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7河南理科考生人数,大概在380分左右,能不能进闽江学院计算机专业,如果不行,大概要多少分数可以

闽江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闽江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闽江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二零一六年一月&&&&&&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闽江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的前身是原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原闽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兼任原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学校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为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和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建设单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49公顷,校舍面积58.1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1.59万平方米,各类藏书279.8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有20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教师1100多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76.7%,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4.6%。拥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州市“优秀人才”、“闽都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校构建了经、法、文、史、理、工、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全国首个创业与创新方向的MBA学位点和49个本科专业。建有工商管理、纺织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财政学、服装设计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史、电路与系统等5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广告学、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等5个省级特色本科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广告学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现承担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本科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等一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毕业生以“专业对口、知识和技能合格、诚实守信、责任心强”的特点,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近5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学校主动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有福建省绿色功能材料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等4个市级创新平台和一批校企合作创新平台、校内科研平台,以及福建省文明礼仪培训基地、福州市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福州市旅游人才教育基地等多个社会服务平台。近5年,本校教师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奖3项。学校代表福州市立项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校大力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闽台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澳大利亚、波兰、美国、加拿大、瑞士、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以及政府、科研、企业、社团等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面向未来,闽江学院将坚定不移地秉承“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坚持一手抓质量规范、一手抓改革创新,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凝炼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实力,在着力服务福建和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方面展现更大作为,为早日建成东南区域知名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上述数据截至2015年8月31)2015年,我校就业工作在教育部和福建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出台我校2015年就业工作意见,不断加大就业创业工作力度,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提高就业服务层次,基本实现总体工作目标。本报告将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分析、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反馈等方面呈现闽江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报告数据来源包括: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系(院)提供的毕业生就业接收函等其它就业证明材料、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以及学校有关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数据调查对象为闽江学院2015届毕业生和相关用人单位;数据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16日。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我校共有2015届各类毕业生5125人,全校总就业率为96.3%。其中:本科生3943人,就业率为96.0%;专科生1169人,就业率为97.3%,研究生13人,就业率为100%。表1.1&分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学历毕业生数毕业生比例就业人数就业率研究生130.3%13100%本科生394376.9%378296.0%专科生116922.8%113797.3%总计5125100%492896.3%(二)分系(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现有19个系(院),涉及经、法、文、史、理、工、管、艺等多学科,各系(院)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表1.2&分系(院)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系(院)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旅游系17417399.43%交通学院969598.96%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26225998.85%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6316198.77%软件学院100498297.81%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23923196.65%经济与管理学院51349696.69%外语系28727495.47%计算机科学系22621796.02%蔡继琨音乐学院918795.60%新华都商学院11511095.65%法律系17216495.35%爱恩国际学院41239295.15%地理科学系20619594.66%海峡学院36034194.72%美术学院23021794.35%中文系26825996.64%历史学系13512693.33%数学系17215791.28%总计5125493796.33%&(三)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现有81个专业(方向),涉及1个硕士专业(方向),67个本科专业(方向),13个专科专业(方向),其中有25个专业(方向)就业率达100%。表1.3&分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专业层次毕业生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1313100.00%旅游管理(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管理)本科4040100.00%旅游管理(国际旅行社经营管理)本科363597.22%旅游管理(涉外酒店管理)本科4040100.00%旅游管理(专升本)本科5858100.00%交通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本科4848100.00%交通工程(交通运营管理)本科484797.92%化学(师范)本科3030100.00%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技术)本科393897.44%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本科4646100.0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484797.92%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工程)本科2626100.00%服装设计与工程(针织服装)本科262596.15%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本科888596.59%艺术设计(时尚造型与表演)本科1111100.00%艺术设计(时尚传媒设计)本科4040100.00%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484491.67%艺术设计(服装时尚设计)本科2929100.00%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本科13412593.28%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本科858195.29%雕塑本科201995.00%绘画本科2121100.00%会计学本科16315997.55%财务管理本科464597.83%工商管理本科11110493.69%市场营销本科444193.18%电子商务本科383694.74%金融学本科24523194.29%财政学(税务筹划、理财)本科424197.62%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878395.40%保险本科3232100.00%广告学本科959195.79%保险(风险管理与保险)本科323196.88%电子商务(资讯科技与管理)本科424095.2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应用)本科504998.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本科514996.08%通信工程本科757093.33%软件工程本科18317293.99%音乐学(师范)本科524994.23%音乐学本科393897.44%英语(师范)本科393794.87%英语本科20820297.12%日语本科403690.00%物理学(师范)本科464495.6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545398.15%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4747100.00%电子信息工程本科115115100.00%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本科5858100.00%金融学(国际金融方向)本科5656100.00%地理科学(师范)本科373081.0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计算机制图)本科3232100.0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本科3434100.0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发展与规划)本科3333100.00%地理信息系统本科292793.10%测绘工程本科413995.12%历史学(师范)本科383797.37%历史学(图书管理)(师范)本科343191.18%历史学(文档信息管理)本科333296.97%历史学(历史信息系统)本科302686.67%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8080100.00%汉语言文学本科737095.89%对外汉语本科545092.59%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3737100.00%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本科373697.30%法学本科989192.86%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776584.42%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本科474697.87%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484695.83%软件技术(金融信息化)专科10310097.09%软件技术(WEB应用程序设计)专科11211199.11%软件技术(游戏开发)专科4040100.00%软件技术(手机应用开发)专科100100100.00%软件技术(可视化程序设计)专科726894.44%网络系统管理(电子商务应用)专科525198.08%网络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技术)专科959498.95%图形图像制作(广告设计制作)专科13313198.50%图形图像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科6767100.00%图形图像制作专科9797100.00%财务会计类(会计)专科16816799.40%经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675582.09%财政金融类(金融保险)专科635688.89%&(四)就业去向及就业单位类型分析图1.1就业去向分布我校2015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6.3%,其中签协议形式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25.7%、签合同形式就业的占0.6%,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占60.7%;“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的比例为0.5%; “自主创业”、“ 自由职业”的比例为0.3%;“升学、留学”的比例为8.4%;“待就业”的比例为3.9%,学校今年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与往年相比总体相近。我校已就业的学生当中以在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为主,比例为83.6%,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0%,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为5.4%。(五)就业区域分析图1.2就业地区分布我校已就业的毕业生以在福建省内就业为主,占就业总人数的86.7%。从城市分布来看,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二线大城市,超过就业总人数的一半,比例为58.5%,其中又以福州、厦门为主要就业地区;其次是三线城市,比例为37.5%,以福建省内的泉州、漳州、莆田等为主要就业地区;一线城市毕业生就业人数比例仅为3.5%,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要就业地区。&& 二、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一)毕业生获取首份工作的渠道分析图2.1获取首份工作渠道调查表明,通过本校招聘会和本校直接介绍工作而获取首份工作的毕业生有21.8%,更多的毕业生是通过媒体看招聘信息而获取首份工作,其中包括学校就业信息网,其比例为39.1%,直接联系用人单位、通过政府或其他单位组织的招聘会、朋友和亲威介绍而获取首份工作的分别占有15.6%、12.1%、11.4%的比例。可见,校园招聘会、学校就业信息网及校外媒体信息对学生获取工作帮助较大。与2014届相比,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和本校直接介绍工作而获得首份工作的比例增加了五个百分点。(二)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我校签协议、签合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毕业生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三类行业中就业的人数最多,其比例分别为:11.0%、13.4%、17.8%。其次分别是教育,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比例在7—9%。这与我校所设置专业的对口行业基本吻合。表2.1&分行业毕业生人数及就业情况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农、林、牧、渔业521.2%采矿业190.4%制造业48611.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861.9%建筑业2495.6%批发和零售业5921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04.3%住宿和餐饮业1062.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8717.8%金融业3447.8%房地产业102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84.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71.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2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14.5%教育3097.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0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888.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593.6%国际组织00%军队80.2%(三)薪资福利状况分析图2.2 &毕业生薪资情况调查表明,我校2015届已就业毕业生的平均月工资主要集中在元之间。其中,14.9%的毕业生平均月工资2500元以下;38.2%的毕业生平均月工资在元之间;32.7%的毕业生平均月工资在元之间,14.1%的毕业生平均月工资在4001元以上。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来看,有59.8%的企业提供五险一金,有14.1%的企业提供住房补贴,19.0%的企业提供伙食补贴或免费餐。与本地区居民的基本收入情况相比,毕业生对于薪资福利的满意度觉得满意的占19.9%,觉得一般的占58.8%。与2014届毕业生的收入相比来看,低收入阶层的百分比与去年基本持平,高收入阶层百分比有所增加。从就业职位来看,高收入阶层集中于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和行业,如软件开发工程师、平面设计师等。(三)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分析调查表明,选择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的相关程度“高度相关”和“有一点相关”的比例分别是38.9%、33.6%;从工作岗位与毕业生职业期待的吻合度来看,63.2%的毕业生认为二者是吻合的。可见,专业素质在我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有重要作用,也反映出我校人才培养总体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四)毕业生满意度图2.3毕业生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从上图可以看出 ,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类型的满意度、对上司的满意度、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分别达到了68.1%、72.7%、77.3%,对工作收入和所能获得的晋升机会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分别为46.8%、53.9%。就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来看,“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1%,“一般”的占35.8%,“不满意”的占3.2%。中高水平的收入和专业对口率是毕业生目前对工作满意度较高的重要原因,也从侧面反映出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比较高。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其中,感到“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占80.2%,“一般”的占17.3%,“不满意”的占2.5%。可见,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图2.4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评价&&&表2.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的评价情况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专业素质专业知识23.3%59.6%15.8%1.4%专业技能26.0%52.0%19.3%2.0%0.7%外语水平22.5%56.3%21.3%计算机水平17.2%42.9%19.2%职业素养敬业精神31.3%64.7%4.0%职业道德31.8%59.6%8.6%团队意识28.5%55.6%13.9%2.0%可迁移技能组织协调能力22.0%62.0%14.0%2.0%人际交往能力26.8%64.4%7.4%1.3%团队协作能力28.7%66.0%5.3%文字写作能力26.7%62.9%9.9%0.7%沟通能力24.0%65.3%8.7%2.0%学习能力29.5%65.1%4.8%0.7%科研能力19.3%70.3%7.6%2.8%创新能力20.9%60.8%10.8%7.4%抗压能力19.3%66.7%13.3%0.7%从表2.2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可迁移能力方面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超过了60%、84%、81%,对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当中的各种表现给予高度的肯定。在对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优劣势调查表明,用人单位认为良好的合作精神、适应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专业技术能力强、沟通能力强是我校毕业生在工作当中体现的优势,认为我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以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图2.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方面,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3.7%,感到“比较满意”的占57.3%,感到“一般”的占10.4%,感到“不满意”的占8.6%,总体满意度比较高。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近年,我校在面对高校间生源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宏观就业形势不断严峻的新局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各系(院)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就业战线同志迎难而上,深入分析毕业生需求,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向纵深发展,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15年就业工作主要措施有:一、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领导机制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院)负责人为成员的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当年就业工作对策。积极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校就业工作。成立了校级专门机构——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隶属学校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制定并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学校着眼于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工作对策,及时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个性化就业、创业咨询,积极为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等服务,将就业创业指导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建立校级就业基地200多家,年实习生5000余人。2015年就业派遣毕业生5125人,联系省内各大人才市场,对毕业生开设不同类型就业创业指导讲座32场。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援助专项活动,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对应的岗位信息,积极为未就业的毕业生推荐就业或者参加就业见习。针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女性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等未就业的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服务月、服务周等活动进行重点帮扶。今年帮助62名家庭经济困难或残疾学生申请总计12.4万元的求职补助。加强对各类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中招聘用人单位的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营造安全的就业环境。集中开展就业登计工作自查,严格落实“四个不准”,确保就业签约和就业统计数据的客观、准确。&&& 三、大力开展创业指导和服务我校已成立闽江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招就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财务处、资产处、各系(院)有关负责人等。同时筹划组建创业孵化园创业指导委员会,创业导师包含闽江学院福建省创业导师库中的三位导师、持有创业指导教师专业资格证书的71位我校在岗教师、新华都商学院创业指导专家、青年创业促进协会导师、校外知名企业家等,不定期对孵化基地内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辅导与咨询工作。2015年6月,我校建成闽江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800㎡,拥有16间创业团队办公室、1间创业成果展示室暨创业交流室和1间开放式的创业培训教室。我校还拟在创业培训教室引进ERP系统(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及各类创业培训软件供创业导师指导全校创业学生使用,帮助未开始创业而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实现项目落地,解决正在创业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引导其进入良性的创业发展期。2015年7月,我校计算机科学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申报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我校继续定期举办各类创业课程培训、项目评估考核、创业政策宣讲、创业疑问咨询等创业服务。9月,由福州日报、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联合主办的“榕树下创客汇”(创业分享会)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举办。11月,我校与福建省高速物流有限公司已初步达成协议,由该公司与我校成立校企合作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建筑面积达2000立方米,建成后可供数十个创业团队入驻,该公司还将为创业团队提供便捷的物流仓储一条龙服务。今年3月,我校创业团队在海峡两岸创业营销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8月,我校创业团队2个项目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中荣获铜奖。2015年我校学子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 四、搭建更丰富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我校一直在努力创新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如实体招聘会(校大型双选会1场、行业专场招聘会16场、师范类专场招聘会1场等)、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小职了就业信息平台、LED显示屏、微博和QQ群等。针对2015届毕业生邀请700余家用人单位入校招聘,依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小职了就业信息平台,发布招聘信息近2000条,提供各类岗位13000余个。校大型双选会专设晋江名企专区,晋江市人民政府专门为我校2015届应届毕业生量身定制了“毕业后满在晋江企业工作满一年补贴10000元”等优惠政策,受到了广大学子的热烈欢迎。&&& 五、强化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载体质量及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也不断努力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截至目前,从事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教师达70人,其中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6人,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65人。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培训中心及各系的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亲切细致,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调整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举办了九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就业创业指导师进修培训、就业工作理论研究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其中在近两届的福建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荣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学校同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在首届福建省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也分获二、三等奖各1次。先后多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就业工作优秀论文评选和专题研讨会活动,征集来自各系院、职能部门等18个单位的优秀作品63篇,参与人员范围涵盖行政人员、思政工作人员、就业工作人员和专任教师,研讨成果汇编成册,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六、完善就业反馈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重视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与反馈,探索建立毕业生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以及用人单位需求测量与使用评价反馈机制。通过与毕业生交谈,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与用人单位联系等,了解学校在教学、科研、团学工作等各个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反馈机制。今年我校按教育部、福建省有关部门要求,从2015年5月起,认真组织相关系(院),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走访等形式,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真实性、就业质量等进行调查,联系调查毕业生4103人,用人单位305家,为有效开展我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形成报告奠定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也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结合全国就业形势,对闽江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我校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变化趋势预计2016年我校省内用人单位需求量较往年同期会有所增加,省外用人单位需求量会有所减少。分析如下:(一)随着“一带一路”和福建省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将共同进一步带动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又加上我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毕业生的总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必将为我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我校继续积极开拓就业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在区域布局上立足福州、拓展全省、辐射全国,联系的重点放在用人现实需求量较大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地区、单位;采取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分层次、分专业、分行业的多场中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模式,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热情周到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确保招聘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2016届毕业生,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目前已发布就业信息750条,约10508个就业岗位。从毕业生签约情况来看,跨省招聘的企业数量同比减少了34家。在省内就业的数量与去年相当,其中销售营销类的岗位需求同比增加2577个;外贸类岗位需求下降了511个;金融类岗位需求较旺盛,达到3874个。其他行业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与往年持平。截止目前,为了提高各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成功率,我校针对2016届毕业生拟共举办1场大型毕业生双向选择交流大会和23场行业专场招聘会,同比增加了6场;48场专场招聘宣讲会,同比增加5场。二、毕业生求职意向和心态的变化对就业形势的判断从地区来看,我校毕业生求职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内,以及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省外一线城市,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自主创业和出国留学。从行业类别来看,我校毕业生主要意向从事第三产业,以服务业、商务贸易业、技术设计业为主。从行业性质来看,我校毕业生意向求职于三资及民营企业的比例将有所增加,毕业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意愿将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我校毕业生就业态势基本稳定。2016届毕业生总数为5540人,比2015届增加415人。毕业生求职心态稳定,创业意识有所增强,创业人数和项目较往年将有所增加,预计至2016年6月,毕业生就业率将达到93%以上,签约率将达到30%以上,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是,也发现少数毕业生暂不就业,诸如准备考公考研等原因。第五部分 教育教学反馈根据2015年的各项就业调查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满意度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方面,如: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应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尤其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方面需加强;毕业生实习实训应与专业对口用人单位更加紧密结合,实习时间也应适当延长。聘用过本校毕业生的不同类型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基本工作能力略有不同。“民营企业/个体”用人单位中积极学习能力是最需要加强的,“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用人单位中协调安排能力是最需要加强的。多数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以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等等。招生是“进口”,培养是“关键”,而就业则是学校对外的“窗口”,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招生数量和专业的设置。针对调查反馈情况,我校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措施如下: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落实、呼应学校改革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大胆创新,坚持开放办学的路子,逐步稳妥地提升学校建设内涵和办学水平、彰显办学特色。二、核定优化招生规模严格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教育部的“十公开”“六不准”“五严格”“十严禁”等要求。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我校2016年招生计划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工科类专业做好做强,文理类专业做实做优,艺术类专业做特做精,非师范类理科专业主动向应用型转型”的学科专业思路和招生计划向重点学科、工学类和艺术设计类适度倾斜的要求,继续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并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招生、培养与就业相结合。二是坚持学校宏观调控与充分听取系(院)意见相结合。继续做好MBA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采取超常规举措,把人才引进工作重点放在急需的学科带头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以及学术骨干的引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拓展学科发展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并能组织带领教学科研团队协同攻关的领军人才。避免专业间人才相对过剩或不足。优先解决薄弱专业师资不足问题。推进以功能导引的“学科带头人+团队”的师资配置方式。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壁垒,集中建设两支高水平团队,一支是学科综合实力较强的“科技创新团队”,承接、完成国家和省内重大项目,适应多学科协作、跨学科研究的攻关;另一支是面向重点课程的“优秀教学团队”,保障主要课程教学质量,其中的骨干教师按照学科领域而不是单纯是行政隶属关系进行配置,使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扩大课程教学覆盖面,尽可能使更多学生受益。以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为契机,促进国际和两岸师资合作交流。规范合作办学师资管理,制订《闽江学院关于合作学院教师聘用和管理的指导意见》,通过互派师资、教学和科研合作模式,推进师资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同时学习国际上和台湾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地改造和提升师资队伍。启动“教师海外进修计划”。设立教师出国研修培养基金,实施“教师海外进修计划”,逐年逐批选派教师到海外高校研修深造,以听课或参与科研方式学习海外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先进教学科研理念,吸收国际型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加强产学合作,推进专兼结合的实践型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我校与政府和企业达成的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与企业合作办学与申请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等路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实践锻炼,而且与实习实践基地单位深度合作,根据“不求所有,为我所用”原则,聘用合作方实践指导教师为我校实践型教师,按《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签订协议,发放聘书,明确责权利等环节规范管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锻造数量适当、管用的实践型的师资队伍。四、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就业信息平台,搭建多层次就业平台,采取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分层次、分行业的多场中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充分的职位信息,力争招聘会和岗位信息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大赛和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讲座,加强个性化指导等。三是继续完善校外大学城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四是加快推进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按时投入使用等。五、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营造浓厚的重视自身和社会价值双重体现的氛围,积极地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城乡社区就业;继续实施2016年“三支一扶”计划、选调生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社区计划、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西部计划等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教学资源。建立健全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有力地促进和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鼓励教师更加自觉地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使培养方案更加契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业和产业的深度合作,建设好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七、加强就业状况反馈和引导为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工作,2016年将继续落实就业状况与学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的制度,将就业状况作为有关经费安排、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及时、认真编制并发布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上为我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请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闽江学院二〇一六年一月八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浙江理科考生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