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么来的什么做的

地球结构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core)、(mantle)、地壳(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地球结构地球内部结构
当地壳岩石发生断裂错动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相当于10万颗普通的爆炸。它能使地球像一个巨大的音叉那样发生振动,产生强大的。当人们在地表用仪器观测地震波向地球中心传播时,发现地震波在大陆底下33千米左右深处,在海洋底下10千米左右深处发生了巨大的突变;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深处又发生了巨大的突变。这表明地下有两个明显的界面,界面上下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第一个界面位于33千米深处,是奥地利科学家于1909年发现的,简称为“”。另一明显界面位于2885千米深处,是德国科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简称为“”。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组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同心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地壳,最中心部分称为,中间一层称为地幔。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
地球结构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下层为玄武岩或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球结构地幔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地幔又可分成和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的发源地。但这里的压力很大,约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在这种环境下,地幔物质具有一些可塑性,但没有熔成液体,可能局部处于,这已从出来的来自地幔的岩浆得到证实。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的温度几乎不变。
地球结构地核
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的,其密度为10.5—15.5克/立方厘米。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的,其密度为9—11克/立方厘米。推测可能由液态铁组成,内核被认为是由刚性很高的,在极高压下结晶的固体铁镍合金组成。地核中心的压力可达到350万个大气压,温度是6000摄氏度
。在这样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地球中心的物质的特点是在高温、高压长期作用下,犹如树脂和蜡一样具有可塑性,但对于短时间的作用力来说,却比钢铁还要坚硬。
地球结构地球内部划分
固体地球结构表
地球圈层名称
(公里/秒)
(公里/秒)
密度(克/立方厘米)
12.8—13.5
液态—固态 物 质
10.0—11.4
液态—固态 物 质
10.9—11.2
固体地球(一级分层)结构示意图
固体地球(二级分层)结构示意图
地球结构地球外部结构
地球外圈分为四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地球结构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主要成份为氮、氧。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之上还可分为、、等。
地球结构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地球结构生物圈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有10多万种。据统计,在地质历史上曾生存过的生物约有5-10亿种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比,其不同点:首先,其他圈层是由无机物组成的,而生物则构成了生物圈的主体,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圈层;其次,其他圈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而生物圈则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
地球结构岩石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一直延伸到软流圈。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地球结构地球结构成因
地球结构固体地球结构成因
地球是由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开始的。
在距今46亿(?)年前,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在地核外形成高温熔融物质巨厚层。
地核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内过渡层。
地球外表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外壳。
外壳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外过渡层。
在地球的中间形成液态层。
地球结构水圈、大气圈成因
熔融物质由于凝固和收缩,在地表形成张裂、沟谷、高山。由于宇宙天体撞击,在地表形成大坑洼地。
随着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和俘获的水流动汇聚到张裂沟谷与大坑洼地中,形成地球上最初的水域海洋和湖。产生的气和俘获的大气留在地球表面,形成大气圈。
地球结构生物圈成因
生物圈成因实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分为两大学派:一种学派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是地球长期演化形成的;另一种学派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是宇宙生命降落到地球后演化开始,人们对其他星球及太空的探索,没有发现生命的存在,对生命起源于宇宙的观点提出质疑。
如果地球破碎了,地球上的生命将如何
为了研究和探讨地球上生命起源与演化,进行逆向思维:如地球破碎了,其上存在的生命将如何?
地球破碎后,所有动、植物都将或碎或以完好个体漂浮在宇宙中。
动物或破碎和肢解而死亡,或缺氧死亡,或冻死,或饿死,或因其他原因而死亡;或呈冬眠冻僵状态。
生命的繁殖与生存
有关植物的一些资料
将胡萝卜捣碎后,将其细胞放入营养液中培养就可以培养出一株完整的胡萝卜。植物的克隆技术所要求的条件相对要低和简单。
植物能通过孢子、种子繁殖,还能进行无性繁殖。人类将植物的种子带到太空,经太空辐射等作用,一些植物得到了优化。一些植物的孢子、种子可在极端条件下长期保存,如低温条件。可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其根茎也可在极端的条件下长期保存。
有关人类的一些资料
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西斯进行活人冻死试验:将俘虏活活冻死,然后进行复活。被冻死的人有些能够复活过来。德国法西斯经过试验,被冻死的人用人暖复活率高。其中,用一个女人暖一个冻死的男人复活率最高,而用两个女人暖一个冻死的男人复活率相对要低。
②、借腹生子、试管婴儿、克隆生命,这些人类生命繁殖技术已成功实现。理论上可以实现由基因复制生命。用一根头发丝就能复制出这个生命,当然需要相当的技术和实验室条件。
有关其他动物的一些资料
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在冬季时,它们或在土里、或在洞里冬眠。在冬眠时,它们处于冻僵状态。当温度适宜时,它们苏醒复活。
地球上水和冷冻状态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二。如果将水铺在平坦的地球表面,可形成一个水深 2700多米的海洋。
地球破碎后,由于温度降低,许多动植物将被冻在冰里,漂浮在宇宙中。
冬季,地球北半球是冬天;夏季,地球南半球是冬天。在高原和地球高纬度的一些地区,处于永冻状态。
无论地球在什么季节和时间破碎,都会有动植物处在冬眠状态。
朱翔,刘新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011年7月黑龙江第4次印刷:26
.科学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这图的地球是怎么做的
谢谢了_coreldraw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0,759贴子:
这图的地球是怎么做的收藏
这图的地球是怎么做的
CDR基础入门教程认准案虎课网-案例式短视频教学网站,为设计学员提供海量免费CDR教程,高质量CDR教程及图文教程,颠覆传统教学模式,随时随地,快学快用
PS要快一点……
登录百度帐号人类究竟对地球做过什么?答案震撼了!_凤凰资讯
人类究竟对地球做过什么?答案震撼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人类究竟对地球做过什么?答案震撼了!
如果站在月球轨道的特定位置
你将会看到一颗蓝色星球从月球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这种景象被称为地出(earthrise)
这个蓝色星球
(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于日,是地球的近照之一)
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生物
今天我们将其定义为
很多人以为当时的人类是以打猎为生
事实上在整个食物链中人类的地位弱爆了
他们基本没有能力捕猎
更多是等待其它猎食者的残羹剩饭
狮子会吃掉猎物身上最好的部位
之后毫不挑食的鬣狗、豺会把剩下的肉吃干抹净
最后才轮到人类上场
他们小心翼翼、东张西望
避免自己进餐时成为其它猛兽的猎物
然后围绕着骨架左看右瞧希望能找出一点点肉渣
却一无所获
于是他们搬起旁边的石头砸向骨头
将敲出的骨髓当成最后的晚餐
人类的石器时代就这样诞生了
(东非奥尔德沃文化的石制砍砸器,旧石器时代的代表)
处境卑微的人类会照顾孩子、繁衍生息
也会争夺食物、残杀同类
壮小伙会大秀肌肉以吸引姑娘的青睐
野心家会挑战首领以取而代之
这些老套的剧情和我们今天在《动物世界》中看到的如出一辙
如果人类在这个时候灭亡了
地球将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因为Who care?
这时的地球表面完全由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装点
日夜不停的风、偶尔出现的降雨侵蚀了地表
将红色含铁岩石、蓝色含锰岩石裸露在外
形成一幅没有秩序感的抽象画
(美国红崖国家保护区,Chelsea Kauai航拍)
四面八方汇来的水流冲刷出了一条大河
如同多足动物一般紧趴地表
(伊朗Shadegan Lagoon附近的树状水系,Digital Globe拍摄)
河流从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蜿蜒而过
里面蕴藏着世界上最为多样的生物种群
(秘鲁热带雨林中的河流,Digital Globe拍摄)
森林在地表肆意生长
占据了2/3的陆地
直到北部极寒之地
(航拍美国俄勒冈州胡德山的森林,摄影师Shainblum Photography)
大量的泥沙被河流裹挟到入海口
冲积成一个河网纵横的巨大三角洲
(马达加斯加的河流三角洲,Digital Globe拍摄)
月球引力让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
年复一年地冲刷着脆弱的海岸
(大西洋海岸,Benjamin Grant拍摄)
海洋覆盖了70%以上的地表
将世界联结在一起
大型海洋动物遨游其中完成环球旅行
比人类要早上数百万年
(加利福尼亚海域的海豚,Jared Williamson拍摄)
蔚蓝的海面上一座火山正在喷发
若干年后一片大陆将迎来新生
(东京以南的一座火山岛,Digital Globe拍摄)
然而自然力量的控制权只是暂时的
未来的地表样貌将由现在还微不足道的人类决定
经历45亿年风霜的地球
会在短短80万年间完成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类学会了用火
火不仅照亮了黑暗的夜晚、温暖了寒冷的洞穴
还成为人类猎杀动物的武器
一个柔弱的人类女子
只要有一块燧石就能敲出火花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点燃整片森林
火势停歇后森林中的动物就变成了喷香的烤鹿、烤野猪
火改变了生物界凭力量决胜负的战局
人类也第一次把地表变成焦土
(2003年圣地亚哥的森林大火,红绿分明,照片源自圣地亚哥大学地理系)
不过当时世界上所有人类加在一起
还不如今天东非草原上的角马多
所以他们点燃的这把火对地表生态系统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智人”崛起了
在智人之前
人类的智力水平无法完成复杂的思维、沟通
他们只能独自捕猎或组织一支小型团队
而“智人”顾名思义是更聪明的人类
他们拥有复杂的抽象思维
可以缜密地调动500人进行战术协作
将野马群赶进某个狭窄的峡谷
然后封锁两端出口将无路可逃的动物一网打尽
一个下午就能得到上吨的鲜肉、脂肪和兽皮
那些体形硕大、浑身毛茸茸的动物
都傻乎乎地跑步奔向智人的陷阱
地表上一些大型动物群的景象陆续销声匿迹
仅仅5万年时间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就灭绝了50%
幸亏人类发明火枪要晚得多
否则现在地球上有没有野生动物都很难说
(奥卡万戈三角洲是地球上少数仅存的大型野生动物迁徙地,摄影师Steve Bloom)
单个智人的能力并没有多大进步
但群体力量的威力呈几何倍数爆发
同为人属的竞争对手尼安德特人、佛罗勒斯人
很快被智人赶尽杀绝
可能也包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
智人作为唯一的人类走向了食物链顶端
他们加速繁衍、制造更多后代
然后一代一代向世界上所有角落扩张
人类第一次离开连成一体的亚非大陆
踏上了世界尽头那些孤立的陆地
第一站是澳大利亚
当地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24种动物中有23种惨遭灭绝
整个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重新洗牌
人类还在新大陆上施展放火捕猎的技术
与亚欧大陆不同的是
澳大利亚贫瘠的环境让经历火烧后的森林难以恢复
很多森林变成了荒原
地表植物“焕然一新”
(澳大利亚北领地艾利斯斯普林斯,图片源自Birdseyeview Photography)
大部分树种也被消灭殆尽
最耐火的桉树开始独霸天下
成为今天澳大利亚最知名的树种
(澳大利亚蓝山国家公园的桉树林,摄影师Adventurer Ellie)
人类进入美洲
3000年后便占领了整个美洲大陆
猛犸象、乳齿象、剑齿虎、巨型地懒、巨熊
还有本土马、本土骆驼等等大型动物全部灭绝
世界上所有宜居的大陆已经遍布人类
人类可以对地球大展拳脚了
(人类迁徙路线图)
居住在西亚新月沃土的人类发现了一种野草
只要照顾好它
每年特定的时候就可以收获食物
人们不用再奔波采集野果、饥一顿饱一顿
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创造
农业诞生了
而那种野草则被命名为小麦
如今小麦在全球总共占据大约225万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
是英国国土面积的10倍
(俄罗斯的农田,图片源自PlanetABS)
随后更多的植物被人类驯化
豌豆和小扁豆在10000年前
橄榄树在7000年前
葡萄则是在5500年前
这是一波植物驯化的热潮
人们将原来森林、草地统统铲平
各种果园、菜园、农场出现在地表之上
(澳大利亚的农田,图片源自Nearmap)
与大自然的“杂乱无章”不同
人类喜欢整齐划一
一排排、一行行的果树
间隔一致、树龄一致、树种一致
(西班牙的柑橘果园排列成了指纹状,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今天人类的耕地面积高达1800万平方公里
比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也就意味着同等面积的草原、森林、湿地消失了
就连一些原来不宜耕种的地方也被开垦成农田
(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农田,图片源自Digitaloverview)
人类操纵着植物的生命
另一方面植物也操纵着人类的生活
人们围绕着一块土地播种、浇水、除草、收割
从日升到日落、从春到夏
不得停歇、不得迁徙
为了看管植物
人类在定居点建立了
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本来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都是他们的“家”
有山丘、溪流、树林,还有开阔的天空
当农业时代来临
人类不再居住于洞穴
而是用木头、石头或泥巴盖起房子
对地球表面影响极大的新事物诞生了
(西班牙的一处四方形住宅,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农业时代之前人类烧毁森林、灭绝动植物
很快就会有新的植被、动物填补空白
人为的痕迹就会了无踪影
建筑的出现却永远改变了地表外貌
几乎无法消解
人们把“家”安置在一起便构成了
于是一大片建筑在地表上集中出现
村庄被墙壁、篱笆围起来与自然隔开
成为专属人类的人工孤岛
(云南罗平的村庄和油菜花田,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人类建筑之内才是家园
之外便是“外面”
人类从心理上第一次和大自然有了界限
为防止大自然力量的入侵
包括各种杂草、野生动物
村民们无所不用其极
一旦发现闯入者(也包括后来的“外人”)
要么赶走、要么就地消灭
(意大利的帕尔马诺瓦镇,边界形成九角星形,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人类开始驯养山羊、绵羊
与驯化植物类似
只要看管好它们、不让它们跑掉
它们自然就能长肥、长大
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随后更多动物被驯化
鸡在10000年前、猪在8000年前
牛在7000年前、马在5000年前
当时家畜总数不过几百万只
而如今全球地表上生活着
大约10亿只绵羊、10亿只猪、10亿只牛、250亿只鸡
家畜群取代野生动物群成为地表上最抢眼的动物景观
(科罗拉多州的农场,摄影师Pete Mcbride)
农业、畜牧业让人类有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可以比吃残羹冷炙的采集狩猎时代繁衍更多人口
农业时代前夕地球上人口大约有800万
而到了公元1世纪人口已达2.5亿
公元前7000年位于今日土耳其的加泰土丘(&Catal H&y&k)
人口就达到了人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新月沃土有多个城市人口过万
无数个小村庄都经历了人口大爆炸
变成了今天地表上最大的庞然大物
(伊朗德黑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为了沟通不同的城市
系统性建设的道路交通出现了
今天地表上拥有公路6500万公里
从地球直接铺设到火星还绰绰有余
(广州的立交桥,摄影师Instagram账号@nk7)
村镇、城市、便利的道路交通
让大型国家的出现成为可能
公元前3100年第一个埃及王朝统一尼罗河谷
领土达数千平方公里、人口数十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
拥有4000万人、数十万士兵
以及超过十万官员的复杂行政系统
国家可以调动世界最多的人力、财富资源
成为改变地球的两个最强大力量之一
开挖运河、筑造堤坝、修建长城
地表上最伟大的人类工程几乎都由国家完成
(美国国会大厦,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只能勉强果腹
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索取更多
农业、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给
贪婪从人心底升起
人类需要更多、更好的生活
也许是永远穿不完的衣服
也许是浮夸的装饰品
也许是更大、更奢华的建筑
也许是一次腐败的假期
人类建筑的主要用途从单一的“家”
演变出无穷无尽的新形式
出现在地表之上
比如一年只住几天的海边别墅、度假村
(意大利的一处海滩,海滩上的不同颜色由密密麻麻的遮阳伞构成,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连墓地也异常辉煌
因为死后的生活要比生时更好
(埃及金字塔,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城市里纷纷兴建人类音乐、绘画梦想的建筑
作为彰显城市品味的符号
(悉尼歌剧院,图片源自Nearmap)
大型的宫殿则成为权力的象征
(故宫,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
人类从一开始简单地祈祷风调雨顺
到后来演变为只有加入某一信仰才能获得族群认同
有关信仰的建筑大量出现
从原始崇拜的英格兰巨石阵
(Stonehenge,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到巨大的寺庙群吴哥窟
(护城河环绕的吴哥窟,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再到气势恢宏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信仰与国家并列成为改变地表的超级力量
因为它们最有能力发起破坏性最大的行为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从肉体上消灭敌人使人着魔
无论基督教与新教之间的战争
还是十字军东征
或者中华大地上无数次的王朝更迭
繁华城市瞬间变为瓦砾
难民像非洲动物一样被迫迁徙
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肯尼亚北部的难民营,人口超过40万,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整体上而言
上述历史时期的人造地表面积并不算大
整个地球陆地面积1.55亿平方公里
到了公元1400年所有人造地表也才1100万平方公里
约全球陆地面积的7%
直到科学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占比
科学家开始崭露头角
之前的人类会将解释不了的现象归于上帝
上帝则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
而科学家则认为最有魅力的
不是已知的世界,而是未知的世界
他们从一开始就把“无知”当成动力
正是无知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放风筝
才验证了闪电不是神祇而是电流
科学家取代了上帝、君王成为改变世界的领头羊
在科学的推动下
地表之上出现的新事物远超之前的250万年
1830年全球第一条商业铁路在英国启用
如今世界铁路总里程高达150万公里
可以绕行赤道近40圈
(美国亚特兰大的火车车场,摄影师@nearmap,Benjamin Grant制图)
飞机的出现
让人类利用地表上空的大气层成为可能
(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肯尼迪国际机场,摄影师@nearmap,Benjamin Grant制图)
堆满集装箱的超级港口
装载了人类历史上最强烈的物质欲望
(洛杉矶港,图片源自Nearmap)
科学时代来临
电灯、汽车、手机、电视无数新玩意儿被发明出来
要生产这些东西必须建设工厂、办公室
人类开始对地表进行大规模硬化
钢铁、水泥取代了之前泥土、木材和稻草
与自然界的隔离愈加明显
(日本东海市的工厂,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城市开始不断扩张演变为超级城市
超级城市对自然界而言如同一块缺少植被、动物的荒漠
摩天大楼成为荒漠中最醒目的人造山峰
(911之后的曼哈顿,摄影师NOAA)
人类的力量还能拦蓄河流
人为制造出大型湖泊
(胡佛水坝,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甚至填平海洋造出陆地
(马来西亚的一处水上别墅,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异地调水、海水淡化
让沙漠上也建立了人类城市
(阿布扎比的别墅群,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人类还冲出地表
迈出改变太阳系的第一步
(2011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冲出地表,图片源自NASA)
为了工厂、城市的大规模建设
采矿业迅速崛起
地表上出现了大量超级矿坑、矿洞
(俄罗斯的露天矿坑,深达525米,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沙漠中珍贵的水源也被用于采矿
(美国犹他州的钾盐矿,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大量产品被制造出来
也代表着大量的垃圾随之产生
垃圾山成为地表上极为壮观的景观之一
连报废的飞机都密布地面
(亚利桑那州飞机墓地,有4000余家报废飞机,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垃圾、污染还造成个别物种非正常爆发
海洋为之变色
(污染造成的波罗的海蓝藻大爆发,图片源自NASA)
只有环保科技的出现稍稍令人心慰
比如位于西班牙的太阳能发电场
采用2650块定日镜收集太阳能
每年可以减少约3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还有位于中国东海的海上风电场
(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地表曾经是青山绿水
如今已经是钢筋、水泥、塑料包围的硬壳
的确是地表最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2653
播放数:160281
播放数:85472
播放数:148709168被浏览156,706分享邀请回答37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地球是什么做成的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多年前,这颗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里的尘埃,这些尘埃源自于巨大古老的恒星在寿命终止时的大爆炸.地球自形成以来也可以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还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就是地球历史时期的最粗略的划分,我们称之为"地质年代",不同的地质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距今24亿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那时地壳很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岩浆四处横溢,海洋面积广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这时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产生.距今24亿年-6亿年的元古代.这时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盖着.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时代,这时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距今6亿年-2.5亿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时代.这时,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现了鱼形动物,鱼类大批繁殖起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也出现了.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有的高达30多米.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距今2.5亿年-0.7亿年的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这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经称霸一时,这时也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蕨类植物日趋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就变成了许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形成了许多金属矿藏.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时间最短,距今只有7000万年左右.这时,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状况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最终导致人类的出现,古猿逐渐演化成现代人,一般认为,人类是第四纪出现的,距今约有240万年的历史.人类居住的地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又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