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的人怎么对付的人出国了怎么办"我们是2012年出国打工共计18人他是倆个老板期中一个老板是残疾。一个是正常

出国打工靠谱吗,什么样的公司才是正规的_出国打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612贴子:
出国打工靠谱吗,什么样的公司才是正规的
总有人说出国劳务要找靠谱的公司,找正规的公司,找靠谱的人,可是事实上,每一个做出国的中介或者个人,没有说不靠谱的,没有人会说自己是骗子,为什么网上到处骗人的信息,为什么每年都有人被骗,每年都有骗子公司被查,但是年年都有被骗的,而且被骗的人越来越多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说下
智联招聘南京出国劳务工作网站,1亿求职用户+每天350万个高薪职位+260万名企雇主,10秒注册填写简历,有投必应,24小时找到好工作!
咱今天主要是谈谈中介,大家如果多出国劳务具体的事情有兴趣,可以先看看我之前写的帖子
首先给大家说下,可靠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做出国劳务很多年了,还是有很多项目不敢做,做这个都是要靠资源的,没有资源,就很难做。而且出国劳务这块,这个是最恼火的,有时候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
先来说说做一手项目的公司吧。根据市场上来说,根据项目来说,一般可以分为几大类一、,一般是招聘高技术人才出去的,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优先,别的人才很少的,一般去的国家,就目前所见的有,,日本等国家
二、专业做建筑工的,一般都是去非洲,中东,比较多,这些公司一般和很多建筑工程公司合作比较密切,一般这样的公司的相关领导都和建筑工程公司都是认识的,熟人,不然拿不到项目,我一直想做这一块,但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熟人,所以拿不到这样的项目,所以目前建筑工这块我是一直没有做的,不过有个朋友在马来西亚做工程,那边偶尔需要人,但是性价比不高,我也是偶尔给他找下人
风险就是什么呢,性价比太低了,一般收费两三万,工资七八千,这个性价比不是一般的低,比国内好点点,还有的老板特别喜欢坑中国人,比如我一个朋友之前去那边做修车的,除了修车还要给老板做家务,他说干了比国内都干的窝火,干了一个月不干了,所以去新加坡工作的人,一般很多人干不了多久,就回国了,我一个专业做新加坡的朋友说,他们有30%的回国率,回国了,就会找中介,就会有纠纷,但是这个中介费用, 其实大部分都是交给新加坡中介了,所以最后客户回来要退钱这块,还是比较麻烦的。我做中介,也最烦客户中途回国了
看头像就是做菠菜的在发软广告!还诋毁出国劳务公司,选出国劳务公司要先看有没有劳务派遣资质,再看公司规模跟单子,收费流程。
sarahling0909加我微信了
去 的都是骗子?什么鬼道理。去做菠菜客服什么的大部分才是。现在这个行业要么跟国企走,要么中介。而且你公司没有关系压根没法办理好吗。我知道好多被骗去菲律宾的人,都是被所谓是中介,公司直招骗过去的。美国跑黑是可以,不会被抓。其他国家可以用商务签过去。但是前提是你不怕被举报。不怕雇佣方不给你发工资。而且一般情况下,劳务公司是不会跟个人合作的。
资质企业。
那现在去那个国家比较好去,楼主,有没有工作,给介绍下,我想出去,
今天准备继续写帖子,上次也不知道写到哪里了,那就重新换个思路写帖子吧
我们先来说说怎么出国打工,一般来说就是有海外雇主愿意雇佣你,当然你的条件也可以达到他的要求,于是乎海外雇主需要上本国的移民局申请雇主邀请函,有了这个雇主邀请函,然后就邮寄回国内,准备相关的资料,申请工作签证。一般来说移民局会给你发一个工作签证入境签证,你到了目的国之后,凭着相关的材料,才能换取真正的工作证。当然某些非洲,亚洲国家除外。
这个说的是海外雇主雇佣,还有就是中国的公司外派出去的,一般来说要么是高端技术人员,要么是海外工程贸易单位外派出去的,这些雇佣方还是中方,有时限性的,事情干完了就要回国,和海外雇主雇佣不一样,如果是海外雇主雇佣的话,一般愿意干,可以一直干
那么在这里说一个问题,其实每个国家都有无数的公司愿意需要雇佣员工,就算在发达的国家的公司,也需要工人,管理者,技术人员等等。当然国家的好坏,工资肯定就会有差别了。所以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朝鲜这样的国家收入那么低,一个月才300块钱左右,而有些高收入国家,比如,一些职位都是3万人民币左右的。但是就算收入再低再高,总有人要干的。很多人都想去发达国家。因为工资高呀。
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比如说朝鲜,,收入都很低,中国工厂,工地都需要人,他们为什么不过来工作呢。这里就是我要说的关键了。签证
签证这个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一道门槛,过去人们去美国,欧洲,加拿大,,都是偷渡过去的,什么叫做偷渡,就是坐船,过去的,也没有签证。反正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就可以了,到了之后留在那边,工作赚钱。
但是坐船很危险,他们为什么不办理签证过去了,这样买个机票就过去了因为别人国家的签证很难拿到的
在这里举例说明一下拿到这些发达国家签证的难度,我有很多朋友,他们在海外留学,有认识英国的,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的,他们毕业后都想留下来,拿到当地的工签,然后申请移民,可是能留下来的人不多,也许留下来的人我没有遇到吧,不过当时他们毕业了,确实是很想呆在那边的,他们英语流利,都是本科学历,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能留下来,但是最后因为没有拿到工签,而不想非法滞留,结果就只有回国了
更何况我们在国内的人想去这些国家,想拿到工签,我们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中介了,可是很多中介,他们去过海外吗,他们对那边了解吗,我们自己的条件难道就比这些留学生更好吗,所以想去那边工作是很难的
一般能够去那边的,要门是高端人才,当然也有可能,如果有那边的朋友,他们实力强大,或者你火气好,可以给你做雇主担保,那样也可以拿到工签。但是这样的人确实很少,我也遇到过一些这里补充下,基本所有做欧美项目的中介公司,都是骗人的,都是骗人的,都是骗人的,重要的话说三遍,如果有不服气的,咱们来辩。如果有喷子的话,咱们来互喷,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楼主,坐等你的签证资料攻略啊。像我们没正式工作,没房,白本本,可以做假材料吗???
今天就来说说出国的一些工作的选择,首先说亚洲国家,一般常见的,就是日本,,然后才是,比如,菲律宾,等等。
具体这些国家的项目,你们可以网上查下,我就大概说下签证,wp,sp,ep,一般收费两三万,工资真不高,能过一万的工资的公司都很少,反正很多人去这个国家,说这个国家好之类的,其实我想说的是,好个毛线,其实新加坡大部分都是华人(这也是很多人去的原因,因为觉得没有语言障碍),但是你们不知道吗,往往国外的中国老板了解中国人,所以很多老板都是很坑的,国家好不代表我们过去就很好,希望大家认清这点。总之一般三四十岁左右的,想出国工作的,其实还是可以选择新加坡的顺带说下,招聘建筑工的,不过现在名额越来越少了
日本项目也是一样的,现在过去基本都是做研修生的,一般工资待遇八九千,收费最少三四万,工作三年,前些年去的人很多,是中国人去的最多的国家,这些年就少了,总之比国内强,不过去日本也很累的
再来说说欧美因为可以不说了,基本都假的,我来列举下我最近看到的一些公司的假冒项目,,,,法国,加拿大,美国,,等等基本都是假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报名,为什么,因为别人网上广告一大堆,总会有人办理的。
本来想上一些骗子中介发布的招聘信息的,这点大家可以自己网上搜索,一大堆的
那楼主能不能推荐几个靠谱的bc公司
楼主V信号多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总评分3.6|
用知识赚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完结】上海台湾女生,我看大陆十九年
09:47:51, 0楼
考虑到阅读方便,还是以跟帖的方式更新哦。
之前因为内容敏感被管理员清理了下,故弃贴……还是舍不得放弃挚爱的豆瓣,我决定把帖子搬回来,目前写了5万多字。
管理员我会自己屏蔽敏感内容的,请高抬贵手^^
——————
好吧,这算题记,或者卷首语:
我们所有人,几乎所有人,在某一时刻会有这辈子要出一本书的愿望。最好它能卖得很好,用柯景腾的一句话:因为我而让这个世界有一点不一样。
不过绝绝绝大多数的你我,的确是想了一想,然后,没有然后了……我们要念书、要出国,要工作然后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小孩,让小孩念书出国买房子结婚……
哦,现在的年轻人恋爱自由,同性爱人越来越多,这表示,你的小孩可能没有小孩。
不论如何,我们很忙,我们似乎很忙。
我大二了,的这一天,上完一上午的电视课,然后搜索了一下午的六级英语复习资料和考研资料……忽然觉得,如果不写点什么,就真的来不及了。
去年在宿舍门口的地摊上拿了一本《我们台湾这些年》,对,那个在天涯杂谈首发的,后来真的卖得很好,变成了一本书的热帖。
我不会说……这是对他的致敬,因为真的不一样。但我要说:你启发了我哦。
对,我是台湾女生。
对,我是大陆女生。
不介意的话,可以叫我上海小囡。
有没有媒体界的前辈指点我一下,我的身份在大陆的媒体界何去何从呀?要是觉得我还靠谱,把我收了签了给个实习 或者offer吧哈哈
请不要去猜我是谁,虽然我有种不好的预感。即使知道了我是你身边的朋友、同学、师姐师妹,让我静静地写下去好么?
至于转载,随意,必注明出处,笔名:黄胤然。约稿、工作、交流QQ
用于商业必事先联系并支付报酬。
不要试图侵权……我的专业方向就是出版
这方面的法律和手续,我可是了解^^
——————————我是分割线,瘦得像闪电———————————
写在正文前:
我出生踩在上个世纪的尾巴上。上个世纪啊,我们讲战争,全球战争。
愚蠢的人们把世界翻了一翻,把各种肤色的人屠了一遍——虽然我高考历史爆发,但我不同意很多历史观点,我觉得,战争面前没有胜者。
一刀下去,你难道没发现大家的血液都是红的么?
人活着,才是最大的胜利。
80年代的末尾苏联解体,海湾战争结束……九十年代被重重画下了分隔符,从此以后,世界范围内没有一战二战那样的破坏性大屠杀。
我是多有先见之明啊选在92年出生了。
“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私有化”这些名词充斥我们的生活,在战场上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国家们,纷纷低头弄经济,忘了大家之前的恩恩怨怨,或者说假装忘了……就像夫妻打完架,如果还想过下去那最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90年代前后期,广州,这个在历史上由于地理条件优越而经常被作为通商口岸,通西口岸的好地方,率先引资带领全国的经济蹭蹭往上走。
很多台湾人,在那个时候来到广州,其中又有很多人选择开设鞋厂,做硫化鞋,做名牌鞋,做阿迪达斯,做耐克。
内地的人力很便宜,资源丰富,于是出现了很多富裕台商。
很可惜~里面没有我爸^^
十九年,哦不,二十多年前,有个台湾人被派到广州一个著名,现在依旧著名的鞋厂做技术指导。
对了,您家附近有好又多么?
老爸说,好又多老总之一就是当年那个台湾人所在鞋厂的厂长。
刚刚我百度了几下,看来靠谱~
PS说几句别的:
特殊的身份和环境让我的世界观并非非黑即白,故不存在立场。
妈妈是内地人,已故的外公是两袖清风的gcd员。爸爸是台湾最普通的~就是你走在大街上看到的路人甲那种。全家都是无d派人士,善良朴实,就像你最熟悉的邻居一样亲切。
不过这家邻居一直在搬家,从未被超越。
我,十岁前搬了十一次家,差点死掉几次,不知道现在体质很差是不是后遗症。
小时候每次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
我都会疑惑很久,然后皱着眉头很假成熟很真无奈地说一遍:
我出生在广州,童年在青岛,后来来上海,后来去浙江,然后又回上海……妈妈河南人,爸爸台湾人,但是妈妈祖籍是山西人,爸爸说我们五百年前是福建人。(更正:去年和爸爸仔细聊天才知道是三百年,不是五百,祖先是跟郑成功过去的那批泉州人)你说我是哪里人?
一个六岁的小屁孩凭此秒杀一切试图逗弄我的无知大人。你们弱爆了
哈哈哈~看我长大的长辈们说我小时候真的很好玩,狠人小鬼大。不过这样的话讲到初二也就没再讲了。一方面不是小孩了,这样好像在卖弄。另一方面,不方便了。因为这个家庭不只是一直在搬家,而且也换了人。
关于继父是哪里人也蛮复杂的,上海的血统,新疆的根……也不是,继父的爸爸就是我的爷爷是宁波人,继父的妈妈就是我奶奶是南京人,但是继父的爸爸和妈妈离婚后,继父的爸爸后来的妻子是上海人。
因此整体上,继父基因大概是江浙人。但是历史原因,继父的爸爸赶上文革去新疆为祖国贡献青春去鸟!!
然后他就被生在新疆顺便长大。
——————————我是分割线,瘦得像闪电———————————
正文:
&&我出生前,中国发生了一些事
90年代前
1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记不清自己有4个还是5个舅舅,妈妈是最大的女儿还是最小的……不只因为太小不擅数数,也因为外公外婆的小孩太多。
关于这个问题,老妈的解释是:60、70年代,多生孩子是响应d的号召,是爱国的表现。d特指gcd,国特指大陆。
人多力量大……外公是gcd员,于是更要以身作则。(另外,那个年代的“gcd员”还是纯粹的褒义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中国的人口在数量和质量上岌岌可危,十年内战让情况变本加厉。
新中国建设没有很多钱,于是更需要很多人。同时,人丁兴旺也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家里人多了,就不怕被欺负。
建国初期,额,确切点说,是gcd在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大陆的人口只有5亿。然而到了1964年,7年,7亿了。1964年到1974年,大陆这边的人口高速增长,激增到9亿。
妈妈在这期间响应着d和国家的召唤光荣出生:1969年。
这个混沌挣扎的时期,对于两边,都一样。
2、
很多人谈及台湾,最羡慕的莫过于它的民主和自由。
但每一个民主和自由都是从禁锢和封闭中走出的。就像柏林墙,你觉得它总会倒,但什么时候会倒,谁推倒,没人说得清。
那个年代的台湾就像柏林墙。
大家听过一个段子么?蒋js在十年内战期间曾请高人算命。那人表示,蒋一生的命运早已注定。
蒋js,江介石。
江中一介石。
当年蒋忍痛采纳了儿子和下属的意见,避gcd锋芒,“暂退”台湾,以外来者的身份成为了主人,一d专政统领台湾。
他最初是带着部队“暂退”台湾的,抱着“养精蓄锐,反攻大陆”的精神,暂时抛弃耻辱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心里都明白,“反攻”、“解放”、“收复”……只是个梦了,甚至不是梦想。
于是国民d决定我们还是好好建设台湾吧!
70年代,台湾经济高速发展,同时现代化的基础建设逐步落成。(抱歉我要20年后才出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可能有误)
不知道是不是衣食足而知荣辱,台湾人民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破?立?不破不立!
台湾在完成基础建设、专心弄经济,逐渐走向开放的同时,大陆这边也发生着一些大事。
3、
除了我妈妈作为家里第六个小孩,第一个女儿出生了这件大事,还有文革、大跃进、四人帮。
知我罪我,其为春秋——温jb前些日子在两会上如是评价自己对国家的一生贡献。
的确,时间是检验真相的最好手段。关于文革、大跃进,关于那个时代的领导人的罪与罚,功与过,已经被讨论辩证了几十年,大家各自都有看法,我不赘述。
妈妈说,她小时候调皮,拿印着mzd头像的像章在泥土里按压出一个个图形,结果差点被外公揍,那是枪林弹雨一阵痛骂。外公说:要让别人看见了,你知道有什么后果么!
在文革时期,大陆的人民是要保持敏感的。
去年十一和同学们去五台山拜佛,导游讲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全车人都啧啧称奇。这个故事我很早听老爸讲过,但在内地流传度可能欠广。
mzd当年曾请五台山住持指点,也有说是抽签。住持只说了一串数字:8341。天机不可泄,故不再言。
后来mzd将中央警卫部队命名为“八三四一部队”。
1976年,mzd在83岁溘然去世。正好,他主政时间是41年。
全国的伤心没能留住mzd,人走了,带着兴衰荣辱、功败垂成,也带着文化革命、四人帮一同成为历史书中厚重的一页,这一页是无数张纸用血泪做胶水,片片粘合而成的。
那一年,妈妈7岁,上小学是班长。mzd去世,全国需要哀悼,小孩子也不例外。妈妈作为班长要带头哭。但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怎么哭得出来呢?
老妈很好很天真的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把食指放在嘴里唆了下,然后迅速往脸上一抹……可惜口水干得快,没有眼泪那种流动感。
后来一个阿姨偷偷跟妈妈说:你想想平时被妈妈(就是我外婆)骂的时候,心里面有多憋屈。
恩,眼窝子很浅的老妈回想起前几天刚被外婆冤枉偷吃糖然后骂了一顿的经历。登时泪如泉涌,上气不接下气,悲从中来,那叫伤心欲绝……窦娥在世不过如此,孟姜女见丈夫诈尸也不会更痛心。
身后的同学就跟着班长一起悲从中来伤心欲绝了。
然而真正伤心欲绝的恐怕是毛泽东去世的前几个月。
一场空前灾难没有放过这个国家的百姓。24万人、2分钟,一个城市啊,被瞬间颠覆成为一座鬼城!
活着的人不是失去手脚,便是失去挚爱。
据说很多唐山人都不肯离开成为废墟的“家”。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传统,相信人死后还要回来看看。不能走啊,活的人走了,死了的人还能找得到回家的路么?
4、
80年代还是要来临。两岸各自受到刺激加快开放。
对岸,蒋经国先生在质疑声中上台,彻底完善了台湾的基础经济建设,修建高速公路等便在那一时期完成。
美丽岛事件也在同时刺激了他和国民d其他高层执政人员——台湾真的要改变!
大陆这边呢?78年,gc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大陆进入现代化建设。
一年后,美国和台湾断交,也可以说它和大陆建交了。
台湾当局有点hold不住美国的突然背叛,台湾人民有些忧虑,于是有经济能力的开始移民。大陆同时开始对外开放。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经济特区。
这当然很重要!
因为这间接导致我的出现,直接导致我爸妈在广州相遇。
事实上,所谓离你我很远的“国家大事”,根本上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命运。
——————————我是分割线,瘦得像闪电———————————
&&我该出生了
1987年
1、
87年,不像这些数字一样重要,但它值得被纪念。
两岸的关系,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台湾终于有政治高层直接表示:反攻大陆是不可能的。接着政府解除了禁锢台湾近四十年的戒严令,同年年底,台湾老兵被允许回大陆找亲人。
几十年,故人成了已故之人,亲戚成为不亲之人。有些妻子留在大陆守了一辈子,但是丈夫在对岸以为此生都不可能再回大陆,因而重建家庭。
据说那一时期有很多两岸都有妻子的老人。没有人忍心责怪,这无关贞洁,更不关风月,不过都是被历史玩弄了一把的老人家。
我没经历过这一段,每次读到还是会有种辛酸感。
也有在台湾过得不错的老人,带着金饰金条(是因为那个年代流行送这个么?)回来,馈赠给久别的亲人。当时台湾人民的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在服饰上会更时髦,因而“台湾的衣服”也成为了女人间比较热的伴手礼。
同年,邓小平老人坚定不移的将中国朝改革开放的路上推行。
不过这对于当时正迷恋琼瑶的老妈而言……很浮云。
2、
算起来正好跟我现在差不多的年龄,但很明显,那个时代的大陆女生要保守纯情很多。没有早恋,结婚基本靠媒人,一颗到了悸动年龄的心没有一个正确的疏导口,于是在一个个感天动地、生死不离、超越贫富的爱情故事中沉沦。
有人说琼瑶毒害了一个时代的女孩。
也有人说,她拯救了那个时代的女孩。
爱情故事可能是假的,但爱情是真的。妈妈说她们那个年龄,在农村已经开始相亲,甚至有结婚生小孩的了。反正父母们觉得ok就好啦。
“哈?那根本不喜欢啊。”我无比惊讶。
“喜欢?那个年代谁讲这个……”
“而且你们好‘开放’啊……哈哈,我到现在都没谈过恋爱,你们都要结婚了!”
“这个……根本不一样!而且我现在不是不阻止你恋爱了嘛!”
琼瑶,到现在似乎都是妈妈辈的一个情节。一个四十多岁看过不少人生冷暖的女人,在聊起琼瑶时,还是会把讲烂了的,琼瑶和她老师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重复一遍。
“所以,琼瑶很喜欢写悲剧。”
“她很喜欢写女孩子爱上年龄比自己大的男人的故事啊……”
妈妈的这些结论不论正确与否,都不重要了。
只是,那个年代的女孩那么单纯。她们一定做过这样的梦,偷偷相信自己的爱情会像纸上绽放的玫瑰一样灿烂。
她们会不会在多年后,觉得现实的反差很伤人。
我没敢问妈妈最初对于爱情的想象。当年的那个女孩啊,你怎么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二十年间要在爱情和婚姻间浮浮沉沉,几度差点溺死呢?
1988年到这个时代的最后
1、
大陆的改革开放,正好十年,与台湾比邻的福建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也更扩大。
很多人从内地走出来,不再以农业为事业,而是走向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广州,成为打工者之一。我妈妈随着浩荡的人流,在80年代的最后走向广州。她在家乡已经有了婚约,当然,又是媒妁之言,互不相识。
打工者中有很多女孩子,妈妈说那个年代不太重视教育,大家会说“识那么多字干嘛,男女厕所认不差就醒了。”女孩可以直接嫁人,所以在嫁人前出来打打工,赚钱给哥哥弟弟们娶妻盖房子。赚够了,回家结婚。外公外婆也是这么想的,身边邻居家的姑娘不都是这样么?
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和别人不一样。
很朴实啊,那时候的姑娘们。
2、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名言被提出然后浩浩荡荡执行至今,成为几代人历史卷子上必有的题目。
它也可以作为那一年大陆的总结。
不知道台湾是不是对这句话同样耳熟能详,它是由邓小平老人会见胡萨克时提出的。
大陆这一年整体上算欣欣向荣,欣欣向荣这个词好土……我们年轻人喜欢说:很给力啊!
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了,自行研发的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核潜艇在水下发射火箭实验顺利完成,代表高科技上进展的还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中越为了南海岛屿打了一架。据记载大陆赢得很漂亮,越南伤亡400人,大陆么,你猜?
档案上说,仅一人受伤。
3、
台湾人蛮喜欢8,代表发。不过在又2又8的年里,台湾人民失去了蒋经国,我爸失去了他原来的工作。当然两者间没什么关系。
蒋经国,让我称呼蒋经国先生吧。问过身边不少人,大家对蒋介石的褒贬很不一,但对于蒋经国的印象还不错。
问了同学朋友,也问过这边的长辈,好像也答不出所以然……无非是深入民间,改革台湾等。
对于台湾人而言,他重要得多。
他借款落成台湾基础建设,他让民进党成为合理的存在,他解除报禁各种禁。他说过一句话,两边都很有名: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总之他治理台湾的期间,没有流什么血。台湾朋友的姐姐在那时候已经念书,据说在学校里听到了噩耗,然后一路痛哭流涕的回家了。
4、
前面说到,同年爸爸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因为他被派到大陆啦。
台干来大陆也是那个时期的新现象。
国民党在88年表示将政策重点从“反共复国”转变成“偏安等待”,同时做了一件对于大陆而言很友好的事情:台当局“国防部长”表示,将在5年内裁减25万人,使台湾军队维持在50万人。
好吧,既然大家都决定不打架了,那么我们一起弄弄经济吧。
商量之下,两边都作出妥协让步:坚持一个中国,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暂保持现状。
坚持一个中国……恩,其实这个蛮深意的。
5、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部电视剧火得一塌糊涂,然后在电视台联播十年,看到它,就知道:放假了!
对,《还珠格格》嘛。
我们这个年龄了解苏有朋大多靠这部电视剧。
记得还珠热播后,一种名叫“小虎队”的干脆面忽然火了,我们在放学后等家长来接前常常会买一袋,嚼啊嚼,印象里味道不错。
后来我们才知道,它忽然火的原因是因为十年前,两岸有个共同的记忆:有个乐队叫“小虎队”。
对于青春、对于爱,不要说是两岸,任何民族的年轻人都一样狂烈的热爱。小虎队是90年代年轻人的梦。
“追星……你们90后啊,太差劲!”继父有一次谈起“小虎队”说:“什么超男超女的(超级女声、超级男声是大陆的湖南卫视推出的选秀节目,跟台湾的“星光大道”有些相似),我们那时候没有别的明星组合,就他们!全亚洲就他们!”
“那时候不是影碟机么,都是买磁带,一堆一堆的……谁不会唱他们的歌啊……”这个管理着一票下属、工作时不苟言笑的钢铁公司领导,这个四十岁的对于周杰伦认知仅限于“青花瓷”的男人,说起这些眼神熠熠,甚至有些眉飞色舞。
10年小虎队重组,他们上内地春晚重唱“说声我爱你”、“串一串幸运草”。90后的我们很多唱不完整,70 80后们挥着荧光棒集体合唱。不少人唱着唱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难得看到叔叔阿姨级别的人如此失态。
90年代,终于到来
1、
一个河南人,一个台湾人;一列火车,一架飞机。
那个年代的火车远没有现在的速度,我忘了她说过,要在一个破烂的铁皮箱里颠簸多久才能到广州。
当时坐飞机来广州当然不能直飞,他似乎也没说过,填了多少张中英文、繁简体的表格才来到公司派遣地。
发生在80与90交汇之际,一段不算浪漫的故事,但够曲折。在那个年代,只有发生在广州才最为合情合理。
前面说过,台商大批涌进大陆的沿海开放城市,投资鞋厂,从事外贸……除了内地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台干也被派遣到广州做技术等。
2、【本段涉及敏感历史,自动销毁。】
3、那个时代,手写情书
(抱歉还是没写到我出生,因为我忽然想起来在我爸妈结婚前,有一些大事必须交代。妈妈说,在那之前,她不知道人生中有“烦恼”:赚着不多的钱,身边两套衣服换着穿,上班努力工作,下班在厂门口买五毛钱一碗的龟苓膏。她个子不高,但比例很好,随便穿一件衣服可能马上被针车线上的其他女孩子跟风。那时的她不知道,接下来,上天要送给她一颗裹着大白兔糖纸的苦咖啡糖。她吞下这颗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吐掉苦水。)
妈妈那时候很漂亮,看照片。不是哪个五官长得特别好,只是组装一起很和谐,眼神干净至极。或者年轻本来就是最好的化妆品。
我特别羡慕她,在跟我相似的年龄里,能够收到手写的情书,可是我连一封认真点的伊妹儿都没有收到过。
万恶的短信时代!感情浓缩剩下的不一定是精华,可能是糟粕!
几年前“海角七号”这阵咸咸的海风从台湾吹到大陆。可惜由于地域文化等原因,没能像在台湾那么卖座。
除了本土化语言,个性化角色,平民化生活……导演兼编剧亲自操刀的七封手写情书成为电影中的精华之一。大概那个时代的笔力才能如此深厚,我们年轻人诶,望尘莫及。
“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感觉……”妈妈皱了下眉头,认真想了想:“干干净净,戴个眼镜。”
这个他,抱歉~不是我爸哦。
他不知道算不算妈妈的初恋。
因为当时的广州涌现了大量的鞋厂,因此诞生了一种工作:针车女。
不需要娴熟技术和经验,通常是一个女孩出来做,然后回内地的家乡,再带着一群年龄相仿的姑娘一起来。
“耐克”、“阿达”……谁能想到它们从一双双青葱玉指划过,流水线一样的滑向市场,被贴上昂贵的logo。
妈妈是针车女。或者说最开始是,因为会讲普通话人又低调细心,很快成为班长,管了几条线。
因为是台湾人开的厂,大部分干部直接来自台湾的派遣,语言不通是个头疼的问题。
对了,那时候普通话不像现在全国推广。
台湾人的台式普通话:“刮哄啦,关上仓!”“厚……阿我都讲的是土豆,为什么会送上来马铃薯?(台湾的土豆是花生。)”如果要数数还会出现:“素十素”、“四四”……
而大陆呢?妈妈说当时来广州打工的女孩子大多来自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不着”、“你弄啥?”“中。”等等词在和领导交流的时候就会造成鸡同鸭讲的效果。
因而,会讲普通话成为无比重要的优势。妈妈大概有语言天赋:“没学过啊,不知道怎么就会了。”
“针车女,其实很辛苦。”妈妈有一次拉着我的手说:“二十年前的机器都很不发达,不像现在自动化、半自动的。都靠人一脚脚踩,也没有什么防护装置。有一次,有个女孩子一边踩,一遍把布料往针车里送,手来不及抽出来,直接被针从手指里戳过去!”
“呃呃呃……”我抽回我的手,好像疼的是自己:“怎么办呀那?”
“我就让她别慌!不准哭了啊……赶紧把她的手连着针从针车上拆下来,浸到旁边的机油里,过一会儿拔掉针……这样不会发炎,当然,她本来就没戳到骨头。这些都是台湾人培训我们干部的时候教的。”
当时也存在个别“歧视”现象。
“台湾干部在开会的时候,有些人会指着工作上犯错的大陆员工骂‘你们这些大陆猪’。”
“那我爸呢,也一样么?”当时老爸已经悄悄“潜伏”在妈妈身边……只是时机未到,分工各异,互不相知。
“你爸当然不会,当时女工加班很累还是他提出要保证休息时间,才能保障工作质量。”爸爸是从最底层走上来的,全世界跑着打工,大概对底层员工很能感同身受,也不存在地域观念。
妈妈比同针车不少人在年龄上小得多,但是一路上升成为了台湾人办公室突兀的“大陆秘书”。
“我觉得吧……你当干部也没什么好的。你当秘书还得给台湾人提开水倒茶……”终于,有姑娘酸溜溜地说话了。
毕竟还是年轻单纯,妈妈经不起激将,一想……有道理诶!
于是不肯当秘书,又回去踩针车了。为此被她的女领导一阵臭骂:“激将法你都看不懂!不肯坐办公室……回去吧,我多给你几条线,看你怎么管。”
总之……年轻,踏实,聪明但终究单纯,执拗又倔强。她的“特立独行”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其中就有他。
那个斯斯文文,带白色眼睛,很多年后妈妈回想起来会用“文弱书生”来形容的男孩子,广州本地人。
4、对的人,错的人 时代开个玩笑
我四岁的时候住在青岛,第一次见到“外公”,妈妈让我叫“姥爷”说他是“妈妈的爸爸”。
后来外公跟妈妈说:“孩子都这么大了,这么乖,过去的就算了吧。”他重新认了老妈。
妈妈听完后一个人躲在洗手间哭得稀里哗啦,不知道究竟是谁原谅了谁。
————————————
90年代,那时候的恋爱到底是什么样子?妈妈说他们连手都没拉过,因此我总疑心那算不算恋爱。
他们第一次讲话是因为妈妈收到他的情书,觉得这是“耍流氓”啊!于是情书在姐妹间传开了……确实挺不厚道的。他很生气的问妈妈:你什么意思呀!
第二次见面更有意思:一次聚餐,台湾干部们有意撮合,让年轻人坐在了一起。不善交际的妈妈默默地拿起虾,不剥壳直接咬了下去。
“林小姐,你看,虾要从这里剥壳,然后蘸酱油吃的。”那个男生轻轻地提示老妈,用手示范着,细长的手指灵巧地从虾的肚子剥开,一个囫囵的虾肉很快就出现了。
“哦……在家乡,我们都是裹上面粉炸了吃的。”
这样的对话,读一千次也不觉得浪漫。但它真实。
我不知道那时候,妈妈的家乡有多么迂腐,对不起,我换个词:传统。
男孩的爸爸见过妈妈一面,觉得很满意,于是让男生送返乡的妈妈回去,还要写个什么信。
妈妈说,那天一见到外公,他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他是村长,姑娘在家乡订了亲(虽然不是自己定的),一出去打工把就把婚退了,还让一个外省的男生陪着回来。这样的事足以在乡里引起非议。
妈妈的家是村里有名的“五好家庭”,外公一生正直而倔强,自尊和名声是最重要的东西。
有闲言碎语说:“说不定姑娘都‘跟’人家了。”粗俗点说,“跟”就是我们所说的“婚前男女关系”。
“伯。”妈妈轻轻地对外公说:“他爸说让你开个什么信。”妈妈似乎提到过确切的名字,可惜我忘了,是介绍信么?总之,写这封信就代表着女方家庭同意了,你们可以结婚了。很可惜,妈妈压根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只是传了句话,顺便火上加油了一把。
谣言似乎得到证实了呢……你们俩都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呀!
“跪下!”众目睽睽下,倔强而莫名的妈妈是绝不肯跪的。
5、
外公气得哆嗦,流言蜚语像生锈的针一样,把腐败和恶心的细菌射入妈妈的身体。外公用很难听的话指责……不,妈妈说,是冤枉。
“我什么都没做,他们说我什么都做了。在那个时代,在农村,在我们家,在你外公眼里,没有比这更耻辱的。”
妈妈从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回来,那里沐浴改革开放很多年……经济可以轻易的改革和开放,文化呢?
两千年的封建中国文化是一堵厚厚的柏林墙。我们在墙里,有些人在墙间石灰缝里。风吹不尽,雨溶不了,即使墙开始倒塌也丝毫影响不了石灰缝的自鸣得意。
我理解不了这种荒诞。同样理解不了的,还有当时被勒令在村口下跪的妈妈和暴躁的外公。妈妈不肯道歉,外公更没有面子。
外公气愤的说:“我没有你这个女儿。谁都不准让她进家门!”他也让村里人围着帮着,推着搡着把那个男生扭送到派出所,告他:耍流氓。
几年前,外公身体不好,妈妈回去看他,老人家年龄大了,脾气却好了,他对妈妈说:你是我所有孩子里最像我的。
一样的爱死自尊,一样的不肯低头。
外婆说:这么多孩子里,你伯最喜欢的就是你,你跟他最像了,一样的臭脾气,幸好你女儿像他爸。
这是妈妈回上海后转述的。听完后我忽然想:这才是当年外公暴怒的原因吧。
妈妈是他的缩影,是他的骄傲。是他最爱的孩子。他无法容忍他的最爱和骄傲作出背离自己和礼法的事。
我一直没告诉妈妈我的理解,我想她一定懂了。去年外公意外离世,我在北京念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24小时不敢关机,半夜总收到妈妈的短信,她反反复复问:为什么他要抛下我们,说走就走。
(大概是写到这里的时候,电脑白痴老妈居然在网上搜到我帖子了。她曾说,希望我把她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将她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也许这本“书”永远都没机会面世,但是在网上有这么多人阅读过,她说就当我已经帮她完成愿望啦^^)
不同的时代,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可能很伤人,可以很伤人。
妈妈会在大马路上拥抱我说:我的乖女儿我好想你啊!没有谁觉得这不妥。现在,没有谁觉得不妥。
6、
妈妈重新回到被“改革开放”和“改革开放的口号”沐浴了一遍又一遍的幸福广州。男孩这辈子没受过这种侮辱和刺激,他恍恍惚惚、既怕且冤。
他回了家乡,没在那个工厂出现过。经过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再在一起。
“他说他们家在山里,旁边有一条宽阔的大路。家的后面是山,前面是湖。环境很美,村庄人很淳朴。他爸爸是老师,他说他以后回乡也能当老师,然后就生活在村里。”
我查过地图,很奇怪,妈妈说的那个地方似乎没有这样的风景。
这不重要,妈妈一直相信是这样的。
对的人,错的人,时代说它开个玩笑而已。
7、海基会成立
从87年开放台湾地区民众返回大陆探亲,已经有三年;随着经济交流,两岸,尤其是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接触广泛,便会衍生出海上犯罪、偷渡走私……偷渡,这个名词在台湾和大陆间尴尬了很久。
要开不全开,开个缝让你以为过了海峡就是遍地黄金。当它真正袒露在你面前——就像女孩子,含羞带涩的总是好姑娘,脱光了多半失去吸引力。两岸三通这些年来,很少听闻“偷渡”这个词了。
另外,两岸开始通婚、离婚……涉及方方面面的法律和遗产继承。
开放是一扇门,打开了就关不上。那么,我们干政府的干脆顺从民意立个正式的组织吧。
台湾当局行政院协助民间各界组织了一个由政府和民间财团出资的基金会,以便解决这些因为两岸民间交流而衍生的问题,协助台当局处理相关大陆事务。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0年应时而生。
不熟悉?那么“海基会”呢?对,就是海峡交流基金会缩称。
“是一座桥,不是一堵墙。”海基会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很明确。第一届海基会由辜振甫任董事长,陈长文、陈胜发任副董事长,陈长文同时兼任秘书。
他当年处理的一件大案便是“尴尬”的偷渡案。
8、“闽平渔5540号”事件
说它“尴尬”,不含立场。最尴尬的事情大概莫过互称“被害者”却又互相“噤声”。这个事件,在两岸的年轻人间都鲜有耳闻。
谷歌或者百度“闽平渔”,会出现闽平渔5540事件、闽平渔F999、闽平渔6202、闽平渔6473事件……总之“闽平渔”这个名字很不吉利诶。
每一次闽平渔事件背后都是令人痛心的惨案。而其中,属5540事件,又称907事件影响最大,却最不“出名”。
对于这段历史,不仅媒体涉足很少,连两岸的史实大多都寥寥带过,我们倒拨时针只能看到这些:
它被称为907惨案是取自发生时间:90年7月22日。那天早晨,福建平潭县前镇裕村渔民在海滩上发现了搁浅的“闽平渔5540”号渔船,怎么回事呢?他们上了船一看,发现两个船舱各被两大块舱盖封住。
打开两个舱门后,渔民惊呆了:里面有35个人!确切说,其中26“人”是25具尸体和1名奄奄一息者。死者都是缺氧窒息。
10天前,闽平渔5540号载着63名福建渔民在台湾海峡与与台湾渔民做小商品贸易,就是我们俗称的“违法经营”、“走私”。
一名台湾军警抓获渔民后,将他们关进船舱内,并用圆钉将船舱顶盖钉死。然后命令13名船工将该船驶回福建。
船舱空间有多狭小,我们无从感同身受。缺氧、缺水、闷热下,每一秒钟都是煎熬,而死神目睹5540出航,就打算让一部分人永远不再靠岸。
两个船舱关押的35名福建渔民中,25死,1昏迷。另两个船舱的28名渔民幸存。
事情没有就这样结束。
5540号事件后,紧接着发生了5202号事件。“闽平渔5202号”渔船载着的,是从台湾遣送回大陆的渔民,然而途中,它竟然被押送它的台湾军舰撞沉,21人溺死……
可以想想当时两岸有多么震惊。
僵持多年,刚刚有融冰的现象,撞上冰山了。
当时,中国大陆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先发声,表示了严厉谴责并要求严惩肇事者。
台湾方面,李登辉在国民党中常会上称:“台湾民众应理解国军执行遣返大陆偷渡者的用意和执行任务的辛劳,给予他们所应得到的支持。”原中华民国行政院长郝柏村称是5202自己撞到军舰上,因此台湾没有责任。
民间还有声音说:渔民在舱内死亡源自帮派机械斗争。
事故不光彩,媒体噤声了。不论是听“上面”的话,还是内心觉得不利台湾,总之都闭了嘴。没有官方特稿,没有柴静的“看见”。
那个时代没有天涯,没有微博,没有拍客。
没有“公知”,也没有“真相帝”。
事情究竟怎样?当时“不知道”,过了二十年,鬼知道。四年后的“千岛湖”事件再次重演。但这件事情,在两岸被记叙地极为详尽。
历史死人不计其数,然而大多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无名英雄,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甚至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踏着尸体一步步走过来,我们知道他们是“开放”的垫脚石,每一具尸体在现在看来都死得悲壮而莫名……现在还会有这样的事么?
然而他们不是历史上最悲剧的小人物……尸堆成山无人知。他们终于让两岸认真考虑了“将来”。
为了防止以后类似事件发生,两岸签订了《金门协议》。
协议中规定若要遣返大陆居民,都由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负责。
——————————我是分割线,瘦得像闪电———————————
&&92年,我要出生了
出生这件“大”事。
1992年,中国大陆忙建交。
中国大陆和欧亚大陆版块的许多国家,包括解体后的苏联——各小共和国陆续建交。
我的出生,就在一个建交纪念日上。
生日和纪念日在同一天,区别点是激动的人不同,共同点是都顾不上对方的诞生啦。
婚姻这件“缘”事。
当年老妈被外公否决后,扭头带着同样的行李坐上铁皮车厢,一路的颠簸与恶心气味与以往没有任何不同,不同的只是这一班开往广州的列车没有回程。
广州是妈妈暂时的“家”。她没有家了,一个比我现在大不了多少的女孩,一个忽然“没有”了爸爸妈妈哥哥妹妹的女孩,一个白天工厂晚上宿舍的女孩,一个死爱自尊却被撕碎的女孩。她需要一个“家”。
广州也是爸爸当时的“家”。
没有浪漫,无从邂逅,与其他婚姻也没什么巨大不同,某个时机、恰好遇见,然后走一段路。
我会忍不住想,除了琼瑶不曾见过爱情的老妈,会不会觉得原来现实差距这么大,而这种恍然大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爸爸长期满世界跑着工作,对任何地域文化都仿佛与生俱来的适应;妈妈流利的普通话和与台湾干部们的长期接触,让两个人没有很大差异感。
所谓缘分,也许如此。某个时机,恰好遇见。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流言依旧是最肮脏的风,家乡人很快又“知道”了:她现在又跟了个台湾人……台湾人一定都是有钱人……她跟了个有钱人啊……听说每天穿着旗袍打扮的妖里妖气……
旗袍?敢不敢再多些现代点的想象力!古装看多了吧。
家,真的成了永远回不去的地方。谣言,不过是在已经毁容的脸上再划上两道;白眼看多了,就跟眼科大夫见白内障一样无感。
我没资格谈婚姻啦,哎~连恋爱都没谈过就谈谈婚姻,就像专家说不能空腹进食、每天三粒含铬胶囊安全无副作用一样荒诞。
作为各种婚姻的旁观者,只觉得婚姻有长有短,有幸福也有不幸。然而最幸福的婚姻都有不敢照镜子的地方,最不幸的婚姻也有发自内心的笑过。
同时作为佛教居士,我惯于把这一切理解为:缘。
我的倔强出生,妈妈的一滴泪
我出生在花都最热的季节,火辣辣的天烤的人心力交瘁。而我爸妈已经这么交瘁又火辣辣了九个月。
“踩过西瓜皮,从窗台上摔下来过;踏空过扶手电梯,还摸了下电门……”妈妈说我真是个命硬的小孩,从娘胎就看得出。
我用童年证明了这是个伟大的预言哪!
“我那时候好瘦啊,我吃不胖,还没有你的时候82斤,快生了还不到110。”
“那也是因为你不高……”我每次都反逗她,顺便再责怪下她基因不好让我才长到160多,在北方的校园行走,时刻亚历山大。
“什么呀,我的身高在那个时代的河南不矮了!我怀你快六个月的时候还穿一尺八的牛仔裤。”妈妈说着看了一眼我的腰,我赶紧吸口气挺胸坐端正:“后来是你爸说,这样不行,孩子会变形才换了孕妇装。然后,肚子一下子就大了……”
爸爸妈妈们,你们不知道小孩子性别的时候会不会很期待!趴在肚子上跟小孩讲话的时候,会不会很希望宝宝告诉你:我是男孩!或者,我是漂亮的小姑娘!
取名字怎么办呢?男孩女孩名字各一个?
妈妈怀我的时候突然酷爱酸味,曾经因为喝了小半瓶白醋而吐到呕酸水;在医院检查胎位时,几十年经验的女大夫摸着妈妈的肚子,很有信心的说:尖的,男孩儿!
所有人都毫不怀疑的等待一个男孩子的降临,包括妈妈。
除了一个人。
老爸从一开始就莫名的信心膨胀,他力排众议坚持我是个女孩。他说他梦见了给未来的女儿洗澡,梦中女孩的肩膀有一块青色印记。
从小名到全名,都是为女儿取的。我的大名除了继承父姓,兼有落叶归根,不忘祖先在台湾的意义。
“小孩虽然现在出生在大陆,但是不能忘根,总要回去见祖先。”老爸这么跟妈妈解释想了几个月才诞生的名字。
在传统上,台湾人的“根”文化很深;在信仰上,“佛教”和“马祖”文化很深。
今天的台湾,很多家宅一进门的位置仍然供奉牌位。中间是佛或者某位神明,祖先的牌位在我们家是摆放于左边,上书:黄氏****。每日早中晚三支清香,平时用清水和瓜果侍奉。
很多人误认为清水是给佛祖饮用的,其实,这杯清水是用来照自己的;而瓜果,在供奉上寓意为因果。
凡果,皆有因。台湾老一辈的人信极了这些,他们教导年轻人会说:“神明在看着你。”也会说:“会有报应的。”
不只是说,他们坚信。
当今台湾佛教信仰者众多,而基督教在年轻人中比较盛行。佛教法会的规模和参与人数常令外来者震惊。众多信徒——有开名车来的企业富豪,有邻居朝九晚五的白领,有平时爆粗口叼香烟的少年郎,有夜市摆肥皂摊的欧巴桑,此刻他们没有区别,虔诚的叩头与供养会让你明白:这不是“迷信”,是“信仰”。
当时眼看预产期来临,意外的大麻烦到了:没有医院敢接收台湾人小孩的降生。
妈妈挺着要临盆的大肚子很着急,更着急的是老爸。
医院纷纷表示:啊?台湾人的小孩子要出生啊,我们不收……万一出事谁负责啊。
那个时代可没有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培养……虽然现在的医患关系依旧让人揪心。
这也不奇怪,对于妈妈而言,台湾人不过是跟“大宝”一样天天见的干部,是孩子的爸爸。但是对于互通未久的两岸,依旧保持陌生而警惕,生怕被对方咬了,其实谁都没那闲心。
妈妈幼年的朋友听说爸爸是台湾人后,曾经悄悄问道:“台湾人长什么样?是不是蓝眼睛高鼻子?他们讲话你听得懂么?”
当时,爸爸一个大男人急得快哭了。
终于在本地人帮忙下,开了张与“推荐信”作用类似的纸条,把妈妈急急送进了石井的一家医院。
“我生你疼了整整26个小时……你伺候我下是应该的!”老妈撇下嘴,眼神一扫:“来……丫头倒杯水来,温的,要一半热一半凉的啊。”
老妈盆骨小,挣扎很久我依旧没有要出来的打算,门外焦急的爸爸收到了来自医生的选择:万一出事,要大还是要小?
“我都要。”爸爸没有犹豫。
憋得久了点,我一出生不会哭。妈妈说她疼得要死忽然轻松了……朦胧间看护士抽了几下宝宝的屁股,那个小孩不像一般孩子,它被打了也只是象征性哭两声,妈妈强调:“真的就两声,很好听。”
我从来就不爱哭,没办法。有一种说法是,小孩被生下来嫌自己命不够好就会不哭,让自己憋死……目前为止,我觉得自己不能算“好命”,但算“命好”。
居然能活到今天,我真的是“命好”啊哈哈哈~
护士抱着我来到妈妈身边轻轻地说:“恭喜你啊,是个小公主。”
妈妈愣了下,头歪向一边,忽然哭了。
小时候第一次听妈妈讲,只讲她到哭,却没讲到为什么哭,我一度以为妈妈生到我很失望T^T
那个小心肝儿碎的……
后来妈妈说,她听到是女儿就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恋爱和婚姻,想到自己的家庭和一次次被中伤……她说:女人好可怜,好弱小。
她很怕很怕面前这个无辜的小孩会重蹈她的覆辙,把她受的委屈再受一遍。
所谓男女不平等,总会有平等的时候,在上海长大的我充分享受和见证了“女权”的蒸蒸日上;所谓女人很弱小,恩~到现在我还是连锅都拿不稳,体质总不见好,但也并不妨碍内心强大。
关键是,时代真的会改变一切,老妈,“奇迹”是可以相信的。
什么是奇迹?
我生命里的第一个奇迹是右边肩膀真的有一块钱币大小的,淡青色胎记。和妈妈怀胎时,爸爸做的梦一样,他说第一次帮我洗澡的时就看到了,惊讶之极,他一直说我是上天赐给他的。
青色的印记,大概是谁上辈子烙下的款,怕认错,怕走散。轮回几遍,走到哪里都是冥冥之中,都是缘。
而我从小信佛,对宗教、文化热衷虔诚,不知道又是哪辈子积下的因果。
(我肩膀真的有胎记!!最近天热穿吊带裙室友看到了,说颜色已经很淡了。)
——————————我是分割线,瘦得像闪电———————————
&&1993年
目录:
两岸主席的重新当选
朱镕基——记忆里最厉害的人之一
文艺界憾事
两岸主席的重新当选
这一年,两岸做了件相同的大事:选主席。
之所以说是选主席而不是换主席,是因为大陆在“选举”前就会知道主席是谁,而台湾呢,国民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李登辉连任了,江泽民主席当时电话送上祝贺,也许电话里还聊了“欢迎来大陆走走”、“你也来台湾看看哪”、“我们要互相学习增强交流”……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
世界第三大国换主席,全世界都在站队围观。
大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友好建交、亲切会谈……然而总有一些国家带着看好戏的心里等你出糗。
本身嘛,“建交”就像“人脉”,一眼望去皆朋友,但总有些朋友只是因为和你拥有共同利益。当世界不忙打仗,我们还是爱搞经济,没有谁会和“合作共赢”过不去。
93年,绝大多数老百姓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是真的关心宏观经济,更不在乎国家靠市场调节还是政策干预。我们眼里只有层层上涨的价格和嗖嗖瘪下的袋子。
妈妈的体质欠佳,我一出生就必须母乳、奶粉双喂养。
她回忆起那一两年,说大陆奶粉涨价甚猛。她常提到一个叫S26的,我从没见过的品牌,当时它是极贵的进口奶粉。
在很多工人月薪300元多时,S26的售价是一百多元。三分之一个工人月薪。
大陆除了一些企业家,当时大部分百姓都还比较拮据,我们家也不富裕。一百多一桶的S26在几个月间不断跳价,110、120……
终于,老爸叹了口气:不然换个奶粉吧,在台湾,很多亲戚家里的小孩是喝雀巢的。
从s26换成当时由70多元涨到80多的雀巢,也算是很好的牛奶。可我与生俱来的肠胃弱爆了,新牛奶让我又哭又闹,因为我便秘啦。
哎……这纯属把肠胃养刁了。爸妈心疼得要命,没办法,咬咬牙节省点还是换回三分之一个工人月薪的矜贵奶粉。
民间的通货膨胀,源于钞票增印,而钞票增印的原因是中央的经济出现窘境。当时大陆的政府比较没钱,曾经两次问地方“借款”并且没有归还。政府的钱少了,宏观调控、整体控制的能力就跟随降低,想要建设国家、大兴土木下也不方便。
当时的中国大陆度过了最脆弱的襁褓期,摇摇晃晃学会走路,想跑步、总摔跤。
我学走路那会儿,妈妈说她用一条毛毯从我的两条胳膊下绕过,像拽木偶一样硬把我“拎起来”。大陆,同样需要被“硬拎起来”。
朱镕基
谈起蒋经国,两岸的人都喜欢评价他“用强硬的手段到达了民主”、“用专制手段加快民主进程”……
大陆有一个人,大家对他的评价和敬仰与蒋先生有类似处。但他的主要贡献不在民主改革上,而是经济政策。
这个名字伴随着7:30的cctv新闻和“江泽民主席,军委委员”伴随我整个童年。小时候分不清主席、军委、委员、谁谁……总之隐约知道,被电视机天天念的人名就是中国最厉害的人。
大陆人民都很熟悉他:朱镕基。
93年的经济窘境下,分税制出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被重新梳理,开始,地方一听说那么多钱都要给中央了,自然不情愿。
朱镕基,在93年中央经济最窘困的情况下被任命为央行行长。他在七月份提出“分税制”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奔跑于各省市,跟地方上的力量进行收集、反馈、争执、妥协……但“分税制”是板上钉钉,绝不会动摇的“硬手段”。
大陆的中央财政情况的确在这个政策后有了巨大改善,财权得到重新集中。
关于这个政策的优劣性,专家学者到今天还会拿出来议论,两派各自吐槽对方的不合理。你说我“强硬”,我说你“软弱”;你说地方经济被严重阻碍发展,我说高度的财政集权符合国情。
与“分税制”并驾齐驱的充满争议性的政策,还有人民币的忽然贬值。无法想象当时的反对声有多么强烈,大概不亚于台湾民进党在国民党专政期间忽然“合法化”所引发的争议。
朱镕基,或者蒋经国……当时懂得他们在做什么的人一定很少,这种独立的人格不被了解的痛苦……我总会想起即将大陆这边即将卸任的总理最后一答大记者问上说的话。
知我罪我其为春秋。这句话取自孔子编完《春秋》后说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大致是说,我现在做的事一定会遭到后世的毁赞。但我认为这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不移。
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外商们乐坏了,纷纷抢占先机进入大陆从事贸易,中国的外贸大门由此大开,并且再没关上。
我只觉得,所谓政策的合理性,就像女孩身上的衣服,你总要穿上才知道。好看与否不一定在衣服本身,而是是否合体。胖的姑娘放弃横条纹,瘦成闪电的女孩就不要一身黑了,穿什么,怎么穿,旁人的评头论足都可笑至极……
开贴至今,很多网友朋友在留言或者私下聊天时表达了对台湾民主氛围,独立选举的羡慕和推崇。大家都煞有介事的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其实,这些观点,我真的听到不止会倒背,简直能翻译成莫尔斯电码再译回去。
过去的十九年里,身边但凡有人知道我的籍贯,三言两语立马表现出对台湾政体的热血支持,仿佛自己身在其中,无比了解。
然而套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会往往是第二轮的。
甚至我们根本没有体会过。适用台湾的,未必适合大陆,反之亦然。
两岸都很熟悉的才女张爱玲也在这一年完成最后一本散文集:《对照记》。她也进入了生命的倒数。也许是93年文坛艺界憾事太多,死神暂时放过了她。
文坛艺界憾事多
全世界的赫本女神、大陆相声大师侯宝林、李小龙的独子李国豪、香港的歌手陈百强相继在这一年间离世,有病逝也有意外……但最震惊的莫过大陆有名的“朦胧派”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家中杀妻后自杀身亡的消息。
我不知道顾城在香港、澳门、台湾是否像大陆一样有名?
在大陆即使是现在,我们还会在装文艺的时候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去世的消息从新西兰传回,媒体顿时炸开锅:“顾城斧头杀妻”、“诗人变成杀人恶魔”的耸动消息充斥头条。
媒体忽然都忘了,曾经称呼他为“童话诗人”,夸他“朦胧”,叫他“梦幻”。
赞誉和诋毁都是我们给的,也许大家只是太寂寞要时时创造一个谈资。
我知道他晚了整十年。
念初中那会儿我们一群作文写得比较好,又带点“文艺忧伤”的女生间流行摘录“好词好句”。
但这种好词好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选,而是随着大陆一个叫“新概念”的作文大赛和“萌芽”书系一炮走红的青春作家:郭敬明、安妮宝贝、韩寒等。
45度角仰望天空,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我的忧伤飞成鸟,穿白色棉裙的女子……现在被吐槽致死的东西,我们当初都疯狂迷恋过,摘抄、仿写,放在网络聊天工具QQ的签名里。
当然我们现在都不承认……实在太可怕了,腾讯那只肥企鹅是怎么忍受当年忽然一起发神经的我们诶?
顾城在离世十年后随着这阵风潮重新在一些文艺小青年间火了。注意到他是觉得他的出身和我有相似处:上海北京人,原籍上海,北京长大,后又移居新西兰。
新西兰,是大陆的叫法,台湾习惯音译为:纽西兰。
70年代,大陆的文坛也在大刀阔斧地改革,顾城与江河、北岛、舒婷、杨炼在当时合称为五大“朦胧派”诗人。顾城的“童话”、“梦幻”、“意象美”像一阵清新的风,吹到干旱很久的内地文坛中。
他像魏晋时期特立独行的诗人,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他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他眼中的世界,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那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看来他不仅魏晋,也很屈原。
但他的婚姻生活却和普通人一样现实:出轨、背叛、离散。
他和妻子在那一天又发生了争执,愤怒中他用斧头击打妻子头部后写下遗书并自杀,妻子抢救无效。
遗书充满混乱的思绪和错别字。他向妈妈、儿子山木(sam)、朋友交代妻子的背叛,情人的薄凉,他自己的出轨。他说不能离开这个家而生活。
遗书写得急,顾城最后留给读者的文字依然美。那代人在顾城那读到很梦幻的诗,却得到做梦样的结局,也难怪会那么震惊。
“人间的事总是多变的,关键是心地坦然。这岛极美,粉花碧木,想想你们要身体好,来一次多好呵。我一直在忙各种事,现在真想能在一起,忘了那些事。”
再提一句,当年死亡的很离奇的还有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
几年前,我看了一部解析他死亡原因的记录片。他跟爸爸一样年轻,一样死得离奇,并且让同一个女人再伤了一次心。
那天,在片场拍动作片的他接到了枪战戏,道具中有一把仿真枪,里面的子弹当然应该是假的。
当然,应该是假的。
随着导演“开始”,三米摇臂横扫现场,长焦镜头调度移动,轨道沿轴哗哗前行……“啪”,枪声如约响起,似乎什么异样。
但是几秒种后,李国豪应声倒下没有站起。片场所有人才认识到情况不对,围上去才发现子弹已经射入背部,他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那一颗子弹是真的。不知道是场务的失职还是有人替换了它。死神开了个玩笑,用同样离奇和无解的方式带走了华人的骄傲和骄傲的骄傲。
他们唯一共有的女人没有声嘶力竭、发狂控诉。电视里,我看着她,没有哭得很凄惨,只是很显老,像花园里被我在毒太阳晒过后,立刻浇水的花。
她发起呼吁,呼吁演艺圈承担起责任,保护艺人安全。她最重要的两个男人都死于此。
为什么上帝要跟她开这样的玩笑?谁知道。
——————————我是分割线,瘦得像闪电———————————
&&1994年
青岛,我还会回家
克拉玛依大火
千岛湖,大陆看事故,台湾看灵异
青岛,我还会回家
1、
这一年的4月1日,我的老爸老妈带着一堆扎得结结实实的包裹,小心翼翼地上了飞机,不过其中包得最严实的包裹还是不足两岁的我。
我和行李一起没有意识地从温暖的广州被送到这个微寒的沿海小城。
纬度不同,经度不同,连风的味道都不一样。
2、
五一那会儿我在楼里说自己要出去走走暂不更新帖子,其实是回了青岛。
离五一放假还有一个礼拜的那个星期天,正在上网的我忽然,就是忽然……忽然想:我该一个人回青岛看看了!
剩下的2个小时,我飞快定下两张来回动车票,搜青旅,订房间,问地址。全部完事后,回头看到宿舍里妞们的目瞪口呆才想起来还没跟家里报备呢!忐忑地拿起手机,想了想没胆子拨号,被室友吼了一声:
不打也得打!总要让家人知道吧!
斟酌了下字句发了条短信给老妈,我做好被教训甚至被叫停的准备。
过了很久,我觉得心都快煎熬成脆骨了……老妈的短信来了:好的,一路平安,玩得开心啊,注意安全。
有时候爸妈比自己想象得更懂自己,我在短信里说:我对青岛一直有个特殊情结,早想一个人回去看看。
我想老妈一定是完全理解了,对于青岛,我和她有一样的感情。
3、
青岛稍有年纪的人一定认识这个logo:红红的,两个星星右上左下排列。
它是青岛的老企业,在这个海滨城市一驻几十年,55年那会儿它叫青岛第九橡胶厂。
1992年青岛双星集团公司成立,两年后,爸爸带着全家去了青岛,为了它。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青岛完成了政府迁移、东部大开发。然而,现在去青岛旅游你会发现,它在德国殖民时代遗留的建筑、街道等历史痕迹保存得还是不错。
一方面,德国的工程建设经久耐用;另一方面,当年的大开发有意避开了老城建新城。
重读历史,我觉得在改革浪潮中,人们急于“辞旧迎新”,像青岛下意识去“护旧建新”的并不多。
改革开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颠覆。当时青岛的市委书记说:青岛得了“红瓦绿树综合症”。而这个评价来自康有为的那句:“碧海蓝天,红瓦绿树。”
这句对青岛的赞赏一直是本地人的骄傲,批判之话一出,得引起多么大的冲击。市委书记表示: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拿出市区最好的地段向国内外拍卖和转让。
改革总是在牺牲和得到中涅槃而生出新生命。我想当时的青岛人也许会在感情上过不去,毕竟“向国外转让拍卖”总让人联想到“殖民时代”。不过青岛后来良好的经济发展确实拜此政策所赐。
同年,当时对我们家而言遥不可及的上海正在落成东方明珠电视塔,当时大陆最高的建筑物,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
即使现在的浦东高楼鳞次栉比,东方明珠早已不再拉风,但它永远是那堆金光灿灿的建筑物里的大哥大……所谓英雄不问身高嘛。
它是我们这一代的情结,上海永远的logo。在课本里,它陪着我们长大:语文课本里有它的诗歌和文章、数学课本算她的高度、物理课本里求它的电梯做功、英文课本中和Peter介绍上海一定会提到’Shanghai Oriental pearl TV tower’。
上海,对那时的我而言,完全无感,我们全家都不曾想到两年后我们会离开这个热爱的城市前往上海,并且从此定居。
忘了说,上海现在的市委书记俞正声,就是我们在青岛居住时,大刀阔斧东迁的市委书记。缘分呐……
4、
90年代的大陆啊,我童年的记忆里大家不像现在一样会享受,但青岛人绝对是例外。
大陆的我们,确切的说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正在为经济崛起辛勤奋斗中,但台湾的亲朋好友那时已经常常来大陆游玩。一方面大家对大陆有种特殊的好奇心,同时大陆物价便宜得厉害;另一方面,台湾的经济建设了几十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错,手上都有闲钱。
不过~不知道是被妖魔化了,还是当时的大陆卫生条件的确待提升,还是闹出蛮多笑话。
来游玩的台湾亲戚,特别是女士会不厌其烦的带上水杯、手帕、苏打饼干压缩饼干甚至是做饭的酱油……她们比较担心大陆的东西不卫生,而带酱油的那两位女士则更有意思:啊,我们以为这边没有酱油捏……
真是不嫌托运麻烦捏,液体在飞机上不能随身的吧。
这个真实的笑话没必要套上“瞧不起”、“偏见”的帽子,没有谁会无聊到扛瓶酱油过海关搭飞机,只为了来这边表示下歧视……只能说明当时的两岸还很缺乏沟通,同时经济上差距还比较大。
如果要为青岛两年半的生活贴上logo的话,那就是:海边、跳舞、卡拉OK、海鲜大排档。
但这只是我从爸妈的回忆中摘取的。我对青岛的记忆却是:紫色菱形幼儿识色卡、晚上溜海边被狗咬,饮水机烫得满手泡,在栈桥追风中疯跑的帽子,被老妈哄去打预防针,面试幼儿园失败和摔了一跤手肘至今有疤。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哎……喂~你们确定后来没有抱错小孩吗?
5、
我是跪大的……哎,传统中式家庭心酸多呀。
在青岛时,我快两岁了。到了这个年龄,妈妈们会担心小孩子输在起跑线,于是孩子们被教给简单的数数、认颜色、认图形、唱儿歌……我的小膝盖为了“紫色菱形”、为了绿绿蓝蓝的识色卡“亲”地整整两年半。常常跪着说出:妈妈这是紫色菱形……绿色、蓝色……呜啊,我记住了!
一站起来又忘了,简直比金鱼的七秒记忆还神奇。
很后很后来,记不清是高中还是大一,我在学校的常规体检中,在一大堆丑丑花花的色盲卡里,惊讶地发现自己对蓝绿色卡识别比较无能。费了好大劲,连猜带蒙才说出:
老师,这是剪刀!!吧?
回想过去的十几年,自己时不时把别人眼中的绿色当成蓝色,蓝色当蓝绿色,傻傻分不清。这才豁然开朗:原来我蓝绿识别有点天生障碍,那两年半跪得好冤TT
94年的青岛,不知道能否代表大陆所有较开放的城市,家用电器开始从基本大件往小件普及。
饮水机、新式电风扇、装饰性强的灯住进人们原先只有电视、冰箱、吊扇的家。而我,第一次见到了头上倒扣一个圆柱,下面有两个突出,按一下会流水的东西。
“用手接着,按一下那个红的……”舅舅在我迷茫的眼神中笑了,开了个小玩笑,但是我哪听得出诶!
我把手握成凹,放在红色的出水口下,然后毅然决然,不知者无谓地用另一只手按下了去。
身经百战的双手,现在做菜被油喷都不会起泡,但是当年的小手嫩极了。我的手背在滚水的洗礼下全是亮晶晶的漂亮的小颗泡泡,我撕心裂肺的嚎哭了起来。
哇——————!!!
密密麻麻……回想一下,额……密集恐惧感就顿生。
我可爱又缺乏常识的老妈赶紧拿风油精+牙膏混合着涂满我的手,于是我停止了嚎哭——因为我彻底痛到发不出声了。
唯一幸运的是,一双手没留下疤痕,到目前还算白白净净。
6、
青岛临海,生活临海而生。
生活的一切惬意亦如此。
大排档,吃海鲜,喝用塑料袋装的新鲜生啤;跳舞,唱歌,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中国版图半边临海,海滨地区无数,但是台湾一定和青岛不一样,任何地方都不会和青岛一样。
台湾人喜欢说最棒的工作莫过于“钱多事少离家近”,那时候爸爸的工作属于“钱不多事不少但离家近”。
虽然也比较没钱,但当年青岛生活成本不高,妈妈在家里安心当全职。
每天傍晚,妈妈料理完家务就会带着看了一天电视的我……我们这个年代的大陆啊,独生子女居多,这一点和台湾非常不一样。享受最好物质品质的同时,童年实在孤单,每次回台湾看到亲戚家里面至少有两个小孩作伴真是有些羡慕,我童年的姐妹兄弟都只是那个电视机。
妈妈带着我沿熟悉的路走到爸爸工作的大楼下,然后把我抱到一块水泥立方体上,我仰起头对楼上大喊一声:爸爸,我来啦!
临窗的老爸打开窗,笑着冲我和妈妈摆摆手,很快就收拾完下楼,我们沿着海边一路散步走回去。
和青岛很多本地人一样,我们有时候路上买些菜带回去做,有时候直接拐进旁边的餐厅,或者就直接在沿海的大排档坐下来……海鲜在是青岛永远那么便宜。
吹着海风点几个小菜,惬意地让很多老妈没有下厨烧饭的动力。
太阳沿着青岛的海岸线落下,最后一丝光神奇地终结于此,而蓝得有些藏青的夜晚彻底困住这个城市的人,节奏被拉长,脚步放慢,整个城市都慢了下来。
那个时代的大陆没有那么发达,没有发达到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地步。青岛的天空干净得异常,海天相连,整个青岛的背景几乎就是落到地上的银河繁星。
七八点,街口熟悉的人按时聚集,迪斯科和当时很流行的台湾歌手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高胜美的“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交替播放,人们相拥入群载歌载舞。
而我么……哎,当年真的是个不怕生的小孩耶!我每次都霸占离播放机最近的位置,管你迪斯科还是“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我对舞蹈的认识仅限于扭屁股,在最引人注意的地方扭自己的,让别人笑去吧。
有一次,我在星港卡拉OK里夺下一个外国人的麦——我走到他身后,外国人实在很高,我说话他听不到,于是我生气得狠狠拿小手拍了拍他的臀部。
他惊讶地转过头,笑了笑特别友好的弯下身体刚要说什么,我一把夺过他的麦克风然后说:我要和你旁边的阿姨唱歌!扭头走了。
不管卡拉OK的屏幕上放什么,我永远都拿起来就唱当年红遍两岸的闽南语歌《爱拼才会赢》:“一时落魄勿免胆寒 ”还有最励志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这是我闽南语歌的启蒙了。
妈妈说那个敢唱敢跳不怕生的调皮小孩是整个街区的小明星,当时别人叫她:小舞星。很多人说:哈哈,你们家小嫚以后一定是歌星啊。
这个不怕生的小孩长大后怎么都想象不了那时候的自己。
她后来频繁的搬家,认识又告别不同的人,被欺负被歧视,惊慌和自卑渐渐吞噬了她,她花了很多年走出窘境,却再也没有当年初生牛犊的“霸气”。
7、
对于青岛的回忆,大多来自爸妈的转述。我的记忆里怎么都没有一段这么美好的时光,我记住的青岛都是:“摔跤”、“烫伤”、“幼稚园老师让我唱儿歌我坚持唱爱拼才会赢,结果面试失败”。
后来我想,年轻的时候,我们是不懂得这样就叫美好:平凡无波,衣食无忧,感情美满,无罣无碍。忙时朝九晚五,闲时啤酒海风——这对于才2、3岁的我而言有什么好记忆的呀,对于很多20、30岁的人而言,恐怕没能懂得这才是值得珍惜的。
我一直有个放不下的念头,要自己回一趟青岛,当年搬家太匆忙,我的记忆忘了打包。上个月坐在北京开往青岛的动车上,“回去找找记忆”的念头反反复复趴在我的耳膜上颤抖,我的眼泪忽然就下来了,简直莫名其妙。
在青岛的几天,我住在台东的798旅社,是一家很有文艺青年气质的青旅。我在提前一个礼拜网上预定时就只剩一个床位了。
除了第一天的晚餐我在啤酒街解决……一个人消费居然也要六七十了,后来每一天我都从台东买各种海鲜带回旅店自己煮。五元一斤的花蛤,十元的香螺,十五元两个不错的鲍鱼,二十多块的超大流黄母螃蟹……对于我这个长期住在上海和北京的人,简直有种时光倒流,物价回缩的错觉!
出来玩的人性格都比较open,天南海北的一群年轻人,我们每天晚上袋装生啤+花生米,聊未来聊现在,偶尔吐槽薪水低就业难。
我惊讶地发现敢自己跑出来玩的年轻女生居然只有我一个……其实外面没那么危险啦。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次我觉得青岛的节奏快了……事实上,整个中国,整个两岸,我看着它们,二十年间从散步变成奔跑,变成狂奔。大陆一直疯狂加速;台湾起跑快,加速慢,总之都很忙,大家都很忙。
要写千岛湖事件和台湾选举,一直没法下笔,我对那段历史没概念,又不想网上随便找找资料,直到昨天老爸来北京看我,我跟他狂侃了几个小时才有眉目。
……其实这都是我为自己的偷懒找的借口 咳咳
克拉玛依大火
1、94年,大陆最“悲剧”的事故。
在我看来,“死人”永远是最大的悲剧,所以眼下,我个人不希望大陆用武力把菲岛揍一顿。
我不是单纯的大陆或台湾的教育产物,价值观有些自成一派、“大逆不道”。
大陆计划生育数十年,现今年轻人大多是与我,或者你的孩子一样独生子女。那些喊“杀杀杀”的,你可以想象你或你们家小孩站在战场上么?
在经济制裁、外交压力还很起作用的前提下,“为国捐躯”是一种精神却不是义务。
真相因为久远,已经慢慢褪色,现在的新疆克拉玛依人不再提这件“伤不起”的事,活下来的市领导们你们这些年睡得可好?据说克拉玛依人逢婚礼会默默回避12月8号。
后来我特地问了些新疆的同学,好惊讶哦!他们居然跟我们一样,晚了十几年才详细“听说”这场残酷的灼烧。
作为传媒学子我会忍不住想:我们大陆的媒体这么多年都哪儿玩去了?或者说,是怎样力量可以让这样的消息栓得比狗还要严,十几年没走出家门?
2、
“让领导先走。”
事隔太久,300多名死者,百多名重伤、截肢、毁容、感染死亡都变成我们从大陆的媒体特稿和维基百科看到的寥寥几笔。历史有时候真好写诶,时间+地点+人物就够了。
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的克拉玛依友谊馆里,当地学生受市教育局邀请,为欢迎上级官员表演文艺节目。
这本来是常见的,“又红又专”的官僚性质演艺活动。但表演中舞台幕布因过热自燃酿发大火。市官员全部逃生,乌鲁木齐来的自治区官员中17人死亡6人受伤。另外的325名死者里,有288名中小学生,37名为教师及工作人员。
当时救援队伍好不容易拉开卷帘门,门后层层叠叠堆着学生尸体,有些孩子的手脚已经融化,据说墙和卷帘门上还有残留的血色小手印。
如果“只是”这样,欠钱都会忘掉的我们还会再记得吗?这件事情在十多年后重新被我们反复“想起”的原因是那句著名的:“让领导先走。”
据传,有人在大火失控前在舞台拿起话筒对下面喊:“大家(指普通师生)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台湾人啊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这句话会成为克拉玛依大火的logo?为什么大陆人民一提及这件事就会强调啊。
我个人理解是:“让领导先走”在大陆是一句积愤很久的话。“让领导先坐”、“让领导先行”、“让领导先走”……“领导”这个神奇的物种在大陆除了死,常走在群众前面。
说来还蛮好笑,前不久在台湾马英九车队因为让普通市民让道,结果上媒体头条被民众臭批。马总统赶紧出来表态:我不在车上啦!
同时,“让领导先走”一度被认为是导致学生没能及时逃出,大量死亡的原因。
但是,是谁喊的?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喊?不知道。当年都“不知道”,何况是现在。
3、媒体的声音
我们这群学媒体的常常抱怨,老爸老妈各方亲戚老是用“大任将于斯”的口气对我们说:
等你当了名记者多帮帮穷人啊,要说真话啊。世界就靠你们来改变啦!
改变世界?我是奥特曼生的么?
大陆的媒体很多时候无非是传声筒啊,就算开了口,声音还要经过话筒网头的过滤才能被播出嘛~
克拉玛依大火发生后,当然咯,这种死了人的丑闻媒体会被要求闭嘴。台湾媒体在蒋经国期间就解禁了。大陆媒体没有“解禁”一说,我们一度是完全不报道负面消息的。
我觉得传统的报道口径有点像:正面事件大着报,负面事件偏着报。
火箭发射了,卫星升空啦怎么说?
“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国家领导人亲切慰问。”
我们的GDP超过去年了万岁耶!
“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国家领导人亲切慰问。”
那如果自然灾害已经大到逆天!完全没有正面消息怎么办呀?
“情况得到控制,死者家属情绪稳定。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国家领导人亲切慰问。 ”
……
客观说来,大陆媒体这十几年在朝开放努力着,而重大变革之一发生在“非典”时期。
“非典”从上至下震撼了大陆传播体制。
大陆人民这几年很喜欢一个叫做柴静的女记者,也是我的师姐,她在非典时期进入疫区做一线报道被大家熟知。第一次,大陆媒体不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要经过层层批准,当新闻变成旧闻都未必能见报。
我记得那段时间,家里只要电视开着就是在报新闻,“重症入住医院”、“抢救无效”、“患者无生命危险”、“消毒水抢购一空”、“死者增加到**名”……吓得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都觉得:奥,我还活着,真幸运!奥,还得上学,真倒霉!
加个插曲~当时我们家还在做布类贸易,有一天回家,老妈忽然给了我一块蓝色的口罩,薄薄的,就两层。
我记得当时“非典”太凶恶了,医用口罩要三十层才能避免感染。爸爸说,这种蓝色的口罩台湾寄来的样品,这种布料很特殊,两层可以代替三十层的医用口罩,洗了也不影响效果。台湾当时是“非典”重灾区,我记不清这种布料是台湾那边研发还是进口的,总之爸妈考虑在大陆推广……不过“非典”在这之后很快就去了,这笔可能的大生意没做成。
但没什么可惜的,大家都活着真好~ 寒假回家收拾抽屉,那块蓝蓝的、薄薄的,来不及面世的神奇口罩还躺在那,受了潮,斑驳出两块黄色的斑。
不能完全归功于体制的放开,网路和新媒体的彪悍成长也让大陆很多“旧新闻”拨云见日,重见阳光。
当年,克拉玛依大火事件在二十多天后才被中国青年报详细报道,并且由于引发了激烈反应再无大声音。
4、到底有没有
它真正被抽丝剥经历了一个轮回的长度。
前面说过,事件发生二十多天后,中国青年报才发了事件通讯,记者深情并茂,愤恨交加地强调了“领导先走”,于是读者们都一起“深情并茂,愤恨交加”了。
从此,克拉玛依大火事件被打上这样一个logo。
当年的通讯稿现在看来是不太专业的,文章用了大量 “推到孩子,踩着幼小身体逃离火场的人们的名字”、“让这些可耻的、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永受世人的唾弃”等主观判断文字,并表示“火起时,十多位局领导没有人维持秩序,没有人向被大火围困的学生们伸出援助之手,没有人哪怕是在黑暗中向慌乱的孩子们喊一声逃生的方向,没有,没有……”
那些年,媒体还让读者很信任,这样的描述有致命的说服力。
事实上这是假的,《南方周末》经过长期调查后证实:当年在场的权力最大、受伤最重、判刑最狠的副市长赵兰秀在着火后扑向舞台,引导孩子们离开然后被火焰打倒。
“当时只感到脸、手和脚火辣辣地疼,挣扎着爬起来走了两步就失去了知觉。”“她像从地狱中走出来,双手如滴油的蜡烛一样在融化,脸部90%多的部分被烈火碳化,嘴与鼻子好像熔化到了一起。”
后来,她被判刑4年半。克拉玛依大火的幸存者和家属至今提起这个名字还会恨得发抖。有些“见死不救”的领导人在后来的调查中,被证明组织了学生逃离。
也有当年九岁的报幕员回忆说:“在通道里,一个爷爷用力推开我们往前跑,我认识他,他就是演出前我给他献鲜花的那个爷爷。”
大陆知名的南方报业《南方周末》在2006年做了一期特稿:《一个轮回后的真相年:克拉玛依大火》。
刚刚重读完毕,依旧是压抑地难以言述。不论是作为读者还是媒体学子,我都建议大家读一下。台湾的传媒较之大陆自然是开放轻松很多,但大陆严谨的传媒态度锻造了一批台湾绝没有的优质稿件。
事情隔了太久,真相过了保质期就打折扣了。“让领导先走”,到底有没有?有人说:“表演开始前有人说:‘表演结束后让领导先走’,结果被断章取义了。”有伤者说:“是谁说的不确定,但一定有领导说过。” 他们信誓旦旦。至于是谁说的,当年的领导唐健、赵兰秀、况丽、赵征……众说纷纭,男女莫辩。
大陆有一位记者叫陈耀文,他追查这个事件多年:“没有任何有效证据证明是谁在什么时间说了这句话,只是个别幸存者回忆提到类似的话。”同时案件的起诉书和判决书上,也没有提到这句话。
反正,他们已经被恨了十几年,反正,他们的确负担重大责任。其中大多离开克拉玛依没再回来,很多人退休了,有人下海发了财,有人试图为赵兰秀平反但引发众怒。
不过,如果“让领导先走”真的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笑话,你会谅解那些受害者十几年如一日的诅咒么?
“千岛湖,看事故,看灵异”
我想,这件事情对台湾人的冲击很大。
这件惨案发生时,我们都还很小,因而我大陆的同学大多表示:什么~没听过啊!
我高三那年,为了应付“港澳台联考”在补习班念书,同班的都是港澳台和华侨同学。有一天,语文老师碰巧提起这件“往事”,意外的是港澳台班的同学,当然,主要是台湾同学啦,都很熟悉“千岛湖事件”。我们大概都是听爸妈叔伯辈说的。
这件事在我的印象里还蛮深。但究竟是什么时候记得的,为什么会记得,就像我的体重数值……不记得它是怎么来的,还那么牢固不肯走!
台湾人那时候蛮喜欢带金首饰,印象里,那个时期来大陆的台湾亲戚~包括我妈妈,都习惯带金饰,金镯子、金项链……妈妈习惯带两个金色的,小小的耳坠,藏在一头乌黑的长发里。
现在看来这些是多么土气又没品位的装饰哦!
不过时尚总在轮回,那时候的高腰裤和大垫肩转了一圈不是重新流行了么?也许接下来就会流行金饰啦~
时尚到底是谁决定的,作为一个还挺重视外貌的女生,我思考了很多年。
越来越觉得这是一群靠着“时尚”吃饭的人不停地整蛊、出新招让其他人围着转,好让自己能继续靠“时尚”二字吃饭。而围着转的人乐在其中,因为一旦失去这些人就失去了标榜自己的风向标。
毕竟,平凡如你我,很少有人敢像范爷那样“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一样,说:“我不追时尚,我就是时尚。”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依靠某一标准来找到自信……当然,你别想让我承认这一点啦!
同时,94年的大陆,尤其一些内陆地区,经济实在不好。
穷山恶水多刁民……这话偏激,却又有它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经济落后常导致教育——道德和学历两方面的教育落后。
当时在千岛湖游玩的那群台湾游客,金光闪闪的“露富”大概吸引了这样的“刁民”。
愚人节前一天,3月31日,很痛心这不是玩笑。24个台湾旅客,还有6名大陆船员及2名大陆导游在千岛湖观光时遭遇劫船。劫犯将所有人赶到船舱,把门锁好拧死。将金银首饰和财务抢劫一空后放火烧死了全部的人。
后来新闻里说,劫犯向底舱连开数枪后扔下炸药。油柜瞬间起火,大火喷涌而出。被锁在仓库内的人……该是怎样的绝望和撕心裂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忍受着焚烧和窒息,眼睁睁看着自己和家人被烧死在这个陌生遥远的地方。
老爸说,台湾很多年不用“共&匪”来形容大陆,但这一次,李登辉气得重新用这个词朝对岸执政党开火了!
因为这不仅是件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重大的恶性事件,关键是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也不傻,他们想:这么严重的事情难道我会告诉你吗?
他们封锁了消息,不准记者采访,更没有及时对外界公布案情进程。
但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越遮掩,大家越想知道。台湾记者来陆后便“大显神通”。因为案件虽然被封锁消息,但总不能禁止亲属来领尸吧!当时有台湾记者装成遇难者家属,在现场哭天抢地,披麻戴孝,那是各种伤心,声泪俱下谁都不敢拦着。
这些“家属”神出鬼没,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无处不在又处处都在。他们借机偷偷采访,暗藏摄影机,把所见所闻发回台湾媒体。
事情被彻底捅出后,国际舆论哗然,台湾一些政治高官人物纷纷发表激烈措辞,除了李登辉的“跟土匪一样”,“草菅人命”、“台湾…#独立”等词汇一时起哄乱糟糟,从上至下带动全民愤怒,终于把此变为政治事件。
大陆这边意识到隐瞒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晚了。
尽管我们后续工作改善很多。当时大陆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和李鹏都亲自发言表示重视,落实了善后处理,认领尸体,家属抚恤,保险赔偿。并且按照我们台湾的习俗,请了当时灵隐寺的主持继云法师为罹难者做超度。
但这改变不了台湾“陆委会”宣布停止两岸文教交流,比较痛心的是用几十年时间换来的大陆开放也暂时叫停,台湾民众不准来陆旅游。可以说,当时两岸几乎没有交流活动了。
这件事在民间的反应又如何?有一组鲜明的数据对比。
台湾在当年2月底的民意测验中,台湾人民认为“自己是台湾人”的29.1%;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4.2%;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3.2%;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支持独立”12.3%;“支持统一”27.4%;“维持现状”44.5%;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
大多数人虽然安于“不统不独”,但还是比较认同自己的“中国根”,近三分之一的人有“统一”意向。
这在大陆经济比台湾差不少的年代里,实在不容易。
事件发生后的4月底,同样的民调却变成了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增加为36.9%;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减少为12.7%;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45.4%;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而“支持独立”增加为15.5%;“支持统一”减少为17.3%;“维持现状”54.5%;其余是不知道或拒答。
我们隔离仇视了四十年,用四年的时间去试图破冰,果然很可笑。但是既然我们愿意花四十年去仇视和断绝,我们至少应该有四十年的耐心去弥补消融它。
而在此期间的反反复复,功败垂成,都是历史的因果。我们继承历史的惠泽,也要为历史的不堪埋单。
后来犯人抓到了,三个年轻人,是两个摩的司机一个无业游民。
这件事情从刑事案件发展成政治事件,这三个人变成“众矢之的”,两岸都恨得牙痒的“民族罪人”,当然是死刑。
但最后,民间还是有说最后枪决的犯人不是凶手本人。
“是从监狱里随便抓的……凶手都跑了,还抓得到?”(我之前说过,我高考是参加独立的港澳台联考)在港澳台班里,挑起这个话题的老师表示也听说过这个民间说法,看来流传两岸啦。
这就不知真假了,也许就像“狼来了”,谎撒多了,偶尔说了事实大家也不会再相信。
两岸的官方如何定义此事暂且丢边儿吧,又不是我们定的。
作为老百姓而言,这件事情能让我记忆这么深刻,能让几乎不关心时政的港澳台班的同学们心有余悸,它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两岸沟通甚少的年代,台湾海峡就像一扇落地玻璃窗,你从这里看我,我从对面看你,越来越近,仿佛没有距离。其实玻璃上任何一滴露珠,在对方眼里都可能被反射成整个世界。
这一点,到现在还是很严重。一聊起两岸,大家会喜欢“上纲上线”。何况“千岛湖事件”怎么会是件小事?那是,千岛,湖啊。或者在那一时期的台湾,看起来这几乎就是大陆全部的缩影。
你们知道么,很多台湾人现在都不愿意去千岛湖。害怕。
前面说过,台湾的宗教信仰者众多,即使无信仰,也大多信一些“虚事”。
所以这个“害怕”,分为两说。一是心有余悸,另一个么~
我曾在天涯论坛里看到一位到台湾工作的大陆先生形容说:“台湾人聊天喜欢有‘爆点’。”比如聊一个历史事件,台湾人通常不喜欢听你中规中矩地描述……他不在乎事件本身,而是有没有一个“点”。我觉得真是形象爆了!台湾人自己都认识不到耶~
“千岛湖事件后”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这个“点”,让千岛湖事件在台湾民间继续流传了十几年。我们很少再讨论它的政治性,但我们还是会说起它的“灵异”和“神秘”。网路上不知道谁排了个全球十大灵异事件,还把它放在榜首。
两岸的网路到现在都还流传着一段“华航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我也听过,不敢说真假,却更不敢随意置评,总之在宿舍里吓得哇哇大叫,当着室友的面哆哆嗦嗦的把耳机丢到一边。
声音内容先是标准而平静的飞机播报“送出,星期四……”而后呼呼啦啦一段不知道是什么,忽然有很多间断的惨叫,最清晰的是一个男声说:“呜……我不想死……”
我就是被这里吓到的,那种绝望得像黑洞一样的声音,我在任何电影配音中都不曾感受到。
这件事情在大陆多被称为“炒作”、“假的”,或者给与了“科学”的解释。在台湾,它作为一个认真的灵异事件被讨论很久。
这是信仰上的区别了,在很多“玄事”上,我觉得台湾习惯将它们炒得过于离奇,而大陆呢?则基本否定灵异的存在,会为无解的事情找一个科学的解释。
如果说,台湾有些人是过于“迷信”了,我觉得大陆的教育是过于“迷信科学”。我觉得自己身在其中,总难免“精神分裂”,常常有两个矛盾的胤然在互相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卡欠钱可以出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