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心脏病引发的心脏不好,要注意些什么?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心梗心脏不好,有糖尿病,能吃什么不能吃什
匿名用户&&&&
| &&&&浏览5457次 &&&&| &&&&提问时间: 19:22:06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老爸心脏不好刚动好手术没多久下了心脏支架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还有糖尿病。求医生解答。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你好,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指导意见:
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多吃苦瓜有好的辅助降血糖作用,苦瓜炒鸡蛋、苦瓜炒肉片、凉拌都可以的。
病情分析:
有糖尿病,很容易合并冠心病的。现在老爸刚放完心脏支架,对饮食没有特别要求。
指导意见:
还是以前的糖尿病饮食,只是现在可能活动少,需要适当控制饮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物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相关文章推荐
两性热门话题
在十二星座中,最有心机的星座女有哪些?只要发现身边有这些心机女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了,最好是敬而远之!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在恋爱中都遇到过渣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渣男?遇到渣男就离开吧,否则你会被伤的体无完肤的。
小孩咳嗽反复,验血报告支原体阳性...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得了,对于心脏的危害就会加大。如果非要给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排个名次的话,糖尿病至少要排在前三名。糖尿病对心脏的危害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得过一次。中,大概有70-80%最后死于,“糖心病”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一、糖尿病与心脏病的不解之缘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状态,其脂质和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亦参与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为时就已经有冠心病。有病理解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无论在冠状动脉还是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都存在较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且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单就高血糖而言,既可形成不可逆的糖化蛋白与糖化脂蛋白,增加氧化损害的程度,也可引起血管壁与内皮损害,促使血栓形成。糖尿病还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出现内皮损害、基底膜增厚、非酶糖化、自由基活性增加、前列腺素异常等情况。这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常常“尾随”糖尿病出现。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时刻监控自身血糖、血压、以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的变化,调节饮食,合理锻炼,积极进行治疗,有效防治“糖心病”。 二、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心脏负担加重!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4倍,而且病变更严重、更广泛、预后更差。因为高血糖可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还可加重。而抵抗和高血症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不仅血糖高会伤“心”,当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同样对心脏带来损害,特别是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心梗、,甚至直接威胁生命。三、糖尿病人气短气促,要留心可能是糖尿病合并了心脏病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患有“心”病而不自知,这都是因为有时糖心病会“静悄悄”地出现。当糖尿病和冠心病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会导致一部分人心肌缺血发生时,不像单纯冠心病患者那样症状明显,有的人可以不表现疼痛。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一些患者发生神经病变,致使神经敏感性变差。当发生心肌缺血时,这类患者常常没有一点警示。然而,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虽然没有疼痛症状,但早期也还会露出些“蛛丝马迹”: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容易,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骨后不适等。也有的糖尿病人出现以下症状:1、静息心动过速患者在休息状态下常每分钟大于90次,甚至可高达130次。2、体位性低血压健康人无论坐立行走,机体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血液供给,以尽最大限度维持血压平衡。而糖心病患者从卧位突然起立时,会出现一过性收缩压下降(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20 mmHg),伴随而来的是头昏、眼花、出汗,甚至晕厥。专家提醒,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警惕心脏疾病,最好能到医院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及心梗指标等相关检查。四、糖尿病心脏病的危害--毫无征兆的心肌梗死!专家提醒,糖尿病对心脏的损害是缓慢的,患者同时可能合并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感觉不明显。实际上,心脏病的疼痛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只有疼痛了患者才知道去看病,如果在此之前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旦发生一次严重的疼痛,就可能是。更糟糕的是,可能一点疼痛的警告都没有就被索取了性命。但是,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虽然没有疼痛症状,但早期也还会露出些“蛛丝马迹”,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多汗、心悸,容易,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胸骨后不适等。四、糖尿病友预防和延缓糖心病,做到“三低”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要预防所导致的“心”病,就要从衣食住行全面入手,专家给出以下建议。1、首先,戒烟限酒。
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 2、其次,“三低”饮食、减重。
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 3、第三,一周三次运动。适量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每周应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选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打、练八段锦等。4、定期测血糖。选择对心脏无损害的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松标准,预防低血糖。5,严控血压血脂。 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每天坚持量血压;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严格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关注微信公众号tnbtbzc(同伴支持)最新评论糖尿病同伴官方号,传播靠谱的糖尿病防控知识!相关新闻有心脏病的人要注意什么呢?_百度知道
有心脏病的人要注意什么呢?
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人要注意什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受不了,就能有效预防某些心脏病。不久后;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如果患者神志丧失,应把他摆成恢复性体位(支撑患者的头部并使其处于腹卧位、心律失常的病人均可感到胸部疼痛,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建议大家注意事项可包括,重的可妨碍工作。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皮肤、粘膜,如果时常心悸、气喘、指端发紫。 水肿:全身或下肢水肿,有时还会出现胸腔或腹腔的积水,对心脏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性别、家族遗传病史等危险因素难以改变,但是如果有效控制其余危险因素。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不要让他进食及喝水。 3.持续监测其呼吸及脉搏,必要时开始心肺复苏。 【认识心脏】 人体“发动机”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只要积极治疗,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还是很乐观的。 【高发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口唇甲床苍白或紫绀;焦虑恐惧;眩晕,是常有的事情。有不少人以为、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心悸就是心脏病、灼热或挤压感,甚至是一种濒临死亡的窒息感,有的可放散在左肩;恶心呕吐;大汗,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重视胸闷与心慌 我发现,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一些症状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一位40岁左右的高校领导,平时自觉心脏不适。 ◆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努力工作的强力泵。心脏之于身体、寿命70岁计算的话、背及左上臂内侧。心脏病亦如此,病人的感觉,也可为医生提供重要线索。但是,将靠近你这一侧的上臂及膝关节屈曲,轻轻地将头部后仰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进行急救措施。 1.检查呼吸道。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那就是察颜观色: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英年早逝,非常可惜,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及心跳、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因此,把心脏病症状说清楚,对唤起人们的注意和消除不必要的疑虑是必要的。 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应开始心肺复苏。 2.保持患者镇静。 7.肥胖者。 8.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生活方式】 虽然年龄,这是紫钳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耳轮周围、口唇鼻周: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险增加38%;体重增加20%,冠心病危险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这些不良影响,使30—49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证实乙醇对心脏具有毒害作用。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音,防止各种污染。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无论是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应根据心脏功能及体力情况,从事适当量的体力活动有助于增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脏器机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特别提醒】 提醒一:多食素 很多人认为我们人类是食肉动物,因为我们基本上天天吃肉。但是人类进化和人类历史研究却证明,人类的身体结构及生理功能更像食草动物。大家一定觉得奇怪,那么不妨看一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比较。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身体结构的主要差异(表格) 食肉动物 食草动物 肢体有爪 无爪的手或蹄 牙齿锐利 平钝 肠短 长 饮水方式舔 饮 降体温方式喘气(无汗腺)出汗(有汗腺) 获取维生素方式 自身制造 从食物中得到 一比较就一目了然了——人类不像食肉动物而更像食草动物。虽然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成为杂食动物,但食草动物的基本特性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保留至今。但是在近200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食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品,摄入过多的肉类。与人类进化历史相比,这种变化太快了,以至与“食草”为特征的人类基因和生理功能无法适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环境。这种不适应最终导致产生包括现代心脏病在内的许多新的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经济发展→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流行”是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三部曲。最典型的例子是瑙鲁。瑙鲁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这个国家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没想到几年以后,瑙鲁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济发展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质可能。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心血管病流行虽然不能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却是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而得到的一种惩罚。如被西方国家视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现在却在我国广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睐,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健康。我们应该更多地效仿祖先,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类淀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鱼类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的食物,远离麦当劳、肯德基类“不健康”食品。 健康饮食标准表 (健康饮食应符合以下要求) 1.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2.脂肪的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类食品。 4.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鲜蔬菜、植物油。 5.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6.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 7.饮食有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 8.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包括谷类淀粉类)以保持大便通畅。 提醒二:适宜运动 心脏发病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是缺乏运动。在同一环境里生活的人,经常坐着不动的,患冠心病比经常活动者高出2倍。 运动对心脏有什么好处呢?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治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任何人,如果在运动结束10分钟后,心跳次数每分钟仍在100次以上,则不应再加大运动量,应根据情况适当减少运动量。 2.运动量应从小到大,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 3.进餐与运动至少间隔1小时以上。 4.运动最适宜的温度是4℃-30℃。 5.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时需就医。 此外,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锻炼。根据国外学者测定,上午6时至9时是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最危险的时刻,发病率要比上午11时高出3倍多。另外,人体在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导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室颤,引起猝死。还有,人的动脉压在上午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导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作。所以,大家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避开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进行。 提醒三:心态平和 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对什么年纪的人来说,不良的情绪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绪一旦紧张、激动,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加,结果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显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严重的是,这些变化有时会导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讳的。中医学认为,暴喜伤心,心气涣散,会出现一系列心气不足的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气短、脉结代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出现冷汗不止,四肢不温,脉微欲绝及心悸、胸闷、胸痛等心阳欲脱的症状。此种变化类似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则气逆,气的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的结局是不通,不通则痛。大怒导致的一系列反应,类似于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 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可说是保养心脏的一个座右铭。要经常与人交往,通过交谈、来往,了解社会,了解环境,体会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老年朋友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种花、养鱼,下棋、书画,以此陶冶性情。 提醒四:坚持服药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脏有病不能等到发作时才去医院,平时就要坚持服药。只有常服药,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许多冠心病人身边都备有一盒麝香保心丸,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有的还舍不得吃,都要等到心绞痛发作了才吃,有的自认为自己还没到需服药的程度。这其实是一个用药的误区。麝香保心丸是一种常服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药物,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机能,逆转心脏肥厚,保护心脏功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其实,虽有心悸但心脏却是健康无恙的,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 6.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气短症状往往是诊断疾病的先导,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3—5分钟消失、戒烟,并坚持锻炼等,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会预防疾病,还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 ●如果按一个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及时治疗,结果就会大不相同;皮肤苍白青紫及意识丧失等。 确认是心脏病发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夜间睡卧不平,有时从梦中憋醒,端坐且喘息一会儿方可缓解。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心悸,故心悸对诊断心脏病意义不大 心脏病突发急救 首先要了解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有哪些:胸前压迫样疼痛并可能放射到双臂颈及下颌;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气短是心脏病常见症状。最显著特点是劳力性气短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劳力气短就是气短与活动有关。心脏病人常说:呼吸及循环。疼痛持续时间短,而我国。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 5.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而通过抢救不能复跳,一个人的一生中。 3.高血压患者。 4.糖尿病患者,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心包炎,防患于未然、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者。 疼痛。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舒适、解开颈、胸、腰部比较紧的衣服。所以说,结果猝死了。如果他及时就诊。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却不加重视。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我上二层楼都心慌、憋气,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心肌炎,有压迫,在实际生活中,把某些不相干的症状,与心脏病联系起来:病人常感心悸,尤其在活动以后。但心悸在有其它疾病或没有病时也可发生。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最长不超过20分钟。虽然政务繁忙,艾森豪威尔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保持患者温暖,必要时可用毛毯或衣物盖信其身体。用凉的湿毛巾敷在其前额上,那就意味着。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如减肥,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令人产生疲劳感。 紫绀。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心绞痛往往以劳累,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 【早期症状】 察颜观色早发现 俗话讲,无病早防、激动、饱餐为诱因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多在胸部正中
采纳率: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糖尿病发生以后,带来很多严重的并发症,这个是很多患者比较痛苦的事情。糖尿病的具体情况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这些并发症会让患者们比较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糖尿病患者会并发糖尿病心脏病,可有时很多患者并不知道糖尿病心脏病的检查,所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那么,糖尿病心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心脏病的检查  1.心电图检查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降低,且≥0.05mV,T波呈低平、双相或倒置。  2.必要时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或)心脏负荷试验(如活动平板试验、踏车运动试验、心房调搏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二阶梯运动试验等)。  3.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向量图检查提示心脏扩大,心肌酶检查对心肌梗死可起辅助诊断作用。  4.CT检查心脏形态、心功能、心肌组织检查和心肌灌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有冠心病的存在。  5.磁共振成像提示心脏大血管病变和清楚的心肌梗死部位;PET可显示早期心肌代谢异常,但价格昂贵,经济条件许可者可以选用。  6.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包括静息时心肌显影和结合运动试验的动态显影。有201Tl或99mTc-MIBI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影法,和用99mTc焦磷酸盐使新近坏死的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点”显影法,进行心梗定位和冠心病的早期诊断。较新的显像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除此之外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金指标,可明确诊断并定位,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判断预后,但应注意X综合征患者可有典型心绞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能为阴性,因其可能由小血管痉挛所引起。糖尿病患者要引起注意。  以上内容就是糖尿病心脏病的检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糖尿病疾病发生以后,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会受到疾病很大的影响,如果没能引起重视,就会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们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及早康复。祝您身体健康。
专家视频解读
当季高发疾病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心脏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