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有必要学画画吗画画为什么要从小抓起

为什么毕加索几乎用了一生才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_中国江苏网
&&&&&&正文
为什么毕加索几乎用了一生才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
  毕加索作品
  “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这大概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一句话。当然,他有资格这么讲,事实上,同样一句话,没有人比毕加索说更有说服力。
  可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毕加索说起。
  作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是公认的天才。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毕加索的父亲是一所美术学校的教授,一次偶然,父亲发现毕加索对他未完成的鸽子素描涂色,在仔细观察了毕加索的笔法后,深深觉得十三岁的儿子已经超越了他,并发誓从此不再绘画。
  相似的故事在三百年前发生在达芬奇和老师韦罗基奥身上。23岁的达芬奇和老师韦罗基奥合作《基督受洗》,韦罗基奥亲自主笔画了整体的构图和居于主要地位的耶稣、施洗者约翰,而左下角的两个小天使则交给了达芬奇,据说达芬奇画完后,韦罗基奥从此封笔不再画画。
  没找到毕加索13岁的画,但有两幅11岁时的素描,从写实的角度看,小毕加索确实画得不错了,如果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大概已经可以在老师的工坊做帮手了,就像达芬奇。
  Study for a Torso ,1892
  Profile of Human Rights, 1892 毕加索11岁时的素描。
  First Communion,1896
  《母亲肖像》,1896
  《父亲肖像》,1896
  如果是这样,毕加索便无法和杜尚、马蒂斯一起开启20世纪造型艺术的革命,也就不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
  和小时候不一样,很快毕加索就越画越不像了。
  毕加索,Portrait of Ramon Pixot,1897
  毕加索,Mother and Child,1902
  毕加索,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1907
  画成了很多人“看不懂”的样子,毕加索的画怎么看,这个问题留到以后讲。
  回到正题,毕加索为什么欣赏孩子的画?其实不止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米罗都赞赏儿童画。
  不是盲目崇拜,在儿童美术教育里,3到8岁的孩子被称为“大师期”,从3到4岁开始,小孩子会极度渴望认识周围的世界,这里的“认识”,不只是成年人的知识层面的认识,更重要的,他们开始感受周围的世界,并且不受经验、知识、他人的影响,而独特的感受,是艺术得以生发的基础。
  毕加索,Head,1942
  这个阶段的儿童特别喜欢随意涂画,他们画自己知道的,而不是画看到的,儿童画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品,就像很多艺术大师的理论那样,我们不能看到什么画什么,精确的描绘不等于艺术。
  康定斯基认为,儿童以一种天真之眼去观察每一件事物,而没有任何功利因素。
  成人经常把一些意义强加给儿童,“你画的狗怎么少一条腿啊”、“你的头画的太大,不合比例”、“你的房子为什么没有窗户”等等,但在康定斯基的眼里,孩子不仅能够不受物体表象的干扰,而且能够把它的“内在需要”表现出来,以一种有感染力的、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艺术家们的毕生追求,就是能像个孩子那样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其实大人们无法教儿童画画。
  康定斯基,Soft Hard, 1927
  5岁时,一些儿童开始具有可识别的绘画风格。这个观点在研究中得到了论证,让成人判断三名5岁儿童的画,他们认为其中两个具有独特的风格,评判人能够辨认出相同的两个儿童在9个月之后画的新的图画。另一个报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研究院发现那些学会了识别三名5岁儿童绘画风格的成人能够确认4年之后这三名儿童所画的画。
  康定斯基,Black Lines I ,1913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表现出独特的绘画风格,而且年幼儿童(5~8岁)比年长儿童(9~10岁)表现出更大的独特性。
  米罗曾系统地收集过儿童绘画作品,他对女儿的画作非常欣赏,挑选出最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作品并分类装在文件夹里,贴上标签。在 1935 年还把这些画给康定斯基邮寄过,也给一位著名的美国收藏家寄过,而这些作品也至今保存在费城博物馆。
  米罗女儿的作品
  米罗作品
  儿童绘画能力并不是直线式增长,它发展呈U形趋势,在学前期开始下降,随着儿童长大,画画的频率变少了,到9 ~10岁,他们的画变得传统、常规而且失去了幽默感,只有那些在绘画方面有天赋和兴趣的儿童会再次上升。
  马蒂斯说过,“人类应当始终如孩童这样观察世界,一旦丢失了这样感知本能,也就失去了任何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艺术工作者更应该始终保持这样创作上的纯净质朴 。”他对自己儿子的画非常感兴趣,《高脚凳上的女人》和静物画《柠檬》的背景里都挂有他儿子的画——黑色的花瓶。
  马蒂斯,《柠檬》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会丧失儿童阶段的独特观察。想要再次获得这种天真的能力,大概只能像大师一样,超越技巧限制、现实诱惑,回归本心,才能得到。
  没办法像毕加索,但至少可以看到小孩的画,不要随便对他们说:你画得不像。
  关于毕加索:
  1。根据毕加索母亲的说法,毕加索第一个学会说的话是“皮兹、皮兹”,是西班牙语“铅笔(lápiz)”的简短发音。
  2。毕加索不只是画家,还是雕塑家、版画家、陶艺家、舞台设计师及作家。
  3.1900年,毕加索只身前往欧洲艺术首府巴黎,那时正是巴黎最严寒的日子,据说,毕加索常需要烧掉自己的作品来取暖。
  4。晚年加入法国共产党。
  5.1949年,毕加索的作品《白鸽》被选为国际和平会议海报。
  6。毕加索过世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我干杯吧,为我的健康干杯,你知道我已经没办法再喝了。”
  7。遗作逾两万件。
责任编辑:高利平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孩子爱画画,要怎么引导孩子画画,不如借鉴下这个辣妈的经验
&&首推于&17.08.03
浏览(1447)|回应(1)
在欧洲看了七八年画展后,我是这样引导女儿学画画的 ...画画对孩子有那么重要吗?孩子的画应该如何看?怎样引导?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如何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关于画画,或者孩子的艺术启蒙,有很多理论和做法。受欧洲文艺气氛感染多年的花友@林戴西家的做法就很特别,简单来说,就是向“向大师致敬”,从小接触经典作品、真实画展。对画画的兴趣和才能,就是这样一点点熏陶出来的。非常有意思的儿童艺术启蒙一手实践,谢谢@林戴西的分享~本文由小花生网友@林戴西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女儿爱画画,我也爱在朋友圈贴女儿的画,后来就有人说好有画画天赋。其实,那么丁点大的孩子,每一个都是天生的小画家、都喜欢涂涂画画。至于为什么被别人说“画的有大师范儿”,除了吹捧,可能还跟她经常跟着真正的大师“学”画有关。这个故事,要从我这个妈妈说起我不是艺术出身,在考大学前甚至被灌输了“只有学习不好的才去考艺术类”的“应试教育邪恶思想”,所以对艺术的认知,仅仅在为了应付高考历史,而死记硬背下的“文艺复兴三杰是谁”、“列宾为什么是伟大无产阶级艺术家,代表作有什么”…等等。是的,我能说出无数艺术大师和世界名画以及它们的“中心思想”,仅限于纸上谈兵,毫无感觉。二十出头那几年,我无忧无虑地在欧洲读书,四处旅行。在阿姆斯特丹停留时恰逢伦勃朗诞辰400周年大展,荷兰人把他们能弄到的伦氏作品都集中在了荷兰国家博物馆。我误打误撞闯了进去,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跟《夜巡》撞了个满怀——那么巨大的尺寸的一副世界名画真迹,我立刻明白了之前背得滚瓜烂熟的“伦勃朗的艺术地位:开创了用强烈明暗对比刻画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不夸张的说,就是那一刻,我全身向往艺术和美的细胞被激活了。我为此修改了荷兰的后续行程,近距离感受了维米尔和梵高,《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成了我当时MSN头像。我在最有闲的时光里呆在欧洲这片文艺沃土,德国五年、法国半年、奥地利一年、穿行整个意大利,打着“学外语”的名义到处看画,后来又很幸运在伦敦工作,补上了著名的英国风景画这一课,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吧!从邂逅伦勃朗到现在,这十多年,我再也没背诵过任何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历史地位,纯粹是自发的受美的驱动,一次次走进美术馆去感受艺术品。也许自己有小小的心得,会为了求证自己的想法,去主动看一些艺术史论的书,看了史论又更加理解作品的美。从感性认识(感觉和欣赏)到理性认识(阅读和理解)再回到感性认识(更爱沉醉和爱),才是我心目中艺术启蒙的正道。很遗憾,我20岁前都在背那些也许完全不爱艺术的考官出的艺术史知识点,很幸运,我在20岁终于真正艺术启蒙。体验,是启蒙的第一步基于妈妈迟到的“艺术启蒙”,我想,一定不能让女儿走同样地弯路、艺术感受力再因为过早被灌输“这幅画是某某主义代表作”这种冷冰冰理论观点制约。我们做的第一步,是亲身感受。女儿大概是两三岁时,我们准备了各种质地的颜料和材料,让她感受颜色的震撼力和画画有多好玩儿。安全的颜料,弄个大花脸扮鬼怪…用棉签点的彩色点,透过墨镜看,颜色就不一样了…用经典作品喂饱眼睛回顾我小时候学美术,最可悲的就是“听说”了很多名作,连影都没见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尤其对于视觉系的孩子,没事儿多翻翻画册、用经典作品喂饱眼睛,成了我从女儿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情。画册一般都很贵重(真的贵,并且重),图书馆能外借的也不多。家里大量收藏不现实,我的做法是小本画册从图书馆借,但要欣赏印刷精良的大画册,还是泡图书馆和艺术书店。看画册怎么看都行。每个人的感受力兴趣点都不一样,如果“引导”孩子问“这幅,你觉得是不是线条很流畅随意,一看就是席勒?”“这幅,你觉得是不是服装特别华丽复杂一看就是洛可可?”我感觉跟灌输史论观点没什么区别了。我家奉行随意感受、无压力看法,翻完一本会每人挑一张最喜欢的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下就发现审美倾向了,她3岁前特别喜欢米罗,颜色明亮对比色强烈的,5岁喜欢透纳的风景画,会感觉光影渐变了。左边为米罗代表作,右边为透纳代表作拿着画册跟孩子讲画作里的故事,也是挺有意思的,毕竟小孩子都喜欢故事。我没怎么试过,对我的艺术史论和宗教背景知识挑战太大,打算女儿大一点自己能看懂《小顾讲绘画》了可以自行学习。向大师致敬!孩子天性爱涂涂画画,如果不想用“太阳月亮、小花小草、小白兔要这样画”来框住他们的创意,是不是就完全没法“引导”他们画画进阶了呢?如果只是通过画画表达自我,我认为完全没必要管、没必要以“引导”的名义干涉孩子如何表达。如果像我这样,想要孩子表达自我之余,也可以尝试提高点色彩线条明暗构图的水平,可以请出各位艺术史上的泰斗成为孩子的老师。对着画册、彩打打印件、iPad里的电子版名画,女儿从3岁不到就开始了随意临摹(我把这个叫“向大师致敬”系列)。别担心孩子太小名画太复杂无法临摹,孩子总有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名画,大人需要的只是布置好画架画具颜料,在旁边闭上嘴。这是她第一次临摹名画,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时值2岁半,圆形和方形是我帮她摁着锅盖和尺子描画的。虽然很抽象,我个人觉得很好的再现到了原画的精髓:头身黄金比例。达芬奇原作说到艺术启蒙,我们生怕扼杀小孩的创意,不敢做任何指导。那么女儿“临摹”名画会扼杀创意想像力么?哈哈,如果她真能画到没有自己想法、完全复制经典的地步,我就真的偷笑了,可以直接拿她的“赝品”冒充真迹上苏富比了~临摹名画,孩子可能抓住的只是大师们一丁点的风格、再加上她自己的主题和再演绎,就变成了既有想像力又有大师范儿的作品。以安迪沃霍尔风格创作的“玫瑰”,九宫格用美文纸贴好分区,上色后揭去。虽然画不出沃霍尔经典的梦露和罐头,但九宫格同样的内容不同的配色,一看就是沃霍尔真传。玫瑰是自己创意部分,寥寥几笔,挺有想象力吧…安迪沃霍尔原作给干爹画的肖像画,这时候正好喜欢蒙克,是不是跟“呐喊”一样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脸和表情?还不忘加上干爹的特征:牙齿特别白…蒙克原作有人“买”了女儿的画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我的大学老师看了女儿的画作,为了鼓励她,以象征性的6.66元订购一副她的肖像画。像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师一样,她开始接活儿了。这大大增强了她的画画兴致。这就是女儿接到的第一副有报酬的订制画订单。那时刚看了毕加索的解构主义,非常想尝试,就把我大学老师的脸画成了解构后再组合的样子。而且还把自己签名“ma”也解构了。四处看展,席地而画看展的妙处自不用说,原画真迹的质地、尺寸和震撼力是小小方寸间的画册图片无法比拟的。麻麻不正是在美术馆里爱上艺术的么?在欧洲的美术馆里,麻麻经常看到带着画板来临摹真迹的孩子们。于是,女儿也在麻麻的怂恿下在美术馆里铺开阵势。在毕加索特展临摹的“火枪手”,连右上角的毕老爷签名都仿制下来…这幅有莫名喜感,人家原画明明是个人,她就画个熊~席地而画还不够,还要在自己脸上画。这是今年年初去了国博看了唐朝出土的铜镜和相关介绍,回来亲手给自己画的唐代仕女妆容。她那阵子很迷恋这个妆容,每天出门都要求画唐朝的妆…汗…画画,有时候也需要补课…我说的当然不是刻板的补习了~女儿画画偏爱用色彩表达,线条造型有点弱,本着均衡发展的原则。4岁时,麻麻给她加了点“线条专项练习”。仅仅用黑笔作画不上色,对女儿的观察和运笔能力还蛮挑战。还好我们也不是美院入学考试,还是一如既往当玩儿~不上色,造型就很重要。麻麻突发奇想给她看世界各地造型各异的地标建筑物,还是一样,临摹“建筑大师”的作品呗~依次是巴黎的铁塔,迪拜的帆船,印度的泰姬陵和悉尼的歌剧院,还是蛮逗的吧~这一套画了20多小张,我拿来扫描做成了明信片,留来纪念。进阶“学院派”送女儿上画画班,既是迫不得已,也是顺势而为。“迫不得已”是麻麻怀了弟弟、大肚子没办法坐小椅子上陪她一直画了,“顺势而为”是女儿长大了,除了胡乱创作也需要提高技法了,而麻麻已经完全无法指导。女儿4岁时,很幸运的找到了一个符合我们各种需求的绘画班。老师是鲁美科班出身的,浑身是技而且超有耐心,并且理念特别符合我们家“跟大师学画画”的套路:每月有一次大师作品欣赏课,学习大师的套路作画。老师可以把欣赏做的很深度,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蒙德里埃、马蒂斯、杜尚、德加…这是临摹塞尚的静物…热爱艺术的小孩,运气不会太差艺术(或者说绘画)启蒙,在我家不是一个特别刻意的事情。每次人家问“你家女儿是怎么学画画的?”我都很不好意思说“她不是学的,是被我熏陶出来的…”嗯,麻麻不是艺术大师,但有一颗愿意追随艺术大师去发现美的心,这就足以熏陶了。最最重要的是,看过了东西方那么多风格流派的画,才不会认为只有太阳在左上角的画是好画,知道了什么叫“多元化”才会对世界和自己更加宽容,这样,心情不会太差。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非常有意思的儿童艺术启蒙一手实践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美术培训 为什么要让小孩从小学画画_百度知道
美术培训 为什么要让小孩从小学画画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年龄越小的孩子切记不要用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会去观察身边事物。,而且要鼓励孩子大胆表现,不能是那种老师画学生照着画那种,一定要看老师对美术的理解,教学方法,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建议如果去报这样的兴趣班孩子学习美术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为什么学画画越早越好 幼儿学画画的好处
&&&& 18:18:49&&&& 
  学画画要从孩子抓起的原因,幼儿学画画的好处,家长怎样指导幼儿画画的介绍。
  问:为什么学画画要从娃娃抓起?
  答:学画画要从小抓起据我个人的体会,孩子最好从两岁多就开始抓,这时孩子活泼好动,懵懂初开,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新奇的世界。给他一支笔,一张纸,他就会在上面兴奋地乱画,不要怕浪费纸,也不要怕麻烦,任其自然乱抹。几个月后,他对抓笔比较熟悉了,就可以略加指导。家长教他画一个园,
添上简单的眼睛、嘴巴就成娃娃头。
  为什么要强调从两、三岁抓起?绝大多数孩子在这个时期都有涂涂画画的天然要求,这是个难得的美术开发期,只要抓住了,任何孩子都能激发起对美术的爱好。原始人可以说是人类的童年,在未有文字之前,已产生了古朴的绘画艺术,这正是人类天然的绘画需求所使然。我的一位亲戚家中无一人爱好美术,也许受了我的一点影响,稍微抓了一下,对孩子略加了点鼓励,孩子们就都爱上了美术。为什么大一些再开始抓不如这个时候好?这与创作力和鉴赏力的平衡有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553被浏览199,790分享邀请回答234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64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教小孩子画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