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题题,帮忙检查一下看做得对不对

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能力提升检测试题(10份)
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二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解析版,含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解析版,含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丰县)【解析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解析版,含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丰县)【解析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解析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丰县)【解析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解析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南丰县)【解析版】.doc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宜丰县)【解析版】.doc
  一、选择题
  1.人口迁移往往对环境造成 (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消除环境问题
  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压力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 )
  A.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社会负担减轻
  B.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减轻
  C.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加重
  D.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 社会负担加重
  3.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①人口老龄化&&& ②人口少子化&&& ③低死亡率&&& 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是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一、选择题
  读M、N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以下问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M 人口数 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N 人口数 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M地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 B.0.675%
  C.0.885%&&&&&&&&& D.1.333%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M地人口数据表示发展中国家,N地数据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M小于N,因此死亡总人口也是M小于N
  C.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M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主要原因是M地老年人口比例高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3.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 (&& )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
  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
  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
  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
  4.2015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 (&& )
  A.春节游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
  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
  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它交通工具
  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
  该图示意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
  一、选择题
  读某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分布比例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人员出行与图中曲线最相符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旅游区
  2.与2000年相比,2012年甲时段出行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道路系统落后
  C.出行方式改变&&&&&&&&&&&&&&& D.出行距离增加
  下面是商品等级与中心地等级关系表和中心地市场区域图,读图7完成34—36题。
  3.关于中心地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甲&丙&乙
  4.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中心地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为普通饭店、乙为小吃店、丙为五星级酒店
  B.甲为小吃店、乙为五星级酒店、丙为普通饭店
  C.甲为小吃店、乙为普通饭店、丙为五星级酒店
  D.甲为五星级酒店、乙为小吃店、丙为普通饭店
  5.下列关于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
  一、选择题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省际人口迁移、自然增长率、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1.产生图中变化趋势的最直接因素是
  A.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上述因素对四省区城市化水平产生的影响是
  ①广西城市化水平降低&&& ②贵州城市化水平降低
  ③江苏城市化水平提高&&& ④广东城市化水平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图2是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
  3.该市拟建一所大学、一所医院和一个污水处理厂,应分别布局在
  A.⑥⑤②&&&&& B.②①⑤&&&&&& C.③②⑥&&&&& D.③①②
  4.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甲.④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乙.空间布局形态为集中式
  丙.道路系统为自由式& 丁.区位类型为铁路枢纽城市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读下图,完成题。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师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习题—第三章章末检测.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章末检测·全面提升
             
一、选择题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每年变化不大,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  )
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
【解析】 读图可知,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的大小与环境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平衡。
【答案】 B
2.下列自然景观图片表示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景观的是(  )
【解析】 景观图片A中有高原雪山和藏羚羊,符合可可西里地区的自然景观;景观图片B、C、D分别表示的是热带雨林景观、温带荒漠景观、热带草原景观。
【答案】 A
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3~4题。
3.若a形成化石,b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表示岩石圈
C.丙表示生物圈
D.乙影响丙的演化
【解析】 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右图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
【答案】 D
4.右图所示的区域(  )
A.气候湿润、降水多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风力和流水侵蚀显著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解析】 图乙所示的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风力作用强烈,而流水作用微弱。
【答案】 D
读非洲局部图,完成5~6题。
5.图示六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解析】 图中①地位于赤道附近,本应为热带雨林带,但由于地势高,形成热带草原带;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并受到地形的抬升,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带。
【答案】 B
6.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解析】 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均是热带草原带,但其成因不同:①位于东非高原,因海拔高而形成;⑤因沿岸暖流而形成,属非地带性因素;③属于地带性因素。
【答案】 A
读“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化坝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理位置,绿化工程适宜栽植地中海气候区的树种,扩大绿色范围,防止沙漠扩张。
【答案】 B
8.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 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所考虑的是南北自然带差异,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A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完成9~10题。
9.该区域(  )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结合三地山麓地带的植被分布可以判断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答案】 A
10.关于该区域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解析】 ①山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水分。②山北坡为阴坡。③山距海近,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山脉海拔较低。
【答案】 C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1~13题。
1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解析】 根据图中3条曲线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可知气温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对应的是曲线②,赤道地区由于降水量大,雪线偏低,即①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③是降水量曲线。
【答案】 A
12.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解析】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在副热带地区最高,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低。
【答案】 B
13.据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友情提醒:不登陆也可发表。
关于四川省成都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地理试题解析栏目
推荐地理试题解析
地理试题解析热点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侵权必究第二题帮忙看一下(高中地理)。我怎么感觉四个选项都是错的_百度知道
第二题帮忙看一下(高中地理)。我怎么感觉四个选项都是错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阿尔卑斯山脉雪线升高是北半球夏季。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404网页出错信息提示_查字典
您访问的这个页面真没有!
可能的原因:
在地址栏中输入了错误的内容。
当您点击某个链接时,该链接已过期。
我们为您准备了以下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您也可以:
大家都在搜索:
厦门万代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www.chazidian.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地理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