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能帮我招生,找一个怎么才能找到学生妹给你1000

自考招生代理黑幕:一个学生可赚上千元
日期:07-30&&作者:曹曦晴 宋丽娟 陈蕾&&点击:来源:中国广播网
  高考结束、暑期来临,自考招生代理成了各大高校最热门的兼职。借助名校招牌挂羊头卖狗肉,招生宣传广告无不让人心动。这些招生代理如何经营业务?背后到底有哪些猫腻和陷阱?   招生代理经营业务 人数越多提成越多   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想利用暑假给自己找份兼职。最近他看到校园里到处张贴着招生代理广告,便拨通了上面的电话号码。   一位姓柯的老师接到电话后,约小李在武汉理工大学的招生办公室见面。小李如约到了校门口,前来接洽的人并没有把他带到校内,而是带到了一栋学生公寓里。   见面之后,小李和柯老师的人签了一份《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招生代理协议书》,甲方为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乙方为小李。协议中提到了招生费用的结算标准和结算方法,以10人为一个梯度等级来结算提成:1―9人,每人1300元;10-19人每人1500元……70-100人每人2500元。人数越多,提成也越多。   协议签完之后,柯老师递给小李60多份印刷精美的招生简章,名校的字号印得很大,“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班”的字号很小。大量篇幅是关于武汉理工大学的介绍,底下详细列出了该校2009年的招生专业和计划:分为主考专业全日制助学班和就业技能班两个方向,学历层次全部为本科。通讯地址栏写的是武汉理工大学主考专业就业技能班招生办公室。   学校自考机构给老师摊派任务 最低要招8个学生   记者在湖北省2009年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网络报名平台上查到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确属授权点,但是没有开设招生简章中提到的企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专业,而且学历层次并不是招生简章中宣传的本科,而是专科。对此,记者向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自考招生办进行了核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我所知我们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唯一授权的一个,它呢我估计是假的。现在各大学校在二级学院都有这样性质的办学,招生的骗子比较多。”   随后记者向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上级主管部门武汉理工大学学院进行核实:“因为华夏学院所有关于自考和培训的都在我们这个部门管理,我们这个部门确实没有对外发宣传单。我们学校根本没有继续学校的部门,那就不存在说继续学院的公章了。”   一位曾经做过自考招生代理的学生小王向记者透露,自考全日制助学班最初是由继续学院统一管理,各二级学院负责教学,教学站则负责思想政治和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等,但眼见着这块市场越做越大,利润相当丰厚,于是各个环节纷纷介入,拉着人马招生,相互抢占生源。有些学校的自考机构往往会给老师摊派招生任务,而老师觉得难以完成,又往往会找学生进行分解:“我们学校对每个辅导员布置了任务,一个辅导员最低要招8个学生。要是没有招到的话,就可能会扣那个工资之类的。”   除了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招生外,有的学校还将整个业务外包给招生中介机构。据小王介绍,中介机构的自考招生都是“金字塔型”的招生代理体系。一般都是一级代理直接和学校联系,下面大都有几十人规模的二级代理,二级代理下面还有三级、四级,甚至更多。不同等级的提成往往也不一样:“也有一些外面专门招生的机构过去包的,我以个人的名义把你这个学校包了,我跟你谈多少钱一个人,我再包到外面去,然后我在外面所有的学生算到我一个人头上,这样基数就大了,它单独拿的钱就高些。”   这些招生代理机构一般三四月份和某高校谈合作,谈定合作后,挂某高校的牌子印招生简章,等分数线一出来,就想办法搞到落榜生名单,然后给落榜生寄送招生简章。  实际情况和招生宣传有很大出入 属于虚假宣传   2008年高考,宜昌考生小林发挥失利,没能考取理想的大学。在一次高考招生咨询会上,小林接到了一张华中师范大学自考助学班的招生宣传单。一名招生工作人员向小林介绍说,这所学校是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生进校后和华师的统招生并没有多大区别。   到学校报名以后,小林才发现实际情况和招生宣传所说有着很大的出入:“他说住华师里面嘛,其实也不是住华师里面,就是华师外面附近的一个小区。还有上课吧,有一部分课在华师里面上,还有一部分课就在我们行政楼上。一些公共课,不是蛮重要的课,就是华师的研究生带的。”   按照小林提供的招生咨询电话,记者以报名咨询的名义打了过去。在电话里,一名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这所自考助学班下属华中师范大学,教学资源和华师本部并无两样。
  记者:你的意思是说学校还是属于华师吗?   招生:当然是啊。   记者:你们学校有什么优势呢?   招生:因为华师本来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学校,老师管理比较严,上课都在华师学校里面,能感受到大学的学习氛围,一些资源部能很好利用。   记者:比如他去你们学校上学他能用华师本部的图书馆吗?   招生 :当然可以,像华师本部的设施啊,图书馆,馆,食堂都和统招生是一样的。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曾经做过自考招生代理的小王告诉记者,2006年部明文禁止211工程大学办自考班,现在这些打着华师等重点院校旗号办自考班的都属于虚假宣传,而所谓的“资源共享”也并不属实:“比如说像我们学校吧以前我们叫文化发展中心,它是学校产业集团底下的,然后它挂钩在学校的继续学院。但是从我们底下那一届开始因为国家已经明令禁止211学校招生了,它就跟继续学院一点关系都没有,底下的学生相当于就是社会的考生,你在学校你不能办学生证,你享受不到学校的任何好处,你不能在学校食堂办卡,你不能用图书证。你什么都不能,你跟这个学校一点关系都没有。”   小王说,夸大宣传和炒作名校概念其目的是为了吸引生源。他说,自考招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链。一个学校以每年招收1000人计算,一个学生收费在元/年,以招生平均成本30%算,花费是200多万元左右,即使再除去管理费、场地费、挂牌费等也还有几百万元的利润空间。正因为如此,自考助学班才会广泛聘用招生代理,连哄带骗地将考生送进自考学校的大门。   今年7月,湖北省考试院开通了“湖北省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班网络报名服务平台”,统一公布自学考试相关政策和举办院校的。同时,考试院还宣布今年将加强对自考助学班的管理,禁止高校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全日制助学班,严格控制举办高校助学班招生规模;各举办院校不得委托中介组织和个体人员招生。湖北省考试院自考办黄主任表示,关键是考生及家长不要轻信招生代理的虚假宣传:“要告知考生和家长不要信任那些招生代理,要考生本人到学校咨询。 ”  部门能会从自考招生利润中分一杯羹   但当记者问及部门如何监管时,黄主任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仅是口头上制止,而没有具体的行动,湖北省考试院的禁令难免沦为一纸空文。华中科技大学科学院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透露,考试院乃至部门都或多或少地会从自考招生丰厚的利润中分一杯羹:“自学考试从考试院自考办来讲,它开办一门自学考试,它是要收考务费的,如果减少了生源,意味着它的收入是减少的,考试院的自考办又是省厅的,厅减少它的计划就会减少它的收入,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受损失。政府现在在很多时候它实际也在利用这样一个他所掌握的高等的资源在谋取一些经济上的利益,现在这些自考开办单位他们所有的计划都来自于主管部门,如果主管不给他计划,他是招不到学生的。”   而主考高校也是这条利益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别敦荣说:“他实际现在就形成了这个考试院和办学的高校之间的共同利益,考试院给了那一个学校这个主考的资格,那么最后这个学生他所通过的全部考试科目的里边有可能考试院负责的考试,他有一部分考试不需要参加全省的统试,他只需要参加学校的考试。”   别敦荣说,目前中国大学还属于精英,还有大量的学生上不了理想的大学,而自考助学班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部分考生获取更高学历的需要。但政府在自考招生监管方面确实存在空白地段和薄弱环节,才导致自考招生乱象环生的现状。他呼吁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将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来,让高校自考助学班的办学行为走上规范和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部门主要应该监管机构,对开办自学考试的这些单位进行监管,这些自考的大学在招生的过程中利用中介机构招生出现了问题,政府接到投诉,甚至有些大学违法了,政府可以取消它的招生计划,减少它的招生名额,对它进行限制,这样从部门的角度来讲,就能比较有效的遏制它。”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
--------------------------------------------------
工信部备案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
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晋移备2018001号
法律顾问:郝晓燕这个校长如何用半年时间招生突破1000人这个校长如何用半年时间招生突破1000人富民岛教育百家号小时候。我的学习一直很好,可惜上到高一就因为家里没长退学了,记得那年寒假。我骑着自行车到离家40里的县城卖糖球葫芦。当时也不会叫卖。蛤还是鼓起勇气叫卖,终于卖完了一篮子。卖到最后的时候 ,当时还受了骗。一个人拿了糖球葫芦,说到里面拿钱给我。进去后,我等等了很久也没出来。。现在想起还有点心酸。几年前,我决定开培训机构,虽然性格有点内向,因为当我自考有了大学水平后,那会很多人就说我适合当老师,说我有耐心,喜欢给别人说教,当然开学校也是一种偶然,也可以说是走投无路,反正最终走到了这条不归路(是挺艰辛)。学校前期和大家一样,找地方、装修、选教材、定方向,当然还有印传单,学校刚开始,为了吸引学生,价格优惠力度当然很大。价格优势还是很明显,特别是在我们这南方的四线城市,第一期找到了50人,也算是开张了。后面的招生和大部分学校一样,定期发传单(告诉家长,我们还活着),打电话,邀请试听课,做活动(蛋糕DIY,种树苗等等),每一次活动,大家都很累,前期准备,宣传,材料准备,电话邀约,成本下来也得几千,而且大家都这么搞,家长也就烦了。初见效果去年开始,微信、微博等互联网营销开始流行,很多线下的商家开始尝试做网络营销,我们学校也顺应潮流(主要是便宜),首先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花了5000多块钱,找人做了个微网站,由于我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极致的人,我在微网站上花了很多功夫,界面美工,甚至每一张图片都精挑细选,微网站有学校介绍、师资介绍、学校动态,户外活动等等,做微网站的人肯定恨死我了,因为我老是改动,最终微官网上线,我把二维码下载到宣传册上。首先要求每个家长都添加,平时我们微信里有家长群,一来方便家长沟通,也要求孩子在微信读背课文,微信背课文有两个好处,首先孩子在微信上背课文,家长不用去监督了,家长省心了,其次孩子面对手机背课文,他觉得是面对媒体一样,背的不好就会重新背,这样也无形中增加孩子背课文的效果。就这样我在微信群里发布我们的微官网二维码,大家踊跃添加,很快微官网就突破200人(当然也有不少亲戚朋友),这样运营了一两个月,我每天都会发布一些最新的教育咨询、学校动态,每篇文章点击少的有一两百,多的有四五百,数据看起来蛮不错的。但是有一天,我问自己,这样对招生有什么用!因为大部分阅读的都是自己的家长,外面的家长登陆的很少,有时候做活动也会要求家长转发,前提是要送点小礼品,当然对活动还是有点效果的。我想有没有方法让家长频繁登录我的微官网,然后频繁的转发我们的文章。这样下来,我200个孩子,如果每周都转发一篇带有我们学校的名称的文章、活动或者邀请函等等,一年下来就是2万次转发,一次转发如果有5个潜在客户看到,一年就是10万人,如果文章好,转发两三次,效果就更好了。关于转发,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找路人给你转发,即使他发了,别人看到也没有用,因为和我们学校没有连接,如果是老生家长转发的,看的人知道是自己朋友的孩子在我们这上课,就会主动问他,只要教学质量不太差,家长都会说还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怎么让家长或者孩子登录我们的平台!以前发文章、发动态,其实家长也就刚开始感兴趣,一两次之后就不会看了,再说我们也没啥很吸引人的动态,我们又不是纪委,到底家长想看什么?再用奇招我们在微官网加上课程动态,家长可以看到孩子每周学习情况,然后我又找技术人员做,这样微信端学生就得要有登录界面,后台还得写,一下子收费8000多,我一咬牙也就做了,加上这个之后,登陆人数立马上来了,只要登陆一次,也很方便,平均每周都有一半家长会点开,文章的点击阅读也翻了一番,虽然还是自己的家长,但数据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总算钱没白花。接着我想继续增加点击,让微信端粘度更强,我突然想到我们的微信背课文,那可是100%参与的!家长是很喜欢的,认为我们很负责任,我就想着把背课文加到我的微官网中,不单可以背课文,还可以默写单词,做作业,然后我又找到那一家技术,他告诉我做不了,技术太难,十万也不做(被我吓住了),我又找了几家,价格都在8万以上,价格实在太高,最后我在某网(避免广告嫌疑)上悬赏3万去做这个,有好多家联系我(网上接私活的人不少啊),最终还是做出来了,这样家长和学生就牢牢被我们栓在微信上了,下一步,就是看看如何让他们把我的活动转发出去了。我开始想如何让家长转发,家长都是成年人,他们对隐私看得比较重,不是很熟也不愿随便转发,想过很多方案,后来我的一个老师说,干嘛让家长转发啊,孩子也可以啊,只要给孩子积分,孩子可积极了,而且本来孩子做作业就在家长的手机上。于是我找到我的私人技术助理(某网那位),他帮我设计一套积分系统,孩子除了上课得积分,做作业、背课文也可以得积分,为了获得更多的积分,孩子可以选择在“快乐家园”里选择积分任务,孩子只要完成口碑转发,就可以获得积分,然后我们把积分兑换的礼品做成海报,挂在墙上,随时可以看到,礼品从文具到遥控飞机(某宝上50元,真能飞的)不等,老师在课上也经常宣读积分排名,鼓励大家认真上课、认真作业,当然,还有做任务。招生效果倍增一切准备就绪,培训老师,开始部署。使用了2个月时间,期中考试一结束,招生就有了动静,陆陆续续就有家长过来咨询,很多家长都是长期被微信朋友圈浸泡过的,他们说,孩子没考好,想补习,第一时间就想到朋友每天转发的内容,问朋友说还不错,就过来看看,我无意中发现,口碑传递的最高真谛:不是让家长告诉别人,而是让别人问我们家长,这个辅导班好不好!半年下来,招生人数突破300人,而且有很多是距离很远的家长,这个是发传单完全达不到的效果,为了加大力度,我开始策划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加上有我自己的宣传机器(家长就是我的传播人员),只要活动还不错,肯定能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暑假前,策划三个活动,第一是邀请一个心理老师,主讲学生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做成一个电子邀请函,然后是优惠活动,暑假报名前两百名打七折,前400名打八折,并且都有礼品赠送,第三个活动是连报三期免费邀请参加两天的口语集训营(其实这个更没有成本)。三个活动在一个月内分6次转发出去,到暑假前一周,由于前期几个月的铺垫,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已经脸熟),然后加上暑期本来的市场爆发,每个活动的转发都过了1000,阅读都已封顶100000+,效果吗?如标题!达到了1000人。所以一路下来,我总结了所谓网络营销的一些心得。1、网络营销是长期的,内容不重要,频率最重要!2、营销必须是一个环,从进来到出去,一个地方断了,效果就没有了。(如果只有在线作业功能,也只是在自家里折腾)3、做营销要分两步走,先脸熟(如果是家长给你撑腰,就更牛逼了),然后用活动引爆。很多学校活动也不错,为什么没有效果,或者是效果没有这么大,是因为没有家长给你做背书。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富民岛教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创业培训、网络营销、软件运用培训学习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像传销那样去招生(组图)_网易新闻
像传销那样去招生(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招生诈骗的重重黑幕:招生就是 从头到尾忽悠人,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忽悠,把钱搞到兜里就行了。至于学校怎么去教,以后就业的问题等,招生人员不参与,也不管。 9月中,昆明爆出一起有一千多名学生上当的招生诈骗。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找到了一名熟悉招生骗局的“深喉”,他向我们揭开了近几年昆明各培训学校假托大学之名,招生诈骗的重重黑幕:招生就是 从头到尾忽悠人,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忽悠,把钱搞到兜里就行了。至于学校怎么去教,以后就业的问题等,招生人员不参与,也不管。 南都周刊记者_李继锋 昆明报道云南经贸进修学院假借云南财经大学名义诈骗招生的事件被报道后,云南财大承诺退还学生学费。退费现场被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图片来源云信网  原来是一个骗局 一周之内,远处云南砚山县蚌峨乡的刘桐(化名)连续收到两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份是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另一份是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林业管理。 一个人收到两份通知书,山乡小村顿时沸腾了。迎来送往祝贺的乡邻,刘先明难掩一脸的自豪。儿子刘桐在乡上读一所职业高中,虽然成绩一般,并且每年要出上万元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但自己多年的坚持,终于换来今天的成绩。 想和同学分享喜悦的刘桐,不断地给同学打电话,但兴奋顿时减了大半:乡里的其他村寨里的同学大部分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有个平常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还收到了四份。 父亲坚持让刘桐读云南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邻居们分析:一是云南财经大学牌子过硬,二是会计专业毕了业好找工作。刘桐拗不过父亲,虽然不喜欢会计专业,但还是选择了财经大学。 8月31日一早,父亲骑着摩托车带着刘桐沿着崎岖的山路赶往县城,等待晚上才出发的班车。陪着儿子在县城吃了晚饭,刘先明才把大女儿打工攒下的五千元钱交给了儿子。 次日,负责招生的“财大王教师”开车亲自接刘桐到学校。在交了五六千元的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后,刘桐得到一张盖有“高等教育缴费专用章”却没有明确收费主体的发票。身份证、学生证、团员证等证件则被以注册为名收走,随后学生们便被拉去一所军校军训。 军训结束后,刘桐和同学们被老师带领着去认宿舍,老师指着一栋楼房说:那是你们的宿舍,原来住的是研究生,现在研究生搬走了,为了让新同学住得舒服些,学校要对公寓部分寝室进行装修,仅需10天装修完,学生就可以搬回到公寓里住了。现在需要要暂时在外面找地方住。然后,学生们被分别安顿在财大附近城中村的10余家小旅馆和招待所中。 开始有学生怀疑他们所上的不是云南财经大学,而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野鸡学校。有愤怒的学生打电话报警,并在财大附近聚集起来要求见校领导,要求校方解释清楚。直到这时,刘桐才发现录取他的学校叫做“云南经贸进修学院”。 原来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招生骗局。 根据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提供的资料,云南经贸进修学院是一所进行中等职业教育、自考助学的民办社会培训类机构,并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的资格。但在对外宣传资料中,该校常故意省略校名中的“进修”二字,刻意模糊办学性质。早在2008年,该校因未能通过昆明市教育局教学管理评估而被责令暂停招收新生,至今未完成整改。 今年5月,经贸进修学院与财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教学合作协议。高考结束后,经贸学院即以财大高职学院的名义向低分考生发放入学通知书,招收“本科”学生。它们的录取通知书有两个样本,学生收到的是:封面印有“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入学通知书”字样,封底是财大图书馆的照片,内页有云南财经大学标志,落款为“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加盖公章。向财大高职学院送审的则是:封面印“云南经贸学院”,落款也是云南经贸学院,并加盖公章。 经事后调查,经贸学院院发放去的“录取通知书”约有2万多份。刘桐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即来于此。 得知受骗后,上千名愤怒的同学聚集在财大周围讨说法。云南财大校长汪戎称,“财大没有获得任何经济利益,没有任何法律责任,而是被恶意盗名的受害者”。但考虑到“受骗学生是无辜的,且陷入困境需要帮助,在无助的状态下聚集在学校附近,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导致舆论的误解,财大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愿意安置这批学生。” 他向受骗的学生承诺:尊重大家的选择,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如果愿意参加自考或成人高考,财大将举办助考班,第一年的费用全免;省招考办正在全省范围内补录专科生,财大可以提供帮助,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财大可代为联系;如果选择退费,财大也将代为退费。 截至9月15日,1271名受骗学生绝大部分已得到妥善安置,其中,1200名学生已退费离校。 “深喉”现身 诈骗败露后,云南经贸进修学院院长赵永刚曾立下字据,称会将学生缴纳的费用转给云南财大,由财大代为向学生退费。但在向财大转账140万元之后,赵永刚却人间蒸发了。 警方调查估算,这个经贸学院共收到学费收入约为650万元,除去近300万元的招生回扣、租金、聘用人员工资及转移给财大的140万元,赵永刚等人至少还留有200万元。 记者获悉赵永刚的两个电话号码,但是,这两个电话一个拨不通,另一个则处于来电提醒状态。此前冒充财大教师之名的“招生老师”,也大都关机或换号,不知所终。 云南经贸进修学院招生骗局只不过是昆明近几年招生乱象的冰山一角,甚至在全国各地,类似的招生诈骗也普遍存在。记者调查发现,在高校周边,往往有不少和经贸学院一样的民办培训类学校租房办公,他们在学校名称和地理位置上打擦边球,欺骗学生入学。 这些学校以高额回扣为动力,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招生队伍,走乡串寨引“生”入瓮。 记者找到了一名熟悉招生骗局的“深喉”——M先生,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曾是云南财贸进修学院的“班主任”,其实就是招生人员。2004年,高中毕业的M偶然涉足昆明的招生江湖,发现这是一个掘金的富矿。“我做得不算最好,但几个月就可以赚几十万,很快就在昆明买了房子”。然而,据他所说,财富的激增,却让他心里越发不安。原本可以改变山里孩子命运的大学招生,畸变为各个利益集团疯狂敛财的道具。 2010年暑假,他领取了一个培训机构近4000份的“录取通知书”,只发放了数十份,就决定收手。“他们这样招生是在滑向犯罪的泥潭,”M说,“我决定说出招生的黑幕,希望学生们不再受骗,也求我心灵所安。” 一千多人的招生队伍 南都周刊:你自己最初是怎么接触到招生这一块的? M先生:高中毕业那年(大约2003年),我有个同学在(云南)师大,假期没事情干,他找份工作,就是摆张桌子在大街上招生。每天给几十块钱的底薪,招到一个学生给200到400元的提成。然后我高中毕业后,也来找那个同学,他把我介绍到一个学校去做,我做得还好,那时候学生很多,根本不用去招,他们自己会来昆明,那时候很乱,云大、师大等等都摆了桌子等在大街上,但这个学校的办学性质呀,学生来读得好不好呀,我们都不清楚。 南都周刊:你开始做的那一年赚了多少钱? M先生:那年赚了5000块钱,在街边的摊位上,十多二十天吧,那时候觉得好玩又自由,摆张桌子,想做就做,不做可以去逛去玩。 南都周刊:最红火的时候一年可以赚多少钱? M先生:确实很诱人,像我这种高中毕业没考上什么大学,基本上就是混,但我在昆明这几年,我读书的钱、买房子的钱完全就是靠做这个事情。其实我还是做得差的了,有些人一年五六十万、上百万。还不是一年,是几个月(一般3个月左右),一个学生赚2000元,10个就是2万,100个就是20万。去年我一个朋友的团队做了八九百个,那就是几百万了。 南都周刊:你们这个圈子负责招生的大概有多少人?每个团队怎么分级怎么合作? M先生:没有详细统计过,但长期混在这个圈子的人数有近千人。像传销一样,每个人都有团队,一层层的,做到中层,几个月就可以赚几十万。一般就是三层四层这样子,工资是一层层发下来的。 南都周刊:你们团队与团队之间有没有恶性竞争? M先生:有,打破脑袋犯法的都有。大家私底下都议论,今年经贸学院出事是不是竞争对手给下的绊子。我为什么能赚钱?我告诉你,我以前是到学生报到的时候才去做。报到的时候我就到车站呀或是校门口去说服学生,让学生跟你走,把别人发的通知书换了,回扣就是我的了。 南都周刊:那你怎么换得到呢? M先生:办公室可以自己打印出来,把模板调一下就可以,网上可以下载下来,自己修改一下收据呀等等,找印刷厂搞。现在的自考学校,上课老师基本上都还有学历,好一点的自考学校99%还是有大学学历呀。但班主任基本上都是招生人员,招完后能上课的就上课,不能的就当当班主任,管理其他事情等,反正都有个事情做,学校来发工资,以后他下一年就会帮学校做事。如果招完生就把他叫走了,那以后就没人做这个事情了。 南都周刊:他们那个团队是只为固定一个学校招生还是还有其他学校? M先生:哪个学校给钱,满足我条件就帮哪个学校招。很多人后来转行了,自己办学校, 办培训等。我本来打算今年都不做了,但因为缺钱, 今年又打算去做了,领了4000份录取通知书,但发放了几十份就收手了。良心不安。干这事是不是违法我们也搞不懂,反正出事也是老板(承担)嘛!像财大今年出事了,招生人有的留的是假名,没有固定工作,去哪找也找不到他,出事都是老板。 从头到尾忽悠人 南都周刊:你们招生是有选择地去一些地方吗? M先生:去条件好一点的地方,那样才有钱嘛!像曲靖等。对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就说,你来读啦,我赞助你1000块钱,或说学费优惠你1000块钱,其实我还有1000元的提成,但家长高兴得不得了。肯定来读!这些方法都是自己想的,很耐用。 南都周刊:招生的流程包括哪些? M先生:很简单嘛!首先他招生的流程一般是这样,快要中考或是高考,拿着宣传资料到各学校去宣传,但宣传的真实性我们就不管了,有人说真实,有人说不真实,但利益驱使下,很多人都尽量化缺点为优点,他们根本不跟学生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把这些报名表、其他信息等拿到昆明,给学生发录取通知书。还有一种就是认识那些中学的老师,直接拿到学生的信息。很多学生根本不看通知书是不是正规的,里面还有什么(贫困助学)补助呀,怎么可以有补助?学生区分不了,而且这个招生电话确实又是财经大学的。 南都周刊:像你们招到学生后怎么处置? M先生:招生就是 从头到尾忽悠人嘛,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忽悠,把钱搞到手就行了。最后学生要退费要怎么,那是学校的事情。招生人员只要把学生招来,把钱搞到兜里就行了。至于学校怎么去教,以后就业的问题等,我们不参与,也不管。还有的学校是招了直接送到省外去,我也没去过,不太清楚。一些学校招生困难就搞了一些新兴的专业, 比如汽修呀等等,但学生来读了以后学校设备跟不上,没有设备,学生毕业以后不知道干嘛。更有甚者,人家学的是修车专业,但学校将人家送到工地等地方实习。 南都周刊:我看有些被骗的学生说,招他来的都是熟人。 M先生:有一种情况,就是招他来的就是他的朋友、熟人等,这些人就是傻,招自己的熟人。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他不招,而是请人代他招,比如说你帮我去招,招来一个人给你1000块钱等等,就是这样的。所以往年就到那些大学去发招聘,把那些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培训,讲解,洗脑,让他们去做这个事情。 南都周刊:那不是跟传销一样吗? M先生:其实就是跟传销一样,今年进来的学生明年又去招生…… 南都周刊:那些学生为什么会替别人去招生呢?他已经被骗了一次了。 M先生:他们已经被骗了一次了,但好多人没明白过来,有些人走了不读了,但有些人想着还是可以赚点钱,反正书也读不成,所以还是会有人做。我还直接培训过一两百号人呢,跟他们分析这个事情可以做等等。 纸包不住火 南都周刊:这些分布在各个大学周围的培训学校或者培训机构都有什么办学条件?比如财贸进修学院里的核心团队有多少人? M先生:基本核心就是两三个人,以前我干过的学校,大约8至10来个人,就办一个学校,有上千学生;小的三四个人就办一个学校。经贸进修学院大概有将近15到20个人吧,好几个班主任像什么王老师、陈老师都是高中毕业,在里面瞎混的,但每个人都混得好。像一位王老师,他今年主要负责玉溪那边的招生,可能挣到40万了。 南都周刊:招生电话是正规大学的? M先生:当时我在大学里面一个办公室装了一部电话。那个办公室也是大学管的。 南都周刊:你说财经进修学院在招自考生,是正规大学允许他们这样做的? M先生:我不知道,信息学院很多,好几家。我在你大学里面收费、报道、注册,肯定是跟有关负责人沟通过,要不然你怎么到他那里缴费、报道等,光明正大的…… 南都周刊:这些进修学校怎么赢利呢? M先生:自考教材课本是六折、七折的样子,直接从北京发过来,资料也就是一两折,但他们直接收全价,利润有多大。学校的校长包括我们几个老师根本不会想着要把学生培养得如何如何,只是今年我要赚多少钱,明年要赚多少钱。另外,像中专生等每个学生国家给1500块钱的补助,学生来了以后,学校就说把你的初中毕业证交上来,然后以什么学校的名义,报到省教育局,我们招了这么多学生,国家就每人发1500元,但发不到学生手里。 南都周刊:学费呢? M先生:以前4000元左右,而现在收的是6000元多嘛,招一个学生给2000元的回扣,特别吸引人。以往我们招生都是学生报到后,过了一段时间,一般就在9月10日以后或者国庆节以后,就可以拿到回扣,因为到这个时候有的学生退费了,有的学生不读了,这样的学生就不算在内了。 南都周刊:他怎么知道哪些学生是你带来的? M先生:每个招生老师有一个编号,像这个通知书上的“YNCD”意思是“云南财大”,前面是一样的,“WBQ”就是“王某某”,每个人都是自己搞一个编号,这样区分。没有通知书的学生呢,谁带来就是谁的,一个大学有五家或是六家在招自考,如果他拿着其他学院的通知书,你把他带到这个学院来,你也有这个提成。还有因为招生的人很多,有的学生会收到四五份通知书,来了以后谁接到,要么就分钱,要么谁接到回扣就是谁的。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名单都必须招生的自己去弄到。 南都周刊:那又是怎样进到大学的教学楼跟教室的呢? M先生:那肯定是要跟大学某某人有联系了,达成协议了,才能进入人家大学去上课呀,要不去走一走还没事,跑到人家教室去上课,那么多学生,没得那层关系肯定上不了。 南都周刊:但是这种如果有学生闹出来,不是很容易出事吗? M先生: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嘛,我给你30块钱了,你要是说实话我一分钱都不给你,学生又不知道这回事,你说你知道吗?这事情,不专业的人都不知道。 南都周刊:主管部门难道不管? M先生:是不知道还是不管,我不知道。 南都周刊:这些办学的学校有没有到教育局去登记等办各种手续? M先生:登记嘛。 纸包不住火的,只是学生始终是弱势群体,一个人造反没什么用,可能十个人造反都没什么用,今年是一两千个人在这里造反,加上媒体又在这个地方炒作,那学校肯定全部把责任推给经贸学院嘛。冒名财大招生肯定不可能,既然冒名了我还来到你大学里光明正大地报名?
  (来源:南都周刊)
本文来源:南都周刊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旦大学留学生招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