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爱情感觉为什么总给人感觉傻傻的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田超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焦虑?还是抑郁?傻傻分不清楚!其实他们是好基友!
焦虑?还是抑郁?傻傻分不清楚!其实他们是好基友!
如果抑郁的感受是“旷野无人”,那焦虑大概就是“无数份担忧如黄金周滚滚人潮般拥挤在心里”。
抑郁和焦虑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也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我会觉得自己既抑郁又焦虑,或者说,既无精打采又烦躁不安?
没错,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常常相伴而来。
当抑郁障碍遭遇焦虑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五个方面:
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
感觉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并且常常考虑消极的事情;
意志活动减退,并不愿参加各类日常活动;
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出现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下降等各类躯体症状。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不涉及焦虑症状,但有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抑郁症患者感到有一定程度的焦虑。
抑郁状态中,患者常表现出自罪、自责,认为自己不够好、做什么都没有意思、未来一切都没有希望,行为上也会感到做事困难、想要回避过去显得简单或有趣的活动。
对自己的悲观认识和与外界沟通越来越难,都可能令抑郁症患者感到焦虑——害怕事情会变得比此刻更糟糕更加可怕。
抑郁症患者也可能表现出激动不安等焦虑症状,这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见;另外,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状态下,很可能出现易激惹的焦虑症状。
当焦虑症遭遇抑郁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对未来可能的危险或不幸的持续的过度担心;
坐立不安,并且肌肉紧张;
出现心慌、气急、胸闷、头痛等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亢进而导致的躯体不适;
警觉性提高带来的易激惹、入睡难、注意力不集中等。
焦虑症患者也会有时候感到自己被抑郁笼罩。
迁延不散的焦虑,都可以令人感到不愉快、不开心,甚至自责;
难以再像过去一样轻松应对工作、人际和生活;
持续的紧张情绪和各种身体不舒服令人痛苦、难以忍受;
对症状过分关注和担忧,生出「我这么焦虑,不可能做好别的事情」的信念,带来绝望、自责;
对症状的无助感,怕自己没办法再好起来。
是焦虑,还是抑郁?
1.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
2.焦虑症患者没有自杀念头,尽管害怕,但是还不是以死来逃避;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3.焦虑症主要情绪表现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并因此痛苦不堪;抑郁症的主导情绪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带有焦虑特征的情绪反映外,还包括自责、自罪、自卑、自闭、敏感等。
4.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梅核气”、两胁疼痛、周身沉重、性欲消失等等。
5.焦虑症因为焦虑也出现对某些事情的回避心理,但不是广泛性的兴趣减退和意向减退;而抑郁症则是广泛的退缩和意向减退。
6.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7.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既焦虑又抑郁,怎么办?
抑郁和焦虑中有一个已经显得难以应付,同时面对两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果有人鼓励你找一项运动并且每天去活动一下,还是不要暗自嘲笑他没有给出更新颖的技巧了吧。
当抑郁让我们行动和思维都缓慢下来时,运动能帮助身体和主观感受都慢慢活跃起来;而当焦虑令人觉得百爪挠心、心慌难耐时,运动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它能让人从内心安静下来;运动还能帮助身体调节到更好的状态,从而缓解躯体不适、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2.转移注意力,行动起来
病人是因为精神原因,长时间在情绪和心理上都会有很大影响,注意力很不集中,还会胡思乱想,心神不宁,精神情况异常痛苦,这都会影响身心健康,建议制定一些有意义的目标,转移注意力,这样全身心投入新的活动中去,就不会再理会焦虑了。
尽管抑郁和焦虑合起伙来把脑袋变慢了,没法再像以前那样记住事情,或者很难专心致志了,尽管情形也许令人感到「内心瘫痪」、无力做任何事情,请相信,我们还是可以做成一件事情最开始的第一步。
然后,把一件事分解,直到各个步骤都具体且细致,我们就不会再感到难以执行。
接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那一步上,那又是新的「第一步」。
这个策略能让我们不至于被抑郁带来的「无能感」裹挟,因为,至少眼前这一步还是有能力掌控的;它也避免我们被无边的焦虑绑架,因为当事情一步接着一步进展下去时,我们的注意力便会慢慢从「数不尽的担忧」聚焦到我们想专注的事情上。
而每一次成功在焦虑或抑郁状态中做成事情的经验,会帮助我们找到和这些「难过的低落」或者「紧张的不安」共处的方式。
3.觉察自己
自信心的缺乏也是引起抑郁焦虑的原因之一。病人往往会因为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夸大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会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对人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些都是不利于病人消除自卑和建立自信的,所以病人家人朋友需要多多鼓励病人,帮助病人建立自信。
当脑海里冒出类似「我真是糟糕透了」「这件事多半不会有好结果的」「万一那样、这样怎么办」「如果发生意外的话多可怕」等想法时,也许情绪会纷纷涌现而无法随意控制,但我们可以首先观察一下自己的想法:
现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是不是在夸大问题?
我在无端担忧吗?
我是不是在过分苛责自己?
然后,观察一下想法背后的信念:
我是不是会觉得「一个细节不够完美,就等同于一切都是糟糕的」?
我是不是觉得「事情一定要如期望进行,否则就是无法接受的」?
觉察到情绪来源于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后,我们可以告诉自己:
我感到抑郁或焦虑,是因为我的认知里有一些不太合理的信念。
虽然它们总是自动跑出来,但是我知道,现实情况不是我想的那样。
这能够帮我们承受和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被它们带着走。
4.认同自己和自己的情绪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偶尔的抑郁和适当的焦虑,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有抑郁和焦虑的自己,而不再是自己和自己作斗争;可以接纳这些坏的感觉,它们总会存在着,并不会、不可能在生活中完全消失。
实际上,抑郁和焦虑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抑郁让我们避免作出仓促的决定,让我们不去做冒失而危险的事;焦虑起伏,才是鲜活的日子,不是吗?则让我们保持客观,而不是「不现实地乐天」。
有坏的感觉,好于「没有感觉」——后者是空虚和麻木,前者意味着我们也还有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愉悦、平静、活力、充实等好的感觉的能力。毕竟有喜有悲才是真正的人生!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9:26
田超大夫的信息
田超大夫电话咨询
田超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田超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田超大夫提问
田超的咨询范围:
(8周岁以上,全国)。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睡眠障碍、恐惧症、人格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酒中毒、酒依赖、社交恐惧症、强迫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产后抑郁,贪食症、厌食症、神经衰弱、癔病、分离转换障碍、抽动症、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
心理问题:婚姻心理问题、教育心理问题、儿童心理问题、性心理问题、夹腿综合症、恐婚综合症、孕期心理问题、性取向问题
呼吸科常见疾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治疗
消化科相关疾病: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功能异常
内分泌相关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的药物治疗
田超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精神科好评科室
精神科分类问答别再傻傻的觉得抑郁和抑郁症是同一回事了,其实它俩差的可远了呢?别再傻傻的觉得抑郁和抑郁症是同一回事了,其实它俩差的可远了呢?巴拉巴拉小女人百家号想每天都收到这样的信息吗?点上面“关注”哦↑↑↑小华是个善良又痴情的姑娘,最近她失恋了,本来在幸福的海洋里徜徉的她一下子被男友甩了,心情的忧郁可想而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过《失恋33天》的她一天天盘算自己何时走出抑郁的苦海,“明明有一个二百五的脑子,却偏偏长了一颗林黛玉的心。”这是她对自己的评价。一天,午夜梦回,她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相比于男人的粗线条、大大咧咧的性格,女人的性格中更多的是敏感、细心、多疑、脆弱和患得患失,中医里面讲述女性疾病的发生多属于情志不遂,也就是愿望得不到实现时会导致心中积郁苦闷。  我们知道生活的常态就是事与愿违,不是心想事成,那么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太多了,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难,更多的时候,当我们被生活硌得生疼的时候,心情会抑郁,小的烦恼小抑郁,大的烦恼大抑郁。  这种抑郁和抑郁症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抑郁】  抑郁一般是指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有很多,总体而言有心理症状、躯体症状两大类。心理症状包括核心症状的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快感缺失,还有自我评估下降,严重的有自罪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消极观念或行为。躯体症状有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欲下降等。患者有上述心理或躯体症状的部分(核心症状之一为必需)均可称之为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状(简称抑郁)。  对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即定量评估,可以使用患者自评性抑郁量表等。但是抑郁量表提供的仅仅是对抑郁情绪轻重的判别,而不是抑郁症的判别。换句话说,有抑郁情绪并不一定属于抑郁症。  【抑郁症】  表1采用William W.K.Zung等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抑郁症状进行评定,统计总分,以总分&41分为正常,≥41分为有明显抑郁症状。   判别是否属于抑郁症需要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中,不但有症状标准,还有病程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及排除标准只有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才能诊断抑郁症,也就是说,抑郁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持续一定的时间(例如2周以上),对社会功能有较大损害,不是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所导致的,才能诊断抑郁症。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巴拉巴拉小女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使得我的生活有情有爱,还有泪.....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还在傻傻的失眠吗?我们平常吃的这一种蔬菜,就可以帮到你!还在傻傻的失眠吗?我们平常吃的这一种蔬菜,就可以帮到你!鸿儒知道世界百家号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是一种心理疾病,很多白领现在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好是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作。那么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自己的失眠。失眠和抑郁症的预防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帮助我们改善失眠抑郁状态,如果患者在正确的治疗下,并且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我们得到良好的效果。西红柿可以预防抑郁、失眠。一周吃几次西红柿,能有效地减少失眠、抑郁发作,而且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以预防我们的失眠症。抑郁症的人往往是懒惰、马虎。越是这样下去,身体的功能越是下降。所以我们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失眠和抑郁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如果单纯的轻度抑郁、失眠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治疗,如果是重度的,那么只能将药物失眠贴和心理治疗结合在一起。心理治疗:通过改变世界观和人生观来积极治疗。但是需要采取什么具体的治疗措施,还要咨询心理医生,不要自己擅自用药,如果你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和服用抗药性药物,会导致病情加重。抑郁症的常见病因工作压力: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困难,工作压力大,生活的迫切需要都会使年轻人暂时难以适应,导致抑郁。虚拟网络: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爱上网,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慢慢悲观厌世,情绪低落,这导致了很多问题如头痛、失眠、便秘等等。经济压力: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现状,就产生了更多的物质需求,现状中又会有自卑感,导致抑郁。感情纠葛:现如今的爱情更复杂,一旦失恋,就会导致抑郁、失眠的问题。心理脆弱:当下重重压力下的成年人也不一定都是内心很坚强的,这也导致他们在精神上遇到什么事,就会意志消沉,遇事就会走向极端,这是失眠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鸿儒知道世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汇聚历史人文知识,纵览古今历史奇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吃药要注意 抗抑郁药会让人吃得呆呆傻傻?
  “菜花黄、疯子忙”,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似乎连抑郁症患者也多会出现病情发作。据记者了解,抑郁症患者常常对抗抑郁药心存芥蒂,比如吃药会不会把人吃傻,吃上药就停不下来等顾虑而不太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即便接受治疗,擅自减药、停药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对此,专家呼吁患者一定要走出观念误区。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都比较,副作用小,规范用药不存在损害身体的风险。而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这才是恢复健康的关键所在。
  多数患者对抗抑郁药心存担忧
  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治医师黄俏庭说,精神医学科门诊每天约有120人次就诊,其中超过50%都是因为情绪问题来诊。而让医生头痛的是,抑郁症患者对药物抗拒、抵触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患者多数对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心存担忧,有的甚至不愿意服药。
  一年前的5月份,陈小姐特别不舒服,吃不下,睡不好,早上四点就醒了,白天精神状况很差,人看着往下瘦。一开始她还以为是消化问题,去看了消化内科之后病情没见改善。后经消化内科医生建议来精神医学科就诊。
  精神医学科医生经仔细问诊、检查后诊断陈小姐罹患抑郁症,并给予药物治疗。陈小姐一看药物说明书,发现那些药的不良反应说明中竟然有出现攻击性反应、失眠、疲劳、健忘等字眼,对此陈小姐瞬间感到特别害怕和沮丧。“当时我就想,我治的就是失眠,吃这个药岂不是会更加睡不着。再说了,我也害怕吃了这些药自己会变成攻击人的疯子或者变成呆呆傻傻的。但是,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她每天按时服药,一年后的陈小姐慢慢发现自己对药物的副作用多虑了,现在完全恢复正常了。
  夸大副作用,自己吓自己
责任编辑:陈云清
* 声明:本文章为网友上传文章,如果存在出处、来源错误,或内容侵权、失实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代表原媒体及作者观点,不代表比特网立场。
猜你感兴趣抗抑郁药,会让人吃得呆呆傻傻?
  □张华&张灿城  老一代的抗抑郁药副作用确实很大,但新型抗抑郁药并没有那么多严重的副作用。专家指出,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要多与医生沟通  抑郁症患者常常对抗抑郁药心存芥蒂,比如顾虑吃药会把人吃傻,吃上药就停不下来等,从而不太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即便接受治疗,擅自减药、停药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对此,专家呼吁患者一定要走出观念误区。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都比较安全,副作用小,只要规范用药,不存在损害身体的风险。而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才是恢复健康的关键所在。  多数患者  对抗抑郁药心存担忧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治医师黄俏庭说,精神医学科门诊每天约有120人次就诊,其中超过50%都是因为情绪问题来诊。而让医生头痛的是,抑郁症患者对药物抗拒、抵触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患者多数对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心存担忧,有的甚至不愿意服药。  一年前的5月份,陈小姐特别不舒服,吃不下,睡不好,早上四点就醒了,白天精神状况很差,人看着往下瘦。一开始她还以为是消化问题,去看了消化内科之后病情没见改善。后经消化内科医生建议来精神医学科就诊。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精神医学科医生经仔细问诊、检查后诊断陈小姐罹患抑郁症,并给予药物治疗。陈小姐一看药物说明书,发现那些药的不良反应说明中竟然有出现攻击性反应、失眠、疲劳、健忘等字眼,陈小姐瞬间感到特别害怕和沮丧。“当时我就想,我治的就是失眠,吃这个药岂不是会更加睡不着?再说了,我也害怕吃了这些药自己会变成攻击人的疯子或者变得呆呆傻傻的。”但是,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陈小姐每天按时服药,一年后她慢慢发现自己对药物的副作用多虑了,现在已完全恢复正常。    夸大副作用  自己吓自己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患抑郁症后一般必须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是药三分毒”,既然是药物,肯定也有副作用。黄俏庭说,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大家对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的认识非常片面,存在很多误区,甚至有很多夸大之处。  对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抑郁药来说,在服药初期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食欲减退、恶心、头晕、困倦、出汗、口干等,大部分患者反应轻微,小部分有中重度反应。但是,这样的不良反应在3~10天后可逐渐缓解。而且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并不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损害。  黄俏庭说,大众对精神类药物的担忧、抵触跟精神医学和精神类药物的发展史有关。老一代的抗抑郁药副作用确实很大,服用后患者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困倦、迟钝、口干、便秘、排尿困难、性欲减退等不良反应,而且程度一般较重。部分患者服药后看起来的确是“呆呆傻傻”。但是,新型抗抑郁药已经有了全新的“面貌”,并不存在我们想象中那么多严重的副作用。    多与医生沟通  把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一般来说,对于单纯的抑郁症,选用抗抑郁药物在两周内抑郁症状就会有所改善。如果治疗8周后仍然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增加增效剂或换用另一种抗抑郁药。因此,千万别因为效果不好就立即放弃治疗。  而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患者不必害怕,有疑虑可以跟医生沟通。同样,精神医学科医生也应在用药前尽可能详尽地跟患者解释、交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比如有的抗抑郁药具有镇静作用,在白天服用就有嗜睡的副作用,但是在晚上服用对于有失眠症状的抑郁患者而言就有显著的好处。  专家还指出,对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降低药物剂量或换用另一种抗抑郁药可能就会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药物出现的副作用,患者不必太紧张,应该定期复查,多与医生沟通,合理地应对,则可以把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专家忠告  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    抑郁症的治疗,切不可自行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综合征。即便医生反复强调不能随意停药,但还是有不少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觉得症状改善了就可以自行停药。黄俏庭说,“鸡毛不能试火”,抑郁症一旦复发,大脑的受损程度会一次比一次严重,而且复发的病人疗程会增长(一般首次抑郁症发作,服药疗程至少1年;第二次发作,服药疗程延长为2~3年;有过三次以上的发作,则可能需终身服药)。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患者最怕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