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师德的集中体现在在忠厚为本……还有什么?

忠厚传家久
我的图书馆
忠厚传家久
忠厚传家久
开篇之前,先要给“忠厚”一词正名。
有一句话叫“忠厚是无用的别名”,出自鲁迅先生之口,先生在《坟·论“”应该缓行》中说:“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这里,忠厚指的是在敌人面前太老实太软弱,这自然是不足取的。诸暨还有一句俗语叫“忠厚老实是个贼”,这是忠厚被精明人所用,成为狼身上的一张羊皮,成为获取人们信任的一个幌子。正因为有这些话语的存在,导致人们对忠厚的理解渐渐出现偏差,认为忠厚就是无用,就是窝囊,就是软弱。一个词的词性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式微。
事实上,忠厚的本义是指忠诚、厚道。忠厚,历来是儒家修身的追求,是儒家齐家的手段。“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这句话祖祖辈辈地流传。它的意思是: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认真读书,学习前人优秀品质,可以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也因此,它常作为门联的首选,从古到今,世代悬挂,成为家风,成为门风。它是家族绵延的根,是民族传承的魂。
诸暨人的血液里,历来流淌着忠诚与厚道。诸暨人的直爽,来自这种厚道。诸暨人厚道的基因,则来自祖先的聪明睿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将忠厚注入家训家规,成为后世子孙修身齐家的行动纲领。
《暨阳柴氏祖训》:“周以忠厚开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后周过其历,论者谓忠厚之报。故凡宗人,持身涉世要必以忠厚为务。”
这段家训明确指出,忠厚是“持身涉处”,即为人处世的第一要务。忠厚不仅传家,而且还能传国,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周朝就是靠忠厚建立起王朝,并以忠厚传世700多年。《左传·宣公三年》载:“(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这句话写了周成王占卜,卦象显示周朝还有700年。而历史上自周成王以后周朝存在728年,所以说,“后周过其历”,超过了700年的预测。周朝为什么能传得这么长久,那是因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谨持忠厚的一个回报。
《暨阳乌岩蔡氏庭训》“谨厚”:“国有持重之臣,国之良也;家有持重之子,家之福也。喜谈人过失,妄议人长短,而戏言不经,戏动不法者,则凶于尔国,害于尔家,莫兹为甚者也。”
谨厚,即谨慎笃厚。大到治国,需要谨厚的臣子;小到治家,需要谨厚的子弟。谨厚是一种思想品质,一种道德行为。无论为臣为子,都要持身谨厚,注意言行举止,做到不“戏言”不“戏动”。“戏言”则会妄谈别人过失,妄议别人长短;戏动则会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背离谨厚的轨道,便是与兴旺发达、和谐稳定分道扬镳。
《暨阳浣东袁氏萃涣堂祖训》“存忠厚”:“刻薄之风,皆起矜心之不忠,不忠则因以不厚,一切损人利己之事无所不为矣。凡人忠厚存心,则事事皆循天理。刻薄成性,则念念皆丧良心。善恶之判,祸福之胎,靡不由此。昔于公治狱,大驷马之门;窦氏济人,折五枝之桂。朱子云:‘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古人垂戒格言具在,凡吾宗人不可不念。”
这则家训从不良的社会风气入手,进行人性上的刨根问底。认为世间的人越来越冷酷无情、奸狡诡谲、残忍刻薄,都是因为存心不忠,而存心不忠则是因为不厚道。不忠厚,便不老家,便损人利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了。套用王阳明的良知理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个人不忠厚,便是良知的缺失,就做不到自觉地“为善去恶”。忠厚与否,是辨别善恶的依据,是灾祸福分的源头。忠厚是良知,“忠厚存心,则事事皆循天理。刻薄成性,则念念皆丧良心。”这样的至理名言,古今通用。
做人要忠厚,不要刻薄。朱熹警诫人们不可以刻薄待人,“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这句话从事上讲,是告诉我们因果报应之理,所谓天道好还。《尚书》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能够常常行善,天必降福;人如果刻薄而不善,天必定降下灾殃。刻薄的人是不念恩、不念旧,受人恩惠没想到要去报答,而且一心只图私利,那么即使是骤发,他也不可能久享,必定有骤亏之一日。反过来,受人恩惠常常念著报恩,天也必报他以后福。如果是常念著旧友,念旧,友谊也必定恒常。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往往天给人的报应,都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今天刻薄待人,必定也招致别人刻薄待我,我们凶狠待人,必定有人来用同样的方法治我,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
忠厚传家久的事例层出不穷,这里仅举家训中提及的两个典故:一是于公治狱,大驷马之门;二是窦氏济人,折五枝之桂。(详见《诸暨家训中的典故》一文)
忠厚得福报,刻薄是祸胎。为此,诸暨的祖宗先贤围绕“忠厚”这个根本性的主题,对子孙后代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如:
《戴氏家规》里有“大惩劝”:“凡人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族中尊长有德望者,虽任非师保,亦必时为劝诫。古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凡我族人,均宜念素定之命,而勤承先启后之图也。”将“为善去恶”列入惩劝的主要内容,并将惩劝的职责落实到族中德高望重的尊长的头上。素定之命,即宿命,宿定之命,预先确定的命运,便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命运。
《暨阳冯氏务本堂家规》有“仁义”教育:“凡子孙入学读书,须以仁义常常为念。若偏滞词章,貌儒貌,服儒服,言儒言,而所行皆不仁不义之事,此乃衣冠中之禽兽也,深所不取。”将“仁义”作为子孙读书的必修课,要求做到念念不忘,入脑入心。仁义与忠厚不分离,忠厚必然仁爱,忠厚必然好义。两者都是儒家的精髓,但是,要发自内心地仁义忠厚。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口头或文字,面貌像个读书人,穿着像个读书人,说话像个读书人,外表装模作样,而做出来的事情却不仁不义,那是禽兽无疑。
《暨阳开化吕氏族谕》把“积德”列入家训:“德者,秉天地好生之心以为性,而率性而行,见诸事为者也。止知利身而不顾他人,非德也。一事如是,不能事事如是,非积也。故君子行事,必从天理起见,不专为己谋也。《易》曰‘君子慎德,积小以就高大’,此耳。至于见创而哀,见溺而援,恩及弹乌,惠及浪蚁,无之非德也,无之非积也。”忠厚之人必是有德之人,忠厚之举便是积德之举。什么叫天理?天理是良知,是道德,是善良。天地德性仁厚,承载万物生生不息。天人合一,人也要像天地那样,秉持让万物生生不息的“好生之心”。因此,“只知利身而不顾他人”的损人利己行为是缺德的。德贵在积累,积小成大,积善成德。看见人家受伤要哀痛,看见人家落水要救援,看见乌鸦这样的孝鸟不能随便去惊动,看见水里的蚂蚁给予同情和帮助等等,这些都是心存善心,心存厚道,行之都是积德。
《檀溪何氏祖遗家训》里有“训为善”。“尝读伊训有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盖至善无恶者,人之性也;福善祸淫者,天之道也。为善则顺之而获福,为恶则逆之而降殃,理之所必然者也,人岂可以不为善?今如为善,期如圣贤,虽不可一蹴而至,苟能奋然儆省,惕若戒励,入能孝,出能悌,不昧心负人,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刻薄暴戾之行勿为,济人利物之事行之,日积月累,安知善之不已有乎?循是而进,圣贤地位亦可驯至,百祥之福有不降自天耶?福纵未降,殃亦可免。噫!人不可以不为善。余无片善可纪,然恒存戒惧,不敢为逆。理事见人有争者息之,灾者救之,贫老无依者周之,道之艰步、水之病涉者杠之、平之,唯勉强学好而已。昔昭烈诫子有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汝父德薄不足效也,尔曹当三复斯戒而敬。’佩夫!伊训之言。”天道法则:善得福,淫遭祸;作善得百祥,作恶得百殃。知行合一,善行由善心发动。善心就是“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欺心骗人是昧良心,忍心害人是失良知。凡刻薄暴戾的坚决不去做,凡济人利物的事情必去做,这便是行善积德。倘能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成为圣贤。待人处事处处可以行善,如:有人起争执就设法平息,有人遭灾祸就设法救助,贫老无依靠的人设法救助他,遇到走不动路、过不了河的人就搀扶他帮助他……一句话,要“学好”,不要“学坏”。这,就是行善,就是忠厚。
《暨阳千林陈氏祖遗家训》里有“励言行”:“言为坊,行为表,不可苟也。故出言要顺人心,恐恶言以折福,舌上龙泉,可不惧乎?行事须当循天理,恐刻薄以伤厚道,诡僻以悖正经,衣冠禽兽,可无戒乎?孔子云:‘言忠信,则心口如一矣;行笃敬,则内外不欺矣。’蛮貊可通,何忧州里哉?”忠厚在心,言行在表。所谓“言为坊,行为表”,即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励言行是举措是外因,目的却在于劝人心存忠厚。因此,说话要顺人心,做事要循天理(本体良知)。否则,恶言恶语,刻薄邪僻,便是不厚道,便是不正经,便会折福气,便是衣冠禽兽。什么叫忠厚?用孔子的话说是:心口如一,内外不欺。这样的道理蛮貊(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都能明白,还怕我们自己乡土上的族人明白不了吗?
《火烧吴周氏家训》有“敦厚风俗”:“胜母不入,朝歌回车,名之不善,古贤犹思远之,况习俗之沦败乎?如其刑仁讲让,酒食为先生之馔,举废由长者之命,则敦庞古处,一乡之内,蔼然春满天地。迩来风俗不厚,实由人心不古。生齿未龀,辄以欺诈为能;黄口在颐,竟以刚武相尚。染斯习者,亟为悛改,风俗幸甚,若等身家亦幸甚。”曾参坐车到了巷子前,因为这个巷子的名字叫胜母,曾参觉得这个名字不好,所以就没有进去,掉转车头走了。墨子认为统治者大办音乐歌舞,沉迷于声色,其荒淫无度的生活是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剥削和搜刮。因此,一听见大清早唱歌,墨子就掉转车头就往回走了。这是两个古代贤人远离不善的典故。忠厚之人,必能见善而行之,见不善而远之。古人尚且能这样做,那么在习俗败坏的新形势下,尤其应该做到“刑仁讲让”,即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有酒食要让长辈先吃,有行动要听取长者的意见。如果能做到“俗尚敦庞,风崇古处”(注重敦厚朴实的民风,与人以朋友之道相处),那么同处一乡,就会和气友善,如同春满天地。但近来民风不讲厚道,实在是因为人心奸诈刻薄引起的。看看这个社会上,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欺诈,乳臭未干就习染刚健勇武,这种风俗倘不改变,怎能保持人心的忠厚善良呢?
忠厚传家久,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在持家兴业方面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政治上与尔虞恶诈、无毒不丈夫格格不入,经济上与人无横财不发、富贵险中求有本质区别。&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那是因为在精神和财富得到满足之后,一个家族就会逐渐丧失其创业初期的那种优良品行和美好信念,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扭曲的精神欲望,受这种欲念的思想支配,就会一步一步从政治上、经济上走向衰败的泥潭。“善恶之报,至于子孙,而其定也久已。”忠厚是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代影响一代,代代相传,潜移默化,滋润积淀,厚积薄发。老百姓常说某某人发达了,那是他祖上积的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老辈人在回望和总结自己的人生时,也仍会不自觉地发出同样的感叹:做人还是善点好!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忠厚好,善良好,谦让好,吃亏好,这对后代好!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推荐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推荐
【www.ruiwen.com - 叙事】
  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家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篇一】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三教》里说家教,其实就是上行下效。《孔子家训》、《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无不透露出一个智慧之家的文化与传承,有对规矩的敬畏之心,有对传承的苦心酝酿,有对家族文化的守望,家教家风为何如此重要?  家教家风,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站立的脊梁。  家教家风之于人,体现在他的日常点滴之中。对老人傲慢,对他人轻狂,对朋友无信,对自己不负责任,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来自于家教的缺位。记得南京初中女生当街扇了自己父亲一耳光,原因是父亲没有办法满足她买苹果的要求。不知道一记耳光扇醒了那位父亲没有?不知道天下多少父亲的脸开始感到滚烫?一记耳光,扇碎了很多爱之深的梦寐。反问一句,在责难孩子无“礼”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拷问一下这位父亲,在平时的家教中,又传递了多少“礼”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冠冕堂皇地责怪孩子的无礼?甚至作为道义之人评价他人的功过?  无疑,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家宝。  家教家风之于民族,也体现在重真情、尚大义的氛围之中,更是这个民族的传家宝。  对规矩的敬畏,对秩序的维护,对法治的遵守,无不是家教家风的集中体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吃人事件的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规矩的漠视,才造成了如此悲剧。如果稍稍敬畏一下动物的习性,敬畏一下景区的警告,还会有命伤虎口的悲惨结局吗?汶川大地震中,十三亿人口瞬间凝结为铁板一块,八方支援,短短几年,重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一个民族最传统的“礼”的莅临——仁、义、礼、智、信从未缺席!  主席在2017年中秋团拜会上有一段讲话,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也才能铸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  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理由,也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篇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连一点规矩都不懂,那么这个人怎能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呢?  我的爸爸很喜欢喝酒,每次喝过酒之后都会找我们几个人谈话,这也是我最害怕的,有一次我们去舅舅家玩,它也是我爸兄弟中的一个,那次我爸的几个朋友也去了。那时他们都在外面喝酒,我们便和叔叔家的几个小孩在屋里看电视,等他们喝过酒之后,爸爸便找了姐姐谈话,那时屋里什么人都没有,但我又觉得好奇, 便在屋外偷偷地看着,爸爸先问姐姐学习怎么样,姐姐先说了她的学习情况,然后爸爸又跟姐姐说在学校别谈恋爱,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姐姐说:“哦。”可后来爸爸也不知跟姐姐说什么,姐姐哭了。那时我从姐姐的神情中看出了一些事。  还有一次,小姑来我们家吃饭,然后奶奶做了满满的一桌好吃的,那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了,我们几个小孩肚子都有点饿,就吃了点饼干,可这些零食都管不饱我们的肚子。我们望着那满满一桌的菜,真有点“垂延千尺”的感觉,可奶奶教育我们吃饭必须等客人上桌而且还要等客人和家里最大的那个人先动筷,之后才可以吃,所以我们忍住了。但是我弟弟没忍住,没等客人上桌就开始吃了。我便生气的说:“谁让你先吃了。奶奶说过的话你忘了吗?”弟弟则不服的说:“要你管。”我们两人便吵了起来,小姑看到了便说:“好了好了别吵了,你就让你弟弟先吃点。”我刚要说,小姑拦住了我。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把腿放在了板凳上,奶奶看见了就说:“把腿放下来。”我就说:“这有什么的,反正也没外人在。”奶奶便生气地说:“我教育你吃饭时不要把腿放在板凳上你忘了吗?我说不过奶奶就只好把腿放下来了。然后便安安稳稳地吃饭,可谁也没想到,可悲的事情又发生了。我不过是在夹豆角的时候在姐姐面前夹了一个,却又被奶奶训了一顿,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在别人的面前夹菜吗,难道你又忘了吗?”我说:“我知道了。”哎!真是难熬的一天啊!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篇三】  三人讨论自家的传家宝时,一人曰吾有名窑出品、玉润珠圆之青花;一人道祖父传我铁血荣光、赫赫武功之勋章;最后一人含笑曰:吾家无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祖训耳。对于最后一位“小程”,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乃至艳羡。要知道,此训中“忠厚”与“诗书”二词,正是一个人、一家族立身、立业之本。  “忠厚”是道德要求,是堂堂正正为人的基本要求。  也许有人称羡祖传青花古董可值万金,但瓷器再美,不过身外器物,不能升华心灵;也许有人偏爱金银勋章诉说荣光,但功勋卓著,亦是先辈辉煌,难保“虎父”不出“犬子”。而“忠厚”是对道德的追求,能真正令家族中每一个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高贵的血液,而这种精神,却是任凭你光耀显赫,亦或身居陋巷,都不会失去的。有精神准则的人,才不敢在春风得意时“倚仗东风势便狂”,从而守住心灵的桃源净土;有“忠厚传家”的氏族,才不会常见浪荡骄奢的子弟面临“富不过三代”的悲剧。从而守得家业长久。  “诗书”是技术要求,是对知识素养的追求与敬仰。  青花虽美,至多往拍卖行一拍了事,闲来也不过把玩消遣,不能带给人真正的技能;勋章耀眼,但换不来他人对你本身的认可。小程家祖训中的“诗书”,在农业社会是儒学经典,在今天便是指一个人赖以为社会做贡献的科学、文化或艺术素质。韩愈云:“术业有专攻。”现代社会如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应成为其中发挥作用的一部分。试想,一个游手好闲、不好学习的人,怎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一个不重视知识教育、得过且过的家族,又怎的会兴旺发达、枝繁叶茂?  在感叹小程祖辈远见智慧之时,反观当下,去此二句甚远之人、之家又何其之多呢?为追求一时的声、色、权、利而作奸犯科、不择手段之人,开了一家家黑心工厂、贪下一笔笔民脂民膏——早忘了“忠厚”!宣扬“读书无用”的碌碌虫豸之徒,高举着一面面“反智主义”的大旗——早丢了“读书”!社会发展,亟需的不是连城的锦屏翠玉、古玩珍奇,也不是“尘暗旧貂裘”的旧勋章,而是一代代有道德、有才能的新人。  小张的青花古玩,我赏;小杜的军功勋章,我敬;但小程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才是我认为最具价值的。我们要坚持“忠厚”之德与“诗书”之才不偏废、同重视,才能为“修养”乃至“治平”注入不竭的动力。  虽总有良田百顷、身家万金,不过三世而散。且须听“才德”二字、良言一句,传万世不绝。&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2.3.4.5.6.7.8.9.10.
本文来源: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道商》第三章德篇之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道商》第三章德篇之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发布时间: 15:52:00
来源:市场部网
有道之士,显露出来的都是德行。大道无形而无名,常人要理解大道,只能从道所显露出来的&德&来粗浅的认识道的表面,只有从德中才能体现道的体性,从事物的运化中才能显化出德的功能。
老子说:&孔德之容,为道是从&。洞悉大智大慧的上德道商,他们之所以胸怀若谷,虚心容纳宇宙万物,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道,并遵循&道&这个宇宙万物的总规律。服从于道这个宇宙万物的总动力,从道中寻求商机、商德、商业,这就是最大的德行。
&孔德之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德行,道商在为人处世、经商治世中,给世人展现出来的是怎样的精神气质与行为举止呢?该如何从&孔窥&中,以小观大,为道商定&形&与&容&呢?老子告诉我们: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在这里,老子将自古以来,&善为道者&的精神气质和言行举止做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是&微&。得道之人善于深入细致地观测到事物的精微之处,从小中见大,从微中通全。其次是&妙&。妙就是美好,优雅。无论是外在的形象面容,还是内在的精神气质,或是表现出的谈吐学识,一定要大方得体,给人美好文雅的感觉。再次是&玄&。玄就是深远的意思。看问题、谈思想,一定要看得远、看得透,要超越一般人的短暂的眼前认识,能够看到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最后是&通&。通就是通达、旁通、通融。作为道商,不但应该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素养,使自己成为全方位的复合型企业家。同时,对任何存在的事物和现象都能够去深入探究其内在的规律,形成触类旁通、执一通万的领悟能力。掌握了&微&、&妙&、&玄&、&通&的要诀,就会给人&深不可识&的感觉。
道以德显,德由道生。为了继续说明善为道者的深邃智慧,老子接下来又为我们列出了七条道商形象守则。
豫兮,若冬涉川。
&豫&是事先戒慎而有准备的意思。如孔子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有道之士,处事接物,细心谨慎,不敢肆意妄进,就如同冬天赤脚过河一样。冬天过河,整条大河河水可能会被冰雪冻结,车马行人可以在冰河上自由来往。但是,我们在过河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小心,步步谨慎,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或者冰凝不坚而陷入水中,这都是非常危险的。
&豫兮,若冬涉川&的道理告诉我们,身为道商,道心在微。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做人做事绝不草率,凡事都须慎重考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细节决定成败,大意必失荆州。
犹兮,若畏四邻。
犹,是慎惧的意思。孔子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特别是在商业竞争中,由于利益的关系,明争暗斗处处皆是,美丽陷阱无所不在。作为道商,一定要具备危机意识。所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讲:&微软离破产只有180天&,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大谈危机管理,这一切都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意识不到存在着这样的危机,稍一松懈,就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商业竞争成王败寇,绝对不会再有重赛的机会。道心在危,知危则安。
&犹兮,若畏四邻&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有道之士,心德纯全,动静自然,处处谨慎小心,无论独居一室,还是行于野外,他们举心运念,一言一行,唯恐违背天道,逆物失理,犹如四邻在身旁监视一样。
俨兮,其若客。
俨,是俨然、庄重、严正、恭敬的意思。有道之士的行为,端方正直,严肃认真,常似在乡邻中做客,时常能观照自醒,不放恣任意。爱人如己,敬重他人,没有主人高高在上的观念,而是对人有礼有节,甘做世人的客人,这就叫道心在诚。
有些见识短浅的商人,一旦稍因运气所致而发财小富,往往得意忘形,趾高气昂,举止粗鲁,忘了自己的根本所在。在人际交往中,尽显在道德礼仪与人生修养方面的诸多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企业家在投身参与更多社会事务的同时,必须循道德之经,与国际接轨,用自己谦卑严正的言行举止,形成凝练出企业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涣兮,若冰之将释。
涣,是涣然、散解的意思。有道之士,处于尘俗之中,却能排除各种恩恩怨怨和是非名利之念对心灵的干扰,在人生的创业有为过程中不会为身外之物所羁绊。贫而不贪,富而不骄;得失不惊,宠辱不乱;不贪不染,不留不滞;进退从容,潇洒自如,其心性如冰之遇阳光,释化而不留任何形迹。这就是道心在哲。
敦兮,其若朴。
敦,是诚实、忠厚的意思。大道是至诚不移的,有道之士始终以大道来充实内心世界,使忠厚之德不断升华。与人相处出于真诚之心,与物相接本着忠厚之意,给人的印象必然是至诚不欺、忠厚朴实,如同木之未雕,朴然浑全,是谓道心在真。
在商业经营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说法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尤其是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为了片面强调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某些不良商家散布不实之辞,进行夸大虚假的宣传,乱炒产品和服务概念的现象层出不穷。古人早就告诫我们,&人无而信,不知其可也&,&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100多年前,胡庆余堂的胡雪岩就把&戒欺&、&诚信&作为经营的核心理念,当代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史玉柱先生等,也始终把诚信放在首位,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财富并不只是金钱,诚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这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告诉我们的。那些和诚信背道而驰的企业,不管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其结局必将烟消云散。
旷兮,其若谷。
旷,是空虚、广阔、宽广的意思,引申为度量、胸怀。有道之士,要有深山幽谷一般的胸襟和心胸。只有将视野跳出自我的圈子、家庭的圈子、亲友的圈子,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利益。只有超越小我、超越眼前,超越现实,才有可能游心无极而心境虚明、顶天立地。这就是道心在宽。
心胸如空谷一样宽广的有道之士,他们心内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上下之别,往往可以视金钱如粪土,亦能化腐朽为神奇。这些都是鼠目寸光、小肚鸡肠的常人所不能认识和理解的。
混兮,其若浊。
混和浊,都是愚昧、糊涂的意思。有道之士,性体圆明,湛然清澈,他们深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他们混沌圆融,和光同尘,应俗达变,处处充满着&中极图&的人生智慧。这就叫道心在慧。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现实社会里,人如果能明察是非分善恶,那当然是好的,但过分的明察秋毫,对别人要求大过于苛刻,就变成对人求全责备的严苛挑剔,就难以有容人之量。照此而行,必定没有人愿意亲近你,而使自己陷入孤独无依,孤立无援之境。老子用&混兮,其若浊&来告诫我们,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真正的有道之士,应该像江河中的浊流一样,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不能自命清高不凡。所以做人不能太过严苛地要求别人,对于他人小的弱点、过失,应该要包容、谅解,并尽量欣赏、鼓励别人的优点,包容原谅他的无心或情有可原的小过失,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大智大慧者,若愚,若浊。有道之士既然彻悟大道,心通未来,有天地般的胸怀和志向,自然不会执着于个人的名利得失。他们以忘我无我的精神,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为天下人谋万世之利。这在某些常人看来,无异于头脑简单、愚蠢的傻子。然而,在商业经营中,往往却是有道自然显,有麝自然香,&傻人有傻福&。
花儿开得最艳丽的时候,也就是枯萎凋零的开始;月亮最圆满的时候,就是亏缺的开始,凡人到了最壮盛的时候,也就逐步开始走向衰老&&根据太极图的规律,宇宙万物都在变易中走向反面。这些都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和违背,怎么可以将江河中的浊流静止下来以澄清呢?怎么可以使动荡的事态安静下来来保持事物长久运动而生生不息呢?这都是难以办到的。
所以,老子最后告诉我们,&保此道者,不欲盈。&我们通过上述的七条道商形象守则而走向成功,但是,成功之后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盈&(自满),一旦骄傲自满,就很可能前功尽弃。只有保持这大道的虚空,使自己经常处于谦卑进取的状态,才能不断获得更进一步的成功。
知名商务策划专家、道学学者,《亚洲新闻人物》杂志社主任、上海道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策划、北京人文大学策划系客座教授、全国高校商务策划教程编委、《新闻策划学》副主编、2005全国商务策划师年会副秘书长,中国道商经营智慧学创建人、中国总裁培训网金牌讲师。
作者的其他文章
Corpright &市场部网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