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生程序员的路微商究竟能走多远远,最后又该往什么方向努力

测·控领域专业互动媒体平台
推动测试测量,检测诊断,传感物联,遥测自控智能化发展
当前位置: &
程序员生涯之我见 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1]
编程只是程序员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当你能对整个行业能有一个全盘的了解,你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海外有很多中国人在从事程序员这个职业。我认识很多这样的朋友,发现许多人并不快乐,只是将这个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还有许多人工作努力而不能入门。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有过困惑,但最后终于走了出来。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但运用在事业上往往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学生时代你可以追随兴趣天马行空,为未来作各种各样的设想。坚韧不拔而又有些运气的在后学生时代仍可在预设的道路上跋涉前进,甚至一帆风顺。而绝大多数同仁们则在生活所伏下的各种小圈套中纷纷落马,有的痛苦挣扎,有的怨天尤人,还有的则既来之,则安之,以失败者的心态接受生活的安排。
这些为生活所改变的同仁们的共同点是不再(敢或愿)提对原先事业的兴趣了,如果曾经有过的话。当然,兴趣是会变化的。但因生活改变而生的新的兴趣往往难以长久,而人生苦短,又经得起几次改变呢?
和其它许多职业一样,从事程序员职业的可分成三种人:入门的,不想入门的,和想入门而没有入门的。我对入门的定义是:喜欢这个职业并且有持之以恒的目标和努力。
入门的是极少数。如果一个程序员一直在从事这个职业,而且热爱并愿为之终老,我想他一定是幸福的。任何职业其实都是这样。我所在的公司有个年轻的老美,是负责三十多个程序员(包括我)的Software Architect,为人朴实而性格腼腆,但他对职业热爱的单纯连我都嫉妒得要命。他好像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没有任何爱好(他其实一年要度好几次假的,但全是老婆安排,当然也参加公司活动),但对几年前写的代码记得清清楚楚。他没有可炫耀的学历(服兵役间在一家小学校读的计算机本科)和经历(因为太年轻),在任何场合都总是腼腆地笑着(我将他研究了很久,发现他实在本性如此),毫不起眼,但我知道,他是被造化所祝福的。他可以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在半夜起来用VPN连上公司网络修改一个bug.我遇到过不少优秀的程序员,就没他这么纯的。
不想入门的程序员可能是这三种人中比例最高的。女的居多,家庭负担重的居多,思想活跃的居多。程序员职业为男性所主宰是一个事实。女孩子结婚后兴趣大多都变了,程序员工作辛苦,责任大,也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很多程序员聪明而思想活跃,却不愿意喜欢这个职业。有的一直在琢磨怎么开自己的公司,有的天天研究炒股,还有的只想好好保住这个工作,完成分配任务了事。究其原因,一是将人生看得太&透&了,觉得程序员工作只是衣食父母;一是认为编程太简单,没啥好投入的;还有就是看不到出路,当一辈子程序员划不来。人各有志。
对一些人来说,程序员只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虽说这两年的IT不象五年前那么火热,但仍到处是机会,很多人通过程序员的工作进入IT而寻找机会。但对那些可能长久从事程序员工作的人来说,不入门实在太辜负了上天赐予的聪明才智。在美国的这些年,我认识了许多转行做程序员并做得不错的大陆来的朋友。附近一家老美的公司,软件研发部门中大陆来美读研毕业后留下来的有二十来人,多半是国内名校本科毕业的。这二十来人没有一个本科或博士是读计算机的,现在水平都很高。我用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程序员这个队伍的素质是多么优秀,理应做出点事来。
&锐哥:&能发挥女孩子自身优势就好,其实IT行业适合女孩子的职位很多,比如Q&A(软件测试)、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师、项目经理等。软件测试又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白盒是进行编写代码级别的测试,黑盒是手动测试,可以用专用测试工具和测试Case来发现软件Bug,如果从事Q&A工作,也最好从编程开始做起,这样为自己将来走向白盒测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发展空间,目前软件行业从事这方面的女孩子很多,微软和很多大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前景也不错。&
小丫:&现在我明白了,回头我会多看看这方面资料,国外有句谚语说得好:如果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往往你哪里也到不了。&
锐哥微笑说:&的确是这样。当一个人下定决心之后,往往没什么能阻止他达到目标。一旦有了成功的渴求,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为之拼搏。西方还有句谚语:你想要的尽管拿去,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行。有位哲人说:'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
&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诸多困境,无需扬鞭自奋蹄。如果你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希望达到怎样的人生职业高度,那么请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矢志不渝地向着心中的目标拼搏进取,如此,你就会敏锐地捕捉到成功的契机,顺利抵达理想的境地。只有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目标,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勇敢、坚定、执著、不畏艰险的'我'才会走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更好地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
总结和提升
很多即将或者已经走进软件开发行业的人,往往都会忽视一点,就是职业定位问题,往往想不到或者忽视自己是否能到达某个职位的高度。对自己的能力怀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迷茫,往往没有经过科学的准备而失去程序员职业规划的目标。其实一个人应该对自己有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勇于拼搏。
思想有多远,你才能走多远。
每个阶段目标的成功是一种自我的完善过程,成功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以要拥有一颗能感悟成功的心,能体会出成功奋斗历程中的酸甜苦辣,认识到成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辉煌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对成功的理解只局限在结果上,那么他只能成为成功的奴隶,无法主宰成功,更无法主宰自己。成功不能仅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更多的是自我的一种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缺少机会而不能成为程序员。不少人是半路出家,而人过而立之年,要想的,要考虑的东西多了:家庭,孩子,健康,股票,老人,房子,车子,地位&&有一位朋友,国内名牌大学物理本科,来美国读了物理博士。他在博士期间喜欢上编程,上过计算机系的几门课。九八年博士毕业时计算机工作火热,就找了个程序员的工作,从网页做起。我看得出他是很想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这些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可惜的是他为生活所迫,年年在找工作(他一直做的是合同工,收入会高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而博士学位在很多时候都是over qualify(资历过高).这两年经济不好,更是动不动被解雇。最近他终于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银行里做全职的DBA(数据库管理员).他人显得老了,语气也变了,只求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他对编程的爱好依旧,但始终处于外围阶段,不是网页编程,就是DBA,只有业余时间学习一些。NET.还有一次,在2003年,Job market正不好。我参加休斯敦中国人西区教会组织的Job Fair,目的是让教会里的人将工作机会互通有无。我当时因为朋友邀请去看了看。参加的人基本上全是在做或找程序员工作的。好几个年龄相当,还没找到工作的在和我聊起来时听说我是国内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的,一直在做程序员,都很踊跃,要和我讨论一些问题,并留下电子邮件地址。看到他们羡慕的神情,当时我还没觉得什么,可现在每想到此,都有些震撼。很多人如果得到了机会可能会成为很好的程序员。然而世事往往如此:得到的人不珍惜,珍惜的人得不到。
想入门而没有入门的有很多:学有专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上了程序员,做长了发现也许要做很久,于是试图研究并喜欢它,却发现这很难。难就难在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我认识不少程序员,工作很努力,有抱负,业余时间也学习,考证书,可是方向换来换去,今天学Java,明天学。NET,后天又打算考 MBA,到outsourcing的消息一传来,又灰心丧气。究其原因,数理化和许多其它的工程职业都已成型,研究方向明确,很多人通过学习会入迷而入门,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软件工程行业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作为一门科学还远不成熟,不能给程序员工作以明确指导。Microsoft的Visual Studio以及现在的。NET在大大提高编程效率的同时,也使得编程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仅仅在编程上钻研不仅难以入门,而且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面前会产生光阴易逝的困惑。
在美国,很多中国人去教会,而且其中不少成了忠实的信徒。我周围有不少朋友如此,所以由他们牵线参加了一些中国人教会的活动。我问他们信教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平安喜乐。看得出真正的信徒是蒙福的。这是我所向往的生活。但我至今还没有信教,因为我在没有参加教会活动前早也有过那种感受。我知道信教不是唯一的途径,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早在春秋时代的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的&道&,我相信和真正的信徒的信仰是殊路同归。而我们人生,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能&闻道&,也就&夕死可矣&.所以我一直在寻找在程序员这个职业里的&道&,也就是&入门
一日我读到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在网上广泛流传的电子版本。如获至宝。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我们的哲学家们也在研究这个&道&.不过他们研究的是与职业无关的,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为人之道。在书中,冯先生提到有各种各样的人,每种人都可能达到那种人最高的成就;而对所有的人来说,他们都可以达作为一个人最高的成就,为&圣人&,为领悟&道&的人,为哲学的人。而中国哲学所研究的就是怎样可以成为一个&圣人&,达到天人合一。在书的最后他指出,中国人可以不信教的理由是我们有自己的哲学,我们不需要信仰,因为我们是哲学的。我至今深表赞同。基督教义让信徒体会平安喜乐,只需无条件接受即可。中国哲学则需要你思考去体会。两者的功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在工作中加深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都可以在对事业的探索中去领悟这个天人合一。我一直相信,入门的人是得道的,无论他的天人合一是来自人的本性,还是信仰或哲学。在程序员这个职业里感受这个&道&,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得由自己来体会。程序员不妨一读Fred Brooks的The Mythical Man-Month一书。作者是大师级人物,将软件工程的各个方向深入浅出地描述一遍。如果你已有几年在公司里当程序员的经验,读后或许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其实我在美国读研时也上过软件工程一课,真没学到些什么,所以一直忽略了这门知识。现在计算机教育仍需要改善,有些课程设置并不合理,无论是国内和国外。像软件工程课,给没有几年程序员经历的人来说只会是纸上谈兵,而对有经验的人却往往是对症下药,醍醐灌顶。编程只是程序员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当你能对整个行业能有一个全盘的了解,你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当你找到兴趣所在,无论是中国的哲学和智慧,对教的信仰,或是你内心深处对世界的体会,都会给你以信心和指导,不再会有疑惑。
[整理编辑:中国测控网]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中国测控网公众号“CK365测控界”
相关职场规划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测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测控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测控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的测控名词的解释您可以点击
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 CSNC 2017)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
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
67%的网友读了:
公司简介:公司成立于2004年,把经营进口实验室仪器作为起点,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重庆,西安,安徽
75%的网友读了:
辽阳佳誉仪器仪表人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走来,尤其是2013年新厂房建成之后,在崭新的工作环境里,全体
京公网安备:09号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IT行业的未来,程序猿的路能走多远? - 互联网创业 程序员之家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IT行业的未来,程序猿的路能走多远?
查看: 132724|
摘要: IT现在是行业的前列,是当下最好最火的行业,但一个行业的发展,总会遇到难关。今天,小编我,大言不惭地来和大家谈谈当下的IT行业。在现在的IT行业中,NET和JAVA一直是争论不分的,很多人都在询问,到底是NET好还是 ...
IT现在是行业的前列,是当下最好最火的行业,但一个行业的发展,总会遇到难关。今天,小编我,大言不惭地来和大家谈谈当下的IT行业。在现在的IT行业中,NET和JAVA一直是争论不分的,很多人都在询问,到底是NET好还是JAVA好。我也没法说,通过搜索,有人说NET好,也有说JAVA好的。好吧,我们通过这两类,来谈谈当下的IT行业。希望能给大家看后,有自己的选择。1有些事情难以回头Java, 的职位比率在4:1,虽然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求职竞争的比例更大(JAVA中更多的刚培训出来的),但话说回来,对于C#求职而言,会面临更加狭窄的企业选择空间。Java同等职位,国内的待遇比.Net稍高。这里为 .Net 说声不平,.Net开源程度更好,架构体系更成熟逻辑更严谨,开发效率更高,服务器同样可以使用Linux。这些不对等的原因:1历史原因JAVA 早.Net 5年出生,一开始就对各大平台(主要就Linux)提供技术支持,微软前两任CEO都固步自封以为WINDOWS可以始终独步天下,压根就瞧不起Linux,因此.Net原本可以飞的实力(本来就可以跨平台、更好的语言特性)被微软给封杀了,尤其那个叫做鲍尔默夜郎自大。因为JAVA在其出生的年代凭借其优势可谓天子骄子,因此吸引很多IT人员加入其阵营之中,这些人占领了各行各业的企业之中,慢慢这些JAVA从业者成为技术领导,在后来的十几年中,微软依旧固步自封,故此JAVA占领了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决策层。2Android的成功虽然JAVA越来越老,微软转向开源界、.Net开源、但使用JAVA作为应用语言的Android取的了智能设备领域的巨大成功,这无非给年老的JAVA打了一针强心剂,虽然C#可以同时支持Android/,但因为上面的历史原因(JAVA占领了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决策层),依旧缓慢前行。3微软在手机系统中的失利不仅巨坑了诺基亚,而且手机系统这么多年一直在改。 而且不提供后向兼容。后果当然也算得上.Net阵营的失利。有了鲍尔默这样的CEO,你我还能怎样呢?4马太效应当你的对手占据了绝对优势之后,再努力你将付出天大的代价。2来至.Net阵营的哀伤很多.Net阵营的朋友都在感慨,如果上天在给一次机会,但回头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难。在这里对那些鄙视.Net的JAVA者们说一句:不是因为你们人更优秀,而仅仅因为你爸是李刚。完成一个业务需求看做得又快又好就知道。如果你出生贫寒,你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艰辛才行。大自然的法则就一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3.Net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1Unity目前是一个很好技术方向,毕竟游戏从未在中国市场没落过。2等待着甲骨文把JAVA给终结了,但甲骨文Android之争的结果,显示甲骨文对JAVA挣钱这件事情失去信心,尤其是谷歌在Android上面的胜利。有理由相信甲骨文不会对JAVA做出更大的贡献。谷歌依然有被起诉的风险,从技术上显示谷歌会为了避开这对烂事,会将JDK走向OPENJDK,或者其他技术(如果甲骨文最终取得胜利的话)。3等待微软WP的逆袭,眼下纳德拉的决策显示,手机系统市场赚不了钱,他只想做好系统,等待适当的契机,因此这个愿景再等一年看,但那时世界又是怎样的何人知道?4等待着.Net Core占领B/S市场,这一天指日可待,开源+性能优势。4到底技术人员如何规划自己的一生最近看到一个事,高龄IT求职人员在硅谷遭到歧视。我想这个现象这中国必然更加普遍,原因很简单:你是一个老技术达人,你的工资只能随着你的年龄趋向一个极限值,而你的精力随着年龄越来越不如年轻人,要么你成为一个企业的技术领导,然后一直那么待下去。要么你自己创业,用你的技术去打造一番自己的事业,不然你只能选择改行。昨天看了王垠的一篇文章,他绝对是一个技术强人但在大型企业中(如微软)只是一个初入一个公司小角色,如果一个人进入一家公司,不是去做CTO的,那么他只能作为一个新人,被所谓的上面的’领导’打压,王垠这样例子很多,正如他说:他所谓的领导是为了争论而争论,不是为了把事情做到位,更不是为了让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最终王垠结尾如此写道:我看见满载希望的列车,冲向悬崖的尽头,然而我却只能保全自己,因为我无法拯救愚昧。愚昧是无敌的。有个古人说得好,理性和智慧从来就没有战胜过愚昧,只有等愚昧的人都死去,它们才有被人看见的希望……作为纯技术IT人员很多都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很优秀只是没有读懂人性,智商高的人,他们情商不一定高,或者往往吃亏就在这里,因为他们是一群做事的人,而不是一群耍心机的人。如果这群忠厚理性的人,不直接隶属于老板的话,其实会很容易被上面的领导打压,因为人性就是这样:有谁自己不是老板,会看好一个比自己厉害的竞争对手?他们心中事情本身的对错,不愿事故圆滑。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这些勾心斗角。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在人类这群特殊的生物中,武力、技艺早已不是决定胜负的标准了。5学会投资理财这里说的投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投资,金钱的投资重要,自我的投资更重要:身体、知识/智慧、人脉。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话留给自己的,每一个人生旅程中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或者说看明白一些东西,学会总结、反思生命中所遇到的人事物,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很大的进步,我们之所以彷徨在于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谁、要往哪里去,或许我们真正需要得很简单。7谈谈创业有人说创业是一次探险;有人说创业是一场赌博,因为胜利者只有1/10;在我看来创业是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爆发,利用自己所有的资源和智慧自定周密的计划为之奋斗。一生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因为所追逐不一定是你真正需要的。
上一篇:下一篇:
互联网创业
大多数开发人员理所当然地以为性能优化很复杂,需要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好吧博客分类:
始终认为,对一个初学者来说,IT界的技术风潮是不可追赶。 我时常看见自己的DDMM们把课本扔了,去买些价格不菲的诸如C#, VB.Net 这样的大部头,这让我感到非常痛心。 而许多搞不清指针是咋回事的BBS站友眉飞色舞的讨论C#里面可以不用指针等等则让我觉得好笑。
C#就象当年的ASP 一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果许多学校的信息学院成了“Web 学院”。 96, 97级的不少大学生都去做Web了。当然我没有任何歧视某一行业的意识。 我只是觉得如果他们把追赶这些时髦技术的时间多花一点在基础的课程上应该是可以走得更远的。
初学者对C#风潮的追赶其实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个误区之一。 我将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些现象,你可以按部就班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认为计算机技术等于编程技术:
有些人即使没有这个想法,在潜意识中也有这样的冲动。 让我奇怪的是,许多信息学院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念头。 认为计算机专业就是编程专业,与编程无关的,或者不太相关课程他统统都不管,极端的学生只要书上没带“编程”两个字他就不看。
其实编程只是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一种复杂性最低的劳动,这就是为什么IT业最底层的人是程序员(CODER)。 计算机技术包括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管理信息系统等等这些方面。 编程工作只是在这些具体技术在理论研究或者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表达算法的过程。
编程的人不一定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就一定很高。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大师级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者是不懂编程的。 网上的炒作和现实中良好的工作待遇把编程这种劳动神秘化了。 其实每一个程序员心里都明白,自己这些东西,学的时候并不比其它专业难,所以自然也不会高档到哪里去。
咬文嚼字的孔已己作风:
我见过一本女生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材,这个女生像小学生一样在书上划满了横杠杠,笔记做得满满的,打印出来一定比教材还厚。 我不明白的是,像计算机网络原理这样的课程有必要做笔记? 我们的应试教育的确害了不少学生,在上《原理》这一类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像学《马列原理》一样逐字背诵记忆。 这乃是我见过的最愚蠢的行为。 所谓《原理》,即是需要掌握它为什么这样做,学习why,而不是how(怎样做)。 极端认真的学生背下以太网的网线最大长度,数据帧的长度,每个字段的意义,IP报头的格式等等,但是忘了路由的原则,忘了TCP/IP协议设计的宗旨。 总之许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把书背得滚瓜烂熟却等于什么也没学。
在学习编程的时候这些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确切的记得C++语法的各个细节。 看完了C++ 教程后看《》(确实是好书),《》,《C++ reference》,this C++, that C++……, 然后是网上各种各样的关于C++语法的奇闻逸事,然后发现自己又忘了C++的一些语法,最后回头继续恶补…。
有个师弟就跟我说:“C++太难了,学了这里忘了那里,学了继承忘了模板。”
我的回答道:“你不去学就容易了”。
我并没有教坏他,只是告诉他,死抠C++的语法就和孔已己炫耀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一样毫无意义。 你根本不需要对的C++语法太关心,动手编程就是了,有不记得的地方一查MSDN就立马搞定。 我有个结论就是,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对程序语法的了解是最微不足道的知识。 这是为什么我在为同学用Basic(我以前从没有学过它)写一个小程序的时候,只花了半个小时看了看语法,然后再用半个小时完成了程序, 而一个小时后我又完全忘记了Basic 的所有关键字。
不顾基础,盲目追赶时髦技术:
终于点到题目上来了。 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够马上跑起来,变成钱。 这种想法对一个已经进入职业领域的程序员或者项目经理来说是合理的,而且IT技术进步是如此的快,不跟进就是失业。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时间充裕的大中专在校生),这种想法是另人费解的。
一个并未进入到行业竞争中来的初学者最大的资本便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基础性的东西,学习why而不是how。 时髦的技术往往容易掌握,而且越来越容易掌握,这是商业利益的驱使,为了最大化的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但在IT领域内的现实就是这样,越容易掌握的东西,学习的人越多,而且淘汰得越快。 每一次新的技术出来,都有许多初学者跟进,这些初学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而使得自己在跟进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等他学会了,这种技术也快淘汰了。
基础的课程,比方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等虽然不能让你立马就实现一个Linux(这是许多人嘲笑理论课程无用的原因), 但它们能够显著的减少你在学习新技术时学习曲线的坡度。 而且对于许多关键的技术(比方Win32 SDK 程序的设计,DDK的编程)来说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在大一时我还找不到开机按纽,他已经会写些简单的汇编程序了。 我把大二的所有时间花在了汇编,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等这些课程的学习上,而他则开始学习HTML和VB,并追赶ASP的潮流。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原理,学习SDK编程,时间是漫长的,这时我才能够用VC开发出象模象样的应用程序。 我曾一度因为同学的程序已经能够运行而自己还在学习如何创建对话框而懊恼不已,但临到毕业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何等的正确。 和我谈判的公司开出的薪水是他的两倍还多。
下面有一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假设学习VB编程需要 4个月,学习基础课程和VC的程序设计需要1年。 那么如果你先学VB,再来学习后者,时间不会减少,还是1年,而反过来,如果先学习后者,再来学VB,也许你只需要1个星期就能学得非常熟练。
几个重要的基础课程
如果你是学生,或者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我建议你仔细的掌握下面的知识。 我的建议是针对那些希望在IT技术上有所成就的初学者。 同时我还列出了一些书目,这些书应该都还可以在书店买到。 说实在的,我在读其他人的文章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作者列出一个书单。
大学英语 -不要觉得好笑。我极力推荐这门课程是因为没有专业文档的阅读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中文的翻译往往在猴年马月才会出来,而现在的许多出版社干脆就直接把E文印刷上去。 学习的方法是强迫自己看原版的教材,开始会看不懂,用多了自然熟练。 吃得苦下得狠心绝对是任何行业都需要的品质。
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汇编语言 -关于体系结构的书遍地都是,而且也大同小异, 倒是汇编有一本非常好的书《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黑色封面,杨季文著)。 你需要着重学习386后保护模式的程序设计。否则你在学习现代操作系统底层的一些东西的时候会觉得是在看天书。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我们的开发总是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上进行,如果不是,只有一种可能:你在自己实现一个操作系统。 无论如何,操作系统原理是必读的。这就象我们为一个芯片制作外围设备时,芯片基本的工作时序是必需了解的。 这一类书也很多,我没有发现哪一本书非常出众。 只是觉得在看完了这些书后如果有空就应该看看《Inside Windows 2000》(微软出版社,我看的是E文版的,中文的书名想必是Windows 2000 技术内幕之类吧)。 关于学习它的必要性,ZDNET上的另一篇文章已经有过论述。
数据结构和算法 -这门课程能够决定一个人程序设计水平的高低,是一门核心课程。我首选的是清华版的(朱战立,刘天时)。 很多人喜欢买C++版的,但我觉得没有必要。C++的语法让算法实现过程变得复杂多了,而且许多老师喜欢用模块这一东西让算法变得更复杂。 倒是在学完了C版的书以后再来浏览一下 C++的版的书是最好的。
软件工程 -这门课程是越到后来就越发现它的重要,虽然刚开始看时就象看马哲一样不知所云。 我的建议是看《实用软件工程》(黄色,清华)。 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记条条框框,看不懂就跳过去。 在每次自己完成了一个软件设计任务(不管是练习还是工作)以后再来回顾回顾,每次都会有收获。
Windows 程序设计 -《北京大学出版社,Petzold著》我建议任何企图设计Windows 程序的人在学习VC以前仔细的学完它。 而且前面的那本《Inside Windows 2000》也最好放到这本书的后面读。 在这本书中,没有C++,没有GUI,没有控件。有的就是如何用原始的C语言来完成Windows 程序设计。 在学完了它以后,你才会发现VC其实是很容易学的。千万不要在没有看完这本书以前提前学习VC,你最好碰都不要碰。 我知道的许多名校甚至都已经用它作为教材进行授课。可见其重要。
上面的几门课程我认为是必学的重要课程(如果你想做Windows 程序员)。
对于其它的课程有这样简单的选择方法:如果你是计算机系的,请学好你所有的专业基础课。 如果不是,请参照计算机系的课程表。 如果你发现自己看一本书时无法看下去了,请翻到书的最后,看看它的参考文献,找到它们并学习它们,再回头看这本书。 如果一本书的书名中带有“原理”两个字,你一定不要去记忆它其中的细节,你应该以一天至少50页的速度掌握其要领。 尽可能多的在计算机上实践一种理论或者算法。
日三省乎己
每天读的书太多,容易让人迷失方向。看看我以前整理的,如果原文被墙,可以到看。 一定要在每天晚上想想自己学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么相关的东西需要掌握,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在一本书上花的时间太长还是不够等等。 同时也应该多想想未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应用,这样能够让你不是追赶技术潮流而是引领技术潮流。 同时,努力使用现在已经掌握的技术和理论去制作具有一定新意的东西。 坚持这样做能够让你真正成为一个软件“研发者”而不仅仅是一个CODER。
把最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
这是对初学者最后的忠告。 把每个星期玩CS或者CS的时间压缩到最少,不玩它们是最好的。 同时,如果你的ASP技术已经能够来钱,甚至有公司请你兼职的话,这就证明你的天分能够保证你在努力的学习之后取得更好的收益,你应该去做更复杂的东西。 眼光放长远一些,这无论是对谁都是适用的。
23 顶17 踩
浏览 13447
浏览: 4622998 次
来自: 天津
浏览量:21587
https://www.chromefor.com/libra ...
初步算了一下,目前最最精简的Win98版是5M,他5个小时多敲 ...
。。似乎重点没说NIO啊,前面基础只是铺垫的很好的,可是我要的 ...
spring mvc demo教程源代码下载,地址:http: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773203',
container: s,
size: '200,20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胜威国际集团能走多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