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写了几首菩萨蛮《思帝乡》中有力表现感情深挚地自我奉献的词句是?

思帝乡·春日游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思帝乡·春日游
《思帝乡·春日游》是唐末五代词人的词作,被收录于《》。该首词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位少女热烈追求爱情的形象,正面抒写了女子对恋爱自由的迫切要求,语言质朴,具有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概述图来源
思帝乡·春日游作品原文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②,足风流③。
妾拟将身嫁与④,一生休⑤。纵被无情弃,不能羞⑥。
思帝乡·春日游注释译文
思帝乡·春日游词句注释
①题解:《》又名《万斯年曲》,本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单调三十三至三十六字,平韵。此调金奁集载温庭筠韦庄词,注越调(无射商)。该篇押用同一部平韵,韵脚分别是“游”、“头”、“流”、“休”、“羞”
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
③足:程度副词,很,非常。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足风流,犹云十分风流,够气派、潇洒,够俊俏、多情的
④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
⑤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
⑥纵:纵然,即便。弃:抛弃,弃置。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纵被”二句,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后悔
思帝乡·春日游白话译文
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
我想以身相许嫁给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纵使他薄情无义抛弃我,也不后悔也不害羞
思帝乡·春日游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民穷财尽、国力衰弱、战乱绵亘,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前途茫茫、对未来失去信心,多数人为全身远祸得过且过
,上层官僚集团和豪商巨贾则征逐秦楼楚馆尽情享乐,一些知识分子也在倚红偎翠中消磨岁月
;晚唐的进士科举制狂热,中下层文人耗在科举考试上的时间从十多年至三十多年不等,他们长期与歌姬打交道,多通晓音律,从此大量产生长短句歌词
韦庄身经黄巢之乱,转徙流离,后虽卜居成都(后蜀),官至宰辅,而俯仰今昔,不能无慨于中;《古今词话》称韦庄有一个宠爱的姬妾被王建假托教导宫女召入宫而终未放回,韦词牵涉此事者甚多
;这首词调寄《思帝乡》,当是韦庄“托为绮词”的思唐之作
思帝乡·春日游作品鉴赏
思帝乡·春日游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这首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思帝乡·春日游评价
明·:韦端己《思帝乡》小令,人讥其鄙亵鲜耻,而不知感愤而发此吟也。(《小清容山馆词钞自序》
明·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句云:“死心塌地”。(卓人月《古今词统》
清·:词有写情景入神者,亦有言情得妙者,韦庄云“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古今词话·词品》下卷
清·: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皱水轩词筌》
近代·:爽隽如读“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诸作。(《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
当代·论韦庄词:“谁家陌上堪相许,从嫁甘拚一世休。终古挚情能似此,楚骚九死谊相侔。”
词中所写虽为男女爱悦之辞,然其倾心相许、至死无休之专注殉身之精神,除感情劲直真切外,更能以深挚感人;由小可以见大,因微可以知著,佳处即在能以挚情使人感发,此亦为韦庄词之一大特色
。(《灵溪词说》)
当代·:像韦庄这类酣恣淋漓近乎元人北曲的抒情作品,在五代文人词里是很少见的,只有当时的民间词如敦煌曲子等,才有这种风格。这是韦庄词很可注意的一个特点。这首词不掩饰地流露了女子青春的热情,迫切要求恋爱自由。词意质朴大胆,很近民歌。(《唐宋词欣赏》
思帝乡·春日游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附近)人
。唐初宰相后人,诗人的四代孙。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参加春试落第,约在咸通七年(866)率弟妹家人到虢州定居,过了十载乡村生活,唐僖宗乾符三年(876)春重返举场,屡试不第;广明元年(880),适逢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长安,陷身兵火,此后在南方避乱流寓很久,曾到过江南及赣、湘、鄂、蜀等地,大半生过着漂泊的生活。唐昭宗乾宁元年(894)中进士,仕唐官至左补阙(职务是对皇帝进谏,向朝廷荐举人才)。黄巢乱后,韦庄两度入蜀,后为王建赏识,卜居成都,王建建国称帝后,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治号小康,得以余力从事于文艺
他是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诗人、词人,他的诗有《》,词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等,“”中与并提
李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
赵崇祚辑.花间集校[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07月,第45页
林大椿编.唐五代词[M].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06月,第108-109页
韦庄.名家诗词之一浣花词集[M].上海光华书局,1931年05月,第4页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
高峰编选.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253页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
林霄选编.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08,第21页
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史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08月,第275页
龙榆生撰.中国韵文史 下篇[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3月,第79-80页
詹丹,黄卫星,郭开平编著.阐释的力量:语言、文学和文化论丛[M].上海三联书店,2014.05,第173-174页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19-120页
黄岳洲 茅宗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隋唐五代文学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06月,第490-492页
(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新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07月,第162页
叶嘉莹.思帝乡(春日游)[A].唐宋词鉴赏辞典[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72-73页
叶嘉莹著.唐宋名家词赏析[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04,第32-34页
徐育民 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M].北京出版社,1982年08月,第19-21页
(后蜀)赵崇祚选编;徐国良,方红芹注析.花间集[M].武汉出版社,1995年,第44页
姜葆夫.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宋) 中[M].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05月,第201页
周世伟著.韦庄词汇释别解.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第83-95页
冯乾编校.清词序跋汇编
第四册[M].凤凰出版社,2013.12,第1705页
张璋 职承让 张骅 张博宁编纂.历代词话(上册) 《古今词统》词评 徐士俊.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03,第382页
周世伟著.韦庄词汇释别解[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第83页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竖排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七五-七六页
叶嘉莹.说韦庄《思帝乡》词一首[J].名作欣赏,1987年,04期
叶嘉莹.迦陵文集 (第5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07月第1版,第30页
夏承焘,盛静霞著.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9
韦庄(齐涛笺注).韦庄诗词笺注 第1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3页
朱东润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编 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430页
师专《中国古代文学史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纲[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08月,第277页
黄士吉.中国古代文学 上册.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229页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56页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中国史上最有魅力的情歌》 www.wenku1.com
中国史上最有魅力的情歌日期:
中国历史最具魅力的情歌重庆 丁永忠人生三情 人生在世,不外“三情”: 一曰亲情,二曰友情,三曰爱情。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体验了亲情的深度,才会更加珍惜自己温暖的家庭;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才会更加爱护来之不易的朋友情谊;拥有了爱情的纯度,才会更加用心去关心自己的爱人。历经了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完整人生。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它与生命同在,与人性同在,与希望同在。失去了爱情,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也失去了与永恒的联系。所以,真正的爱情,是对生命的讴歌,是人类走向完善的阶梯。中国是抒情诗的故乡,以爱情诗为代表的抒情诗,却格外委婉含蓄,通常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有六朝民歌《情人碧玉歌》所咏之欲说还羞情态:“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1. 生死不离的直白爱情民歌 中国历史上表现生死不离爱情的最牛情歌,恐怕莫过于来自民间的汉乐府民歌《上邪》、唐代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和明代时尚小曲《山歌·分离》。自古及今,它们对中国文人的爱情观及作品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家都十分看重汉乐府民歌《上邪》,因为它是此类诗作的最直接源头: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这首民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其爱人的热烈表白,将它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天啊!我要和您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峰夷平了,长江、黄河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了,我才敢与您断绝!女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表白“与君相知,长命(使)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宇宙再度回到混沌世界了。这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的根本不可能发生的设想,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不仅准确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而且比一般的平铺直叙更有情味,比委婉含蓄更富刺激,确实是深情奇想的“短章神品”。 汉代民歌《上邪》所表达的“石头开花马长角,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绝决誓言,是一种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中发现的唐代无名氏曲子歌辞——《菩萨蛮》,在内容和手法上都受到明显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曲子词着重描写了一位痴情女子在浓情蜜意、耳鬓厮磨时,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用火一般的热情发出的山盟海誓,她一气直下地连用了六个极为奇特的,也根本不会发生的自然现象作比喻,向其所爱之人表白她那永远不希望分离的殷切愿望。如果说汉乐府《上邪》是一位女子对爱人剖白心迹,那么这首无名氏的《菩萨蛮》则表现了此类女子恨不能把拳拳爱心捧出来给对方看的赤诚心情。 被明代文人视为“我明一绝”的明代民歌——时调俗曲,同样给我们一种清新脱俗而又执着无悔的爱的追求,其《山歌·分离》小曲就这样唱道: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这首民歌句句都在说分离,句句又都是浓浓的不愿意。这口吻,这热情,这执着,谁说不是一个弱女子发出的最牛的爱情誓词?这种信念如磐石,热情似火焰的誓言,这首以尖新倩巧的语言为特征,以生动泼辣、直率热烈的比兴表达爱心的情歌,我们只能在民间歌谣中才能见到。向来被视为风流艳词的那句“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同样出自民间情歌的誓词。明代俗曲中的《西厢记·劈破玉·为冤家》就唱道:为冤家鬼病恹恹瘦,为冤家脸儿常带忧愁。相逢扯住乖亲手,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就死在黄泉,在黄泉,乖,不放你的手。当代《贵州苗族民歌》也同样用最朴素本色的语言,唱出了人类历史经过上千年演变、发展后,对于“爱情”二字的最牛诠释:生要缠来死要缠, 不怕雷打在眼前 ;雷公要打一齐打 ,阳间打死阴间缠 。 2. 具有永恒魅力的动人情歌 《诗经》中的情歌,首屈一指的当然就是这首为“不了情缘,永远追求”的《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后两章从略)【译文】 苍苍的芦苇啊,你那白露已凝结成美丽的晨霜;我那倾心的人儿啊,似乎就摇曳在那秋水茫茫的远方。我要逆水而上哦,但道路艰难,路途漫长!我要顺水而下哦,她又仿佛在那茫茫水域的中央!…全诗将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虽然没有具体的人物交待和执着纯真的热烈表白,但通过异常空灵的抒情,把一个痴情人想念和追寻自己情侣时的那种惆怅心境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委婉感人。清人马瑞辰说:“在水一方,诗言伊人在其地,有可求也,下四句言逆求之则远而难至,顺而求之则近而易见,非以在水一方为喻远也。”因而,此诗明显写的是一种痴迷心境,深刻流露了主人公对其恋人的强烈爱慕感情。诗中的所谓“伊人”,其实也是一种象征,它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诸如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人生无常、精神失落的悲哀等等心灵的回响,都可以从这首《蒹葭》诗的意境中得到感应。因此,从批评性的接受层次看,本诗又完全可以称之为象征诗,因为它象征了人生的悲剧命运,寄寓着执著追求的美好人生,和百折不回、至死不渝的美好愿望。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所谓“深致”,就是指特有的深曲婉媚的情趣;所谓“最得”,则是说此诗在三百篇中独标异格,风韵高卓。因此,王氏此评,不啻是说此诗之情韵美,在三百篇中乃称独步。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其四) 诗也是一首杰出的动人情歌。元稹之前,除了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曾为自己死去妻子写过三首情感较为深挚的“悼亡诗”外,中国文人诗歌基本上不直接抒写自己的情爱生活,所以唐以前的爱情诗大都出自民歌,如《诗》之国风、汉魏之乐府等。元稹是晚唐代李商隐之前唯一一位大量写作个人情爱的诗人。他作为中唐著名的诗人,不仅诗歌数量很多,而且还亲自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这首《离思》就属于艳诗。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是元稹十类诗中写得最具特色的一种。尤其此诗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特色独具。所以在我国古典爱情诗词中,堪称千古绝唱,极负盛名。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的第四章《艳诗及悼亡诗》中说:“微之自编诗集,以悼亡诗与艳诗分归两类。其悼亡诗即为元配韦丛而作。其艳诗则多为其少日之一情人所谓崔莺莺者而作。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情感,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可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元稹《离思》(其四)诗的最突出特色,就是使用巧比曲喻手法,以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眷恋。全诗仅四句,却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译文】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就难以再被别的水所吸引了。经历过巫山的云缠雨绵,别处的云雨就再也称不上云雨了。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这首绝句取譬极高,抒情强烈,用笔极妙。全诗四句,有三句采用了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其笔意所在。首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尽心篇》中的“观于海者难为水”脱化而来,意思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然而,此诗却写得意象雄浑深远,含蕴深刻,令人联想翩翩。第二句使用的是宋玉《高唐赋》中“巫山云雨”典故。《高唐赋》序说:战国时,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 ,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建庙号曰“朝云”。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巫山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其实,他也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自己心爱的女子,以充分表白自己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除了此女子,纵有其他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打动自己,获得自己的欢心和爱慕了。只有那个女子,才能使自己倾心相爱。因此,此句写得既含蓄蕴藉,却又感情炽热。 第三句“取次(草率)花丛懒回顾”,以花比人,是说我即使走进盛开的花丛里,也会毫不留心地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为什么呢?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作了回答。含意是说我已看破了红尘,要去修道的原故,这只是其一。其二,是因为他失去心爱的她,再也不想看别的“花”了。统观全诗,不难看出,“取次花丛懒回顾”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失去了“君”——心爱的人儿的缘故,“半缘修道”之说,不过是遁辞罢了。就此诗意象看,前二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二句的“懒回顾”、“半缘君”,语势舒缓,是曲婉深沉的抒情。因而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总观全诗情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的确创造了古代“情诗”的绝胜境界。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仅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不可再得。譬如,王维的《相思》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而元稹的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却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此,所以能引起后世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的强烈共鸣,并以此来表达对爱人的痴情。这正充分说明元稹此诗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和感染力。其实,在中国古代动人情诗中如《蒹葭》、《离思》者并不多见,多见者恰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者”:“道是风流最痴情”,就是这类情歌的最动人之处。唐人王昌龄《闺怨》绝句也就一首以真情动人的情歌: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写了一个闺中少妇,看到陌头的柳色青葱,盎然春意,才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觉得再打扮也没有意思,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没有一点快乐了。一个“悔”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追悔心曲。因此,全诗并未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却裸露无余。五代韦庄的《思帝乡》同样是一首为情爱而作的歌: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 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词人以白描手法,质朴多情的语言,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上片一个“足”字道尽了陌上少年的无限风流,充分体现出了女主人对“陌上年少”的一见钟情,从而为下面抒发个人感情做足了铺垫,为坚定的决心埋下伏笔;下片结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八字简短而有力,表达了一种“九死犹不言悔”的坚决意志,比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来得更大胆、更强烈、更义无反顾。这种突然而至的浪漫爱情渴望,毫不掩饰的直率言语,坚决的态度,执著的性格,全由这二句深沉醇厚、浅白直露的决绝语言体现出来。故清人贺裳的《皱水轩词筌》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韦庄 思帝乡.春日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