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625手机做了哪些准备

5G手机要来了 高通抢占5G移动跑道
作者:来源:第一财经 09:03
  但5G终端的开发则复杂得多,它需要芯片厂商先根据5G空口标准开发出5G芯片,设备商才能进一步设计生产出支持5G的手机和各种智能设备。
  高通方面表示,高通去年成为首家发布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的公司。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该产品从发布到功能性芯片的能力。这次5G数据连接演示在位于圣迭戈的高通实验室中进行,高通骁龙 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成功实现了千兆级速率以及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的数据连接。
  林建宏对记者表示,高通实现X50数据连接以及发布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代表着5G终端芯片从芯片组的产品发布真正进展到了功能性芯片的成熟落地。不过因为仍处于5G发展准备期间,现有的手机芯片竞争格局依然不变,但长期来看,自有设计芯片公司将会受到影响。
  智能手机厂商备战5G
  从全球出货量排名靠前的智能手机厂商来看,都在提前为5G跑道布局。
  此前,苹果获得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5G无线宽带测试许可,获准通过实验牌照测试毫米波技术。这意味着,苹果将在测试中使用28GHz和39GHz频段,即FCC去年批准的首批商用5G频段。
  而三星也和SK电信成功将4G和5G网络连接起来。这两家公司对外表示,这是2.6GHz频谱4G LTE以及28GHz和3.5GHz频谱5G网络的首次交接。
  国内方面,华为的智能手机mate10已经开始支持4.5G网络。同时,德国电信已经正式宣布联合华为推出全球首个5G商用网络,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推出完整5G网络技术的政府和企业,也就是说,依托于集团资源,华为终端在5G上有着更大的潜力。
  林建宏分析称,目前5G上有两个竞争要点,一个是AP,未来要支持AI与更好的能源管理,另一个是Modem,要应付越来越复杂的通信协议与频带的需求。
  “AP的部分,Fabless厂商有高通、联发科、展讯、海思(华为独家)、联芯(与小米松果有关),而手机厂商自研的有苹果、三星、华为(海思)、小米(松果)、LG、ZTE。”林建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Modem的部分,到5G时还能自行研发的Modem厂商较少,但还是有高通、联发科、展讯、英特尔,而手机里面可能只剩下了华为和三星。
  他认为,从目前市场的格局看,华为追赶得很快,但高通在5G上的速度则更快。
  对于5G下的人工智能发展,林建宏对记者表示,手机会是在AI试验中很重要的载体,AI在手机真正的时间成熟,要看application打动消费者的速度。“这点目前尚无法估计,但至少两者在商业模式上有良好的正向循环的力道,可预期其发生。”林建宏对记者说。&
中证公告快递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原创] 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原创] 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全球第一款5G手机样机近日在香港展示。同时,高通还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通过利用数个100 MHz 5G载波实现了千兆级下载速率,并且在28 GHz毫米波频段上演示了5G数据连接。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实现5G通信商用的日子应该用不了太久,5G商用手机面世的脚步正在加快。而一旦5G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用,那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过去十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来看,整个世界的消费、服务和娱乐方式在无线移动网络的一代代演变中推陈出新。按照高通工程技术副范明熙博士的观点,这一切都是技术演进带来的变化。
现在,我们正站立在5G的新风口。世界将会怎样转变?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机遇?需要怎样的?
5G革命,技术先行
高通工程技术副范明熙博士表示:“每一代移动技术的演进都会伴随着两个趋势:第一,更高的速率或更高的容量。它能够将更多的用户连接进网络,或者可以带来不同数量级的无线连接速率的增加;第二,每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都能够开创新的领域和新的行业。”这个说法在过去四代的移动网络发展中得到了印证:
高通工程技术范明熙博士
1G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话通话;2G的面世则带来了全面的手机普及;高速3G的出现则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速度更快的4G,人类已经不满足文字图片带来的感受,移动端视频开始高速发展;到了千兆级别的5G,一场新的应用变革无可避免。
高通表示,未来的5G会聚焦在三大应用场景:沉浸式娱乐体验、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关键业务型服务和万物互联。在这些应用中,首先会从5G中突围而出的是智能手机,范明熙博士强调,当然应用端的演进都是以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
如数字网络对模拟网络的取代,提升了移动通信的稳定性;CDMA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无线信道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还为后面的3G奠定了基础;芯片处理速度的提升则带来了4G速度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高通所主导的CDMA技术贡献功不可没,面向未来的5G,高通也做好了准备。在香港举办的4G/5G峰会上,高通宣布其成功基于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并推出首个面向全新一代蜂窝连接的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
根据范明熙博士介绍,为了帮助大家更快走进5G时代,高通很早就投入了5G研发。例如在OFDM的投入,拓宽OFDM符号采集的样本数,使得样本量不那么高,降低终端处理的复杂程度;在MIMO方面高通也持续加码,推动缩短信道反馈的时延;将信道编码从Turbo改为LDPC,是高通的一个创举,能大大降低终端的功耗。
综合看来,5G离实际应用就差临门一脚。
贴近合作伙伴,携手共赢
高通执行兼QCT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在早前也透露,5G手机将会在2019年推出。这个高速网络的面世,尤其是毫米波技术引入带来的影响,将会给手机厂商的前端还有整个手机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作为上游重要供应商的高通在这方面也做了较大投入。
首先在前端方面,高通通过自主研发并与TDK组建合资公司,为生态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手机方案设计方面,高通参考设计(QRD)通过提供完整的参考设计平台,帮助厂商实现差异化快速、高效的开发,降低设计难度;最重要的一点是高通会在合作伙伴所在地加大投入,全方位地为他们服务,尤其是在中国,高通的服务更是绝对领先的。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手机的出货量已经领先全球。2006年,全球的十大手机厂商只有一家为中国厂商,而如今已有七家。这七家公司基本上都运用了高通的技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创新合作伙伴,高通从很早开始就布局中国。从一开始设事处,到和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再到去年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高通对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有目共睹,特别是高通深圳创新中心,带给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是前所未有的。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QTL)中国区林维健先生表示,创新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高通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提供从业务层面的支持到方面以及技术领域的支持: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QTL)中国区林维健
例如在业务这方面,高通深圳创新中心可以为手机厂商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打入新方面,高通可以利用他们在当地的资源,帮助中国手机厂商开拓客户和;当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发展业务时遇到与相关的问题时,高通也可以凭借雄厚的实力和经验,帮助他们降低风险。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合作伙伴,高通于去年十月在深圳设立了电磁干扰检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RF/EMC工程师团队。这个团队能够运用先进的,快速、精准地诊断手机设计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以帮助手机厂商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加快上市。现在高通正致力于电磁干扰检测实验室的性能升级,以支持毫米波频段,从而协助中国手机厂商在不远的将来进行5G的研发设计。
高通将实验室设立在深圳,一方面是希望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极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因此包括VR/AR在内的多种新应用,也是高通支持的方向。
Qualcomm技术许可业务(QTL)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Han
对高通来说, 5G的实现不是单由一家公司单独推动的。谈到高通的商业模式时,高通技术许可业务(QTL)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Han则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高通一直贯彻“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基础架构和应用及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高通巨大的研发投入完成的。他表示,高通多年来把每年税前营收的20%投入到研发中去,目前高通在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70亿美元,累积的专利也超过13万项。可以说,正是在分享、协作下,才打造了现在的移动世界。
“如果不能持续获得利益反馈,让专利许可收入再回流到研发环节,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等待漫长的10年左右的商业化过程来持续做研发创新这件事。持有者的权利和技术实施方权益的平衡,应该更多地看到长期整个生态系统技术培育的过程”,Jonh Han强调。
文/半导体行业观察 李寿鹏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465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看更多半导体行业科普类的文章
,看更多DRAM的文章
,看更多技术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与三星公司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全面屏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关于手机双摄像头的文章
,看更多与毫米波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与半导体企业IPO相关的文章
,看《2017最新半导体展会会议日历》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打开摩尔直播,更多新闻内容半导体大咖直播分享高清观看[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全球第一款5G手机样机近日在香港展示。同时,高通还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通过利用数个100 MHz
5G载波实现了千兆级下载速率,并且在28
GHz毫米波频段上演示了5G数据连接。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实现5G通信商用的日子应该用不了太久,5G商用手机面世的脚步正在加快。而一旦5G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用,那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过去十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来看,整个世界的消费、服务和娱乐方式在无线移动网络的一代代演变中推陈出新。按照高通工程技术副
范明熙博士的观点,这一切都是技术演进带来的变化。
现在,我们正站立在5G的新风口。世界将会怎样转变?我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机遇?需要怎样的
5G革命,技术先行
<img DATA-RATIO="0.053125" DATA-TYPE="png" DATA-W="64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loadimg2.moore.ren/images/news//102406.jpg" WIDTH="632px"
ALT="[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TITLE="[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
高通工程技术副
范明熙博士表示:“每一代移动技术的演进都会伴随着两个趋势:第一,更高的速率或更高的容量。它能够将更多的用户连接进网络,或者可以带来不同数量级的无线连接速率的增加;第二,每一代无线通信技术都能够开创新的领域和新的行业。”这个说法在过去四代的移动网络发展中得到了印证:
<img DATA-RATIO="0.145"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W="524"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loadimg2.moore.ren/images/news//102407.jpg"
ALT="[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TITLE="[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
高通工程技术
范明熙博士
1G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话通话;2G的面世则带来了全面的手机普及;高速3G的出现则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速度更快的4G,人类已经不满足文字图片带来的感受,移动端视频开始高速发展;到了千兆级别的5G,一场新的应用变革无可避免。
高通表示,未来的5G会聚焦在三大应用场景:沉浸式娱乐体验、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关键业务型服务和万物互联。在这些应用中,首先会从5G中突围而出的是智能手机,范明熙博士强调,当然应用端的演进都是以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
如数字网络对模拟网络的取代,提升了移动通信的稳定性;CDMA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无线信道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还为后面的3G奠定了基础;芯片处理速度的提升则带来了4G速度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高通所主导的CDMA技术贡献功不可没,面向未来的5G,高通也做好了准备。在香港举办的4G/5G峰会上,高通宣布其成功基于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并推出首个面向全新一代蜂窝连接的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
根据范明熙博士介绍,为了帮助大家更快走进5G时代,高通很早就投入了5G研发。例如在OFDM的投入,拓宽OFDM符号采集的样本数,使得样本量不那么高,降低终端处理的复杂程度;在MIMO方面高通也持续加码,推动缩短信道反馈的时延;将信道编码从Turbo改为LDPC,是高通的一个创举,能大大降低终端的功耗。
综合看来,5G离实际应用就差临门一脚。
贴近合作伙伴,携手共赢
<img DATA-RATIO="0.053125" DATA-TYPE="png" DATA-W="64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loadimg2.moore.ren/images/news//102406.jpg" WIDTH="632px"
ALT="[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TITLE="[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
兼QCT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在早前也透露,5G手机将会在2019年推出。这个高速网络的面世,尤其是毫米波技术引入带来的影响,将会给手机厂商的
前端还有整个手机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作为上游重要供应商的高通在这方面也做了较大投入。
前端方面,高通通过自主研发并与TDK组建合资公司,为生态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手机方案设计方面,高通参考设计(QRD)通过提供完整的参考设计平台,帮助厂商实现差异化
快速、高效的开发,降低设计难度;最重要的一点是高通会在合作伙伴所在地加大投入,全方位地为他们服务,尤其是在中国,高通的服务更是绝对领先的。
众所周知,中国品牌手机的出货量已经领先全球。2006年,全球的十大手机厂商只有一家为中国厂商,而如今已有七家。这七家公司基本上都运用了高通的技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创新合作伙伴,高通从很早开始就布局中国。从一开始设事处,到和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公司,再到去年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高通对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有目共睹,特别是高通深圳创新中心,带给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是前所未有的。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QTL)中国区
林维健先生表示,创新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加强高通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提供从业务层面的支持到
方面以及技术领域的支持:
<img DATA-RATIO="0.3333"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W="48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loadimg2.moore.ren/images/news//102409.jpg"
ALT="[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TITLE="[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
高通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许可业务(QTL)中国区
例如在业务这方面,高通深圳创新中心可以为手机厂商提供相对应的
服务,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打入新
方面,高通可以利用他们在当地的资源,帮助中国手机厂商开拓客户和
;当中国手机厂商在海外
发展业务时遇到与
相关的问题时,高通也可以凭借雄厚的
实力和经验,帮助他们降低风险。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合作伙伴,高通于去年十月在深圳设立了电磁干扰检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RF/EMC工程师团队。这个团队能够运用先进的
,快速、精准地诊断手机设计中存在的电磁干扰问题,以帮助手机厂商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加快
上市。现在高通正致力于电磁干扰检测实验室的性能升级,以支持毫米波频段,从而协助中国手机厂商在不远的将来进行5G
的研发设计。
高通将实验室设立在深圳,一方面是希望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极具创新能力的城市。因此包括VR/AR在内的多种新应用,也是高通支持的方向。
<img DATA-RATIO="0.0831"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W="554"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loadimg2.moore.ren/images/news//102410.jpg"
ALT="[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TITLE="[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
Qualcomm技术许可业务(QTL)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Han
对高通来说, 5G的实现不是单由一家公司单独推动的。谈到高通的商业模式时,高通技术许可业务(QTL)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John
Han则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高通一直贯彻“发明-分享-协作”的商业模式,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基础架构和应用及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高通巨大的研发投入完成的。他表示,高通多年来把每年税前营收的20%投入到研发中去,目前高通在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70亿美元,累积的专利也超过13万项。可以说,正是在分享、协作下,才打造了现在的移动世界。
“如果不能持续获得利益反馈,让专利许可收入再回流到研发环节,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等待漫长的10年左右的商业化过程来持续做研发创新这件事。
持有者的权利和技术实施方权益的平衡,应该更多地看到长期整个生态系统技术培育的过程”,Jonh Han强调。
文/半导体行业观察 李寿鹏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1465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关注微信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看更多半导体行业科普类的文章
,看更多DRAM的文章
技术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与三星公司相关的文章
回复 全面屏
,看更多全面屏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关于手机双摄像头的文章
回复 毫米波
,看更多与毫米波相关的文章
,看更多与半导体企业IPO相关的文章
,看《2017最新半导体展会会议日历》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img DATA-COPYRIGHT="0" DATA-RATIO="0.34"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W="900"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uploadimg2.moore.ren/images/news//102411.jpg"
ALT="[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TITLE="[原创]&5G手机即将驾到,高通做了哪些准备?"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G数据连接已成功实现 5G手机最快2019年面世|高通|5G|频段_新浪新闻
  原标题:高通成功实现5G数据连接,5G手机最快2019年面世
  10月17日,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在中国香港宣布,其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实现全球首个正式发布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数据连接,下载速度高达千兆级。
  如果把原来设计好的调制解调器,看作一个设计模型,数据接通就意味着,这颗芯片是“活的”,是可以真正传输数据的。
  当然这只是开始。未来的5G将有十几个频段,高通目前只在28GHz毫米波频段实现了数据连接,其他频段还会陆续测试,直至全球所有5G频段上都可以成功实现数据连接。那就意味着未来这颗5G芯片可以做到全球通,支持全球各种5G频段。
  全部频段都测试成功后,高通会进一步对这颗芯片进行优化集成,伴随着5G标准的推进,最终这颗芯片将是符合5G标准的商业化芯片,手机企业将在高通芯片组上开发5G手机,预计最早2019年上半年5G手机将诞生。
  10月17日,高通就推出了首款5G手机参考设计,供手机企业设计5G手机参考。
  “这款参考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推出参考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前定义5G手机的最终特性,而是打造一个终端形态的参考基准。”10月18日,高通执行副总裁兼QCT总裁克里斯蒂安诺·阿蒙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通可以借此终端形态,对技术性能表现进行验证,比如射频前端设计、天线的位置摆放和性能等,之后再与基础设施供应商、运营商和OEM(代工)厂商共同进行外场测试,从而进一步优化5G NR系统(新空口)的性能。
  对于运营商部署5G基站成本比4G高的问题,阿蒙认为,5G比较明确的属性是网络更加密集,运营商会建立更多的基站,并使用全新频谱进行部署,所以肯定会有巨大的投入。同时,很多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也在演进,比如涉足内容、视频分发等。
  “我认为5G也通过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给智能手机连接之外的海量物联网带来机遇。”高通说,有很多领先的运营商在积极推动、加速5G发展,部署基础设施。
  下为克里斯蒂安诺·阿蒙与澎湃新闻记者对话的部分内容:
  阿蒙与媒体交流高通5G技术
  问:这次为何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在28GHz毫米波频段上实现5G数据连接?
  阿蒙:目前我们已经宣布了多个采用高通5G原型系统的试验,今年也有很多试验还在进行,这里面既有在28GHz毫米波频段的,也有在6GHz以下频段的。
  另外,高通将支持最早在2019年推出的5G NR(5G新的信息传输规范)智能手机,它将能兼顾高频段和低频段,既能支持6GHz以下频段如3.5GHz,也能支持更高的26GHz、28GHz甚至39GHz频段。
  首先在28GHz上实现5G数据连接的原因,是由美国的频谱许可及运营商部署驱动的,我们在28GHz进行了诸多外场测试。相信大家很快会看到,我们把这些测试拓展到了更多频段,既包括毫米波频段,也包括6GHz以下频段。
  问:我们看到5G很多频段都在毫米波,这对未来5G手机的后壳会有影响吗?比如说,是不是不能用金属背壳,而一定要用玻璃材质?又比如陶瓷里也有金属,这对毫米波传输会不会有影响?
  阿蒙: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款参考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推出参考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前定义5G手机的最终特性,而是打造一个终端形态的参考基准。我们可以借此终端形态,对技术性能表现进行验证,比如射频前端设计、天线的位置摆放和性能等,之后再与基础设施供应商、运营商和OEM(代工)厂商共同进行外场测试,从而进一步优化5G NR系统(新空口)的性能。
  说到对机身材质的考虑,实际上目前我们看到,有金属、玻璃和塑料材质的手机已经可以使用毫米波频段,我们相信这不会给OEM厂商带来太多麻烦,他们仍然可以为5G手机选择不同的机身材质,而5G技术也并不会要求手机一定得是某种材质。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天线的摆放位置、是怎样使天线变得极为智能,可根据手机材质和用户握持位置进行调谐。这也是我们持续投入射频前端技术开发的原因。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能为整个行业提供更佳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支持现今的智能手机。
  问:索尼的嘉宾也提到毫米波对5G终端带来的挑战。
  阿蒙:对于毫米波,一方面我们想要保持它带来的高性能(传输数量大量),另一方面在设计上我们希望解决它传播范围比较小的问题。昨天的演讲中有来自Telstra和EE的代表,他们与高通有着类似的看法:5G不能仅限于6GHz以下频段、或者仅限于毫米波频段,它是两者兼备的。我们都了解毫米波的信号覆盖范围(传输距离比较短),但5G的快速切换能力可以支持把大量数据卸载到最高性能的网络(也就是毫米波频段)上去,所以手机必须要能支持在这些频段上运行。
  我们看到,有一些公司(索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非常早就开始行动,和高通携手寻找创新途径来解决相关问题。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能让毫米波技术在智能手机这样的终端形态上发挥重要作用。当基于参考设计的产品开始进行外场测试之后,相信你们就会看到这些成果。
  问:5G时代移动终端的天线数量会增加,这对做射频前端的厂商是好消息吗?
  答:5G的确给芯片增加了巨大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射频前端部分。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天线数量的增加,大多数情况下天线都要设计在系统内靠近收发器的位置,从而增加了复杂度;增加更多的天线,就需要更多的天线共享技术;第二是更多模组的加入,性能和尺寸大小的管理就非常重要。这些都为射频前端带来了很多机遇。我们也非常兴奋,对于高通,我们也拥有自己的高通RF360射频前端产品组合。5G为进一步创新并推出全新解决方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问:从一些分析师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运营商在部署5G基站的成本是要高于4G基站的。高通如何看待5G布网的高投入问题?
  阿蒙:我认为5G比较明确的属性是网络更加密集,运营商会建立更多的基站,并使用全新频谱进行部署,所以肯定会有巨大的投入。同时,很多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也在演进,比如涉足内容、视频分发等。我认为5G也通过新的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给智能手机连接之外的海量物联网带来机遇。有很多领先的运营商在积极推动、加速5G发展,部署基础设施。正如您所提到的,这涉及到对新技术的投资,但这些部署网络的领先运营商所建立的全新商业模式和全新连接能力,将给他们带来重要的市场竞争优势。
  问:最近看到中国电信对物联网芯片的招标,希望价格在5-6美金,而实际上的价格在60人民币左右,因此中国电信需要对此提供补贴。在高通看来,通过产业整合等方式,把物联网芯片价格做到多少是可行的?
  答:整个产业对物联网都非常激动,尤其是蜂窝物联网,有诸多相关应用,这些应用涵盖了从高速率、低功耗的应用到极低速率、极低功耗的应用。因此业界也提供了许多相关技术,包括标准LTE技术,以及LTE Cat M、Cat M1和NB-IoT(Cat NB-1)。
  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和运营商、OEM厂商合作,积极推动了新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迅速发展,但目前它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举例来说,我们现在有一批联网终端,它们将被部署在不同的区域,而这些地方有的可能只有NB-IoT覆盖,有的可能只有Cat M1覆盖;有些产品可能会应用在更广泛的区域,需要进行全球部署。又比如,可能制造商希望在产品中加入物联网连接特性,但是他们也无法确定这批产品到底会被部署在哪个区域,是在中国、美国或者欧洲。因此,我们首先开发了物联网多模解决方案,不仅支持Cat NB-1、Cat M1,甚至也支持GPRS,能够让你利用原有的2G基础,未来还能进行升级。我们发布了一系列专门的物联网芯片。
  回到价格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套产品组合,也要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发展更加成熟。在某些情况下,多模解决方案会非常受欢迎,可以帮助OEM厂商通过一套方案部署全球市场。但具体到价格上,如果是专用的窄带物联网芯片,那么价格可能会更低。比如,在昨天Fossil做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他们的终端是植入在皮革制品中的,可以追踪到比如女士钱包这样的物品。我们看到,很多电池续航长达10年的终端,成本都比较低。考虑到不同的连接可能性,物联网芯片的价格也会是在不同区间的。
责任编辑:霍宇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通660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