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学习理财的正确姿势,财务自由还会远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一古人不是都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么,要想有钱就得先学会挣钱而不是怎么省钱,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这句话的,小编觉得说的挺对的。那么理财就是一个好出路,但是大家首先要保证做到三点:能挣钱、能存钱和会。能存钱,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若是一个月光族,那怎么也不可能拥有理财的启动资金的。因此,在消费时就需要一定的规划和节制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就白搭了。能挣钱,这是必须的,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工资,自然是挣得越多越好。而且收入可是在自然增长的,毕竟社会薪酬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相信没有哪一个年轻人是不希望自己能够升职加薪的。会投资,前面两点其实都是在为投资做准备,只有拥有了理财的资本以后,我们才能通过其他的手段去进行投资。即便去投资,长期下来,也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否则即便赚了万贯家财,也是没有用的。要知道,存款绝不会是你的唯一。有许多人受传统理财思维的影响,认为把钱放在银行才安全,然而银行的存款利息根本跑不赢通胀,这样做只能使得你的资金缩水。上帝是公平的,要么承担风险,要么忍受贫穷。当然,阿生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冒险投资,而是要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投资适合自己的,同时明白,不要想天上会掉下馅饼。而且大家可以从小钱开始攒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的。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要等手上有一大笔前才开始投资,现在手上有多少钱,就可以投资多少。理财时不能盲目,若是你一味瞎理财,那财自然不会理你。因此,学习就十分必要了,大家还要多看理财书籍,这能树立,同时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合理削减自己的开支,并且减少盲目消费。ok,以上就是高级针对理财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二1说实在,现在的一切都在涨,但你存在银行里面的钱涨了吗?银行的的增长速度是压根追不上通胀的。几年前,吃一碗牛肉拉面只需要6元,而现在都已将涨到15元了。所以啊,光把钱放在银行里是不行的,大家需要,特别是要学会正确的理财,错误的理财方式,只会让你越来越穷。2呢?大家首先要保证做到三点:能挣钱、能存钱和会投资。能挣钱,这是必须的,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工资,自然是挣得越多越好。而且收入可是在自然增长的,毕竟社会薪酬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相信没有哪一个年轻人是不希望自己能够升职加薪的。能存钱,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若是一个月光族,那怎么也不可能拥有理财的启动资金的。因此,在消费时就需要一定的规划和节制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就白搭了。会投资,前面两点其实都是在为投资做准备,只有拥有了理财的资本以后,我们才能通过其他的手段去进行投资。3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树立,否则即便赚了万贯家财,也是没有用的。要知道,存款绝不会是你的唯一。有许多人受传统理财思维的影响,认为把钱放在银行才安全,然而银行的存款利息根本跑不赢通胀,这样做只能使得你的资金缩水。去进行投资,虽然会有亏损,但是你还是有机会获得收益的。同时,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高风险才会带来高收益,反之,风险小了那必然收益也少。上帝是公平的,要么承担风险,要么忍受贫穷。当然,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冒险投资,而是要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投资适合自己的高收益,同时明白风险,不要想天上会掉下馅饼。而且大家可以从小钱开始攒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什么事情是能一蹴而就的。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要等手上有一大笔前才开始投资,现在手上有多少钱,就可以投资多少。投资这个事情是宜早不宜迟的,假设一个人从20岁就开始投资1万元,每年能挣10%,那到70岁也能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了。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有固定的投资、追求高报酬和长期坚持就行了。理财时不能盲目,若是你一味瞎理财,那财自然不会理你。因此,学习基本的就十分必要了,像及简单的运作原理,这能知道它是如何实现收益的。还要多看理财书籍,这能树立理财意识,同时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合理削减自己的开支,并且减少盲目消费。理财和不理财,人生会有多大差别01 理财的人更懂真正的价值其实理财无非就是赚钱和花钱两个方面,那么会理财的人是怎么花钱的呢?大家看这个公式,你愿意支付的价格=内在价值+外部溢价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外部溢价就是所谓的“为了让别人羡慕”而花的钱。一个非常有道理的消费理念是这么说的,就是千万记得你花这笔钱是因为你自己喜欢,而绝不因为其他任何人眼中的你。这句话其实就是对咱们这个公式的完美诠释。而有理财思维的人,往往都能花钱花得非常聪明。02 理财的人更自律有个很火的广告,叫自律给我自由。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其实有个定义: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其中主动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自律这件事跟我们本能会产生的反应通常是相反的。比如冬天我们肯定想赖床,而早起是自律的;我们都本能地逃避一些困难的事情,而勇敢面对挑战是自律的。这件事没有人是天生的,反而是需要后天大量刻意练习的。为什么说会理财的人更自律呢?因为理财这件事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去锻炼自己自律的“肌肉”,才能避免追涨杀跌,获得长期受益。为什么会这样呢?平均期限是6个月,也就是1月份买,6月份就忍不住要卖掉了。能坚持6个月的都算长了,因为还有好多人是放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有没有涨有没有亏,考虑要不要卖掉。一直说的极简投资,还是里经典的神奇公式,其实都要求我们至少忍住3-5年内不要变,不要乱动。如果你能忍住,不被暂时的涨跌扰乱心智,赚钱的概率是很高的。在真金白银面前,能够保持反人性的理智,当然是更自律的咯。懂得自律的人,才能主动给自己找麻烦,不怕困难,享受到后面幸福的果实。我们常听老人说“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就是这个道理。03 会理财的人更有规划这一点非常有实践价值。这个规划,不仅仅是我们说的,也包括了我们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你是怎么应对的。有人问说,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我的老板还是不喜欢我?我想请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员工?答案特别简单,就是能做成事的人,也是我们一直说的结果导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很简单的工作流程图,PDCA:Plan:制定目标与计划;Do:任务展开、组织实施;Check: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Action: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PDCA循环,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才可能取得完善每一项工作,完善自己的人生。理财规划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流程在财务上的应用。首先制定目标、然后针对这个目标了解自己的现状、查看按照现在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进度,能不能达成目标,最后对之间的差异进行纠正,反应到咱们接下里的理财行为中。的过程中,你不断地实践这个流程图,进而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变得更有条理。04 会理财的人,会更有钱最后,是大家可能都猜得到的一点,会理财的人,会更有钱。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我们理财不就是为了变得更有钱吗?其实我觉得从更根本上说,理财是为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有钱只是我们通过理财获得的重要结果之一。总体来说,会理财的人获得幸福生活的概率更高。而如何变得更有钱,包括增加我们的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主动收入是像我们工作、兼职,也就是出卖时间所获得的钱;被动收入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主要就是了。我们通过开源节流增加储蓄,也就是咱们讲的财富池里的水位不断变高;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的资源包括了咱们的时间、金钱、人脉、知识等等。你说一个懂得真正价值的、自律的、有规划的人,怎么会没有钱呢?所以学理财,是一个幸福生活正向循环的起点,这个过程,能够带给我们这些思维上、行为上的点滴改变。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理财对我们来说,就是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从而可以配得上更好的生活。最新产品收益:微信号:(长按复制)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更方便!-
-《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三每月存2500元,6年3个月后,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0万!有朋友曾经为存钱这件事情感到过烦恼,她的身边玩伴中很多人不屑“存钱”这件事,调侃她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存钱存出了千万富翁”。她还愤愤地跟我说,“你知道吗,她们在背后都叫我葛朗台。”现在她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刚刚开始的存钱计划是否还值得坚持下去。首先,在我看来存钱计划并没有错,请务必坚持下去。其次,这位朋友压根不要为了“葛朗台”的调侃而感到郁郁寡欢,因为我就曾经被人调侃成“葛朗台”好几年。大家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位叙旧求“开源节流妙招”的前同事,这个头衔就是她给我起的。当时我们合作一个项目,她发现我买任何东西都会拿手机记账,吃饭记账,买瓶水也记账。那会的我能够拿来消费的日常开支只有1500多元,不能去喝37元的星巴克,也不能买25元的小蛋糕。总之,在她看来,我就是个抠门鬼。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葛朗台”的称呼就传开了,有时候她还会当面跟我说,“葛朗台,你这么拼命存钱干什么呢,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会养你一辈子。再说了你算算看,每月就存那么两三千元,要30年才能存到100万啊。”是啊,按照她的计算,我即便每月存3000元,一年不过存下3.6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何苦呢。人生苦短,能尽情玩乐的时光不过这10年,如果都拿来啃菜包,那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然而,我这个“葛朗台”,就是从最傻、性价比最低的存钱做起,从每个月存2500元开始,花了6年3个月的时间,在2015年年底完成了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在一个不去行动的人认知中,100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的,在一个付诸行动的人实践中,100万用了6年多的时光。让30年压缩到6年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是开始做存钱这事情,是无论外界多么不认可,都坚持完成。我常常跟朋友说,不要以刻舟求剑的方式去定义“存钱是死的”,老天手中抓着一大把的运气,想分给那些努力的人,只要他去做了,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幸运。这年头最终发大财的人的确不是“死存钱、存死钱”的人,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存下的第抓住了某个或者某几个意外的,从此有了财富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比如说股市低迷,就算你知道某些值得买入,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比如说房价暴跌,某个值得投资,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有个笑话,有个人天天祈祷上帝让他中一次千万大奖,但祈祷了一生一直没能如愿,后来他死了到了天堂见到了上帝,质问为何不帮助他这个虔诚的教徒。上帝回答说,我一直都准备帮你实现千万梦想,但你好歹去买一张彩票啊。同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知道存够10万元之后会遇见什么样的机会;没经历过存钱,又有何动力刺激你努力学习理财知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有真金白银去证券市场、试错呢。难道存钱的人是傻瓜,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那些“嚷嚷着攒钱不如挣钱但自己总是月光”的人能成为百万富翁。相信我,通过存钱这种节流方式,对金钱建立起足够尊重意识的人,往往会更早开始寻找“开源之道”。而那些月光的人除了用“攒钱不如挣钱”来给自己找借口外, 根本不会认真去寻找“开源之道”。所以,别人的调侃也好,不认同也罢,都跟你的财富增长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从了他们,那么未来就是你跟他们一起过月光的日子,指不定人家爹妈还算有钱,手里有好几套房子,他月光也能过成有钱人的姿态,你月光了未来只能当喝西北风。你不从他们,他们也不可能让你账户的钱减少一分,反而因为他们的激励,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储蓄,学习理财,三五年过去了,当初他们嘲笑你30年才能存够100万,你可以微笑的跟他们说,我这个葛朗台已经完成了50万的梦想。我们该如何快速积累100万元呢?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努力拼搏谋取升职加薪,还可以考虑创业开辟人生新道路,更重要的则是不论钱多钱少,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每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即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赚了多少,也非一味开源节流,而是取决于。这便是致富的关键。钱是怎么滚起来的?教你零基础学理财!掌握穷变富的哲理,迈向富人行列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1、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2、最初几年困难最大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3、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很多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的动机。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4、对自身能力的投资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5、教育是最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6、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7、知本向资本靠拢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 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实现财富自由,从关注“”开始↓↓↓↓微信ID:licaikatz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四每月存2500元,6年3个月后,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0万!有朋友曾经为存钱这件事情感到过烦恼,她的身边玩伴中很多人不屑“存钱”这件事,调侃她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存钱存出了千万富翁”。她还愤愤地跟我说,“你知道吗,她们在背后都叫我葛朗台。”现在她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刚刚开始的存钱计划是否还值得坚持下去。首先,在我看来存钱计划并没有错,请务必坚持下去。其次,这位朋友压根不要为了“葛朗台”的调侃而感到郁郁寡欢,因为我就曾经被人调侃成“葛朗台”好几年。大家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位叙旧求“开源节流妙招”的前同事,这个头衔就是她给我起的。当时我们合作一个项目,她发现我买任何东西都会拿手机记账,吃饭记账,买瓶水也记账。那会的我能够拿来消费的日常开支只有1500多元,不能去喝37元的星巴克,也不能买25元的小蛋糕。总之,在她看来,我就是个抠门鬼。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葛朗台”的称呼就传开了,有时候她还会当面跟我说,“葛朗台,你这么拼命存钱干什么呢,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会养你一辈子。再说了你算算看,每月就存那么两三千元,要30年才能存到100万啊。”是啊,按照她的计算,我即便每月存3000元,一年不过存下3.6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何苦呢。人生苦短,能尽情玩乐的时光不过这10年,如果都拿来啃菜包,那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然而,我这个“葛朗台”,就是从最傻、性价比最低的存钱做起,从每个月存2500元开始,花了6年3个月的时间,在2015年年底完成了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在一个不去行动的人认知中,100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的,在一个付诸行动的人实践中,100万用了6年多的时光。让30年压缩到6年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是开始做存钱这事情,是无论外界多么不认可,都坚持完成。我常常跟朋友说,不要以刻舟求剑的方式去定义“存钱是死的”,老天手中抓着一大把的运气,想分给那些努力的人,只要他去做了,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幸运。这年头最终发大财的人的确不是“死存钱、存死钱”的人,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存下的第一桶金抓住了某个或者某几个意外的投资机会,从此有了财富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比如说股市低迷,就算你知道某些股票值得买入,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比如说房价暴跌,某个地段值得投资,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有个笑话,有个人天天祈祷上帝让他中一次千万大奖,但祈祷了一生一直没能如愿,后来他死了到了天堂见到了上帝,质问为何不帮助他这个虔诚的教徒。上帝回答说,我一直都准备帮你实现千万梦想,但你好歹去买一张彩票啊。同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知道存够10万元之后会遇见什么样的机会;没经历过存钱,又有何动力刺激你努力学习理财知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有真金白银去证券市场、P2P平台试错呢。难道存钱的人是傻瓜,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那些“嚷嚷着攒钱不如挣钱但自己总是月光”的人能成为百万富翁。相信我,通过存钱这种节流方式,对金钱建立起足够尊重意识的人,往往会更早开始寻找“开源之道”。而那些月光的人除了用“攒钱不如挣钱”来给自己找借口外, 根本不会认真去寻找“开源之道”。所以,别人的调侃也好,不认同也罢,都跟你的财富增长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从了他们,那么未来就是你跟他们一起过月光的日子,指不定人家爹妈还算有钱,手里有好几套房子,他月光也能过成有钱人的姿态,你月光了未来只能当喝西北风。你不从他们,他们也不可能让你账户的钱减少一分,反而因为他们的激励,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储蓄,学习理财,三五年过去了,当初他们嘲笑你30年才能存够100万,你可以微笑的跟他们说,我这个葛朗台已经完成了50万的梦想。我们该如何快速积累100万元呢?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努力拼搏谋取升职加薪,还可以考虑创业开辟人生新道路,更重要的则是不论钱多钱少,从一开始就养成投资的习惯。每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即投资理财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赚了多少,也非一味开源节流,而是取决于如何理财。这便是致富的关键。钱是怎么滚起来的?教你零基础学理财!掌握穷变富的哲理,迈向富人行列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1、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2、最初几年困难最大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3、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4、对自身能力的投资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5、教育是最大投资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6、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7、知本向资本靠拢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 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同时,如觉文章不错,请转发更多朋友哦!坚持提供优质文章,一路相伴与您共同成长!是君安泰集团打造的平台,君安泰投资以11年专业、专注投,在资本大潮中乘风破浪已于2017年2月正式在齐鲁上市。在健全的体系之上,为提供安全、方便、高效的互联网《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五每月存2500元,6年3个月后,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0万!有朋友曾经为存钱这件事情感到过烦恼,她的身边玩伴中很多人不屑“存钱”这件事,调侃她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存钱存出了千万富翁”。她还愤愤地跟我说,“你知道吗,她们在背后都叫我葛朗台。”现在她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刚刚开始的存钱计划是否还值得坚持下去。首先,在我看来存钱计划并没有错,请务必坚持下去。其次,这位朋友压根不要为了“葛朗台”的调侃而感到郁郁寡欢,因为我就曾经被人调侃成“葛朗台”好几年。大家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位叙旧求“开源节流妙招”的前同事,这个头衔就是她给我起的。当时我们合作一个项目,她发现我买任何东西都会拿手机记账,吃饭记账,买瓶水也记账。那会的我能够拿来消费的日常开支只有1500多元,不能去喝37元的星巴克,也不能买25元的小蛋糕。总之,在她看来,我就是个抠门鬼。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葛朗台”的称呼就传开了,有时候她还会当面跟我说,“葛朗台,你这么拼命存钱干什么呢,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会养你一辈子。再说了你算算看,每月就存那么两三千元,要30年才能存到100万啊。”是啊,按照她的计算,我即便每月存3000元,一年不过存下3.6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何苦呢。人生苦短,能尽情玩乐的时光不过这10年,如果都拿来啃菜包,那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然而,我这个“葛朗台”,就是从最傻、性价比最低的存钱做起,从每个月存2500元开始,花了6年3个月的时间,在2015年年底完成了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在一个不去行动的人认知中,100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的,在一个付诸行动的人实践中,100万用了6年多的时光。让30年压缩到6年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是开始做存钱这事情,是无论外界多么不认可,都坚持完成。我常常跟朋友说,不要以刻舟求剑的方式去定义“存钱是死的”,老天手中抓着一大把的运气,想分给那些努力的人,只要他去做了,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幸运。这年头最终发大财的人的确不是“死存钱、存死钱”的人,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存下的第一桶金抓住了某个或者某几个意外的投资机会,从此有了财富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比如说股市低迷,就算你知道某些股票值得买入,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比如说房价暴跌,某个黄金地段值得投资,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有个笑话,有个人天天祈祷上帝让他中一次千万大奖,但祈祷了一生一直没能如愿,后来他死了到了天堂见到了上帝,质问为何不帮助他这个虔诚的教徒。上帝回答说,我一直都准备帮你实现千万梦想,但你好歹去买一张彩票啊。同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知道存够10万元之后会遇见什么样的机会;没经历过存钱,又有何动力刺激你努力学习理财知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有真金白银去证券市场、P2P平台试错呢。难道存钱的人是傻瓜,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那些“嚷嚷着攒钱不如挣钱但自己总是月光”的人能成为百万富翁。相信我,通过存钱这种节流方式,对金钱建立起足够尊重意识的人,往往会更早开始寻找“开源之道”。而那些月光的人除了用“攒钱不如挣钱”来给自己找借口外, 根本不会认真去寻找“开源之道”。所以,别人的调侃也好,不认同也罢,都跟你的财富增长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从了他们,那么未来就是你跟他们一起过月光的日子,指不定人家爹妈还算有钱,手里有好几套房子,他月光也能过成有钱人的姿态,你月光了未来只能当喝西北风。你不从他们,他们也不可能让你账户的钱减少一分,反而因为他们的激励,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储蓄,学习理财,三五年过去了,当初他们嘲笑你30年才能存够100万,你可以微笑的跟他们说,我这个葛朗台已经完成了50万的梦想。我们该如何快速积累100万元呢?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努力拼搏谋取升职加薪,还可以考虑创业开辟人生新道路,更重要的则是不论钱多钱少,从一开始就养成投资的习惯。每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即投资理财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赚了多少,也非一味开源节流,而是取决于如何理财。这便是致富的关键。钱是怎么滚起来的?教你零基础学理财!掌握穷变富的哲理,迈向富人行列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1、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2、最初几年困难最大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3、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4、对自身能力的投资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5、教育是最大投资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6、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7、资本向资本靠拢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 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文章来源:课堂文章非声明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新闻动态请点击↓国金所亮相中国互联网大会 荣获“行业诚信品牌奖”关于国金所6.18活动礼品的发送通知目前132520+人已关注我们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六每月存2500元,6年3个月后,我完成了人生第一个100万!有朋友曾经为存钱这件事情感到过烦恼,她的身边玩伴中很多人不屑“存钱”这件事,调侃她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存钱存出了千万富翁”。她还愤愤地跟我说,“你知道吗,她们在背后都叫我葛朗台。”现在她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刚刚开始的存钱计划是否还值得坚持下去。首先,在我看来存钱计划并没有错,请务必坚持下去。其次,这位朋友压根不要为了“葛朗台”的调侃而感到郁郁寡欢,因为我就曾经被人调侃成“葛朗台”好几年。大家还记得我提到的那位叙旧求“开源节流妙招”的前同事,这个头衔就是她给我起的。当时我们合作一个项目,她发现我买任何东西都会拿手机记账,吃饭记账,买瓶水也记账。那会的我能够拿来消费的日常开支只有1500多元,不能去喝37元的星巴克,也不能买25元的小蛋糕。总之,在她看来,我就是个抠门鬼。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葛朗台”的称呼就传开了,有时候她还会当面跟我说,“葛朗台,你这么拼命存钱干什么呢,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会养你一辈子。再说了你算算看,每月就存那么两三千元,要30年才能存到100万啊。”是啊,按照她的计算,我即便每月存3000元,一年不过存下3.6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何苦呢。人生苦短,能尽情玩乐的时光不过这10年,如果都拿来啃菜包,那还有什么活着的意义。然而,我这个“葛朗台”,就是从最傻、性价比最低的存钱做起,从每个月存2500元开始,花了6年3个月的时间,在2015年年底完成了人生第一个百万梦想。在一个不去行动的人认知中,100万需要30年才能实现的,在一个付诸行动的人实践中,100万用了6年多的时光。让30年压缩到6年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是开始做存钱这事情,是无论外界多么不认可,都坚持完成。我常常跟朋友说,不要以刻舟求剑的方式去定义“存钱是死的”,老天手中抓着一大把的运气,想分给那些努力的人,只要他去做了,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幸运。这年头最终发大财的人的确不是“死存钱、存死钱”的人,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存下的第一桶金抓住了某个或者某几个意外的投资机会,从此有了财富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比如说股市低迷,就算你知道某些股票值得买入,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比如说房价暴跌,某个黄金地段值得投资,但账户只有1000元存款,怎么买。有个笑话,有个人天天祈祷上帝让他中一次千万大奖,但祈祷了一生一直没能如愿,后来他死了到了天堂见到了上帝,质问为何不帮助他这个虔诚的教徒。上帝回答说,我一直都准备帮你实现千万梦想,但你好歹去买一张彩票啊。同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知道存够10万元之后会遇见什么样的机会;没经历过存钱,又有何动力刺激你努力学习理财知识;没经历过存钱,怎么有真金白银去证券市场、P2P平台试错呢。难道存钱的人是傻瓜,没有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那些“嚷嚷着攒钱不如挣钱但自己总是月光”的人能成为百万富翁。相信我,通过存钱这种节流方式,对金钱建立起足够尊重意识的人,往往会更早开始寻找“开源之道”。而那些月光的人除了用“攒钱不如挣钱”来给自己找借口外, 根本不会认真去寻找“开源之道”。所以,别人的调侃也好,不认同也罢,都跟你的财富增长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从了他们,那么未来就是你跟他们一起过月光的日子,指不定人家爹妈还算有钱,手里有好几套房子,他月光也能过成有钱人的姿态,你月光了未来只能当喝西北风。你不从他们,他们也不可能让你账户的钱减少一分,反而因为他们的激励,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好储蓄,学习理财,三五年过去了,当初他们嘲笑你30年才能存够100万,你可以微笑的跟他们说,我这个葛朗台已经完成了50万的梦想。我们该如何快速积累100万元呢?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努力拼搏谋取升职加薪,还可以考虑创业开辟人生新道路,更重要的则是不论钱多钱少,从一开始就养成投资的习惯。每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即投资理财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赚了多少,也非一味开源节流,而是取决于如何理财。这便是致富的关键。钱是怎么滚起来的?教你零基础学理财!掌握穷变富的哲理,迈向富人行列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1、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同时,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获得最后的成功。2、最初几年困难最大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贫穷者的钱如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3、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从来没把握过局势,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更不要说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也不是身强力壮,而是大脑。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是装着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4、对自身能力的投资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相比之下,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只要你愿意,你劳动的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有种抵触。实际上,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当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有你的那一份天地。5、教育是最大投资学历只是一般教育的证明,学校里学到的只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人一辈子都需要重新学习。有一篇报道,江苏省2003年高学历者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小学文化程度者只有3708元,二者相差近30多倍。经济收入的悬殊,已经造成实际上的高低贵贱。在当今社会,要想过上稍稍像样一点的生活,就必须有一个高学历。教育是最大的投资,对很多贫穷者来说,他们的命运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因为贫困不是一种罪过,但贫困中的人都不得不承受它的恶果。6、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压了几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某位中国老太太,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也成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笨头笨脑,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不是理智的分析,也不是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要么是运气的因素。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运气不好”是所有失败者的疗伤良药。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会有运气,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7、知本向资本靠拢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 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文章来源:黑板报文章非声明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国金所新闻动态请点击↓国金所亮相中国互联网大会 荣获“行业诚信品牌奖”目前150322+人已关注我们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七其实,想要提前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件难事,你只是缺少投资规划,即使你一个月只挣4000块月薪,只要按照投资规划一步步实施,认真存钱,50岁提前退休,达到财务自由,并不是难题。满足这三个前提才能实现财务自由1第一个前提是有稳定的收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资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出入社会的年轻人可能收入不是很高,勉强够自己的开销,但是在接下来打拼的二十年中,一定要保证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方面,有投资信念的支撑,从自身上要更快的提升自己,抓住合适机遇,合理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升职加薪使收入自然增长。你挣得越多,走向财务自由的速度越快。2第二个前提就是攒钱的必要性很明显如果一个月光族说自己想实现财务自由,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因为财务自由的前提,是拥有一笔能够为你带来被动收益的资产。有人觉得,挣钱就是应该去消费。但是多数人还是选择将眼光放长远,他们觉得存下来的钱,才是自己的。存钱也不是一分不花,而是通过一些改变,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开支。想实现投资目标,就要在消费上有一定规划,节制消费,才能攒下后续投资的资本。节制消费不仅需要足够的智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想要成功并不是很容易,一定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俗话说会攒的不如会挣的,其实前两个前提都是在为最后一个打基础。用原始的资金储备,进行投资,实现。3第三个前提就是“会投”经过我们的测算,达到每年10%的平均收益就能够实现目标。可能有的人会说,这点收益算什么,谁会在乎这点钱啊,但是长期的、持续的增长对我们的是非常可观的。现在有许多低风险产品,无形间也降低了投资的门槛,即使你并不精通于此,稍加了解也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产品。摆正制定合理计划许多人不去接触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总觉得投资是有钱人的专利,自己又没有大钱哪用的着投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正因为储蓄少才更应该合理的投资,详细的规划,别让”等有钱了再说“成为你发财路上的绊脚石。没有人是天生的,都来源于学习和积累。别做一朝致富的发财梦,脚踏实地也是实现财富自由的诀窍。投资不可盲目,如果你一味的瞎投资,财自然不会理你。掌握基本的还是很必要的,知道它是如何实现收益的。多看籍,树立投资意识,一步步积攒自己的小金库。有时间多多关注民生新闻、,对于投资来说十分重要。对于如何合理的制定,小编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制定投资计划需要根据自己的消费情况,分出比例,保证每个月的都不低于上个月。例如生活消费支出、意外开销、投资等几个方面,分门别类的形成书面,方便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调整计划。第二,削减开销,。常常有人对花点小钱不以为然,但即使很小数目的投资,也可能会带来不小的财富。假设你从25岁开始,每个月都多存100元,并可以拿到10%的年利润,到了35岁就有了20000元,投资时间越长,的作用就越明显。第三,控制自己的,杜绝盲目的透支行为。信用卡的实际消费总额不宜超过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为了避免盲目透支行为,建议只办一张信用卡最为妥当。假设现在我们的月收入4000元,年终奖4000元,平均每月正常支出1000元。每月拿出500元资金零存整取,应付日常应急开支,申请一张信用卡,平时选择刷卡消费,特别是在有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依靠信用卡度过难关。但要记得及时还款,保证信用积累。第四,投资。自从有了互联网这一种渠道,进行网上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是在家还是在上班,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及时查询投资动态,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及时、便捷、准确,操作简单,传统投资往往需要去银行排队、咨询很不方便。互联网金融通过合理运作投资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而网上众多,给我们提供各种投资渠道,我们就完全可以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将投资效用发挥到最大。是中国首创互联网金融无息分期服务平台。乾包旗下——零乾包是一款智能设定最大化收益又可以短期退出的投资工具,预期年收益5%—14%。投资成功后,支持为无息分呗的消费还款。收益,退出科学。乾包不仅可以助你轻松实现收益最大化,还可实现资金稳步增值。有了乾包,50岁就不工作将不再是梦想!《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八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有身处一线的,也有名声斐然的。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理财理念1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作家乔纳森o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切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6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7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8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上纠结不已。而一项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o布林森对1974年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最高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9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生肉当主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信用违约掉期、商品和抵押衍生品,甚至,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了解股票,与其啖生肉难以下咽,不如找到好厨子烹制肉羹,“隔靴搔痒”未偿不可。最可怕的敌人是你的情绪在副总经理秦红与投资者们的交流中,她发现投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深刻的影响着。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历史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但是身在其中之时,却永远无法预测市场走势。上涨之后“再创新高”固然令人愉悦,却远没有下跌的记忆来得深刻。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投资的现实。因为痛苦就采取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人生所需要的金钱是有限的,金钱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其意义。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却是,很多人带着金钱走入坟墓,而留给自己亲人的却是纷繁复杂的遗产纠纷。其实理财的本质很简单,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度过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换句话说,理财就是还债。于彤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生无债,财务无忧。”合理的理财规划要能够计算出自己生下来就要还的债,用时间去做合理的规划,用各种理财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养老、子女教育、健康等方面可能的支出。“还债”之前要对自己的财富状况和财富预期进行评估,很多人在理财的路上忘却了理财的终点,最终离理财的本质渐行渐远,被欲望裹挟着。理财是冷暖自知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可言,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是好的。对于普通理财者来说,应选择主流的,要对自己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满足自己财务规划之后,用那些能忘记的钱进行投资,即使损失,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规划。于彤认为,“其实理财事关人生哲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特。不同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对理财的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决定理财之前,你需要理清的是你的人生哲学,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被金钱的欲望挟持,才能还完自己的“债”,实现财务自由。版权说明:个别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www.cheng**angdai.com《理财的正确开启姿势你造吗?据说不工作也有钱赚》 精选九近期,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41.84%受访者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全国的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2011年,《钱经》杂志以《从不理财到瞎理财的中国人》作为封面文章。时至今日,我们看到当时总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所提出的建议依然堪称箴言。那么,中国人怎么就瞎理财了?01央行从《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可以看到这些现象:近65%的人理财知识水平不够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 59.56%,其中在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问题上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 52.72%、49.08%和 53.82%。当消费者在金融知识方面存在疑惑时, 62.72%选择“向相关金融机构的员工咨询”,55.56%选择“上网找资料”。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13.16%的消费者“从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如果下个月有一笔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能全额支付这笔费用。换言之,超过65%的人没有充足现金流。41.27%的消费者“有或曾有”为孩子上学存钱,34.77%的消费者“目前没有,但计划这样做” 。60.99%的消费者认为“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超过10%的人投资不看合同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近两成人不知道怎么比较金融产品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投资渠道和产品服务。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理财了,但你家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逐渐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但却未必能用对方法。从不懂到似懂非懂,其间漏洞百出;从why理财到how理财,处处举步维艰。现实的环境之下,要让理财真的为我所用,我们必须知道哪些规则?《钱经》与上百位受访者沟通理财疑惑、技法、窍门与误区,他们中有普通的理财者,有身处一线的理财顾问,也有名声斐然的理财专家。我们归纳出这宝贵的15条理财理念。瞎理财五宗罪1、追涨杀跌每个人都犯过了,居然也包括牛顿。贪婪和恐惧,谁能控制投资中的情绪。2、把钱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其实没错,但关键在于,把钱放在哪里才保险?3、“全情投入”都没错,别拿所有钱来炒。4、什么火投什么我们可能都干过跟钟镇涛一样的事,什么火买什么,适合不适合,风险不风险,总是赔了才知道。5、太能花/太吝啬赚钱不就是为了花,所以要好好享受生活。现在节省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两种消费观都没错,只是很容易“过”。当下需知的15条理财理念1买股票不是理财股票是理财的一个手段,绝非目的。这里并非诋毁投资的作用,而是澄清一个事实,投资是理财的一个手段,而绝非目的。如果这个目标是解放中国,那投资好似一场战役,平津战役或者淮海战役,很重要,但不能本末倒置。如《华尔街日报》个人理财专栏作家乔纳森?克莱门茨所说,我们投资并不是为了击败市场、发笔横财,或者赚取尽可能高的回报,金钱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实现其他终极目标的手段,投资是为了购买一栋房子,或者让子女上更好的大学,或者为退休生活储备。2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当我们住70平米的房子时就开始琢磨换个两室一厅,随着收入增加,会想要不要去再买下一套海景三居室,赚得更多时,也许会考虑去郊外选一套别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道哲学题永远在变化,理财规划能帮你调试“该赚多少钱来实现它”,但也会提醒你——抑制欲望,增加被动收入。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将决定你要花多少钱,适当抑制欲望并没错。你得赚多少钱实现它?这将决定你需要多少钱,可以增加被动收入。3莫有时间工作,没时间赚钱“等有了钱再理财吧。”谈到理财,这句话说得最多。除了睡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会花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越优秀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越多。努力工作当然是赚钱,我们可能会碰到许多“赚到一笔钱”的机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赚钱机会:一份更高的薪水、一个创业项目、一个外人绝对买不到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者一笔收入。假定这四类机会都非常靠谱,那可能的结果是:一份更高的薪水,你会花的更多,因为你认为“理财不是省吃俭用,而是享受生活”。一个创业项目,你拿不出钱来入股,因为没有本金。同样的,一份收益再高的投资,你也无福消受,因为你没有本金;拿到一笔“大钱”奖金时,你“自然会开始理财”,但你发现自己没有经验,不懂。我们见过20多岁的网球冠军、主持人,但极少见到20多岁的投资理财大师。理财是一门实用技术,最好自己能上场,单靠看书恶补并不容易。工作有尽时。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能碰上这四类赚钱的机会,而是靠踏踏实实一份薪水。即使有一份高薪,也很难一辈子都拿到,退休后的若干年中,单靠养老金远远不够。4最大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的太长规划我们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人生中最棘手的财务难题之一。如今,65岁的男性预期平均能活到83岁,而65岁的女性平均能活到85岁,但这些数据会误导人,因为它们只是平均预期,不仅有半数的退休者会活得更久,而且人们在活到平均寿命前后时也面临很大的变数,有些人可能在接近70岁就去世,而不少人能活到90岁。而且,如果你已婚,则还要考虑两个人的预期寿命。平均寿命仅仅反映大众的整体情况,至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富裕而且定期锻炼、不抽烟、不酗酒、经常阅读理财杂志的人,他们的寿命可能超过平均数。如果你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还是谨慎为好,做好90岁,甚至更长久的退休计划。可怕的是,在超过20年的收入荒漠里,(如果50岁退休,按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74岁计算,是24年)我们靠什么养老?除了社保,有一个源源不断的现金喷泉是最佳解决之道,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社保真的帮不上忙——如果想像日本老人那样退休后在冲绳租下一套靠海别墅逍遥过晚年,只能靠自己的安排。最多的人存下了一笔钱做养老之用,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寿命: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去计算每年应该从积蓄中抽出多少用于生活开销。取出太多,可能是:眼睛一闭,一睁,钱花没了;人还在取得太少,我们可能过上了不必要的拮据生活。第二多的人靠着一套房产,但活过了70年,所有权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大家填补养老大坑的现金喷泉依次是:一笔储蓄,最好每年有些收益;一幢可供出租的房产;或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每年自有分红——这些都是被动收入。5不要早结婚李兆基,香港地产发展商,亚洲股神。恒基兆业、中华煤气**、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副**。当被问及成功秘诀,四叔李兆基给年轻人一条忠告:不要早结婚。结婚二字对中国人的重压,除了孩子,还有一套房子。一个28岁的北京青年为了婚房可能要花掉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能成为母钱的钱,为了凑齐首付,搭上父母积蓄的大有人在,更可怕的是,每月供款会吃掉你存下更多母钱的可能。积蓄一笔骁勇善战的母钱,然后用这笔母钱产生钱子钱孙。“如果拿着当初的1000元去投资,第一次能有2%的回报,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大的财富”,四叔在一次公开演讲上说:“以钱赚钱,怎么会成不了富豪?”年轻最大的好处是不怕冒险——因为你没什么可失去,最大的短板是母钱少。形成母钱的珍贵时期多是二十来岁,太早结婚会蚕食掉这笔资本,如四叔所言“有的时候家庭的负担会成为枷锁”。6卖掉房子去投资房价会不会永远都涨?至少香港人不会这么想。东亚银行(中国)部总经理陈柏轩说:“我认识的一对夫妻97年结婚时,在香港比较偏远的地方买了房子,房价跌到最低点时差不多跌了80%。所以,即使是刚需结婚买房子,也要理性。”第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飞速提高,这奠定了中国以外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模式。第二,年启动了房改。在过去,住房是一项社会福利,房改之后,房地产成了一项产业。从此,中国的经济就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高度成长,拉动了内需。房价上涨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成了一个优良的投资渠道,但是接下来,房地产还依然会延续此前的辉煌么?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同样楼市亦如此。7别指望保险赚钱台湾理财者会认为买保险是必需的,人有旦夕祸福,需要保险来保障,而内地的创富者偏年轻,可能感觉不到重要性。保险最重要的是买保障,而不是投资。保险提供一个机会,用小钱把风险转移出去。难怪教科书上说,从经济角度,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和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财务安排。我们对保险有个最大的错觉——既然是保险,用它投资肯定没风险。这句话大错特错。求安全之名,可能会失掉了好的机会,甚至不如在银行存成死期。求方便之名,让保险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保障和投资,效果也并不一定好。直接忽略掉所谓“保障又理财”的保险,只选择那些纯保障型,至于投资,省下钱来交给更专业的投资机构去打理。如何识别哪些是纯保障,哪些是掺杂了“理财”功能的保险?简单甄别法之一,有返还的保险可以不碰,它们总会有些投资功能。保障的事情让保险来,至于赚钱的重任,就让更专业的产品去干吧,你懂的。8赚自己能赚的钱被别人的财富故事激励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事我干得了么?认识自己能赚什么钱: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意味着自己知道自己无知,这放在理财里面也很是适用。如果你并不知道有些钱是为什么赚来的或者是如何亏损的,那么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赚大钱不易,亏损倒是常见。投资市场的钱并不好赚:完全靠投资“发财”可谓凤毛麟角,依靠一份自己的事业改变财富的速度甚至靠谱一些——微软、甲骨文、沃尔玛、LV,除巴菲特之外的九位富豪的背后都是一家富有成长性的企业。投资家也好,企业家也罢,别人的故事终归是别人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点子、一个好爹,大可不必悲伤富豪榜上没有你的名字,我们可以做的是,赚好自己能赚的钱,把它赚足。有时候投资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是避免变穷。9能把钱守住就是赚了钱理财的目的不是创造财富。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保证财富不贬值,其次是力求财富的稳定增长。如果你相信一项投资会让你收益丰厚,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可能会让你瞬间实现最高的理财目标。但如果你错了,极端的情况是损失了90%之多。这个错误的后果与你错过了一个高收益的机会完全不能相比,你可能会失去全部的养老金,连70平米的房子也住不起。任何生活在当今中国的人都知道,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钱正在无形变少,但错误的投资可能比通胀更暴戾。保住本钱的诀窍是懂得什么时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什么时候出手赚取收益。10现在,投什么比什么时候出手更重要在过去25年内,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由3年一次变成平均18个月就来一次,按照里氏震级来算的话,它从三级地震变成了九级地震,甚至更严重。2008年起,危机已经成为常态。在中国,投资界也普遍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我们接受的外界影响越来越多,市场波动的周期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是理财产品的日渐丰富,什么时候蛰伏、什么时候出手,投资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投资什么?总是找不到最好的产品。每个理财产品总是在收益、风险和流动性上纠结不已。而一项投资赚钱能力越强,冒的风险就越大。幸好投资可以很花心,不能娶到美娇娥,但可以同时拥有,坐享齐人之福。专业人士称之为资产配置,是为了分散风险。分散风险不是买很多。加里.布林森对1974年股灾的回忆:“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确定好投资类别,在类似的产品里再怎么分散投资都没用。”怎么才是真正分散投资?房产也罢,股票也罢,买再多也只是在同一种资产类别中,也就是同一个“篮子”里,一旦遇到经济周期转变,同类资产的价格往往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什么钱投什么产品真正的分散是要在不同的资产类别中进行配置,并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动进行调整,这才是有价值的分散。在投资理财产品时,人们会看到很多描述产品收益的用语“预期收益率”、“最高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等等,建议你正确理解“收益率”,才会正确选择适合你的理财产品。11隔靴搔痒更安全如果理财也是一道料理,大可以将我们善食巧烩的本事移植过来,有米、兼有巧妇足以做出一桌好菜,无肉也不遗憾。在这儿,股市很像是一块生肉。烹饪一道水煮肉片、京酱肉丝、辣炒回锅肉都不赖,生吃?还是小心为上。除非艺高人胆大,否则死得最惨的也是拿}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