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后总生病总生病可以怎样调理啊

孩子生病后身体虚弱如何调理?
我的图书馆
孩子生病后身体虚弱如何调理?
最近,门诊有不少宝妈经常咨询我:“孩子感冒后身体特别虚弱,什么都不想吃,身体虚弱怎样恢复快呀?”,或者“孩子已经不怎么咳嗽了,但是咽喉痰多,胃口差,出汗多,大便烂,要怎么调理才好呢?”其实以上这些情况,均属于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处于疾病恢复期,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而过度治疗,可采用食疗以及小儿推拿健运脾胃,促进身体的康复。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它的常见症状多为食少、腹胀、大便失常等。中医古代文献中常有类似本征表现的记载,如《赤水玄珠·不能食》记有:“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所以在病后,婴儿往往脏腑之气软弱,表现为症状易虚易实。另一方面,小儿生机旺盛,发育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需求迫切,因此小儿脾胃“任重而道远”。“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小儿饮食过饱则饮食停滞于内,壅塞脾胃气机,故可伤脾。由此可见,小儿生理上因“脾常不足”,病理上因外感寒暑、内伤饮食,加上病后失于调养等等原因,均可造成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小儿感染后脾虚的症状那么,如何判断小儿是否感染后脾虚呢?这里就要介绍一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五项主要指标了:1、食欲不振;2、大便失调(包括泄泻,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于3次,或大便难解);3、面色萎黄少华;4、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同性别平均值10%);5、舌质淡、苔薄白。其实这些症状在《小儿药证直诀》也有相关记载:“脾胃不和,面恍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感染后脾虚也包括有3点内因:①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②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③婴幼儿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才逐渐完善。若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未经过适当的调治,可由于长期食欲不良,营养吸收障碍以及反复感染,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心理健康及对家庭都可造成不利影响。小儿感染后脾虚的治疗中医在治疗小儿脾虚证方面经验丰富,临床中治疗小儿脾虚证时,应时刻注意顾护脾胃。其原则为:宜扶脾,不宜伐脾,贵运脾,不贵补脾。《幼科发挥·调理脾胃》记有:“小儿脾常不足……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所以针对小儿体质特点,需要抓住病机要点,治宜健脾、调理脾胃气机。调整脾胃升降功能是治疗小儿脾虚证的重要一环,清代名医叶天士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小儿推拿疗法,能调畅气机,调整脾胃升降功能,健运脾胃,可免除小儿服药之苦,并且能顾护到脾胃之气,是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的较佳方法。小儿推拿如何治疗感染后脾虚?小儿推拿治疗感染后脾虚,主要有以下手法:1、补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增食欲、化痰涎,补后天之本。《幼科铁镜》记有:“补脾土有人参白术之效。”推补脾经穴在治疗小儿脾虚型胃肠道疾病中有独特作用,它能促进胃蠕动,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2、摩 腹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源泉。腹部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太阴脾经等五条经脉循行。摩腹可给腹部的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天枢等重要穴位以良性刺激,促进气血运行,濡养身体,充实五脏,使机体阴阳气血保持相对平衡,驱外感诸邪,而无百病。现代医学认为,摩腹可使胃肠及腹部的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使胃肠的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多,从而改善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3、捏 脊捏脊法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捏脊手法记载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使病人伏卧……捏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脊疗法的操作部位是脊背部,所涉及的经络主要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脊背为五脏六腑阴阳之会,精气之所注,经络气血之总归。捏脊疗法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能振奋其身体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之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捏脊疗法其强度有柔有刚,应选择符合机体生理、病理最需要的良性刺激,通过脊背、经络、神经调节系统发挥其调护作用,以达到疾病转愈之目的。通过捏脊,既可使患儿肠胃蠕动快者降低蠕动,分泌减少,减轻其易激惹性,从而达到止痛止泻的作用,又能使蠕动乏力者可加强其蠕动的力量,改善胃肠的血液循环。医案分享1、许某,男,1岁。主诉:咳嗽咳痰2周余。以夜间咳嗽为主,呈阵发性咳嗽,痰多,鼻塞流涕,出汗多,胃纳差,大便干结呈粒状,睡眠不宁。舌淡红苔白厚,指纹淡红。经儿童医院雾化止咳排痰等对症处理后咳嗽痰多仍未缓解。程医生根据患儿的病史以及症状表现,认为患儿肺脾两虚,所以健脾消食、化痰止咳是重要的治疗原则。遂遣方健脾消食汤加款冬花、白术、陈皮、柏子仁等,配合小儿推拿、小儿捏脊治疗,饮食上戒生冷寒凉食物。3天后复诊,家长诉胃纳明显好转,痰液减少,大便通畅,此时病机得以转动,以食疗善后,用“健脾消食汤包”煮白卿鱼汤,配合小儿推拿、小儿捏脊治疗而得以恢复。2、何某,男,8月。主诉:发热后咳嗽咳痰1周余。刻下无鼻塞流涕,夜间盗汗,面色少华,胃纳差,大便溏烂,睡眠可,睡觉时张口流涎多。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程医生认为小儿在发热性疾病以后气阴耗伤,脾肺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导致夜间盗汗、张口流涎;脾胃受纳运化失常,脾虚则消化功能减弱,导致不思乳食;水湿内停,脾虚湿盛,故大便溏烂;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则面色少华。因此健脾益气,理气化痰是重要治则。遂遣方以健脾消食汤加太子参、炒白术、陈皮、莲子肉、益智仁等,配合小儿推拿、小儿捏脊治疗,嘱饮食上戒生冷寒凉食物。3天后复诊,家长诉胃纳好转,大便成形,无咳嗽咳痰,张口流涎减轻。之后以食疗善后,用“健脾消食汤包”煮花胶瘦肉汤,配合小儿推拿、小儿捏脊治疗以健脾补肺而收全功。推荐药膳:健脾消食汤中药组成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淮山等。肉类配搭白鲫鱼、花胶、猪瘦肉药膳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炒山楂【性味归经】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主治】它富含山楂酸、柠檬酸、维生素C等成分,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良药。炒麦芽【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功效主治】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炒谷芽【性味归经】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经。【功效主治】治宿食不化,胀满, 泄泻,不思饮食。欢迎分享本文给您身边的朋友!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孩子老是爱生病该怎么调理才好啊?
性别:男年龄:4岁
健康咨询描述:自从去年生了幼儿园之后,我就感觉孩子的身体瘦了好多,整天也不怎么好好的吃饭,就喜欢吃零食,还隔三差五的就会感冒,有时候还会有咳嗽的毛病,这孩子总是生病应该要怎么调理才好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孩子老是爱生病该怎么调理好?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情分析:
每次放学以后不要立马给宝宝吃东西,吃了以后,晚饭就不会好好吃。晚饭时间过了以后,过会儿又饿了,他一会又要吃零食。这样循环下来,宝宝营养跟不上,体质就不是太好。
指导意见:
饮食习惯还是要家长来调整一下。另外三伏天可以到医院去贴三伏贴,连续贴三年,应该会有效果的。平时老爱生病,可以口服一段时间的脾氨肽冻干粉。
其他答案 (1)
咨询:28640人
病情分析:
你好,重视日常的膳食搭配,做到食物多样、定食定量、合理安排。充足的蔬菜水果、豆制品,适量的奶、蛋、鱼、瘦肉以及苦瓜、大蒜、洋葱等,均是可提升免疫力的食物。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增加,抵抗力明显提高。
涉嫌广告毫无帮助违背伦理非法内容违反医学常识
确定要投诉本答案吗?孩子总生病应该怎样进行调理呢?
07:12&&&&&&浏览4733次
病情描述:我们家孩子从进来以后还是正常个毛病,特别是孩子总是感冒感冒发烧的时候总是在晚上有的时候特别担心,请问孩子总生病怎么办呢?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孩子总生病,一般因为体质不够好,天气变化,一有病菌感染,就抵抗不住生病。平常要多注意给孩子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多让他喝水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天气变化要注意加减衣服。带小孩小心点总不为过。熬过几年孩子大了,身体自然会变好,就不会乱生病。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你好,这种症状的病因有很多,治疗方法也很多,建议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对症下药。建议多运动。
没有满意答案?看看更多相关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上幼儿园后总生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