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误事还是只是程野丫蛋小品顺水推舟舟可真是个千古难题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a9edb0b11e4e69213b0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a9edb0b11e4e69213b04f_r.jpg&&&/figure&一年前,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戴夫·金伯格(Dave Goldberg)逝世。当时,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在墨西哥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桑德伯格在休息,金伯格在健身房里意外去世……&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21267e2ade59e8daeee77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丈夫离开三十天后,桑德伯格曾在 Facebook 上贴出了一篇纪念文。一向鼓励女性追求梦想、拥抱领导力、并常以“女强人”形象出现的她,在文中展现了自己脆弱、无助的一面:&br&&br&“这 30 天于我像是 30 年。我多了 30 年的悲伤,却也感到多了 30 年的智慧。我对身为人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部分来自孩子哭喊时我感受到的极度痛苦、部分来自母亲对我的痛苦的理解。每天晚上,她会抱着我,躺在我身边试图填补那空缺,直到我哭着入睡。”&br&&br&逝者已去,生活还要继续。&br&&br&一年后,桑德伯格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毕业典礼上,再次分享了自己一年来,从“死亡”这件事中学会的道理。&br&&br&“戴夫去世后的那几个月里,很多次,我都被吞没在深深的悲痛中。那是一种空虚感,它填满了心和肺,让人几乎失去了思考甚至呼吸的能力。”&br&&br&“戴夫的死让我改变了很多。我认识到了悲伤的深刻以及失去的残酷。但是,我也意识到,当生活将你吞噬时,你可以对抗低谷,打破它,然后再次呼吸。我明白了,在空虚面前,或者在任何挑战面前,你可以选择让自己快乐和有意义。”&br&&br&在桑德伯格看来,问题不在于这些悲剧是否会发生在你身上。它们总会发生的。&br&&br&“我想说的是,悲剧过后,你将面对什么,以及你要如何应对困境,不论它是什么形状,无论它何时到来。&b&轻松的日子很容易就度过了,而正是艰难的日子——那挑战你内心的日子——才会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b&你自身的定义不仅仅在于你的成就,还在于你是如何挺过这一切的。”&br&&br&接着,桑德伯格分享了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三个“ P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普遍性(Pervasiveness)以及持久性(permanence)。&br&&br&“第一个‘ P ’是个人化,即坚信自己是有错的。这和承担责任不同,你该永远承担责任。这教会我,&b&不是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起因于自己。&/b&戴夫去世时,我最本能的反应是责备自己。他在心率失常后不久就死去了,而我却翻阅了他所有的病例,去寻找我本可以、或本该做却没做的事。直到了解了这三个‘ P ’,我才接受了自己无力阻止他死亡的事实。”&br&&br&桑德伯格说,&b&熬过这种自我责备,人会变得更加强大&/b&。&br&&br&“第二个‘ P ’是普遍性,即认定某件事将影响你的全部生活。……我咨询的儿童心理学家鼓励我,让我尽快恢复孩子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戴夫死后的第 10 天,我的孩子们便回到学校了,我也重回工作。我还记得自己昏昏沉沉地参加了那件事后的第一个会议,脑子里想的全是‘大家都在谈什么啊,那真的重要吗?’但当我参与了讨论之后,那一秒-一个很清晰短暂的分割点——我忘记了死亡。”&br&&br&“那一秒让我看清,生活中还有其他不那么糟糕的事。我和孩子们很健康,朋友和家人都很关心我们,并多次帮助我们度过难关。”&br&&br&“第三个‘ P ’是持久性,即认为悲伤永远不会消失。很多个月以来,不论我做什么,那股巨大的悲伤似乎形影不离。我们常常将当下的感受视为永恒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更多感受。&b&我们感到焦虑,然后因为这种焦虑感而感到焦虑。我们感到难过,接着又为这种情绪感到悲伤。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感受,并认识到,它们不是永恒的。&/b&”&br&&br&“一天,我的心理学家朋友 Adam Grant 让我想象一下比戴夫的死更糟糕的情况。……‘更糟?’我说,‘你在开玩笑吗?这事还能更糟?’他的回答直接击中了我:‘戴夫也可能在开车载着孩子们的时候心律失常。’他说出这句话的一瞬间,我突然感到很感激,感激我的其他家庭成员都健康地活着。那种感激驱走了一些悲伤。而感激和感恩也是培养顺应力的关键。”&br&&br&她曾经五年才过一次生日,而现在,她要庆祝每一个生日,那是对生活的感激。&br&&br&最后,她建议道:“我希望你们能记住,那深藏在你们内心的是学习与成长的能力。&b&强大的顺应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像肌肉,需要你去锻炼。当你需要它时就去利用它。&/b&在那过程中,你会发现最真实的自己——你很有可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br&&br&在桑德伯格的演讲里,这是死者教会生者的事…… Lens 也曾讨论过这个话题:如何看待死亡。&br&&br&Lens 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位教人“死亡”的老师王一方。他在医学部开设“死亡教育”的课程,教医学生理解和面对死亡。&br&&br&现在的世界,死亡成了一件隐秘的事。《殡葬人手记》一书的作者托马斯·林奇在接受美国 PBS 公共电视台采访时说,&b&很多年轻人从小到大没有目睹过死亡,死亡教育缺失的结果是对生的轻视。&/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4cca08b4f9b7ef2653d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 电影《入殓师》剧照&br&&br&下面这篇文章来自 2015 年 1 月号的 Lens。或许&b&学习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做的事&/b&。&br&&br&——————————————————&br&&br&&b&请同我学习死亡,就像个孩子那样&br&&/b&文|李斐然&br&&br&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一方是个教人“死亡”的老师。他在医学部开设“死亡教育”的课程,教医学生理解和面对死亡。有时候也会上上电视,跟人对谈“死亡的意义”。可是他说,现在这事愈发难,因为“死亡这件事,越来越像个技术活儿了”。&br&&br&曾经做过医生的王一方有不少朋友在医院工作,有次朋友炫耀地对他说,现在这年头当大夫挺潇洒的,助手把什么都准备得妥妥当当,“我只要往手术台上一站,等手术灯一开,就能心无旁骛地做手术,一点儿不费心”。&br&&br&“他觉得这是莫大的进步,而我觉得这是极端的恐怖。”王一方说,“一个主治大夫,做手术之前跟病人和家属完全没有交集,不知道台上的病人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他疼痛时候是什么样子,对他的生命一无所知。躺在手术台上是一个等待治疗的标本,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疾病载体。这样的纯技术场景,就像是被技术凝固的坚冰,让生死变成了发生在密闭小屋里的一件秘密事件,没有同类之间的怜悯,没有对生命的陪伴,没有对死亡的敬畏,冰冷得叫人心寒。”&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1affb42b2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遗愿清单》剧照&br&&br&把生死彻底交给技术,让这个教授害怕。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融化这块坚冰。可是,能用什么方法教会人们用另一种方式面对生命、理解死亡呢?王一方找到的答案是绘本,没错,就是那些画得花花绿绿的卡通图案,给孩子讲故事的童话书。&br&&br&“&b&面对死亡,我们要像孩子那样,抱有最初的好奇心,去学习和理解。&/b&带一本绘本进病房,每一个病人都会成为住在医院的哲学家。”王一方说。从2013年起,他开始办“死亡教育工作坊”,带着绘本进病房,用教导孩子的方式,教给即将面对死亡的人,如何去接受这个人生终将到来的目的地。&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e64bc76a73fc772ffac108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深海长眠》剧照&br&&br&死亡教育抵达的第一批对象,是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他们或是要直接面对病人的死亡,或是需要向病人告知死亡。王一方喜欢引用特鲁多的名言,医学的职能应当是“有时去治愈躯体,常常去缓解忧伤,总是去抚慰灵魂”。&br&&br&可是一开始,参加培训的医生护士不太乐意。他们抱怨:这么多年的博士学位都读下来了,你现在给我本儿童书,把我拉回幼儿园级别了?&br&&br&乍看上去,“死亡工作坊”的内容的确很像幼儿园。在这里,学员阅读讲童话故事的绘本,有时候甚至分组排练演出,还要聚在一起玩捉迷藏,玩过家家,像个孩子似的,记录下每一个遇到的人??&br&&br&&/p&&ul&&li&讲故事,工作坊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其中一个常常被提及的故事是《獾的礼物》:有天晚上,獾在睡梦中去世了。伙伴们因为失去他而感到难过,但獾其实以另一种方式仍然活在它们身边,它教过土拨鼠剪纸,教过青蛙溜冰,教过狐狸打领带,獾虽然离开了,但是住在森林里的每个人,都获得了獾的礼物,它永远不会消失。&br&&/li&&li&捉迷藏,这个儿时的游戏其实也是一次死亡教育。游戏开始前,所有的伙伴都在眼前,可就在闭上眼睛后,身边的人都消失了,在一瞬间会让人产生孤单、迷失和缺失感,这种感觉与面对死亡相似。当然,最终大家都会再度回来,而这却已经是某种意义上,在另一个世界的回归。&br&&/li&&/ul&&br&&br&这种孩子般的死亡教育方式可以从日本作家柳田邦男的理念中找到根据:人生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还是个孩子时,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跟孩子一起看,而第三次,就是自己走到人生终点,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会出乎意料地发现,关于死亡的答案,在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我们只需要在临走之前,重新唤起这些沉睡中的遥远记忆。&br&&br&&b&参加了工作坊的医护人员,会由此意识到,病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人的温情和陪伴。很多医生学会了一个动作——在别人面对死亡感到害怕的时候,轻轻抚摸他的手背,让他感到还有人在陪着他。&/b&这是因为在等待手术期间,病人常常会因为感到孤立紧张而血压升高,甚至心律失常,有时候甚至成为手术失败不易被人发现的导火索。但陪伴会让他们离这种危机远一步。&br&&br&“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王一方说。&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abe41b96bf424be5a2ffa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东京塔》剧照&br&&br&&br&* * *&br&&br&&p&&b&Lens:你为什么选择“死亡教育”?&br&&/b&&br&王一方: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医生。相信医学技术的进益能够解除病人的疼痛,拯救人的生命。可是后来我见到一个老人,他很抵触医院,要求放弃治疗。他说,如果他继续活下来,只是无尽的孤独,“我认识的人都走了,我想要追他们去”。&br&&br&那一刻我发现,活着的理由,或者说坚持治疗的理由,也许很大程度上跟躯体痛苦关系不大,甚至更极端地说,死亡或许还是终止痛苦最好的处方呢。在我们的治疗中,缺失了一味心灵处方。拯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也许不是消灭疾病,而是在心灵层面给予安慰,但是,我们的医院里却缺失了这个心灵层面的关照。为了这个,我很想做点什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75c67a2aad17ebe8bd7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花火》剧照&br&&br&&b&Lens:那你想做哪些事情?&br&&/b&&br&王一方:我希望能够给人们补上一门课,一门关乎生命和死亡的人性课。现在我们有时候是在逃避谈论死亡,有时候又是对于死亡的刻意漠视,我希望让人们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待死亡。&br&&br&我们的医院讲求的都是一种“躯体的干预”,简单地说,我们的医学努力似乎都是在寻找“哪儿不舒服”,然后尽可能地去减轻痛苦。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抵达“灵魂的干预”,是去寻找“怎么不舒服”。&br&&br&现在中国人可以拿钱引进技术,我们的医学水平很高。但是在精神层面却呈现出另一种真空,我们对于死亡话题极度抗拒和逃避。直面生死的医护人员,很多人自己在死亡理解上就没过关。可就因为自己没过关,他们也没有办法传达有效的死亡理念,死亡渐渐变成了一个技术活儿,生命指标被数量化,这很像是在法院判案,检查数据出来了,用药剂量确定了,诊疗过程就完成了。但在死亡面前,没有人性是过不了关的。如今这么尖锐的医患矛盾就是结果。死亡不是看用了药没有,做了手术没有,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传递人性。人性表达有时候比技术表达更重要。我们必须补上这一课。&br&&br&&b&Lens: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就时常碰到村里办丧事,那是一套规则完整的仪式,那不就是死亡教育吗?&br&&/b&&br&王一方:说得没错,农村的丧事往往在村头举行,而我们管这种仪式叫做“村头故事”。只要村子里有人去世,家里人就会在村头办丧事,事实上,我一直相信这恰恰是死亡最好的“感光时间”,让人们对死亡脱敏,相信“死亡就是夜幕降临”,它反而会让我们没有那么恐惧死亡。&br&&br&但是,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很难看到村头故事。死亡已经绑定医疗技术,ICU技术延长了死期,使衰竭的生命垂而不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死亡更多的是在病房里的关机时间,抑或是停电时间,而不是生命体的瞬间自毁进程。我们今天可以实现技术层面上的“永远不死”,只要维持生命迹象的机器还在通电运转,人的生命迹象就会永远存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5f0f6d9b0c6ecf3b8b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潜水钟与蝴蝶》剧照&br&&br&可是,死亡缺乏了感光时间,生死变成了发生在 ICU 小房间里的神秘事件,人们不再将信念寄托在自然上,他们要么迷信技术的万能,迷信凭借财富、地位就可以享受更充分的生命支持技术,获得更多不老、不死或缓死的权利;要么因为对于死亡的绝对未知,衍生出更大的恐惧。&br&&br&我觉得,生命尊严的意念超越技术,尊严就是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品质、有目标的体验和显示。不在生命的长短。我们应当以生命的厚度、纯度、豁达去冲兑生命长短的忧虑。&br&&br&所以,我们有必要质疑现代医学的“单行道”式的救治选择。其实我很害怕听到医生说,“决不放弃”。这是顽强的职业信念将医学逼入一条卒子过河的单行道,它是典型的战士思维,而非将军思维。战士的职责是听从命令,全力抗争,即便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将军呢,他可以选择坚守,也可以选择进攻,但更重要的是,他有权力决定,什么时候选择投降。当死亡终要到来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有将军的智慧,懂得什么时候该坚守、什么时候该投降、优雅地结束这场战争。&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4e198d68c0bb46b279fab6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最后一次心动》剧照&br&&br&&b&Lens:有尊严地优雅死去,这是你所理解的死亡的样子吗?&br&&/b&&br&王一方:如同蒙田所说,与其被死神穷追猛跑,不如停下来,与死神对酌,与死神达成某种妥协,在有限的时空里摆脱尘俗,做出一些无愧于自己生命的事功来。&br&&br&&b&Lens:那你在做死亡教育的时候,主要有哪些内容?&br&&/b&&br&王一方:我喜欢一种说法,叫做“死亡解放三步曲”。第一步是死亡脱敏,也就是对死亡恐惧的摆脱,这个过程过去是由社会化的活动(比如“村头故事”)承担的,但随着“村头故事”的消逝,我希望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化阅读和讨论来弥补,绘本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这个作用。&br&&br&死亡解放的第二步是过程痛苦的消除,在这一步中,现代医学可以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技术和药物来缓解走向死亡过程中的痛苦。但最后一步就不再是技术或者药物能解决的问题了,我认为第三步是对死亡的觉悟,通过创设一种氛围,对生命灵性照顾。&br&&br&我做医生的时候,每到治疗终期,就常常会默默地问自己,此时我还能干什么?因为疾病到了终期,恶疾不再只是细胞、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而是身、心、灵的蒙难,痛苦不再只是肉体的疼痛与止痛问题,而是熔炉般煎熬的精神苦楚、生命的张望与绝望。此时,不仅是医生,还有病患者,都必须告别倔强的干预模型,坦然接纳姑息顺应模型,实现功利搏击到心灵澄澈的转身。生命可以通过讲述童话故事的方式完成救赎,此时,生命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还是一个精神事件,一个精神升华仪式,同时让医患双方在陪伴中与死亡达成和解。&br&&br&&b&Lens:如果你在那样的场景中,你会选取哪些绘本故事,怎么讲述死亡呢?&br&&/b&&br&王一方:我很喜欢的一个例子是《爷爷变成了幽灵》。这个故事很简单,艾斯本的爷爷突然去世了,可是小艾斯本一点也不相信,他每天晚上都梦到爷爷,爷爷说他在世界忘记做一件事,要找回生前的遗憾。善良的小艾斯本陪着爷爷回忆,想想究竟忘了什么。他们回忆起一起生活的点滴快乐,在体育场一起看拳击比赛,在奶奶做饭的时候一起扮鬼脸,最后爷爷终于想起来,他拥抱了小孙子,亲吻着他说,“小艾斯本,我走得太匆忙了,忘记跟你说再见了!”&br&&br&&b&Lens: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地跟亲人告别。&br&&/b&&br&王一方:对,为什么猝死总是更难于接受?就是因为它的突然到来,剥夺了亲人之间相互表达爱与依恋的过程。可是我觉得更难过的是,看到现在很多病人把更多时间留给了ICU,留给了技术,而那只是维持了生命迹象。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甚至都不能以体面、优雅、有尊严的方式,跟自己心爱的人说再见。&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7f557f549cc2e539f87cf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七磅》剧照&br&&br&中国人传统的“善终”理解是在可预知的自然故亡中,没有太多的痛苦和急救技术介入。临终时节,亲人绕膝,诉说衷肠,爱意融融,交代遗言,了却遗憾,揭开心结,放下最后的心事。然而,现在的临终时节,一切都显得务实而具体,关注于抢救的程序、后事的嘱托、遗产的分割。我们不曾凝视那双临终的眼睛,浑浊的眸子突然一亮,给我们讲起他毕其一生的感悟,医生和家人会毫不理会,规劝老人不要想那么多。我们坚信躯体的衰弱必定带来精神的衰弱。其实,那双临终的眼睛在与死神的对峙中能洞悉人生的真谛。逝者的遗憾就在于没有在最后关头从容地把对人生的感悟说完。&br&&br&&b&Lens:为什么会选择绘本作为死亡教育的教材? &br&&/b&&br&王一方:我很喜欢绘本,它的画面感很强,绘本是需要被不断端详的,正如死亡一样。它的优雅都藏在画面的细节里。我们今天总是急急忙忙,用喝矿泉水的方式对待喝茶,总是活在一种不从容的功利中,包括面对生死。而充满童心的绘本,可以把人们拉回愿意认真审视一幅画的儿童时期。&br&&br&我们现在对死亡的理解非常教科书化,心电波、脑电波消失,呼吸停止等等,用一些指标化的数据来衡量生命,但是在绘本中,人们可以看到生命另一个维度的美,它更多地是活在想象力里,是在人们对于生命美好祝福的想象之中。&br&&br&&b&Lens:在你的工作坊,一开始人们还会有意见,觉得绘本故事是逗小孩玩的。他们真的能接受用这种方式讲死亡吗?&br&&/b&&br&王一方:的确,有些大人读不懂童话。他们会问我很多现实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人可以飞,为什么小狗突然会说话,一个人从天上掉下来怎么没有摔死。他们是精致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学着用技术对抗现实,用复杂对抗人际相处,他们对于天真、神圣和纯粹没有信仰,反过来还会认为这是一种幼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失去了一种原始的天然美好,这是令人遗憾的,也使得死亡教育在他们之中推广举步维艰。但我不得不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医生不信仰美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br&&br&&b&Lens:除了读绘本,还会教医生做些什么?&br&&/b&&br&王一方:我们还会重新教医生写病历。由于现代医学把很多东西标准化、数量化,所以病历也变得模板化,医生会记录一些数据,比如血压、脉搏等。而这导致患同一种病的患者,他们的病历可能会长得很类似,只是在检查数据上有所不同。&br&&br&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还应该有一份“并行病历”。标准病历记录的是疾病,而并行病历记录的是人。在这份病历里,写他的忧愁,写他的感受,写他在治疗期间的感觉,比如家里负担很重,他很焦虑,不想治病了,想出院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是如果可以坚持,或许可以带来很多改变,中国很多现实问题都会在这份病历中凸显,而通过这份病历我们也会更加接近生命,多一点去了解死亡的参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a9edb0b11e4e69213b04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下一站,天国》剧照&br&&br&&b&Lens:做了这么多研究,你自己现在如何看待死亡呢?&br&&/b&&br&王一方:曾经我觉得我渴望“猝死”,没有持续不断的痛苦,没有漫长的等待和告别。但是我现在也有了新的感受,我很喜欢《獾的礼物》,也许希望能够像獾一样,刮刮胡子洗把脸,干干净净地离开,从容有尊严,留下一些送给世界的礼物。&br&&br&&br&&/p&&blockquote&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blockquote&
一年前,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的丈夫戴夫·金伯格(Dave Goldberg)逝世。当时,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在墨西哥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桑德伯格在休息,金伯格在健身房里意外去世…… 丈夫离开三十天后,桑德伯格曾在 Faceb…
&b&这篇文章有一万字,要么不看,要么就好好的耐心的把整篇都看下来。这是我22年人生对贫穷、对金钱对人的影响的一个感想与总结,不卖惨不卖穷。愿你平安康健。&/b&&br&&b&另外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b&&b&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b&&b&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b&&br&&br&&br&前几天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某某某的文章,里面把中国的年轻人分成了四个水平。&br&一、真正的富二代们。&br&二、中小康之家的少年少女们。&br&三、城乡更替中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少年少女们。&br&四、还在农村挣扎着各种不容易的少年少女们。&br&我属于第三阶段,农村户口,自小跟我爸进的安徽省会在合肥读书。&br&其实我觉得我挺好的,这道题不是第一天看到,一直没想过回答,后来遇到了更多的人,看了这篇分为四个等级的文章,思考了更多的事情,想在这里留些文字,以后再看看。&br&&br&&b&贫穷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影响?&/b&&br&&b&第一个最大的影响是你不知道你有多贫穷。我说的不仅仅是物质上,还有生活上。&/b&&br&&br&我到今年遇到了两个少年少女,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传说中的阶级差异。&br&&b&【少女】&/b&跟她约稿的时候,前后一直跟进了一个月,为什么,因为她一直飞飞飞飞飞飞,从英国到美国,从美国到其他地方。我不是不认识“土豪”级别的朋友,但是看到她我才明白真正的白富美是什么样子的。&br&&b&【少年】&/b&我也跟进了很久,最开始是无从下手,知道对方喜欢什么,但是聊天也好,说话也好,对不到一个点上,等过了很久很久之后,我们的关系才有所长进,而这种长进让我能够更加的了解他的成长、他的生活,我才发现,为什么我难以和他很快成为朋友。&br&&br&于是我把这两个故事跟我朋友说了。他是男孩子,我们是高中同学。&br&&b&【朋友】&/b&跟我说之前另一个姑娘也跟他说了相似的事情,她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直让她想啊想啊,想到半夜十二点睡不着觉,忍不住微信他聊。&br&这个&b&【姑娘】&/b&刚刚毕业,有同事介绍说要相亲,她觉得好玩便去会了会人家,带着人家吃串串。对方一吃,挺高兴的,说自己之前都没试过,还挺好吃的。然后她就奇怪了,两个人聊了起来,这一聊就废了,&b&【相亲对象】&/b&的生活里是高尔夫和游艇、各种出国。&br&我想姑娘也是和我一样,在人生的二十二年后第一次感受到了传说中的“阶级差异”。&br&于是朋友用安慰她的话再安慰我,路都是自己选择的,不要去羡慕有的没的。&br&我笑笑道,最后姑娘是不是把你骂了一顿,&u&我们是在感慨各自人生第一次遇到“阶级差异”的震惊,不是羡慕与不羡慕。&/u&&br&朋友的爸爸是北京某大型公司董事长,但是因为我们同一高中相似成长环境,而他爸爸的工作是越做越好的,所以其实他身上没有富二代的气,我们相处很愉快。&br&&br&后来我看到了那篇文章里关于四个阶级&b&(这里的阶级你可以看成阶层啊水平啊都不重要)&/b&的划分,我忽然发现:&br&&br&我是第三阶级的家庭到了第二阶级的世界。&br&好友和姑娘是第二阶级的条件在第二阶级的世界。&br&一开始提到的少年、少女和姑娘相亲对象算是第一阶级。&br&&br&于是我明白了,我和姑娘,&u&我们22年之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接触跨阶级的人。&/u&&br&&b&换言之,基本上绝大部分的我们都是和自己本阶级、本水平,或者是高一个或低一个阶级水平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很难真正的跨阶级接触到其他人。&/b&&br&类似于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你身边人的工资是多少你就是多少。&br&&b&群体会集聚而生排斥其他&/b&,无论对方是比我好还是比我差。&br&&br&如果仅仅是有钱就能冲击我,那么我也太弱了。&br&我认识在迪拜开公司的国内外都有公司的大牛,我不觉得冲击,&br&我认识一个月消费几万全身名牌加身的少女,我也不觉得冲击。&br&&b&真正让我觉得冲击的是通过那两个少年少女,让我发现原来同龄的我们的生活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从兴趣到爱好,从生活方式到思想价值竟然有这么大的不同。&/b&而这种不同从一开始就能让我们高低立判,对他们服气。&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r.png&&&/figure&&br&&br&&b&作为第三阶级的人,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b&&br&&b&那就是小学大家都一样,初中也没什么多大差异,高中开始发现家庭水平的不同,大学才真正发现家庭经济力量的对比。&/b&&br&&br&所以对一个贫穷的人来说,往上走、接受高等教育是很不容易的。&br&而高等教育的水平也会有层次对比,进入的大学的高低也与家庭经济有相关关系,包括后续的接盘能力。&br&这两句话说的跟废话一样。&br&但是我真的从自己的身上发现了“小学时大家都一样,初中也没什么多大差异,高中开始发现家庭水平的不同,大学才真正发现家庭经济力量的对比”这一事实。&br&&br&不管在哪里,其实人脉都是资源的一种,而有些人生下来就是自带人脉、自带资源的。&br&小时候,在你还在玩泥巴捉迷藏的时候,人家已经天天弹钢琴跟外教嘻嘻哈哈;&br&上初高中,在你暑假还在乐乐呵呵打打游戏玩玩手机的时候,别人家的父母已经安排好他去学习各种技能一起各地去旅行;&br&上大学,在你还在犹豫自己的未来方向职业想法的时候,别人已经被安排到杂七八的高大上公司实习过两三次,“我这里缺了个人,你来就好”真的是最正常不过的社会现状,连生气都没得气。&br&&br&&b&所以贫穷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影响?&/b&&br&&b&第二个最大的影响是你必须要很努力的去克服觉得命运不公,对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的嫉妒与心酸等等等一切心理。&/b&&br&&br&其实写到这的时候,我在想要不要换个题目发答案,比如“贫穷到底有多可怕”,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我更喜欢对人的身心影响这个说法。&br&&br&老生常谈的一件事。&br&贫穷对人最大的影响不是身,而是心。贫穷很容易让一个人的心变得封闭,变得被动,变得敏感,变得没有力量。我们说思维决定行动,换言之,贫穷真的很容易让人死的很惨,而最可怕的是,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你已经死了。&br&就像我说我22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感受到了阶级差异。&br&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机会感受到这种震撼感。&br&真的感觉自己真TM太弱鸡了,而且也确信就算是给我一辈子的时间,我可能都没办法做到,因为我成长的时候,你成长的速度可能比我更快。而且,我其实甚至比不上对方父母辈那一代!&br&等你遇到这样的人,你就能懂我了。&br&&br&从第三阶级往第二阶级迈还算容易。&br&从第二阶级往第一阶级迈需要&b&换代积累&/b&。&br&从第四阶级往第三阶级迈对难的真的太难,对简单的可以加把油努努力。&br&&br&其实第四阶级我不是不说,而是不敢说。&br&我不懂的东西我不敢议论,因为没有切肤之痛,为了生存而活这一关我已经过了。&br&就像第一阶级,我没有写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没有那么享受过金钱带来的无限选择自由。&br&&br&&br&&b&另外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第三阶级和第二阶级初期。&/b&&br&至于第一阶级和第二阶级后期,以及第四阶级特别艰难的那部分,我相信你们基本不会看到的,即便看到了,不赞同的也是居多。不用批评我了,不是写给你们的。&br&生存都需要用尽全力的,好好赚钱就可以,别想太多;&br&能生活的好好的,就替我去努力看到更多、创造更多。&br&我现在22岁,预计前后比我大10岁的看这个可能也会糟心,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人看东西视角不一样,还请站在我这个角度来理解理解,万分感谢,求同存异而已。&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r.png&&&/figure&&br&&br&我从来不想跟这个问题里的贫穷比不容易,因为在第三阶级的我真的还算挺容易。&br&因为写着写着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写几个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影响给你们寻思寻思,如果有我以后再添加。&br&&br&01.买东西能够自动算出来什么“最便宜”,虽然这种便宜最后可能会由于性价比太低从便宜变成了贵,但下次还是会有同样的思维。&br&02.吃东西有时候更倾向于吃饱而不是吃好,买东西更倾向于能用而不是心动心怡。&br&03.很努力,很相信努力,很难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有没有方向正确、有没有更优化捷径,脑袋一根筋。&br&04.能吃苦,很能吃苦,很能白白吃苦。&br&05.懂事很早,在很年轻的时候甚至小时候就不由自主的想要帮家里。&br&06.很容易被家庭给捆绑住,想法上想要挣脱,行动上破罐子破摔。&br&07.觉得生活很累,学不会放松,也学不会放开自己。&br&08.女孩子很容易物化自己,男孩子很难有大成就。&br&09.思维胆小,脑子就在某一片区域转。&br&10.行动胆小,做事要先很有把握才敢上。&br&11.很在意钱,很怕吃金钱上的亏,于是转而影响到吃人际交往上的亏。&br&12.很怕担风险,失败一次两次后就不敢站起来了。&br&13.审美要命。&br&14.容易对比自己有钱的人产生好感、莫名其妙的降低自己。&br&15.有时候鄙视钱,有时候很爱钱。&br&16.很容易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能切实拿到手的利益,而不是长期的、暂时看不见的利益,前者会觉得安心,后者会担心,更倾向于“聊胜于无”。&br&17.身体上很勤快,思想上会偷懒,干苦差事的时候会觉得心安,但是懒得想如何去做才能更有效率更有成就,包括学习理财投资,意识上真跟不上,容易反正我也没钱用不到就不学了吧。&br&18.很容易成为典型的实用导向型人格,就像上面说的“反正我也用不到就不学了吧”“反正我也没钱就不玩了吧”“我还得打工哪里有时间做这个”,有时候不是没时间没兴趣甚至是没钱去做这件事去学个不那么实用的技能,而是会退让。&br&19.交朋友的时候,如果我没她有钱,算了,这个朋友我就&u&完完全全不交了&/u&吧,反正不是一个阶级的,肯定融不来。&br&20.买一样东西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就挑啊挑啊挑啊,然后转过头来想想,凹槽,浪费在选东西上的这个时间我不如滚去赚点钱,没准还能赚多点。&br&21.对物品的购买更注重实际价值而不是附加价值,为什么一瓶相同的水在饭店要卖20简直就是抢钱,心疼死爹了,下不下手买。包括衣服,逛到喜欢的,淘宝就是啦。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的心痛你们有没有过。&br&22.宁愿虐待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花钱浪费钱。衣食住行皆有。不要浪费了,都吃完吧。把自己撑得半死。或者,再忍忍就好,马上就到了,回家再。&br&23.很多事其实并不关乎钱,但总会以自己没钱为开脱。钱的确很重要,但是大部分人也的确真的会拔高了钱的作用。以为如果有钱了,我就能怎样怎样。&br&24.家人会从小跟你说以后工作当老师啊当公务员啊,什么工作稳定什么工作“有钱”就去做什么工作,很少会从另一个方向去帮你发掘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会什么、你想要做什么、我们能帮你什么。&br&&br&&br&以上是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别人接触中得到的感受到的,绝对是真心,但是根本不可能全中,全对。还请各位看看就好,不用太跟我较劲。&br&&b&知乎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只说一个方面,所以很容易点赞,因为这一个方面的确对,但是越是全面的说法(比如我这后面直接24个上)越容易出各种不相同的部分,看看就好,不较劲哈哈。&/b&&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r.png&&&/figure&&br&你们应该很好奇既然我能想到、能看到的这些情况,那么我会怎么做吧?&br&&br&在我看来,有些事情是短期的,有些事情是长期的,有些东西是自己能力范围的,有些东西是自己所难控制的。&b&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尽可能的做,然后等,等,等,耐心点,继续接着等。&br&&/b&&br&&u&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将别人的想法当做自己的想法!包括我在这一篇文章中的想法,也不能完全就觉得适合自己,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最适合自己。&/u&&br&&br&还记得我之前说的第一次感受到阶级差异的那个少女吗?&br&&br&&blockquote&我问:从某方面来说你的是比大部分人都更有选择力 (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所以你的烦恼是什么?&br&她答:我也有很多烦恼。出去了就知道比我好看比我有钱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外婆生病我无能为力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有烦恼。&/blockquote&&br&在约稿的这段时间里,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阶级差异”。形容不好是什么,只是你能明显的感受到。聊完后,又会一如既往的重复自己的认知:&br&&b&无论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如何的不同,财富也好,阶级也罢,其实我们都不过是站在不同的层面挣扎人生。&/b&&b&只是我们烦恼的一些生存问题另一部分已经解决掉了而已。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世上,所有人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然后站在这个位置,向上看去,继而发现自己是那么弱小还不够优秀。其实人天生就有向上的能力。也许这才是为什么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时代进步的根源。因为几乎所有的我们都希望变得更好,更有力量。&/b&&br&黑体全加粗看起来有点丑哈哈哈哈。忍耐忍耐。&br&&br&①无论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如何的不同,财富也好,阶级也罢,其实我们都不过是站在不同的层面挣扎人生。&br&②只是我们烦恼的一些生存问题另一部分已经解决掉了而已。&br&③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世上,所有人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br&④然后站在这个位置,向上看去,继而发现自己是那么弱小还不够优秀。&br&⑤其实人天生就有向上的能力。也许这才是为什么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时代进步的根源。因为几乎所有的我们都希望变得更好,更有力量。&br&&b&这五点,希望你多看两遍。&/b&(心机婊特地给你们发了两遍哈哈哈哈哈哈)。&br&&br&我挺感谢我的家庭的,父母对我少有限制,金钱上从小学开始我的压岁钱就是直接自己保管,所以我家穷,但我富,初一自己拿着户口本去银行存钱,高中开始学十二存单法,大学开始各种宝也开始买定投基金,在金钱上没有多少钱,但一直比身边的同龄人有理财意识;与此同时,我爸妈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加性格使然,对我的决定限制不多,从选择初中、选择高中、选择大学,甚至选择小学都是我自己的决定(小学学校作业布置太多写不完了就跟我爸说我能不能转校,然后他问为什么,我说我不想在这个学校上学了,然后他就骑着摩托车带我满大街找小学,然后进了新学校),所以虽然他们在一些东西上很难给我参考,帮我选择,但他们不会限制我,替我做选择;这两点我一直很感谢他们。&br&所以我对钱还好,不执著;我对自己也还好,我确定我走的都是自己想走的路。&br&少有人像我这么幸运。包括第二阶级的孩子,在享受到爸妈后续的接盘能力的时候,也可能受到自我选择上的限制。&br&&br&我会努力避免我感受到的自己的因为钱带来的种种选择上、行为上的弱点,但是我肯定不会去逆天而行,选择最贵最好的,我这辈子很可能都是觉得在路边吃两块五的鸡蛋灌饼要比去高级餐厅吃五百二的西餐要自在,我会习惯性的倾向于前者,因为这种方式让我更加舒服,但是我不会去排斥后者,认同不了高价背后的意思是“你不是它的目标客户”。不知道这么说能不能懂,&b&就是走着走着,能找到一个平衡点,看到现象,理解自己,放过自己。&/b&&br&&br&不是不争,而是不会去单纯的就一天到晚空想着我要怎么阶级上升啊、我要怎么跟那些富二代抗衡啊比他们好啊。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决定的事,要一代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四代人才能搞的定。&u&对我来说,我这辈子就算能赚到一千万,我也不觉得我自己成第一阶级的人,因为成长环境从小就跟人不一样&/u&,钱要是真的能解决一切,这个世界就容易多了。&br&&br&突然想起来老子的一句话:&b&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br&用一颗不争的心去好好做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争。看到现象,分析现象,理解现象,避免现象就可以了,不要被一篇文章甚至一种社会现象锁死了自己。&br&我22岁的时候是这么想的,没有半点隐瞒。我不爱财,我只叹我上三代文化底蕴不够。&br&&br&所以,我这辈子的最简单的作用是让我的家庭能在物质上从第三阶级到第二阶级,爸妈到老不用愁钱、愁棺材本、愁儿孙后代能不能有一个高的学历好的工作就好。&br&但是我这辈子最终极的目标是必须要将我家的文化底蕴给提起来,我是我们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也就意味着从我这一代开始,只要没什么意外,我的下一代肯定也是知识分子。人生这么短,我并不想累死累活跨越阶级,去挣钱,我只想好好玩一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好好看一看我想看到的风景,好好做一做我想做的而又不那么实际有用的事情,然后带着我的下一代好好玩一玩他妈妈感兴趣的东西、好好看一看他妈妈想看的风景,再告诉他可以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br&至于如何从第二阶级到第一阶级,这事估计得我孙子辈考虑了,他要是不考虑,我绝对OK。&br&&br&&b&在我看来,和我一样的很多人,其实都死在一句话“钱不是万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上面。所以,我非常想告诉大家,尤其是我们广大的第三阶层的同胞们少年少女们,当你没有一样东西的时候,要学会去弱化这样东西的作用。&/b&&br&第三阶层的孩子们身上有的优点是什么?努力,能吃苦。&br&第三阶层的孩子们身上有的缺的是什么?见识,选择力。&br&其实我觉得第三阶层的孩子有一样很高兴的东西,那就是只要你走出去自己的思维定式,你就会发现一大票比你厉害、比你优秀的人,看人看己,自我反思。都已经处在了比较弱的底层了,就打开心好好的看上面,都是璀璨的星星。&br&你一定要相信,在这个世道上,只要你不是第四阶层的特别困难,真的到吃饭都要小心翼翼的地步,你其实完全有能力去扩大你的生活。&br&&br&很多东西当你自己没有把自己解放出来,你就会觉得钱是万能的,没有钱你就一定办不到。但是其实真的不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不是那么那么那么需要钱。&br&&b&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不是看他的附加属性,要在除了权利、金钱、地位等等之后,赤裸裸的站在你面前,这个人本身的力量有多大。&/b&&br&&br&我觉得我的思维能从第三阶级到第二阶级、甚至努一努力老了后也能碰一碰第一阶级,但我的爸妈奶奶他们已经固化在第四阶级,不是不能往上,而是很难,人越大越懒得去接触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与此同时,我也觉得在物质财富上我的整个家庭结构会流动走向第二阶级,不仅仅是因为我会好好努力,而且我也相信,整个社会的财富是往上增加的,只要你不是太弱鸡,人都会越来越好的,大方向不会有问题。&br&开开心心,再接再厉。&br&当然,追加一句,特殊情况不算在内。&br&&br&&br&全文结束。&br&&br&日 一稿。&br&日 二稿。&br&日 三稿。&br&日 四稿。&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dfd2c221f94ecadadedc1cffe42e29e_r.png&&&/figure&&br&看你们评论里有些宝宝简直悲观到不行。这里再追加一点我脑袋里关于阶级论的东西。&br&&br&1.干嘛要跟同龄人比啊,明明你的资源、你的能力就只到他父母辈而已,就是隔了一代的差距啊,你是处女座吗,一定要剪齐了才可以吗,比你小十岁的小少女你喊人叫姑姑不也正常吗,就是差了一代的距离啊。&br&2.社会资源肯定会朝着第一阶级不断不断不断积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但是第一阶级永远只是那么一小波的人,能上知乎的即便是第四阶级的也不会真的穷到完完全全站不起来,你们去看一个纪录片叫做《为什么贫穷》,看看他们看看自己,你还是可以的。&br&3.社会必然是朝着物质财富更多的方向发展,教育只会越发普及,目前的中国会有大批量的第三阶级出现,但是五十年百年之后就会有大批量的第二阶级出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我们的中共肯定会做事的,不要瞎操心。与此同时,阶级是会起落的,登山往上难往下易,发财容易守财难,第二阶级内部的波动很多很大。&br&4.不要急,不要躁,不要愁到睡不着觉,我准备我孙子辈才是真正完完全全的第二阶级,因为他那时候家里三代都是文化人,我一开山鼻祖,多好啊。&br&5.你只要先想着能活得比你身边的亲戚好就行了,比你小学同学、初中同学活得好就行了,对第三阶级、第四阶级且到大城市来读书的孩子们来说,到高中的时候,已经开始不是一个辈分的资源对比了。&br&&br&&br&另外,敲黑板,&b&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养成一个思维,就是不要跟人比一些不应该比的东西,不利于心理健康。&/b&&br&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比我大的崇拜我,我们会觉得自己很牛逼,但是比我小的比我厉害,我们却觉得很尴尬;或者说,我们小时候会觉得跟大孩子玩我们就很厉害,跟小孩子玩就玩不起来,这个思维是不对的,&b&&u&人类社会从来不是一刀切的,前一千年,后一千年都不可能存在同一起跑线这个东西&/u&,要学会真心的为强者点赞,不管他比你小多少,或者家庭经济比你好多少,他的厉害就是厉害,与其他的无关&/b&。&br&&b&退能看经济、家庭、地区对一个人养成的影响之大,&/b&&br&&b&进能看这个人本身思维、成就与本事是真的很厉害。&/b&&br&&u&今天嫉妒完,明天要学会跟他取经好好接着干。&/u&只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心态,你才能跟不是一个阶级的、或者不是一类人、甚至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他们聊天&b&且聊深&/b&。不然一开始,&u&你就会自然而然的排斥跟他们接触&/u&,都是什么玩意,一不努力,二不上进,三不就是有几个臭钱。&br&我能很轻松的承认22岁的我不如人家19岁的少年,真心夸一句,你比我厉害,然后跟他学习。&br&我也能渐渐理解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像我一样去努力去奋斗去这么严肃认真对待生活对待未来。&br&如果你要是连一篇文章都能在评论里批斗批斗解解气的,那么你很难去接触其他和你思想不同的人,我可以反对你的观点,我可以不认同你的观点,但是我绝对不可以批斗你的观点,性质不一样的,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写下来就是不想让你们批斗我的
很欢迎你们和我讨论 反驳 但是真的很排斥批斗 思想世界里没有绝对真理)&br&&br&&br&&br&&br&后记。&br&8月10号一口气回答了三个问题,24小时后一个2.1K,一个1.8K,一个50,收到了2个转载邀请,2.1k的增长速度最快,1.8K的这个后续能力逐渐明显,有望突破,(48小时不到果然成了第一,命中了哈哈哈),评论我都有跟进,这里加几个tips。&br&&br&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目标读者群,&u&如果你看不懂,说明你不是这篇文章的目标读群,在这篇文章里也说明你幸运&/u&,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是个什么鬼玩意,先看看别人的评论再评论,算是对我码字这么久的尊重,感激不尽。&br&&br&②个别说逻辑思维叙述混论的,我的逻辑思维是真好很多男男女女夸过不骗你。&br&&blockquote&&b&开篇引入某某某四个阶级论,阐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原因。&/b&&br&然后开始写自己22岁才第一次感受到阶级差异,论证&b&①其实对于大多数的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阶级中看不见&/b&(还加粗了阶级阶层都不重要,别自己看不见跟我来辩)说明&b&②对我来说阶层不仅仅是以经济能力划分的,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b&&br&继而开始写小学到大学感受到的家庭条件差异及其带来的接盘能力,论证&b&①在发现这一类的现象时对于穷的我们要很努力才能不去嫉妒或者痛苦,摆正心态不容易。&/b&&b&&br&这两点是对比。&/b&&br&接着直接发了24个点,说&b&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现象。&/b&&br&&b&最后说我自己作为当事人的想法和做法。&/b&&/blockquote&你看不懂我的逻辑思路,&u&先想想你是不是真的&b&耐下心&/b&&/u&努力来读懂我的这篇文章。虽然的确我的文字布局还欠火候,但瑕不掩瑜,不至于让你只淡淡的留言一句,叙述能力太差。不得不说一句,小笨蛋们,你们关注的点错啦,一遍遍揪正英语老师的汉字发音只有初高中生才会干的事,不许闹,玻璃心答主已经在这边想着怎么敲你们脑袋了。&br&&br&③知乎答题有其规律可循。24点对我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任何一点拿出来都不足以引起讨论与反思,这道题目已经有6190个回答,我回答的时候基本上能说的点大家都说了,老生常谈的东西我不喜欢,所以我才以我22岁才第一次感受到的阶级论开篇,并且我说了我不觉得我穷,从思想到精神我都还可以,所以&b&&u&在这里不是跟你们大家哭穷的不易,而是在拿自身为案例探讨“穷”这件事的影响&/u&。&/b&你不明白的东西,并不代表别人没有很用心。&br&&br&④我说的都是真实存在于我身边的东西,全篇没有一句编造与谎言。我有选择我想说的东西的权利,我没有对比一二三四阶级我们同龄人的差异是因为虽然我能感受到个大概但是它还不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在知乎说出来会被攻击死的,放过我吧。&br&&br&⑤我真的是俗人一个,我虽然不俗钱,但我非常!非常!非常!的俗知识、文化、思想与家世,一个家庭的底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也是我在第一点明确说不以钱来划分阶级的一大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机遇、运气一来,某些人物质就直接上了一大水平,但是对我来说,这还不足以让我羡慕与尊敬。&br&&br&⑥懂得人一看就懂,不懂的人说再多只会被批评都是什么鬼。但是不管怎么样,要相互尊重。我一第三阶级出身的大三女学生,看到的东西就只有这么多,不要再批我啦,不然我小心眼起来真的会哭的,?_?,各位看客饶了我吧。我都这么掏心掏肺了,你还这样子嘤嘤嘤简直超!级!坏!&br&&br&&br&&b&要好好生活,虽然我说得全部都是真话,但是对你来说,这就一篇文章而已。看到,知道,有个印象就行,下次好好努力,遇到事对应起来,分析,再继续。&/b&&br&&br&&br&&br&&br&另外希望你可以阅读一下:&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如果你对前途感到迷茫,希望我这半年的思考能有所帮忙 - 早稻的文章 - 知乎专栏&/a&&br&我们一起好好成长。&br&&br&公众号:等丰年&br&一字一句,皆是多年成长所悟。
这篇文章有一万字,要么不看,要么就好好的耐心的把整篇都看下来。这是我22年人生对贫穷、对金钱对人的影响的一个感想与总结,不卖惨不卖穷。愿你平安康健。 另外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前几天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了某…
&p&所谓情商,就是懂得选择情绪&/p&&p&1、&/p&&p&很多人认为,那些负面的情绪,没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p&&p&无数人点赞,但我今天要挨次骂。我要告诉大家,你的情绪并不是你的敌人,包括负面情绪。&/p&&br&&p&鸡汤世界中流行着一种理论叫,要学会舍弃负面情绪。其实这跟人的终极追求是相违背的,人的一生在于不断了解自己,不断开拓进去,而不是为难自己。&/p&&br&&p&他们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其实大错特错,你越是为难自己,所以你自己成了你人生最大的绊脚石。&/p&&br&&p&一名男子因为被狗咬了一口,拖狗十多公里,把狗活活拖死,自己被路过的人们暴打。&/p&&br&&p&一个妻子非要在野生动物园下车同丈夫争论,最终被虎咬伤,自己的母亲也命丧虎口。&/p&&br&&p&要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并不是一句克制情绪就可以解决的,拖狗男早就因为路怒族憋了一肚子的火,老虎女也早就因为对丈夫的不满而习惯于宣泄。&/p&&br&&p&愤怒,已经是国人最常见的情绪了,网民们冲冠一怒可能连红颜都为不了,只为一点无厘头的煽动和谣言。&/p&&br&&p&&strong&只顾自己方便而把烦躁发泄到别人身上是种罪过,一定会因此招致别人的怨恨。但只懂得忍而不懂得化解负面情绪的人,终有一天会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所珍爱的人。&/strong&&/p&&br&&p&&strong&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无法像孩子一样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绪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直到溢出来。&/strong&&/p&&br&&p&&strong&与其如此,不如永远像孩子一样。&/strong&&/p&&br&&p&&strong&2&/strong&&strong&、&/strong&&/p&&p&要想成为一个高效的成功人士,你需学会情绪管理。情商低已经成了当前阻碍一个人成长进步,甚至是毁灭一个人的关键。&/p&&br&&p&谈情绪管理之前,需要先说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吗?&/p&&br&&p&答案是:不全是。&b&影响你情绪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认知。&/b&&/p&&br&&p&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分析,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评价/分析/判断的结果,来给自己“选择”一种情绪。&/p&&br&&p&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绪反应的ABC模式。&/p&&br&&p&我的知乎文章下面喷子很多,你第一眼看到评论时会怒不可遏,为了防止被骂,我后面写的文章就比较观众中和化,但结果就是,我的文章无人问津。&/p&&br&&p&这时,我突然发现,那些喷子其实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你的观点,没有喷子的文章势必是一篇没有思想的文章。而当你观点中和以后,支持你的人感觉就没那么强烈了。所以最后这篇文章只能默默沉了。&/p&&br&&p&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当看到我文章下面人批评的时候,我就没有那么生气了。&/p&&br&&p&换而言之,情绪是可以选择的,不是必定产生的。有人骂你,你不一定愤怒,这取决于认知水平。&/p&&p&用ABC理论说,不是外界刺激导致了情绪,是你对外界刺激的认识才导致了情绪。外界刺激是不可以改的,但我们的认知是可以改的,那么情绪自然是可以改的。&/p&&br&&p&3、&/p&&p&
接下来,我教大家“选择情绪”。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结果。&/p&&br&&p&
愤怒并不是我们情绪中最无用的东西,它一定程度上保护着我们,甚至还给与我们力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使用它。&/p&&br&&p&
什么情况下我们该选择愤怒。&/p&&br&&p&
比如,当你的核心利益被侵犯时&/p&&br&&p&
外交部对很多不友好的国家都有一条原则——领土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对于人也是这样的。&/p&&br&&p&
你不能诽谤一个学者“剽窃”,也不能瞎说一个良家妇女“出轨”,更不能胡扯一个士兵“叛国”。&/p&&br&&p&
这都是一个人的核心利益,当一个人的核心利益被触犯时是必须当场还击的。&/p&&br&&p&
也许你也被人触及底线地侮辱过,很多人劝你“算了!算了!别跟小人计较。”你多半会听,因为你内心深处也是个善良的人,并不希望和人冲突,但你错了!&/p&&br&&p&
如果你是个老师,有人指责你勾引学生时,假如你不当场还击的话,各种看客是宁愿相信你就是勾引过学生的,还会添油加醋地演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你根本无法解释,这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叫“抹黄化”。&/p&&br&&p&
我曾经用拳头教育了某个当众诬陷我“和女生有一腿的人”的人。这种不懂得人际交往底线,两国一闹矛盾就直接丢核弹的人,是不能坐下来谈判的。&/p&&br&&p&
你当场还击虽然有失风度,当流言的杀伤力可比有失风度厉害得多,它往往在你发现不了的地方,把你毁的一踏糊涂。&/p&&br&&p&
你需要使用愤怒来告诉对方,这是你的底线,不容侮辱。而且假如你当场愤怒的话,对那些长舌的人来说,也有一定震慑的作用。&/p&&br&&p&
所以,这个时候选择愤怒是有用的。愤怒在很多其他的情况下,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些不制止就会一再发生的事情,某些喜欢贬损你家人的“朋友”,某些喜欢把自己的事情强加给你却又不懂得感恩的“哥姐们”,这些人都需要你使用愤怒来对抗他们。&/p&&br&&p&4、&/p&&p&
很多人还觉得悲伤也是一种伤人的东西,需要舍弃。&/p&&br&&p&
诸如什么前任离你而去啊,你的家庭过于贫困啊,别人不喜欢你啊之类的事。你确实不要悲伤,为什么呢?&/p&&br&&p&
因为这个时候的悲伤是攻击自己,你的前任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回头,你的父母只会因为你的悲伤而自责,别人会因为你的悲伤而更看不起你。这些指向自己的悲伤是没有意义的,请放弃。&/p&&br&&p&
那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悲伤呢?我们站在舞台上的时候。&/p&&br&&p&
悲伤其实有一种说服人的力量,你知道为什么选秀节目一到拉票环节,大家就要开始比惨吗?还记得某歌手的粉末性骨折吗?因为悲伤能感动人啊!&/p&&br&&p&
德国心理学家赫伯特o布莱斯(Herbert Bless)发现,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当你快乐时你的大脑更有可能在潜意识里依赖即有经验和知识——比如成见——来做出决定。当你悲伤时,你会更加关注外部世界的新信息,心理学家把这类思维称为“适应性”思维。&/p&&br&&p&
简单解释就是,快乐时你更相信自己,悲伤时,你更相信别人。&/p&&br&&p&
所以一个悲伤的故事,往往是你应聘或者比赛时候的催泪利器。&/p&&br&&p&&b&另外我就是一个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因为悲伤是我无敌的盔甲。&/b&&/p&&p&5、&/p&&p&&strong&我们为什么喜欢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把最坏的一面留给自己亲人。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所谓的克制情绪。&/strong&&/p&&br&&p&&strong&压制的火山,迟早是要喷发的。&/strong&&/p&&br&&p&
真正的情商高手,并不是把那些所谓的负面情绪都抛弃的,他们深知情绪能逐渐侵蚀理性,但理性也依赖于情绪。比起被情绪支配,他们懂得如何与情绪为友。&/p&&br&&p&
其实在情绪这么问题上,你不是想太多,而是想得不够多。为什么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往往能控制情绪,就是因为他们看透了事理,情绪自然随着认知改变了。&/p&&br&&p&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一个人抛弃了悲伤,而是一个人看透了命运无常后,他就不再认为悲伤还有意义!&/p&&br&&p&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情绪研究都属于冷门。因此,情绪的大多数重大问题至今仍未找到答案。&/p&&br&&p&
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所有的情绪对人都是有重大作用的,你所谓的负面情绪也许换个认知,它就是你力量的源泉。&b&不要被情绪利用,要利用情绪;不要被情绪扰乱,要扰乱情绪。&/b&&/p&&br&&p&&b&转载或者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剑圣喵大师&/b&&/p&
所谓情商,就是懂得选择情绪1、很多人认为,那些负面的情绪,没有资格出席生命的狂欢。无数人点赞,但我今天要挨次骂。我要告诉大家,你的情绪并不是你的敌人,包括负面情绪。 鸡汤世界中流行着一种理论叫,要学会舍弃负面情绪。其实这跟人的终极追求是相违…
&p&&b&以下算是我目前的生活小智慧了。全部手打。(值得收藏!)&/b&&/p&&p&&b&生活&/b&:&/p&&p&※&b&声音日记、视频日记&/b&&/p&&p&提醒你这一点,我已经觉得我是很有才的。日记难道只有书写形式吗?只要一问你这个问题,你就知道答案了,但是平时人们忘记了这一点。可以用声音、用视频记录,更加真实、生动。&b&日记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写吗?家里有宝宝吗&/b&?小屁孩怎么写自己的日记呢?作为父母,你给他记录。长大我,我才发现我童年没有多少照片,我是很遗憾这一点空白的。现代家庭,照片一般会有,但是视频呢?声音呢?&b&当我看到某位父亲为他的女儿每一天拍一张照片,直到女儿成年,好羡慕。你作为父母,能为你家小孩做这件事情吗?旁人看了会羡慕,何况福中之人!&/b&&/p&&br&&p&※&b&云盘安全问题&/b&&/p&&p&你们知道什么是云盘吗?用移动终端拍性爱录影之前,一定要设置好某些机关。不然拍摄内容会自动上传到云盘……两个月后的某一天,你用云盘打包音乐分享给朋友什么的,呃呃呃......里面有些很刺激的内容。这东西传播很快的……这不是我瞎编的,请看电影:《性爱录影带》&/p&&br&&p&※&b&女士不要开叉坐&/b&&/p&&p&穿短裙或者工作裙的女士们,请你们提高坐姿修养。坐的时候一般双腿侧着并拢。我知道你们这样很不自由,可是,开叉坐着,让我好几次看到你们内内的颜色,我很尴尬的,你们是不是耍流氓!!!我 不 同意!&/p&&br&&p&※&b&俯卧撑&/b&&/p&&p&&b&有没有人认为健身必要但同时觉得浪费时间?&/b&工作间歇、课间休息期间,眼看四下无人,哗哗哗,30个俯卧撑一两分钟内已经完毕,我擦,不仅劳逸结合,三头肌一个月内暴结实!&/p&&br&&p&※&b&失眠?——可以用书催眠&/b&&/p&&p&晚上睡不着?找一本高数或者圣经或……(要你平时看不进的书),你一般睡得着,即便睡不着你也学习知识了,没有什么损失,不是吗?&/p&&br&&p&&b&※赞美别人&/b&&/p&&blockquote&&b&Feeling:感受+Fact:事实+Compare:对比&/b&&/blockquote&&p&你的服务很赞(感受),每次杯里的水的差不多时你就来补上了(事实),换一个人,通常不会这样做(对比)&/p&&p&这是向知乎徐强学习的。&/p&&p&打个小广告,我公众号有更多内容哦,欢淫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白诗诗」。&/p&&br&&p&※&b&照镜子&/b&&/p&&p&&b&你能照两个小时的镜子吗?&/b&&/p&&p&如果你闲的慌,请关上门,关上手机,静静的面对一面镜子。如果你能和自己相处不了&b&两个小时&/b&就感到厌烦了,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别人整天喜欢你?&/p&&br&&p&※&b&逛街&/b&&/p&&p&&b&逛名牌店找动力:&/b&去那些动辄上万的名牌店,哇塞,太刺激了,也许你几个月工资还买不起意见呢——老子现在要回去拼了!&b&去成功人士的环境里面找刺激:&/b&去成功人士来来往往的地方呆呆的坐10分钟。我经过某些金融要道,在那里看熙熙攘攘的青年才俊,左右都是顶尖的人才,哇塞,感觉未来太有压力了——老子现在要回去拼了!10年后,我要做这些人的老板!&/p&&p&※&b&练习微笑&/b&&/p&&p&很多人知道微笑好啊,但是有些微笑实在难看。你可以练习微笑,尤其是销售人员。你知道什么样的微笑是最迷人的吗?告诉你,是&b&婴儿的微笑&/b&——这是和日本某位销售之神学习的。&/p&&br&&p&※&b&每天的可实践清单&/b&&/p&&p&学习到的知识,学习之后简化成项目表,经常看一看有没有哪一项今天就可以去实践的。我认为实在一条超赞的建议!比如,我今天亲自去使用有关于赞美的小技巧,明天去使用有关于问候的巧妙方式……这样的生活充满了很多小尝试,不觉得很有新鲜感吗!&/p&&br&&p&※&b&把每天当成别人的最后一天&/b&&/p&&p&每天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有道理同时迷茫,真是这样的话我去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往死里整,不是整别人死就是我死。如果把每一天当成「别人」的最后一天,就不一样了,即便你不知道对他做什么,你总可以保持一点对于垂死之人的善意吧?日积月累,你的善意让你变成一个很好的人。因为关照别人,你也懂得了感恩。我知道,很多幸福就是从「学会感恩」来的.&/p&&br&&p&※&b&在承受范围之内,音响、耳机要买音质最好的&/b&———这是和《遥远的救世主》中男主丁元英学的。&/p&&br&&p&&b&学习&/b&: &/p&&p&※&b&能量管理&/b&&/p&&p&记住一句话:energy, not time, is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 of our life. 这句话说中了我之前一直有的模模糊糊的感受,我总觉得有时候时间利用率高,有时候低,但这句话却一语中的——&b&我们是靠热情在做事,而不是时间本身&/b&。做一件,花的其实是我们的能量,而不是时间!&/p&&br&&p&※&b&良性树敌&/b&&/p&&p&&b&听过敌人比朋友更诚实,那生活经常没有敌人,怎么办?以技能指标(而不是情绪对抗)树立敌人&/b&。想提高球技?去主动挑战球场最牛逼那一个。他不鸟你?哈哈,你还没有资格挑战他——回去练练吧!口语?单科成绩?肌肉?……都可以!&/p&&p&挑战不过?更简单——回去练练再来。但记住:在技术层面而不是个人情绪上记仇,场上敌人,场下朋友。千万不要不服,然后晚上去捅人家刀子!&/p&&br&&p&※&b&电子书随身带&/b&&/p&&p&(好吧,应该说带手机就够了)随身带书?“我和朋友一起聊天,觉得很无聊,”……于是,你拿出一本书?多次这样,你的朋友不会觉得你有病吧?你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好,你清高,你继续加油吧!这是很多答案里面推荐的,我觉得可以用来在人群中显示我们的「高雅」「不同流合污」,但我怎么感觉是没有必要的「矫情」「傻逼」「迂腐」呢?——————&b&都什么年代了,大家在手机里面刷微博刷空间,你在手机里面看你的百年孤独不好吗?你非要拿着一块砖头不累啊?&/b&不带书就显示不出女性的知性美?好吧,以后请你带以下几部书《追忆似水年华》《二十四史全集》《鲁迅全集》……出门在外,能用手机办的事就不要草草带书。很酸的好吗?!(当然,如果你考虑带书是为了如厕便利的,请忘记这一条。如果你出于这一点雅好,我想问你:欧阳修如厕是不是看完一页就把一页给擦屁屁了吧?听说古代的纸像卫生巾比较柔和……哈哈,题外话)&/p&&br&&p&※&b&碎片化知识集中阅读&/b&。&/p&&p&具体做法参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我向朋友推荐知乎,但他们都不重视我的建议呢? - 白诗诗的回答&/a&&/p&&br&&p&※&b&亲自实践一万小时定律&/b&&/p&&p&比如,你每天用精深练习的方法练一小时翻译,5年后成为一个小专家不成问题。&/p&&p&※平时做题目一定要有反馈,最好立马对答案。&/p&&br&&p&※&b&有声书、ted&/b&&/p&&p&走路还想学习?——听有声书!看书眼睛累了还想继续学习?——听有声书!&/p&&p&食堂排队无所事事?——当然你可以搭讪,也可以看ted,我是用这些闲碎时间看的。&/p&&br&&p&※&b&练3到5个字&/b&&/p&&p&这是我和庞中华学习的,他说练好硬笔书法,每天练3到5个字就行,把一个字反复练好了在练下一个,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中文字结构就那么几个,3个月你的书写大有改观。&/p&&br&&p&※&b&写作&/b&&/p&&p&有写作冲动?时间允许,赶紧写下来,机不可失;如果时间不允许,先在本子上写下写作大纲。&/p&&br&&p&※&b&长文写作的停顿&/b&&/p&&p&这是和村上春树老哥学的,他说他在跑步时,当完成了一定量之后往往会在兴致高昂时停下来,这样他就很期待下一次的跑步,不会有厌烦感。你在写长文的时候,比如长篇小说,不要把一个故事写完才停下来,而是在你写到某处高潮时停下里。这不仅使你有继续写作的期待,而且高潮部分印象深刻,第二天容易顺着昨天的感觉流继续写下去。&/p&&p&※&b&把日记当作品修改&/b&&/p&&p&写日记用来提高写作水平?——如果你写日记是为了纪念,我没什么好说的。可有些人希望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提高写作水平,我表示很怀疑你的日记能够让你的水平达到什么境界。&/p&&br&&p&我支持写日记,但是,如果出于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你还要「不断修改」——日记不要放着,思考才能进步,修改才能提高。当然,你最好留下日记原稿。&/p&&br&&p&※&b&背书&/b&&/p&&p&看书记不住不爽?背呀!背下了论语,孔子一辈子跟你;背下老子,老子一辈子跟你……其实,你一生可以有很多伟大的朋友。不用多,背一段就行了。&/p&&br&&p&嘿嘿,你终于看到第二个小广告了,真棒,欢淫手动搜索公众号——「白诗诗」。嘿嘿嘿。&/p&&br&&p&※&b&建立自己的思维清单,这个问题应该有兴趣请参考:《穷查理宝典》&/b&&/p&&br&&p&&b&让自己记住一句话:在最少的时间内接受最大量的信息和训练才能爆发小宇宙。&/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f7588b79bef5adb589c4eb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f7588b79bef5adb589c4eb_r.jpg&&&/figure&&br&&p&&b&做事:&/b&&/p&&p&※&b&10分种原则&/b&&/p&&p&在考虑一件事情要不要做、要怎么做的时候,先干上10分钟。之后,遇到问题在思考怎么做,若不在状态则思考要不要继续做,我最想说的是,这个小习惯在一定程度的干掉了拖延症。&/p&&br&&p&※&b&随时重新开启热情行动的开关&/b&&/p&&p&是不是有人决定跑步,坚持一周之后,有一天忘了这件事情,哎,妈呀,后来就不再继续了。我想说,你昨天忘了和今天继续做有什么毛线关系?不要让昨天的懒惰成为你今天继续懒惰的理由,撒开退就跑吧!&/p&&br&&p&※&b&没有明确目标前不开始做事&/b&&/p&&p&随意的情况就不说了,忘记时光,享受生活;如果你是认真的,你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得明确自己的目标。比如我去打篮球,我就会问自己:这一次打球,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是放松心情,我就不会打得太拼以至于受伤;如果是提高命中率,那我就不会群打,而是单独练习。这种做法往往是有效的。&/p&&p&※&b&两件好事要分开说,先说小高兴的事情,再说大高兴的事情&/b&,对方会高兴两次;&b&一件好事一件坏事,先说好事再说坏事&/b&,不要过去问“有一件好事一件坏事,你要先听哪一件?”你是傻逼吗?;&b&两件坏事,先说大坏事,在说小坏事。&/b&&/p&&br&&p&※&b&遇到事情先不要为结论争吵。&/b&&/p&&p&&b&一问:事实&/b&&/p&&p&&b&二问: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b&&/p&&br&&p&※&b&观察的游戏&/b&&/p&&p&与其排斥嘈杂声,不如主动观察这些嘈杂并且记录。比如地铁广告包含很多信息,广告创意、策划、公司动态……学习到的东西,&b&事无巨细,提笔就记&/b&。&/p&&br&&p&&b&记住一句话:爱好可以广泛,但是要有三项主要爱好,做到牛逼的程度。&/b&&/p&&p&&b&工作&/b&:
&/p&&p&▲&b&手机信息集中处理&/b&&/p&&p&如果你不想手机成瘾,请这样:手机短信、邮件等等&b&集中&/b&20分钟&b&处理&/b&,时间一到立刻放下。&/p&&p&当然你还可以参考我独创的方法:&/p&&br&&p&※&b&自动化工作系统&/b&&/p&&p&这来自于西方企业过程管控思维,引用到工作上就是:&b&把你的日常工作细化到每一步,不断调整,让它自动运行&/b&。我意思是:让你的重复性工作自动化。&/p&&br&&p&※&b&3·8工作法&/b&&/p&&p&能在3小时之内完成的细碎的事情,集中一起做;如果一件事情需要8小时才能做完,尽量一次性完成。&/p&&br&&p&※&b&开会永远坐第一排,点头、笔记&/b&&/p&&p&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想晋升的同志,注意了,只要有领导发言的会议,你一定要坐第一排,领导讲话过程中不时的点头、不断做笔记,老板会以为你听的很认真,你点头会让他自认为讲的好。当然你完全可以在本子上绘画,不用几次,领导就会注意你的。放心,你通过这种虚伪的方式不仅仅学会了绘画技巧,而且还获得了老板的赏识,没准还会获得晋升。&/p&&br&&p&※&b&处理记录下来的想法&/b&&/p&&p&“准备一个小本子,有想法就随身记录下来”……没有下文了吗?我怎么感觉这么多人热衷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呢?你记录了这么多想法,有过哪一个想法使你成为科学家吗?这种单纯的做法,简直有病。重要的是定期整理这些想法,看有没有实践的可能。这些灵感的确是很珍贵的东西,但大部分人就喜欢记录下来,让它躺在哪里。他们只是满足「记录」的欲望,完成「记录」的动作使得他们有成就感!我去,这些点子躺在纸上能带你飞啊?&/p&&p&&b&有点子就立即记录下来。但是要记住:记录是为了让大脑清空,不必再去思考前一件事情。记录是为了让大脑清空。每天有点子随时记录,但是一定要定时定地点清空。&/b&&/p&&br&&p&※&b&1分钟即刻总结&/b&&/p&&p&重要的课程、会议完成之后,用一分钟的时间记录先重点、难点、以及任务。有些人完了就完了,过后想起来还要问别人到底任务是什么。这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p&&br&&br&&p&※&b&经常性报告任务进展&/b&&/p&&p&在做项目时要经常报告你的进展,让你的上级知道你的难处,你的进度,即便最后完不成,上司也能够理解你,这是反应在工作本身的好处;你经常报告进展的这个行为会让上级对你印象深刻,至少他会认为你工作态度是极为认真的。这是和营销专家孙路弘学习的。&/p&&br&&p&※&b&报告要点:细节—建议—可能的结果&/b&&/p&&p&向上级报告信息时,要以数据和细节分析替代主观感受,让上司自己得出结论。之后,如果是关于决策问题的报告,你还要提出改善的建议,至少两条建议让老板选择。重点是,你要给出每一个选项背后的合理预测。这是我和拆书专家赵周老师学习的。&/p&&br&&p&※&b&手写简历&/b&。&/p&&p&&b&第一次听到这个的时候真觉得是一个好点子!你怎么证明来公司之前你干过什么?做过多少和本职位相关的事情?看过多少书?学习了什么技能?曾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技能日记!&/b&&/p&&p&要记的主要包括这两点:一,今天的&b&基本工作&/b&;二,遇到的新工作,需要学习哪些新的技能才能够胜任。后一天还包括对前一天的&b&反馈&/b&......&/p&&p&以后直接拿这个去单位面试。&/p&&p&※&b&一向准时完成任务,偶尔超出他人预期&/b&,对方会时不时的高兴;&b&不要总是超出预期&/b&,要是你有一次没有像以往一样超出他的预期,他会想“这家伙总是超出我预期的,今天是怎么回事?”,他会以为你懈怠了。&/p&&br&&p&※&b&重要的事情,给出双倍的努力,给出130%的截止完成时间,达成80%的期待就要高兴!&/b&&/p&&br&&p&※&b&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与运动&/b&——这就是&b&惯性&/b&。找一件事情,它让你2分钟就动起来,动起来就形成了&b&惯性——寻找一个做事情惯性和感觉流!&/b&&/p&&br&&p&※&b&尽可能把拆分任务到你可以全神贯注的时间长度内。&/b&&/p&&br&&p&&b&另外记住两句话:&/b&&/p&&p&&b&1.我们耗费时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靠近目标。&/b&&/p&&p&&b&2.如果你搞不定8小时内的工作,那么也搞不定8小时外的生活。&/b&&/p&&p&来源:&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group_id=500608& class=&internal&&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 白诗诗的回答&/a&&/p&&br&&p&&b&关于梦想:&/b&&/p&&p&※&b&成为一个热血的人——————&/b&当然这是一句空话,我只是在提醒自己,一旦有机会让自己热血起来就不要放弃。“静止的倾向于静止,运动的倾向于运动”——热血的倾向于热血,遇到这件事情,不要放弃,它将带你飞。&/p&&p&※&b&保持能掌控的日常工作,这是能够接近梦想的便利渠道;不必离职。梦想很少能够带来日常工作的安全和稳定,工作与梦想能兼得。不必为了去看看世界而离职,可以请假。&/b&&/p&&br&&p&&b&杂乱补充:&/b&&/p&&p&※&b&了解自己?&/b&&/p&&p&“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没错!很对!但是了解自己一直很难,不能速成。相比于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还只能算是知之甚少,何况外面的世界是有很多现成资料的,&b&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内心就会自有判断。&/b&&/p&&p&※&b&尊重他人的时间&/b&&/p&&p&每个人的时间都很珍贵,你给人发送某些内容太长的信息或者邮件,末尾写上“&b&谢谢您的时间&/b&”。时间越紧张的人越感激你尊重他的时间。&/p&&p&※&b&PPT&/b&&/p&&p&我重读大一的话,绝对会利用两周的时间研究PPT。PPT好,你会有很多出采的机会。以后工作也用的着,所以,你现在学好是不过分的。(有个评论的人是大一学生,补充给她的)&/p&&br&&p&全部手打。&/p&&p&以上。&/p&&p&&b&可以去微信公众号搜索---“白诗诗”,为什么呢,因为我也转移阵地了。&/b&&/p&&p&&b&以下是我的值得一看的答案:&/b&&/p&&p&&b&1.&/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 知乎&/a&&/p&&p&2.&/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成为记忆高手? - 知乎&/a&&p&3.&/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有哪些“黑技巧”可以提高面试成功几率? - 白诗诗的回答&/a&&p&4.&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我所依赖的记忆方法 - 知乎专栏&/a&&/p&&p&5.&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给高中小朋友的一些学习方法 - 知乎专栏&/a&&/p&&p&6.&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那我就靠这篇文章卖钱了 - 知乎专栏&/a&&/p&&p&&b&好吧,只贴几个&/b&&/p&
以下算是我目前的生活小智慧了。全部手打。(值得收藏!)生活:※声音日记、视频日记提醒你这一点,我已经觉得我是很有才的。日记难道只有书写形式吗?只要一问你这个问题,你就知道答案了,但是平时人们忘记了这一点。可以用声音、用视频记录,更加真实、…
&p&&b&谢邀。此文虽长9000字整 ! 全手码,预计花费您10分钟左右才能阅读完,建议不跳读。值得收藏。这是知乎朋友的热情啊,一个小时之内,就看到了收藏是点赞的三倍!!!哈哈,为什么! ! !&/b& &/p&&br&&p&&b&①时间&/b&&/p&&p&如果你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成为the best of the best,你必须要花至少10000小时实实在在的练习和学习。&b&然而,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b&
如果我们能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其实能很轻松地掌握一个全新的领域。哈!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合,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嗯,我的意思是用20小时学习一门大学教材。&/p&&br&&p&&b&②案例&/b& &/p&&br&&p&高效利用时间的&b&案例&/b&:&b&学更多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多的事情。简直是知识、精神双饱满!!&/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cotthyoung.com/blo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斯考特·杨(Scott Young)&/a&12个月之内,&b&自学&/b&完成了传说中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ecs.mit.edu/academics-admissions/undergraduate-programs/course-6-3-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a&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b&1.5&/b&个星期。&b&这是我见过的大学生里在学习方面活得最充实的人。&/b&
我曾经对他的学习方法做过超认真的整理:&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做才能不虚度大学的时光? - 白诗诗的回答&/a&&/p&&p&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warfalcon& class=&internal&&warfalcon&/a& 评价如是:&/p&&br&&blockquote&评价a:&b&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b&,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b&放松&/b&,只要持续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b&瓶颈&/b&会重复出现,就象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b&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b&
评价b: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b&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b&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blockquote&&br&&p&&b&③可实施性&/b&&/p&&br&&p&&b&“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 + “(刻意练习)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结合我们20小时学一门教材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u&我们进行的不是严格意义刻意练习,我们的强度也没有那个国外小子那么高,而且一轮下来只要20小时,即便是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进行,也是可以接受的&/u&。学完一科,我们可以进行休整放松,不用严打紧逼。而且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b&&/p&&p&&b&&u&但是,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u&。&/b&&/p&&br&&br&&p&&b&④如果保证利用好自己的高效时间?
学习仪式感:&/b&&/p&&p&&b&人,藉由这种仪式带来的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我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运动能力迅速提升。&/b&&/p&&br&&p&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成月考甚至高考一样的对待。
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准备:吃饱穿暖
精神准备:考前睡眠充足
知识储备:复习再复习
在高考之前,脑海里,我们已经把在考场上的表现重复了多遍。&/p&&p&再来看看,我是怎么为一次高效学习进行仪式感建立的:
&u&物质&/u&:水、巧克力、计算器、文具。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p&&br&&p&&u&精神&/u&: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而且如果你已经在前一天高效学好的话,会在一种满足感和新的期待中睡去。
&u&时间&/u&: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
&b&提取半个小时&/b&到达学习现场,我会做以下工作:&/p&&p&&b&仪式第一步:启动
1.把准备好的物品摆在桌上。
2.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做眼保健操。
3.闭着眼按摩太阳穴一个八拍。&/b&
注:&b&眼保健操的第三个八拍和第四个八拍互换&/b&,多年的眼保健操经验告诉我,原本第四个八拍(轮刮眼眶)做完之后,眼睛睁开是会一片模糊感,眼液汪汪,十分不舒服。(ps.重新排版此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眼保健操我也是蛮有见解的嘛!!!哈哈哈&b&。)&/b&&/p&&br&&br&&p&&b&仪式第二步:预热&/b&&/p&&p&翻看即将在要来到的两个小时之内需要学习的内容,心里有个大概。我会多浏览几遍某些重要的概念以及例题,但是我不会把这个活动当做是我的正式学习的过程,就好像你考试之前翻书,多看几遍重难点考点只是为了考试更好的发挥,而不能把这个过程计入考试本身一样。我现在做的活动,只是为了等一下正式学习更好的强化效果。&/p&&br&&p&&b&仪式最后一步:静心&/b&&/p&&p&在八点之前的一分钟,我会盖上书本。静静等着一分钟的流逝,八点钟一到,就带着喜悦感平静地翻开书本。因为有了那么多前戏的酝酿,你都不知道我多么的期待这么一次高效的学习的来临啊。&/p&&br&&br&&p&大学学习的方法千差万别,比如,&b&有人有能耐能泡老师透到题,或者被老师泡也能泡到题,这种做法我认为是最高效的,有了考试题目就只需要锁定知识点夺取高分。这种做法我十分欣赏,&/b&但只有一点我不喜欢,那就是逃避了学习过程,没错,我也要考高分,但我只想踏踏实实的通过正常的学习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的踏踏实实要是和很多人一样一章一节的看下去,那就是侮辱我自己了,因为那样我会看不到最后,就止不住困倒在书上了。&/p&&br&&p&我个人的方法就是对这个踏实过程的一次优化,让自己在持续反馈之中达成&u&纯20小时高效学习一门学科&/u&的目的。&/p&&br&&p&&b&第三步:正式高效率学习&/b&&/p&&br&&p&&b&步骤如下:&/b&&/p&&p&&b&第A步:&/b&&/p&&br&&p&&b&第一遍阅读
1.&u&看目录&/u&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u&圈出术语&/u&--------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u&划概念和术语解释&/u&--------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百度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u&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u&&/b&&/p&&br&&p&&b&⑤为什么不首先直接去阅读文字呢?&/b&&/p&&br&&p&对此,我还当真有些个人的强烈认知:理工科的书在我看来是不能谈「理解」这个词的,&u&尤其是工科的书,&/u&我认为就是一份份的说明书,讲机械那就是机械的说明书,讲制图那就是制图的说明书,这些说明书和商品说明书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通过系统化的学术语言衔接成书、成册——但本质上一本说明书的集合。洗衣机说明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告诉购买者如何操作、如何保养、注意事项。&u&平时我们会嘲笑某些人看不懂说明书,其实不是对方理解力有问题&/u&,而是我们市面上多少说明书简直垃圾,写的不够明确、简洁,导致阅读者操作困难。&/p&&br&&p&同样,我也认为我们的教科书并不都是一本本优秀的说明书合集,因为它们的书写内容是由个人写就,说明的操作细节根据他个人的智识水平书写,他并不曾统计所写的每一句话是不是让读者看起来更加容易形象的理解。&u&我是说,不好的说明书才需要额外的理解,好的说明书只需要我们按着步骤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只有书写不明的说明书才考验读者额外的理解能力。&/u&&/p&&br&&br&&p&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你学习某一本书,如果看不进去,可能不是你理解有问题,你应该换一本书。我们什么时候讲理解能力?中文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我爱你,你懂我心吗?”,那是中文,英文。感性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文人思维表达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读哈姆雷特的时候需要你的理解,需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u&讲机械机构的时候如果你说不理解,那多半是书本表达的问题&/u&,不是你理解力有问题。可以长高宽表达的东西,你说你理解它干嘛?难道某个机械结构脉脉含情的给你传达某种信号,需要你理解她的弦外之音!?
以上是对教科书的微词。&u&我意思是这样的,大学本科教材有可能的话去换几本看看,可能有比较容易“理解”的书呢?&/u&中国大学教材烂,这也是为什么国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程野丫蛋小品顺水推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