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商誉减值测试吗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商誉减值吗?提前已经公告过了,股票跌到这个份上,赔的多的也_东方通(300379)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商誉减值吗?提前已经公告过了,股票跌到这个份上,赔的多的也
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商誉减值吗?提前已经公告过了,股票跌到这个份上,赔的多的也不会割肉,洗也是洗最近刚进来的,在说就算在跌又能怎么着,跌完还得拉回来,
说的太对了
现在是利空出尽,最大的利空也落地了,现在卖就太傻了,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大家拿着等着涨吧!短期就算跌大家也别卖,因为你一卖就会涨
一般3个点收
2015年1月份,定增购买资产新增股份于1月28日起可上市。公司以63.63元/股发行448万股+现金购买惠捷朗100%股权。惠捷朗专注于无线网络测试及优化软件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已居于行业前列。拳头产品CDS测试优化软件产品是独立开发的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化无线网络测试系统平台,在中国移动多个省市公司得到广泛应用,是中国移动数据测试业务的行业标准之一,拥有良好的行业知名度。月主营收入1586.13万元,净利润972.57万元。交易对方承诺2014年-2016年惠捷朗净利润不少于2860万元,3680万元和4660万元。
惠捷狼收购价一共才2.85亿,怎么计算商誉减值?你一个做软件的有什么商誉价值?应该减值多少?到底亏多少透明一点不好吗?这叫什么玩意?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警示与反思:没有崔永元,危险的华谊兄弟也逃不过这一劫
本文来源公众号:投行大师兄(ID:touhangdashixiong)
周末,崔永元手撕范冰冰,拳打冯小刚,让《手机2》的出品方——华谊兄弟硬生生地吃了一个跌停板。与此同时,整个文化传媒板块也一片惨跌。不少人惊叹,崔永元不愧为当年的央视一哥,轻轻一出手,就让股市抖三抖。
而在我看来,崔永元哪有那么神,他只不过成功碰了个瓷而已。没有他,华谊兄弟以及整个影视板块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早在崔永元发力之前,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已经严重破位,全然一副死给你看的模样,这场风波只是加速了它扑街的速度。
另外一个跟范冰冰事件毫无关联的华策影视,比华谊兄弟更惨,上周四就已经先跌为敬了。
你可能会说,这几天大盘不好,这些股票跌一跌也是正常。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其他被爆炒的题材股跌一跌也就算了,市盈率(TTM)不到20倍,已经跌成白菜价的华谊兄弟,为什么还是跌跌不休呢?
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直接告诉你我的发现吧:华谊兄弟可能面临极大的商誉减值风险!
商誉的产生:无收购,不商誉
首先我来解释下什么叫商誉。
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曾经说过:凡是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也就是说,体力是资产,智慧是资产,美貌是资产,口才是资产,关系也是资产。
所以,当丈母娘嫌弃你没房没车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虽然我没钱,但是我长得帅,又聪明,还上进啊。潜意识里,你已经把你的帅气,聪明和上进都进行了估值。
对于公司来说也一样。为什么资产一样的两家公司,某一家的盈利能力却超过另一家呢?我们常常归结为,管理团队强,客户资源多,品牌影响力大等等。
可见这些看不见的隐性资产,是有很大价值的。那么,怎样表示这些资产呢?会计上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商誉”。
但是,要注意的是,商誉不能自己估算。只有在企业被收购的时候,才会对商誉进行“估值”。也就是说,无收购,不商誉。
所以,商誉的官方定义是: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
举个简单的例子,B公司收购A企业,A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亿,但是B公司花了10亿买了A,那么就需要确认10-5=5亿的商誉。
好了,知识点就普及到这里,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华谊兄弟的商誉。
华谊兄弟的两次收购
华谊兄弟的商誉看起来也没多少,只有30.5亿元,占总资产的15.12%,净资产的28.87%,是净利润的将近3倍左右。
华谊2017年的年报显示,给公司带来最多商誉的2家公司分别是:东阳美拉、东阳浩瀚。
两家公司都是什么来路呢?
我们先来看看商誉最大的东阳美拉。
翻出2015年11月份的一则公告,我发现,东阳美拉原来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9月成立,冯小刚持有99%的股权。
仅仅两个月后,华谊兄弟就宣布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东阳美拉70%的股权,收购时东阳美拉的净资产只有-0.55万元。
当时,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下了长达5年的利润对赌协议,承诺到2016年的完成至少1亿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也就是说,5年累计为6.74亿元。
华谊兄弟敢于收购一家刚成立两个月的壳公司,冯导敢于做出长达5年,将近7亿元的利润承诺,底气何在呢?底气就在于冯导能拍电影,而且拍出的电影能赚钱啊。
从过去两年来看,冯导都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2016年,东阳美拉的税后净利润为10152.84万元,2017年为11699.95万元。至于为什么那么“恰好”精准地符合利润对赌数额,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
另外一家叫“东阳浩瀚”的公司,来头也不小。
东阳浩瀚的股东包括了多位明星艺人,比如李晨、冯绍峰、郑凯、陈赫、Angelababy等。(现在知道为啥跑男团是他们这些人了吧?)
也是2015年年底,华谊兄弟斥资7.56亿元收购了该公司70%的股权,并产生了高达7.49亿的商誉。
与冯小刚一样,这些明星当时也签了对赌协议:承诺到2015年年底,至少完成9000万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5年累计为6.06亿。
直到这里,一切都很完美——冯导拼命地拍电影,李晨,Angelababy们拼命地奔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崔永元只是幌子,商誉才是王炸
但是,谁也没想到,半路会杀出个崔永元来。如果《手机2》真被他搅和黄了,那么冯导今年的利润承诺可能就要泡汤了。
不过,我相信,冯导一定有智慧,有能力,也有经验来处理这场风波。大不了把《手机2》改成《朋友圈》,再给崔永元道个歉,电影正常上映问题不大。而崔永元也不至于轴到非要让冯小刚付出惨痛代价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崔永元并不会对冯导以及华谊兄弟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么自然也不是华谊兄弟股价跌跌不休的罪魁祸首。
在我看来,华谊兄弟的风险不在今天,而在未来。
我们来算笔账,华谊兄弟收购东阳浩瀚的对价是7.56亿,而该公司 5年承诺业绩累计为6.06亿,就算李晨们100%地完成了对赌,扣除掉30%的少数股东损益后,华谊兄弟的这次并购会亏损3.32亿元。
同样的,就算冯小刚在5年内顺利完成了利润对赌,华谊兄弟也会亏损5.78亿元。
你可能会说,这仅仅是这两家公司5年以内的净利润,5年后,只要公司还在经营,就会继续为公司贡献利润啊。
你这可就说到重点了。
如果华谊兄弟收购的是茅台酒厂,那我就一点不担心,5年后茅台公司会不会出现利润下滑。因为,茅台的品牌地位已经确立了,不论管理团队换成谁,只要不是傻子,影响都不会太大。
但是,艺人成立的这种传媒公司就不一样了,对导演和明星的依赖程度非常大。
为什么华谊兄弟们愿意溢价那么多去收购一家空壳公司呢?那么大的商誉所对应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对应的是冯导和那些明星的才华和影响力!华谊认为他们的才华和影响力值那么多钱,所以愿意付出数十亿的对价。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等到5年后,利润对赌完成了,这些大导演,大明星就算是完全解脱了。东阳美拉,东阳浩瀚能赚多少钱,已经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
这很好理解。法律上,我已经完成了业绩对赌。到了第六年,我重新成立个公司,拍部电影挣1个亿,全都是我自己的。为什么还要放到什么美拉,什么浩瀚里面,给华谊兄弟分7000万呢?谁也不会这么傻!
他们只是卖了公司,可没签卖身契啊!
那么,到了第6年,华谊兄弟该怎么办呢?法律上已经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了,除了对这些艺人进行下道德谴责,好像也没有任何办法。
其实,我觉得,连道德谴责都不够资格。谁规定了,公司的员工不能辞职,辞职后不能自己创业呢?这些大导演,大明星就该给你干一辈子吗?
这么一想,你有没有发现,华谊兄弟现在账面上的30.5亿商誉,可都是地雷啊,过两年估计大部分都要计提减值。
而最终为这个错误买单的,只能是广大无辜的股民了。
其实,像华谊兄弟这么操作的不止一家。为了防止得罪太多人,我就不一一点名了。
很多人一直好奇,为什么影视传媒类的上市公司估值都这么便宜了,业绩也不错,股价就是不涨呢?现在知道原因了吧?
【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投行大师兄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投行大师兄”】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删除。】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转自:互联网深度分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导读:华谊兄弟可能面临极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早在崔永元发力之前,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已经严重破位,全然一副死给你看的模样,这场风波只是加速了它扑街的速度。
图片来源:投行大师兄作者 | 投行大师兄(touhangdashixiong)程郡周末,崔永元手撕,拳打冯小刚,让《手机2》的出品方——华谊兄弟硬生生地吃了一个跌停板。与此同时,整个文化传媒板块也一片惨跌。不少人惊叹,崔永元不愧为当年的央视一哥,轻轻一出手,就让股市抖三抖。而在我看来,崔永元哪有那么神,他只不过成功碰了个瓷而已。没有他,华谊兄弟以及整个影视板块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早在崔永元发力之前,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已经严重破位,全然一副死给你看的模样,这场风波只是加速了它扑街的速度。另外一个跟范冰冰事件毫无关联的华策影视,比华谊兄弟更惨,上周四就已经先跌为敬了。你可能会说,这几天大盘不好,这些股票跌一跌也是正常。但是,你不觉得奇怪吗?其他被爆炒的题材股跌一跌也就算了,市盈率(TTM)不到20倍,已经跌成白菜价的华谊兄弟,为什么还是跌跌不休呢?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直接告诉你我的发现吧:华谊兄弟可能面临极大的商誉减值风险!01商誉的产生:无收购,不商誉首先我来解释下什么叫商誉。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曾经说过:凡是可以产生收入的都是资产。也就是说,体力是资产,智慧是资产,美貌是资产,口才是资产,关系也是资产。所以,当丈母娘嫌弃你没房没车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虽然我没钱,但是我长得帅,又聪明,还上进啊。潜意识里,你已经把你的帅气,聪明和上进都进行了估值。对于公司来说也一样。为什么资产一样的两家公司,某一家的盈利能力却超过另一家呢?我们常常归结为,管理团队强,客户资源多,品牌影响力大等等。可见这些看不见的隐性资产,是有很大价值的。那么,怎样表示这些资产呢?会计上发明了一个词叫做“商誉”。但是,要注意的是,商誉不能自己估算。只有在企业被收购的时候,才会对商誉进行“估值”。也就是说,无收购,不商誉。所以,商誉的官方定义是: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对价与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举个简单的例子,B公司收购A企业,A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亿,但是B公司花了10亿买了A,那么就需要确认10-5=5亿的商誉。好了,知识点就普及到这里,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华谊兄弟的商誉。02华谊兄弟的两次收购华谊兄弟的商誉看起来也没多少,只有30.5亿元,占总资产的15.12%,净资产的28.87%,是净利润的将近3倍左右。华谊2017年的年报显示,给公司带来最多商誉的2家公司分别是:东阳美拉、东阳浩瀚。
两家公司都是什么来路呢?我们先来看看商誉最大的东阳美拉。翻出2015年11月份的一则公告,我发现,东阳美拉原来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9月成立,冯小刚持有99%的股权。仅仅两个月后,华谊兄弟就宣布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东阳美拉70%的股权,收购时东阳美拉的净资产只有-0.55万元。
当时,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下了长达5年的利润对赌协议,承诺到2016年的完成至少1亿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也就是说,5年累计为6.74亿元。
华谊兄弟敢于收购一家刚成立两个月的壳公司,冯导敢于做出长达5年,将近7亿元的利润承诺,底气何在呢?底气就在于冯导能拍电影,而且拍出的电影能赚钱啊。从过去两年来看,冯导都顺利完成了业绩承诺。2016年,东阳美拉的税后净利润为10152.84万元,2017年为11699.95万元。至于为什么那么“恰好”精准地符合利润对赌数额,我就不多说了,你懂的。另外一家叫“东阳浩瀚”的公司,来头也不小。东阳浩瀚的股东包括了多位明星艺人,比如、冯绍峰、郑凯、陈赫、等。(现在知道为啥跑男团是他们这些人了吧?)也是2015年年底,华谊兄弟斥资7.56亿元收购了该公司70%的股权,并产生了高达7.49亿的商誉。
与冯小刚一样,这些明星当时也签了对赌协议:承诺到2015年年底,至少完成9000万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5年累计为6.06亿。
直到这里,一切都很完美——冯导拼命地拍电影,李晨,Angelababy们拼命地奔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03崔永元只是幌子,商誉才是王炸但是,谁也没想到,半路会杀出个崔永元来。如果《手机2》真被他搅和黄了,那么冯导今年的利润承诺可能就要泡汤了。不过,我相信,冯导一定有智慧,有能力,也有经验来处理这场风波。大不了把《手机2》改成《朋友圈》,再给崔永元道个歉,电影正常上映问题不大。而崔永元也不至于轴到非要让冯小刚付出惨痛代价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崔永元并不会对冯导以及华谊兄弟造成实质性的伤害,那么自然也不是华谊兄弟股价跌跌不休的罪魁祸首。在我看来,华谊兄弟的风险不在今天,而在未来。我们来算笔账,华谊兄弟收购东阳浩瀚的对价是7.56亿,而该公司 5年承诺业绩累计为6.06亿,就算李晨们100%地完成了对赌,扣除掉30%的少数股东损益后,华谊兄弟的这次并购会亏损3.32亿元。
同样的,就算冯小刚在5年内顺利完成了利润对赌,华谊兄弟也会亏损5.78亿元。
你可能会说,这仅仅是这两家公司5年以内的净利润,5年后,只要公司还在经营,就会继续为公司贡献利润啊。你这可就说到重点了。如果华谊兄弟收购的是茅台酒厂,那我就一点不担心,5年后茅台公司会不会出现利润下滑。因为,茅台的品牌地位已经确立了,不论管理团队换成谁,只要不是傻子,影响都不会太大。但是,艺人成立的这种传媒公司就不一样了,对导演和明星的依赖程度非常大。为什么华谊兄弟们愿意溢价那么多去收购一家空壳公司呢?那么大的商誉所对应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对应的是冯导和那些明星的才华和影响力!华谊认为他们的才华和影响力值那么多钱,所以愿意付出数十亿的对价。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等到5年后,利润对赌完成了,这些大导演,大明星就算是完全解脱了。东阳美拉,东阳浩瀚能赚多少钱,已经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这很好理解。法律上,我已经完成了业绩对赌。到了第六年,我重新成立个公司,拍部电影挣1个亿,全都是我自己的。为什么还要放到什么美拉,什么浩瀚里面,给华谊兄弟分7000万呢?谁也不会这么傻!他们只是卖了公司,可没签卖身契啊!那么,到了第6年,华谊兄弟该怎么办呢?法律上已经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了,除了对这些艺人进行下道德谴责,好像也没有任何办法。其实,我觉得,连道德谴责都不够资格。谁规定了,公司的员工不能辞职,辞职后不能自己创业呢?这些大导演,大明星就该给你干一辈子吗?这么一想,你有没有发现,华谊兄弟现在账面上的30.5亿商誉,可都是地雷啊,过两年估计大部分都要计提减值。而最终为这个错误买单的,只能是广大无辜的股民了。最 后其实,像华谊兄弟这么操作的不止一家。为了防止得罪太多人,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很多人一直好奇,为什么影视传媒类的上市公司估值都这么便宜了,业绩也不错,股价就是不涨呢?现在知道原因了吧?本文由投行大师兄(touhangdashixiong)授权转载。点击下列关键词,洞察近期深度热文
现金贷|IPO严审|A股退市潮自主招生|高考“捷径”|天津落户华海财险疑窦|东方园林债市危机国企改革|中华汽车|核心关键技术个人隐私|我证明我活着|中国管理学派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670a9af95fff8c8bb0b699.jpeg来自&#xe6关注 兴源环境——天翔的明天。盛运的昨天?来自 &写在前面:“理性思考,不懂就问,规避风险,重视资金”。看惯了各种脑残吹,不让人说不好。其实这挺没意思的,也挺悲哀的,话都说在前面,指出风险不代表企业药丸,只是供大家讨论评估,如果还有人不看文章就把yoyo当黑子,那就不好意思了,这样的人见一个拉黑一个。----------------------------------------------------先讲个故事吧。之前我黑了一下 ,黑他业务没竞争力,拿项目激进,资本运作频繁,现金流紧绷,搞不清公司在做什么。当时还有朋友在文章下面跟我讲情怀,说公司是个大局观很强的企业。好吧好吧,我当时觉得这种企业真是都有人要,奇怪。过了几天,我看上海莱士的时候看到了这家企业,因为也是环保行业,就多看了两眼,简直是天翔的2.0版本,还极有可能演化成当前的 。但是因为这个股现在还在停牌,也就没写。眼看着公司还是不复牌,刚过完节的yoyo来唠唠这家企业。----------------------------------------------------1)一年一个定增,领域越来越广,城会玩。可能是我见识短浅,通过不断并购来拉高股价的见过很多,但公司资本运作这么频繁的小股,还真没见过。2014年以来,公司几乎是每年来一次定增,收购环保企业,投资不可谓不激进。那么收购的都是哪类环保企业呢?从一开始,公司是做过滤机的,那么2014年浙江疏浚(EPC为主)还算比较贴合,2015年做污水处理的水美环保(偏PPP)还凑合,2016年中艺生态(PPP为主)做市政园林就拓展远了一些,2017年搞来一个做物联网管控的源态环保,又远了。不断向下游纵深,确实对公司资源整合及企业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说句题外话,2015年公司有一些PPP项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总金额大概60亿元,但此后这些项目就悄无声息了,也能体现出公司突然转型但是资源整合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跟不上吧)。来对比一下天翔——太像了有木有?以前是做什么的呢?兴源:过滤机;天翔:分离机。(这里讲个笑话,公司2017年年报说,公司自己的过滤机已经很高级了,未来还要像更高级的分离机领域发展,从传统制造业来看,兴源只是天翔的0.5)转型做什么呢?环保啊!都觉得设备销售非常没有前景,那既然我有制造的技术,为什么不能拓展到下游的环保领域呢?接个项目,设备用自己的,美滋滋!但必须说,从并购子公司属性来看,兴源做的比天翔还算好一些,虽然越来越广,但起码还没出水的范畴吧;天翔呢?水务,油田,垃圾,膜分离、轨道、填埋、轮胎裂解、废渣治理——瞧给你能的!这里抄天翔文章里的一段话:但是,直接拓展到下游,你的专业性能做到多好吗?竞争力有吗?不知道。但从两家公司自己年报说的来看,都是专业的不得了,好吧,或许吧。(话说,有竞争力为什么还“以降低报价的形式承接部分订单”呢?笑而不语。)2)商誉减值和隐形债务负担风险。持续的并购,产生了大规模商誉,17年末有了13亿多(超过总资产15%了),虽然至今都满足了业绩承诺,但这么大规模商誉,实际上降低了公司实际的杠杆——扣除这部分,公司杠杆已经上70%了,不管是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还是环保企业,都是很重了。那对标天翔呢?好像暂时还好,但别忘了至今还没搞下来的那笔交易有多少商誉?8亿。咦,好像比例和兴源一样欸~3)什么EPC?BOT?PPP?能吃吗?近年来,公司在环保各子领域成立了多家项目公司,拿项目激进,业务扩张明显,而且非要从设备制造转型到EPC再到PPP。好多朋友就晕了,为什么你老说这个?公司是搞水务的。好吧,这么说,哪怕是天翔十几个业务,说到底就是一个事——业务模式。在此简单科普一下:①设备制造就是传统制造业,卖设备,顶多有个下游占款;②EPC呢?俗称项目总承包,先不说交钥匙(负责投融资)这种。EPC被国家明确规定不能垫资,但事实上还是以保证金、质保金呀这样的形式存在。神雾就是因为EPC死了的,三聚不是有海淀国投这个亲妈妈也早死了。但是,比起PPP,EPC的占款要好-的-多!③什么是PPP,可以简单理解为BOT,也就是项目公司“建设-运营-移交”流程,从污水处理这样的项目来看,前两个阶段时间大概是2年、30年的数量级。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虽然公司建设是为了下一步运营,理论上建设形成的收入要和运营的成本相抵,但是!根据实质大于形式的会计准则,建设阶段是可以确认收入的(在此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在评论里或者私下探讨),也能形成利润——这个上市公司就非常喜欢了!多拿项目,做大业绩!但实际上,因为没有现金流,公司成本是实际花出去了,收入可是一分没有流入,需要公司前期垫资非常大——再多说一句,这也是政府为啥不自己做的原因。好吧,即使挺过了两年的建设期,即使你进入了运营阶段,就能立刻收回成本吗?这可不是BT,也不是EPC(这时知道EPC的好处了吧!虽然不一定给你钱,但给的多啊)。就假设污水处理项目吧,在不考虑运营成本下,至少要3年才能收回成本,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前期垫资长达3.5年(2+3/2)。不得不说,对企业资金管理要求非常高。知道盛运怎么死的了吧(好吧,其实主要原因不是这个)?4)说这么多,具体到公司,什么情况呢?EPC业务:营业收入稳定在3~4亿元水平,但2017年毛利率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至22.58%(以降低报价的形式承接订单);建设期整体在2~3年,从年年报来看(因为公司2016年以后大规模做PPP项目,财报看不清EPC业务了),业务存在一定垫资情况。PPP业务:我一个一个扒的项目合同,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前五月,公司分别签订PPP项目合同规模约20亿元、60亿元与40亿元,在手PPP项目超过10个,拿项目真的很激进,但同时两年分别获得13亿与22亿业务收入,远高于公司2015年的不足9亿(知道为什么上市公司喜欢了吧)。但是!年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及其他应收款(主要为项目保证金)分别增长22亿与29亿,经营净现金连年流出,2017年经营现金流竟然净流出超过9亿。对公司资金形成很大规模占用,经营现金流呈现大额流出状态。上面预言的已经成真了。这两天天翔又疯狂拿项目了,可以从兴源的现在看一看天翔的明天了吧?5)已经挺过来了吗?抱歉,没有。从上面说的那超过10个项目来看,超过120亿的合同,1~3年建设期,2020年以前,公司怎么也要再投70亿元——WHAT?刚投了小几十亿就这样了,还要投70亿?也就是说,路漫漫,遥遥无期。此外,2017年收购的源态环保和当前筹备收购的绿农环境,业务本质仍为PPP模式。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这70亿只是个最小值。6)现金流,你紧张吗?经营现金流不给力,投资现金流并购的很凶猛,没关系,现金流量表里还有筹资活动呢!于是,2017年比2015年,短短两年,债务长了10倍,增加了20亿。可你看看,18年3月,公司现金只有6个亿了,同时一年内偿付的债务加起来超过17亿了(11亿短期借款,1.2亿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个亿PPN)。那咋办?没关系,债务借新还旧呗。重点在于:好借吗?什么现在民营企业不好借钱、环保行业今年风险多发,都不管,就看看2017年末公司计划发行可转债失败,2018年发个一年期的PPN发了6.5%(才3.2亿),借钱,真的是很难了。有人说,上市公司还能定增啊。聪明,公司确实在筹划定增!可你看是用于什么?并购,还是并购,和项目支出没有任何关系。根据公司自己说,2018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不超过44.30亿元,别忘了,这是总额,不知道已经用了多少呢,也不知道新的一年还要投多少呢——可见,现金流,真的不能说不紧张了吧。这里插一句嘴,绿农环境当前已由公司发起成立的兴源聚金持股,已经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了。没错,锅里碗里,都是自己的,但是——兴源聚金大部分由信托、资管机构出资,若绿农环境未能成功置入上市公司,上述金融机构出资或将由公司承担,进一步加重公司的现金流了吧。(咦,没人发现天翔也能套用这段么,神了)7)最后来说说股东股权质押吧。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兴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已质押的股票部分已触及平仓线,存在平仓风险。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日开市起停牌。2月13日,控股股东进行补充质押,平仓风险暂时消除。从这一段来看,和神雾最先爆发危机的那一幕真是有点像,只不过神雾是再也没钱补充了,公司质押比例还不是很高。真是万幸。但由于此后公司直接就筹划资产重组了,至今仍未复牌,复牌后怎么走不确定性还是很大。好吧,其实我想说跌停可能性还是很大。为什么呢?两点:①上海莱士自2016年起通过多个信托计划持有公司股票,现在应该还拿着0.50亿股(至于为什么?有人阴谋论两家关系,在此暂且不表),从披露交易时间来看,持仓成本大概是25元/股水平,较公司停牌前19.99元/股已亏损2.5亿元。上海莱士会减持吗?一般来说,浮亏不是亏,但是别忘了,上海莱士可不是自己炒,而是杠杆炒股,和信托其他合伙人有没有平仓线这协议可不好说(但是一般肯定是有的)。②即使没到平仓线,我们上面说了那么多公司现金流上的问题,股东都傻吗?好,假设都傻。那我们再来看看上海莱士另一家持股的万丰奥威,复牌前三天可都是跌停的节奏。我们就假设它跌停一天,又跌了10%,会不会触发上海莱士平仓线?然后恐慌砸盘?NO……其实就算上海莱士清仓了,都不可怕,大不了是股价跌,市值少。但本节最开始别忘了,只是补充质押,这么往下砸,就算三个跌停,就跌了27%了。之前就触及平仓线了,而控股股东现在持有公司3.59亿股,累计质押2.05亿股,还有多少够补充质押呢?然后呢?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我不敢想象了。说了这么多,有些人又要说我黑子了。其实,心里面我还是很同情这类环保企业。做着城投企业的事,顶着名营企业的命,真的挺惨的。昨天,习大大说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好多人说春天来了,可春天之前,不是寒冬吗?兴源环境真能一辈子不复牌吗?就算能,资金链就真的能继续周转起来吗?真的是盛运的昨天吗?哎,情怀上讲,我真不希望如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誉减值对股价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