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消费习惯,操作系统 智能硬件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当前位置:
从黑科技概念到消费级产品 VR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虚拟现实与之前发布的各类电子产品有所不同,这段时间各大厂商都在对虚拟现实设备进行大肆宣传。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虚拟现实距离全面普及还需等待时日,下面几个观点就是几个目前虚拟现实普及的几个障碍……
  2、外形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通常VR设备的外形与砖头类似,无人如何改进,将一块砖头挂到头上肯定不会美观。还有就是安装和使用问题,如果你不想局限于电脑桌前使用虚拟现实设备,你还需要为此提供更大面积的场地,这样你在游戏过程中才不会碰到家具或者踩到家里的宠物。  3、舒适度  幸运的是,早期Oculus和Vive头盔的体验者称,佩戴这两款VR头盔非常舒适,尽管头盔的外观可能很容易弄脏,并且看上去非常笨重,但是佩戴之后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贴身、很安全,而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  眩晕恶心是VR使用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些使用者声称,尽管佩戴时间不长,也会有不适的感觉,也有一些人是在长时间使用后才感觉不舒服的。  还有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那就是头盔的尺寸,有些人可能会把VR头盔和3D眼镜作比较。尽管Vive和Oculus头盔都可以对头部空间进行调节,但是每个人头部的形状和眼镜的视力都不尽相同。有人在带上头盔后会感觉非常不适,自己佩戴的眼镜可能会刮伤头盔内部的镜片。  这些问题都需要是硬件开发者们逐步解决的,除了购买虚拟现实所需的硬件外,有多少玩家会为了体验虚拟现实去佩戴隐形眼镜呢?  4、可玩性  关于虚拟现实设备的可玩性,除了上述几个问题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事情,虚拟现实设备应该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体,如果一款虚拟现实设备除了玩游戏还能够做其它事情,它将会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还记得&谷歌眼镜&吗?就是因为用户范围不够宽泛,导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上述观点可能不会被广泛接受,但也是对目前虚拟现实设备现状的一种观点。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证明了它的实力,现在它需要做的是让设备不仅仅用于玩游戏,更多的将虚拟现实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才是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最佳方式。&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2016年智能硬件发展前瞻 曙光还有多远_智能硬件,智慧城市,物联网_市场分析_中国安防展览网
2016年智能硬件发展前瞻 曙光还有多远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智能硬件,一个被认为能颠覆人类生活的行业,几年来如火如荼的向前推进。特别是2013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传统制造商谋求转型,创业者蜂拥而至,穿戴设备、智能家庭、健康医疗、汽车智能化一片欣欣向荣,仿佛智能硬件的春天已经到来,马上要大爆发。  2016年智能硬件发展前瞻 曙光还有多远  两年过去,智能硬件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大爆发,2015年反而越来越多的人用&寒冬&来形容智能硬件的发展现状,资本寒冬、创业艰难、伪需求,似乎成为业界的一致观点。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成效还未显现,Apple Watch登场没有带动消费热潮,很多中小创业者举步维艰,很有可能倒在黎明之前。    2016年智能硬件发展前瞻    好也好,歹也罢,2015已经走完,2016年马上到来。2016年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如何?是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还是迎来希望的曙光进而大爆发。笔者就根据多年对智能硬件行业的观察,以及与多名创业者的对话心得,谈谈自己的看法。    智能硬件很庞杂    智能硬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很多智能设备的合集,包含穿戴设备、智能家庭、健康医疗、汽车智能化等等。由于没有确切的界限,很多厂商给电子设备加上Wi-Fi或蓝牙模块,再做一个粗糙的APP就号称智能硬件,每个创业者都在出智能硬件,搞得智能硬件好像菜市场。    笔者认为,智能硬件按使用需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改进体验、一类创造需求。    改进体验是指已经存在或有成熟市场的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新增智能互联模块,添加用户友好界面,实现体验简单、远程互动、交流共享等功能。目前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占绝大多数,例如智能路由、互联网电视、智能水杯等。    创造需求是指本来不存在,近几年才出现的采用新技术、新概念创造的具有新形态、新功能的智能设备。目前创造需求类智能硬件只占一少部分,例如智能手环、航拍无人机、运动相机、虚拟现实(VR)眼镜、语音机器人等。    由于品类纷繁芜杂,智能硬件还有很多分类方法,每个品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都不一样,有的品类已经接近成熟,初步出现垄断;有的品类正在颠覆市场;还有的品类刚刚起步。综合来看,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走在前面,其症结在于智能,创造需求类还在摸索,其症结在于硬件。    改进体验:症结在智能    &智能硬件&这个短语的主语是硬件,定语是智能。而改进体验类的症结不在硬件,而在智能。因为它们原本存在或有成熟市场,产业链相对完善,硬件生产不是大问题,现在要在智能上下功夫,发掘用户痛点和潜在需求,使功能更完善,体验更友好。    发掘用户痛点和潜在需求很多时候并不是技术能解决的,而是贴近用户心理,其实是非常难的。目前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发展参差不齐,只有少部分切中用户痛点,更多的是玩花活,创造很多伪需求。    最好的例子是699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2,央视对比测试净化能力已经不输2000多元的产品,但被网友爆出不装滤芯手机APP依然显示空气已经被净化。这根本不是净化器硬件质量差,而是APP算法的问题,APP显示的净化数据并不准确。小米空气净化器2硬件达标,但智能模块纯属噱头,它的热卖只是贴了个智能的标签,卖的更便宜而已。    互联网电视:内容是王道    迄今为止,完美切中用户痛点的智能硬件是互联网电视,先导者是乐视。当传统电视厂商在显示技术上拼杀时,乐视以生态和内容切入,随后小米、暴风、PPTV、风行等一大批品牌跟风而来,传统电视厂商也转型互联网电视。现在消费者购买电视不仅仅看硬件,更多的是看内容。    尽管互联网品牌的技术储备远不敌传统电视厂商,但内容上很有优势,消费者自然买账。今年乐视电视销量超过300万台,加上其他品牌的销量,预计互联网电视整体销量将突破500万台。互联网电视已经是一股强有劲的力量,2016年会进一步壮大,相互竞争更激烈,16年底整体销量至少800万。    智能家居:场景是关键    智能家居提出已经20多年,至今也没能实现。智能家居是一个完整的家居场景解决方案,需要互联互通各种设备,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目前智能家居设备解决单一需求的,还未形成全套解决方案。现有产品中只有互联网电视、智能路由等少数设备切中用户痛点,像智能灯泡、智能体重秤、智能水杯等多数产品仅增加看似有趣的功能,并没有什么大用。    拿智能灯泡来说,小米和魅族(第三方合作品牌)都推出过,只有换颜色,定时开关等很鸡肋的功能,市场反响平平,都没有迭代产品出现。小米推出的智能家居套装算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功能比较基础,玩玩还是可以的,实用价值并不大。    2013年以来智能硬件创业火爆,在资本热潮和创业热潮的带动下,很多智能硬件是产品经理臆想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切实的市场调研,也没有找到用户切实的痛点,只是增加个智能模块就而已,怎么会被消费者接受呢?    智能出行:还要等几年    节能环保、无人驾驶是智能出行的关键词,目前收产业和技术的限制,节能环保已经实现,自动驾驶刚刚起步。特斯拉推出自动驾驶方案,要求司机必须在驾驶室,谷歌、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都处在试验阶段。现在智能汽车发展的瓶颈不是智能模块,而是电池续航和充电网络,该问题解决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预见特斯拉、蔚来汽车、乐视汽车,还有传统汽车厂商的加入,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会极大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普及还要等几年。    2015年智能的电动车(小牛电动),智能自行车(乐视超级自行车、云马C1),小米9号平衡车出现,市场反响都不错,其中小牛电动还推出&牛油保&,丢失直接给一台新的,相当贴心。不过他们都有个通病,智能模块只是添头,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是硬件给力。    小结:    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首先硬件部分要过硬,其次智能模块要贴心,为了智能而智能只是伪需求,需要做到差异化的定价和核心技术,加之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脱颖而出,最终做出影响力。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及2015年寒冬的洗礼,资本会更理性,产品也更务实。    2016年新推出的智能硬件将更贴心,互联网电视、智能路由等已经找准定位的产品会加速发展;还会有少部分智能硬件找准方向,迎来小爆发,不排除有少数智能硬件会热销;当然绝大多数智能产品会在坎坷中度过2016年,直到切中用户痛点。    未完待续...    创造需求:症结在硬件    与改进体验类智能硬件相反,创造需求类智能硬件的关键在硬件。创造需求类智能硬件创新幅度大,新产品从研发转化到试制,再从试制转化到量产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VR(虚拟现实设备)    最好的例子是VR(虚拟现实设备),2015年VR特别火热,有三星、索尼、HTC、Facebook等一长串的知名企业推动。但是火热背后也有问题,收技术限制所有巨头也无法完美的解决眩晕、畸变等问题。VR只是载体,视频和游戏内容才是VR爆发的关键,目前影视内容制作成本高,游戏开发难度大(HTCVIVE仅有几个体验场景)。笔者认为,2016年VR前景开阔,或迎来一波小爆发,真正暴发还需要时间,最少也需要两年。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笔者把智能手表归到创造需求一类,是考虑传统手表看时间的需求很弱,已成为品味和身份的象征,智能手表主要功能也不是看时间,而是手机屏幕的延伸,是一个小屏生态系统。    智能手表已经发展好几年,本以为Apple Watch上市会带动行业迅速成熟,没成想Apple Watch也不受欢迎,远未达到消费预期,更别说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究其原因,智能手表是一个小屏生态,现在谁都不知道小屏生态应该是什么样,很多第三方的App都很鸡肋,还有续航差,数据记录不准确的问题。生态的探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笔者也无法断言智能手表在2016年会怎样,好消息是全球的软硬件企业都在努力,相信很快能找到正确的路。    智能手环销量已经暴发过了,不过爆的有点过火,小米手环销量累计已经突破1000万支,小米手环的出现还逼死一大批创业者。购买小米手环的人绝大多数是便宜,试错成本低。其实小米手环只有记步、心率等功能,只提供简单的数据记录,并不能在有效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给用户合理的生活指导,所以用户粘性并不大,往往用几天就丢在一边。业内走在前面的Fitbit、卓棒、Misfit也抢不到哪去,所以Fitbit跌破发行价,Misfit被出售。唯一例外的是GPS运动手环,定位清洗用户好评度高,不过比较小众。2016年智能手环要做的是沉淀再沉淀,挖掘用户真实需求。    小结:    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创造需求类智能硬件的路将更漫长,2016年依旧是探索期,还谈不上颠覆。不过也有例外,航拍无人机、运动相机、儿童手表等少数品类已切中用户痛点,2016年就是春天,不过面临跟风者的竞争,市场成功引来大批新进者,竞争在所难免。    总结:2016不是黎明前的曙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智能硬件现在还不接地气,消费习惯还没养成,产业链也不成熟,2016依然是探索期。只有部分品类突围,正走在颠覆传统的路上。从全行业来看,2016智能硬件不是黎明前的曙光,还要在黑暗中求索。可以肯定的说,智能硬件的发展与成熟时不可逆转的趋势,未来在远方,远方的路必须一步一步踏出来。
声明:凡来源标明“中国安防展览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安防展览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安防展览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3月22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8
为答谢广大会员,进一步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促
  截至3月19日晚间,2017年年报披露接近尾声,安防企业也
  在新技术和资本的狂热推动下,创业企业新锐迭出,行业精
  中国安防展览网联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防协会共同举
  2月25日,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
  狗年来,旺气到,迎新春,齐欢笑。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
北方国际警用装备暨智慧城市、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英文
咨询中心服务咨询在线客服媒体合作展会合作拒绝访问 | www.tui18.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tui18.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f8436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610被浏览34,254分享邀请回答1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4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