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的症状证主诉怎么写

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中医虚证?阴虚证篇》 道生阴阳,一分为二。阴用于滋养,阳用于运化,阴阳相和,共同孕育万物生长。阴阳本为一体,形 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在自然界中,常有旱灾。干旱之地,或土地龟裂,草木竟萎;或沙漠延绵,杳无生机。从天人相应的 角度而言,所谓阴虚,就是人体内出现了不同程度“旱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靠阴液滋养濡润, 若阴液不足,脏器失于滋养濡润,则诸病生焉。 阴虚者,最易出现如下症状:眩晕、目涩、耳鸣、咽干、烦躁、失眠、便秘、麻木、肤痒、发热、出 汗、衄血等。 心阴虚证: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心阴虚者,舌尖红、麻痒、生疮、弄舌(即舌头不由自主地在 口中伸缩吞吐) 心主笑,主喜。心有余则笑不休。心阴虚,心火内动,可致人无故发笑,甚至狂笑不止。 心主血,主脉。阴虚则热,灼热伤及脉络,血得热则易妄行,可致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 心藏神,虚热内扰,可致心烦,失眠。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悸、易惊。 汗为心之液,手少阴心经之脉通于腋下,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腋下多汗;兼湿热者,腋下汗 臭。肝阴虚证:肝主风、主巅顶。肝阴虚可致头痛、眩晕。 肝主风、主筋。肝阴虚,筋失所养则拘急、痉挛、抽搐、震颤。 肝藏血,气虚则麻,血虚则木。血能载气。肝阴虚者,肢体失于滋养濡润则麻木不仁。 肝主胁,肝阴虚,肝体失于滋养则右胁下隐隐作痛。此属不荣则痛,不同于不通则痛,当用小 建中汤类缓急止痛,若用柴胡类 方剂舒肝解郁不仅无效,反而有可能加重疼痛。 肝藏魂,肝阴虚者,魂失所养则不宁,常多梦早醒。 肝主谋虑,主怒。肝虚则多疑,实则偏执。肝阴虚者,肝火亢,其人易怒、刚强、执拗、急燥。 肝开窍于目,肝阴虚者,目涩而胀,视物昏花、夜盲。 肝藏血、主膝;肾藏精、主腰;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肾阴虚则腰膝酸软。 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肝阴虚者,肝气易动,时常惹事生非,扰及四邻。 肝气犯肺则咳嗽、咯血;犯胃则呕吐、呃逆;犯脾则腹泻、腹胀大、食不下;犯心则惊 悸;犯肾则单侧腰痛。 肝阴虚者,阳热盛,酒亦大热之性,故不耐酒力,稍饮即醉。曾经善酒之人,若病至肝阴不足, 亦酒量锐减。 肝主情志,欲火发于肝。肝阴虚者,性欲易动,男子易勃举,相火内扰则易早泄。脾阴虚证:脾性中正纯厚,含阴阳而不偏阴阳。既有脾阳虚证,必有脾阴虚证,只是世人多不识脾阴 虚证。 脾主运化水谷。米无火不能成饭,无水亦不能成饭。故脾阴虚者,亦不能运化水谷,常食欲不 振,纳少。 脾开窍于唇,脾阴虚者,唇失濡润,常唇干起皮。 脾主燥。脾阴虚者,燥犹甚,故大便干如算盘籽,呈粒状。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脾阴虚,气血不足,阴不制阳可致发热。 阳气易于升浮,香气性亦浮散。脾阴虚者,恶闻浓烈香气,喜甘淡平和之品。胃阴虚证:胃主受纳。胃阴虚,轻者胃中虚火,则饥不欲食;重者胃中实火,则多食善饥。 胃为水谷之海,阴虚则火旺。胃阴虚者,多口渴。 胃阴虚者,热内蕴,易升浮,故闻恶腥荤之气,闻之则欲呕。 胃阴虚,胃失滋养濡润,因燥而感嘈杂、灼热;喜清稀饮食,恶辣椒。 胃络于牙龈,胃阴虚,胃火旺可至齿衄、齿痛。肺阴虚证:肺为娇脏,稍受侵扰则咳、喘。 肺阴虚,肺脏失于滋养则干咳、少痰。 肺阴虚,虚火灼伤肺络则咯血。 肺阴虚,虚热伤肺则肺萎,肺萎则肺气不降,输布津液,通调水道之功能失常,津水上泛而多 涎吐涎。 肺主喉,开窍于鼻。肺阴虚,咽喉燥,鼻燥鼻衄。 肺主津,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虚者,大肠亦燥,故便秘、痔疮。 肺主表皮,肺阴虚则皮肤干燥起屑。肾阴虚证:肾为诸脏之根,阴阳之本,主任督二脉。 肾阴虚,虚热沿督脉上浮,则脊背热。 肾阴虚,因任脉达于咽喉,故咽干咽痛咽哑失音。 肾阴虚,心肾不交则失眠。 肾开窍于耳,肾阴虚则耳鸣耳痒。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虚,虚火上扰则牙痛。 肾主骨,生髓。肾阴虚,精髓不足则脑空健忘,牙齿浮动,脚跟痛。 足少阴肾经通于足底,肾阴虚则脚底板易于酸胀。 肾主纳气,肾阴虚元阳浮,则动则气喘。 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可致腰酸。 阴虚则热。肾阴虚可致潮热。热迫津液,可致盗汗。 ----------------------------------------------------------------------------------------------------------------------阴虚者,可生风、生火、生燥。阴虚较甚时,可致潮热、汗出、衄血。 何谓阴虚生风? 答:若阴不足而阳有余,则阳无所藏。阳气循经络飘动游荡,类似于风,谓之阴虚生风。 中医所谓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肝阳化风等,皆同此理,唯程度不同而已。 阴虚生风者,其症状表现以眩晕、震颤、抽搐、痉挛为主要特点。 何谓阴虚生火? 答:阴虚则热,热极生火。火能消灼津液、腐熟饮食,故使人渴饮、多食。血得热则妄行故火能动血。 心藏神,肝藏魂,火气内胜,五内如焚,神魂受扰,故烦怒、燥动。何谓阴虚生燥? 答:阴液主滋养濡润。阴虚则脏腑经脉肢体百骸皆干而燥,燥而痒。 发枯易断、爪甲易折、肌肤多屑、唇上起皮、目涩、咽干、鼻燥、便结,此皆阴虚生燥之症也!阴虚气逆:阴主静,主沉降;阳主动、主升浮。阴虚者,阳不藏。阳气易于浮动而上逆。 气逆于上则眩晕,气逆于中则恶呕,气逆于下则喘呃。阴虚不荣:荣者,因滋养而生机勃然也。草木失于滋养则衰萎,人体亦然。不荣则萎,不荣则痛。 痛有“不温则痛、不荣则痛、虫积(结石)致痛”等。不荣则痛为虚疼,多表现为隐隐作痛、 酸痛、喜揉按等。 -------------------------------------------------------------------------------------------------------------------------阴虚证的特殊情况:“阴虚挟水”与“阴虚挟湿”。 通常情况下,阴虚则燥。但在特殊情况下,人体在阴虚的同时,还有水湿之邪潜伏并存,在治法 上,可能会出现“滋阴则助湿,利湿则伤阴”的茅盾。此时,当用并治之法,或育阴利水,或滋阴化湿。阳 虚水泛者,真武汤主之;阴虚水泛者,猪苓汤主之。猪苓汤是育阴利水的代表方剂。至于滋阴化湿,多不 拘于一方一法,需对证下药。 《心阴虚证》 心阴虚?心悸 章真如病案:石× × ,男性,42 岁。近年常心慌心悸,自觉气短不足以息,劳累时增甚.失眠多梦, 动则喘气,休息时较安,多汗,梦遗,善饥而瘦。曾在市× 医院检查:基础代谢高于正常,心率 120 次/ 分,律齐。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要求中药治疗。诊其脉细数,舌赤,苔薄黄。辨证:心阴不足,心阳独 亢,肾阴虚亏,相火亦旺。治法:养心滋肾。 生地 15 克,女贞子 15 克,沙苑子 15 克,枸杞 12 克,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黄连 6 克,杭菊 10 克,知母 10 克,黄柏 10 范,萸肉 10 克,朱茯神 l0 克。每日煎服一剂。服前方 20 剂,心慌心悸减 轻,喘气亦安。按原方加海藻、昆布、珍珠母等,再服 30 余剂,病情基本平复,心率 80 次/分。停服 药 1 个月观察无异常。 心阴虚?不寐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49 岁。患失眠已两年,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曾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 效不显,自诉:入夜则心烦神乱,辗转反侧,不能成寐。烦甚时必须立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 觉舒畅。询问其病由,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醒脑起见,常饮浓厚咖啡,习惯成自然,致入 夜则精神兴奋不能成寐,昼则头目昏沉,萎靡不振。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 切其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 治法当以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黄连 12 克,黄芩 6 克,阿胶 1O 克(烊化), 白芍 12 克,鸡子黄 2 枚。此方服至 3 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烦乱不发,续服 3 剂,不寐之疾从此而愈。心阴虚?舌痛 曾 XX,女,26 岁,教师。1981 年 4 月 13 日诊。患舌赤症已历五年,经中西医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遇咸味及辛辣之品,其舌即感疼痛难忍,极为苦楚,因而求治于余。观舌鲜红如猪血状,表皮粘膜层几乎 全部剥落。细验之,并非如去油猪腰微紫之镜面舌。问之,舌木硬疼痛,夜间更甚,舌面侧枯燥,整舌乏 津液,唇红,鼻痛、内有灼热感,兼有烦躁、怔忡、失眠、溲赤等症。诊其脉洪而数。证属热郁营血、心 火上炎。治宜清营凉血,导热下行。处以犀角地黄汤合导赤散,并辅以镇静安神之品。(因无犀角,乃重用 水牛角每剂 30 克以代之)。水牛角、细生地、赤芍,丹皮,木通,淡竹叶、郁金、麦冬、龙齿、拍子仁、 枣仁、琥珀、甘草。五剂后,舌色稍淡,诸症略减。药既有效,仍坚守原方,而仅在龙齿、柏子仁、枣仁 等安神药上予以加减。又服十剂,诸症均有好转,仍宗原意,加鸡子黄,珍珠母,育阴兼以生肌。前旨共 服药二十五剂,舌面、舌色及舌质均已正常,病获痊愈。心阴虚?大笑 张云医案:于某,女,73 岁,1990 年 3 月 2 日诊。无故大笑不止 7 天,非但开口即笑,独处亦笑, 影响饮食及睡眠。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服药不效,邀笔者诊治。症状如前,面部潮红,舌红无苔,脉 细数。心主神明,火盛伤心阴,责肾水之亏。滋水清热,交通心肾,乃为本病治疗之肯綮。黄连阿胶汤加 味治之。黄连 lOg,黄芩 12g,阿胶 15g,白芍 30g,鸡子黄 2 枚,夜交藤 50g,生龙牡各 60g。2 剂 笑止。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灵枢?本神》云:“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本案大笑不止见面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乃 肾水不足,心火亢盛,上扰神明所致,属“肾虚&而“心实”。故用黄连阿胶汤滋肾水之“虚”,清心火“实”, 心肾相交,坎离既济,神无火煎,则狂笑自已。心阴虚?夜游 张孟林医案:乔某,男,11 岁,学生。1982 年 10 月 14 日就诊。患儿经常夜间不眠,不自主地运动, 自语不休,有时睡着后突然起床,下地走动,不抽筋,不跌倒,家人不知所然。白天除精神疲倦外,意识 清楚,学习尚可,纳食正常,二便通畅。无其它反常,近因发作频繁,用西药镇静而症状不能控制,故来 求治于中医。证见体质尚可,意识正常,舌质淡红,脉数。此乃心阴不足,心气有余所致之夜不安而动, 治宜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方以酸枣仁汤加味:鲜猪心一具,炒枣仁 12 克(打),知母 9 克,茯苓 10 克,川芎、甘草各 6 克,米 泔水煎,每日午后、傍晚各服 1 次,1 日 1 剂。服上方 5 剂,症见减轻,已能安睡,偶尔复发,时间亦短, 舌脉已和,故守服 5 剂,症状控制,随访 3 月尚安。心阴虚?尿痛 邵金治医案:袁某某,女,48 岁,干部。初诊:1982 年 10 月 10 日,尿道涩痛,时轻时重,甚则尿 频尿急,疼痛难忍,已有年余,久治罔效。患者形体清癯,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夜寐欠安,口干喜饮,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心肝阴亏移热小肠,治宜育阴利水,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味:生甘草、生 地各 15 克,大枣 10 枚,小麦、白茅根各 30 克,黄芪、淡竹叶、当归各 10 克。 二诊:10 月 16 日,服前方 5 剂后诸证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服 10 剂告愈,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湖北中医杂志 1989;&3):37) 按语:本案为心肝阴虚,志火内动,移热小肠。治病求本,以甘麦大枣汤加生地、当归养心肝阴血; 以淡竹叶、白茅根利水通淋,治其标也。 《肝阴虚证》 肝阴虚?头痛身麻 章真如病案:张× × ,男性,× 厂干部。因长期患高血压(血压 180~210/120~140mmHg),头昏 头痛,不能安寐,口苦口干,左半身发麻,面赤如妆,就诊时血压 210/1,40mmHg,左半身发麻无力, 颜脸部抽动,头痛如裂,脉弦数,舌赤,诊断为高血压危象,给以镇肝熄风汤加减。生龙牡各 30 克,龟 板 12 克,代赭石 24 克,牛膝 9 克,茵陈 15 克,玄参 12 克,麦冬 12 克,钩藤 9 克,沙苑子 24 克, 青葙子 24 克, 杜仲 15 克, 草决明 24 克。 二诊: 上方服 3 剂后, 自觉症状大有减轻, 血压 170/120mmHg, 继服上方 5 剂,恢复正常状态,以后每遇血压上升时再服本方数剂,均有效。肝阴虚?头痛耳鸣 章真如病案:医案:黄× × ,男,61 岁,干部。患者平素工作过忙,经常头晕,腰痛,胁痛,失眠, 耳鸣,年前并发现高血压痛每发血压 150~180/90~110 之间,脉细数,舌红。辨证为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选 用滋肾养肝汤。 女贞子 15 克,旱莲草 15 克,熟地 1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玄参 15 克,生龙牡各 30 克, 石决明 30 克,杜仲 10 克,白蒺苈 10 克。服上方后,症状逐步减轻,血压比较稳定,以后每次发病,进 服本方,基本有效。一年以后,有一次出差,旅途劳顿,又未服药,上述症状明显加剧,出现眩晕头痛, 口苦口干,睡不安寐,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脉弦数,舌赤,苔黄干。血压 180/100mmHg。辨证为 阴气大虚,阳失所附,肝阳上亢。治以育阴清阳,采用资生清阳汤。 桑叶 10 克,丹皮 10 克,竹柴胡 10 克,天麻 10 克,白芍 10 克,白蒺苈 10 克,钩藤 10 克,石斛 10 克,杭菊 10 克,石决明 30 克,生地 15 克,薄荷 3 克,生甘草 8 克。嘱服五剂。服完五剂后,阳亢 现象迅速减轻,症状大有好转,血压 140/90mmHg,按原方继续服用。以后发病时,就按上方继续服 用,连服有效。肝肾阴虚?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 【案例】某男,28 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如劈,颈项强直,双侧巴氏征(+),经西药止血、脱水降 压、止痛剂等治疗,病情不能缓解。诊见:体瘦颧红,舌红,苔少而干,脉细弦。证属肝肾阴亏,阴不制 阳,阳亢化风,气血逆乱,脑络破裂。治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化痰。方用羚角钩藤汤加味,处方: 羚羊角、甘草各 3g,竹茹 6g,钩藤、菊花、生地黄、白芍各 15g,茯神、桑叶、天麻、川贝母各 lOg, 三七粉 4g。二诊:1 剂后,头痛缓解;服 2~3 剂,头痛未作,颈部活动自如。继以上方调理旬日,病愈 出院,随访病未复发(郭尧树.羚角钩藤汤新用.中医药学报,)。肝肾阴虚?头痛 【案例】某男,75 岁,干部,于 2002 年 11 月初诊。患者平素眩晕,头痛,心烦,易怒,伴面色潮红, 口干口苦,有高血压病史 1O 余年(血压 2 1.3/13.3kPa)。每遇情绪烦躁,面部三叉神经剧痛难忍, 呈阵发性反复发作,如刀割火灼,伴心烦失眠,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紫红,舌苔黄厚腻,脉沉弦。证 属肝火内盛,瘀血阻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赤芍、白芍、白芷、生地、白蒺藜、钩藤各 15g, 生石决明、生石膏各 30g,胆南星、黄连、大黄各 9g,僵蚕、芒硝(冲)、全虫各 12g,蜈蚣 3 条,莲子 心 6g,甘草 3g。上方水煎,每日 2 次,调服月余,诸症消失,血压 16/12kPa,诉三叉神经痛基本痊 愈,随访 1 年未复发《刘杏枝.天麻钩藤饮治验举隅.浙江中医杂志,》。肝肾阴虚?头痛眩晕 【案例】某女,47 岁。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近日因工作繁忙、紧张劳累,于傍晚突然发作头痛 眩晕,恶心欲吐,心悸心烦,口苦咽燥,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站立不稳,经服降压片未效,当晚 12 时 被护送人院。血压 29.3/14.6kPa,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数。立即给予利血平 1 ml, 安定 2.5mg 肌内注射。证属肝肾阴虚,肝阳化风。处以杞菊地黄汤加味急煎。处方:枸杞、泽泻、益母 草、天麻、车前子各 15g,菊花、丹参、珍珠母(先煎)各 30g,生地、山茱萸、山药各 12g,茯苓 20g, 丹皮、杜仲各 10g。 二诊:服药 l 剂,头痛眩减。续服 2 剂,血压降至 21.3/13.3kPa。仍守上方增损,续服 1 周, 血压降至 20.O/12.OkPa,诸症消失而出院,人院时仅临时用西药处理。《孟继民等.杞黄地黄汤之 临床运用.陕西中医 》。 【按语】患者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紧张劳累,更损阴血,致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故拟杞菊地 黄汤滋肾养肝熄风,伍天麻、杜仲、珍珠母平肝潜阳熄风,佐丹参、益母草、车前子通络利水降压,故仅 服 10 剂而瘥。肝阴虚?眩晕 【案例】某女,39 岁,农民。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愈后自觉头晕眼花,常服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 等药,效果不显,平素性躁易怒。诊见:咽干口燥,月经先期,色红量多,立、坐、蹲时间稍久则心悸头 晕欲仆,突然眼前一团漆黑,持续约 3~4 分钟。舌红少津,脉弦细兼数。证属肝阴虚弱,阳亢化风。治 以峻补肝阴。投月华丸,去川贝母、百部,加枸杞子、女贞子,5 剂煎服,眩晕控制。后以丸药料以善后, 未见复发。《余韵星.月华丸的临床运用.浙江中医杂志 》。肝肾阴虚?目痛 【案例】某女,25 岁。今年 1 月足月顺产,因产后悲泣太过,双目作痛,视瞻昏渺,腰痛膝软,恶露 1 月方净。产后 3 月经转,色、量尚正常,少、小腹常觉隐痛,望其目眶黧黑,舌红,少苔,脉细。证属 肝肾阴虚,瘀血内停。治宜滋补肝肾,兼以养血活血。拟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黄、淮山药各 15g, 茯苓、丹皮、泽泻各 6g,山茱萸、当归、白芍、刺蒺藜、密蒙花、大枣各 lOg。4 剂,日 1 剂,水煎内 服。 二诊:目痛减轻,少、小腹痛微,舌尖略红,苔薄白,脉细。守上方去丹皮、泽泻,加枸杞子、玉兰 花各 10g, 继进 7 剂, 以收全功。 《卢慧玲. 班秀文运用六味地黄汤治妇科病的经验. 新中医 ~ 24》。肝肾阴虚?目障 【案例】某男,58 岁,工人。双眼视物昏蒙,如隔轻烟薄雾,看书报不能持久。视力右眼 0.5,左 眼 0.6,瞳孔内晶状体呈灰白色混浊。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苔薄,脉细弱。证属肝肾不足,晶珠失 养。治拟补益肝肾。用六味地黄丸,加制首乌、枸杞子、覆盆子。连服 21 剂后,自觉视物比前清晰,看 书报已能持久,视力右眼至 0.9,左眼 1.0。《任征.六味地黄丸加味调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 ]。 【按语】晶珠 (晶状体)属水轮,内应肾。肾为精血所涵养。今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荣,以致视物昏 蒙日增。处方用填补肝肾精血之品,使晶珠得养,则视力得增。肝肾阴虚?目障 【案例】某女,38 岁,干部。右眼患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 1 年,眼酸眼胀时轻时重,虹视泛恶频作。 右眼瞳孔比左眼略大,裂隙灯下右眼角膜后有灰白色沉淀物 5~6 粒,眼压 3.5kPa,伴有口舌生疮,手 足心热,腰酸乏力,月经愆期,舌红,苔薄,脉细。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神水 (房水)瘀滞。治拟滋 阴降火,通络行水。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怀牛膝、忍冬藤、桑寄生。后按原方略为加减,连服 2 个月,角膜后沉淀物消失,双眼瞳孔等大,眼压正常,余症亦减,随访未发。《任征.六味地黄丸加味调 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 》。 肝肾阴虚?鼻衄 【案例】某女,36 岁,农民,于 l 995 年 1 o 月 22 日初诊。患者 2 年来每因郁怒鼻部出血,出血量 约 100~1 50m1.色淡红,不经治疗自行停止。2 日前又因情志不畅,鼻出血不止,量多,曾经本院五 官科行鼻腔压迫止血及西药治疗,出血仍未止,伴有头痛头晕,心烦易怒,五心烦热,平素大便略干,两 日一行,月经先后无定期,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血压 l6.7/10.7kPa(125/80mmHg)。中医诊 断为鼻衄,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宜镇肝熄风,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 30g,生白芍、天门冬、川楝子、夏枯草、 龟板(先煎)、陈皮各 lOg,玄参 20g,三七粉(冲服)5g。3 剂,水煎服,日 1 剂。1O 月 25 日复诊:鼻 出血、头痛头晕、烦热等症状明显减轻,续服上方 5 剂,诸症悉除。后以六味地黄丸合加味逍遥丸调理善 后,随访 1 年未发《唐素敏.镇肝熄风汤临床应用举隅.河北中医,-436》。肝阴虚?不寐 赖良蒲医案:何某某,女,32 岁。1936 年仲冬,因久患失眠,诸药不效。形容消瘦,神气衰减,心 烦不寐,多梦纷纭,神魂不安,忽忽如有所失,头晕目眩,食欲不振,舌绛,脉弦细,两颧微赤。此乃素 禀阴虚,营血不足,营虚无以养心,血虚无以养肝,心虚神不内守,肝虚魂失依附,更加虚阳上升,热扰 清宫所致。议用养心宁神法,以酸枣仁汤加人参、珍珠母、百合花、白芍、夜交藤,水煎;另用老虎目睛 五分研末冲服。连服 13 剂,使能酣卧,精神内守,诸证豁然。(《蒲园医案》~117)肝阴虚?脏躁(焦虑性神经症) 丁德正医案:李某某,女,24 岁,已婚。1980 年 5 月 7 日诊。患焦虑性神经症已五年,诊前月余症 象加剧。自谓“病重危在旦夕。”故惶恐焦虑,紧张万分,烦躁不眠,悲泣不已,频呼“救命”。诊时,惶惶 然频频询问:“我是心脏病?治不好吧?”余虽再三解释,然其惶惧焦虑之情,终难尽释。患者肤瘦面觥,双 颧微红,间或午后潮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头晕,目昏,肢体麻木,爪甲枯白凹陷。 诊为肝阴不足。予酸枣仁汤,服药 25 剂,焦虑惶惧及虚烦不眠之象大减;继服 20 剂,虚烦止,夜寐 佳;焦虑尽失。后于上方酌事增损以制丸,嘱续服 8 个月以资巩固。据访,现健康如常。肝阴虚?自汗 蒲辅周医案:许某某,48 岁,女。患者素有头晕,目眩,多汗,一星期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当时 血压 80/20 毫米汞柱。经医务所大夫急救,很快即醒,是后仍有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嗜睡,汗多, 以夜间汗出更甚,食欲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曾经针灸治疗过 2 月余,并服过归脾汤加续断、巴戟天、 牡蛎、浮水麦、枸杞子、小茴香等,未见显效,脉两尺沉细有力,两关弦数,舌质正常无苔,认为属肝热 阴虚,肝阳不潜,兼心血不足,治宜滋阴潜阳,兼养血宁心。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白蒺藜、女贞子各 9 克,珍珠母(打)、石决明、龟板(打)各 12 克、知母、川芎、炙甘草各 3 克,怀山药、牛膝、地骨皮、 茯神各 6 克。 药后诸症见好,汗出大减,尚有心慌及疲乏感,饮食及二便正常。改为丸剂,以滋阴养血为主而缓治 之。柏子仁(炒)、干地黄各 60 克,麦冬 24 克,枸杞子、玄参、地骨皮、炒枣仁各 30 克,当归、石菖蒲、 茯神、炙草各 18 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重 9 克,每日早晚各 1 丸。以后渐愈,恢复正常。(《蒲 辅周医案》1975:50) 肝阴虚?泄泻 刘一民医案:患女,34 岁。发作性泄泻 5 年,有癔病发作史,稍触动则四肢拘急麻木,泄泻有加重之 势,每食后半小时即腹泻 3 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虚动风,脾失健运。拟养肝熄风,健脾止泻。 甘草 40 克,淮小麦、白芍各 30 克,大枣 20 枚,生龙骨、牡蛎各 20 克,僵蚕 6 克,桂枝 2 克。6 剂后 便次渐减,食纳增,继加滑石 20 克,枳壳 10 克。26 剂后,诸症消失。(吉林中医药 1985;(2):24) 按语:肝阴不足,肝气横逆乘脾,致发泄泻,当抑肝扶脾为治,又泄泻起于精神因素 (有癔病史),故 以甘麦大枣汤加味,以芍、龙、牡抑肝,草、麦、枣补脾宁心也。肝阴虚?阴痒 邵金阶医案:邹某某,女,40 岁,护士。初诊:1985 年 8 月 6 日。外阴瘙痒 11 个月,多方医治, 均少效验。患者面色萎黄,头昏肢倦,梦多寐差,心烦易怒,口干纳呆,月经量中等,白带不多,外阴干 燥瘙痒。证属肝血不足,生风化燥之阴痒证,治当补血以安神,滋肝以润燥,拟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炙甘 草 15 克,大枣 10 枚,小麦 30 克,黄芪、当归、苦参各 10 克,茯苓 15 克,3 剂,每日 1 剂。 二诊:8 月 10 日,精神转佳,痒减过半,宗前方继服 6 剂告愈,,至今未发。(湖北中医杂志 1989; &3):37) 按语:肝经之脉自足上行,沿腹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血虚不能濡润肝经,生风化燥,故生阴痒。 治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有效。肝阴虚?胸痛心悸(冠心病) 【案例】某男,52 岁,于 1 999 年 5 月 1 o 日初诊。自诉胸闷痛,心悸,头晕 2 年余,伴胸部灼热, 气短乏力,少寐多梦,曾在大庆市职工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间断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痛、复方丹参 片、双嘧达莫,服药时症状缓解,停药后胸闷痛频繁发作。证属胸痹,乃肝阳上亢,心阴亏损。拟平肝熄 风、养心安神之法,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白芍、天冬、玄参、龟板各 25g,太子参、瓜蒌各 15g, 生石膏 40g,代赭石、生牡蛎各 30g,葛根 20g。日 1 剂,水煎早晚温服,并配合对症治疗。二诊:治 疗半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复查已正常。嘱继以养心益气安神之法,以巩固疗效(王广侠等.镇 肝熄风汤新用.四川中医,-79)。肝阴虚?呃逆 【案例】某男,51 岁,于 1993 年 3 月 10 日就诊。l0 余日前与人争吵后,呃逆发作,曾在某院服中 药及针刺治疗,无好转。刻诊:呃逆频作,呃声洪亮,伴头痛,头晕,面红烘热,腰膝酸软,少寐多梦, 二便可,舌暗红,苔腻,脉弦细数。中医诊断为呃逆,为肝肾不足,肝阳上亢,胃气上逆而致。治宜滋补 肝肾,潜阳和胃降逆。以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代赭石各 30g,生龙骨、生牡蛎各 20g,玄参 15g, 白芍、天冬、川楝子、夏枯草、麦芽各 lOg,甘草 6g,陈皮、半夏各 12g。日 1 剂,水煎服。二诊:3 剂后呃逆止,续服 2 剂诸症除。《唐素敏.镇肝熄风汤临床应用举隅.河北中医,-436》。肝阴虚?阳强症 【案例】某男,26 岁,干部。6 年前患肺结核病,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经抗痨药治疗后病灶硬结钙 化。3 年前又因失恋精神苦恼,经常头昏失眠,口干内热,后与一女教师恋爱、结婚,感情融洽,失眠改 善。1 年多未生子女,父母疑有故,陪同来诊。婚前遗精频繁,婚后阳强不倒,交不射精,神疲而寐,寐 后精液自遗,为求一泄为快,往往夜不虚度,女厌其繁,男恨阳具不驯,结婚以来性生活从未和谐。泌尿 科检查:睾丸、副睾、精索均无异常。舌质偏红,脉细弦而数。证属肝肾阴虚,相火炽盛。拟龙胆泻肝汤 加生地、黄柏、知母、龟板,泄肝清热,5 剂无效;转知柏地黄丸加玄参、麦冬、龟板滋肾降火,1O 剂 又无好转。细询患者,人房前惟恐事不成功,精神非常紧张,面颊烘热如醉酒样,继乃阳强而坚,胀急掣 动。据证分析:肝肾阴虚于下,风阳亢盛于上,肝主筋,其脉络阴器,阳亢肝急,气血聚集宗筋,上则面 颊烘热,下则阳强而掣。与《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之说,颇为相符。 因仿张锡纯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生地、玄参、天冬、龙骨、牡蛎、龟板、牛膝、白芍、甘草、川 楝子、莲须、黄连,方中白芍 509,甘草 15g,其他诸药皆用常量,每日 1 剂。二诊:5 剂后,面颊烘热 得平。再服 5 剂,阳强稍柔。继改白芍、甘草为常用量,并加覆盆子、枸杞子益肾养肝,服 1O 剂后,阳 事兴衰有节,射精有时,夫妇欢快。最后以六味地黄丸服 3 个月,爱人怀孕,足月生一女孩《陈趾麟.男 女性机能障碍治验举隅.新中医,》。肝阴虚?眩晕 【案例】某女,57 岁。患者于 8 年前因恼怒诱发眩晕,此后每年发作 3~5 次,且发病时间逐渐延长, 病情加重,曾在省某医院诊为“梅尼埃综合征”。就诊时已发病 lO 日,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欲吐, 心烦,上肢时有抽动,小便正常。舌红,苔少,脉弦。血压 18.O/10.5kPa。脉症合参,辨为肝气上 冲,上扰清窍,给予龙胆泻肝汤 3 剂。药后眩晕减轻,但服 3 剂后眩晕反而加重,且恶心欲吐,肢体时有 抽动,脉弦。 据证分析,病人身体素弱,有腰痛史数年,时有耳鸣,上肢抽动,为水不涵木,肝阴不足,木气上逆 所致,应以治本为主。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生地、熟地、茯苓、菊花各 15g,枸杞 20g,丹皮、 泽泻、山茱萸、龙胆草各 9g,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 20g,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共进 6 剂,诸 症皆除[孙云芳.尿崩症治验三则.黑龙江中医药,1988,(1):30]。肝阴虚?肋痛 【案例】某女,37 岁。两胁胀痛 4 年,每逢春秋两季必发,西医诊为“肋间神经痛”,曾服疏肝理气药, 当时有效,过后依然,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此次已发病 23 日,两胁胀痛隐隐,经常头晕,耳鸣,眼花, 睡眠多梦,腰酸乏力,舌淡,苔薄,脉弦细。多次化验肝功能正常。本病由肾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肝 失疏泄所致。用六味地黄丸,加柔肝舒肝理气药治之。处方:熟地、山药、香附各 20g,茯苓 15g,泽泻 10g,丹皮、山茱萸、柴胡、川楝子各 9g,白芍、当归各 12g,牡蛎 30g,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3 剂后,两胁胀痛消失,惟感腰酸乏力,脉细。继服上方 3 剂后,已无任何不适。嘱再服六味地黄丸 1 个月, 以防再发。《郭兆平.六味地黄丸加减临床运用.中国中医药杂志 -685》。 【按语】胁肋为肝经所属,多与肝气有关。本例患者系由于生育过多耗损肾精,肾水不足无以滋养肝 脉,肝失所养,气机不畅而发胁痛。前医用疏肝法治疗,仅治其标而忽视其本,故非治本之法。今以六味 地黄丸加当归、白芍、柴胡、香附、川楝子滋肾养肝理气,治之中的,故胁痛止而不复发。肝阴虚?肋痛 【案例】某女,35 岁,农民。患胆囊炎 11 年,5 年前因胆总管结石在某医院行胆囊摘除术,2 年前因 胆管结石又行手术 1 次,1 年前因肠粘连再次手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经治疗痊愈。然从此胁痛腹痛 不止,每日交换应用杜冷丁、强痛定止痛,已成瘾。诊见:患者痛苦至极,骨瘦如柴,形脱赢瘦,心烦口 干,纳呆,小便黄,大便干,舌光红,无苔,脉虚弦细。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阴不足,肝郁血瘀。一 贯煎加减,处方:沙参、麦冬、生地各 20g,枸杞子、当归、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各 12g,三棱、莪术 各 6g,桃仁、红花各 10g。日 1 剂,水煎 2 次,分 4 次服。二诊:药进 10 剂,胁隐痛,镇痛药减量。 又服 20 剂后,诸症减轻,可停用镇痛药。服药 50 剂,身体恢复如常人。追访 5 年未复发。《刘风存, 等.一贯煎临床应用举隅.河北中医 》。肝阴虚?性亢进 【案例】某女,6 岁 6 个月。其母述患儿 3 岁时出现怪癖,每当入睡或醒时发作,两腿交叉上下用力 移擦,颜面潮红,头冒虚汗,双手握拳,呼之不应,持续数分钟,多方求医无效,近年来日发 7~8 次, 有时白天背着大人在家具棱角上摩擦阴部。观患儿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舌深红,少苔乏润,脉弦细而 数。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风扰动。治宜补肾滋肝,壮水荣木。投六味地黄汤加龙 牡潜阳为治。处方:熟地 12g,山药、龙骨、牡蛎各 15g,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各 lOg。 二诊:2 周后其母甚悦,患儿半月未发。施治对证。效不更方,继服上药 10 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 年,未复发。《严兴文.小儿情感性交叉擦腿症治验.四川中医 》。肝阴虚?阴痒 【案例】某女,43 岁,干部。外阴间歇性剧痒,近年加重,曾经西药治疗无效。诊见:阴部剧痒,尤 以夜间或遇热后则更甚,难以忍受,无法入睡,局部灼热疼痛,伴头晕目眩,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耳鸣, 口干不欲饮,带下不多,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色红,两便正常。舌红,苔薄,脉细。妇科检查:外阴干燥 无分泌物,阴阜及两侧大阴唇处皮肤苍白、粗糙肥厚,皮纹加深,会阴部皮肤粗糙不平,阴道黏膜正常, 分泌物不多,宫颈光滑,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外阴和阴道分泌物多次镜检未见霉菌、滴虫和淋菌; 阴道清洁度 I。西医诊断:外阴神经性皮炎。证属肝肾不足,精血两亏,生风化燥,肤失濡养。治拟滋养 肝肾,佐以祛风止痒。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味。 处方:枸杞子、制首乌各 20g,菊花、山茱萸、山药、丹皮、蝉蜕各 lOg,生地、茯苓、当归、白鲜 皮各 12g,泽泻 6g。每日服 1 剂。西药扑尔敏 4mg,口服,每晚 1 次。外用:洁尔阴与等量温开水稀释 后局部湿敷,每日 3 次,每次 2 小时,敷后用维生素 B6 软膏、醋酸氟轻松软膏交替外涂。二诊:治疗 1 个月后症状消失,2 个月后外阴皮肤恢复正常,随访 1 年未复发。《徐晓.妇科杂症治验.江西中医药 》。 【按语】妇人阴痒的发生,多因湿热蕴积生虫、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阴部为肝肾所司,肝血不足, 肾精亏损,肤失滋养,血虚生风化燥而致阴痒诸症。治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及精血同源之意。投 杞菊地黄汤以滋养肝肾,加制首乌、当归以养肝血,血足风自灭。加蝉蜕、白鲜皮以祛风止痒,共奏益精 养血、滋润肌肤、祛风止痒之功。肝肾阴虚?月经紊乱 【案例】某女,49 岁,工人。自述近 1 年来,月经周期紊乱,血多色淡,心烦不安,多生气,周身乏 力,腰膝酸软,头昏目干,皮肤干燥且瘙痒,不能坚持工作,常休病假。经过妇科检查诊为更年期综合征, 要求服中药治疗。诊见:一般情况尚好,心肺正常,妇科检查未见特殊,舌质红,少苔而干,脉沉弦而细 稍数。证属肝肾阴虚,阴虚血热。治宜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用一贯煎加味,重用白芍、枸杞子等。处 方:枸杞子 18g,白芍 30g,生地、沙参、麦冬各 15g,当归 lOg,女贞子、旱莲草各 12g,生甘草 3g。 每日 1 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经服本方 20 剂后,症状明显好转。仍守原方,再服 20 剂,症状消失,精神振作,坚持工作。 服八仙长寿丸以善后,随访 2 年未复发。《李琪轩.一贯煎运用举隅.云南中医杂志 》。 《脾阴虚证》 脾阴虚?虚痨赢瘦 李× × ,男,2 岁,1979 年 11 月 26 日就诊,门诊号;5593。烦躁不安,夜间吵闹,伴阵发性干咳。 日趋赢瘦,病发三余月,前服中西药治疗未效。患儿满头大汗,毛发枯焦,面色不荣,口舌起糜,手足烦 热,渴欲饮水,不思饮食,大便或干或溏,小便色黄,舌淡红苔薄,指纹紫滞,脉濡微数。辨证为脾阴耗 伤,虚热上扰。立治法为:滋阴养脾,清热宁肺。投益脾汤加减。太予参 12 克 石斛 12 克 麦冬 12 克 山 药 9 克 薏仁 9 克 茯苓 9 克 扁豆 9 克 白术 9 克 谷芽 9 克 桔梗 3 克 胡黄连 6 克 甘草 3 克,二剂。 11 月 30 日二诊:烦热、咳嗽稍减,食欲略振。原方去胡黄连制丸,每次 10 克,日服二次,调理一 月余。 1980 年 3 月 26 日随访,询知去年药服症减,食量日增,精神好转,未再服他药,即见康复。 (《成 都中医学院学报》)脾阴虚?食少腹胀 徐 XX,女,50 岁,农民。1980 年 12 月 15 日初诊。体虚卧床一月,有胆囊炎、肺结核及贫血病史。 三个月前,胆囊炎复发。经治好转出院。但遗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腹胀纳呆,日食仅一至二 两,伴口干不欲饮,自觉腹胀,偶有胁肋隐痛,手足烦热。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濡微数。先后服补中 益气汤、益胃汤,补肝汤、六味地黄汤。症状此伏彼起。诊断为脾阴不足,治予益脾养阴,方选益脾汤加 知母 10 克。 二剂服毕,食欲稍振,头晕烦热减轻。上方去知母,续脏三剂,食欲益增,头晕大减 j 即能起床操持家 务。再服三剂,腹胀、胁痛消失而康复。1983 年底随访,三年来未能复发。(《陕西中医》)脾阴虚?唇裂火燎 夏某,男,27 岁,2000 年 5 月 18 日初诊。患者从事公安工作,生活欠规律,时常熬夜,饮食失节。 翌年人秋以来,周期性月发口唇皲裂,脱皮干燥如火燎,难受不堪,到处求医不效。症见形体消瘦,精神 疲倦,面色少华,口唇稍肿,皲裂脱皮,干燥如火燎,唇色如丹,食少时腹胀,大便溏,每天 4~5 次。 舌尖稍红,舌苔薄,脉细弱。诊为唇风(剥脱性唇炎)。辨证为脾阴亏乏,阴火内生。治拟健脾益气降阴火。 方拟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太子参 12g、煨葛根 15g、炒白术 10g、生白芍药 15g、冬桑叶 10g、山药 18g、石斛 10g、 绿梅花 10g、炒扁豆 15g、麦门冬 10g、炒麦芽 15g、黄连 6g、炒谷芽 15g、淡竹叶 6g、生甘草 6g。 每天 l 剂,水煎 400mL,分早、晚各服 1 次。二诊:服药 5 剂后,唇色变淡,肿消,皲裂脱屑明显好转, 纳食增进,舌苔薄,脉弱。上方去黄连,加胡黄连 6g、乌梅 10g。继服 7 剂。三诊:服药后大便已正常, 口唇皲裂已瘥,脉舌正常。上方去乌梅、胡黄连,加砂仁(后下)6g,继服 10 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 未见复发。 【按语】此案系脾胃气虚,导致阴火内生。患者劳倦饮食内伤脾胃,脾虚运化失职,则形体消瘦,纳 差便溏次多。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虚阴火上升则口唇皲裂,色如涂丹。用太子参、炒扁豆、白术、 山药、甘草益气健脾治本;生白芍药、石斛、甘草补脾阴;黄连、冬桑叶退阴火;煨葛根止泻。全方共奏 益气健脾降火之功,故疗效较好。(张晓明.胡斌治疗疑难杂症四则.实用中医药杂志,)脾阴虚?低热肤燥 孔某,男,6 岁,患儿低热一月余,面黄肌瘦,肌肤干燥,口唇干裂,口干口渴,烦躁不安,饮食减 少,大便秘结(4~5 天一行),小便短少,苔少舌红,脉象细数。中医辨证:脾燥证(脾阴不足,虚火上炎)。 治法:益脾养阴,清热润燥。方用增液汤加味;玄参 12g,生地 12g,麦冬 12g,怀山药 15g,火麻仁 6g,石斛 10g,玉竹 10g,栀子 6g,生甘草 5g,生大黄 3g(后下),知母 lOg,山楂 10g。3 剂。 药后大便偏干,日行一次,余症平平,上方去大黄,5 剂。三诊:低热已除,两便尚可,他症减轻, 舌苔薄白稍干,舌质偏红,脉细略数。上方再去栀子,加白参 5g。服 5 剂后,两便如常,苔薄白欠润, 舌质正常,脉象细弦,余症明显好转。仍守前方去火麻仁、知母,加五味子 6g,白茯苓 9g,生甘草改炙 甘草 5g。再进 5 剂,肌肤润泽,面色红黄隐隐,唇不干不裂,饮食转佳,舌脉正常。改用补脾益气,滋 阴养胃。方用四君子汤合增液汤加减:党参 12g,炒白术 9g,云苓 9g,炙甘草 5g,北沙参 10g,麦冬 12g,玄参 12g,怀山药 12g,石斛 9g,山楂 10g,乌梅 6g,陈皮 5 g,神曲 9g。共服 20 余剂,诸恙 随之而愈。(《江西中医药》)脾阴虚?贫血低烧 袁× × ,女,31 岁。1979~16 日入院,同年 11 月 7 日出院。病历号 l22560。六年前诊断为原寡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三个月来,因劳累过度,头昏乏力加重,心悸失眠, 不思饮食,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唇红而干,紫癜出现在双膝关节以下,左右各有大小不等的 3~4 块, 手足心热,不规则低烧,体温在 37℃左右波动,但不潮热、盗汗,月经常提前量多。舌质红,苔薄黄少 津,脉细数。正产两胎,第二胎有大流血史,无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血常规:血色素 8 克,白 细胞 3900,中性 70%,淋巴 30%,血小板 3.8 万。根据上述脉症,诊断为脾阴虚。以自拟脾阴煎加减。 处方:生地 10 克 白芍 10 克 山药 15 克 莲子 15 克 麦冬 10 克葛根 15 克 山萸肉 10 克 淡竹叶 10 克 仙鹤草 15 克 花生衣 15 克 地锦草 30 克.服四十余剂,皮下紫斑基本消失,头昏、乏力减轻, 体重增加,体温正常,但仍有鼻衄、齿衄、失眠、心悸等症。即以原方出入,续服二十余剂而愈。复查血 象:血色素 9 克,白细胞 5300,血小板 8.8 万。(《浙江中医杂志&8) 《胃阴虚证》 胃阴虚?食少纳呆 章真如病案:患者叫曾× × ,男性,40 岁,在武汉长江汽车制造厂工作。因胃病长期不能从事正常工 作,每日进食很少,甚至毫无食欲,胃痛不已,痛苦万分,曾作各种检查,未得明确诊断。因病转业地方, 也不能胜任工作,后来在× × 军区总医院检查纤维胃镜内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并说此病难愈,久必危 及生命,患者非常灰心丧气,最后考虑用中药治疗。由本院刘医生介绍给我治疗。就诊时,形体消瘦,不 进食欲,精神不振,口咽干燥,睡眠不安,脉细数,舌暗红,苔黄燥。辨证为饮食失节,胃阴损伤,津液 不足,胃失所养。 治以养阴益胃,以叶天士养胃方化裁。处方:生地 12 克,沙参 12 克,麦冬 9 克,玉竹 12 克,山药 12 克,扁豆 9 克,花粉 9 克,石斛 9 克,砂仁 6 克,广木香 3 克,玄参 12 克。服药十余剂后复诊,自 述食欲稍增,精神有进色,我鼓励他继续服药,服至 40 余剂后,饮食倍加,体力日趋好转,两个月后, 因事来院遇我于门诊,自述能坚持工作,而无倦容,身体壮实多矣。胃阴虚?胃痛 章真如病案:沈× × ,女,21 岁。半年来,胃脘常痛,不思饮食,食入则吐,经 x 线钡剂检查为十二 指肠淤滞,中西医治疗无效。我治疗时正是盛夏炎热,自述一天难进二两饮食,大便秘结,胃脘常痛,时 欲作吐,脉细数,舌红少苔。辨证为胃阴不足,津少失纳。治以养阴益胃法。处方:沙参 15 克,麦冬 10 克,石斛 10 克,山药 15 克,花粉 10 克,玉竹 10 克,白芍 10 克,熟军 6 克,生地 15 克,知母 10 克,广木香 10 克,砂仁 6 克。嘱服 5 剂。患者服上方后,未作吐,胃痛减轻,颇有起色,照原方再进 5 剂。三诊后,胃痛大有减轻,不再吐,大便能解,嘱按原方再进 10 剂,此后患者未再复诊。远期查询, 病已早愈。胃阴虚?胃痛灼热 程某,男,64 岁。住院号:34900。胃脘疼有数年,因情志不畅而加重,症见胃脘灼痛痞闷,纳呆, 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舌质暗红,脉弦滑。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伴渗血。证属气郁化火,肝胃不和, 治宜祛风理气,泻肝和胃。处方:紫苏 10g,白芷 10g,柴胡 10g,升麻 10g,丹皮 10g,栀子 10g, 当归 15g,半夏 10g,黄连 10g,生地 30g,阿胶 10g(烊化),茯苓 15g,党参 30g,元胡 6g,川楝子 10g,炒三仙各 10g。服用 5 剂,胃痛止,上方连服 15 剂,诸症俱失,纳增,大便成形而爽利,精神爽 快,随访半年未复发。(《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71) 【按语】本案病机属邪(气)郁化火。胃脘痛而无寒热表证,当属里证,祛风解表药能治表证,似于里 证无干。用紫苏、白芷、柴胡、升麻祛风解表理气止痛;“火郁发之”,祛风解表药在这里于清热泻肝凉血 之丹栀、黄连、生地配伍使用,起到发越郁火的作用。诸药相合,疗效迅捷。胃阴虚?胃痛灼热 李某,女,50 岁。1986 年元月 lO 日初诊。胃脘部疼痛已两年余。近一个月来,胃痛加剧,伴有胀闷 感,尤在食后明显,食欲渐减,嗳气,胃中灼热,口干舌燥,口渴少饮,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苔少舌红, 脉细而缓。证属胃燥证(胃阴不足,津液亏损)。拟调气养胃,生津润燥法。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 15g,石斛 15g,谷、麦芽各 lOg,怀山药 15g,绿萼梅 10g,乌梅庆 6g,木瓜 10g,白芍 12g,炙甘 草 5g,川楝子 10 g,麦冬 15g。服 5 剂,胃痛减轻,食欲转佳,胃部灼热大减,舌苔薄白,舌质红见减, 余症平平。继服 5 剂,胃痛已止,胃灼热感消失,余症悉减,上方去川楝子、白芍、炙甘草,加生地 lO g, 玉竹 10 g,云苓 10 g,连服 17 剂。随访一年,病未再发。(《江西中医药》l) 【按语】本案病机为(胃)阴虚内燥。本例属胃阴不足证,治疗时遵循叶天士所说:“胃为阳土,宜凉宜 润。”采用甘凉养其阴,增其液,以沙参、石斛、乌梅、怀山药、麦冬、生地、玉竹养胃阴生津液;谷麦 芽 i 绿萼梅、云苓生发胃气;川楝子、白芍、炙甘草理气缓急止痛;木瓜健脾助胃而获效。胃阴虚?饥则胃痛 【案例】某男,43 岁,干部。胃脘疼痛 8 年余,始于饥饿时痛作,得食而缓,近半年来疼痛加剧,入 夜即作,劳累或情绪波动后益甚,进食已不能使疼痛缓解,面色萎黄少华,形体日渐消瘦,胃脘疼痛嘈杂 似饥,咽干喜饮;嗳气频作影响睡眠。曾经外院钡透及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胃小弯溃疡。诊见: 形容憔悴,皮肤枯槁,情绪焦躁,舌质紫暗无津,脉细涩。因素体胃阴不足,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日久 化热伤津。,更损肝胃之阴,治当滋养肝胃之阴佐疏调肝气,一贯煎最为适宜。处方:南北沙参、枸杞子、 当归、生地、石斛、赤芍、白芍各 15g,郁金、佛手、延胡索、川楝子、凤凰衣各 10g,甘草 6g。二诊: 服用 1 月后疼痛逐渐缓解,焦躁的情绪渐趋平静,失眠也随之消失。《王宏仁.一贯煎临床应用体会.山 西中医 》。胃阴虚?口渴便秘 章真如病案:王× × ,男、40 岁。患者胃胀纳呆有 2 年,口渴思饮,便秘,精神疲乏,常有头昏耳鸣, 形体消瘦,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诊其脉沉细。舌赤少津。辨证:冒燥液涸,胃阴不能滋养肾阴,肾水 不足,肾阴不能布津阳明。治以滋阴益胃。处方:生地 15 克,沙参 15 克,山药 15 克,玉竹 15 克,麦 冬 10 克,知母 10 克,石斛 10 克,花粉 10 克,白芍 10 克,山楂 10 克,木香 10 克,砂仁 6 克。每 日服一剂。 前后治疗近半年,复诊 20 余次,以上方为基础,随病情变化,略有加减,服药 1 个月后,饮食逐步 增加,头昏耳鸣现象日渐缓解,此后饮食基本正常,无任何不适,半年后恢复健康。胃阴虚?嘈杂 【案例】吴某,男,30 岁,1988 年 6 月 10 日初诊。胃脘不适、嘈杂、纳差 3 个月余,曾在某医院 做胃镜等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用甲氧氯普胺、维酶素及清热和胃中药治疗近 1 个月未效。诊见:形 体消瘦,胃脘不适,嘈杂似饥,不思纳食,恶心欲吐,口干咽燥,时嗳气,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 中医诊断:嘈杂;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胃气上逆,治以滋阴清热,降逆和胃。方以麦 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 30g,太子参 20g,佛手 lOg,麦芽、白芍各 12g,姜半夏 8g,炙甘草、绿梅 花各 5g。每天 1 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 7 剂,嘈杂及恶心诸症均好转。守方加减治疗半年,诸症消失,形体渐丰。复查胃镜示: 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 2 年未见反复。《雷耀晨.麦门冬汤新用.新中医 -65》。胃阴虚?嘈杂 【案例】某男,30 岁,1997 年 4 月 24 日初诊。病者既往有胃脘痛病史多年,曾做胃镜检查为十二指 肠球部溃疡。平素每因情绪不佳而症状加剧,每次发作时胃脘灼痛,吞酸嘈杂,口干咽燥,发作时服丹栀 逍遥散加味可以缓解,近 2 周胃脘痛再次发作,服上方未见好转而来诊。诉胃脘部疼痛,口干不欲饮,大 便秘结,3~5 天一解,饥不欲食,心烦,舌红干,脉弦细。辨证为胃阴虚胃痛,治以养阴和胃,缓急止 痛。处方:玄参、麦冬、生地、淮山药各 20g,麦芽、石斛、玉竹、玄胡索、知母各 15g,白芍 30g,炙 甘草 6g。每日 1 剂,2 剂。 二诊:胃脘痛明显改善,胃纳好转,大便通畅。再进 3 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嗣后维以益胃汤常服调 理,随访半年未见发作。《何建宇.增液汤临床新用.江西中医药 -26》。胃阴虚?小儿厌食症 【案例】某女,3 岁,于 1985 年 1。月 13 日初诊。患儿厌食将近 1 年,经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保和丸及干酵母、蜂乳、宝宝乐等治疗罔效,现仍不思饮食,每餐饭边哄边吃达 1~2 小时之久,食物进 入口内,良久不能咽下,父母甚为苦恼。稍不如意则烦哭异常,大便常干,小便少,形体消瘦,腹软,唇 红,舌淡红,苔白腐,间有剥苔,脉细数。证属胃阴不足,治宜滋养胃阴。拟麦门冬汤加减,处方:沙参 15g,麦门冬、大枣、石斛各 lOg,陈皮 5g,生地、石决明、花粉各 69,砂仁、法夏各 3g,甘草 29, 服 5 剂。 二诊:药后食纳稍有好转,烦躁减轻,舌淡红,腐苔转薄,脉细数。守原方去花粉,加淮山药 lOg,续 服 5 剂,已思食,烦躁除,舌淡红,苔薄白,无剥苔,脉细缓。上方去生地、石决明,再服 5 剂,食纳已 好,精神面容均有好转。嘱其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唐国衡.麦门冬汤治疗儿科病 症举隅 -67》。 《肺阴虚证》 肺阴虚?干咳 【案例】某女,58 岁。肺腺癌放射治疗后一直咳嗽不止,多为干咳,偶有少许泡沫痰,就诊时咳嗽已 持续月余,遍服中西止咳药而罔效,舌暗红,苔白,根部稍厚,脉细。处方:玄参、生地各 15g,麦冬、 炒白芍、薄荷、浙贝、丹皮、当归、白术、茯苓、半夏各 lOg,陈皮、甘草各 5g,1 日 1 剂,2 次分服。 二诊:5 剂症状大减,再服 5 剂而愈。《王梅等.养阴清肺汤新用.陕西中医,-491》肺阴虚?咯血 【案例】某男,30 岁,司机,2000 年 6 月 2 日初诊。反复咳嗽、咯血 2 年,咯鲜血或为痰中带血, 血色鲜红,自感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右下肺闻及细湿哕音。胸部 CT 提示:支气管扩张。 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断:咯血(肺阴亏虚)。治以养阴润肺,清热止血。方用补肺阿胶汤加味: 阿胶(烊化)、山药、北沙参、泡参、旱莲草、白及各 15g,牛蒡子、炙甘草、马兜铃各 10g,杏仁、知母、 侧柏叶各 12g,青黛 9g(另包分吞),6 剂。二诊:6 月 9 日复诊,咯血量减少,咳嗽减轻,五心烦热现象 消失。原方减侧柏叶、白及,续进 12 剂而愈。《刘炜.补肺阿胶汤在呼吸系统疾患中的临床运用.黑龙 江中医药 ~30》。肺阴虚?便秘 【案例】某男,50 岁,1995 年 1 月 12 日初诊。自 1982 年始,常大便秘结难解,时感心烦、口干, 饮食如常,1 年后症状加重,3-4 天大便 1 次,人厕需半小时以上,努挣方解 1-2 粒羊矢便块,1O 多年 来多方求医,迭服中西药治疗罔效。每次大便需服果导片 20 粒,大黄苏打片 20 粒,方可暂得一解,停 药如故,久服润下、清热、养血之品,便秘有增无减。现已 8 天未解大便,伴心烦,口干,腹胀不适,面 部烘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诊为便秘,证属肺胃阴虚,大肠失濡,治宜清肺润燥,养阴滋肾。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处方:生地黄 30g,麦冬、白芍各 12g,川贝母、生甘草、牡丹皮、枳壳各 6g, 玄参、肉苁蓉各 15g,薄荷 3g,菟丝子 20g。每天 1 剂,水煎服。二诊:4 剂后,大便 2 次,上症均减, 腹安食增,精神好转。续服 7 剂后,大便畅利,每天 1 次。再每隔 4 天进服 1 剂。以资巩固。随访 2 年, 大便正常。《宋乃忠.养阴清肺汤新用.新中医,-67》。肺阴虚?失音 王正林医案:田某某,女,37 岁,教师,1981 年 10 月 28 日初诊。患者于 10 月 15 日因下痢新瘥 即讲课,致声音欠扬,曾经某医投胖大海等中药罔效,昨日又连续上课,当晚即症状加重。现患者声音嘶 哑,不能出声,咽燥口干,咳声低微,无痰,舌红无苔,脉细数。病属肺燥津伤。治以滋阴润肺,拟麦门 冬汤进退:麦冬、粳米各 15 克,玄参、桔梗各 10 克,蝉蜕 5 克,法半夏、甘草各 3 克,大枣(剖)3 枚。 2 剂。药后语能出声,但声音仍欠扬。续服原方 3 剂,讲话声音如常。(新中医 1984;(10):41) 按语:失音有外感、内伤之分,其机转亦有虚实之不同。田某系下痢后,精血脂液耗伤,复因语言过 多,损伤肺气,气阴俱伤,咽喉失养,故致失音。投胖大海之属乃舍本逐末,故未能见效 ?宜清润养其气 阴,用麦门冬汤加减。燥热清,阴液复,肺得滋润,胃得滋养,故收良效。肺阴虚?咽痛 杨勤开医案:唐某,女,45 岁,1983 年 10 月 16 日就诊。患者于 1 月前因发热、咳嗽、胸痛在某 医院住院治疗,诊为“大叶性肺炎”,经西医治疗后,体温正常,胸痛控制。但干咳少痰,咽喉肿痛,饮食 难下,声音嘶哑难出,形体渐瘦,近 10 余天常以静脉补液支持,神疲气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燥热伤津,咽喉不利。治宜滋阴润燥,清利咽喉,拟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 15 克,法半夏 5 克,明党参 10 克,粳米 12 克,玄参 21 克,桔梗 8 克,蝉蜕 5 克,甘草 3 克。服上方 3 剂,咽喉疼痛减轻,语音 增大,继服 10 剂,痊愈,随访未见复发。(湖南中医杂志 1989;(3&:43) 按语:感受燥热之邪,伤及肺胃,津液亏耗,虚火上炎,故咽喉肿痛,久病气阴两虚,金破不鸣,声 音嘶哑,故用麦门冬汤清热养阴,加桔梗、蝉蜕宣肺开音,标本兼治矣。肺胃阴虚?咳嗽胃痛 肖美珍医案:成某,女,48 岁,1984:年 2 月 5 日初诊。胃脘痛 10 年,有肺结核病史。症见咳而 咯痰不爽,咽喉不利,上腹饱胀,胃脘隐隐作痛,脘部烧灼,纳食不佳,口渴欲得凉润但不多饮,嗳气, 大便干结。查面色苍黄,形体消瘦,舌质红,苔光剥,脉虚数。 X 线钡餐检查胃窦部有激惹现象,胃窦大 小弯呈锯齿状,痉挛性收缩,胃粘膜皱襞粗乱。胃镜检查: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色泽变淡,粘膜 变薄,皱襞变细,可透见粘膜下血管。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虚火犯肺。治宜养胃生津,润 肺清热。 方用麦门冬汤: 麦门冬 20 克, 党参 15 克, 粳米 10 克, 姜半夏、 甘草各 5 克, 大枣 10 枚。 其戒烟酒,调饮食。 煎服 5 剂后,胃脘灼痛减轻,纳食增加;守方加减又服 50 剂,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镜复查提示 胃粘膜组织学改变好转。随访 3 年,未见复发。(国医论坛 1990;(2):17) . 嘱肺阴虚?咳嗽咽干 许秀平医案:崔某,男,28 岁。1981 年 3 月 5 日初诊。患者 7 年来,每到立春后,清明前无故发生 咳嗽,咽痒,持续 40 余天方告缓解,经中西药治疗罔效。今年立春后呛咳又作,日夜不休,咳甚则面红 耳赤,涕泪俱出,背冷潮热,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证属阴虚体弱,不能耐受阳气升发所致。予 麦门冬汤去半夏主治。处方:西党参 18 克,炒麦冬 12 克,炙甘草 5 克,粳米一把,红枣 5 枚。服 2 剂 咳大减,余症已除,守原方继进 3 剂,七年之痼疾意获痊愈。随访至今,咳嗽未作。(江西中医药 1990; &2&:23) 按语:立春之后,肝气正旺于春。肺阴不足,不能制肝,肝气犯肺乃嗽。然肝之所强,非肝有余,实 乃肺弱之故,不必伐肝,养肺即可。肺阴虚?咳嗽 李进爵医案:孙某某,女,33 岁,1965 年 7 月 22 日门诊。咳嗽气粗,口渴多饮已一周。脉来数而 有力,舌赤苔微腻。身热不已,咳嗽兼喘,痰少而稠粘,呼气烘热,面赤,烦渴引饮,小便赤涩,咽喉干 痛。处方:竹叶 15 克,生石膏 60 克,党参 6 克,麦冬 9 克,半夏 6 克,生甘草 3 克,知母 6 克,川贝 母 6 克,粳米 1 5 克(荷叶包),雪梨汁一杯(冲服),并嘱多食雪梨。 7 月 24 日二诊:身热烦渴大减,咳嗽已稀,小便转清。原方石膏减 30 克。服药 1 剂,尚有咳嗽,改 用止咳化痰药调治。 按语:肺热咳嗽,见大渴引饮,小便赤涩,咽喉干痛,有津气损伤之虞,故用竹叶石膏汤以清热生津止 逆。肺阴虚?咳嗽 刘铁蕃医案:万氏,干咳无痰,常发于夜半。每嗽须数十声,汗出始止。舌苔薄黄,口苦食少。此病 乃脏躁化热,上乘于肺。龙骨 24 克,生牡蛎 24 克,小麦 9 克,甘草 3 克,红枣 3 枚,苦杏 6 克。服 2 剂立愈。(《刘铁蕃医案》)肺阴虚?肺痨咳嗽(肺结核) 医案:吕某,男,35 岁。患肺结核已多年,经常有咳嗽,肌肤消瘦,面色不荣,肢体乏力,舌苔薄而 不润,脉微数略弦。党参 12 克,麦冬 9 克,法夏 6 克,粳米 15 克,茯神 9 克,大枣 3 枚,炙甘草 3 克, 白蜜 1 杯。服 2 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咯痰亦较畅。守原方加减连服 10 多剂,诸症均除。本方为麦门冬 汤合琼玉膏加减而成,二方复合,可增强疗效。(浙江中医杂志 1960;&2&:77) 按语:肺痨与肺痿,其病虽异,然阴虚内热之病机相同,故均可用麦门冬汤治疗。琼玉膏组成:高丽 参、生地、茯苓、白蜜。肺阴虚?肺痨咳嗽(肺结核) 【案例】某女,28 岁,工人,1998 年 9 月 20 日初诊。1 年前咳嗽胸痛,身热盗汗,伴痰中带血, 胸片诊断为右上肺结核,0T 试验阳性,痰中找到结核杆菌。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抗痨治疗,12 个月后症 状有所减轻,继续服用异烟肼、利福平 3 个月后病情反复,要求配合中药治疗。近 l 周来有时吐出满口鲜 血,便秘尿黄,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舌体瘦小,脉细数无力。胸片仍诊断为右上肺结核。 证属肺肾阴虚、精血亏损、虚火上扰;治当润肺滋肾,填精补血扶其正,兼清热抗痨祛其邪。方用补 肺阿胶汤加减:阿胶 20g(烊化冲服),熟地 30g,黄芩、猫爪草各 15g,大力子、淮山药、杏仁、龟板、 款冬花、秦艽、马兜铃各 10g,炙甘草 6g,百部 12g,蜈蚣 3 条(研未分吞),6 剂。二诊:9 月 27 日复 诊,服上方后咳嗽减轻,咳血停止。以原方略微加减治疗 3 个疗程,自觉症状消失,胸透病灶已钙化,痰 检阴性《刘炜.补肺阿胶汤在呼吸系统疾患中的临床运用.黑龙江中医药 ~30》。肺阴虚?经前哮喘 医案:患者,女,29 岁,工人,已婚。三个月前因经前患感冒,后每至经前十余日即咳嗽喘急,甚则 痰鸣不得平卧,月经过后诸症悉减,月复加重。曾住院治疗,经用抗菌素和止咳平喘药无效,来中医门诊 就医。症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喉中痰鸣,并伴有午后寒热,舌红:苔薄白,脉细数。属经前冲脉气逆, 肺失肃降。治宜平冲降逆,方用:麦冬 30 克,清夏 15 克,赭石 20 克,党参 15 克,川牛膝 10 克,甘 草 10 克,粳米少许,水煎服,2 剂。服药后,哮喘痰鸣止,已能平卧,唯有微咳及午后寒热,拟原方加 柴胡 12 克,黄芩 9 克,桔梗 12 克,百合 20 克。再服 3 剂以善后。遂经追访,月经再至,未见哮喘。(天 津中医 1986;&3):19) 按语:麦门冬汤治经前期冲逆证,是取其补中降逆之功,胃气充实则镇摄冲气不升,胃气顺降则引动 冲脉下行。加入赭石以加强镇逆安冲之力。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善理冲脉之壅滞,逆平郁通,诸证 随减。肺阴虚?梅核气 王光晃医案:黄某某,男,54 岁,1978 年 3 月 26 日初诊。罹患慢性咽炎,咽部干燥不适,近二月 来,咽喉灼热,似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疑为癌证,赴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经人介绍就诊。 患者精神忧虑,身体瘦弱,面色萎黄,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此乃虚火所致,法当清降 虚火,顺气化痰,拟予麦门冬汤加味。党参、沙参、粳米、石斛各 15 克,半夏、栝蒌仁、山豆根、麦门 冬、枳实、知母、甘草各 10 克,大枣 5 枚水煎服。连服 14 剂后,喉中梗物感明显减轻,仍咽部灼热, 矢如羊粪,前法既效,毋庸更方,再加玄参 10 克,迭进 30 剂。喉中梗物感完全消失,余症悉平。随访 至今未复发。(吉林中医药 1987;(4):24) 按语:本例梅核气证,为素体阴虚,虚火上炎,灼津液为痰,痰气上逆,凝滞咽喉所致。治用麦门冬 汤加蒌仁、石斛、知母、枳实、山豆根。法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以清降虚火为主,佐以顺气消 痰,使气阴得复,咽喉畅利,故“咽中如有炙脔”感自除。肺阴虚?肺痿吐涎 权东园医案:王某,女,14 岁,学生,1968 年 6 月 15 日初诊。患脑膜炎,经西医治愈后,经常口 吐涎沫不止,吃东西时尤著,且伴有性情急躁,易怒,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不数。据《伤寒论》: “大 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之意,给以理中丸治之,效果不显。又据《金匮要 略》“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之意,给以苓桂术甘汤治之,仍无效果。继欲用甘草干姜汤治之,因上述温补 无效,遂按虚热肺痿,用麦门冬汤治疗。麦冬 21 克,党参 9 克,半夏 9 克,炙草 6 克,大枣 4 枚,粳米 9 克,水煎,3 剂。服 3 剂后,初见疗效,口吐涎沫有所减少。上方加重半夏、麦冬之用量,最后半夏加 至 24 克,麦冬加至 60 克,每日 1 剂,连服 20 余剂,病愈涎止。(《古方新用》) 按语:本案起于热病之后,热病虽愈,肺胃之阴伤而未复,渐成肺痿,肺不布津液于全身,致口吐涎 沫不止。肺痿虚寒者为多,若用温补而无效时,当考虑是否有虚热。本案起于湿热病后,且有烦躁易怒之 表现,无有寒象应考虑阴虚有热,尽管舌脉无病象,然经过一系列温补无效时,用麦门冬治之当属必然, 投之果效。本案因热象不明显,半夏用至 24 克亦不为过,且有 60 克麦冬相抑制,投之无妨。若燥热征 象明显者,应控制半夏用量,毕竟温燥之品也。肺阴虚?肺痿麻木(末梢神经炎) 李一立医案: 郑某某, 女, 32 岁。 1980 年 10 月 3 日初诊。 三月前因下肢出现麻木, 某医院诊断为“末 梢神经炎”。近日发现右肢活动受限,语言欠清,心悸不安,面色潮红,饮食无味。脉细而涩,舌质黯红, 苔薄黄。此为阴虚内热,肺津亏乏,不润筋脉。治拟滋阴清热。予百合地黄汤加味:百合、地黄各 30 克, 麦冬 15 克,丹参 30 克,玉竹 18 克,丝瓜络、忍冬藤各 20 克。10 剂后患侧肢体渐能活动,语言自如。 继以前方加减,继服 40 余剂告愈。(四川中医 1985;&10&:21) 按语:本案肢体麻木、活动受限,属中医“痿证”范畴,观其证见舌红,脉细涩,心悸,面红,此为肺 阴不足,津液不布于四肢所致。《素问.痿论》云:“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蹙。”故以百合地黄汤为主 滋养肺阴,属方证相对,是获佳效。 【补述】百合病得药剧吐剧泻案:曾某某,男性,56 岁,农民。患者神志恍惚多年,中西治疗不效。 证现心慌不宁,劳动中情绪不定,欲动不能动,欲行不能行,心神涣散,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寝寐不安, 不耐劳力,遂整日钓鱼养病。唯口苦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赤少苔,脉弦略数。同时,遍身痦疹,甚似杨 梅疮毒。问其故,乃偶遇打鱼人,吸其烟具后,遂遍身生疮,顽固不愈。据证审因,乃心肺阴伤,里热偏 盛,为百合病之典型者。方用:百合,生地黄,知母,滑石等味。服 10 剂后,诸证略减,唯疮疹如故。 于原方加金银花以解疮毒。但 1 剂未已,翻胃呕吐,腹泻如水,再次来诊。审其所由,恐系银花伤其胃气, 非百合病所宜,故再投原方,吐利即止,守方 20 多剂,疮疹隐没而愈,诸证若失,恢复劳力,从事生产。 (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选.第一集?彭履祥医案》1977 年 12 月 内部资料)肺阴虚?肺痿浮肿(慢性肾炎) 唐忠明医案:李某,女,36 岁,已婚,1982 年 4 月 8 日初诊。患者水肿时起时消两年余,历医十数, 用“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垄,等法,服五苓散、五皮饮、真武汤、疏凿饮子等利水方药效果不著。 经某医院检查化验,诊为“慢性肾炎”,予可地松、环磷酰胺、利尿合剂等治疗,其水肿仍时起时消。医患 悉以为苦,遂商治于我处。查患者一身悉肿,目胞光亮,面白鲜明,两颧红赤,咽喉干燥不利,频频咳吐 浊沫,舌体瘦小质红,乏津少苔,脉沉细略数。细揣此案,其病机演变与病证颇与《金匮》之肺痿相似, 乃断为“水肿继发肺痿”(虚热型)。拟麦门冬汤加减治之。药用:麦冬 30 克,太子参 20 克,法半夏 10 克, 淮山药(代粳米)20 克,大枣 12 克,白芍 20 克,甘草 10 克。 二诊:上方服完 10 剂,小便量日渐增多,肿势已轻,浊沫大减,药已中病,遵岳美中教授“慢性病有 方有守”之训,原方续服 10 剂。 三诊:服药已一月,水肿消尽,浊沫不吐,为巩固疗效,仍以养阴生津,健脾益肺之剂以善其后。随 访五年,病未复发。(国医论坛 1989;(3):23~24) 按语:(原按)《金匮》云:“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 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 为肺痿之病。”此水肿久服通利大小便之剂,故重亡津液无疑。吴瑭 氏云:“余见世人每遇浮肿, 便与淡渗利小便之法,岂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证,快利津液为肺痈肺痿证。” 根据患者咳吐浊唾涎沫之主证,故断为水肿继发肺痿。此案的病机演变以阴津亏损、肺叶失濡为主,故用 麦门冬汤加减以养阴润肺,培土生金。《神农本草经》载芍药有“利小便,益气”之功。与甘草相配有酸甘 化阴之妙,如是阴津恢复、肺叶得润,脾能健运,阴生阳长,不利水而水肿自消矣。肺阴虚?噎膈 吴协兵医案:黄某某,女性,36 岁,社员。患肺痿之证五年余,经常有咳嗽,喉间有痰阻滞,吐咯不 爽,气逆心悸,形体赢瘦。近三月来,吞咽困难,不能进食,饮水至咽即咳呛而出。伴肢体乏力,面色不 荣,语言低微,口干咽燥,动则喘咳,小便色黄,大便时干,舌苔薄黄质嫩红,脉象沉而带细数。曾多方 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余以为患者素体肺胃津伤,津伤则阴虚,阴虚则火旺,火旺必上炎,以致肺胃之气 俱逆,于是发生噎膈与喘咳。噎膈之由实为劳嗽不止,耗伤津液,津枯液竭无以滋润咽喉所致。治宜清养 肺胃,上逆下气。试投仲景麦门冬汤。 处方:麦冬 20 克,法夏 10 克,西党 15 克,甘草 3 克,梗米 50 克,大枣 5 枚。进 4 剂而病瘥。 (新 疆中医药 1988;(1):52) 按语:本例病证虽见于肺,而其源实本于胃。胃阴不足侧肺津不继,津不上承则咽喉不利,食物难下。 故方用麦门冬汤生养肺胃之津,达承上启下之作用,使胃得养而能生津液,津液充沛则虚火自敛,咳逆、 噎膈之证随之而消。肺阴虚?咽燥 【案例】某女,43 岁。主诉咽干及异物感 1 周余,痛不著,张口自镜中可见双扁桃体白色点状物附着, 此症每遇劳累或外感后加重,有时可自行脱落。本次因劳累复作,扁桃体点状物连成片状,伴口中异味, 曾就诊于西医耳鼻喉科,医生试以吸除其白色附着物未果。诊断为扁桃体角化症,建议随诊。 舌质淡红 润,苔白,稍厚,脉沉细。给予生地 15g,玄参、熟地、炒白术各 10g,麦冬、浙贝、薄荷、炒白芍、天 冬、茯苓、生甘草各 5g,4 剂,水煎服,1 日 1 剂,2 次分服。 二诊:双扁桃体白膜已大部退去,口中异味消失,惟右扁桃体后下方隐约可见针尖大小点状白色附着 物,自诉便稀,复感风寒,口中黏涎较多,但仍觉咽干,自镜中见原消退之白色物又隐现。原方加桂枝、 半夏各 5g,再服 4 剂而愈。后嘱以猪蹄煮汤稍加陈皮为佐料调理,随诊 3 个月未再复发。 《王梅,等.养 阴清肺汤新用.陕西中医 -491》。 【按语】扁桃体角化症,多见于中年女性伴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可持续数周至数年,也可自 行消退,但极易复发。郑梅涧认为:“喉主天气属肺,其变动为燥,咽主地气属脾,其变动为湿”。口咽与 鼻咽相通,与气道相邻,慢性咽喉炎症往往燥湿相混,其病缠绵。本案一诊时以养阴清肺汤去丹皮,加白 术、茯苓等健脾除湿;二诊时诉便稀,且复感风寒口中黏涎,说明其脾虚之甚,痰湿阻络,原方合仲景之 半夏散及汤,以桂枝通阳散寒,半夏涤痰开结;时值秋燥之际,愈后以猪蹄汤(仿仲景猪肤汤)稍佐陈皮常 服,以降火润燥,调理善后而收功。肺阴虚?哮喘 【案例】某女,5l 岁。患者喘促反复发作已经 5 年,此次发作 1 周,咳嗽痰少,喘促短气,经服氨茶 碱等未效。胸透肺纹理增粗,诊见: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咳痰不多,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红,无 苔,脉细弱。诊为喘证,证属肺之气阴不足,治宜滋阴润肺,益气定喘。方取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 15g,茯苓 129,党参 1Og,百合、苏子各 99,法半夏、川贝母、五味子各 5g,甘草 3g,大枣 3 枚。 二诊:2 剂后,喘促大减。原方加减,再服 6 剂,诸症消失。《林长泰.金匮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浙江 中医学院学报 》。肺阴虚?咳血 【案例】某男,58 岁。曾因发热咳血在某医院住院月余,归故里调养 2 周,复发咳血而急诊就医。诊见: 精神疲惫,面色不荣,形体赢瘦,气促咽干,咳唾痰血相兼,亦见纯血鲜红,纳谷不香,大便干燥,舌质 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肺络损伤,治宜滋阴降火,宁络止血。处方:西洋参、沙参、麦冬、 桑白皮、黄芩、生地、山药、阿胶、甘草各 1Og,法半夏 5g,大枣 5 枚。7 剂,.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仍咳嗽气促,痰中带血。药已中的,以原方随症出入而治,月余后 面色转红,咳血消失,诸恙悉退。嘱常服六君子丸,以善其后。《正光晃.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吉林 中医药,》。肺阴虚?肺脓肿空洞 【案例】某男,46 岁,于 1989 年 2 月 3 日初诊。患者 1 个月前因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 痰住某卫生院,诊断为肺脓肿,给予青霉素等药治疗 1 周,发热、咳嗽明显好转,患者因而放弃治疗。近 半月低热不退,形体日渐消瘦。诊见: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午后潮热 (体温 38.5C),咳嗽 阵作, 口干咽燥, 不思纳谷, 大便偏溏, 舌红、 少津, 脉细弱。 摄胸片示: 肺脓肿空洞形成 (空洞约 2. 5cm× 2: 5cm)。中医诊断:肺痈;西医诊断:肺脓肿空洞。证属阴虚肺热,脾气不足,治以滋阴清热,培土生金。 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金养麦各 15g,党参 12g,炒白术 1Og,半夏、桔梗、炒枳壳各 6g, 炙甘草 5g,大枣 5 枚,粳米 30g。7 剂,水煎服。配合白及粉 6g,每天 2 次,开水送服。 二诊:药后,午后体温 37~37,8C 之间,大便渐成形。再进 7 剂,热退,咳嗽渐止,纳谷增加。原方 去金荞麦、炒枳壳,继续治疗半月,诸恙悉平。复摄胸片示:肺脓肿空洞明显缩小,约 0.5cm× 0.5cm。 续予白及粉吞服,1 个月后复查空洞已闭合[雷耀晨.麦门冬汤新用.新中医,):65]。肺阴虚?咽炎 【案例】某男,54 岁。罹患慢性咽炎,咽部干燥不适,近 2 个月来,咽喉灼热,似有物梗,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疑为癌症,赴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患者精神忧虑,身体瘦弱,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舌 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虚火上炎,法当清降虚火,顺气化痰。方用麦门冬汤加味,处方:党参、 沙参、粳米、石斛各 15g,法半夏、瓜蒌仁、山豆根、麦门冬、枳实、知母、甘草各 lOg,大枣 5 枚。每 日 1 剂,水煎服。二诊:连服 14 剂后,喉中梗物感明显减轻,仍咽部灼热,矢如羊粪。前法既效,毋庸 更方,再加玄参 lOg,迭进 30 剂,喉中梗物感完全消失,余症悉平。随访未复发。《正光晃.麦门冬汤 临床应用举隅.吉林中医药,》。 肺阴虚?声音嘶哑 【案例】某女,42 岁,营业员。旬日前因感风热燥气,始发热咽痛,声音嘶哑,用西药 1 周,热退痛 消。但声音嘶哑反逐日增剧,伴少气懒言,语声低弱,痛苦难堪,咽干燥,喜冷饮,所饮较少,至夜尤甚, 干咳阵作,微盗汗,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间接喉镜检查:“会厌轻度充血、左侧声 带充血肿胀较甚,闭合差&。脉症合参,病位在肺肾,证属气阴两虚,阴虚火炎,气虚喉闭,治以益气宣 闭,养阴降火。以麦门冬汤加味,处方:麦冬、麦冬、川牛膝各 18g,枸杞子、熟地各 15g,生地 l2g, 大枣 1Og,白人参(另煎兑服)、法半夏、桔梗各 6 克,甘草、五味子各 49,服 3 剂。并嘱少语,禁食辛 辣厚味。 二诊:药后语言稍清,盗汗止,咽干缓,干咳阵作,大便三日未行。续方去生地,加紫菀 9g、火麻仁 12g,5 剂后语清干咳止,大便日行 1 次,精神正常。惟咽中干燥未除,夜间稍剧,舌淡红,苔薄黄,脉 细, 以知柏地黄丸合玉竹膏服半月, 善后而痊, 随访未作。 《黄建林. 经方治喉病三则. 新中医 》 。肺阴虚?失音 【案例】某女,35 岁,患者于 1O 月下旬,因讲课后致声音欠扬,自买胖大海泡饮及服中药数剂,症 状未见改善,昨日连上 3 节课后,晚上声音嘶哑不能出声,喉燥口干,轻咳无痰。舌红,无苔,脉细数。 证属肺燥津伤,治宜滋阴润肺。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粳米各 15g,玄参 1Og,法半夏、甘草 各 3g,桔梗 9g,蝉蜕 5g,大枣 3 枚。二诊:服 2 剂后,能说出声但欠扬。原方再进 3 剂,讲话如常。 《林长泰.金匮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 《肾阴虚证》 肾阴虚?咽痛 张琪医案:邓某,男,36 岁,干部,1985 年 9 月 3 日初诊。咽痛数年不愈,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慢 性咽炎,用抗炎药治疗无效。咽痛伴干涩,局部经常充血有水肿,倦怠乏力,精力不振,腰酸痛,性生活 后诸证均加重,六脉浮,重按无力,舌淡红。此属肾阴亏耗,虚火上炎之证 .宜滋肾阴降虚火之剂。熟地 30 克、山萸 15 克、山药 20 克、丹皮 15 克、茯苓 15 克、泽泻 5 克、麦冬 15 克、五味 15 克、玄参 20 克、杞子 20 克。 服 20 剂,咽痛完全消除,干涩感大减,腰已不痛,脉象转沉有力。继服 10 剂,咽未痛,局部红肿俱 退,稍有干涩,腰已无酸痛,精力转佳,食欲增,体重增 3.5 公斤,脉沉有力。继以上方增减,熟地 30 克、山萸 15 克、山药 20 克、丹皮 15 克、寸冬 15 克、菟丝子 15 克、沙参 15 克、花粉 15 克、五味 15 克、女贞子 15 克、玄参 15 克、杞子 15 克、甘草 10 克。服药 20 剂,诸证悉除,一如常人,脉沉而 稍滑,嘱停药观察。肾阴虚?咽痛 张琪医案:程某,男,47 岁,干部,1984 年 8 月 19 日初诊。咽痛 1 年余,咽峡部有溃疡灶,旧愈新 生,不断出现,经年不愈,吞咽及发音皆痛,历经咽喉专科治疗及服中药清咽解毒之剂,皆未收效,来门 诊求治。诊其脉浮软无力,两尺尤弱,咽峡部赤烂,舌淡红,口和多涎,身倦下肢乏力,脉证合参,当属 肾元不足,龙火上燔,格阳喉痹征。宜补肾引火归元法。熟地 40 克、山萸 20 克、山药 20 克、泽泻 15 克、茯苓 15 克、丹皮 15 克、肉桂 7 克、附子 7 克、牛膝 15 克、甘草 10 克,水煎冷服 6 剂,咽痛减 轻,咽部溃疡灶周围似见收敛,继服药 10 剂,溃疡面愈合,未见有新的溃疡灶出现,自述为 1 年来罕见 之现象,脉象浮而有缓象,口涎减少,继用上方加枸杞子 20 克,服药 20 剂,咽未痛,未见有溃疡灶出 现,全身有力,脉象左右弦缓,此肾元复,龙火敛之兆,继服 10 剂诸症皆愈,遂停药。远期观察未见复 发。肾阴虚?少腹灼热 张琪医案:李某,女,68 岁,1986 年 1 月 21 日初诊。发病半余年,自觉少腹灼热如燎样难以忍受, 入夜增重难以入眠,两腿酸乏无力,体质消瘦,舌红无苔,脉象弦长,经市内几家医院检查仍诊断不明, 曾服中药数十剂,药偏凉即腹泻,偏温即咽干口燥,皆无一效,审脉论证,当属肾阴亏耗,相火妄动之证, 宜滋肾阴清相火之剂,龟板 25 克、生地 20 克、知母 15 克、黄柏 15 克、枸杞子 20 克、牛膝 15 克、 玄参 20 克、女贞子 20 克、菟丝子 15 克、甘草 10 克,水煎服。1 月 28 日复诊:服药 6 剂,少腹灼热 大减,自述为半年来从未有之现象,唯稍有腹泻,于上方加生山药 20 克。少腹灼热完全消除,两下肢亦 较前有力,前方加石斛 20 克,继服 6 剂而愈。肾阴虚?骨蒸发热 钟育衡医案:患者姓王,39 岁,二年内流产三次。三次流产有一个相同的过程,怀孕后 40 天左右便 终日骨蒸发热,神疲身倦。先后请几位医生诊治,服用许多寒凉药物与养血安胎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非 但不减,反而加重,逐渐发展到病人身无半缕,裸体躺在土地上,以求借土地之凉,缓解骨内之热。直到 孕后两个多月流产,疾病才不药而“愈”。 第四次妊娠近四十天,患者又出现骨蒸发热,来请我诊治。当时,主证是形体瘦弱;似睡非睡状态, 面色微红,身似壮热,皮肤不热,脉象沉细滑数,舌质深红,少津,无苔。余认为这是真阴不足之证。患 者原本阴虚,多次妊娠进一步消耗阴血,阴虚加重,参考前车之鉴,用寒药热不退,正如《内经》所说的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真阴虚证。病人似壮热而皮肤欠温;但有欲寐,无神昏谵语;脉沉细滑数,不见 洪大;舌红无苔,没有黄苔芒刺。这些证候也证明是阴虚之象。真阴不足,阴阳不相平衡,因而产生骨蒸 发热。此热乃是由于真阴虚,非寒凛药所能取效,只得大补真阴,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于是取大补阴丸 化裁: 生地 50 克 熟地 50 克 盐黄柏 25 克 盐知母 25 克 炙龟版 60 克 炙鳖甲 50 克 山萸肉 15 克 枸杞 子 15 克。服一剂,病人热势稍减,能够正常穿衣盖被。又服四剂,热尽退,精神好转,饮食增加,直到 足月分娩,没有出现,异常现象。生一男孩,身体壮实,聪明伶利,没有任何先天疾病。肾阴虚?便秘 【案例】某女,55 岁,干部。因眩晕 3 日,伴手足指趾搐搦,急诊住院。患者因子宫大出血曾行子宫 全切除术,此后渐现烦渴引饮,日饮 3~4 暖瓶,饮不解渴,夜间为甚,大便干结,状如羊屎,每隔 7~ 10 日 1 行,必辅以泻药或它法才能排便,思饮而就寝难宁,顽秘则临圊如刑,苦不堪言,多处医治未效。 今突发眩晕,不能自持,伴手足指趾搐搦,舌红少津、有裂纹,无苔,脉弦紧。血压 20.O/12.OkPa, 空腹血糖正常,尿糖阴性。西药对症治疗。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盛风动,治拟补益肝肾,育阴潜 阳熄风。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生地、石斛、瓜蒌仁、珍珠母 (先煎)、钩藤(后下)各 30g,枸杞子 20g,山茱萸、山药、茯苓、僵蚕各 12g,丹皮、泽泻各 9g,菊花、佛手、怀牛膝各 15g。 二诊:3 剂后眩晕、搐搦减轻,自行大便 1 次,饮水 2 暖瓶,夜能安睡,甚为惊喜,舌质转润,有裂 纹,仍无苔。又于原方去佛手,加生龙骨、生牡蛎各 30g,药进 20 剂,眩晕、搐搦消失,烦渴止,日饮 1 暖瓶,大便调,隔日 1 行,痊愈出院。嘱其常服杞菊地黄丸善后,巩固疗效。《乔连厚.六味地黄汤加 减运用.江苏中医 》。肾阴虚?足跟痛 【案例】某男,48 岁。2 月来两足跟疼痛,着地尤剧,局部无红肿灼热,无冻疮之象,时有腰酸,伴 有耳鸣,夜寐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x 线双足跟摄片未见异常,血常规、血沉均在正常范围。证属 肝肾不足,治拟滋养为法。处方:熟地、木瓜、白芍、淮山药、枸杞、菊花各 10g,山茱萸 9g,泽泻、 茯苓、丹皮、炒杜仲各 6g,五味子 3g。7 剂后,盗汗、耳鸣消失,腰酸、两足跟痛减轻。原方去丹皮、 菊花、五味子,加怀牛膝、狗脊各 10g,又服 7 剂告愈。 《周章武等.六味地黄丸在骨伤科的运用举隅.中 医临床与保健 》。肾阴虚?足跟痛 【案例】某男,55 岁。患右足跟痛 1 年余,痛如针刺。休息后减轻,初始行走时疼痛尤剧,曾服解热 镇痛药及用泼尼松龙封闭,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诊见:右足外观正常,足跟内侧有压痛。舌质红,苔薄, 脉细。X 线片示:跟骨有增生。证属肝肾阴虚,予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黄 24g,山茱萸、山药各 12g,丹皮、泽泻、茯苓、鸡血藤、川芎各 9g,白芍、威灵仙各 15g。水煎服,每日 1 剂。5 剂后,足 跟痛大减,惟行走时稍痛。改服六味地黄丸,半月而愈。《王跃.六味地黄汤 (丸)治疗足跟痛.四川中医 》。 【按语】足跟痛症多发生于 40~60 岁的中老年人,肾主骨,足少阴肾之经脉起于涌泉,经足跟而上; 肝主筋,肝肾皆虚,筋骨失养,不荣则痛。肾阴虚?黧黑斑 【案例】某女,25 岁,工人。自述 5 年前无任何诱因左颈侧出现小片浅灰黑色斑,近年黑斑颜色逐渐 加深、扩大,现黑斑大如手掌,点网状,边界不清,似尘垢煤烟,伴心烦失眠,耳鸣。舌淡红,苔薄微黄, 脉细数。西医诊为瑞尔黑变病。中医诊为黧黑斑。证属肝肾不足,阴虚肾色外露。治宜滋肾养肝除斑。方 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茯苓、桑椹子、首乌各 15g,山茱萸、淮山药、泽泻、菟丝子各 12g, 丹皮 10g。每日 1 剂,水煎服。 二诊:服 25 剂后,黑斑开始减退,颜色变浅。改服六味地黄丸水丸(60g/瓶),治疗半年,黑斑全部 消退,外观颜色同正常皮肤。追踪 2 年未见复发。《范瑞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愈黑变病一例.新中医 》。 【按语】瑞尔黑变病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一种色素性皮肤病,目前治疗尚比较困难,该病属中医 “黧黑 斑”的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日:黧黑斑“初起如尘垢,目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关于本病 的病因,《外科正宗》:“黧黑斑者,水亏不能济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故以滋肾水 养肝血为治法,用六味地黄汤为基本方,初期加菟丝子、首乌、桑椹子,以增强补益肝肾的作用;见效后, 改用丸剂缓图,直至黑斑全部消退。肾阴虚?妇女交合腹痛 【案例】某女,30 岁。交合腹痛 2 月余,今年初孕 2 月因不慎跌仆损伤,致胎死不下而行清宫术,术 后 2 月经转,近 2 月来每于交合后翌日小腹胀而隐痛,腰膝酸痛,体倦乏力,劳累后交合则诸症加重,持 续 3~4 日方能缓解,月经延后,经量中等,色鲜红,血块少。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肾阴不足, 冲任失养。治宜滋阴益肾,调补冲任。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黄、淮山药、桑寄生各 15g,山茱 萸、当归、白芍、杜仲各 10g,茯苓、丹皮、泽泻、炙甘草各 6g。7 剂,日 1 剂,水煎内服。 二诊:交合腹痛未作,惟感小腹不适,腰酸乏力,夜寐不实,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再以上方增 减,予六味地黄汤,加北沙参、麦门冬、炒枣仁、大枣各 10g,夜交藤 20g,继进 7 剂。3 月后追访,交 合腹痛已瘥,经事正常。《卢慧玲.班秀文运用六味地黄汤治妇科病的经验.新中医 ~24》。 【按语】肾为经水之源,肾阴不足故经行逾期;肾水本亏,复加交合,相火内动,火盛灼阴,冲任失 养,经气不利,则交后小腹胀痛;劳则伤阴耗气,故其症尤甚。肾阴虚?黑带病 . 【案例】某女,33 岁。黑带 4 年,带下色如黑豆汁,质稠黏,量时多时少,或挟血丝,味微臭。近 1 年症状加重,常有黑带数月不止,黑带甚则无经行,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深红,质稍稠,有血块。 诊见:黑带量多,需用纸垫,伴腰骶酸痛灼热,头痛倦怠,心烦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肾阴 亏损,阴虚内热。治以滋阴益肾,清热止带,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淮山药各 15g,泽泻、茯苓、丹皮、知母各 10g,山茱萸、黄柏各 6g,墨旱莲 20g。 6 剂,日 1 剂,水煎内服。或半月 1 行,经量多,色鲜红,6―10 日干净。本月 8 日开始阴道流血,初量 少,1 周后量增多,色鲜红,无血块,经用雌、孕激素及中药治疗,效果不著。诊见:流血量仍多,伴头 晕,腰酸,夜难入寐,寐则梦多,形瘦唇红,舌尖红,苔薄白,脉细略数。证属肾阴不足,治宜滋阴益肾, 清热止血。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黄、淮山药各 15g,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各 6g,当归、 白芍:乌贼骨各 10g,藕节 30g,仙鹤草 20g。4 剂,日 l 剂,水煎内服。 二诊:阴道流血量渐少,腰痛诸症亦减轻,舌尖红,苔薄黄,脉细略数。药中病机,原方再进 3 剂。 血止症瘥,继予固本复旧,以肾为主,脾肾并治,用六味地黄汤与异功散交替服用,进药 20 余剂,观察 3 个月,病未再发《卢慧玲.班秀文运用六味地黄汤治妇科病的经验.新中医 ~24》。 肾阴虚?目胀 【案例】某男,37 岁,工人。双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色 20 余日。视力双眼 0.5,眼底视网膜 黄斑部水肿、混浊,有黄白色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眼干眼胀,口舌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脉细数。证属阴虚火炎,水湿内聚。治拟滋肾阴,利水湿。用六味地黄丸,加地骨皮、鳖甲、车前子、大 腹皮。后按原方略为加减,服药 3 月余,诸症渐消。黄斑部水肿消退,中心反光明,视力双眼达 1.2。 《任征.六味地黄丸加味调治目疾有良效.浙江中医杂志 》。肾阴虚?尿频 【案例】某男,38 岁,工人。1 月来自觉小便无力,色黄频数,有不尽感,无灼热痛胀,1 周来加重, 无尿感而尿自流,裤湿方觉,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不堪其苦。兼口干欲饮,心烦难寐,舌稍红,苔薄黄, 脉细稍数。证属肝肾阴虚,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固。治宜滋阴降火,兼以固涩止遗。方用知地柏黄丸加 味,处方:知母、生地、山药、山茱萸各 10g,黄柏、丹皮、泽泻各 15g,茯苓、菟丝子、金樱子、益智 仁各 20g。2 剂,水煎服。二诊:药后,尿可控制,已不自遗,然尿无力,再进 2 剂,溲如常人。随访 4 年余无复发。《高阳侠.知柏地黄丸治愈重症遗尿一则.新中医 》。 【按语】遗尿一症,临床所见多属阳虚,然亦有属阴虚者。本例遗尿,伴见心烦难寐,口干欲饮,舌 红,脉数。辨证属阴虚火旺,影响膀胱之气化,故用知柏地黄丸滋肝肾、降虚火为治本,加金樱子、益智 仁、菟丝子固涩止遗,取其急则治标之义。全方标本兼顾,切中病机而获效。肾阴虚?味觉异常(口咸) 【案例】某男,52 岁,工人。2 月前开始自觉口中带有咸味,曾多方求医治疗,终未获效,且日渐加 重。诊见:口咸,唾液带有咸味,咽干,唇有干裂感,溲黄,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数。证属肾阴不 足,相火偏亢。治以滋阴补肾,清泻相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处方:生地、茯苓、盐黄柏各 15g,山 药、泽泻、知母各 12g,山茱萸、丹皮、五味子、牛膝各 10g。水煎服。二诊:1 剂后,患者言“药汤咸 味较大,但服后口咸减轻”,咽干亦好转,唇干裂症消失,其他症状也明显减轻。又按原方服 1 剂,诸症 消失,如常人,《么忠柏.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口咸二例.河北中医 》。肾阴虚?味觉异常(口咸) 【案例】某女,65 岁,家庭妇女。1 周来自感口咸咽干,头晕眼花,腰酸无力,食欲如常,尿黄便秘。 舌质微红,少苔,脉弦细。证属肾虚火旺,治以滋肾降火。处方:知母、丹皮、五味子、枸杞子各 10g, 熟地、山药、茯苓各 15g,盐黄柏、泽泻、女贞子各 12g,山茱萸、菊花各 9g。水煎服。3 剂后口咸、 咽干症消失,其他诸症减轻,未再服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肾阴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