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折一座森林这种说法对吗正确吗

【天天考串】公职考试每日一练习题库_在线刷题平台_中公网校题库
1.甲、乙两个班各有40多名学生,男女生比例甲班为5∶6,乙班为5∶4。则这两个班的男生人数之和比女生人数之和(
2.小李某月请了连续5天的年假,这5天的日期数字相乘为7893600,问他最后一天年假的日期是:
3.某单位利用业余时间举行了3次义务劳动,总计有112人次参加,在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中,只参加1次、参加2次和3次全部参加的人数之比为5∶4∶1。问该单位共有多少人参加了义务劳动?
4.某工厂生产的零件总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车间生产了35个,统计员在记录时粗心地将该三位数的百位与十位数字对调了,结果统计的零件总数比实际总数少270个。问该工厂所生产的零件总数最多可能有多少个?
5.某单位原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2.5%。现又有2名职工评上中级职称,之后该单位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11。则该单位原来有多少名职称在中级以下的职工?
资料:2012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供应总量42.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5.3万公顷,增长7.9%;商服用地3.9万公顷,增长40.4%;住宅用地11.4万公顷,增长40.3%;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12.2万公顷,增长10.2%。全年全国105个重点监测城市综合地价比上年上涨8.6%,其中商业地价上涨10.0%,居住地价上涨11.0%,工业地价上涨5.3%。
全国水资源总量2847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7%。全年平均降水量682毫米,增加15.4%。年末全国422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09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284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99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4%。其中,生活用水增加2.9%,工业用水增加1.4%,农业用水减少0.6%,生态补水增加6.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90.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5.0立方米,下降9.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9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89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46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8.4%。截至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5万平方公里。截至年底,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为16204万公顷,其中发放林权证的面积为13396万公顷。
1.2011年住宅用地占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的比例是:
A.18% B.20% C.22% D.34%
2.2012年用水或补水量中增长率最低的是:
A.生活用水 B.工业用水 C.农业用水 D.生态补水
3.201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相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多58.3立方米 B.多93.5立方米 C.少58.3立方米 D.少93.5立方米
4.截至年底,尚未发放林权证的林地面积占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的:
A.82.7% B.76.5% C.14.6% D.17.3%
5.根据以上材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1年,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约占土地供应总量的31%
B.2011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约为1807亿立方米
C.2012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88个
D.2012年,林业非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在全部造林面积中所占比重比重点工程少16.8个百分点
1.东方日出,西方日落,社会是发展的,生物是进化的,都反映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小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有的规律是可以改造的。人能改造一切,当然也能改造某些客观规律。比如价值规律不是乖乖地为精明的经营者服务了吗?人不是把肆虐的洪水制住而变害为利了吗?以下哪项最为确切地揭示了小王上述议论中的错误?()
A. 他过高地估计了人的力量
  B. 他认为“人能改造一切”,这是武断的
  C. 他混淆了“运用”与“改造”这两个概念
  D. 价值规律若被改造就不叫价值规律了
2.几个人讨论马。甲说:“我见过一匹10000斤重的马。”乙说:“我见过一匹10厘米长的马。”丙说:“你们是开玩笑吧,哪里有重达万斤的马?更不会有10厘米长的马!”甲回答道:“我说的是河马!”乙回答道:“我说的是海马。”
对于甲、乙的回答,下列评价最恰当的是:
A.运用科学权威的个案来破除人们对流行看法的盲从
B.试图基于小概率事件来反驳一个公认的一般性结论
C.通过偷换概念,跳出论域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D.举例指出所要反驳的观点会引申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3.相关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普遍比睡眠时间更长的人胖。这是因为睡眠不足影响了新陈代谢功能,使刺激食欲的荷尔蒙增加,同时使产生饱胀感的荷尔蒙水平降低。
由此不能推出:
A.胖人的食欲比体重正常的人好
B.睡眠状况影响新陈代谢
C.荷尔蒙水平影响食欲
D.胖人的荷尔蒙水平可能异于常人
4.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将引入全球500强作为工作重点,为了争取跨国公司来投资,付出了高昂的资源代价: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宝贵的自然资源被跨国公司廉价使用;还有税收损失。我们的国内企业所得税是33%,而三资企业最高所得税是24%。我们引进洋品牌却难以获得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也不能实现本地配套供应,对产业的发展不能形成拉动作用。我们得到的只是组装过程中的劳得,增值税也极低。
? ? 由此可以推出:(??)
A.洋品牌进入不可能带进最先进的技术、利润最高的订单
? ? B.我们应避免过分引进洋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
? ? C.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解决阻碍产业进展的突出问题
? ? D.我们必须拥有具备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及品牌
5.科研工作也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如果科研人员为了私利,作出有悖良知、危害社会的科研行为,他们就林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法律制裁。但是,还有一些行为,如剽窃他人成果,也应受到谴责和规范。要防止此类事件发生,科研人员的良知非常重要。
可见_____。
A. 需要用法制来规范科研工作
B.科研人员应遵循更高的道德标准
C.对剽窃他人成果的人处以重罚
D.需要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1.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
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
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
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外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
⑤此外,一些企业,如摩根士丹利、英国LandKom公司、瑞士黑土农垦和阿尔帕科农业公司等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
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并战于海外屯田。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③⑦②⑤
B.⑥④⑦⑤②③①
C.①⑥④⑦②③⑤
D.⑥④③⑦②⑤①
2.所谓声誉,实际上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过去在市场交易中的表现的评价。声誉良好的企业,意味着在与利益相关者交易的历史中,扮演着可以信赖的伙伴角色。个人或者组织选择自己的交易对象,    
。因此,那些有着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将更多地获得利益相关方的青睐,而且彼此的交易更倾向于继续发展下去,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往往取决于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B.是凭借自己或者他人的交易经验来进行判断的
C.需要考虑双方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D.合作对象的知名度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3.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二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几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4.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继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③⑥⑤④①
B. ②③⑤④⑥①
C. ③①⑥⑤④②
D. ③⑥⑤④①②
5.①甲午战争前后共举办15年,有七期毕业生  
②最早兴办的新式军事教育机构是1885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的武备学堂  ③据史载,最早装备西洋新式武器的大规模部队是太平天国末期的淮军  
④但他们后来成为袁世凯编练新军的主要干部,也构成后来北洋系军阀的骨干  ⑤该学堂的设立本是中法战争的结果之一,目的是培养下级军士和军官  
⑥其毕业生在当时处于低位,在甲午等战事中发挥作用甚小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⑤⑥④③  
B.③②⑤①⑥④  
C.②③⑥①⑤④  
D.③②⑥①④⑤
1.近年来,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有些人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有些人编造实验数据,有些人私自拿患者做实验,不仅丧失了学者的底线,甚至是连最起码的做人底线都没有了。身为学者的李教授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他认为学术腐败已经到了非惩治不可的地步。但是,同样身为学者的妻子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学院的张教授治学严谨,他从来没有学术不端行为。”
以下哪项最能反驳李教授妻子的观点?
A.惩治学术腐败光靠榜样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需要法律的约束
B.张教授也可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C.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张教授要注意自己在公众面前的正面形象
D.张教授的情况属于个别案例,并不能反驳带有普遍性的某一类问题
2.一项研究显示,先让受试者参加消除某项偏见的学习,并给受试者播放与消除该偏见学习相关联的声音。之后,让受试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同时重复播放那些相关联的声音,以重新激活消除该偏见的学习。结果发现,该偏见比睡眠前大大减少,且睡眠质量越高,偏见减少得越多,研究人员由此推测,睡眠干预可减少社会偏见与歧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普通民众难以得到消除偏见学习的睡眠干预
B.睡眠充足、睡眠质量高的人比其他人更不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C.有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的人经过睡眠干预后,歧视程度明显降低
D.在接受睡眠干预的受试者中,有一部分人并不存在明显的偏见或歧视
3.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有可能成为上述论证前提的是:
A.专家先前对美国经济表示不乐观
B.欧洲央行原有利率较高,银根紧
C.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保持稳定
D.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缺乏信心支持
4.如果向大气排放的CO2累积超过32000亿吨,那么21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门槛就守不住了,有科学家认为,为了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仅仅限制CO2排放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CO2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若要使上述科学家的想法成立,最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全球范围内普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
B.各国政府推出有效政策来控制CO2排放量
C.科学界整合资源来支持发展地球工程技术
D.各地都建立能有效回收和储存CO2的机制
5.有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超级女生这个娱乐节目不感兴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最近某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报告表明,在3500份寄回问卷调查表的老年人中,83%的老年人说自己非常喜欢看超级女生这个节目。
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
A.该学院的问卷调查缺乏权威性,其准确度值得商榷
B.填写并寄回调查问卷的老年人很可能是对超级女生感兴趣的老年人
C.有少数寄回调查问卷的老年人实际上还不到六十岁
D.大部分寄回调查问卷的老年人同时喜欢看其他娱乐节目
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8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14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3.9%和17.3%。
从区域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644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2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1.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2.2010年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若2011年主要海洋产业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比重为41.2%,则滨海旅游业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比重为(
4.2011年在主要海洋产业中,排名第二的海洋产业增加值比倒数第一的产业多(
5.根据资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2010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
B.2011年,环渤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之和
C.2011年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降
D.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 财产性、补偿性和非强制性是民事责任的特征。
A.正确 B.错误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它指的是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具有强制性、财产性和补偿性等特征。故本题判断错误。
2.下列选项中属于儒家经典“四书”的有( )。(多选题)
A.《论语》 B.《春秋》 C.《诗经》 D.《孟子》
【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为《诗经》、《礼记》、《尚书》、《易经》、《春秋》,BC属于五经,故本题答案选择AD。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师说》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故本题答案选B。
1.公民苏某著有一部文学作品,苏某死亡后,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 )。
A.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其继承人所有
B.该作品的修改权由国家所有
C.该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内,由其继承人所有
D.该作品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经过50年后将不受保护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著作权法》第19条规定,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在本法规定的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故本题答案选C。
2.以下哪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多选题)
A.《蜀道难》 B.《春江花月夜》
【答案】ACD。中公教育解析:李白的作品主要有《望庐山瀑布》《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蜀道难》、《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春江花月夜》是唐代张若虚的作品。
3.文艺复兴起于( )。
A.意大利 B.英国 C.法国 D.西班牙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故本题答案选A。
1.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
A.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B.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D.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故本题答案选A。
2.“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人的智力伴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而发展,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故本题答案选B。
3.只要各国人民哿ν摹⑼酃布茫颐且欢芄徽绞で敖缆飞系母髦掷押头缦眨谕贫ㄉ璩志煤推健⒐餐比俚暮托呈澜绲恼鞒躺喜欢下醭鲂碌牟椒ァU馓逑值氖俏ㄎ锉缰しㄖ( )。
A.发展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运动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题干表明,我们一定能迈出新的步伐,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而新步伐的迈出需要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这体现了发展的曲折性。题干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十五大报告中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体现这个本质,服务于这个根本目的的。把人民的民主权利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法律,使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才能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到破坏和损害,保证全体人民真正地享有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事业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行政,都是民主法制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与步骤,它们都应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与目的。故本题答案选C。
2.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论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通过区分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这样的做法来追求客观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世界,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
3.“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回答”。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B.认识与实践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题中的现成答案指的就是认识,而这种认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加以回答,所体现的正是认识与实践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B。
1.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B.法的普遍约束力是以外在强制力为特征的约束,而其他社会规范以内在强制为主要特征
C.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D.法具有普遍性,因此,一切具体法律的效力都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法的普遍性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1.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法具有普遍效力,所有人都要遵守;2.在民主法治国家里,法律对同样的事和人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AC正确。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最主要的特征即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其他的社会规范如宗教、道德等依靠自律来保证实施。故B正确。法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如果是地方性法规或者民族自治法规,则只能在本区域内有效,故D错误。
2.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通过对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和解决,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故本题答案选A。
3.下列选项中,和“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项说明旧事物必然灭亡;B项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D项意为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的是重点论的运用。而C项“烧不尽”“吹又生”恰恰反映了新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终能战胜旧事物,符合题意要求,故本题选C。
1.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
A.法律制度 B.法律规范 C.法律部门 D.法律条文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法律部门,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法律体系是由若干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
2.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C.阶级斗争 D.天才人物的出现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社会存在包括三个方面: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故本题答案为A。
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它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另一方面,它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故本题答案为C。
1.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
B.兴趣小组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的最好载体是班集体。
2.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
A.共同统一的准则
B.共同的目标
C.共同的组织机构
D.平等、相容的氛围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3.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 )。
A.阶段性班级活动
B.日常性班级活动
C.课外班级活动
D.校外班级活动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所以工作重点应放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上。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讲文明礼貌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法》规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教师赵某对上课捣乱的学生常常进行绕操场10圈跑的惩罚,校长虽多次教导,但赵某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为了学生好,对上课不好好听课的学生仍会进行长跑惩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对赵某可以( )。
A.进行停课处置
B.进行行政处罚
C.进行罚款处罚
D.进行行政处分或解聘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个性的核心是( )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个性的核心是性格。
8.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不平衡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所以粘液质的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不灵活。
9.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之中( )具有最高道德标准。
D.三者都是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道德原则。
10.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 )。
A.发挥班干部领导作用的思想
B.班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C.师生合作的思想
D.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班主任管理班级最重要的就是让班级活动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D.课外活动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
3.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课堂”
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4.正常行使的汽车意外的遇到了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这就是( )。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正常行驶的急刹车属于意外紧张的情况,由此导致人情绪变化的状态是应激。
5.尽可能多地说出“砖”的不同用途,这主要属于(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找到尽可能多的答案。所以“砖”的不同用途属于发散思维。
6.根据( )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层次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根据思维的形态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7.欣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时,运用的是( )。
A.记忆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读者根据诗句或图画想象出来的情景都属于再造想象。
8.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育法》是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9.新《义务教育法》修订时间是( )。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新《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日修订通过。
10.下列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B.学校免收学费,但可以适当收取杂费
C.施行以当地教育局为主的管理体制
D.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开除学生的权利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费和杂费。
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智力,能力和体力
C.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
2.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双边活动。故选D。
3.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反映的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根据一定教学目的的反映的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教学原则。故选C。
4.课堂上学习了“除法运算”,学生就会运用12÷1=12,12÷2=6,12÷3=4,12÷4=3,12÷6=2,这是利用了(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课堂中学习了除法运算,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体现了巩固性原则。故选B。
5.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
A.一般组织形式
B.特殊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D.辅导形式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故选C。
6.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课按照任务的数量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而根据课的任务可以分为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等。题干中强调分成两类,故选D。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故选B。
8.以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基本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在班级的位置,这方式是( )。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以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为基本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在班级的位置是相对评价。故选D。
9.下列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
A.课堂小测验
B.入学摸底测验
C.查阅入学前成绩
D.期末考试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10.虽然小明在某次考试中的最终分数只有65,但由于考试难度过大,全班只有他一个人及格,教师给他的等级评价为优。这表明教师运用的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 )。
A.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B.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C.科学技术知识
D.是非辨别能力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教学的教育性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出了要教授知识还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以符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规律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学而时习之”强调复习可以促进学习,复习指的即巩固。
4.物理课中,教师采取实验的方法让同学们更直观得看到,这是采用了( )的教学方法。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5.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6.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点在于( )。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班级授课制不足有:(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7.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教学任务是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
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和评价
B.备课、上课
D.导入、授新课、练习、小结、作业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发、课外辅导、教学评价。D项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9.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 )。
A.巴尔扎克
C.莎士比亚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故本题答案选D。
10.被称为法国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莫泊桑被称为法国短篇小说之王。故本题答案选B。
1.如果某次考试偏离了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说明此次考试的( )有问题。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某次考试偏离了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测不出想要测量的东西,说明此次考试的效度出现问题,故选B。
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以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水涨船高”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4.( )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行为主义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7.沿不同的方向去探究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分析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经验思维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从多个角度或者途径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或者得出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
8.学生学习《沁园春雪》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述的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有意记忆
D.无意记忆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9.下列作家、作品、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丁-《神曲》-意大利
B.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
C.果戈里-《死魂灵》-俄国
D.莫泊桑-《红与黑》-法国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而不是莫泊桑的,莫泊桑的代表作是《项链》。其他等三项都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10.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B.爱因斯坦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排名第二的是爱因斯坦。故本题答案选A。
1.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称为( )。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2.“学而时习之”体现了教学中的( )原则。
C.循序渐进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过的内容要不断复习,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3.( )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并加以运用。
A.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活动,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5.上课时,学生A和学生B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学生,对内向胆小的学生B则耐心启发。该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创造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势利导原则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6.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多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演示法指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利用视频这种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8.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过程,具有若干环节,其中心环节(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效果
【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理解教材。
9.关于信度与效度等测验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出所需要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B.信度是指测验获得的信息的可靠性与一致程度
C.效度低,信度一定低
D.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信度和效度之间存在的关系一般来说有: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但效度高信度一定高。信度低,效度一定低;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
10.在整体的教学质量中,( )居于核心地位。
A.教学条件质量
B.教学过程质量
C.教学结果质量
D.教学目标质量
【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课堂教学质量是以课堂教学过程质量为主的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结果质量有机统一体。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围绕教学过程展开的,教学过程是生成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教学结果是教学过程的自然结果,因此,基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认识,相对于课堂教学结果质量而言,课堂教学过程质量居于核心地位。
备考资料,行测+申论,全题型覆盖
10课时导学课程,国考省考,专业剖析
周日模考,实力检测,每周一次
每日免费直播培训,名师面对面互动
组队学习,群组刷题,氛围学习
每日时政热点精析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折扣的正确写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