能要坐长途车的话,可以在包包里事先准备具有抑制晕车功能的食物或饮料,以备不时之需。例如可使血糖上升、具有醒脑功用使晕车症状比较不会发生的巧克力、糖果等。碳酸饮料则可以调整胃部的状况和自律神经,另外梅干会使口腔分泌大量唾液,唾液可调整位于耳朵的三半规管平衡,梅子的酸味亦可抑制晕眩想吐的感觉。
  坐车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将视线焦点放在太近的地方,眼前景色的快速变化可能会使视觉产生混乱,尽量看向远方较有助于放松。乘车的姿势则尽量保持头部与颈部不要移动,将身体靠在椅背上,随着车身摇摆,并且在车子转弯的时候也跟着一起倾斜。另外也可和车内的人谈话,或是玩点接龙、唱歌之类的小游戏,让注意力转移。
  心理状态很重要,车内保持空气流通
  行车的时候不要进行滑手机、看书、打游戏等会让眼球一直移动的活动,也要避免在睡眠不足或是过劳的状态坐车,尽量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让脖颈以及腰部受到太多的束缚,并且不要使用香水、止汗剂、发型用品、车内芳香剂等会有味道的产品,可以打开车窗保持空气的新鲜以及流动。
  也尽量不要在空腹或是吃得太撑的状态下坐车。除了生理以外,心理状态对晕车症状的产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尽量使心情保持放松,不要在乘车的时候去思考太多复杂的事情,并且不要一直想着「我会晕车」这件事,会让症状减轻一些。
  咬大拇指第一关节、按穴道减轻晕车症状
  如果开始产生晕车症状,则可以相隔约15秒钟咬一次自己大拇指的第一关节试试看。大拇指第一关节的神经与眼睛、耳朵的神经相连,透过咬手指可以让痛觉的刺激反应传递到脑部,因为痛觉的刺激比晕眩反应的传递还要来得快,因此可以缓和晕车的症状。
  除此之外,还可以透过穴道的按压来减缓晕车症状,在手臂内侧距离手腕1.5根指头的地方,有个穴道名为「内关」,在乘车前约20分钟左右,就可以用另外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或是使用胶带将一颗米粒固定于此位置之后再搭车,都是有效减缓晕车的方法。另外手掌正中央的穴位「手心」,或是手腕上小指延伸下来位置的穴位「神门」,都是可和缓晕车症状的穴位,使用拇指或笔进行按压都会有效。后颈中央与发际线相隔1个指头位置的左右两侧,距离3根指头的两点穴位则是「天柱」,按摩这个位置同样也对防治晕车。
&进食抗晕车的食物,并搭配进行适当穴道按摩的话,效果会更好。&&
&&&&大家出门在整理行李时,也别忘了带上应急药,并弄清它们的使用方法。&
  晕车药:最好别给孩子用。短途的归家者和坐大巴回家的人都可能备了晕车药。最常用的晕车药是乘晕宁(茶苯海明),晕车症状严重者,建议在飞机起飞,火车或汽车开动之前半小时服用。成人可以通过吃晕车药缓解不适,但这些药可能对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因此不宜给孩子服用。如果孩子平时容易晕车,坐车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往车窗外看,应当让其保持平卧位,或躺在父母的怀里,必要时多喝些水。&
  治疗腹泻,首选黄连素。旅途中的腹泻大多是感染性腹泻,建议首选口服黄连素。如果伴有呕吐症状,可以服用胃复安。此外,藿香正气滴丸、藿香正气软胶囊也很适合治疗腹泻和肠胃不适。旅行前就出现症状者,应先到医院就诊,确定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路上带的药。&
  感冒药,服用同时注意补水和通风。火车上人多,空气不流通,有些人在感冒时上路,因此有必要备些药预防和治疗感冒。建议大家带上两包板蓝根颗粒、维C银翘片等中成药,同时可带盒白加黑等西药。感冒者还应注意在中途站点时开窗或到车厢门处呼吸新鲜空气,多喝点水。&
  运动损伤药,涂了不能用力揉。外出旅行,磕磕碰碰的少不了。红花油是一种中医外用药,有镇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扭伤导致的软组织挫伤和轻微烫伤,但应在损伤24小时之后再用,否则会加重伤情。如果您使用含有薄荷醇、甲基水杨酸等成分的药物,如消炎镇痛喷剂,涂完后应不能用力按揉,避免发生皮肤灼伤;使用时,轻轻地揉一揉涂抹药物的部位即可,如果涂抹后,担心不能被充分吸收,可在涂好药物后,将双手搓热,再把手掌按压在涂抹了软膏的伤处,可有效促进吸收。&&&
按揉外关穴治疗耳鸣偏头痛
&&&【导读】外关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手背横皱纹向上3横指宽处,是主治头面部、肢体以及躯干疾患的要穴。除了治疗耳鸣、耳聋外,以下几种情况也均适用。
&&&经常坐飞机的朋友会遇到这种情况: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两耳常出现发闷、疼痛、耳鸣等症状,尤其在患有感冒、鼻炎时更明显,有时回家后症状还会持续好几天。这是气压变化影响到耳内鼓膜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按揉手臂外侧的外关穴,解决高空“失聪”的烦恼。
  外关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手背横皱纹向上3横指宽处,是主治头面部、肢体以及躯干疾患的要穴。除了治疗耳鸣、耳聋外,以下几种情况也均适用。
  偏头痛。经常偏头痛的人,一般会发现压痛点基本都在耳尖上面一点儿,太阳穴朝后的地方。用手触摸时会感觉到一些细小的结节,并且压痛明显。这时,可先用手指找到痛点,然后边揉边推,力度由轻到重,持续3~5分钟后,再按揉疼痛侧的外关穴3~5分钟,一般头痛可马上缓解。
&&&伤风感冒。天气转凉后,宝宝常因为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而伤风感冒,可能会出现发冷、发热、鼻塞、头痛等症状。外关穴与阳维脉相通,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阳维脉联络各阳经,阳经主外,维护人的体表,按摩外关穴等于通过外关将火调向体表,自然能驱除外感风寒。&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指腹按、揉、搓外关穴,各种手法交替进行,点按时力量不可过重,每侧穴位按摩3~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588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pADDinG-Top: 0px" NAME="image_operate_15781"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4.sinaimg.cn/mw600/005FHjUugy6LdbYwVOt3d&690" STY1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max-width: 588" HELGHT="246" WLDTH="332"
ALT="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TITLE="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
很多人一坐车就呕吐,有的会一直压抑着恶心头疼,但是也是很难受的,对此很多人都想怎么样才能不晕车,吃药还是不吃药呢,其实晕车还真的是有策略可以治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呢,下面就给广大晕车患者仔细介绍一下,让您远离晕车的烦恼。&
&下面介绍的六种小窍门可有效地防止晕动:
  1.鲜姜:
  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2.桔皮:  
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3.风油精:
  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4.食醋:
  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5.各类止痛膏:
  乘车前取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6.指掐内关穴:
  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以上几种方法效果显著,一定可以让你远离晕车的困扰。
&教你几招&按摩经验&&&晕车&&通尿
&&&&&&&&&&&&&&&&
&&&&&&&&&&&&&&&&&&&&&&脊神经分布治疗歌
颈一头项通大脑,内耳中耳交供血;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治疲劳。
颈二双耳视听舌,额窦乳突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斜,面瘫胸闷尿难排。
颈三脸面外耳牙,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牙痛消。
颈四绕项连双肩,内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治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
颈五上臂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衰弱和鼻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斜颈上肢麻痛剧,慢性咳嗽咽喉炎。
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臂痛指麻滑膜炎,心律失常血压低。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上臂尺侧肌无力,麻痛胀酸屈指难。
胸一上臂手腕指,食管气管小鱼际;肩臂疼痛呼吸难,心悸胸痛伴咳喘。
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臂后痛,心胸诸疾皆可愈。
胸三肺与支气管,胸膜胸廓乳房连;心胸疾病在此治,流感鼻塞气管炎。
胸四胆囊胆总管,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
胸五肝腹神经丛,肝病发热血压异;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
胸六主管肝胆胃,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
胸七十二指肠间,肝胆胃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胆石胁痛胆囊炎。
胸八神经肝胃脾,脾胃之疾此间治;肝胃不和胁肋痛,胃痛胆石皆可痊。
胸九肝胃肾上腺,过敏麻疹都能医;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
胸十肾脏先天本,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
十一膀胱输尿管,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
十二肝胃亦连肾,淋巴循环及小肠;肝胃疼痛胰腺炎,尿路结石和腹泻。
腰一上主骼腰肌,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便秘腹泻结肠炎。
腰二斜下大腿前,内连腹部和兰尾;尿路结石和痛经,腹胀便秘兰尾炎。
腰三股前四头肌,子宫膀胱性器官;痛经紊乱排尿难,腰腹疼痛膝关炎。
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腰背腹痛大腿麻,尿意频急此处医。
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踝拇次两趾连;腹痛遗精月经乱,小腿麻痛筋抽牵。
骶一跟腱连小趾,小腿后外腓肠肌;股骨臀部诸般疾,在此下针病可毕。
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骶骼关节病可治,脊柱侧弯能变直。
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痔疮性功能障碍,子宫炎症前列腺。
&每一块脊椎骨的作用&
颈椎1 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不足、摇头
颈椎2 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斜视、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椎3 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粉刺、痘疹、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 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木、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椎5 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椎6 血压波动、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椎7 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伤风上肢后侧内侧麻痛
胸椎1 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无力、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2 气短胸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3 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气、
胸椎5 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胸椎6  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胸椎9 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胸椎10 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
胸椎11 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
胸椎12 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腰椎1  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腰椎4 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5 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尾椎  尾骨痛 
&&&&&&&&&&&&&&&&&&&&&&&&&&&&&&&&&&&&&&&&&&&&&&&&&&&&&&&&&&&&&&&&&&&&&&&&&&&&&&&&&&&&&&&&&&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588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pADDinG-Top: 0px" TITLE="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ALT="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3.sinaimg.cn/mw600/58cb79cbh75b9d876e152&690" />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拿捏股内收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120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30~40岁82例,41~50岁25例,51岁以上13例;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后外侧突出103例,中央型突出17例;L3~4椎间盘突出5例,L4~5突出65例,L5~S1突出50例。120例患者均未做过手术疗法和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方法1患者俯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骶部在与突出部位相对应的椎间隙患侧表面,大多都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该凹陷与健侧对比能清楚地看到。在患者腰骶部寻找该凹陷,确定其位置;2让患者翻身仰卧,放松,患侧膝关节屈曲。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插进患者腰骶部与床面之间,手指按在前面寻找的凹陷处,另一手在患者屈曲腿大腿根部寻找股薄肌和大收肌,然后沿大腿内侧窝将股薄肌和大收肌捏住提起,反复数次。此时腰部的手指可以感到患者腰部凹陷向外鼓出,变得较平坦;3让患者下床,做大幅度的扭腰臀动作(就象跳迪斯科舞一样)5min,再尽力向上做投蓝跳跃动作2次,再上下一层楼梯数遍;4患者俯卧,再寻找腰骶部凹陷,大多可见凹陷变平坦或消失,触按腰骶部肌肉,可感觉比治疗前放松;5逐一按压腰臀部及下肢痛点,力量适中,再提捏大腿后面肌肉,从上至下反复数次,最后抓住患者双髁关节,轻轻交替牵拉双下肢,如有双下肢不等长的症状,这种方法可以给以牵正。以上治疗,每日1次,一般治疗1~20次。治疗后嘱患者必须睡硬板床,腰及下肢要保暖,不可负重。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1~5次治愈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正常)38例,占31.7%;6~10次治愈者25例,占20.8%;11~15次治愈者15例,占12.5%;16~20次治愈者18例,占15%,治疗20次以上好转者(腰腿痛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17例,占14.2%;治疗20次以上无效者(治疗前后症状无好转)7例,占5.8%。典型病例陈某,男,37岁。1996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牵引手法等治疗后症状消失。1998年复发,腰部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弯腰下蹲,伴左下肢放射痛,不能行走,经治疗无效而来诊。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正常,仅感下肢酸软无力。回家调养半月而愈。体会由于股内收肌直接受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所以拿捏该肌可以直接通过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影响腰骶神经根,促进神经根周围无菌炎症的吸收。此外,通过提捏大腿根部的肌肉,使内收肌得以放松,从而使腰深部肌肉亦可放松,有利于突出物周围水肿和炎症的吸收,减轻疼痛。加之治疗后的一系列活动,使腰骶部肌肉迅速得到调整,也使腰椎的解剖位置得以纠正。故能收到较快的治疗效果。
&&&&&&&&&&&&&&&&&&&&&&&&&&&&&&&&&&&&&&&&&&&&&&&&&&&&&&&&&&&&&&&&&&&&&&&&&&&&&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588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pADDinG-Top: 0px" TITLE="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ALT="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2.sinaimg.cn/mw600/60d27f6dh95c3da9f972b&690" />
&&&&&&&&&&&&&&&一招半式走天下&&談華陀捏脊法
&&&&&&&&&&&&&&&&&&&&&&&&&&&&&&&&&&鄭姝如
&&&&華陀夾脊穴--在中醫屬於經外奇穴,沿著脊椎從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開5分,左右共三十四個穴,貫穿整個後背。上半部可治上肢及胸部疾病,下半部則可治下肢及腹部疾病,除了針灸效果好之外,用手指捏拿也可達到很好的療效。﹁華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著脊椎兩旁由下往上捏拿,通經活血,調和五臟六腑,對治局部的肩、頸、背、腰疼痛更是效果顯著。尤其此法簡單易學,立即見效,不必任何道具︵當然必須要有手指︶,以現代人養尊處優,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痛的情況看來,光是這一招就可走天下了﹗
&先舉例說明增加諸位的信心,再分解動作增加諸位的功力。話說自從學醫後,自己懂得穴道按摩、針灸及食療保養,一直平安無事,只是有時背部酸痛,又處於手搆不到的地方時,就有騷不到癢處之憾。在此情況下,往往得央求外子高抬貴手,幫我﹁華陀捏脊﹂一番。平時我老嫌他力道不夠,捏起來像騷癢般,一點通體舒暢的感覺也沒,後來在考執照期間,由於久坐K書,神經緊繃,整個背部僵硬,外子才剛往腰部一捏,我就痛得咬牙切齒,再繼續往上捏,我真是痛得想一拳揍過去,捏完後如釋重負,整個背部完全鬆了。還有一次不知怎麼搞的,脊椎忽然作痛,痛得我只能平躺,只要一起身,每走一步都痛得說不出話,別說自我針灸,連穴道按摩都感吃力。急中生智,央請家父幫我擦一些疏經活血的油膏,再﹁華陀捏脊﹂多次︵痛處加捏幾次︶,捏完後即可起身,一兩天後就全好了。︵完全沒吃任何中西藥哦﹗︶這兩次經驗讓我真正領教到﹁華陀捏脊﹂的威力,實在太棒了﹗有此深刻體驗,凡遇痛症病人,我免不了套用此招,有些病人還捏上癮了,會主動要求加此服務,其成效可見一斑﹗
&每當出門在外,針灸不便時,此法更可小兵立大功。有一次在海外,琉璃光邱姊因為過勞,早年痼疾&#8739;腰痛發作,我馬上義不容辭地搬出﹁華陀捏脊﹂侍候,數聲哀嚎過後,腰背便鬆了︵我猜應該是痛得很過癮吧﹗嘻嘻﹗︶,而且一夜好覺︵對了!睡前捏脊也可幫助睡眠哦!︶,隔天又生龍活虎、活繃亂跳了!嚐到甜頭後,邱姊便迫不及待要把此法公諸於世,還特別找專業攝影師及願意奉獻﹁美背﹂的義工把分解動作拍攝下來,可謂用心良苦。希望這一招也能讓諸位看官行走天下、無往不利!
動作分解及說明:
一、先用雙手拇指及食指夾起腰椎兩旁的皮下組織︵也可從尾椎開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導引,拇指下壓並往前推,一鬆一緊,由腰部開始往肩頸部有規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間斷,讓﹁氣﹂能上下貫通,不致堵在某處。
二、到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把氣由上導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後再針對患處局部加強。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後背部便鬆了,會有通體舒暢之感。症狀較嚴重者在捏完後的幾天內,背部還會有疼痛感,但會越來越輕鬆,不必擔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嚴重的情況,被捏者可能會疼痛難忍,此時動作可放緩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開︶,讓對方可喘口氣、放鬆一下,免得事後翻臉或飛拳相向。還有手指甲不宜過長,免得刮傷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嬰兒則建議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兩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時間不拘,但飯後不要馬上趴著做,以免因壓迫反造成腸胃不適。
附註:馬來西亞琉璃光雜誌也曾在一九九九年12月的創刊號中介紹此捏脊法,不過它是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和我所學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我想功效應是相同的。
圖一:從尾椎開始拇指往下壓,食指、中指在上
圖二:往肩頸部方向,拇指不可離開背部
圖三:至肩頸部時,手順著脊椎滑下來。
&&&&&&&&&&&&&&&&&&&&&&&&&&&&&&&&&&&&&&&&&&&&&&&&&&&&&&&&&&&&&&&&&&&&&&&&&&&&&&&&&&&&&&&&&&&&&&&&&&&&&&&&&&&&&&&&&&&&&&&&&&&&&&&&&&&&&&&&&&&&&&&&&&&&&&&&&&&&&&&&&&&&&&
&&&&&&&&&&&&&&&&&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588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pADDinG-Top: 0px" TITLE="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ALT="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6.sinaimg.cn/mw600/68dd930bt9eff9e52d22f&690" />
脊柱滑脱常见于腰椎,在我国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
创伤性和病理性等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
一、腰椎滑脱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一) 腰椎滑脱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
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
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
椎体发生率为82~90% 。
(二) 腰椎滑脱的病因学
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
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2. 先天性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
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
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
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3. 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
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4. 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
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
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
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5. 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
二、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
临床上绝大多数腰椎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本文以上述两个节段为例阐明其力学机制。
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切力,在腰骶部因椎间隙倾斜,剪切力尤为明显。因此,上一椎体对下
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保持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有赖于关节突关
节、完整椎间盘的纤维环、周围韧带、背伸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线。任何一种或数种抗剪切
力机制的减弱或丧失均将导致腰骶部不稳,久之产生滑脱的病理过程。
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前置载荷重力力臂增加,将明显增加L5~S1间
剪力,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L5重度滑脱时,L5椎体后下方
位于S1椎体前上方,纵向负荷长期应力集中于小范围区域,将使局部变形。典型表现为腰椎指数
(腰椎后缘高/腰椎前缘高)减小,L5椎体楔形变,S1圆顶形改变,导致腰椎倾斜旋转加速,腰骶部
后凸畸形加重。另外,由于L5对骶骨近端的压力,骶骨逐渐变得垂直,骶骨倾斜角变小。当患者
站立时,由于腰椎过度前凸,易致L4反滑和骨盆屈曲性代偿,绳肌和髂腰肌紧张,加剧骨盆垂直,
从而使L5~S1后凸畸形。
L4-L5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常见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髓核水分吸收,纤维环松弛,间
隙变窄,椎间不稳,小关节突退变,椎间盘的缓冲作用消失,下腰椎旋转轴由髓核移至椎间小关节,
且站立位时腰椎前滑力增大,椎间活动增加,小关节突过度活动及所受的负荷增加,关节面重新塑
形,关节间隙前移,其间小关节软骨剥离,软骨下骨裸露,使骨小梁顺应力的排列异常,L5上关节
突后面磨损吸收致L4前滑,小关节突及关节面在异常旋转力作用下发生骨增生,关节突肥大,关节
囊松弛,出现椎体前移。在中立位时,尚可维持正常排列,但在过度屈伸时,可逐渐发生一定程度
的前移及向后滑脱,严重者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产生坐骨神经痛。
三、腰椎滑脱的病理学改变
椎体滑脱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腰椎解剖结构破坏刺激或挤压神经,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根据病变部
位不同,产生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鉴于椎弓峡部不连性及退变
性腰椎滑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椎滑脱,因此本文重点讨论这两种类型的病理变化。
椎弓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椎弓崩裂被认为是椎体滑脱的前期病变,主要发生在上下关节突间的
峡部,90%累及L5,但椎弓断裂不一定都伴有滑脱,其中以青少年发病伴滑脱症居多。崩裂滑脱发
生时,可因局部瘢痕、骨痂及纤维增生使椎管侧方压迫神经根,也可因椎管折曲而造成椎管矢状径
狭小,压迫硬脊膜及马尾神经。压迫以下位椎骨上后缘台阶状突起处较为明显。滑脱严重者对神经
根造成牵拉,但症状与滑脱程度并不成正比。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腰椎不稳(尤以L4及L5明显)
过度活动 保护性过度肌痉挛 关节突负荷增加 骨质增生 关节松弛(伴关节磨损) 前移。向前滑脱
多发生于L4平面,因为L4承受了较大的前滑应力。上位腰椎位于腰椎后凸下部,有后移趋势,故在
椎间盘、小关节退变及椎间不稳情况下,可向后滑脱,严重者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产生
坐骨神经痛。滑脱可致椎管矢径径容量变小,黄韧带肥厚,关节突周围增厚及骨赘形成,可加重椎
管狭窄,卡压硬脊膜及神经根。
由于退行性滑脱椎板及椎体移位皆在相邻两个椎骨间,峡部崩裂滑脱多有一个节段的缓冲,因而退
行性滑脱程度虽小,但椎管狭窄程度远较下部崩裂滑脱严重。
四、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 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
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临床症状,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
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腰骶疼痛:疼痛涉及到腰骶部,多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
逐渐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 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腰5或骶1神经根受
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
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
3 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4 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
功能障碍等症状。
腰部检查可见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也可因神经根受压而出现腰椎变直。腰椎活动受限,前屈
时疼痛经常加重。患椎棘突处压痛,可触及上一个棘突前移,而致局部形成台阶感。坐骨神经受损
的体征常不肯定,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累体征,如拇趾背
伸无力,足背痛觉下降,跟腱反射减弱等。如滑脱严重,可因马尾神经受累而出现膀胱或直肠括约
(二) 腰椎滑脱的影象学改变
1、 X线片表现
X线表现对于腰椎滑脱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凡疑诊本病者均应常规拍摄站立位的前
后位、左右斜位、侧位及动力性X线片。
&#9312;前后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通过仔细观察,可能发现在椎弓根阴影下有一密度减低的斜行或
水平裂隙,多为双侧,宽度约1~2 mm。明显滑脱的患者,滑脱的椎体因与下位椎体重叠而显示
高度减小,椎体倾斜、下缘模糊不清、密度较高,与两侧横突及骶椎阴影相重叠,称为Brailsford弓
。滑脱腰椎的棘突可向上翘起,也可与下位椎体之棘突相抵触,并偏离中线。
&#9313;侧位片: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形态。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自后下
斜向前下,边缘常有硬化征象。病变一侧者侧位片显示裂隙不完全或不清楚,两侧者显示较清楚。
侧位片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及分级。
a.分度判定: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
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IV度。
&#8544;: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8545; :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8546; :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8547; :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b. Newman 分级判定法:将第一骶椎上缘划分十个等分,之后按同等尺寸再在骶骨前方划分出
同样划分。其评判分级是依据上方腰椎椎体前缘所在的位置;例如&#8544;= 3+0,&#8545;= 8+6,&#8546;=
&#9314;斜位片: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Scotty)狗
颈断裂征或长颈犬(Greyhound)征。其前下方常位于骶骨上关节突顶点上数毫米,偶尔可位于顶点
的稍前方。
&#9315;动力性X线片: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有
过伸、过屈位片上向前或向后位移& 3 mm或终板角度变化& 15&,正位片上侧方移位& 3 mm;
椎间盘楔形变& 5 &。过屈时可使峡部分离,有助于诊断。
2、 CT扫描、MRI及脊髓造影
CT对峡部病变的诊断率较高。另外,CT不仅能够观察椎体和椎间盘的异常,而且可以清楚显示椎体
后部小关节结构和软组织异常。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主要有:&#9312;双边征 &#9313;双管征 &#9314;椎间盘变形 即出
现滑脱水平的纤维环变形,表现为前一椎体后下缘出现对称的软组织影,而下一椎体后下缘无椎间盘
组织。 &#9315;峡部裂隙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方向不定,边缘呈锯齿状。
三维CT或矢状面多幅重建可以明确椎间孔变化及滑脱程度。
核磁共振检查(MRI)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
椎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对检出椎管内突出物价值较大。因滑脱中有极少数病例(0 %~6 %)伴发
椎间盘突出,故只在神经体征明显、不排除肿瘤或计划在术中行复位者时应用。
(三) 腰椎滑脱的诊断
诊断腰椎滑脱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临床症状及体征;
2、X线片应包括正、侧及左右斜位,必要时加摄动力位片;
3、合并有严重神经症状时,CT、MRI检查椎间盘退变情况以及了解椎管情况;
4、X线片清晰、摄影位置正确即可诊断本病,但应注意伴发病。
&&&&&&&&&&&&&&&&&&&&&&&&&&&&&&&&&&&&&&&&&&&&&&&&&&&&&&&&&&&&&&&&&&&&&&&&&&&&&&&&&&&&&&&&&&&&&&&&&&&&&&&&&&&&&&&&&&&&&&&&&&&&&&&&&&&&&&&&&&&&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588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pADDinG-Top: 0px" TITLE="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ALT="教你几招&&wbr&按摩经验&&wbr&&&wbr&&&wbr&晕车&&wbr&&&wbr&通尿"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1.sinaimg.cn/mw600/1eb66d7ca&690" />
晕车心跳,内关有效&  内关穴在腕关节正中直上两寸处两筋之间,属于厥阴心包经。按压或针刺内关穴,能宽心理气,宁神和胃。可治心烦、心悸、心绞痛、胸闷、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低血压、失眠、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溃疡、呕吐、呃逆、中暑、腹痛等多种疾病。如外出晕车作呕、心跳、心绞痛时,揉按内关穴,很快便能好转。  心绞痛发作时,如一时无法找到硝酸甘油片缓解疼痛时,旁人可用拇指甲掐患者中指甲根部,要将其掐痛,亦可一压一放,坚持3-5分钟,症状便可缓解。
  按揉拇指甲降低高血压&  给手足指(趾)甲以一定刺激,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改善有卓效。这是按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获得的新经验。  手足指(趾)甲根,是人体经络的起点或终点。刺激甲根,可使“气”流通活跃,促进血液循环。其中,刺激拇指甲根,有助血压下降。方法是:在拇指甲根线状隆起肌肉处,用另一手拇、食指捏住,旋转地揉搓;然后,再从甲尖向指根方向揉搓。呼气时揉搓,吸气时放松,勿需过于用力。左右拇指各揉搓5分钟左右。尽可能早、午、晚,各按摩一次。 
 除皱的按摩手法
  按摩可以改善及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使皮肤重新绷紧,延缓皱纹的生成。下面介绍一套消除皱纹的面部保健操: 
 &&&1.准备工作:把润肤膏或乳剂均匀地抹在脸和脖子上。用手请请揉一分钟,直至产生微热感。
  2.消除额上皱纹: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轻按两分钟,直到你可以感觉到脉搏。然后轻轻地上下按摩,向上不要超过发际。这样可以消除额上皱纹。
  3.减轻面颊松弛:两手的无名指从嘴角向上在面颊上柔和地滑动,直到颧骨。然后手指在颧骨和上颌之间移动。这时两个中指向颌关节移动,直至耳垂。 
& 4.增强嘴唇弹性:两手小拇指放在嘴角上,无名指放在颧骨下,食指或中指伸向耳朵。用手施压两分钟。这个动作可以活动你的嘴部肌肉,使肌肉具有弹性。
  5.消除双下巴:把双手无名指放在离下唇一厘米的下巴尖上,中指伸至嘴角,食指向上滑动,直到面颊。所有手轻轻施压两分钟。这时请不要挤压嘴唇。
  6.延缓眼睛皱纹:双手掩面以专圈的动作在眼睛上下非常轻地按摩,总是从内向外、持续两分钟。另一种方法是,用指尖上下来回轻轻抚摸,可以缓和眼睛皱纹和疲劳。 
 7.抬眼皮:把双手无名指放在眉毛离鼻子最近的部位,同时把中指放在眉毛的最高点,轻轻地下压以刺激这个点。接着用中指指尖摩擦鼻尖。这个动作可以防止鼻根部和鼻子上出现皱纹。
  8.鼻子:把右手无名指放在两眉中间的鼻根处,中指放在额中部,食指放在无名指旁,用这些指尖轻轻压10次,然后用转圈动作轻轻按摩眉心部位,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共两分钟。这个动作可以太膏和舒展眉毛,减少鼻根部和额上皱纹。  按摩手背治目眩&  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有个叫“中诸”的穴位,在离小拇指和无名指指根约2厘米处。把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上下用力揉按此穴,先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约按压5至7秒。  做完之后,再换另一只手,按同样程序做一遍。每只手做5次,可以治疗目眩昏晕症。一般地说,如站起来即有昏眩感,可马上揉按此穴,能立刻见效。 
 提动耳角治喉痛&  具体方法为:用双手提起两耳朵的耳尖部分,有节奏地连续提动100下,提完后,喝口白开水或橘子水,一天连做三次,便会使嗓子的疼痛减轻以至消失。 
 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  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腿足按摩七法延缓衰老& 
 一、浴足: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二、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三、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跷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液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部队行军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劳,平时抬脚也有好处。
  四、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条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五、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六、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治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七、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脚尖向上跷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按摩防治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临床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病状为主,本病属中医胸痛、胸痹范畴,多为心阳不足,心脉淤滞所为,按摩疗法对防治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介绍如下: 
 压内关: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位(手腕横纹上二指处,两筋之间),先向下按,再作向心性按压,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同时可配合震颤及轻揉;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各10次,然后紧压1分钟。心绞痛甚者,可加按心俞,膻中,以宽胸理气止痛;气急,胸闷者,可加按肺俞,定喘穴,以宣肺降气;脉微沉细者或慢性心衰浮肿者,可加按复溜,阴陵泉,以利水消肿;阳亢者可加按合谷,太冲穴,以平肝潜阳。
  抹胸:以一手掌紧贴胸部由上向下按抹,两用手交替进行,按抹4&8次,按摩时不宜隔衣。
  拍心:用右手掌或半握拳拍打心前区,拍打6&8次,拍打轻重以患者舒适能耐受为度。  在进行以上按摩时,要求腹式呼吸,思想集中,用意识引导按摩活动,并尽可能与呼吸相配合,每按摩1次,1月为1疗程,连续3个月。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依靠药物,才能减轻或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其实,按摩对冠心病患者症状的缓解和消除也有一定的作用。压内关对减轻胸闷,心前区不适和调整心律均的帮助,抹胸和拍心对于消除胸闷,胸痛均有一定效果。腹式呼吸时,横膈运动帮助改善胸腹腔血液循环,对心脏可起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心脏本身的营养和血供,对心电图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法操作简单方便,而无内服药的副作用,甚至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作自我按摩,有兴趣者不妨一试。 
 通过按摩可收紧小腹&  通过按摩内脏,打败难缠的便秘,多余的水分在腹部不断积聚,引发胀满,形成便秘,这也是减肥的大敌。按摩内脏、改善便秘以收紧小腹。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呼气,同时上身缓慢向前倾。反复做5次。  两腿并拢坐于椅上。双手食指、中指的指腹刺激穴位,同时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完成1次。反复做5次。
  捏小拇指关节可通尿&  我患有老年前列腺肥大症,发作时小便不畅,甚至闭尿。我从实践中摸索出一个办法:每逢小便困难时,我就用左手捏右手小拇指关节,用右手捏左手小拇指关节,不但小便通畅了,而且医院检查尿流量时发现,残留尿也大大减少。 
<img STYLE="pADDinG-BoTToM: 0 LisT-sTYLe-TYpe: MArGin: 0px 0px 5 pADDinG-LeFT: 0 pADDinG-riGHT: 0 MAx-WiDTH: 588 CUrsor: url(http://simg.sinajs.cn/xblogstyle/images/common/small.cur), pADDinG-Top: 0px"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sinaimg.cn/mw600/0043YM7Dzy6JMZIdHVKe0&690" HELGHT="300" WLDTH="230"
ALT="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TITLE="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
按摩特效穴&
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   
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   
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   
4.尿血特效穴——尿血穴   
5.便血特效穴——血愁穴   
6.胸痛特效穴——巨阅穴   
7.胸闷特效穴——督俞穴   
8.晕厥特效穴——人中穴   
9.呕吐特效穴——合谷穴   
10.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   
11.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   
12.腹胀特效穴——建里穴   
13.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   
14.腹泻特效穴——下痢穴   
15.便秘特效穴——支沟穴   
16.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   
17.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   
18.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   
19.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   
20.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   
21.头晕特效穴——风池穴   
22.盗汗特效穴——脾髎1穴   
23.鼻塞特效穴——迎香穴   
24.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   
25.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26.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   
27.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   
28.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   
29.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   
30.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   
31.鼻出血特效穴——止血点   
32.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   
33.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   
34.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   
第二章针对疾病的特效穴   
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   
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   
3.心绞痛特效穴——内关穴   
4.早搏特效穴——神封穴   
5.病毒性心肌炎特效穴一一心俞穴   
6.高血压特效穴——桥弓穴   
7.低血压特效穴——素髎穴   
8.失眠特效穴——安眠穴   
9.哮喘特效穴——定喘穴   
1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特效穴——中脘穴   
11.肋间神经痛特效穴——阳陵泉穴   
12.胆囊炎、胆石症特效穴——胆囊穴   
13.慢性肝炎特效穴——肝炎穴   
14.贫血特效穴——脾俞穴   
15.高脂血症特效穴——丰隆穴   
16.梅核气特效穴——四关穴   
17.甲状腺功能亢进特效穴——膏盲穴   
18.急性尿潴留特效穴——利尿穴   
19.夜尿频频特效穴——夜尿穴   
20.尿路结石特效穴——下级俞穴   
21.痔疮特效穴——痔疮穴   
22.慢性前列腺炎特效穴——令阴穴   
2S.急性肾炎特效穴——肾炎穴   
24.月经超前特效穴——太冲穴   
25.月经延后特效穴——气海穴   
26.痛经特效穴——三阴交穴   
27.胎位不正特效穴——至阴穴   
28.产后尿潴留特效穴——利尿穴   
29.催乳特效穴——膻中穴   
30.更年期综合征特效穴——血海穴   
31.小儿厌食症特效穴——承浆穴   
32.小儿疳积特效穴——华佗夹脊穴   
33.小儿流涎特效穴——涌泉穴   
34.小儿遗尿症特效穴——膀胱俞穴   
35.小儿夜啼特效穴——一推天河水   
36.小儿腹泻特效穴——天枢穴   
37.落枕特效穴——天宗穴   
38.急性腰扭伤特效穴——闪腰穴   
39.坐骨神经痛特效穴——坐骨穴   
40.脚腕扭伤特效穴——环跳穴   
41.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特效穴——飞扬穴   
42.肩周炎特效穴——照海穴   
43.手腕扭伤特效穴——阳池穴   
44.颈肩僵硬特效穴——肩井穴   
45.小指发麻特效穴——小海穴   
46.皮肤瘙痒症特效穴——止痒穴   
47.肛周瘙痒症特效穴——长强穴   
48.眼角鱼尾纹特效穴——瞳子胶穴   
49.黑眼圈特效穴——四白穴   
50.老花眼特效穴——眼点穴   
51.老年性白内障特效穴——健明穴   
52.复发性口腔溃疡特效穴——劳宫穴   
53.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特效穴——下关穴   
54.慢性咽炎特效穴——太溪穴   
第三章养生保健特效穴   
1.补虚特效穴——关元穴   
2.手脚冰凉特效穴——气海穴   
3.去除睡意特效穴——上星穴   
4.加强腕力特效穴——大陵穴   
5.提高女性性欲特效穴——回春穴&(即十宣穴)  
6.提高男性性欲特效穴——睾丸   
7.延长勃起时间特效穴——关元俞穴   
8.早泄特效穴——大肠俞穴   
9.持续老年性生活特效穴——阴廉穴   
10.安神醒脑特效穴——神庭穴   
11.平定情绪特效穴——少府穴   
12.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很多人都有乘坐飞机后出现短暂耳痛的体验,有的人还会伴发耳鸣症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怎样避免乘坐飞机时出现耳损伤呢?
 &乘坐飞机后出现的耳痛、耳鸣症状与飞机起降时形成的气压变化对内耳的损伤有关,这种损伤称为气压损伤。气压损伤大多发生在飞机降落过程中,尤其是在米范围内下降时。
  怎样避免乘坐飞机时出现耳损伤呢?李石良表示,当听到广播提醒说飞机即将下降时,应该喝些水,多做吞咽动作,可以吃块口香糖,不停地咀嚼、吞咽,或者也可以做捏鼻闭口向耳中鼓气的动作(但幼儿不适合做这一动作)。
  另外,因为我们的耳朵中有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接,因此感冒所伴随的上呼吸道感染很有可能会蔓延至咽鼓管从而损伤后者的功能甚至结构,如果在这个时候坐飞机的话对耳朵非常危险,因此感冒的人最好等病好后再坐飞机。
&&&&&&&&&&&&&&&&&&&&&&&&&&&&&&&&&&&&&&&&&&&&&&&&&&&&&&&&&&&&&&&&&&&&&&&&&&&&&&&&&&&&&&&&&&&&&&&&&&&&&&&&&&&&&&&&&&&&&&&&&&&&&&&&&&&&&
尔晋穴治晕车有奇效<img TITLE="此博文包含图片" ALIGN="absmiddle"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5" HEIGHT="15"
ALT="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
原文地址:作者:
手背第二、三手指掌骨间、掌指关节后一横指处(即落枕穴后)有一治疗晕车(船)的特效穴,即尔晋穴,此穴在经络穴位书中无此记载,是周尔晋在学习人体X形平衡法后为治吸入冷风而导致呕吐时无意中发现的,并经众多患者验证,疗效可靠稳定,可说是:
穴位单一好记,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奇特极快,推广普及方便。
周尔晋的发现,无论是为经络穴位,还是“X形法”,可以说是填补了空白。
按压穴位时应注意的是:
1.必须剪平施术手的大拇指甲,免得损伤被压穴位皮肤。
2.拇指尖要压在二、三手指掌骨间,不要横压在二、三手指掌骨上,在感到有“晕”现象时压穴效果为最好。
3.一般用自己右手大拇指按压自己的左手穴位上,即要压在高升点即最痛点(或酸)上为有效。按压力度以能承受为好,不痛则无效。
4.压住穴位不要动,时间不限,一般很快就会缓解和痊愈。
5.此穴位双手、双脚的对应点均有,一般压一个手穴就可以了,严重的为增强疗效可压双手或和双脚的对应点也可。
6.没有男左女右之分。
为感谢周尔晋先生的造福人民之举,特命此穴为“尔晋”穴。
<img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4.sinaimg.cn/mw200/001OZm0qgy6UVUkDaXFe3&690" WIDTH="200" HEIGHT="159" E-NAME="openBlog"
TITLE="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
晕车简直是种痛不欲生的感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导致的头晕恶心,致使出门时的快乐心情一扫而光,就连同行的亲人朋友也会一同紧张着急,无计可施。这种快速缓解晕车的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不但便于自己操作,又可以帮助别人解除痛苦,效果神奇。也是我多年奔波在外,帮助无数晕车旅客缓解症状,屡屡见效的方法,在严重晕车者手上可以反复操作,依然有效。第一步
掐揉内关穴... <img TITLE="展开" ALIGN="absmiddle"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49" HEIGHT="20" E-NAME="b"
ALT="永不晕车的六个小窍门&&&&&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 />
晕车简直是种痛不欲生的感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导致的头晕恶心,致使出门时的快乐心情一扫而光,就连同行的亲人朋友也会一同紧张着急,无计可施。
这种快速缓解晕车的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不但便于自己操作,又可以帮助别人解除痛苦,效果神奇。也是我多年奔波在外,帮助无数晕车旅客缓解症状,屡屡见效的方法,在严重晕车者手上可以反复操作,依然有效。
第一步 掐揉内关穴
(1)内关穴取法:腕横纹后二寸,手臂正中间,两筋之间凹陷处。简便取法:患者三指横放于手掌根部,边缘是穴。
(2)操作方法:四指在下,大拇指指甲部位掐在内关穴上,向两侧推、掐、揉,顷刻手掌和手臂迅速发麻。
第二步掐揉合谷穴
(1)合谷穴取法:第二掌骨的中点,靠近拇指的侧缘。
(2)操作方法:拇指掐住合谷穴深至骨骼,其余四指握住小指侧缘,拇指向掌骨方向用力点、掐、揉合谷穴。手心出汗为度。
注意:拇指要用力掐入穴内,其余手指辅助用力。用指甲与肉结合的部位,尽量避免指甲损伤皮肤,此时头晕恶心症状解除。有人会出现全身出汗或困倦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靠在座位上稍微休息即可缓解。
晕车大体分为实证和虚证,肠胃或寒或热或空无食物,先有腑气不畅,加之车厢来回晃动,气机失调,致使清气不升,浊气上逆,故而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内关心胸胃”,内关穴有改善腹部以上症状的作用;合谷穴是大肠经原穴,有调整大肠气血以及减缓头面部症状的作用,两穴相配,可令脏腑之气畅通无阻,顷刻之间,阴阳平衡,不适解除。
此按摩手法,刺激强烈,适合应急之用。强刺激可以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减缓肠胃蠕动频率,调节脏腑功能,所以可以快速消除症状。
当然经常容易晕车,也是亚健康的表现,注意调理身体,尤其要令大便保持通畅。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供血不足头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