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翻译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事例

[习近平用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习近平用典]
六、【劝学篇】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日《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第139页
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如果只是机械地阅读、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当然,思考的基础是阅读。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只有通过阅读获得新知识、了解新思想、树立新观念,才能提高思维的准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现实中,有些人既不学习也不思考,既罔于自己也殆于工作。有的对学习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深入,欠思考,忙碌于会议、活动、应酬。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要论及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罔:迷惑。殆:有害。意思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入迷茫;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危险。孔子在此提倡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本人就是学思结合的典范。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跟师襄子学弹琴,十日不停。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答说:“我只是学会了弹这首曲子,还没掌握该曲的技法呢。”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曲子的技法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道:“我还没领悟曲子的神韵呢。”几天后,师襄子再劝:“你已经能很好领悟曲子的神韵了,换首新曲子学吧。”孔子仍说:“我还没参透作曲人的人品。”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目光远大,像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谁能作此乐曲!”师襄子听了非常吃惊,向孔子行了个礼说:“没错!我的老师说过这首曲子名叫《文王操》!”孔子学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日学日思、学思并重的治学态度。
关于学与思,孔子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认为,不学习而冥思苦想,花费再多工夫也不管用。这里并没有否定思的重要性,而是说一个人不能不学习而终日耽于幻想,同样强调了学和思不可偏废。“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也承其师志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的嫡孙子思将学与思纳入治学的五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主张学思互补:“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另外,西方哲人康德也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分地域和种族,其根本性的原则都是一致的。&&
(杨立新)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百无一用是智慧: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说起
我的图书馆
百无一用是智慧: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翻译说起
在我加入的一个行业论坛上,一位教育作者在书中要引用这句话:“学习并非来自经验,而来自对经验的反思。”'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we learn from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他说据说此说来自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可是找不到出处。很多人在帮他找,但是找不到,只看到《我们的思维》(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一书中有类似总结:Of course intellectual learning includes the amassing and retention of information. But information is an undigested burden unless it is understood. It is knowledge only as its material is comprehended. And understanding, comprehension, means that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information acquired are grasped in their relations to one another -- a result that is attained only when acquisition is accompanied by constant reflection upon the meaning of what is studied.当然,思维层面的学习(注:不是所有学习都和思维有关,比如有些是机械性质的motor skills),包括信息的收集和留存。不过如果我们不对信息加以理解,它就是没有消化的负担。只有信息中的内容被理解了,才能成为知识。而了解、理解意味着我们获得的信息所含要素被我们相互关联起来了 —— 达成这个结果,需要我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需要经常性地反思我们所学的内容意义何在。杜威这一段话非常抽象,不如'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we learn from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这么一句提炼容易记忆和传播。这就是140字时代Meme传播的一个奥秘。我们甚至可以说得更精简一些:“未经反省的阅历成不了财富。”然而当我们这么去总结的时候,可能又和杜威的本意出入甚大了。我想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讨论。学习理论有几大流派,比如以B. F. Skinner所代表的行为主义一度盛行,人们相信,只要给予学习者合适的刺激,给予适当的反馈,人就会像遭电击的小白鼠一样学习成某个行为。而认知主义者则侧重我们如何在大脑中消化学习的内容,通过认知的扩展而改变我们思维结构和外在行为。其他的理论还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社会交往式学习等,在此不一一赘述。这几年,认知主义比较占上风。我想这也应该和医疗和技术的发展有关。Skinner那时候认为人脑是黑盒子,我们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着什么。现在科学家可以通过MRI,扫描人脑的活跃区域,作出一些比较基本的判断。技术让人类重新对认识大脑活动感兴趣。认知主义借助技术成功上位之时,现在一种流行的学习方法,就是“reflective learning”, 反省式学习。其实不单是学习,整个教育也需要时刻反省的。我在拙著《知识不是力量》的书中也曾提过,未经反省的教育站不住脚。言归正传,关于杜威语录的讨论,让我想起了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说来。我想将这句话介绍给讨论的小组。孔子说的学而思,正好和杜威所说不谋而合。但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罔”和“殆”,到底如何解释?我把这句话发到网上征求读者的建议。大家的说法几乎没有重样的。我查了各种资料,发现“罔”字可能的解释有:1. 蒙蔽(“欺罔”、“诬罔”);2. 没有(“置若罔闻”);3. 同“惘”,意思是迷惘;4.同“网”,捉鱼捕鸟工具。一般大家解释为“蒙蔽”和“迷惘”的比较多。这两个意思差别很大,可以导致教育思维的分道扬镳:如果说是欺罔,是指自欺,还是欺骗他人。无论怎样,都是指偏离了某个正确的、外在的东西,比如圣人之道。建构主义者则认为现实是人们不同的建构,不承认这种偏离之说。如果解释为迷惘可能更合理一些。一个人老在学习,不会反思,可能会收集一堆信息,而不能归类、关联,从中产生意义,所以学得越多越糊涂,脑子里堆满知识的碎片。“殆”字更难对付。一种解释是“危险”。为什么思而不学“危险”呢?对谁危险?对自己还是他人?还是对自己和他人都危险?后来我想,好多事情,如果自己在家想着做,不去学习,是很危险。比如我知道居家生活,经常要维修各种东西,修电器,修墙壁,而不去学习相关知识,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被电伤、割伤,等等。如果我们多学学,看看说明书,看看Youtube, 就会减少这种危险很多。理解为“怠”字同义词,也同样有道理。老在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容易倦怠起来。这种感觉我非常熟悉。一段时间不读书,不和有智识的人交流,思维止步不前,就完全是这个感觉。我一朋友还提供了鲍鹏山在《论语导读》中的解释,说殆当“废止”讲,是指学习到此为止,缺乏进步,也有道理,且可以和孔子另外一句话关联起来:“吾常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话到底怎么翻译为英文?前半句: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is useless/labor lost. (你什么也学不到。)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is mere deception. (你不会真正有所收获。)后半句: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is dangerous. (可和蒲柏”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联系。)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leads to burnout/exhaustion (学习才给人充电,纯粹自己瞎想无意。)更麻烦的说法,是罔殆可以互相置换,其实都是迷惑人的意思。清俞正燮 《癸巳存稿·肆惟》:“ 宋人书传忽云:‘肆未详',不用惟义,乃使罔殆之言,布及邨塾。” 如果是这一情形,翻译应该是:It confuses one to think without learning, or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这既是中国语言文字恼人的地方,也是诱人的地方。恼人是因为每个准确的释义,我们的解释未必是孔子原意。更重要的是,未必能更好地帮我们了解学和思不能合理组合究竟有什么不良结果。诱人的地方是,其实“以上答案全都正确”,借助汉语的模糊性,我们对于罔对于殆的理解各有道理,合起来更能让我们了解学和思的有趣互动。当然,这么说,也有些捣糨糊。这是孔子在下“好大一盘棋”的思路。我倒不相信他是真有这种用意。不过是领悟了些道理,却没有更近一步地阐述,停留在“智慧”的层面,没有变得可操作化,故而听的人也只能是盲人摸象,摸到什么算什么。这是“智慧”产生不了作用的原因所在:浑身都是心眼,就是没手没脚,寸步难行,结果只能被供起来瞻仰。这不是翻译的问题,也不是谁的理解更对的问题。当前人根本就语焉不详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我想根本,还是应该有更为严谨的教育研究,持续不断地把初露端倪的想法,推向纵深。
馆藏&6481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而不学则殆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