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意创新3个字的词语.表示心意很真诚的成语文化教育传媒等有哪些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或成语_百度知道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或成语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形容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成语:1、随心所欲【拼音】: suí xīn suǒ yù【解释】: 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出处】: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举例造句】: 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的漫谈。 ★臧克家《老舍永在》�【近义词】: 为所欲为、自得其乐【反义词】: 谨小慎微、缩手缩脚2、 为所欲为【拼音】: wéi suǒ yù wéi【解释】: 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处】: 《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隋书·天文志上》:“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举例造句】: 他们满以为有了如此强大精良的武器,就可以在别人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3、我行我素【拼音】: wǒ xíng wǒ sù【解释】: 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出处】: 《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举例造句】: 笑骂由人笑骂,我行我素而已。
采纳率:97%
来自团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随心所欲(褒义词)无所欲为(贬义词)
为所欲为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就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其他1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四字词语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包含忘的词语(共100个)_zuciwang.com
包含忘的词语(共100个)
包含忘的词语(共100个):忘形,忘情,忘年,忘言,忘我,公爾忘私,忘筌,健忘,數典忘祖,忘本...
忘形wàng xíng 1.
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
●《庄子o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前蜀韦庄《对酒》诗:「何用岩栖隐姓名,一壶春酎可忘形。」
●宋秦观《满庭芳》词:「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清潘陆《同朱士叶北固山用唐人韵》:「高人住岩壑,永日与忘形。江爱秋涛壮,山怜宿雨青。」 2.
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
●汉蔡邕《琴赋》:「于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乱节以忘形。」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十四章:「朱细芳忘形地扑向周祺,好像周祺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无音信的亲哥哥。」 3.
谓朋友相处不拘形迹。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元刘致《折桂令·闲居自适》曲:「与农父忘形尔汝,醉归来不记谁扶。」
●《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必是先有了这个心,才有古往今来那无数忠臣烈士文死谏武死战……才有汉光武、严子陵的忘形。」
●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们从前是多么忘形的亲热过。」★「忘形」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忘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忘形」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形wàng xíng 1.
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體。
? 《莊子o讓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 前蜀·韋莊《對酒》詩:「何用巖棲隱姓名,一壺春酎可忘形。」
? 宋·秦觀《滿庭芳》詞:「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
? 清·潘陸《同朱士葉北固山用唐人韻》:「高人住巖壑,永日與忘形。
? 江愛秋濤壯,山憐宿雨青。」 2.
形容過度高興而失去常態。
? 漢·蔡邕《琴賦》:「於是歌人恍惚以失曲,舞者亂節以忘形。」
?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十四章:「朱細芳忘形地撲向周祺,好像周祺就是她日夜想念、而又杳無音信的親哥哥。」 3.
謂朋友相處不拘形跡。
? 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之七:「我有忘形友,迢迢李與元。」
? 元·劉致《折桂令o閑居自適》曲:「與農父忘形爾汝,醉歸來不記誰扶。」
?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必是先有了這個心,才有古往今來那無數忠臣烈士文死諫武死戰……才有漢光武、嚴子陵的忘形。」
? 丁玲《一九三o年春上海》之一:「他們從前是多麼忘形的親熱過。」
忘情wàng qíng 1.
无喜怒哀乐之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o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唐杜甫《写怀》诗之一:「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九:「宋儒云,禅家有为绝欲之说者,欲之所以益炽也;道家有为忘情之说者,情之所以益荡也。」 2.
引申为感情上不受牵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青凤》:「生失望,乃辞叟出,而心萦萦,不能忘情于青凤也。」
●曹靖华《飞花集·哪有闲情话年月》:「可是我们木刻家呵,怎能忘情于中国宣纸呢?!」 3.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宋罗烨《醉翁谈录o静女和通陈彦臣》:「二人忘情,不觉语言为母氏所闻,遂亲捉获了,因解官囚之。」
●《红楼梦》第六六回:「湘莲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时忘情,好歹别多心。’」
●王西彦《风雪》一:「他原来应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当他激动起来时,却极容易忘情。」★「忘情」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忘情」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忘情」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情wàng qíng 1.
無喜怒哀樂之情。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o傷逝》:「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 唐·杜甫《寫懷》詩之一:「全命甘留滯,忘情任榮辱。」
? 明·陳繼儒《讀書鏡》卷九:「宋儒云,禪家有為絕欲之說者,欲之所以益熾也;道家有為忘情之說者,情之所以益蕩也。」 2.
引申為感情上不受牽掛。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青鳳》:「生失望,乃辭叟出,而心縈縈,不能忘情於青鳳也。」
? 曹靖華《飛花集o哪有閑情話年月》:「可是我們木刻家呵,怎能忘情於中國宣紙呢?!」 3.
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 宋·羅燁《醉翁談錄o靜女和通陳彥臣》:「二人忘情,不覺語言為母氏所聞,遂親捉獲了,因解官囚之。」
? 《紅樓夢》第六六回:「湘蓮笑道:‘原是我自己一時忘情,好歹別多心。’」王西彥《風雪》一:「他原來應該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但當他激動起來時,卻極容易忘情。」
忘年wàng nián 1.
忘记年月。
●《庄子o齐物论》:「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成玄英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于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元结《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李世熊《独松》诗:「上友不羁云,下友忘年石。」 2.
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
●《初学记》卷十八引晋张隐《文士传》:「祢衡有逸才,少与孔融交。时衡未满二十,而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忘年殷勤。」
●《北史o序传》:「宽当时位望,又与大师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于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苏辙《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张公安道守成都,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忘年」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年」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年wàng nián 1.
忘記年月。
? 《莊子o齊物論》:「忘年忘義,振於無竟。」
? 成玄英疏:「夫年者,生之所稟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 唐·元結《無為洞口作》詩:「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
? 清·李世熊《獨松》詩:「上友不羈雲,下友忘年石。」 2.
不拘年齡、行輩、以德才相敬慕。
? 《初學記》卷十八引晉·張隱《文士傳》:「禰衡有逸才,少與孔融交。時衡未滿二十,而融已五十,敬衡才秀,忘年殷勤。」
? 《北史o序傳》:「寬當時位望,又與大師年事不侔,初見,言未及終,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盡忘年之歡。」
? 宋·蘇轍《追和張公安道贈別絕句一首》引:「是時,張公·安道守成都,一見以國士相許,自爾遂結忘年之契。」
?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我願意永遠和你做一個忘年的朋友。」
忘言wàng yán 1.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o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陈师道《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
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
●《晋书o山涛传》:「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
●唐韩愈《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
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沈德符《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忘言」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言」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忘言」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言wàng yán 1.
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o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三國·魏·曹植《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遊,教我要忘言。」
? 宋·陳師道《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 明·陳汝元《金蓮記o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
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
? 《晉書o山濤傳》:「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 唐·韓愈《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
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 明·沈德符《野獲編o言事o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忘我wàng wǒ 1.
谓自己被他人忘记。
●《庄子o天运》:「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
●《后汉书o彭宠传》:「我功当为王,但尔者陛下忘我邪?」 2.
忘记自己。形容人公而忘私。
●《晋书o王坦之传》:「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圣人所以济化。」
●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们的国家正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多么需要人才--需要那些忘我地献身四化的人才。」
●曹靖华《飞花集·风雨六十年》:「英勇战斗,忘我劳动。」 3.
以形容超然尘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侯金镜《漫游小五台》:「心情逐着林海的波涛起伏,舒畅辽阔得将要进入忘我的境界。」★「忘我」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忘我」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我wàng wǒ 1.
謂自己被他人忘記。
? 《莊子o天運》:「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
? 《後漢書o彭寵傳》:「我功當為王,但爾者陛下忘我邪?」 2.
忘記自己。形容人公而忘私。
? 《晉書o王坦之傳》:「成名在乎無私,故在當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聖人所以濟化。」
? 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o從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們的國家正向四個現代化進軍,多麼需要人才--需要那些忘我地獻身四化的人才。」
? 曹靖華《飛花集o風雨六十年》:「英勇戰鬥,忘我勞動。」 3.
以形容超然塵俗,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
? 侯金鏡《漫游小五臺》:「心情逐着林海的波濤起伏,舒暢遼闊得將要進入忘我的境界。」
★「公爾忘私」在《汉语大词典》第1819页 第2卷 75★「公爾忘私」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公爾忘私gōng ěr wàng sī(公爾忘私,公尔忘私)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
? 明·李贄《晁錯》:「﹝晁錯﹞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晁氏之不安矣。」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若說是為了國法,所以公爾忘私,然而姓朱的卻又明明為着升官發財,才出首的:所以有點看不起這個人。」亦作「公耳忘私」、「公而忘私」。
? 漢·賈誼《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
? 《太平天國o天父下凡詔書》:「彼為臣者既能捨家而顧國,國爾而忘家,公而忘私,則為君者自當體彼一念之忠忱,或准其一月而半歸其家省視,或准其三十日或二十日歸其家省視。」
? 郭沫若《水平線下o到宜興去》:「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國中,究竟能有幾個?」------------------------------公爾忘私gōng ěr wàng sī 补证条目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宋陈瓘《祭范忠宣公文》:「人亦有言,公爾忘私,孰能臨義,舍安取危。」 ? 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当天傍晚,当我和于立群同志等离开长沙的时候,我满以为可以和郭老一见的,可是,真的是公尔忘私,他连送别的时间也没有。」亦作「公而忘私」。 ?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爲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
忘筌wàng quán 1.
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o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筌」。
●晋何劭《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
●唐韩偓《感事三十四韵》:「独夫常独泣,多士已忘筌。」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o崔秀才》:「刘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2.
引申喻不值得重视的事或物。
●唐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诗:「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
●元王祯《农书》卷二二:「资尔屈伸功用毕,莫将良器等忘筌。」★「忘筌」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筌wàng quán 1.
忘記了捕魚的筌。比喻目的達到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語出《莊子o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筌」。
? 晉·何劭《贈張華》詩:「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 唐·韓偓《感事三十四韻》:「獨夫常獨泣,多士已忘筌。」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o崔秀才》:「劉始大悟,不覺灑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2.
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
? 唐·劉禹錫《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詩:「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
? 元·王禎《農書》卷二二:「資爾屈伸功用畢,莫將良器等忘筌。」
健忘jiàn wàng 1.
容易忘事。
●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诗:「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四摺:「这都是你义海恩山不可当,再休提贵人健忘。」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四:「以药汁浸珠,自成粉,能治危病;又能救记性,不健忘。」
●巴金《春》九:「少女的心并不是健忘的。」 2.
指健忘症。
●《医宗金鉴o杂病心法要诀·朱砂安神丸》:「善忘前言曰健忘。」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卷七五:「陈彭年奸谄,时有九尾野狐之号,晚节役用心神太过,遂成健忘。」★「健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521页 第1卷 1521★「健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39页★「健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健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健忘jiàn wàng 1.
容易忘事。
? 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詩:「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四摺:「這都是你義海恩山不可當,再休提貴人健忘。」
? 清·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四:「以藥汁浸珠,自成粉,能治危病;又能救記性,不健忘。」
? 巴金《春》九:「少女的心並不是健忘的。」 2.
指健忘症。
? 《醫宗金鑒o雜病心法要訣o硃砂安神丸》:「善忘前言曰健忘。」
? 宋·江休復《江鄰幾雜志》卷七五:「陳彭年姦諂,時有九尾野狐之號,晚節役用心神太過,遂成健忘。」
★「數典忘祖」在《汉语大词典》第6964页 第5卷 509★「數典忘祖」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數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數典忘祖,数典忘祖)春秋時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周景王問談:晉國何以沒有貢物?談答以晉國從來沒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賞賜,所以無器物可獻。
? 周王指出從晉的始祖唐叔開始,就不斷受到王室的賞賜,責備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後裔,竟不知道這些史實,說他是「數典而忘其祖」。事見《左傳o昭公十五年》。後用以比喻忘本。現也用以比喻對祖國歷史的無知。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況周·秦兩家,實為南宋導其先路,數典忘祖,其謂之何?」高燮《索黃濱虹治印先寄以詩》:「吁嗟假學何其多,數典忘祖聖所呵。」------------------------------數2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 补证条目
春秋时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谈:晋国何以没有贡物?谈答以晋国从来没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赏赐,所以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的始祖唐叔开始,就不断受到王室的赏赐,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不知道这些史实,说他是「數典而忘其祖」。事见《左传o昭公十五年》。后用以比喻忘本。现也用以比喻对祖国历史的无知。 ? 清袁枚《与钱竹初书》:「枚祖籍慈溪,爲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 王鲁彦《西安印象记》:「人家分析我们中华民族的社会制度,说是以家族为本位,其实我们最是数典忘祖的子孙。」
忘本wàng běn 1.
忘记根本。
●《礼记o乐记》:「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
●孔颖达疏:「淫酗肆虐,是流湎以忘根本也。」
●《新唐书o哥舒翰传》:「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o冯勰》:「祖贯松江,鼎革后,入籍汾阳,名纸称乡眷,不忘本也。」 2.
谓境遇变好后忘掉原来情况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清李渔《蜃中楼·乘龙》:「我和你成就姻缘,都是神仙的法力,为人不可忘本,还该望空拜谢了他。」
●柳青《狠透铁》:「人不应该忘本啊!良心到什么时候都是要的。」★「忘本」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本」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忘本」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本wàng běn 1.
忘記根本。
? 《禮記o樂記》:「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
? 孔穎達疏:「淫酗肆虐,是流湎以忘根本也。」
? 《新唐書o哥舒翰傳》:「諺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o馮勰》:「祖貫松江,鼎革後,入籍汾陽,名紙稱鄉眷,不忘本也。」 2.
謂境遇變好後忘掉原來情況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 清·李漁《蜃中樓o乘龍》:「我和你成就姻緣,都是神仙的法力,為人不可忘本,還該望空拜謝了他。」
? 柳青《狠透鐵》:「人不應該忘本啊!良心到什麼時候都是要的。」
★「忘懷」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8页 第7卷 406★「忘懷」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懷wàng huái(忘懷,忘怀) 1.
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o題張晉英提舉玉峰樓》詞:「君看莊生達者,猶對山林皋壤,哀樂未忘懷。」
? 元·張昱《西山亭留題》詩:「英雄有恨餘湖水,天地忘懷入酒杯。」
? 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三章:「白知時在邁過貞女坊,奔上馬路時,是這樣為他同姓的古女嘆息,把自己的命運倒暫時的忘懷了。」 2.
? 明·陳汝元《金蓮記o小星》:「我到忘懷了,還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佛印禪師,他說雲游去了。有書一紙,寄與老爺。」
? 《說唐》第二四回:「你原來就是程一郎哥,我一時忘懷,多多有罪。」
? 袁鷹《悲歡o深深的懷念》:「他最不能忘懷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紅軍送過江來。」 3.
用以形容精神專注而遺忘一切。
? 《醒世恒言o徐老僕義憤成家》:「﹝蕭穎士﹞有時讀書到忘懷之處,還認做杜亮在傍,抬頭不見,便掩卷而泣。」 4.
無拘無束。
? 宋·蘇軾《吳子野將出家贈以扇山枕屏》詩:「浮游雲釋嶠,燕坐柳生肘,忘懷紫翠間,相與到白首。」
?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小童二人頻頻斟酒,三個客人忘懷大釂。」
忘怀wàng huái 1.
不介意;不放在心上。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词:「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元张昱《西山亭留题》诗:「英雄有恨余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李劼人《天魔舞》第二三章:「白知时在迈过贞女坊,奔上马路时,是这样为他同姓的古女叹息,把自己的命运倒暂时的忘怀了。」 2.
●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我到忘怀了,还有一件事,昨日途中偶逢佛印禅师,他说云游去了。有书一纸,寄与老爷。」
●《说唐》第二四回:「你原来就是程一郎哥,我一时忘怀,多多有罪。」
●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他最不能忘怀的是:那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他把一船红军送过江来。」 3.
用以形容精神专注而遗忘一切。
●《醒世恒言o徐老仆义愤成家》:「﹝萧颖士﹞有时读书到忘怀之处,还认做杜亮在傍,抬头不见,便掩卷而泣。」 4.
无拘无束。
●宋苏轼《吴子野将出家赠以扇山枕屏》诗:「浮游云释峤,燕坐柳生肘,忘怀紫翠间,相与到白首。」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童二人频频斟酒,三个客人忘怀大釂。」★「忘怀」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8页 第7卷 406★「忘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忘怀」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忘懷
忘八wàng bā 1.
龟、鳖的俗称。又称王八。多用作詈词。
●元施惠《幽闺记o天凑姻缘》:「咳,这个天杀的老忘八!」
●《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一说谓忘记「礼义廉耻孝弟忠信」八字,故云。参阅清赵翼《陔余丛考o王八》。 2.
称其妻有外遇的男子。
●明谢肇浙《五杂俎o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
●《红楼梦》第二八回:「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忘八」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八wàng bā 1.
龜、鱉的俗稱。又稱王八。多用作詈詞。
? 元·施惠《幽閨記o天湊姻緣》:「咳,這個天殺的老忘八!」
? 《紅樓夢》第四六回:「你們把忘八脖子一縮,生死由我去。」一說謂忘記「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八字,故云。參閱清·趙翼《陔餘叢考o王八》。 2.
稱其妻有外遇的男子。
? 明·謝肇淛《五雜俎o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為烏龜。」因以龜之俗稱呼之。
? 《紅樓夢》第二八回:「一個女兒嫁了漢子,要當忘八,他怎麼不傷心呢?」
忘神wàng shén 1.
犹忘情。不能控制感情。
●《红楼梦》第一○九回:「宝玉已经忘神,便把五儿的手一拉。」 2.
犹出神。精神高度集中而发呆的样子。
●郭沫若《一只手》:「他在自己的唇边浮着会心的微笑,忘神地看见烟斗上的烟子在空中打着圈儿。」 3.
绝思忘虑。朦胧恍惚的精神状态。
●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八:「死后我想是最恬静也没有的,那儿,就是宗教家所幻想的天堂,文学家所幻想的乐园,比抽大烟上了瘾的人所感受的那种忘神状态恐怕还要愉快。」★「忘神」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神wàng shén 1.
猶忘情。不能控制感情。
? 《紅樓夢》第一o九回:「寶玉已經忘神,便把五兒的手一拉。」 2.
猶出神。精神高度集中而發呆的樣子。
? 郭沫若《一隻手》:「他在自己的唇邊浮着會心的微笑,忘神地看見煙斗上的煙子在空中打着圈兒。」 3.
絕思忘慮。朦朧恍惚的精神狀態。
? 郭沫若《脫離蔣介石以後》八:「死後我想是最恬靜也沒有的,那兒,就是宗教家所幻想的天堂,文學家所幻想的樂園,比抽大煙上了癮的人所感受的那種忘神狀態恐怕還要愉快。」
【得意忘形】成语解释: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得意忘形】成语出处:《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得意忘形】成语故事: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得意忘形】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连动式成语,人物外貌的成语,神情的成语,高兴的成语
坐忘zuò wàng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庄子o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迹,又忘其所以迹者,内不觉其一身,外不识有天地,然后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也。」
●唐孟浩然《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清钱谦益《<颜子疏解>叙》:「不违仁者三月也,不违如愚者终身也。忘仁义,忘礼乐,而至于坐忘也。」★「坐忘」在《汉语大词典》第2789页 第2卷 1045★「坐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坐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坐忘zuò wàng道家謂物我兩忘、與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 《莊子o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 郭象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忘哉!既忘其跡,又忘其所以跡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
? 唐·孟浩然《游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 清·錢謙益《<顏子疏解>敘》:「不違仁者三月也,不違如愚者終身也。忘仁義,忘禮樂,而至於坐忘也。」
★「鷗鷺忘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鷗鷺忘機ōu lù wàng jī(鷗鷺忘機,鸥鹭忘机)《列子o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指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後以「鷗鷺忘機」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
? 清·王鵬運《紅情o葦灣觀荷與乙庵分賦紅情綠意》詞:「只閑閑鷗鷺忘機,雲水任寬窄。」------------------------------鷗鷺忘機ōu lù wàng jī 补证条目
? 《列子o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指人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以「鷗鷺忘機」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元刘秉忠《清平乐》词:「隨身篛笠簑衣,斜風細雨休歸。自任飛來飛去,伴他鷗鷺忘機。」 ? 元赵显宏《殿前欢·闲居》曲:「養三寸元陽氣,落一覺渾淪睡。鶯花過眼,鷗鷺忘機。」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汉语大词典》第1869页 第2卷 125★「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前事不忘,後事之師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記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今後行事的借鑒。語出《戰國策o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
? 《後漢書o張衡傳》:「故恭儉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鮮不夷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qián shì bù wàng ,hòu shì zhī shī 补证条目
不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 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同胞同胞,還要大家猛省則個!」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前的错误固然值得借鉴,但本朝的疆土还有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一大片土地,几百万大军,你怎么便说毫无办法了?」
痿人不忘起wěi rén bù wàng qǐ痿痹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情切。
●《史记o韩信卢绾列传》:「﹝韩王信报柴将军书:﹞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
●清陈维崧《<溉堂前集>序》:「今年孙子(孙枝蔚)年四十余,发毵毵然白……然犹时时为秦声,其思乡土而怀宗国,若盲者不忘视,痿人不忘起,非心不欲,势不可耳。」亦作「痿者不忘起」。
●唐柳宗元《种仙灵毗》诗:「痿者不忘起,穷者宁复言?」★「痿人不忘起」在《汉语大词典》第11488页 第8卷 332痿人不忘起wěi rén bù wàng qǐ痿痹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情切。
? 《史記o韓信盧綰列傳》:「﹝韓王·信報柴將軍書:﹞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
? 清·陳維崧《<溉堂前集>序》:「今年孫子(孫枝蔚)年四十餘,髮毿毿然白……然猶時時為秦聲,其思鄉土而懷宗國,若盲者不忘視,痿人不忘起,非心不欲,勢不可耳。」亦作「痿者不忘起」。
? 唐·柳宗元《种仙靈毗》詩:「痿者不忘起,窮者寧復言?」
【见利忘义】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见利忘义】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见利忘义】成语故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见利忘义】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连动式成语,小学常考易错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卑鄙的成语
★「忘記」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記wàng jì(忘記,忘记) 1.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o記事一》:「乃答以歲月之久,皆忘記。」
? 明·李贄《與周友山書》:「我亦全然忘記近事,只覺如初時一般,談說終日。」
? 朱自清《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
該做的事沒有想到去做。
? 明·張居正《女誡直解》:「你眾女將我這教誡的言語,務要勉勵,身體力行,不要怠慢忘記了。」
?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十六:「他伸手一摸,軍帽忘記戴了,又跑回來找帽子。」 3.
沒有感覺到。
? 宋·范成大《西江有單鵠行》:「懷安浦漵暖,忘記雲海寬。」
? 清·孫枝蔚《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飲見山樓》詩:「笑聲亂落梧桐樹,忘記江頭羽檄馳。」
? 李準《耕云記》:「電閃着,雷打着,風捲着雲……那時我也忘記害怕啦!只覺得好看。」
【废寝忘食】成语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废寝忘食】成语出处:《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废寝忘食】成语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废寝忘食】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小学生成语,F开头的成语
忘记wàng jì 1.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o记事一》:「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
●明李贽《与周友山书》:「我亦全然忘记近事,只觉如初时一般,谈说终日。」
●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
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去做。
●明张居正《女诫直解》:「你众女将我这教诫的言语,务要勉励,身体力行,不要怠慢忘记了。」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六:「他伸手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 3.
没有感觉到。
●宋范成大《西江有单鹄行》:「怀安浦溆暖,忘记云海宽。」
●清孙枝蔚《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饮见山楼》诗:「笑声乱落梧桐树,忘记江头羽檄驰。」
●李准《耕云记》:「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那时我也忘记害怕啦!只觉得好看。」★「忘记」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参见:忘記
★「見利忘義」在《汉语大词典》第14281页 第10卷 314★「見利忘義」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見利忘義jiàn lì wàng yì(見利忘義,见利忘义)看到私利,而不顧道義。語出《漢書o樊噲酈商等傳贊》:「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 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苟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
? 《三國演義》第三回:「﹝李肅﹞曰:‘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見利忘義jiàn lì wàng yì 补证条目
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 ? 语出《汉书o樊哙郦商等传赞》:「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爲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 沈从文《云南看云》:「若只图发财,见利忘义,‘无所不为’,把劣货变成国货,改头换面,不过是翻手间事。」
★「貴人多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4114页 第10卷 147★「貴人多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貴人多忘guì rén duō wàng(貴人多忘,贵人多忘)譏誚顯貴者不念舊交。亦嘲人健忘。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o恚恨》:「儻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僕一朝出其不意,與君並肩臺閤,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僕,僕安能有色於君乎?」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法聰聞得,道:‘君瑞休勞問,果貴人多忘,早不記得賊黨臨門。’」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一摺:「陛下試參詳,更做道貴人多忘,咱數年間有倚仗。」亦作「貴人多忘事」。
? 元·施惠《幽閨記o招商偕偶》:「[旦]奴家再不曾說什麼。[生]正是貴人多忘事,娘子再想。」
? 《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一面走,一面笑說道:‘你老是貴人多忘事了,那裏還記得我們?’」燕谷老人《續孽海花》第三三回:「他道:‘盧老闆是貴人多忘事,我是滄州的王義,我的性命是老闆救的。’」
忽忘hū wàng忘记。
●《汉书o张禹传》:「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
●汉王符《潜夫论o叙录》:「中心时有感,援笔纪数文,字以缀愚情,财令不忽忘。」
●《隋书o礼仪志七》:「凡有指画于君前,受命书于笏,笏毕用也。《五经要义》曰:‘所以记事,防忽忘。’」
●宋苏洵《苏氏族谱》:「幸其未至于涂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忽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0029页 第7卷 427忽忘hū wàng忘記。
? 《漢書o張禹傳》:「君何疑而數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漢·王符《潛夫論o敘錄》:「中心時有感,援筆紀數文,字以綴愚情,財令不忽忘。」
? 《隋書o禮儀志七》:「凡有指畫於君前,受命書於笏,笏畢用也。
? 《五經要義》曰:‘所以記事,防忽忘。’」宋·蘇洵《蘇氏族譜》:「幸其未至於塗人也,使之無至於忽忘焉可也。」
★「樂而忘返」在《汉语大词典》第6355页 第4卷 1287★「樂而忘返」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樂而忘返lè ér wàng fǎn(樂而忘返,乐而忘返)快樂得忘記返回。極言留戀之意。
? 《晉書o苻堅載記上》:「堅嘗如鄴,狩于西山,旬餘,樂而忘返。」
?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慎卿在南京,樂而忘返了。」
? 《西湖佳話o六橋才跡》:「凡遊西湖者,都樂而忘返,所以有人贊道:若往西湖遊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樂2而忘返lè ér wàng fǎn 补证条目
快乐得忘记返回。极言留恋之意。 ? 赵家璧《编辑忆旧》:「午休时间或下班以后,我常在那里徘徊欣赏,乐而忘返。」亦作「樂之忘歸」。 ? 《史记o赵世家》:「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忘味wàng wèi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o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汉班固《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唐张鷟《游仙窟》:「一时忘味,孔丘留滞不虚;三日绕梁,韩娥余音是实。」
●宋王禹偁《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忘味」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味wàng wèi忘記美味。多形容沉浸於優美音樂中的精神狀態。語本《論語o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漢·班固《幽通賦》:「虞《韶》美而儀鳳兮,孔忘味於千載。」
? 唐·張鷟《游仙窟》:「一時忘味,孔丘留滯不虛;三日繞梁,韓娥餘音是實。」
? 宋·王禹偁《大合樂賦》:「若非審音以知政,安能制禮而作樂,聽之忘味,佞邪之道弗興。」
忘己wàng jǐ 1.
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识不知,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
●《庄子o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2.
不主观,不自用。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
●宋苏轼《拟殿试策问》:「朕虚心忘己,以来众言。」★「忘己」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己wàng jǐ 1.
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識不知,順乎自然的處世態度。
? 《莊子o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2.
不主觀,不自用。
? 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二聖忘己,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
? 宋·蘇軾《擬殿試策問》:「朕虛心忘己,以來眾言。」
【公而忘私】成语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公而忘私】成语出处: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公而忘私】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的闲言闲语。  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公而忘私】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反义词的成语,近反义词的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
烏膪忘八 詈词。旧时对娼家男子或妻有外遇的男子的鄙称。亦泛指卑鄙无耻的人。忘八,一说是「王八」的谐音,龟和鳖的俗称;一说谓忘记「禮義廉恥孝弟忠信」八字。 ? 《醉醒石》第七回:「我有這五箇兒子,做烏膪忘八的也有,做官做吏的也有。我如今一人分與他二三萬兩,使他各人造所大房子,前園後池。我老人家帶了些歌童清客,五日一轉,輪流供給,儘可以樂餘生,做箇陸賈了。」 ? 《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你自説登臺子,没根基,要接好客,不接和尚道士,你又駡晁源是烏膪忘八,你一面誣執主母奸情,一面又唆激家主;這雖是借了别人的劍殺人,這造謀下手都是你!」亦作「烏膪亡八」、「烏膪王八」。 ? 明冯梦龙《山歌o求老公》:「嫁着子介箇烏膪亡八,生得又麻又瞎又癡又聾。」 ? 《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一個局來了,總有兩三個烏膪王八跟了來,一齊頓在船頭上,推開耳艙門伸手摸了去,論不定就是這般烏膪偷的。」
大忘dà wàng喻本末倒置。
●《尸子》卷下:「鲁哀公问孔子曰:‘鲁有大忘,徙而忘其妻,有诸?’孔子曰:‘此忘之小者也。昔商纣有臣曰王子须务,为谄,使其君乐须臾之乐而忘终身之忧,弃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谋。’」
●唐刘知几《史通o杂说上》:「司马迁之《叙传》也,始自初生,及乎行历,事无巨细,莫不备陈,可谓审矣,而竟不书其字者,岂墨生所谓大忘者乎?」★「大忘」在《汉语大词典》第3088页 第2卷 1344大忘dà wàng喻本末倒置。
? 《尸子》卷下:「魯哀公問孔子曰:‘魯有大忘,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曰:‘此忘之小者也。昔商紂有臣曰王子須務,為諂,使其君樂須臾之樂而忘終身之憂,棄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謀。’」唐·劉知幾《史通o雜說上》:「司馬遷之《敘傳》也,始自初生,及乎行歷,事無巨細,莫不備陳,可謂審矣,而竟不書其字者,豈墨生所謂大忘者乎?」
★「廢寢忘食」在《汉语大词典》第4689页 第3卷 1283★「廢寢忘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廢寢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廢寢忘食,废寝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常形容專心致志。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o勉學》:「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 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二摺:「你與他每日不曾離,直這般廢寢忘食。」
? 《明史o楊守陳傳》:「此臣所以朝夕憂思,至或廢寢忘食者也。」------------------------------廢寢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补证条目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常形容专心致志。 ? 沈从文《新废邮存底》十:「从一再失败,不断修改,废寝忘食,发痴着迷情形中,才可望产生他那出众特立的作品。」
★「過目不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4925页 第10卷 958★「過目不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過目不忘guò mù bù wàng(過目不忘,过目不忘)謂書一經看過就能記住。極言記憶力強。
? 《晉書o苻融載記》:「耳聞則誦,過目不忘。」
?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修大驚曰:‘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清·鈕琇《觚賸續編o簡公雪冤》:「蜀中簡公·謙居,天姿絕人,凡有記覽,過目不忘。」------------------------------過目不忘guò mù bù wàng 补证条目
谓书一经看过就能记住。极言记忆力强。 ? 钱锺书《围城》三:「这孩子前天在本国史班上,把清朝国姓‘爱新觉罗’错记作‘亲爱保罗’,给教师痛骂一顿,气得今天赖学在家,偏是苏小姐的芳名他倒过目不忘!」
淡忘dàn wàng印象渐淡以至于忘却。
●柳亚子《五四纪念一首为辅仁大学附中奔流社预赋》:「革命前驱岂淡忘?奇兵‘五四’起苍黄。」
●杨朔《火并》:「十年来这个人物早被我淡忘了。」
●峻青《秋色赋·瑞雪图》:「战争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有一些健忘人对过去的事情渐渐地淡忘了。」★「淡忘」在《汉语大词典》第7870页 第5卷 1415★「淡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57页★「淡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淡忘dàn wàng印象漸淡以至於忘卻。
? 柳亞子《五四紀念一首為輔仁大學附中奔流社預賦》:「革命前驅豈淡忘?奇兵‘五四’起蒼黃。」
? 楊朔《火併》:「十年來這個人物早被我淡忘了。」
? 峻青《秋色賦o瑞雪圖》:「戰爭已經過去十幾年了,有一些健忘人對過去的事情漸漸地淡忘了。」
忘身wàng shēn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
●汉贾谊《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宋苏轼《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许批答》:「其所以忘身徇国,舍逸就劳者,岂有求而然哉!」★「忘身」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身wàng shēn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
? 漢·賈誼《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
?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 宋·蘇軾《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其所以忘身徇國,捨逸就勞者,豈有求而然哉!」
★「忘憂」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憂」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憂wàng yōu(忘憂,忘忧) 1.
忘卻憂愁。
? 《論語o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夫酒忘憂,故能消之也。」
? 唐·張說《喜度嶺》詩:「見花便獨笑,見草即忘憂。」 2.
萱草的別名。
? 唐·陳子昂《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詩:「忘憂誰見賞,空此北堂中。」
?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四:「《本草經》云:萱,一名忘憂。」
? 元·錢抱素《瑣窗寒o題玉山草堂》詞:「書帶生香,忘憂弄色,四窗虛悄。」
? 清·黃宗羲《小園記》:「因買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憂、含笑。」
★「發憤忘食」在《汉语大词典》第11729页 第8卷 573★「發憤忘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發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發憤忘食,发愤忘食)形容十分勤奮。
? 《論語o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漢·荀悅《漢紀o昭帝紀》:「欣欣然發憤忘食,日新其德。」
?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發憤忘食是聖人之志,如此真無有已時。」------------------------------發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补证条目
形容十分勤奋。 ? 赵长天唐大卫《老街尽头》:「他忽然发觉自己过去很傻,傻极了。何苦呢,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克尽厥职、发愤忘食、费尽心机,为了什么?」
★「廢寢忘餐」在《汉语大词典》第4689页 第3卷 1283★「廢寢忘餐」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廢寢忘餐fèi qǐn wàng cān(廢寢忘餐,废寝忘餐)猶言廢寢忘食。
? 宋·趙令畤《蝶戀花》詞之三:「廢寢忘餐思想遍,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 元·高文秀《一枝花o詠惜花春起早》套曲:「因早起空閑鴛枕眠。廢寢忘餐把花戀。」
? 《古今小說o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學生為此事朝思暮想,廢寢忘餐,恨無良策。」------------------------------廢寢忘餐fèi qǐn wàng cān 补证条目
犹言废寝忘食。 ? 阿英《海上买书记》:「想到自己为着一些书,弄得节衣缩食、废寝忘餐,其艰苦也多可记。」
弭忘mǐ wàng忘却。
●《诗·小雅·沔水》:「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南朝宋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
●宋司马光《祭张尚书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没身衔戢,不敢弭忘。」
●明唐顺之《与罗念庵修撰》:「年来世事扰扰,忧国一念,未能弭忘。」★「弭忘」在《汉语大词典》第5183页 第4卷 115弭忘mǐ wàng忘卻。
? 《詩o小雅o沔水》:「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 南朝·宋·謝靈運《郡東山望溟海》詩:「非徒不弭忘,覽物情彌遒。」
? 宋·司馬光《祭張尚書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沒身銜戢,不敢弭忘。」
? 明·唐順之《與羅念庵修撰》:「年來世事擾擾,憂國一念,未能弭忘。」
忘家狗wàng jiā gǒu《史记o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累累若丧家之狗。’」后以「忘家狗」比喻穷迫无处存身的人。忘,通「亡」。
●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想仲尼亦似忘家狗,不信你这样人做官,也难知雕鹗解横秋。」★「忘家狗」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家狗wàng jiā gǒu《史記o孔子世家》:「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
? 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纍纍若喪家之狗。’」後以「忘家狗」比喻窮迫無處存身的人。忘,通「亡」。
? 明·鄭若庸《玉玦記o投賢》:「想仲尼亦似忘家狗,不信你這樣人做官,也難知雕鶚解橫秋。」
★「樂以忘憂」在《汉语大词典》第6354页 第4卷 1286★「樂以忘憂」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樂以忘憂yuè yǐ wàng yōu(樂以忘憂,乐以忘忧) 1.
謂因樂於道而忘記憂愁。
? 《論語o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邢昺疏:「發憤嗜學而忘食,樂道以忘憂。」
? 晉·皇甫謐《高士傳o法具》:「同郡田羽薦真曰:‘處士法真,體兼四業,學窮典奧,幽居恬泊,樂以忘憂。’」唐·韓愈《答胡生書》:「謀道不謀食,樂以忘憂者,生之謂矣。」 2.
指因眼前的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摺:「漁夫,將我這小小船兒棹將過去,驚起那幾行鷗鷺。似這等樂以忘憂,胡必歸歟。」
忘蹄wàng tí犹忘筌。
●《庄子o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陆德明释文:「蹄,兔罥也;又云兔弶也,系其脚,故曰蹄也。」
●金李纯甫《画兔》诗:「捣药元无死,忘蹄始见渠。」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o崔秀才》:「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忘蹄」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8页 第7卷 406忘蹄wàng tí猶忘筌。
? 《莊子o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陸德明釋文:「蹄,兔罥也;又云兔弶也,繫其腳,故曰蹄也。」
? 金·李純甫《畫兔》詩:「搗藥元無死,忘蹄始見渠。」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o崔秀才》:「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善忘shàn wàng健忘,记忆力差。
●《庄子o达生》:「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
●《汉书o王褒传》:「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家母年纪又不很大,那里会善忘到这么着。」★「善忘」在《汉语大词典》第3848页 第3卷 442善忘shàn wàng健忘,記憶力差。
? 《莊子o達生》:「夫忿滀之氣,散而不反,則為不足;上而不下,則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 《漢書o王褒傳》:「其後太子體不安,苦忽忽善忘,不樂。」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家母年紀又不很大,那裏會善忘到這麼着。」
忘反wàng fǎn 1.
忘记回去。
●《孟子o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 2.
谓忘记反朴归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风骨》:「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忘反」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反wàng fǎn 1.
忘記回去。
? 《孟子o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
?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反。」 2.
謂忘記反樸歸真。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o風骨》:「於是習華隨侈,流遁忘反。」
★「忘寢廢食」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寢廢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寢廢食wàng qǐn fèi shí(忘寢廢食,忘寝废食)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 宋·司馬光《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飢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 宋·劉跂《趙氏<金石錄>序》:「好古之志忘寢廢食而求,常恨不廣爾,豈專以為玩哉!」亦作「忘餐廢寢」。
? 元·朱庭玉《行香子o痴迷》套曲:「飢不忺進飲食,臥不能安床枕,豈止道忘餐廢寢。」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賭符》:「忘餐廢寢,則久入成迷;舌敝脣焦,則相看似鬼。」
★「忘恩背義」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恩背義」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恩背義wàng ēn bèi yì(忘恩背義,忘恩背义)猶忘恩負義。
? 宋·趙善鐐《自警篇o器量》:「唯韓魏公不然,更說到小人忘恩背義,欲傾己處,辭和氣平,如道尋常事。」
?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摺:「他是個忘恩背義的人。」
? 《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劉璋大怒,扯毀其書,大罵:‘法正賣主求榮,忘恩背義之賊!’逐其使者出城。」
?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章第一節:「薦主與被薦人在政治上發生君臣的關係,在私人情感上發生父子的關係,被薦人如果對薦主不表現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背義,將為士類所不齒。」
忘魂wàng hún 1.
神志不清。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摺:「我若是与你相会呵,我便认了有何妨,难道小官直如此忘魂。」 2.
谓不顾生死。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况且世路上又怎样指得准有这等一位破死忘魂卫顾人的安老爷呢!」★「忘魂」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魂」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魂wàng hún 1.
神志不清。
?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三摺:「我若是與你相會呵,我便認了有何妨,難道小官直如此忘魂。」 2.
謂不顧生死。
? 《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況且世路上又怎樣指得準有這等一位破死忘魂衛顧人的安老爺呢!」
忘忧wàng yōu 1.
忘却忧愁。
●《论语o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张说《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
萱草的别名。
●唐陈子昂《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钱抱素《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黄宗羲《小园记》:「因买瓦盆百余,以植草花:水仙、艾人……忘忧、含笑。」★「忘忧」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参见:忘憂
相忘xiāng wàng彼此忘却。
●《庄子o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宋苏轼《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相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0745页 第7卷 1143相忘xiāng wàng彼此忘卻。
? 《莊子o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宋·蘇軾《送穆越州》詩:「江海相忘十五年,羨君松柏蔚蒼顏。」
? 白采《被擯棄者》:「我寶寶一天一天的煩聒我,同伴都像與我相忘了。」
【数典忘祖】成语解释: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数典忘祖】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数典忘祖】成语故事:《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数典忘祖】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左传的成语,高考常考易错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
★「得魚忘荃」在《汉语大词典》第4403页 第3卷 997得魚忘荃dé yú wàng quán(得魚忘荃,得鱼忘荃)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藉。「荃」亦作「筌」。
? 《莊子o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成玄英疏:「筌,魚笱也,以竹為之,故字從竹。亦有從草者,蓀荃也,香草也,可以餌魚,置香於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也。蹄,兔罝也,亦兔弶也,以繫係兔腳,故謂之蹄。此二事,譬也。」
? 三國·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 郭沫若《新舊與文白之爭》:「我們讀書求學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忘命wàng mìng不怕死;竭尽全力。
●《后汉书o郎顗传》:「禀性愚悫,不识忌讳,故出死忘命,恳恳重言。」
●韩少功《飞上蓝天》:「如今软的怕硬的,硬的怕忘命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八:「全社的男子,不论老少,也都忘命地干了。」★「忘命」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命wàng mìng不怕死;竭盡全力。
? 《後漢書o郎顗傳》:「稟性愚愨,不識忌諱,故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 韓少功《飛上藍天》:「如今軟的怕硬的,硬的怕忘命的。」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十八:「全社的男子,不論老少,也都忘命地幹了。」
★「每飯不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0424页 第7卷 822★「每飯不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每飯不忘měi fàn bù wàng(每飯不忘,每饭不忘)《史記o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後以「每飯不忘」謂時刻不忘。
? 《杜少陵集詳注》附明·陳文燭《重修瀼西草堂記》:「史稱先生挺節不污,所為詩歌,善陳時事,千彙萬狀,兼而有之,忠君憂國,每飯不忘。」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四:「人但知杜少陵每飯不忘君,而不知其於友朋、弟妹、夫妻、兒女間,何在不一往情深耶?」
忘忽wàng hū 1.
犹恍惚。模糊不清貌。
●汉王符《潜夫论o梦列》:「人对计事,起而行之,尚有不从,况于忘忽杂梦,亦可必乎?」 2.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条载十数类于左,自备忘忽云尔。」★「忘忽」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忽wàng hū 1.
猶恍惚。模糊不清貌。
? 漢·王符《潛夫論o夢列》:「人對計事,起而行之,尚有不從,況於忘忽雜夢,亦可必乎?」 2.
?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o經籍會通三》:「條載十數類於左,自備忘忽云爾。」
★「兩忘」在《汉语大词典》第559页 第1卷 559兩忘liǎng wàng(兩忘,两忘) 1.
兩者一起忘記。
? 《莊子o大宗師》:「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唐·白居易《分司洛中多暇數與諸客宴游醉後狂吟偶成十韻》:「性與時相遠,身將世兩忘。」
? 元·倪瓚《聽袁員外彈琴》詩:「兩忘絃與手,流泉松吹聲。」 2.
特指物我、身世兩者一起忘記。
? 《藝文類聚》卷五七引南朝·梁武帝《連珠》:「是以弘道歸於兼濟,至德由乎兩忘。」
? 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揆拙迷三雀,勞生昧兩忘。」
★「忘歸」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8页 第7卷 406忘歸wàng guī(忘歸,忘归) 1.
? 《楚辭o九歌o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脩兮憺忘歸。」
? 晉·左思《吳都賦》:「舜·禹游焉,沒齒而忘歸。」
? 唐·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2.
良箭名。以一去不復返,故稱。
? 《公孫龍子o跡府》:「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之圃。」
? 《文選o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之一》:「左攬繁若,右接忘歸。」
? 李周翰注:「忘歸,矢名。」
★「背恩忘義」在《汉语大词典》第9210页 第6卷 1227★「背恩忘義」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背恩忘義bèi ēn wàng yì(背恩忘義,背恩忘义)背棄恩德,忘卻道義。
? 《晉書o忠義傳序》:「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輕生之士無乏於時。」
? 《魏書o蕭寶夤傳論》:「背恩忘義,梟鏡其心。」
? 《警世通言o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小女蒙活命之恩,豈敢背恩忘義。」
? 《醒世恒言o白玉娘忍苦成夫》:「幸得主人釋放,留為家丁,又以妻子配我,此恩天高地厚,未曾報得,豈可為此背恩忘義之事。」
忘八旦wàng bā dàn亦作「忘八蛋」。詈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是那一个没天理,没王法,不入人类的混帐畜生、忘八旦干出来的?」
●鲁迅《呐喊·阿Q正传》:「‘忘八蛋!’秀才在后面用了官话这样骂。」★「忘八旦」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八旦wàng bā dàn亦作「忘八蛋」。 詈詞。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這是那一個沒天理,沒王法,不入人類的混帳畜生、忘八旦幹出來的?」魯迅《吶喊o阿Q正傳》:「‘忘八蛋!’秀才在後面用了官話這樣罵。」
★「忘機」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機wàng jī(忘機,忘机)消除機巧之心。常用以指甘於淡泊,與世無爭。
? 唐·王勃《江曲孤鳧賦》:「爾乃忘機絕慮,懷聲弄影。」
? 宋·司馬光《花庵獨坐》詩:「忘機林鳥下,極目塞鴻過,為問市朝客,紅塵深幾何?」明·何景明《雨後》詩:「沙頭莫相識,與爾久忘機。」
? 清·俞國賢《歸來》詩:「荒圃一區行灌畝,遺書幾卷坐忘機。」
? 郭沫若《文藝論集o<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我完全忘機於幽居的情趣之中。」
忘帝力wàng dì lì相传帝尧时,一老者边击壤,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用为歌颂太平的典故。
●唐高适《酬庞十兵曹》诗:「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参阅《古诗源o击壤歌》。★「忘帝力」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帝力wàng dì lì相傳帝堯時,一老者邊擊壤,邊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後用為歌頌太平的典故。
? 唐·高適《酬龐十兵曹》詩:「雨澤感天時,耕耘忘帝力。」參閱《古詩源o擊壤歌》。
两忘liǎng wàng 1.
两者一起忘记。
●《庄子o大宗师》:「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白居易《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倪瓒《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弦与手,流泉松吹声。」 2.
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
●《艺文类聚》卷五七引南朝梁武帝《连珠》:「是以弘道归于兼济,至德由乎两忘。」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揆拙迷三雀,劳生昧两忘。」★「两忘」在《汉语大词典》第559页 第1卷 559参见:兩忘
★「忘恩負義」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恩負義」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恩負義wàng ēn fù yì(忘恩負義,忘恩负义)忘掉他人對己的恩德,做出背信棄義的事情。
? 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我看此人不是忘恩負義的,日後必得其力。」
? 《說唐》第五六回:「我秦瓊受你大恩,不曾報得。今日不能救你,真乃忘恩負義。」
? 《何典》第九回:「豈可瞞心昧己,做那忘恩負義的無良心人。」
?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十一章:「想不到此人是個忘恩負義的軟骨頭,把我出賣了。」
忘性wàng xìng健忘的毛病。
●欧阳山《高干大》第十章:「老了,忘性大了,不顶事了。」
●草明《乘风破浪》二:「你们是城里人,忘性大……哪还有功夫去记乡下的事儿?」★「忘性」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忘性」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性wàng xìng健忘的毛病。
? 歐陽山《高干大》第十章:「老了,忘性大了,不頂事了。」
? 草明《乘風破浪》二:「你們是城裏人,忘性大……哪還有功夫去記鄉下的事兒?」
忘机wàng jī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
●唐王勃《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绝虑,怀声弄影。」
●宋司马光《花庵独坐》诗:「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为问市朝客,红尘深几何?」
●明何景明《雨后》诗:「沙头莫相识,与尔久忘机。」
●清俞国贤《归来》诗:「荒圃一区行灌亩,遗书几卷坐忘机。」
●郭沫若《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我完全忘机于幽居的情趣之中。」★「忘机」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忘機
【贵人多忘】成语解释:贵人:地位贵显的人。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贵人多忘】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内阁,侧眼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贵人多忘】成语故事:唐朝时王泠然虽然中进士但没有授官职,他日夜思索如何跻身于官场,想起自己曾与御史大夫高昌宇有过交往,只是当官后把他给忘了,于是提笔给他写信,信中用威胁的口吻说如果因做官成贵人而把朋友忘记,将来朋友做官也会以牙还牙的。【贵人多忘】成语标签:主谓式成语,四字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傲慢的成语,人多的成语
忘归wàng guī 1.
●《楚辞o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左思《吴都赋》:「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
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
●《公孙龙子o迹府》:「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
●《文选o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李周翰注:「忘归,矢名。」★「忘归」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8页 第7卷 406参见:忘歸
勿忘我wù wàng wǒ一种被认为象征友谊或爱情的花。原产西欧,我国各地都有引种,可供观赏。
●黄钢潭洁《勿忘我》:「随信寄给你一张像片和一束花……花是我自己种的,它开在园子里真好看,花的名字叫‘勿忘我’。」★「勿忘我」在《汉语大词典》第1916页 第2卷 172勿忘我wù wàng wǒ一種被認為象徵友誼或愛情的花。原產西歐,我國各地都有引種,可供觀賞。
? 黃鋼·潭潔《勿忘我》:「隨信寄給你一張像片和一束花……花是我自己種的,它開在園子裏真好看,花的名字叫‘勿忘我’。」
★「沒世不忘」在《汉语大词典》第7436页 第5卷 981★「沒世不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沒世不忘(沒世不忘,没世不忘)終身不能忘記。
? 《禮記o大學》:「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所以沒世不忘也。」
? 《資治通鑒o漢獻帝建安十九年》:「二荀令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亦作「沒齒不忘」。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長亭》:「狎弄於危急之中,何怪其沒齒不忘也。」
?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此三甲紀念,實吾民沒齒不忘者也。」
遗忘yí wàng犹忘记。
●《庄子o盗跖》:「今富人,耳营钟鼓管籥之声,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o任诞》:「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
●清李调元《石匠行》:「字刻青天过手多,至今名姓半遗忘。」
●茅盾《一个女性》七:「一幕久已遗忘的故事蓦地再现出来。」★「遗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2页 第10卷 1195★「遗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忘
★「國而忘家」在《汉语大词典》第4039页 第3卷 633國而忘家guó ér wàng jiā(國而忘家,国而忘家)謂為國事而忘其家。
? 漢·賈誼《陳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 《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我們科場是朝廷大典,你我為朝廷辦事,就是不顧私親,也還覺得於心無愧。」
? 郭沫若《水平線下o第一日》:「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爾忘家、公爾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國中,究竟能有幾個?」
失忘shī wàng忘记。
●《水浒传》第二十回:「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失忘」在《汉语大词典》第3225页 第2卷 1481失忘shī wàng忘記。
? 《水滸傳》第二十回:「兄長是誰?真個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失忘shī wàng 补证条目
忘记。 ? 《礼记o玉藻》「史進象笏,書思對命」汉郑玄注:「書之於笏,爲失忘也。」
忘私wàng sī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
●《汉书o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唐刘知几《史通o杂说下》:「夫以宣尼叡哲,子云参圣,在于著述,不能忘私。」★「忘私」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私wàng sī不關心自己的得失,無私心。
? 《漢書o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
? 唐·劉知幾《史通o雜說下》:「夫以宣尼叡哲,子雲參聖,在於著述,不能忘私。」
★「忘憂物」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憂物」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憂物wàng yōu wù(忘憂物,忘忧物) 1.
? 晉·陶潛《飲酒》詩之七:「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 唐·白居易《錢湖州以箬下酒李蘇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無因同飲聊詠所懷》:「勞將箬下忘憂物,寄與江城愛酒翁。」 2.
? 南朝·梁武帝《古意》詩之二:「當春有一草,綠花復重枝,云是忘憂物,生在北堂陲。」
★「遺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2页 第10卷 1195★「遺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遺忘yí wàng(遺忘,遗忘)猶忘記。
? 《莊子o盜跖》:「今富人,耳營鐘鼓筦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o任誕》:「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遺忘。」
? 清·李調元《石匠行》:「字刻青天過手多,至今名姓半遺忘。」
? 茅盾《一個女性》七:「一幕久已遺忘的故事驀地再現出來。」
【半面不忘】成语解释: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半面不忘】成语出处:《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半面不忘】成语故事: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在他20岁那年,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几十年后的一天,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半面不忘】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B开头的成语
忘却wàng què忘记掉。
●唐张籍《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
●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
●《水浒传》第六十回:「吴学究道:‘吴用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李国文《月食》:「有些值得永远记忆,有些应该彻底忘却。」★「忘却」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47页参见:忘卻
★「忘卻」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5页 第7卷 403★「忘卻」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卻wàng què(忘卻,忘却)忘記掉。
? 唐·張籍《寄蘇州白二十二使君》詩:「此處吟詩向山寺,知君忘卻曲江春。」
? 宋·張先《滿江紅o初春》詞:「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
? 《水滸傳》第六十回:「吳學究道:‘吳用也在心多時了,不想一向忘卻。小生略施小計,便教本人上山。’」李國文《月食》:「有些值得永遠記憶,有些應該徹底忘卻。」
★「負義忘恩」在《汉语大词典》第14042页 第10卷 75★「負義忘恩」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負義忘恩fù yì wàng ēn(負義忘恩,负义忘恩)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摺:「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 明·馮夢龍《挂枝兒o自矢》:「那一箇負義忘恩也,就做卓兒底下的狗。」
? 沙汀《困獸記》二七:「公爺接着怒不可遏的指責起來,說他負義忘恩,說他不知好歹。」
★「背義忘恩」在《汉语大词典》第9213页 第6卷 1230背義忘恩bèi yì wàng ēn(背義忘恩,背义忘恩)同「背恩忘義」。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摺:「不想他背義忘恩,更待干罷。」
? 明·梁辰魚《浣紗記o死忠》:「我為汝父忠臣,西破強楚,南服勁越,名揚諸侯,有霸王之功。今日背義忘恩,反賜我死。」
? 清·洪昇《長生殿o罵賊》:「那滿朝文武,平日高官厚祿……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卻一箇箇貪生怕死,背義忘恩,爭去投降不迭。」
忘其wàng qí同「亡2其」。同「妄2其」。选择连词。犹抑。
●《战国策o赵策二》:「不识三国之憎秦而爱怀邪,忘其憎怀而爱秦邪?」褚祖耿集注引王引之曰:「忘与亡同。亡其,转语词也。」★「忘其」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其wàng qí同「亡2其」。同「妄2其」。 選擇連詞。猶抑。
? 《戰國策o趙策二》:「不識三國之憎秦而愛懷邪,忘其憎懷而愛秦邪?」褚祖耿集注引王引之曰:「忘與亡同。亡其,轉語詞也。」
忘言交wàng yán jiāo不须凭藉语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唐袁郊《甘泽谣o圆观》:「﹝李源﹞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酒而已。不置仆使,绝其知闻,唯与圆观为忘言交。」★「忘言交」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言交wàng yán jiāo不須憑藉語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 唐·袁郊《甘澤謠o圓觀》:「﹝李源﹞悉將家業為寺公財。寺人日給一器食一杯酒而已。不置僕使,絕其知聞,唯與圓觀為忘言交。」
★「捨生忘死」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捨生忘死 同「捨死忘生」。形容不怕牺牲。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説與俺能争好鬭的番官,捨生忘死家將,一個個頂盔擐甲,一個個押箭彎弓,齊臻臻擺列劍戟,密匝匝搠立槍刀。」 ? 公刘《不能缺钙·铁哥们儿扩大化》:「同志一词,却以无比磅礴的伟力激励着万千同胞舍生忘死,肝胆相照。」 ? 《文汇报》:「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又是一个经过了军事学习的青年,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理当舍生忘死。」
【舍死忘生】成语解释: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死忘生】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舍死忘生】成语故事: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20岁时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鼓励他为国要舍死忘生。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舍死忘生】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勇敢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昏忘hūn wàng谓糊涂健忘。
●《梁书o刘显传》:「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也。’」
●唐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昏忘」在《汉语大词典》第7078页 第5卷 623昏忘hūn wàng謂糊塗健忘。
? 《梁書o劉顯傳》:「約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雖然,聊試數事,不可至十也。’」唐·杜甫《送率府程錄事還鄉》詩:「鄙夫行衰謝,抱病昏忘集。」
★「捨死忘生」在《汉语大词典》第8669页 第6卷 686★「捨死忘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捨死忘生shě sǐ wàng shēng(捨死忘生,舍死忘生)謂不顧生命危險。
? 元·李五《虎頭牌》第三摺:「想俺祖父捨死忘生,赤心報國。」
? 《西游記》第六一回:「他三個捨死忘生,又鬥有百十餘合。」
? 柯岩《難忘的歲月o雨花臺上》:「人們見物思人,以十分虔誠的心情緬懷當年烈士英勇就義,為祖國人民捨死忘生。」
【得鱼忘筌】成语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得鱼忘筌】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得鱼忘筌】成语故事: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得鱼忘筌】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连动式成语,庄子的成语,比如的成语,描写动物的成语
忘忧物wàng yōu wù 1.
●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唐白居易《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劳将箬下忘忧物,寄与江城爱酒翁。」 2.
●南朝梁武帝《古意》诗之二:「当春有一草,绿花复重枝,云是忘忧物,生在北堂陲。」★「忘忧物」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忧物」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忘憂物
海鳥忘機 ?  《列子o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指人无机心俗念、异类可与相亲。后因以「海鳥忘機」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 元乔吉《满庭芳·渔父词》词:「吴頭楚尾,江山入夢,海鳥忘機,閑來得覺胡倫睡,枕著蓑衣。」 ? 清严绳孙《百字令·题震修小照次韵》词:「我是海鳥忘機,君休自歎,歸燕紅襟隻。」
【发愤忘食】成语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发愤忘食】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忘食】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初中生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勤奋的成语
【舍生忘死】成语解释: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生忘死】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舍生忘死】成语故事: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20岁时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鼓励他为国要舍死忘生。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舍生忘死】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反义词的成语,近反义词的成语,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安不忘危】成语解释: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安不忘危】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安不忘危】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一部占卜书《周易》关于吉凶祸福有深刻的论述,特别在治国方面的解释是相当深刻。真正有远见卓识的人,应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使身家性命和江山社稷才能得以保全。【安不忘危】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A开头的成语
★「流連忘反」在《汉语大词典》第7722页 第5卷 1267流連忘反liú lián wàng fǎn(流連忘反,流连忘反)留戀不捨,忘記返回。
? 《封神演義》第九五回:「人君之宴樂有常,未聞流連忘反。」亦作「流連忘返」。
?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照這等流連忘返,優柔不斷起來,我姊妹竊以為不可。」
? 冰心《三寄小讀者》六:「你一旦進入了生活知識的寶庫,你就會感到又喜又驚,流連忘返。」
★「忘勞」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勞wàng láo(忘勞,忘劳)不感覺勞苦;不知疲倦。
? 《禮記o祭義》:「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
? 鄭玄注:「思父母之慈愛,已而自忘己之勞苦。」
? 晉·葛洪《抱樸子o行品》:「恤急難而忘勞,以憂人為己仕者,篤人也。」
? 《新唐書o儒學傳上o徐文遠》:「文遠說經,遍舉先儒異論,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聽者忘勞。」
★「忘憂草」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7页 第7卷 405★「忘憂草」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忘憂草wàng yōu cǎo(忘憂草,忘忧草)萱草的別名。
? 《說文o艸部》:「萱,令人忘憂草也。或從宣。」
? 《太平御覽》卷九九六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記》:「萱草,一名紫萱,又呼曰忘憂草,吳中書生呼為療愁花。」
? 明·何景明《送施御史便道壽母次韻》:「堂下忘憂草,今春倍往春。」
忘倦wàng juàn谓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林四娘》:「又每与公评骘诗词,瑕辄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态风流,使人忘倦。」★「忘倦」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6页 第7卷 404忘倦wàng juàn謂專注於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卻疲倦。
? 清·蒲松齡《聊齋志异o林四娘》:「又每與公評騭詩詞,瑕輒疵之;至好句,則曼聲嬌吟。意態風流,使人忘倦。」
★「憂公忘私」在《汉语大词典》第10288页 第7卷 686★「憂公忘私」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憂公忘私yōu gōng wàng sī(憂公忘私,忧公忘私)關心公益,不顧私利。
? 《三國志o魏志o杜恕傳》:「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後私即自辨也。」
? 宋·司馬光《上體要疏》:「陛下苟能精選曉知錢穀、憂公忘私之人,以為三司使、副判官、諸路轉運使,各使久於其任……何患財利之不豐哉!」
★「闕忘」在《汉语大词典》第16950页 第12卷 149闕忘quē wàng(闕忘,阙忘)脫漏遺忘。
? 漢·應劭《風俗通o聲音》:「其後,周室陵遲,禮崩樂壞……重遭暴秦,遂以闕忘。」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o記事珠》:「開元中,張說為宰相,有人惠說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記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則以手持弄此珠,便覺心神開悟。」
? 《宋史o宋太初傳》:「因筆而簡之,以備闕忘耳。」
忘餐wàng cān忘记饮食。形容心神专注于一事。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宋书o志序》:「每含毫握简,杼轴忘飧。」★「忘餐」在《汉语大词典》第10008页 第7卷 406忘餐wàng cān忘記飲食。形容心神專注於一事。
? 三國·魏·曹植《美女篇》:「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 《宋書o志序》:「每含毫握簡,杼軸忘飧。」
备忘录bèi wàng lù 1.
外交文书的一种。用来声明自己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或把某些事项概况通知对方。 2.
随时记载,帮助记忆的簿册。
●张天民《战士通过雷区》:「这些不连贯的文字,是秘书科长给局长写的备忘录。」★「备忘录」在《汉语大词典》第1593页 第1卷 1593★「备忘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6页★「备忘录」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備忘錄
(C) 2017 ZuCiWang.Com 投诉:wanmeila(@)qq.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的心意填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