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汇管制国家名单也需要互联网管制了吗?

&&&&本报记者&李国敏
&&&&3月23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49届ICANN大会成为互联网人士关注的焦点。在随后的5天时间里,来自全球互联网界的利益攸关者将共同讨论制订合适的“ICANN管理权移交计划”。
&&&&此前,美国政府机构在3月14日发布声明称,将放弃对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权,但同时强调不会把这一权力移交给联合国,而是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并将在本月23日至27日召开的第49届ICANN会议上讨论管理权移交问题。
&&&&连日来,美国政府的这份声明遭到了舆论的普遍误读,许多媒体纷纷以这样的标题报道此事——“美国将移交互联网的控制权”。
&&&&那么,到底美国放弃对ICANN管理权和美国放弃对互联网的控制权是不是一回事?应该如何正确理解美国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
&&&&对此,原中科院信息中心主任钱华林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他说:“美国移交对ICANN的管理权和美国移交对互联网的控制权根本就是两回事。美国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值得称赞。”
&&&&钱华林表示,ICANN主要负责对互联网域名系统(DNS)的管理,并非“控制”着国际互联网。该机构无法关闭任何一个网站,也无法对某一个网站的内容进行监管。他说:“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让世界看清了美国对国际互联网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但这种控制力并不是通过管理ICANN来实现的。”
&&&&ICANN的中文名称为“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成立于1998年10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其职能是管理全球互联网域名系统(DNS)、根服务器系统、IP地址资源的协调、管理与分配,协议参数配置以及主服务器系统等。
&&&&而这些职能中,最惹眼的要数对根服务器的管理。每天发生在全球各地不计其数的网络访问请求,都要通过ICANN管理的13个DNS根服务器才能完成。
&&&&钱华林解释称,DNS是将IP地址翻译成域名的工具,也可以形象地将DNS理解成一个“通讯录”,IP地址是真正的“电话号码”,而域名是我们在通讯录中保存的“姓名”。通过DNS,我们只需要输入便于记忆的网站名字,它就可以自动把网站名字识别成IP地址。
&&&&他说:“大多数人只知道只要输入网名就可以上网,却忽略了这么简单的操作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基础技术架构体系支撑。而&ICANN的职责就是要维护这个庞大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开放性。所以,它本质上是一个侧重技术管理范畴的机构。”
&&&&那么,既然是一个国际互联网技术管理机构,为什么此前一直置于美国政府的管理之下呢?
&&&&钱华林分析称,这个问题要从历史的沿革来看。互联网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起的“ARPANET”项目很快地发展起来。ARPANET最终与其他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科研机构的网络形成连网,组成了一张“网络的网络”,成为了现代国际互联网的雏形。
&&&&从那时起,美国政府就担负起互联网地址分配的主要监管职能,也就是负责管理大家耳熟能详的域名系统(DNS)。直到1997年,美国政府发布“白皮书”,规定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根据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的外包合同履行域名的管理职能,并明确表示最终目标是开放互联网技术职能,支持构建互联网的“多方共治”模式。
&&&&钱华林说:“本次美国政府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真实的目的是让全球的‘利益攸关者’共同构建互联网的‘多方共治’模式。而不是某一个政府或者政府之间的机构(比如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讯联盟)来主导它。”这将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向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到底谁将取代美国政府的职能继续管理网络DNS,这个问题正是今天在新加坡举办的第49届ICANN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在会上,全球利益相关方将共同商讨下一阶段的互联网治理方案。
&&&&钱华林强调,近年来,特别是去年美国军方设立网络司令部之后,美国军方的网络攻击力和通过互联网截获机密信息的能力不可小视,也反映美国运用互联网技术控制世界的战略野心。但是,这跟放弃对ICANN的管理权是根本不同的两件事情,放权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的互联网。互联网真的完全自由?各国都有不能碰的底线-通信/网络-与非网
&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如何进行网络空间管理,是首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环顾世界上各个互联网大国,他们都是如何进行网络管理的?自由的互联网世界,有哪些共同的不能触碰的底线?
&&美、英:严查、BBS 对暴力恐怖说&NO&
据美国媒体报道,从2010年6月起,美国国土安全部分布在各地的指挥中心已开始执行&社交网络/媒体能力&项目,对网上公共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常规监控,多个知名社交媒体及众多热门博客均在监控名单中。
美国政府一直通过社交网络搜集各种信息。2011年,推特同意将用户发布的全部微博(约为每天2.5亿条)交给美国国会图书馆收作电子档案。美国国土安全部设立了&社交网络监控中心&,专门在脸谱、推特、聚友等社交网站、政治博客及其他网站中搜寻相关信息,以保护总统安全。
英国的警察和情报部门能够在特定情况下获取通信数据,以调查严重犯罪和恐怖主义,保护公众安全;允许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及电信公司安装硬件,储存通信数据长达一年。新立法还要求社交网站保留用户相关信息记录,以备查询。
随着英国网络问题日益增多,仅仅通过行业自律有时难以达到治理效果。特别是2011年8月伦敦等地出现的严重骚乱,更是给英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在这次骚乱中,网络和社交媒体被骚乱分子用来互通声气、推波助澜,多个社交媒体被广泛用于组织骚乱。英国首相卡梅伦当时就表态要对网络加强监管,制止把社交媒体用于暴力的行为。
&&德国:欲在欧洲建独立互联网
德国总理默克尔2014年2月提议,在欧洲建立一个独立的通讯网络,避免欧洲国家之间的电子邮件和数据绕道美国。
网络专家认为,默克尔提出建设欧洲通讯网的倡议,可视为是继续推动欧盟一体化建设和加强欧洲通讯性的一项重要举措,意在组建一个可不经美国传输电邮,并传输、储存数据的欧洲自主可控的通讯网络。
&&俄罗斯:知名博主按记者管理
俄联邦安全总局主要负责对互联网上所有不良信息,特别是涉及俄国家安全的信息进行监控;媒体与文化管理局主要负责对传媒、信息和通信技术进行监管;俄内务部特种技术措施局具体负责网络安全,接受网民关于不良网络信息及程序的举报;俄内务部网络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监控&推特&、&脸谱&等新兴媒体。
从日起,俄罗斯关于博客的新法规正式生效。根据规定,根据网站访问量统计,凡是日均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的博客作者被认定为知名博主,须被列入俄通信、信息技术与大众传媒监督局的监督名单。另外,凡被认定为知名博主的博客作者,部分等同于媒体记者,须遵守俄法律对大众媒体的相关规定。
&&新加坡:禁访上百个政治性网站
新加坡在网络管理方面非常严厉。新加坡的《互联网操作规则》对网站&禁止内容&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判断标准。《管理法》规定,在新加坡的网络服务供应商(ISP)和拥有网址的政党、宗教团体以及以新加坡为对象的电子媒体,均须在新加坡广播局注册并接受管理,受管制的内容涉及&反政府和影响民众信心&&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歧视&&危害公共安全和国防&等。
新加坡还将上百个政治性网站列入禁访者清单,不遵守规定的ISP将被吊销执照或罚款,私下访问者也会受到刑罚。政府还鼓励服务供应商开发推广&家庭上网系统&,协助用户过滤掉不适宜看到的内容。
&&马来西亚:散布谣言要判刑
马来西亚《资讯及多媒体法》规定,利用互联网散播谣言或发布不正确消息者,除罚款外还可判处最高3年徒刑。
&&日、韩:BBS、邮箱注册必须实名
在日本,在信息发送者发送违法信息的情况下,登载该信息的网站管理者负有连带民事法律责任,有义务视情况删除相关信息。从现有案例看,日本执法和情报机关24小时监视、收集和分析网上信息,包括电子邮件。根据现有法律,日本警方在发现可疑信息后,有权要求ISP和网管提供相关信息或查封网页。
在日本,多数网上论坛采取会员制,会员有义务向ISP和版主提供详细、真实的个人信息。为避免不负责任的言论引发法律纠纷并节省人力,日本各大新闻机构和报社不在其网络新闻中开设&评论栏&,一般网民只有到专门的BBS和网络论坛中才能随意发表匿名评论,客观上将网络评论和匿名信息的社会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在韩国,各个网站都要求申请网站邮箱或聊天账号等的用户填写详细的客户资料,填报真实姓名、住址、身份证号、职业等详细信息。为杜绝虚假信息,网站对每个申请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核实无误后,才提供邮箱或账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上网聊天和发送电子邮件的用户真实资料进行备案,防止不法之徒利用虚假信息从事网络犯罪。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近日,美国媒体曝光Facebook上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用于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针对目标受众推送广告,从而影响大选结果。
发表于: 10:43:41
这个世界上现在到处都是物联网设备,而且将来还会更多。在2017年,大约有 84亿台接入了互联网的智能设备 ,比如说恒温器、照相机、路灯和其他电子产品。
发表于: 10:36:52
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Check Point以色列捷邦安全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推出 Infinity Total Protection:一款突破性安全模型,助力企业有效防御第五代 (Gen V) 网络攻击。该创新性模式利用 Check Point Infinity 架构组件,在提供最高级别安全的
发表于: 17:29:54
继美国发出安全警告之后,澳大利亚也加入到驱逐中国手机的队伍之中。澳国防部透露,它们将不再使用华为手机和中兴通讯手机。除此之外,澳国防部还表示,国防部现有大量老化的中兴手机,被用于非保密语音和文字的传输。
发表于: 10:23:01
2017年上半年,360实现营业收入52.88亿元,净利润14.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95亿元
发表于: 10:15:05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不是一定要以信息和网络安全作为牺牲品呢?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1年,法规遵从性 (regulatory compliance) 将成为影响物联网安全部署的首要因素。 全球物联网安全支出将再创新高,在2018年达到15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12亿美元增加了28%。
发表于: 10:41:00
众所周知,近些年的热门技术莫过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火爆的区块链。而阿里巴巴则在很多年前已经加上对云计算与大数据开始布局,那么剩下的物联网,最近阿里巴巴也宣布正式进军。
发表于: 08:21:00
2018年伊始,关于重大并购的传言便甚嚣尘上。据传,英特尔有意收购博通,在特朗普叫停了博通对高通的收购活动之后,英特尔和博通这两大芯片制造商之间发生合并的可能性再次升高。传闻引起了Skyworks、Qorvo和美光科技等芯片厂商的担忧。
发表于: 08:18:00
人工智能(AI)不是未来科技,它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创新继续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投资者、技术分析师和未来有抱负的开发人员都试图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智能机器能够做出回应的原因上,他们越来越来关注无线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交集。
发表于: 14:38:05
目前从无线通信应用的情况来看,物联网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可大致归纳为下面几个方面:
发表于: 09:30:46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番茄味儿?)
(东风十一)
第三方登录:互联网管制下这些年:青黄不接的中国互联网
-钛媒体官方网站张捷:美国真的放弃了“互联网”管理权吗?
青年力网编者按:在一些“互联网”所谓专家眼里,美国政府向ICANN移交管理权,就是美国政府主动放弃其管理权,兑现了其希望互联网资源管理民营化的承诺,顺应了业界的呼声,也回应了各方的关切,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取得的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事实上,美国这次移交,是过渡给一些美国的机构,是更彻底地把“互联网”交给了美国的法统和美国法律管辖之下。从根本上说,美国不是放弃网络的管理权,而是固化美国资本的管理权,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东部时间日午夜,美国政府与“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签署的“互联网”号码分配局(IANA)协议到期失效。通俗理解,该协议是美国政府对互联网资源管理权的集中体现,因为“互联网”号码分配局负责协调管理全球的域名、IP地址和协议参数这三项关键的“互联网”地址资源。对此中国的某网络公司的研究院文章说:“自日美电管局发表声明(简称3·14声明),有意放弃互联网管理权以来,全球互联网社群一直在翘首以盼这一天的到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持续了十多年的美国政府对互联网关键基础资源的最终话语权正式结束,也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社群两年多以来的努力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一些所谓“互联网”专家眼里,美国政府向ICANN移交管理权,就是“美国政府主动放弃其管理权,兑现了其希望互联网资源管理民营化的承诺,顺应了业界的呼声,也回应了各方的关切,是全球互联网治理取得的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美国政府的退出,客观上有利于ICANN治理、乃至全球互联网的治理向着更加多元、民主、透明的方向继续前进”。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美国不是像各国舆论要求的那样,把有关的网络管理权力交给联合国,而是过渡给了一些美国的机构,美国的非盈利组织。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美国移交的机构的了解,逐步给大家展现美国到底是怎样把霸权洗白的。
这次美国政府将“互联网”的管理权移交给了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简称ICANN)。该机构成立于1998年10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非营利社团,主要由互联网协会的成员组成,负责在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唯一标识符系统及其安全稳定的运营进行协调,包括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名(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ccTLD)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这些服务最初是在美国政府合同下由互联网号码分配当局(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以及其他一些组织提供,后来ICANN行使IANA的职能。日ICANN已获准独立于美国政府之外,取得独立地位。
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互联网是互联的概念,但现在真实的网络不是互联的,而是叫做“互联网”(Internet)的一个美国网络。这个“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是一个为军事、科研服务的网络。在90年代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Internet提供资金并代表美国政府与NSI公司(Network Solutions)签定了协议,将Internet顶级域名系统的注册、协调与维护的职责都交给了NSI。而Internet的地址资源分配则交由IANA来分配,由IANA将地址分配到ARIN(北美地区)、RIPE(欧洲地区)和APNIC(亚太地区),然后再由这些地区性组织将地址分配给各个ISP。但是,随着Internet的全球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由美国独自对Internet进行管理的方式表示不满,强烈呼吁对Internet的管理进行改革。美国商业部在1998年年初发布了Internet域名和地址管理的绿皮书,认为美国政府有对Internet的直接管理权,因此在发布后遭到了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及机构的反对。美国政府于日发布了“绿皮书”的修改稿“白皮书”。白皮书提议在保证稳定性、竞争性、民间协调性和充分代表性的原则下,在1998年10月成立一个民间性的非盈利公司,即ICANN,开始参与管理Internet域名及地址资源的分配。
ICANN这个机构实际上是由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协会控制。国际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简称ISOC)正式成立于1992年1月,是一个非政府、非赢利的行业性国际组织,在世界各地有上百个组织成员和数万名个人成员。ISOC同时还负责“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互联网”结构委员会(IAB)等组织的组织与协调工作。ISOC(国际互联网协会)总部及秘书处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斯顿地区(Reston),并在美国华盛顿和瑞士日内瓦设有办事处。
中国在ICANN到底有多少代表权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马上就有声音说:“中国专家阚凯力是ICANN二十几个投票委员之一,因此ICANN管理域名要比美国政府管理对中国更有利。”实际上,美国背景深厚的阚凯力只不过是有二十几分之一的投票资格,而且他的ICANN投票委员资格不是中国政府提名,也不是中国政府任命,完全属于个人行为,不能受任何政府监督,也不承担政府行为责任。因此,他的参与属于个人事务,不代表中国政府参与了因特网域名管理。因此可以说,中国政府目前没有任何在ICANN的运作和因特网域名管理的话语权。
对美国这次移交的实质,国内的很多专家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有学者指出:“加利福尼亚州法律是支撑移交后ICANN核心运行机制的关键。在移交之前,美国政府对ICANN的管辖,是通过定期进行的IANA监管权限招标,以及IANA功能行使过程中的书面审批实现的。移交部分取消了美国政府这方面的管辖权,但是移交之后ICANN整个机制运行的基础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律。因此,ICANN是一个遵循并接受加州法律管辖的多利益相关方组织。这和人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联合国框架下的ITU等不受美国国内法管辖的‘国际组织’,存在显著的差别。”“移交之后,ICANN运行的效率将因为来自赋权机制的牵扯,而大打折扣;同时又因为在关键岗位人事安排和政策制定中的小圈子色彩,这背后就是资本走到了前台。”
其次,对美国的这次“移交”,我们更要从其政权本质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来认识,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有很多误区的。这种移交,实质上是更彻底地把“互联网”交给了美国的法统和美国法律管辖之下。如果互联网是在美国政府的权力管辖之下,那么在国际条约和国际谈判上,还可以对之有更多限制;但在美国的法律层面之下,而且尤其是在美国的一个州的法律之下,国际法管不到,这就完全变成了美国法统。把“互联网”纳入美国法律体系的永久管辖,就使美国的私人资本寡头控制网络世界的权力得到根本保障,而绝不是美国放弃了“互联网”的管理权。这与把“互联网”的管理权交给联合国,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国家与中国还有一个不同,就是资本控制国家,资本是国家的统治者。在“互联网”越来越重要以后,网络控制权已经是资本的一种最重要权力,资本的意志才是关键,而美国政府将“互联网”的控制权交给ICANN,实际上就是资本从后台跳到前台,对互联网进行系统性的控制。
把“互联网”的管理权从政府管理变成私人机构管理,这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政府权力在西方不是世袭法定的,而私人管理的私人财产却是法定神圣世袭继承的,这意味着美国不仅要控制“互联网”的管理权,而且更关键的是要拥有“互联网”管理权力的全球世袭权力,以此固化他们的霸权,固化他们对世界的统治。因为网络权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公共权力,越来越成为管理社会和统治世界的权力。
网络变成了私有的,则国家主权就不能在“互联网”上体现了。我们一直在说网络空间的主权问题,但主权是国与国之间的概念,没有国家对私人机构的概念。因此,“互联网”变成私人机构管理进行私有化以后,中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实际上就没有了,网络空间的所有权均成为美国私人机构下的私有财产,全球的网络空间变成了美国机构的私产。我们现在提倡“互联网+”,但依据这样的规则,就会让中国的传统行业被“互联网”绑定,就是被美国的资本势力所绑定,以后美国的网络司法管辖权,甚至可以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因为中国的“互联网”顶级域名,是在美国设有镜像服务器,中国的域名解释必须经过美国,按照美国的法律,就是美国有管辖权的。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互联网”的特权者是谁了,这就是美国法律给予的各种特权和豁免的机构,不光美国的司法部门的管理权,美国情报部门的特权也得到了保障。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斯诺登事件,美国的情报部门在秘密监控“互联网”,对网络上的他国政府信息也进行控制。在所谓“移交”之前还可以找美国抗议一下,说网络是公共空间,现在美国把这个权利给了ICANN这样的美国国内私有机构,那么监督本国机构的运转,那可是本国主权和内政,他国是不能干涉的。
控制ICANN的,是一个小圈子,其实他们类似于美联储的货币委员会,背后是资本集团。根据英国《卫报》报道称,整个互联网实际上被7把真实的“钥匙”所控制,这些“钥匙”来自互联网地址和域名分配机构(ICANN)。为了保证数据库安全,ICANN并没有让某一个人来控制整个数据库,而是选择了7名人士作为钥匙保管者,以及另7名人士作为替补的保管者。这些钥匙保管者拥有的钥匙能打开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保管箱,而保管箱中存放着智能钥匙卡。将这7个智能卡放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主钥匙”。这是一串计算机代码,可被用于访问ICANN的数据库。自2010年以来,7名钥匙保管者每年会面4次,以生成新的主钥匙,即新的访问密码。不过这些人是怎样产生的,他们之间的决策机制怎么样,都是不公开透明的。同时ICANN的上级机构,国际互联网协会背后的运作规则更不透明,中国有哪些企业在这里面?有哪些企业在里面不是打酱油而是有实际的控制力发言权?即使是个别企业进入了,也是VIE结构下外国资本控制的企业。
“互联网”的管理权被美国政府私有化以后,我们在网络上发展的各种资源被私有,网络空间整体被私有,如果我们任由这个态势发展,我们的网络主权就丧失殆尽。因此在美国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以后,我们应当对美国的“互联网”国际化彻底死心,对我们能够分得“互联网”上的相应权利彻底死心,我们更有必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公网,就如我们需要自己有自己的央行,要发行自己的货币一样,而不能使用美元来替代本国货币。
再次,对美国私有化“互联网”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空间和领土的概念去理解。网络空间与我们的实体三维空间是一个概念,在我们的实体三维空间是有各国的领土和主权的,网络空间也是一样。
美国现在把网络空间私有化,也就是把“互联网”的权利给了私人机构,前提就是“互联网”的网络空间是美国的领土!网络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里的虚拟现实。我们的努力方向一直是网络赛博空间的国际化,这也是二战以来的国际大趋势。全球已经两次成功阻止了美国等超级大国的霸权企图,一次是南极洲的划界问题,还有一次是月球的归属问题。对人类新技术新能力所带来的新的空间,国际惯例就是全球全人类的共有,而现在的网络空间是完全美国法权下的私有,世界的规则将为此改变,这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我们的网络上的各种应用、各种上层建筑,是租用美国的网络的,我们接入“互联网”与ICANN签署的协议都是租用协议,都是不对等的,是单方面被ICANN管理的协议。在这样租用的空间建设中国网络社会,等于在租用的土地上建房,不但没有未来的升值想象空间,而且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综上所述,美国所谓的放弃了“互联网”管理权,只不过是美国的网络霸权穿上了皇帝的新衣,其根本实质不是放弃网络的管理权,而是固化美国资本的“互联网”管理权,是美国的统治者要永远掌控网络,进而通过网络成为全球的统治者。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力更生永远是我们走向胜利的关键。
(张捷,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资深律师。青年力网,摘录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 年第4期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 交货管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