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公司的售后怎么样

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的产业报道
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方托管或成趋势
来源:中财网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医疗器械售后市场竞争激烈医疗器械产品近年来同质化明显,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潜力巨大,第三方托管或成趋势。
医疗器械售后市场竞争激烈医疗器械产品近年来同质化明显,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体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厂商纷纷意识到医疗器械的售后维修服务正逐渐成为下一个风口。国内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容量近1000 亿,近8 成市场份额被生产厂家占据,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公司占领剩余2 成市场。医疗设备厂商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配件等资源,在医疗售后维修领域掌握主动。2016 年2 月起“18号令”《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明确了第三方售后服务公司在承担医院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时的合法地位,从产业顶层设计上打破了原装厂商的垄断。第三方整体托管或将成为趋势对比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医疗器械售后服务体系,美国近半医院将这项工作交付给第三方公司整体托管,以便最大限度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第三方设备维修人员在医院直接提供机器保养、维护、检测等专业服务。第三方医院器械整体托管作为未来医疗器械售后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优势:整体托管可有效降低医院设备管理成本;医院在新设备采购和现有设备维修方面,可以享受到第三方规模化运营带来的价格优惠。由于国内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大部分第三方仍集中在某几类特定医疗器械维修领域,整体托管服务仍有待发展。目前国内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机构代表性的公司有上海昆亚、上药桑尼克、健康力医疗、上海柯渡,还有区域性的公司,比如安徽医星医疗等。技术革新加速行业升级随着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公司也纷纷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启“云售后服务”时代,通过远程指导与操作,在监控设备状态、基础维修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专家表示,随着传统医疗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简单规范,未来第三方医疗器械售后服务领域,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原标题:他山之石·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第48期: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潜力巨大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第三方托管市场怎样?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医采网()
〖整理|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
最近,随着《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第三方托管市场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医疗设备第三方专业维护保养、售后服务队伍;自今年2月起实施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提出,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医疗器械维护维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医学装备的蓬勃发展,加之国家的利好政策,售后服务第三方托管面临广阔市场空间,但作为新事物,第三方托管在现实中还存在争议。
技术保障存在通病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约1442亿元,到2014年年底达到4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我国医学装备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售后服务市场同样广阔。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质量控制技术保障专委会主任委员严汉民说,医学装备是特殊商品,但目前还处于“放养”状态。很多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医疗设备种类多、数量大,新型医疗器械不断涌现,精加工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各种新科技手段都应用于医疗器械的设计研发中,每款设备的个性需求各不相同,更加大了医院采购、管理医疗器械的难度。此外,很多医院医学工程师流失严重,维修手段落后,医疗器械疏于维护保养,直接影响到器械的使用和诊疗效果。
严汉民指出,目前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和技术保障存在三大通病。首先,是价格过高,有的高档机器一年的保修费高达180万元,导致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其次,维修质量、反应时间、备件供应等不够完善;“重采购、轻服务”,不出故障就不闻不问。第三,售后服务监管空白,缺乏售后服务的管理办法和法规,价格没有参考依据,质量没有规范的衡量标准。
日前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等主办的医学装备售后服务与第三方维修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指出,17%左右的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疗器械的操作使用不当、维修保养不到位以及质量问题造成的,所以在采购环节要强调质量,在管理环节要强调维护和管理。
第三方售后服务成新力量
医院医疗设备存在巨大的售后需求,不论是传统公立医院还是当下火热的智慧医院,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离不开医学装备的质量体系。过去20年中国医疗发展非常快,医院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但在“最后一公里”维修养护上往往做得不到位。
“医院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二八定律’:医院与厂商签订的保修合同,覆盖的设备可能只有不到20%,对剩下80%的设备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缺乏系统的保养、维修和检测。而这一点恰恰可能成为医院财务上的隐形炸弹。在维修没有保修合同的机器时,会产生大量临时费用,进而可能造成医院的财务失控。”一位有多年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从业经历的与会者说。
专家介绍,目前,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方式主要分为3类:医院设备科负责、企业服务、第三方服务。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专业性最强而且备件充足,但由于工程师数量有限,覆盖范围有限,价格又高,维修的产品比较单一。而医院的设备科或者工程师在实际当中更加重视临床使用,但是缺乏备件,维修能力比较弱。
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第三方售后服务发展兴起,成为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中的新生力量,服务能力也在提高。但是第三方售后服务商由于受到资金、技术、零配件来源等因素影响,总体上还不够成熟,在售后服务市场上属于弱势群体。“目前,这类企业良莠不齐”,该专家认为,政府应该从政策上予以扶持,集中一些初具规模,有信誉、有影响的企业重点支持,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参与市场竞争。
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管理
“第三方售后服务商设备覆盖范围比较广、维修价格比较低。但是第三方售后服务一直遭受各种争议或质疑。”严汉民说,目前我国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医学装备第三方售后不仅没有国标,也没有行标,各个生产厂家有自己的售后服务标准,但对于第三方售后服务商来讲,只能学习相关的维修公司的经验,来制定自己的维修制度和服务流程。由于有些第三方售后服务商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再加上原厂家对技术及配件的垄断,导致第三方售后服务商缺乏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发展举步维艰。
“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市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一些优秀的第三方维修公司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比如,利用‘互联网+’给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建立App报修平台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等。”严汉民说。
第三方维修可以使医院找到最合适的性价比,“但全国现在有1000多家第三方维修公司,医院如何从中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如果在维修过程中出现意外怎么办?所产生的医疗纠纷如何分责?”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院长刘兰祥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院长的心声。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服务的质量、成本、安全和效率受到空前的重视,对于依赖性越来越强的医疗设备,必然要求各方从被动维修转到主动管理上来。
公告声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来源自器械之家,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不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不对其观点负责。】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大市场入驻详情~
来源:中国医采网( )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src=3&ver=1&signature=h*h5hMutYQiP2RZn*0jaFCpYrvQtHDcqxTBGCZrGuRxjBRk4lX0EliETOUnSkbCIzTPPMSy9vEe2WkyX0YY8N5fw9UfwYc-sOcGnGDPN-ipD3X0VVJVfP-ydNNGuCVhoLe2latRi0UdqI32Jpabu8kLk9NglSRQ92xTTvgEdBTI=&devicetype=Windows-QQBrowser&version=&pass_ticket=qMx7ntinAtmqhVn+C23mCuwc9ZRyUp20kIusGgbFLi0=&uin=MTc1MDA1NjU1&ascene=1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国健康全国统一大市场
诚意邀约 广告合作
今日搜狐热点家电百科 产品:
> 请问GE、西门子和飞利浦医疗系统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待遇分别如何?
请问GE、西门子和飞利浦医疗系统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待遇分别如何? 常见问题
嘿嘿。有的抄的飞利浦是全球三大医疗系统之一 关于GE,我们谈得最多的是不懂中文的韦尔奇,但是我们了解身边的GE吗?了解GE是怎么走到我们身边来的吗? GE医疗系统集团,是整体GE进入中国的开路先锋,它1979年进入中国,1991年正式在中国投资办厂。到2002年,其生产、销售总业务量在10亿美金,并成为GE在华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而中国则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GE全球医疗的第三大市场。 从它在中国市场12年的潜心经营中,我们发现,GE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但是请注意,它做了或许我们都忽略的事情:提高一个企业的品质,或格调,坚持用企业良好的价值取向去驱动企业所有的运营活动和开拓市场。由此我们说: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就不会有真正的价值和生命。一个伟大的公司,总有它与众不同之处。 带着迷走进GE医疗 曾有人话里有话地感叹:世界上有一个神奇的GE,但也只有一个GE. 是的,GE自托马斯。爱迪生100多年前创立开始,自1896年就成为道。琼斯指数创始股指企业以来,与之相伴或相争的企业,一茬又一茬;灰飞烟灭的,一个又一个。可它,惟有它,意气风发地&青春&到了今天。如今GE的年收入为1300多亿美金,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有30多万名员工。 但GE的与众不同之处,不是它的鹤发童颜,也不是它的雄厚实力,而在于它老道得竟能&十三不靠&。试想,谁能把灯泡、引擎、、塑料、CT、石油、传媒、金融&&统统&囫囵&地归到一家企业名下呢?以至于笔者恨不能仿效鲁迅先生将它们用逗号隔开。 GE怎么能成功地在这么多的产业上同时出击?怎么能成功地在这么多的国家打开市场?怎么能成功地把这么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 这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谜。于是又有人斩钉截铁地说GE是一个例外,一个专业化主流思想的例外。结论是:&GE是不可复制的。&天底下有多少东西是可以无条件复制的呢?人们需要的只是了解、感悟、借鉴,也需要合作和追赶。 走进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对GE的多元发展和它闯中国、走全球的思路,我们或许能够窥探一二&& 挟着统一的价值观来中国 问及GE成功多元化的奥秘,GE上自CEO伊梅尔特,下至基层员工,都会毫不神秘而且极其简洁地回答:&这首先是因为GE坚守着一个信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业绩,追求变革,用户第一。&一句话,GE的成功,有一个统一的文化价值观,这是极其重要的。 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副总裁吴浣苓女士认为:&公司多年来之所以被世界著名的财经杂志评选为最受推崇的公司,不光是因为它的业绩,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司有着坚持诚信、追求变革的理念。&在她看来,无论GE的哪个部分,具体的业务运营有多么不同,他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去实现这个共同的理念:诺守诚信,而又追求变革,原则也只有一个――客户第一。 GE医疗系统的产品为大型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器械这个东西,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一辈子中肯定有机会受惠于它;说陌生,则也是因为我们一辈子里可能都不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去仔细了解它。但是,医疗器械行业是特别需要&文化&来支撑的,道理很简易:它关乎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那么,GE医疗又是如何用它独守的文化价值理念去发现和开拓中国市场的呢? 做有中国特色的GE市场 GE在全世界是唯一的,然而GE的医疗器械在中国可不是唯一的。 目前,全球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大多进入中国,其中赫赫有名的三大巨头分别为:德国公司、美国GE医疗系统公司和荷兰飞利浦公司。由于民族风俗与传统文化的不同,德国人的严谨品质和美国人的开拓作风,使得西门子和GE两家企业在文化表象上形成了很大差异,结果在做产品和做市场方面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西门子十分看重产品质量,但就是拉不下高端市场的不菲报价。而GE,历来做市场就是自己的看家本领,那就更要做出有中国特色的GE市场和有中国特色市场的GE产品。 1979年,GE医疗进入中国,主要从事产品进口、销售业务。1991年,GE医疗入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办厂后,他们在中国比以往更大量更深入地开展工作:从政府到市场、政策到资源、产品到客户,调查、沟通、研发、推广,艰难而细微。12年后的今天其思路已经清晰:面向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而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发展中国家,让这里的人民也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检查保健服务――这就是GE医疗集团为自己找到的市场定位。在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长期考察和透彻分析后,GE确定:今天的中国,已经提供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普及型市场,GE医疗就从这里切入。 最佳时机,干最佳行业 其实,很多人也看到了医疗行业的高利润回报,无论卖药还是卖医疗器械产品,它就像19世纪欧洲人在美洲开发金矿那样地诱人,于是国内众多的企业纷纷涉足。但是在这个人命关天的行业里,真正能体现人类关爱的企业和经营活动,还是凤毛麟角。 GE从事医疗系统业务,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利润丰厚而又能伴人终身的行业。但是为什么GE选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把这项业务作为整个集团进入中国的开路先锋呢?GE坦言:这是在中国最好的时机,从事一项最好的行业。因为医疗行业关系着千家万户,而中国的医疗事业已经到了&最佳的改善时机&了。 GE公司副总裁、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总裁陈治博士强调:&我们的总目标,是使在中国的发展成为GE核心力的重要部分。硬件的投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软的东西,要把含金量非常高的高科技,让普通的中国老百姓也能享用,这在中国市场,已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了。& 企业挣钱都是一回事儿,但是挣钱的理念不同,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市场眼光和经营模式。如果&以人为本&不以关心他人为本、关注人类为本,如果挣钱没有找到最需要的客户而成为一项很好的事业,企业如何能数十年、百年地持续挣钱呢? 到2002年,中国GE医疗的生产、销售总业务量在10亿美金,并已成为GE在华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而中国则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GE全球医疗的第三大市场。GE医疗全球营业额达96亿美金,尽管这还不是GE全球业务中最高的,但G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副总裁马长征博士指出:&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打下扎实的基础。&花12年打基础,为什么?吴女士说:&要以新产品技术来引领,以我们坚强的维修和服务来支持,用我们最优秀的员工做保障,而贯穿始终的是我们不变的价值观和灵魂。& 12年,不用说开拓,我们又有多少企业能够活过12年?用诚信、变革和把客户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品格去发现和开拓一个新市场,并稳固而持久地占领它,这体现了GE在每一项业务目标的选择和行动中,价值理念已经顽固地渗透到了企业的骨髓,深入到了企业的每一个细胞。 将高科技&下放&普及 企业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市场开始。不可否认,全球最大、最高端的市场仍然在美国。所有要扎根美国市场的企业,一定要有最高端的技术,要用它来生产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并为之配套服务。但是中国市场显然与美国市场不同,既然GE已经很明确:中国现在提供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普及型市场,那么,深厚地了解中国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才是企业最大的机会。依据这一点,陈治说:&我们有一个很强烈的信念,就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国内作出一个&中国成本&,但确实有精英质量、精英性能、尖端技术而又普及型的产品,我们就绝对能在这方面很受客户的欢迎。&天下哪有这等完事?但GE从进入中国伊始,就是这么去做的:始终保持技术与国际接轨,同时跟随国内市场一步步往前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界惟有少数的大型医疗机构能买得起美国进口的B超机、CT机,90年代便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能拥有核磁共振机的医院仍然不多。现如今情况又获得了很大改善:过去买一台磁共振,要花数百万美金,现今数十万美金已可买到很先进的磁共振设备。目前在中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GE的影像诊断设备,全国各大城市也均设有他们的办事处和服务中心,产品一直深入到基层县级医院。从磁共振、心血管机到正电子扫描仪、笔记本超声,既有最尖端的医疗产品,也有普及型产品。其便携式笔记本B超,已经作为成熟的高尖端技术普及型产品推向市场;再就是双排螺旋CT机,从诊断的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各方面看,都比原来有了提高,报价却没有变。GE是把双排技术引进经济型CT的全球第一家,而这个产品和技术,5年前还在高端市场,国外也还是高档产品。 没有尖端技术的企业,是不可能带领潮流走的。致力于多快好省地把高端技术放到经济普及型产品中去设计和运用,让国内的客户能够享受和获利,同时也能提高国内的医疗水平;当有一天国内市场有了更高要求时,GE也能够提供更高端的市场。陈治说:&我们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在中国做全球产品 GE医疗进入中国,并不仅仅是要在国内建立一个新技术全国研发中心和产品市场,通过12年的努力,GE已经在中国建立起了具有全球最先进水平的大型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研发制造中心,这就使产品从开发、制造到销售,一开始就定位为全世界的产品。因为他们也十分了解国际市场,这种普及型高尖端技术的产品,就是在美国、欧洲、日本,也是极具竞争潜力的,能有很大的获胜机会。在中国投资开发制造,建立面向全世界的生产基地,这就是GE更高的眼光。 GE医疗系统目前在华已拥有三家独资企业和一家合资企业,亚洲的营运中心也已经逐步搬迁到中国,GE医疗中国员工已达1800人、工程师400多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从最初的数百万美金至今已逾4000万美金,产值从最初的1000万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13亿元人民币。X光机、CT、双排CT、磁共振,这些在技术含量、性能、质量、成本上都体现了最佳特色的产品,就是在北京工业园的大楼里开发制造的。而无锡工厂生产的笔记本B超,又将是GE医疗推向全球的骄傲产品。今天,全世界CT销售量的25%、中国普及型CT市场超过50%的装机量,均来自GE医疗在中国的研发制造基地。而2000年时,随着第1000台高科技CT机的下线,中国就已经成为了全球五大CT机供应基地之一。 把中国作为全球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来打造,GE直接实现了人才本土化。随着GE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引入,在国内培养和发展了本地的专利技术研发队伍。目前北京研发中心以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掌握高尖端技术的工程师就有250多名,他们所担当的是全球化的研发任务,参与GE全球高档医疗产品以及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工作。由于全球协作完成项目,一项创新研发成果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完成。 在提升国内技术队伍的同时,GE扶植了大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本地高新技术协作厂商。从产品的最佳成本考虑,GE医疗一直注重在国内的生产采购。目前50亿美金的采购销售,尽管在国内所占份额还不很大,但是马长征认为:&采购量不能光看数字,还要看它的含金量。尤其是技术领域,正是因为与医疗系统直接有关的、与塑料直接有关、与集成电路板有关的领域,中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也就有了很好的发展。今后,我们的采购还会更偏重国内,我们还在打基础,未来20年,我们会有一个在中国成长最快的市场。& 什么叫做全球产品公司?显然它的产品不只是为中国、或者为发展中国家、为不发达国家做的。实际今天GE的中国产品,70%为出口,且绝大部分出口欧美国家。CT、X光机,产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每年达到了1000台的生产能力。2002年GE中国医疗的出口额已经是1998年的10倍,并成为北京市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企业。定位好的产品可谓洛阳纸贵,销售非常好。GE是用高端技术、较低成本、普及型报价,把产品卖给全球用户的。GE人称:这才能使我们稳站市场第一的位置。 &分享&自己的成果 GE医疗并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买卖产品的公司,而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公司。GE的策略是:始终追求做最迅速最前沿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公司,同时注重让产品服务和管理经验在整个业内获得分享。 在GE医疗看来,售后服务并不是机器维修这样一件简易的事情。&帮助用户&,最重要的是全方位帮助用户用好机器,提高营运管理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在产品销售的同时,GE投入大量资金,免费为国内医院培训六西格玛的绿带、甚至黑带(注:绿带、黑带是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中表示专职人员水平的职称),帮助医院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长期举办院长学习班,结合案例介绍医院管理最先进的运作方式,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GE还有意支持国内的医学学术活动和提高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请国内的专家走出国门,或把外国最好的专家请到中国来,跟中国的学术界进行交流,共同研究课题,写出高水平的论文拿到国际上发表,以此助推中国医药卫生界尽快地与国际接轨和使国际上对中国的认识逐步加深。 GE认为,自己跟医院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提供医院一个最好最完整的解决方案。而在国外,他们早已有了这样的全面服务方案,甚至医院的管理运营就外包给他们,医院只从事专业医治。GE的经营,从产品延伸到管理,从技术延伸到服务,让好的东西跟客户一起分享,这些活动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卖出自己的产品了,重要的是在传播一种先进的服务技术和更高的医疗职业理念。如果深挖这其中对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被国内医疗界称之为&新文化运动&了。而在致力于推动客户成功的过程中,GE医疗系统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家集技术、制造、管理输出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 一定要做一个好公民,这是陈治反复强调的。GE医疗不仅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纳税企业,多年来,GE员工还自愿捐献和帮助中国的希望小学,贫困地区女老师的培训,以及城市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吴女士说:这样做,可以让我们的员工更多地了解工作的意义,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可以尽我们的微博之力帮助身边的人,并让他们也了解GE在中国的工作意义。 最中国化,也最国际化 GE自豪地宣称:我们既是一个全球公司,又是一个本地公司;是最中国化的跨国有 企业业,也是最国际化的中国公司。 GE医疗不仅提供全球性产品,陈治说:&我们还是一个最多样化的员工合成体,我们有海归派、有土鳖派,有法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完全是五湖四海。我们在管理上看谁是好的?那要看谁更了解国内,更了解你的业务。&而49岁的陈治,似乎天生就有适应任何环境的过人能力,韦尔奇曾诙谐地称他&呆在匹兹堡和呆在北京一样&。不久前,他被授于&GE杰出领导人奖&,并被晋升为GE全球副总裁,这主要由于在中国市场上通用电气医疗部门的杰出表现。当问及他的领导风格时,他说:&给我的机会很重要,我有三个感谢:感谢改革、感谢国家、感谢客户。GE在国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很多调整,但是GE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产品非常好,管理非常好,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同的环境下我们有不同的做法。& GE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政府有很好的合作,并深入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这当然大大地帮助了GE推进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吴浣苓女士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我们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思路,实际上与GE的文化一点都不矛盾,而且有很多共同之处。最简易举个例子,邓小平说步子再快一点,GE说要讲速度;邓小平说思想再解放一点,GE说要少一些繁文缛节,少一些官僚主义;邓小平说胆子再大一点,GE说要自信。看到这些,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我们在这里,就是要像国家所倡导的,投资于培养人才和引进尖端技术,多为中国出口创汇。在中国飞速发展之时,我们会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寻求我们的增长。& GE的产品本土思考、全球推广;GE的人才本土提高、全球使用;GE的技术本土创新、全球引进;GE的市场本土开发、全球占领。其实对于一个国际化企业来说,全球化,就是本土化;本土化越深,全球化越强。
标签:&&&&&&&&&&&&&&&
" tab="tab_0" >常见问题热点事件家电人物家电名词热门品牌
热门新品12345678912345678910 123 4 5 6 7 8 9 10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有多大?我们算了算……
麦科田医疗
[ 亿欧导读 ]
在2013年进口的医疗器械中,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医疗器械有医用耗材占19%,医用敷料占12%,保健康复类的器械占22%,总和为53%,即需要售后服务的医疗器械占总额的47%。由此可见,这个大概的比例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尴尬的时刻:笔者从事设备售后服务工作已经十六七年了,作为这个行当的老司机,一向是自视甚高的。直到最近笔者跟在土豪公司工作的太太聊天,说她们公司擅长资本运作,呼风唤雨,为啥不考虑投资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这个领域呢?按理说,医疗大健康是最近各路资金追捧的大热门,而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算是医疗大健康领域中的一个小而美子领域,利润挺高,市场规模也不算小了。
咱太太闻言呵呵一笑,说:“我们公司要投就是大手笔的投啦,你说的这个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如果是一个小众市场,那小打小闹的有啥意思?”
讲到这里,我突然才发现,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好像我也没有仔细想过,我只知道自己比较了解的医疗公司每年的售后服务收入是多少,而整个市场规模有多大呢?这还真把我问倒了。作为一名从业者,我感到了莫大的羞愧,自诩为这个行当的老司机,怎么连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都不知道呢?
死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
赶紧上网查一查吧,这一查才发现,首先介绍医疗设备维修市场的数据和资料非常少,其次找到的为数不多的文章对于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的估算也是众说纷纭,有说2000亿一年的,有说1000亿的,还有说500亿的,我都不知道该信谁的,最让我失望的是,这些数据并没有标明来源,也没有说明如何计算的。
死了张屠户,咱也不至于吃带毛猪吧?即使没有现成的数据,咱们也可以通过公开的数据进行估算吧?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给到老婆大人,在家里岂不是要一直抬不起头来?
要想计算医疗设备维修市场的总规模,最准确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计算所有医院花费在设备维修上的总费用;另外一个是计算所有维修公司的总收入。但无论是哪个办法,真正计算起来都是不可能的任务。看来只有通过间接的办法来估算了。
有多少医疗设备需要维修?
在中国产业信息网,我查到了2001年到2016年中国市场规模如下表:
我们知道,医疗器械按照最新的分类标准有44个分类,并不是所有的医疗器械都需要维修的,比如说很多医用高值或低值的耗材,医用敷料,部分的保健康复类的医疗器械也不需要维修,需要维修的主要是诊疗设备,比如说CT, MR,核医学,,心电监护仪,放疗设备等等。
那么这些需要维修的医疗设备占所有医疗设备的比例是多少呢?援引广东医谷赖志城先生整理的由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2017年全球医械市场概况以及2022年全球医械市场预测》一文中的数据全球医疗器械占比图如下:
从上图看出,心血管科(12%),骨科(9%),整形手术(5%),创面处理(3%),糖尿病相关(3%),一般医用耗材(3%)这些都是以耗材为主,不需要维修售后;对于其他类别的医疗器械我们粗略估算有一半(8%)不需要维修。而在IVD行业比较特殊,通常试剂跟仪器的销售占比约为3:1,因此粗略估算IVD行业中不需要售后服务部分的占10%。
上述百分比加起来为53%,即有47%的医疗器械是需要维修售后的。这个估算到底准确度有多高呢?为了验证这个比例,我找到了来自申万投资健康微信公众号的一个数据,说2013年医疗器械进口结构中如下图所示:
在2013年进口的医疗器械中,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医疗器械有医用耗材占19%,医用敷料占12%,保健康复类的器械占22%,总和为53%,即需要售后服务的医疗器械占总额的47%。由此可见,这个大概的比例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因此我认为,在所有医疗器械中,大概有50%的医疗器械是需要售后的。根据这个比例,我估算出年需要售后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制作成图表如下图所示:
计算结果出炉,你意外吗?
有了上面的数据,是否就能间接的推算出来中国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市场的规模呢?这其中还缺乏一个关键的数据,就是平均来讲,售后服务的费用占医疗器械采购金额的百分比是多少?
这个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通常来讲,高端设备或者关键设备(比如说CT,MR)的售后费用占比比较高,而常用且价值低的设备(比如说血糖仪,血压仪之类)售后费用占比就会相当低,因此平均下来到底是多少,可能会跟这家医院医疗设备的构成有关系。
在这里我给出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一个大概的平均数—3%,即如果一家医院的所有可维修的医疗器械的资产总和为100块的话,每年的维修费用就是3块钱。有的朋友会问,这个数字靠谱不?怎么得来的?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一下《医疗设备维修成本分析和管理》以及《各类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费用现状分析》等相关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来试着估算一下2016年的售后服务市场总量,大家需要了解,可以维修的这些医疗器械都是耐用品,通常来讲生命周期都有7-15年,我们取一个平均数,假设所有的医疗器械的寿命都是10年,因此在2016年的时候,2006年卖的机器还在使用,虽然马上要淘汰,但是还要维修,因此在2016年初,整个中国的可维修医疗器械的总量为2006年到2015年历年来销售的可维修医疗器械总量之和,即7283亿元。乘以3%就得出2016年初中国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市场总量为218亿元。由此可以计算出2016年到2019年售后服务市场总量如下图:
这样看下来到2017年的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市场总量为267亿元。
这将近300亿的市场规模到底是算大还是算小呢?我觉得还是挺大的,首先从上面的表格上看,这个市场的规模增长的很快,其次我们现在看的是一年的市场规模,售后服务是很有粘性的,客户一旦购买了服务合同,就可能会持续购买,这样每年几百亿的售后服务市场,足够养活大大小小的许多售后服务公司和千千万万从事医疗设备售后服务的工程师。相信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领域,我们做为医疗设备售后服务工程师可以有大把机会大展宏图。
诸多利好不及行业自勉
你知道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017发展热点看热词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微信扫码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填写个人信息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