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还能留住多少人

拒绝访问 | x.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x.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dad45f42b7437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35被浏览5,167分享邀请回答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不只是申请,还帮你在美国求职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自2006年开博客,Warald亲自做留学申请十年,战果辉煌。
硅谷顶级公司资深员工授课:数据科学和系统设计。
有难题想得到靠谱权威的答案?跟Warald通话咨询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Apr 2018今年申请季快要结束了。写个总结。做个展望。
《一》名校+GPA不再是牛校offer的通行证
现在是一个全民转CS的年代,申请难度逐年增加。近期Warald收到很多来信,说今年申请结果很不理想,申请全挂、没有任何录取的同学也有一些。
地里有这样一位同学:
他的录取结果:
可能有些人会说,他定位太高,选校名单就是少数几所牛校。但是,这位同学背景在国内申请人里已经很好了,比他明显更牛(好论文+大牛推)的人,是少数,而且,这些名校项目加起来,每年录取的中国人也过百了,还有其他名校会分流部分强手。按照这位同学的硬件条件,足够达标了。
在网上还看到一位北大或者清华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申请结果:
某top2在读,cs系前15%,cmu暑研。申了一溜top20的cs master,被全聚得。
对此只能感慨:
CS专业申请难度,如湾区房价一般,一路高涨的让人不可思议,然后继续高涨。光靠名校+GPA,已经没法保证牛校的offer了。
此外,也提醒大家注意上海交大这位同学的保底:去微软全职工作。
近年来,无论大陆本科生,还是美本,都有人手握很好的job offer,毕业后先工作几年再继续读书充电,也是条很好的路子。
《二》中等水平选手,生存空间更小,需要面对现实。
一亩三分地里有位同学(wintop6211)说:
看到地里很多人说要全聚德了,自己申请也不理想,至今只拿到一个雪城和乔治华盛顿的ad。。。自己三维也不错感觉,gpa3.52, gre 324 做过两个research assistant(写bioinfomatic方面的代码), 也在带领团队做项目, 马上准备开源,现在这个结果真的不甘心啊,昨天被osu拒了真的觉得保底去定了。
关于转专业申请,VictorHeed 说:
GPA3.53(美国本科,专排top10综合排名top30),GRE 325+4. 申请了12所目前拒了8所,就GWU一个AD。我申的还都是比较保守的,四大什么的想都不想,进个UC Irvine就满足了。然而并没要我。雪城啊东北啊都拒了我了,所以说我申的真的算保守的。我还有两段相关实习和两段research。 今年就这样吧,也可能是因为我转专业吧,我本科ME。
这两位同学的情况很有代表性:美本GPA 3.5(对应着国内大学85/100),算是申请读研的中档分数线。有的学校打分很严,比如wintop6211同学说他们学校GPA 3.7就很牛了,但是申请人数多到一定地步以后,除非你就读的学校特别有名、推荐人特别牛,否则GPA分数不高,就意味着很难出头了。
Warald以前写文章说过:这是一个全民转CS的年代,从 Penn/CMU -> USC -> NEU -> NYU Poly,申请人的期望值一路下跌。当时就有读者说,下面靠UTD啦。谢谢乔治华盛顿今年给大家兜底,UTD留待今后吧~~
有些同学很惊讶:为什么申请难度增长的这么大?
很多人也会纠结:手里的录取结果不是很理想,是否应该从了?
早些年,我在一亩三分地里告诉大家:从留美就业的角度来看,CS是第一选择,甚至要引用数据,长篇大论来说服大家。现在呢?连国内非名校、非北上广、非申请季的学生,都知道要转CS,更别说在美国遍地都是的美本了。
不愿意跟风转CS的人当然有,不愿意留美工作的同学也当然有。但是,现在的主流依然是转CS,毕竟留学生的主体人群不是富二代官二代,而是来自小康家庭,饭碗要自己挣,在现实面前,大部分人会低头。即使CS就业率在下降,只要CS就业机会远胜其他专业,各路人马还是会源源不断跳进来。
基于这点,Warald提醒:如果你gap year没有较大的把握可以大幅提高背景,那我不建议继续申请,明年的申请难度只会更难。
此外,前面也说了一个新趋势:如果你有很好的job offer在手,也不着急立刻读研。
《三》美国应届生就业形势暂时不会好转
2015年,Warald预警:美国IT行业就业难度加大!公司缩招!国际学生求职更难!
2017年,见证历史时刻:天崩地裂,亚马逊停止接受应届生全职工作申请。
Warald进一步提醒:
年,留美学生就业(也可以说是CS专业就业),情况不会有多大改善。整体就业率比前两年会大幅下降,会有很多人最终在美国找不到工作。
最好情况:
美国几个大型独角兽成功上市(IPO),并且股价能撑住,从而吸引资本持续涌入,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但现实不容乐观,比如领头的两个独角兽,Uber和Airbnb,2018年上市无望,2019前途未卜。
最坏情况:
美股暴跌,美国经济受重创。
各大公司会很快hiring freeze。也就是不管你哪个学校毕业的,不管你会大数据还是AI,不管你leetcode能否秒杀,反正原则上不招新员工或者至少不招应届生。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时,只有少数牛人(比如CMU CS PhD)可能没受影响,其他应届生,回国是主流。
最可能的情况:
我个人估计:这两年就业形势既不会有大增长,也不会大崩溃。你会不断在一亩三分地里看到有人吐槽就业难,也会继续在抖包袱版里看到有人秀大offer。
《四》留学生们调整好心态很重要
首先,求职是场硬仗,做好准备。
前两年有人毕业之后才开始找工作,一番苦熬之后,也能成功上岸,这两年,会很难翻身。
近期看到公开课版里早就有18fall的同学组队上61B并且已经结束了,刷题版里已经有人在刷题了,这些同学很赞。
其次,脚踏实地,目标现实。
靠一亩三分地里泄露的几道OA题目就能混进Amazon,这在前两年的确不是传说,但那是上代人的命运,跟你们无关。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别老想着Facebook、Google、Amazon,不要眼里只有大公司,先找到工作,先工作几年再说。
对于应届生来说:要找全职工作,最好先有实习经历;要找实习呢?。。。最好还是先有实习经历。
别管公司大小、paid or unpaid、中国的还是美国的,总之先在简历里留上一段实习经历,为下一个求职高峰期(今年秋季)做好准备。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Mar 2018地里这几天有个热帖。发帖人介绍自己
男,三十出头,国内某top3非cs专业,美国名校硕,两年毕业后撞大运进了一个二线大厂(约等于Oracle,eBay这种),做小破网站。一做就是六年。
他去年打算跳槽:
1-6月刷题、读书看报挖面经、学习system design,自认为准备得不错,6月初投了一圈一线大厂,说起来大概就是FLAUGSN这些个字母公司,7月份基本装病电面,刷题成果不错所以全部拿到onsite。8月请了个长假面试。。。。。。
你要是以为我横扫了,那就错了。。。。。。
结果我在这面上挂了几乎所有的公司。毕竟我过去的经验只是在一个小破team维护一个小破web stack,讲起来毫无新意,技术上也没什么难点。有的时候上点新项目,也就是和公司里其他服务平台做做集成,调用一下他们的API。这里面一展现不了我有leadership,二表明不了我能在实际项目中能搞定复杂的需求和计划。一个比较愿意提供内部feedback的hr是跟我是这么说的(大意):given your technical strengths and years of experiences we expect you to be a tech lead but there were concerns about the scope of your past experiences…
最后他接了一个不满意的offer:
经过这一次的面试,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用new grads甚至是工作3-4年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了。尽管我算法基础算是扎实,onsite没有一道做不出来的题,system design还不错,只一个不小心被NFLX挂了design,但是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基础要求”了。
在工作了5+yrs以后,公司开始看重我过去的经历 – 我是否能够带人,带team (技术方面),我是否在过去的项目经历中展示了解决复杂的现实/技术问题的能力。单靠system design的吹牛已经不管用了。公司要求更实际的show me the facts。
听了这个故事,你怎么看?
我在帖子里分享了我的看法。如下。
可能有些同学看了帖子会说二流公司不能去啊之类的。能被facebook用大包裹来砸,大家应该都会去吧,问题是大部分人也只能去个二流甚至不入流的公司,没其他的选择。所以“别去二流公司”这种话,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也别以为去了大公司,楼主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都说有经验的工程师面试要system design,但是工作几年里,没做过任何system design的工程师也不少。Google最挣钱的ads部门里,很多工程师每日做的事情,也很无聊,我甚至见过因为工作太无聊,不能忍,辞职回国创业的(尽管没想到做什么创业方向,还是辞职了)。过些年,如果谷歌不那么hot了,等年龄大了,有的人也会面临楼主类似的困惑 — 大家也别草率下结论说ads不好,任何公司里,凡是最挣钱的部门,往往面临的问题都是“维护”,也就是各种修修补补的杂事,也就是楼主工作岗位里的boring routine。
如果要避免楼主面临的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跳槽。当你在工作中无法获得成长的时候,就换一份工作。
但很多人面临着h1b、绿卡、家庭等原因,跳槽也不是说走就走的。此外,下一家公司也未必跟你想象的一样,比如前几年很多人觉得在google发展受限,跳进各种独角兽求发展,然后各种shit happens,踩完了以后,心灰意冷再回google的人也很多。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当你在工作当中接触不到好项目,尤其是做的东西太无聊太打杂,或者你有好的想法但是管理层不让你尝试,而你又无法跳槽换个环境,那该做些什么?
中国人有句话:马不吃夜草不肥。说通俗点,就是最好有个side project。也不一定是个具体的software project,总之就是无论你跳不跳槽,平常别闲着。
前两年,我组织人做了个一亩三分地的新站 instant.1point3acres.com (不算成功,后面还要重做)。当时的一个tech lead,参加这个项目的原因,是想从头搭建一个系统并且要上线。之后,他在谷歌内部转组去了Brain,他周末经常在咖啡馆、图书馆看各种paper充电。无论是做instant,还是看paper,人家都没闲着。目前负责instant的同学在亚马逊,他工作之余,一个人把前端用react重写了一遍。
2015年,我见过一个谷歌的码农,他和几个同学,从毕业开始,一直组队在做一个业余项目,他们当时坚持了两年了,很不容易。去年,他们拿到了国内著名风投的投资,几个人all in了,全职在做。
多年前,我自己做一亩三分地,又何尝不是工作之余,天天熬夜做一个side project?
如何找project?
并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说出来,然后大家全都有了。首先看你是否有这个决心去找,而不是饭桌上喊口号,完事就当没发生过;其次,再好的机会,也得长期投入时间。
没机会的,就先去找freelance、non-profit的项目拿来试试。有open source project也可以去参与。或者如果你瞧得起地里的项目,也有能力出活,欢迎参与。
很不幸,大部分人其实也就是发发牢骚+喊喊口号。再然后呢,没啥改变。所以,能成为大家眼中很优秀的那种人,是少数。我上面提到的自己做ceo的谷歌码农,好几年的坚持,很多人也做不到。
等你真要付诸行动了,必然会看到机会的。至少你会祭起谷歌大法,去找找各种freelance或者non profit的project。
帖子链接: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1.html
– Warald ... Mar 2018去年底,Trump宣称要限制STEM专业学生签证;近日中美贸易战更是黑云压城。很多人担忧今年的签证形势。
简单说下我的观点。
首先,留学签证大体形势不会变,每年依然会有大量留学生进入美国。
如果真的限制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直接的后果必然是美国大学学费锐减,那美国的大学校长们不会罢休的。尤其是公立大学,每招一个国际学生,都可以收取巨额的州外学费。这笔钱没了,学校可能立刻会赤字,可能会有裁员,学校教职工会有罢工,压力会转移到政府身上。
中国留学生每年给美国带去上百亿美元,这种级别的“贸易顺差”,美国政府应该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政府真要脑残到砸自己的脚,那很快就会疼的撑不住了。相信闹腾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签证也会恢复正常。
其次,今年入学的这批学生,签证形势有可能出现动荡。
还记得Trump上台禁止穆斯林入境吗?开始还很无理的禁止美国永久居民入境。闹腾了一把,该回美国的人还是入境了,当然,这期间提心吊胆,让当事人受伤很深。
今年的留学生签证出现风波是有可能的,比如签证给更多check、check的时间更久,甚至提高拒签的比例,让更多的人先被拒1-2次,然后再给过。即使最终拿到签证,每个陷入其中的同学也会很痛苦。
我们祈祷不要出现这种风波。但是是否会出现,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建议:一旦确定了去某个学校读书,早点去签证。
尤其是手里多个offer待选的,别纠结不休、犹犹豫豫;尤其是学生人多众多的学校,办理I-20速度比较慢,更是需要早点行动,给自己多留点时间周转。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Mar 2018今年4月2日(周一)开始,h1b申请又要进入万众瞩目的阶段了。
前几年抽签没中的同学,滚雪球似的攒下了不少。随着川普对H1B申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今年的H1B抽签命中率比往年有望明显提高。衷心祝愿大家能抽中,尤其是今年最后一次的同学,祝顺利过关。
早些年,三次H1B抽签不中、被迫暂时离开美国的同学不多,加上互联网行业红火,大公司海外分支有足够的招聘名额可以消化掉,但是这几年情况有所改变。
发这个文章,想跟大家征求一下信息:如果你连续抽签不中,贵司打算如何安置?
我先分享三个例子。
去年有位从Linkedin回国的同学说:
1. LinkedIn让他回北京工作,工资按照中国标准的来。
2. 在国内工作满两年,才可以调回美国。
3. 回美国只给办L1签证,不给办H1B。
在我们的交谈中,他对按照中国标准拿工资没有表示任何意见。但是,作为在公司工作了两年的员工,他觉得“必须满两年+不给办H1B”的待遇很“恶心”(他的原话)。于是愤然辞职。跟这位同学的谈话有一段时间了,当时我们没有说清楚到底是“将来回美国以后,永远只能L1” or “先用L1进入美国,将来可以再办H1b”这个细节。
今年有位在谷歌工作,面临最后一次抽签的同学,告诉我:
1. 安排回北京工作
2. 软着陆三个月,之后需要联系谷歌全球各地办公室的职位,看看是否有接受他的。
3. 将来组里有位置,他可以申请回来。
4. 如果在其他办公室没有匹配到任何职位,怎么办?他默认只能离职。
今年亚麻的一位员工说:
如果加拿大有组接受,可以去加拿大工作
1. 如果去加拿大,工资按照当地来
2. 如果工作中断时间不超过90天,则RSU不受影响(亚麻RSU大部分在后两年发)
3. 在加拿大满一年可以L1签证回美国,前提是自己找到接收的组。
4. 在重新拿到美国这边的offer之前,不准H1B抽签。
1. 公司不包分配。想去世界各地办公室工作,前提条件是得有组愿意接受你。如果没有组接受呢?应该就是离职了。
2. 将来想回美国,前提条件也是得有组愿意接受你。如果没组接受呢?那就没法回来了。
3. 如果用L签证回来,将来是否还可以继续抽H1B,是个问题。此外,公司将来政策是否会有改变,也得考虑进来。
以上是三位同学的说法。当然,同一个公司里,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员工,可能政策或者待遇有差别。
欢迎大家戳这里看地里帖子汇总或者分享贵司H1B抽签彻底失败的情况。
公众号里有位许同学留言:
FB 17 年初在大陆发的 offer,17 年没抽中 18 年还能再抽一次,再抽不到就没有 offer 了。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Mar 2018今天美国很多新闻媒体报道,说Snap裁员一百人,而且这次被裁的是engineer。
据朋友圈一位Snap员工进一步透露:
裁员人数120人,超过10%的比例了 – Snap给员工的绿卡申请也得冻结了。
具体哪些人被裁还没确定。
Snap前几年势头很猛,总部在LA,地理位置不如湾区有吸引力,但是他们招人喜欢用钱把人砸跪,Warald知道好几个有工作经验的人,本来犹豫着要不要搬去LA,但是看到用百万为单位计算的offer,只能跪下接了。
这几年Snap发展遇到瓶颈,不过总算是成功上市了,尽管股票大跌,但是早期员工,包括少数中国同胞,应该会有价值千万级的股票进账,实现财务自由。这点,相比去Uber和Airbnb这种暂时无法上市的公司,已经很幸运了。
前几年,IT行业火爆,出现很多亏钱也能当独角兽的公司,甚至长期烧钱买growth也成为一种行业潮流。上市之前,公司的财务情况可以不公开,让人不清楚底细;等上市之后,无论之前多红火、看上去多么有前途,都得认真面对交给华尔街的财报,公司盈利到底如何、growth是否能保持,底裤不得不随时扒开给公众们看。
这次被裁掉的Snap员工,作为有经验的工程师,在就业市场上应该很受欢迎。窃以为,facebook/instagram应该雇佣他们,继续加大抄袭snap的力度。但是目前求职的时间点不太好,暑假是招人淡季,很多坑会被填满,得动作快点。
也衷心祝愿受影响的中国工程师们能早点找到下家。
最后,前段时间地里有位同学被公司裁掉了,他后来分享了《【感谢信】+【h1b被裁攻略】+【前端面试经验】》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Mar 2018很多人认为:将来想要回国发展,首先要看学校综合排名和名气大小。
Warald对此不敢苟同。
回国发展,什么最重要?
最有用的,是父母要有钱、有权、有关系。官二代、富二代站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起点高,只要别作贱光家里钱财、父母别被整成贪官入狱,肯定会有不错的前途。他们就没指望这个学位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 大家也不用抱怨中国社会不公,美国富家子弟也有这样的优势。
绝大部分留学生没有这样的底气。尽管留学费用家里能承担,但是自己的前途、将来的饭碗,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的。
对留学生里的普通人来说,回国发展什么最重要?
父母强调教育改变命运,学生们没有社会阅历,都很容易集中盯着眼前的东西,比如毕业的学校牌子和名气上,以为将来回国要靠美国大学的牌子。
Warald提醒你:如果你回国发展,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招牌就是美国学校的名气,那无论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都不值钱。
中国早就过了靠一个美国学位就让人崇拜的阶段了,即使你是哈佛和斯坦福毕业的,在国内人才密集的大城市里也不稀罕,更何况你也不是这种顶级学校毕业的,对吧?你指望着亮亮ucla, cmu, columbia, cornell, usc的牌子,别人就给你跪了?高薪工作就飞来了?醒醒吧,现在是21世纪,留学生遍地都是,不是上个世纪随便哪个美国学校的海归都是稀奇货。
国内很多媒体,很喜欢报道找不到工作的海龟,不得不降低姿态,接受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很多没有出过国的人,痛扁海龟们觉得可过瘾了,还要告诫我们,回国要接地气,换言之,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而被他们贬的海龟们,无论是去哪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工作经验。你去翻翻这类新闻,看看有几个故事主人公是在国外公司全职工作过几年才归的?
如果你觉得我观点偏激,那我问你,有几个人,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直接回国,亮一下哈佛或者斯坦福的牌子,就立刻被追捧、立马变人赢?二十年前可以,现在没戏。
即使是哈佛、斯坦福毕业的学生,很多人也是选择了毕业之后先工作几年再回去。你回想一下,这些年来,国内炒过的哈佛女孩、男孩们,有几个读完书立刻回国了?光有学位、没有经验的人,回国如果火箭式的上窜,那大家应该先扒一下,看看家庭背景到底咋样,这个问题就回到本文开头的官二代、富二代上。
或者,你可以去Linkedin扒拉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毕业生的档案看看,你就会发现:主流还是先在美国工作几年,而不是裸归。有的人情况特殊,比如去stanford读mba,可能毕业就迅速回国了,甚至中途辍学的也有,但是这些人,有的是high risk taker天生喜欢冒险,有的读书前早就有很好的经历了,并不是出国前一直在校园读书、出国读完研后立刻回国。另外,大多数号称喜欢冒险的人,背后还是有家里支撑着,家庭条件不错,至少父母不用你操心,可以让你“啃”一段时间,甚至可能帮你摆脱房奴、不用天天算计房贷。
Warald认为: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个人能力+机遇。当然,这两样东西都不好客观衡量,判断标准也比较主观。那我就换个说法,刨除牛人、幸运儿、官二代、富二代等少数情况,绝大多数留学生,回国发展,最主要的是四个字:工作履历。
假如你在美国读完硕士,去Apple工作多年,30来岁,正好是年富力强的阶段,回国寻求发展机会,那别人首先考虑到你是经验丰富的苹果公司高级工程师、manager,不会首先考虑你是美国哪个大学毕业的。即使你当年的硕士学位是UMass Lowell、UC Merced这种没排名的学校,也没人去计较。
你的街坊邻居、叔叔阿姨们可能不知道你就读的学校,那不要紧,你这辈子不是为了他们活着,你要打交道的人不是街道大妈,你的价值不需要他们来评论。有资格评判你的,是世界著名企业公司,或者是风险投资人、创业公司的先锋,将来跟你打交道的,是业内人士。这些内行们,不会跳过你丰富的工作履历,去纠结你多年前的学位是在哪个学校拿的。
以后别粘粘糊糊的叨念“某个学校综排前30、A校排名比B校高十几,回国更有优势”之类的话了。
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只有学位,回国是否还有优势?能遇到欣赏海归背景的老板、能找到发挥你英语水平、国际视野(如果你有的话)的职位,那是幸事。但更多人,拿着国内普通的工资,跟没出过国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最后,是否留过学不要紧,一句are you ok让人哄堂大笑不要紧,自己做出个NB的公司当一堆牛校毕业生的老板,这种传奇人物,不在本文讨论范围里。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Mar 2018近期是美国大学发放录取的高峰期,很多同学在一亩三分地里盯着刷录取结果汇报。拿到多个offer的同学往往很纠结,也经常有人在地里询问:XX大学XX专业,就业率如何?
把就业率而不是单纯的学校排名作为选offer的重要参考,这个我赞成。一亩三分地很多板块里都有就业相关信息,近期找工求职板有个热门帖子《综合各学校2018 summer intern的情况》显示:Rice大学CS系在应届生就业寒冬里,以高就业率成为“黑马”。相信今年Rice发放的offer接受比例会大幅提高,下个申请季极有可能会被申爆。
那选校是不是应该“就业率为王”?
有位同学(ivanyang)在一个帖子里谈了他的一段观点:
其实大家并不用太care每个学校具体多少找到什么样的实习和工作。找过工作就知道能否找到工作学校在这其中所承担的作用有:
1. reputation,决定了是否是某些企业的target school,career fair有多少企业来
2. peer pressure,决定了有多少人跟你在竞争。
但其实这两点都是可以克服的,
1. 学校排名不好的可以都找内推,反正大家都是集中在那几家大厂,career fair质量不同也是体现在小的startup上,本身量就少完全无法和flag相提并论。
2. 这个无法避免,但是反而排名不好的学校peer pressure会小很多。
这位同学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去个peer pressure小的学校(往往意味着排名降低),在某些情况下,是不是有可能反而对找工作更有利?这几天,有人跟我电话咨询选校问题,也提到类似的观点。
我把这个话题改为:
去CMU垫底当学渣,有可能不如去NEU当学霸。
大公司每年收到大量应届生的实习和全职申请,有很规范的处理流程,比如Facebook,针对不同地区的target schools,都有专门的recruiter负责。换句话说,假如你在UCSD读书,无论你通过什么途径、找什么人投简历给Facebook,最终你的简历都会被转给负责UCSD这个学校的recruiter来处理;再比如所有Airbnb Data Scientist Intern申请,无论什么途径投进来的,最终都由负责实习生招聘的那个recruiter筛选,转发给三个DS track的负责人面试。
大公司招聘名额多,也很注重diversity。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只从某一个学校招聘新员工,而是给各个target School都有面试机会。
比如,CMU学生人数多,牛人很多,那多给一些面试,而NEU、NYU Tandon呢?尽管排名远不如CMU,但是作为target school,也有recruiter来专职负责,挑选学生给面试机会。
而且,作为校招,无论是实习还是全职岗位,NEU的学生不会跟CMU的学生一起争夺Facebook的面试机会,NEU只跟NEU打,CMU才和CMU斗。
注意,这里说的是“面试机会”,不是“offer数目”。没有哪家大公司规定必须从某个学校招满10人,人数不够就降低“筛选简历”或者“发放offer”的标准。
这种针对应届生招聘的diversity,导致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你不是实力超群,想找大公司的工作,那在学生人数多而且牛人多的学校里,有可能反而不如去个竞争小、学生数目少的学校。
前面提到了,Rice CS今年成为应届生就业的一匹黑马,但这个系很小,过去好多年里一直都是每年招二三十人的规模,而且不少同学是转专业读CS,但如果成为USC那样两三百人的规模,相信Rice就业率就不会这么彪悍了。
NEU Align项目专门招收转专业学生,不少学生甚至是生物、化学类专业出身的,相对于CS科班或者EE等相关专业出身的学生,他们基础薄弱。根据地里有人介绍,今年Seattle校区有6个同学拿到FB实习(其中两位去年在地里做过安卓开发的实习,我写文章总结过)。
这些同学,如果有CMU/Penn级别学校的录取,很可能不会去NEU吧。去Rice的同学,绝大多数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CMU有很多同学挂在简历关上,没拿到facebook等大公司的面试。名校里牛人多,竞争很激烈,再加上Diversity hiring政策,有一些同学,尤其是男生,简历原本能过关、如果给面试也能通过,但是被淘汰了。
亲爱的读者,鸡头和凤尾,你选哪个?
最后,disclaimer:
1. 我没说你降级去某校,必然会有facebook面试。
2. 我没说你降级去某校,必定会成为大神,秒杀同学。
3. 我没说所有公司都按照以上流程招聘。本文只说大公司。
4. 我没说学校牌子和排名彻底不重要。名校整体上更有优势。
– Warald (Email: )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Mar 2018之前结合Facebook优先给女生面试,写文章说了一下Diversity招聘的问题:在筛选求职者面试这步,美国很多大公司倾向于给diversity hire(黑人、西裔、女性)机会。
3月1日,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一位谷歌前recruiter(Arne Wilberg)出来告Youtube(谷歌子公司)歧视白人和亚裔男性!
这位recruiter在谷歌工作九年,前段时间跟公司抱怨diversity hiring的问题,结果被公司被裁掉了。
Bloomberg英文报道说:
Wilberg said that in 2016 and 2017, he and his fellow recruiters were told on several occasions to approve or dismiss job candidates based solely on whether they were women, black or Latino. In March 2017, a YouTube staffing manager emailed recruiters and told them, “Please continue with L3
candidates ... Feb 2018最近几年,很多科技公司主张Diversity,希望招聘更多女性员工和少数族裔员工(黑人墨西哥人)。老墨老黑跟我们无关,但是留学生里有很多女生,地里近期也有一些关于Facebook优先考虑女生的讨论。在这个帖子里谈一下。
一家公司搞Diversity hiring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高层(CEO或者有招聘实权的Director/VP)。有的高层搞Diversity是因为内心里相信,有的则是出于外界压力不得不做个样子。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Diversity这种东西真的有人信吗?唯才是举才符合公司利益啊?我个人相信Uber前CEO TK 肯定不吃这套(有女员工被性骚扰,举报都没人管),airbnb CEO绝对笃信(到A家大厅座着数数女生你就知道了)。至于底层员工的观点,根本不重要,反正是领导说了算,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心理底线,如果同事里有人拿钱但是不出活,那会很不高兴的。
找工作(无论是全职还是实习),可以简单的说成两步:
1. 拿到面试
2. 通过面试
在招聘的过程中:
Recruiter负责筛选candidate,在“给谁面试”这一步上,有很大权力。增加Diversity hire,是她们的业绩考核标准之一,所以她们有动机来努力推动,会尽量给diversity candidate安排面试。
但面试过程,则是面试官说了算。参与面试的每个人都要写面试评价,表态是否应该给offer。recruiter没法干涉。如果是general hire(先录用再选组),面试官更是会提供中立观点,因为这个candidate即使入职,也很可能不在同一个组里,无论拿到offer或者挂掉,关我何事。
面试有多轮,面完后要根据面试官们的评价来综合打分。最终offer的审批权,需要高层(比如Director/VP of Engineer)签字。如果出现边缘情况,比如公司规定5分要达到3分才发offer,而某个diversity candidate得分是2.8、2.9,那recruiter往往不会直接毙掉,而是汇报给高层,高层往往也会批准。
有些同学可能会很关注这些“边缘情况”。但是实际上,边缘情况发生的不多,面试惨败的毫无争议才是主流。在公司里参与过多场面试的各大公司员工,相信都很明白。
如果candidate得分是2.5以下甚至2.0惨败,Director/VP们往往会坚持底线,不给offer – 招完全不合格的人进来,对其他员工是种打击,而且裁掉diversity hire难度很大,将来会非常棘手。
一亩三分地里有很多同学说,Facebook喜欢招女生。在“拿到面试”这步,女生的确更有优势,Warald也建议女同学们在简历里写上女性化的英文名字。但是在“通过面试”这步,FB该有的底线还是有的。去年有好几家媒体指责Facebook,说recruiter们报上了很多Diversity candiate,但是被VP of Engineer给坚决拒掉了,结果导致Facebook无法完成diversity hiring任务。
这也跟地里一位同学(stone-18)发言一致:
妹子去fb容易些,并不代表降低标准放水招妹子,只不过同等条件下,优先给妹子发面试,发offer,但是基本的bar必须达到。
当然,对很多男同学来说,优先给女生面试机会,这就是不公平。也看到有同学说:女同学拿到Facebook面试,而我没有拿到,心态崩了好久。这种心情我很理解。我相信有些男同学,如果有面试机会,也能通过。但Diversity hiring的问题,跟中国高考不是全国一张卷子一样,不会有什么改变的。连美国本土白人男性都成为diversity受害者,作为外籍留学生,我们的opinion不会有公司考虑的。
在这里也想说,当大家看到一个女生拿到Facebook offer,请不要去攻击:“因为你是女的,所以fb招你”,实际上,有很多女生不但没有拿到FB的offer,连面试机会也没有。某人之所以能拿到offer,是因为“她优秀,她meet the hiring bar,并非性别”。
请不要因为自己被歧视了,转而去否认别人的努力。留学生在美国求职都不容易,大家相互支持、多些鼓励。
– Warald (Email: )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
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一亩三分地iOS应用:https://appsto.re/us/EesS8.i
一亩三分地安卓应用:https://goo.gl/6v8bRw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以上三行内容。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