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用什么眼药水造成的前弹力层的损害能恢复吗

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角膜感染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可引起视力的严重损害。导致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手术刺激和准分子激光照射诱发潜伏的疱疹病毒活化;术后局部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也可能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避免视力严重损害的关键。病毒分离培养曾被公认为诊断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存在一定限制,不适合快速诊断,而多重PCR通过一次反应,检测多个目的基因,可能会成为眼部病毒感染有效的诊断方法。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本研究应用病毒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方法检测LASEK术后疱疹病毒感染,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精确性,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及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于我院行LASEK手术896例(1782眼)中,术后疑为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9例(15眼)患者进行分析。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表现,采集泪液和角、结膜拭子,应用病毒分离培养和多重PCR法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确定感染病毒种类。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LASEK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病变形态不典型,呈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点片状浸润,角膜上皮水肿明显,边界不清,容易形成瘢痕。病毒分离培养6眼结果阳性,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HSV-1)感染,9眼结果阴性。多重PCR检测13眼结果阳性,其中12眼HSV-1感染,1眼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多重PCR方法比病毒分离培养法敏感,病毒检出率高。经抗病毒治疗后,8例(13眼)角膜恢复透明,1例(2眼)残留Ⅰ级和Ⅱ级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
(1)LASEK术后角膜病毒感染以HSV-1常见,伴皮肤疱疹时高度怀疑VZV感染。(2)术中准分子激光消融前弹力层和前部角膜基质层,发生疱疹病毒感染时病变形态不典型。(3)应用多重PCR方法诊断,省时省力,阳性率高,可确定感染病毒种类,是适合眼部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4)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可加快病变愈合,缩短病程。(5)术前详细询问病毒感染既往史也很重要。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779.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岩;张显峰;王文军;张玉红;;[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陈一兵;王炜;翟楠;麦彩琰;王静;甘惠霞;;[J];江西中医药;2006年06期
范峰;柯根杰;赵运庭;姚念杰;朱凤;朱瑾;杨虎;汪德海;;[J];实用防盲技术;2006年02期
戴锦晖,陈冲达,褚仁远,周行涛,瞿小妹,王晓瑛,于志强,张宝华;[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03期
张岩;张显峰;李勤;郝继龙;张晓光;王文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德恕;王芳荣;张伟;胡全芳;;[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齐建平;张媛梅;项广珍;王跃丽;王旋;;[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谢丽红;;[J];重庆医学;2008年02期
朱映芳;曾祥嵩;郭世宏;刘玉君;樊闻华;胡春香;;[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袁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王双喜;刘跃芬;;[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04期
易双梅;;[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年05期
郭永红;赵瑞博;郝淑琳;朱赛林;;[J];当代医学;2010年26期
鞠燕,张建华,郑磊,孙时英,彭亚军,仲明,李春武,柳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史胜;鲍兰;王惕;袁丽婷;肖其瑞;;[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娜;;[A];2012年河南省五官科优质服务护理管理与专科护士培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梅;[D];南开大学;2010年
买志彬;[D];郑州大学;2010年
梁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沈建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叶寒;[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张运海;[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陈冲达;[D];复旦大学;2007年
曹正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童桂;[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郭秀瑾;[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雯;[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付田丽;[D];吉林大学;2011年
谢飞;[D];吉林大学;2011年
胡昌波;[D];南华大学;2011年
苏杰;[D];南华大学;2011年
陈晓玲;[D];石河子大学;2010年
高玮玮;[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高红霞;[D];泰山医学院;2011年
陈艳路;[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李彬;[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涛,潘志强;[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燕航;薛武军;田普训;;[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戴锦晖;周行涛;褚仁远;熊瑛;王晓瑛;薛枫;汪琳;于志强;周浩;;[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年02期
陈冲达;褚仁远;戴锦晖;周行涛;;[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年04期
巫善明,徐向田,徐伟民,马建民,高凌泰,周爱华,李玉兰,徐征,施柏威,杨本宏;[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年01期
刘庄,傅希贤,张乃临,张国庆,刘丹;[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葛建国;;[J];中原医刊;1984年02期
梁钧鹤;[J];新医学;1985年05期
高永良;;[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4年03期
汤巧;卢春;;[J];临床检验杂志;2006年02期
张岩;张显峰;李勤;郝继龙;张晓光;王文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01期
边红放;华川;王晓青;;[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14期
杨绍和;施慧;;[J];医学信息;2010年05期
王登科;[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90年06期
张岩;王文军;张显峰;;[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8期
洪方耀;贾秉义;;[J];河北医药;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继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建国;冯捷;徐汉卿;袁育康;金莉;;[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潘宏力;;[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邵月凤;宋晓颖;王秀英;;[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李建国;冯捷;徐汉卿;袁育康;金莉;;[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钱起丰;张明霞;;[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杨慧兰;;[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齐义鹏;;[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黄建国;李桂明;;[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邰举;[N];科技日报;2002年
何德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王兰 编译;[N];大众科技报;2003年
辛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新桦;[N];医药经济报;2003年
高荣慧;[N];中国医药报;2002年
衣晓峰 周海波;[N];健康报;2002年
陈文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恒 心;[N];大众科技报;2003年
记者 何德功;[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蓓;[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邸岩;[D];吉林大学;2012年
周国强;[D];中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角膜板栗刺异物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观察
优质期刊推荐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5期
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
【摘要】: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分析1-04在邢台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虹膜嵌顿术的深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例26眼,全部的病灶的范围均(5×5)mm2,角膜刮片检查真菌菌丝全部为阳性;前房积脓(+),病灶均较致密,术前不能确定病灶累及深度;在术中,当病灶剖切至接近后弹力层深度时,根据临床特点,对于病灶累及角膜全层,但直径≤1mm的患者,人为在残余病灶的近周边处刺透角膜,造成角膜穿孔,自角膜穿孔或破溃处注吸前房积脓和抛光内皮斑后,将相邻近的虹膜嵌顿在角膜穿孔处,并用缝线固定1~2针,最后行结膜瓣遮盖术,尽量保持水密,术后继续给予抗真菌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患者26例中有5例在病灶剖切中自行破溃,3例在病灶剖切中不慎切透,18例角膜基质床在剖切过程中完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44±2.21d;24例感染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2%;2例因感染未控制而改为角膜移植术,最终控制感染。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是治疗小范围的全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控制感染,为以后的增视手术创造条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79.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古世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徐艳;钟白玉;于军校;周村建;;[J];眼科;2011年03期
朱春玲;龚兰英;;[J];临床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乐敬宝;李新平;;[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年10期
田君焕;金贵玉;郭奭涛;;[J];临床医学;2011年07期
许广颖;;[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古世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1期
吴建华;巨英超;任曙光;;[J];实验动物科学;2011年04期
马欣泽;刘青霞;盛迅伦;;[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梁玲玲;袁进;陈家祺;廖洪斐;幸正茂;周世有;;[J];眼科;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罗勤;朱志忠;朱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贾洪亮;;[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王红;李冬梅;;[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陆勤康;赖晓明;;[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马向明;;[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侯利文;;[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傅少颖;刘红玲;侯勇生;冯广忠;张旭辉;;[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杜诚;余其智;刘敬才;;[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2008继续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郑进招;梁碧玲;;[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广宇;[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鑫;[D];青岛大学;2010年
李丹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鑫;[D];青岛大学;2009年
赵莉莉;[D];吉林大学;2007年
程昕;[D];吉林大学;2005年
孙立群;[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信兆亭;[D];山东大学;2011年
武海军;[D];青岛大学;2004年
海宝;[D];吉林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眼科资讯门户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
把眼科医生装进手机
角膜胶原蛋白研究进展
【摘要】&   角膜的透明性对角膜而言很重要,一旦受到破坏,必将影响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而角膜的透明性主要取决于基质层中胶原纤维的有序排列。本文简要概括了角膜胶原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理生化和病理改变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角膜;胶原;分子结构;生物合成
  Research advances of cornea collagen protein
  Lü?Hong Deng, Wei?Li Li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1, Hunan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Lü?Hong De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1, Hunssan Province, China. .cn
  Abstract Transparency is important to cornea. Once transparency is destructed, retinal image quality would be affected. The transparency of cornea is mainly decided by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he collagen fibers in corneal stroma layer. We reviewed the molecular constitution, distributi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biochemistry and pathology of corneal collagen.?  KEYWORDS: mo biosynthesis
&&& 角膜是位于眼球前壁的一层透明膜,约占纤维膜的前1/6,具有透明、内无血管和感觉神经丰富的特点,其前凸、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并有弹性。角膜的透明性对角膜而言很重要,一旦受到破坏,必将影响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而角膜的透明性主要取决于基质层中胶原纤维及其多糖共轭物的有序排列[1],角膜透明性的维持依赖于有规律的细胞外基质转换。胶原纤维是角膜基质中最丰富的结构大分子,占角膜干重的71%[2]。纤维蛋白与基质中特异性糖蛋白相互作用产生正常透明的基质,合成胶原纤维类型的改变及翻译后水平的差错均可导致角膜疾患。本文简要概括了角膜胶原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理生化和病理改变等方面的研究。
  1角膜的组织结构
&&& 在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又称Bowman膜)、基质层、后弹力层(又称Descemet膜)、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厚约50μ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由5~6层细胞所组成,角膜周边部上皮增厚,细胞增加到8~10层。上皮基底膜主要分布Ⅳ型胶原。前弹力层位于上皮基底膜后面,厚约8~14μm。用光镜观察是一层相当均匀的非细胞层,但通过电镜观察,该层是类似基质的特殊层,并非真正的膜,而是表层基质的致密层,主要分布I型胶原纤维,不能与基质层分离。该层不能再生,损坏后会成为不透明的疤痕组织,该层上有小孔,角膜神经由此到达上皮。基质层主要由I型、Ⅳ型胶原纤维构成,厚约500μm,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0%,基质层共包含200~250个板层,板层相互重叠在一起。板层与角膜表面平行,板层与板层之间也平行,保证了角膜的透明性。后弹力层是角膜内皮细胞的基底膜,主要分布Ⅳ型胶原,很容易与相邻的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分离,后弹力层坚固,对化学物质和病理损害的抵抗力强。内皮细胞为一单层细胞,约由50万个六边形细胞所组成。
  2角膜胶原分子结构、分布和功能&&&   胶原的单体是原胶原。每个原胶原分子由三条α?肽链组成,α?肽链自身为α螺旋结构,三条α?肽链则以平行、右手螺旋形式缠绕成“草绳状”三股螺旋结构,电镜下测得直径为15A,长约280A,呈棒状结构,分子量近300000。各种胶原分子是由三条同样或异型复合体α链组成,且每种胶原的三股螺旋分子重量有很大不同[3?4],但其基本结构是重复三组甘氨酸?X?Y(X代表脯氨酸,Y代表羟脯氨酸或羟赖氨酸),因此甘氨酸占胶原分子的1/3,它的固定位置限制了三股螺旋结构。丙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各占氨基酸总量的10%,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共占10%,精氨酸和丝氨酸约各占5%,其余20%包括少量的羟赖氨酸、无色氨酸和半胱氨酸。&&&   胶原一般为白色、透明、无分支的原纤维,具有四级结构。胶原分子的α链上特定的氨基酸顺序构成其一级结构;其二级结构指的是α链上因为出现了甘?脯?Y三肽而形成胶原特有的、紧密的左手螺旋;而由于甘氨酸在三肽周期中的存在,使得三条左手螺旋链互相弯绕形成一股紧密的右手复合螺旋,这是胶原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一般指原胶原分子按“四分之一错列”方式超分子聚集形成很稳定的韧性很强的原纤维。不同类型胶原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子中非螺旋部位的范围和分布,同时它也决定整体蛋白的易变性和生物物理特性。
  2.1 I型胶原&
  I型胶原属于间质胶原,蛋白分子量约285kDa,宽14A,长约3000A。其三股螺旋由二条α1(I)链及一条α2(I)链构成,每条α链约含1050个氨基酸残基,长约300nm,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0000左右。α1(I)和α2(I)肽链的主体部分由338个重复的Gly?X?Y序列构成。在αl(I)链的两端分别有一个短的序列,其排列顺序不规则,与主体部分不同。N端有16个,C端有25个。每条α链均为左手螺旋,螺距为187nm,每转一圈有313个。三条肽链又相互缠绕形成一个长螺旋,为右手螺旋,螺距为916nm,每圈有36个,形成了蛋白分子特有的三螺旋杆状结构[5]。各学者[6?8]研究发现I型胶原在人角膜中主要分布于基质中,其次分布在上皮层和内皮层,I型胶原占胶原总量的64%,起支架作用,它是保持机械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I型胶原的减少将会导致角膜的稳定性降低。
  2.2 II型胶原&
  II型胶原的三股螺旋由三条α1(II)链构成,每条α1链的分子量为100kDa[9]。II型胶原主要存在于角膜基质层,其次分布在前弹力层。II型胶原的减少和增多,可干扰调节结缔组织中胶原束的组成。
  2.3 III型胶原&
  Ⅲ型胶原的三股螺旋由三条α1(Ⅲ)链构成,肽键内有二硫键,是一种二硫键结合的分子,变性时仍以三聚体的形式存在。Ⅲ型胶原在人角膜基质中只占有很小一部分,平滑肌、成纤维细胞可以合成Ⅲ型胶原[10]。各学者对于人角膜中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报道结果不一[11?13],有的认为Ⅲ型胶原在人角膜中含量较低,主要分布在角膜基质层,其次分布在上皮层和内皮层,但也有报道在人角膜中不含Ⅲ型胶原,这些检测结果的不同可能与抗原的暴露和检测方法有关。也有人证明,Ⅲ型胶原只出现在婴儿角膜中[14?16]。Ⅲ型胶原的减少和增多,可干扰调节结缔组织中胶原束的组成。
  2.4 IV型胶原&
  IV型胶原是由3条不同的α(IV)链组成的异质三聚体,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基膜,由上皮来源的细胞合成表达,也可由某些间质细胞合成,构成基膜的网状支架,调节着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而细胞周围Ⅳ型胶原的出现,是细胞保持其形态学稳定性的特征[16]。角膜组织中Ⅳ型胶原主要分布在前弹力层及后弹力层[17]。
  2.5 V型胶原 &  V型胶原是由3条相同的的或不同的α(V)链组成的三聚体,其中富含半胱氨酸、3?羟脯氨酸和糖化的赖氨酸。分子中3条链相互缠绕,构成彼此有别的3个区域三螺旋区。V型胶原由角膜的成纤维细胞合成,它存在于I型胶原组成的纤维中,为I型胶原纤维形成支架,I、V型胶原相互作用调节小纤维直径的大小,对角膜的透明性起重要作用[18]。角膜组织中V型胶原主要分布在上皮层、前弹力层,是纹状纤维的组成成分,在基膜和基质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I,V型胶原相互结合组成了一个异型的纤维帽覆盖V型胶原的螺旋状抗原表位,这个表位可以抑制V型胶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异型纤维与V型胶原的相互作用提示它可能对于调节纤维的同一性起作用[19]。
  2.6 VI型胶原&
  VI型胶原是一种异三聚体[α1(VI),α2(VI),α3(VI)],多肽分子量分别为150,140和300kDa。Ⅵ型胶原的微丝长100nm,呈周期性的串珠状。每条多肽链包括3个不同区域,球蛋白在氨基和羧基末端有一短的三联体螺圈分离,哑铃状单体通过侧面连接形成四分体,Ⅵ型胶原的超微结构显示四分体尾尾连接形成串珠样丝状结构[20]。VI型胶原在角膜中含量丰富,分布在前弹力层、后弹力层和基质层,主要在基质层中表达,是纤维间基质的构成成分,并是胶原连接组织的主要成分,与角膜基质及细胞外基质蛋白均可发生作用[21],与细胞间质间黏附有关,并且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相互作用,包括胶原、透明质酸及蛋白多糖。作为一种结构蛋白,VI型胶原对于组织内部固定基底层间接触有重要作用并可限制胶原原纤维向侧方移位[22]。VI型胶原对于建立和维持合适的胶原原纤维间隙很重要,从而维持角膜透明。
  2.7其它类型胶原&
  VIII型胶原被认为是细胞间的和细胞?基质间的一种跨膜蛋白,它存在于正常角膜、圆锥角膜与疤痕角膜中。在正常人类角膜中,通过免疫定位的方法检测出VIII型胶原主要分布在角膜上皮层中,其次分布于角膜基质层中。然而在圆锥角膜,在前弹力层破裂的区域,上皮层中的VIII型胶原减少,基质层中的VIII型胶原呈现强免疫荧光表达。在瘢痕角膜中,疤痕区域的基质层中的VIII型胶原免疫荧光表达明显增强,而疤痕周围区域的荧光表达则有所减弱。&&   XII型胶原作用是参与间质的构建以及维持纤维组织[23,24],是一种纤维协助胶原。原位杂交的上皮方法显示细胞和内皮细胞都可以合成XII型胶原,在体外培养的细胞说明除上皮细胞外,间质成纤维细胞也有合成XII型胶原的能力,免疫荧光分析XII型胶原在前弹力层中具有热稳定性[25]。&&&   另外,XIII型胶原主要限制于正常角膜的基底细胞中,它的作用可能是将角膜上皮细胞相互粘合在一起及将它们与基底膜结合,同时,在角膜疤痕中的高表达表明它参与了角膜损伤的愈合过程[26,27]。
  3胶原的生物合成
&&& 不同胶原蛋白的基因类型及定位不同,在人类六条不同染色体上至少有26个定位基因指导合成不同类型胶原。I型胶原的α1(I)链由位于17q21.3?q22的COL1A1基因编码,而α2(I)链由位于7q21.3?q22的COL1A2基因编码。每条链的三螺旋结构域由42个外显子编码,由甘氨酸密码子起始,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COL1A2基因第2内含子有可变启动子,而胶原编码序列外有一段短的开放阅读框架。因而通过不同启动子启动转录,COL1A2基因能编码不同的多肽[28](图1)。&&&   前胶原(procollagen)是原胶原的前体和分泌形式。细胞合成的前胶原除三股螺旋结构外在N末端及C末端分别存在球形结构域。前胶原由3条前α链构成,每条前α链分别在两端存在N端前肽及C端前肽。前肽区没有Gly?X?Y序列,却含有较多酸性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并含有半胱氨酸,故可形成链内或链间二硫交联键。3条前α链的前肽共同构成前胶原分子的3股螺旋结构两端的球形结构域。&&&   经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等复杂过程,机体合成了不同的胶原蛋白,其合成的共同特点:(1)首先在细胞内合成较大的前体分子—原胶原。原胶原合成步骤包括:切除信号肽,在羟化酶作用下,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脯氨酸残基的羟化反应是在与膜结合的脯氨酰?4羟化酶及脯氨酰?3羟化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这些酶的羟化过程中需要二价铁、维生素C、氧分子和α?酮戊二酸作为辅因子。羟化程度还依靠非螺旋肽数量而定。随着赖氨酰残基羟化,糖的残基加在羟化赖氨酰上。这种糖基化过程由两种特定的葡萄糖基和半乳糖基转移酶催化[29]。三种初生链聚集成三股螺旋结构,其作用是使蛋白的结构稳定。胶原螺旋的稳定性是由赖氨酰残基适当羟化,通过链间氢键结合决定的。妨碍这一过程的任何条件都能改变胶原分子的热稳定性,减低其变性温度及增加蛋白水解。在这些结构域引导下,原胶原羧基端由二硫键相连,形成三螺旋结构核心,三螺旋构象以拉链样方式延伸至链的氨基端,成为右手超螺旋。(2)原胶原合成后,以可溶性方式分泌至胞外,在N?蛋白酶及C?蛋白酶作用下,切除氨基端及羧基端成为胶原分子,再进一步组装成不溶性胶原纤维。(3)最后赖氨酸及羟赖氨酸残基转化为醛化衍生物,形成交联物,保证胶原纤维有序排列及结构完整[30]。
  4角膜病理状态下胶原的改变
&&& Maurice[31]提出的格子理论阐明角膜的透明性问题,他认为基质中胶原直径相等,且排列成格子状,同时纤维与纤维间隔距离小于一个波长。这种纤维格子网对所有散射光线起栅栏作用,产生破坏性干扰,使其相互抵消,而对那些与投射光相同方向的光线则不进行干扰,反而互相加强,使组织显得透明。胶原纤维是角膜基质中最丰富的结构大分子,纤维蛋白与基质特异性糖蛋白相互作用产生正常透明的基质。合成胶原纤维类型的改变以及翻译后水平的差错均可导致角膜疾患。
  4.1圆锥角膜与胶原的改变&
  圆锥角膜是一种慢性、进展性、非炎症性病变,好发于青年人,常为双侧性,女性多见。尽管有许多学者提出关于圆锥角膜病因学的假说,该病的发病机理一直未阐明,它与胶原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结构特点的胶原分布在角膜各层,行使着不同的功能,正常角膜基质的胶原成分也存在于圆锥角膜的正常部位。圆锥角膜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角膜基质变薄、角膜前凸,这可能与胶原数量减少、胶原纤维的结构变化造成的异常分布排列有关。胶原量的减少或异常排列导致角膜的机械抵抗力降低,因而角膜前凸变薄。角膜基质的稳定性可能部分取决于不同类型胶原纤维表达的比例。
&&& 胶原I型对于建立和维持角膜支架有重要作用,I型胶原的减少会导致角膜的稳定性降低。有学者检测到在圆锥角膜的基质瘢痕区可见II,Ⅲ型胶原纤维呈斑块状不规则形的强阳性表达,分析II,Ⅲ型胶原在瘢痕区的增多可能与它增加调节结缔组织中胶原束的组成作用有关[7,11]。对角膜的透明起重要作用的VI型胶原对于建立和维持合适的胶原原纤维间隙有重要作用,VI型胶原的减少会导致纤维间隙的稳定性降低。不同类型胶原纤维在组织中的特异分布及不同胶原类型的比例可能影响胶原纤维的聚集,这些主要胶原成分的改变可能会使角膜基质变的不稳定。
  4.2 准分子屈光术后角膜与胶原的改变&
  早在1991年Lohmann等[32]就观察到,PRK术后切削区上皮过度增生,基质细胞活化增殖,产生I型、III型、IV型等新的胶原和空泡,纤维连结蛋白、黏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沉积。超微结构显示,基底细胞内有空泡形成,基膜不完整,可见半桥粒、锚状细丝及锚状斑。基质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丰富,表明有活跃的合成功能。Fitzsimmons等[33]还发现PRK术后角膜基质中透明质酸含量平均增加了28倍,改变了水分平衡,影响了角膜的厚度、曲率及折光力,而且透明质酸的存在为细胞分裂提供一个有利环境,构成成纤维细胞的支架,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和增生。新生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增多,角膜上皮的基底膜不完整,基质细胞内空泡形成,胶原粗大且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形成haze。&&&   有研究发现位于瞳孔中央的角膜比在外周的角膜表现得更加紧密,角膜瞳孔区的胶原间的平均空间间隙要比瞳孔以外的胶原间的平均空间间隙要小5%~7%。各轴位密集排列的纤维决定了角膜的透明性和屈光力。生物动力学的观点,在角膜瞳孔区的高密度排列,增强了在此区的胶原纤维强度,这对维持这一组织厚度低的角膜的强度和曲率是必需的。这些结果可能对于正在发展的角膜屈光手术模式有重要的提示作用[34]。
&&& 随着对角膜胶原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已经对角膜胶原的分子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功能以及相互的作用的研究尚不甚透彻。由于角膜的透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膜胶原纤维的有序排列和功能的正常,相信随着科学家们对角膜胶原纤维的生物合成、功能以及基因转录调控研究的深入,将为临床角膜病的诊治及角膜手术后的恢复治疗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Trelstad RL, Coulombre AJ. Morphogenesis of the collagenous stroma in the chick cornea. J Cell Biol ):840?858  2 Fratze P, Daxer A.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ollagen fibrils in corneal stroma during drying. An x?ray scattering study. Biophys J ):  3赵长霖,彭琦,谢汉平.ECM,MMP与角膜结构和角膜损伤修复.国际眼科杂志 ):173?177  4 Murata K, Motoyama T, Suka M, et al. High production of type VI collagen in multiple fibromatosis with multiple articular dysplasia.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75?281  5李玉瑞.细胞外间质的生物化学及研究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6 David A,Foidart JM, John R, et al. Detection of specific collagen types in normal and keratoconus cornea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738?750  7 Tsuchiya S,Tanaka M,Konomi H, et al.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collagen types and fibronectin in normal and keratoconus corneas. Jpn J Ophthalmol ):14?31  8赵桂秋,孟岩,李艳,等.I型和II型胶原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中的表达.眼科新进展 ):28?30  9陈仁涉,鲍利民,高芳堃,等.Ⅱ型胶原抗原分子结构的保守性与自身抗体形成关系的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 ):497?503  10 Epstein EH Jr, Munderloh NH.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NBr peptides of human [alpha 1 (III)]3 collagen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alpha 1 (I)]2 alpha 2 and [alpha 1 (III)]3 collagens. J Biol Chem ):  11 Newsome DA,Foidart JM,Hassel JR, et al. Detection of specific collagen types in normal and keratoconus cornea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738?750  12 赵桂秋,王传富,李艳,等.Ⅲ型和Ⅵ型胶原在正常角膜和圆锥角膜中的表达.国际眼科杂志 ):11?14  13 Maumenee IH.The cornea in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Ophthalmology ):  14 Newsome DA, Gross J, Hassell JR. Human corneal stroma contains three distinct collagen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376?381  15 Nakayasu K,Tanaka M,Konomi H, et al. Distribution of types I,II,III,IV and V collagen in normal and keratoconus corneas. Ophthalmic Res ):1?10  16 Ben?Zvi A, Rodrigues MM, Krachmer JH,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the developing human cornea. Curr Eye Res ):105?117  17 Rehany U, Lahav M, Shoshan S. Collagenolytic activity in keratoconus. Ann Ophthalmol ):751?754  18 Birk DE, Fitch JM, Babiarz JP, et al. Collagen type I and type V are present in the same fibril in the avian corneal stroma. J Cell Biol ):999?1008  19 White J, Werkmeister JA, Ramshaw JA, et al. Organization of fibrillar collagen in the human and bovine cornea: collagen types V and III. Connect Tissue Res ):165?174  20 Ttueb B,Schreier T, Bryckener P, et al. Type VI collagen represents a major frac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collagens. Eur J Biochem ):699?703  21 Keene DR, Engvall E, Glanville RW. Ultrastructure of type VI collagen in human skin and cartilage suggests an anchoring function for this filamentous network. J Cell Biol ):  22 Cintron C, Hong BS. Heterogeneity of collagens in rabbit cornea: type VI collage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760?766  23 Young BB, Zhang G, Koch M, et al. The roles of types XII and XIV collagen in fibrillogenesis and matrix assembly in the developing cornea. J Cell Biochem ):208?220  24刘晓熹,李平华,鄢秀菊.胶原XVIII/内皮抑素在眼部生理学作用新进展.国际眼科杂志 ):  25 Marchant JK, Zhang G, Birk DE. Association of type XII collagen with regions of increased stability and keratocyte density in the cornea. Exp Eye Res ):683?694  26 Hegendank W, Sauter R, Brown TR, et al.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in patients with glial tumors:a multicenter study. J Neurosurg ):449?458  27 M??tt? M, V?is?nen T, V?is?nen MR, et al. Altered expression of type XIII collagen in keratoconus and scarred human cornea: Increased expression in scarred cornea is associated with 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 Cornea ):448?453  28 Prockop DJ, Kivirikko KI. Collagens: molecular biology, diseases, and potentials for therapy. Annu Rev Biochem ?434  29 Bienkowski RS, Cowan MJ, McDonald JA, et al. Degradation of newly synthesized collagen. J Biol Chem ):  30 Bailey AJ, Wotton SF, Sims TJ, et al. Biochemical changes in the collagen of human osteoporotic bone matrix. Connect Tissue Res ):119?132  31 Maurice DC.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corneal stroma. Vision Res ):107?108  32 Lohmann CP, Gartry DS, Muir MK, et al. Corneal haze after excimer laser refractive surgery: objective measurements and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Eur J Ophthalmol ):173?180  33 Fitzsimmons TD, Fgerlolm P, Harfstrand A, et al. Hyaluronic acid in the rabbit cornea after excimer laser superficial keratectomy. Invest OphthalmolVis Sci ):  34 Boote C, Dennis S, Newton RH, et al. Collagen fibrils appear more closely packed in the prepupillary cornea: optical and biomechanical implication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眼网”,版权均归中国眼网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2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基因多态性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近期,江苏省建湖县建阳眼科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碘酊烧灼+病灶切除+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及那他霉素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研究指出,碘酊烧灼+病灶切除+羊膜移植联合氟康唑及那他霉素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研究指出,改良的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在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结膜充血程度、结膜充血消退时间、结膜肉芽发生率上忧于传统手术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角膜溃疡发生率、翼状胬肉复发率上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该文发表在2016年第01期《实用防盲技术》杂志上。瞳孔或虹膜缺损会导致视力下降、眩光、对比敏感度减少以及损失焦点深度。大多数无虹膜症发生于严重眼外伤之后,其次为先天性无虹膜症。如果虹膜缺损较小,可进行缝合,更多的复杂情况需植入人工虹膜。探讨对进展期圆锥角膜行4种经上皮的角膜胶原交联术(TE-CXL)后早期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
中国眼科医生名录我是眼科医生,加入中国眼科医生名录。提升行业知名度,同时建立医生档案,患者可查询您,可电话预约您。
中国眼科医生 微信公众平台
超过80%眼科医生关注的专业微信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眼科医生」微信公共平台,我们将定期推送眼科时讯、学术新闻、行业热点、视频分享、每日试题学习,还有精心收集的外文新鲜资讯,让您第一时间了解眼科新动态、新技术、新发展!
微信扫一下将该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正式启用中国眼网.com国际中文域名支持IE7(含IE7)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
Copyright (C)
www.eyenet.com.cn 版权所有 沈阳爱道客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86-024- 咨询QQ:139   网站备案:辽ICP备号-2 
本站注明"来源:×× "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共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X分享到&-&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膜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