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课程有哪些四年的课程有哪些

农学类/医学类
工商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
汉语言文学
家具与室内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
汉语言文学
家具与室内设计
工商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
汉语言文学
工商企业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
汉语言文学
家具与室内设计
Hi!欢迎来到自考室!
领积分换购课程,做试题吧!
自考数据大全
您的当前位置:&>&&>&
2017年4月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如何科目报考?
时间: 09:32:57来源:
下表为2017年4月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安排,表中黑色字体表示必考课程;紫色字体为选考课;橙色字体表示公共课。每个单元下有多门课程时,每次只能选择其中一门报考,报考原则如下:
1)报考一般遵循以下优先级原则:一年只开考一次的必考课&一年开考2次的必考课&公共课&选考课;
2)也可以选择:一年只开考一次的必考课&公共课&一年开考两次的必考课&选考课;
3)对于基础不好或是初次考试,只想试试,以后可能转专业的考生,则可以选择:公共课、英语(二)&转专业代码相同、课程名称相同的课程&一年只开考一次的必考课&一年开考2次的必考课&其他选考课。
综上,我们建议2017年4月报考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第一次参加考试时选择以下4-6门科目进行报考,其中,圆圈内的表示优先选择,方块内的课程可任意选择其一。
如果考生对&湖南自考(短线)、成考、网教报名&有什么疑问,可及时联系报名指导老师或者QQ咨询在线老师&&。
非湖南自考室报名的考生,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你所报考的报名点或主考院校。
报名电话:9
网上报名:
报名地址:
微信号:hnzks-net
扫描二维码湖南自考室
关注湖南自学考试最新动态!
主办单位:湖南自考室
客服热线:9
Copyright 20013
湖南自考网 www.zikaos.net All Rights Reserved自考本科的学校有哪些
自考本科的学校有哪些
自考本科含金量高吗
有很多同学担心自考本科文凭社会不认可,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首先自考文凭是国家承认的,社会认可度虽然比不上统招!但它还是有很大价值的!其次现在的企业或单位都是看重人的能力,只要你有能力能给企业和你的老板创造出价值你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所以说提高自身能力是关键!
自考本科文凭含金量中规中矩自考、成考、电大、网大四种文凭中含金量较大的是自考本科,相比之下自考本科是很有用的。
自考本科文凭它是很有用,自考其实不难,关键是得看自己,得自己努力、自己想学习才行,如果自己都不想学,找谁教都不顶用,自考的难度是多大呢?会考&自考&高考,也就是说自考的难度易于会考难于高考,只要用心,考个及格难度不会多大,用心的同学有的两年左右就可以毕业,无用功的四五年都毕不了业的也不少见。
自考本科的学校有哪些
广东财经大学
高升专/专升本
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
高升专/专升本
工商企业管理、金融学
高升专/专升本
会计、艺术设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升专/专升本
商务英语、国际贸易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华南农业大学
高升专/专升本
财务会计与审计
自考本科的学校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自考学校的一些优势: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Shenzhen University),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学校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1995年深圳大学通 过国家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实行学院制,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路。2000年确立了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并重型转变的办学目标。2005年经批准成为工程专业硕士授权单位,新增2个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领域。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日,深圳大学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1995年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的广东省涉外型重点大学。学校目前设有19个学院、部,46个本科, 涉及7大学科门类。学校着力推进外语与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现已与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近90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华南师范大学: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师”,坐落于南方名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211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中国100 所首批联入CERNET和INTERNET网的高等院校之一。
至2016年1月,学校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20亩,校舍面积共133万平方米;下设38个院系机构,开办83个本科专业,下设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山大學:
(简称:中大,英语: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是一所位于中國广东省广州市的综合性大學,其前身為孙中山于1924年创立的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改为今名。中山大学现在有三个校区位于广州市,一个校区位于珠海市,另外在从化市和其他部分省市设有校区、独立学院、附属医院和研究机构。中山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副部级高校,并位列985工程和211工程之中。根据2010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中山大学位列全国第5,亚洲第22位,世界排名第171位。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国立大学,也是较早以“大学”身份及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初期也是国家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较早的现代学制,并开创了中国较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Jinan University),简称暨大(JNU),是中国第 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 、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教育部、国侨办、广东省三方签约重点共建大学 &,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较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建立于1909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艺术七大学科全面发展,具有鲜明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的综合型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国家农业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也是首批广东省“九五”和“十五”期间自主重点建设的10所省级211--广东省“211工程”高校和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自考培训机构哪个好
教育联展网提供自考流程和报考指导咨询服务
仿真测试,考点解析,高频真题,错题收集,个人专属定制题库。
第 一步【基础精讲】
将考试大纲细致拆解为上万个知识切片,6872道真题,筛选归纳成九节精讲课,覆盖几乎全部的考试知识点,深入浅出层层剖析。每科节省自学时间48小时。
第二步【高频考点解析】
将近三年的468套真题逐一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匹配,总结归纳出《高频考点》将教材压缩成15%,考点覆盖率高达92%。每科节省自学时间20小时。
第三步【考前串讲】
精准预测必考考点,在考前集中串讲,进行主观题和重点关键词解析,将教材提炼成8--15页,核心知识覆盖率高达90%。每科节省自学时间15小时。
第四步【考试】
提升答题技巧,击碎临场恐慌。仿真测试,完全模拟考试题型;考点解析,与教材知识点1&1匹配;高频真题由6872压缩至1280道;错题收集,个人专属定制题库。
名校热门专业可选,我们为您挑选易取证专业,提供私人专属方案(适用于急需正规学历;既要学历也要学知识;工作忙没有时间。)
【报名方法】
1.报名时间:随时
2.报名地点:深圳市南山区科兴科学园B1-402
3.报名电话:扫码下载官方APP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是一门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在线课程。二、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历史和现状、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由“课程概要”和“语文课程与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三个课程模块构成。其中:“语文课程与语文课程标准”模块包括“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三章;“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模块包括“语文教材的编制理论”“语文教材评介”“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初中语文教材分析”“高中语文教材分析”“语文课程资源”六章。四、与前后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育实习。五、课程特色1.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本理论,并致力于学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育理论解决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语文学科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2.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本课程既有体现课程核心内容的基本理论学习指导,又有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具体案例分析研讨,为进一步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育实习奠定基础。3.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本课程一方面按照模块、章、节,全面系统地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内容讲授,设置相应练习,包括要求学生对课程标准及教材进行分析,并尝试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为有效开展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4.现状考察与历史梳理相结合。本课程不仅重视语文教育现状的考察,而且注重语文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研究现实问题的对策,进而把握语文教育发展的走向。5.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本课程除36学时课内教学外,安排有大量可供课外拓展的资源,包括教学录像、专家讲座、电子教材、阅读书目等,并有专门的配套教学网站:中国语文教育网(http://www.zgywjy.com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管理系统备案序号:苏ICP备号),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切实提升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六、课程历史沿革与教学条件扬州大学师范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该校与南洋公学师范院、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并列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扬州大学文学院的前身即是在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和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扬州大学文学院有着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类课程教学与研究的优良传统。著名学者洪为法()先生(著有《国文学习法》,中华书局1935)、著名教育家袁哲()先生(著有《国语读法教学原论》,商务印书馆1936),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同时执教于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和扬州师范学院。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后,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 先生重建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语文教育学教研室。顾黄初先生生前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第一、二、三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其著作有《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南京出版社199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开明出版社1994)、《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与顾振彪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与李杏保合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与顾振彪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上下,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主编有《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与李杏保合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与李杏保合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等。本校自1981年恢复中学语文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以来,先后使用过《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课程名称。1996年,《中学语文教学论》获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优秀课程建设一等奖。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论》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2004年,《语文教育学》再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2007年,《语文教育学》被评为扬州大学精品课程。同年,该课程负责人徐林祥教授被评为扬州大学优秀教师。2011年,该课程负责人徐林祥教授主编的教材《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配套教材《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理论创新奖三等奖。该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扬州大学《基于卓越目标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的组成部分,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同年,该课程负责人徐林祥教授被聘任为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专家委员。2012年,该课程负责人徐林祥教授被聘任为教育部“国培计划”语文学科专家。2014年,该课程负责人徐林祥教授获扬州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在30多年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在课程方面,完善原有的课程设置,建立了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三个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必修课程为《语文教育学》,选修课程为《中学语文教材分析》《语文教学技能训练》《语文教育研究专题》,实践课程则由校内见习与校外实习两大板块构成。以必修课程为核心,以选修课程为辅助,以实践课程培养实际工作能力。2013年4月,我们申报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获批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立项建设课程后,自2013年秋季始,原《语文教育学》课程(72学时)依据教育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课程指南》分解为《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与《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两门课程(各36学时)。在教材方面,改变“一门课程一本书”的做法,建立了由“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参考教材”三个层次组成的教材体系。基本教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张中原、徐林祥主编,全国20所高等师范院校联合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和《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徐林祥、张中原主编,全国20所高等师范院校联合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辅助教材为《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徐林祥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和《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徐林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参考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必修与选修)。与文字教材配套的,还有相关的音像教材、教学软件和网络教材。在教法方面,突破“口耳授受”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了由“视听教学+微格教学+网络教学”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视听教学”方面,拍摄了一批优秀中学教师的典范教学录像,用于教学观摩和讨论。在“微格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微格教学设备,坚持对每届学生的单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并对拍摄的教学实录进行讨论和评点。在“网络教学”方面,筹建了国内首家由高校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办的集中国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本科生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和语文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以及在职语文教师继续教育为一体的专门的语文教育网站:中国语文教育网(http://www.zgywjy.com)。该网站现设有:本科生之家、研究生之家、教师之家、苏教版高中语文、顾黄初专栏、我们教研室、语文教育论坛、新书架等栏目。该网站自日正式开通以来,已先后改版三次,正常运行13年,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在师资方面,打通高校与中学,建立了由“校内教师+实习基地兼职教师+校外名师”三者互补的师资队伍。校内教师除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外,聘请了扬州大学文学院10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见习指导。实习基地兼职教师包括江苏省扬州中学、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等10多所中学优秀教师,其中有16位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聘任为扬州大学兼职教授。2011年,我们与江苏省扬州中学成立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以加强合作。此外,我们还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研室、扬州市教研室等单位的名师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系,定期举行名师讲座与研讨交流活动。
本课程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历史和现状、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不合格:得分&60合格:60≤ 得分&80优秀:80≤ 得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后续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育实习。总学分:2学分。总学时:36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中学语文教师为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历史和现状、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掌握中学语文教材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课程模块名称章(教学单元)名称节(教学资源)名称学时分配1课程概要第一章 &绪论&&12语文课程与语文课程标准第二章& 语文课程第一节& 语文与语文课程&13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14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15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 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16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17第四章&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18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19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110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111第五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112第六节& 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113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第五章& 语文教材的编制理论第一节& 语文教材及其功能&114第二节& 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115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与结构类型116第六章 语文教材评介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117第二节&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评介&118第三节&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评介&119第七章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120第二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121第八章&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教材分析&122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材分析&123第三节& 初中议论文教材分析&124第四节& 初中文言诗文教材分析&125第五节& 初中写作教学与教材分析126第六节&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与教材分析127第九章&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第一节& 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分析128第二节& 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分析129第三节& 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分析130第四节& 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分析131第五节& 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分析132第六节&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133第七节&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材分析134第十章& 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 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资源135第二节& 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36第三节 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第一章 &绪 论(1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教学难点: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研究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与标准语文教材研究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课程,教学,课程论,教学论,语文教育学,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任务。技能点:理解课程、教材、教学的含义,理解课程论、教学论、学科教育学的含义, 分析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二、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三、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阅读书目:1.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4.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5.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6.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徐林祥主编:《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章 语文课程(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语文与语文课程的含义,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教学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学难点:母语教学,语言与言语,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性质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性质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语文,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特点,语文课程任务,语文课程价值,工具性,人文性,母语,语言,言语,文字,文章,汉语,文学,文化,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技能点:分析语文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含义,分析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特点,理解语文课程的任务,理解语文课程的价值。&第一节 语文与语文课程一、“语文”的含义二、“语文课程”的含义&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二、语文课程的特点&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一、语文课程的任务二、语文课程的价值&阅读书目: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标准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学堂章程,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语文素养。技能点:分析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分析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第一节 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一、学堂章程时期的课程文件二、国文国语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文件三、语文教学大纲时期的课程文件四、语文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文件&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三、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阅读书目:1.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6.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8.杨再隋等编著:《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策略》,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9.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章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掌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理解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教学重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教学难点: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目标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目标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语文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课程内容,习得,学得。技能点: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理解语文课程的内容,分析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分析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一、学堂章程时期的课程目标二、国文国语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三、语文教学大纲时期的课程目标四、语文课程标准时期的课程目标&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二、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三、语文课程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一、初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与内容二、初中语文课程阶段目标与内容&第五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一、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二、必修课程目标三、选修课程目标&第六节 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二、习得与学得相辅相成三、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四、听说读写协调发展五、积累与运用相结合&阅读书目:1.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3.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8.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编:《国文国语教育论典》 (上、下册),语文出版社2014年版。9.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五章 语文教材的编制理论(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外延、特点和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熟悉语文教材构成要素与结构类型。教学重点: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教学难点: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教材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教材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语文教材,语文教材的功能,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技能点:分析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外延,分析语文教材的功能,分析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分析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分析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第一节 语文教材及其功能一、课程与教材二、新课程视域下的语文教材三、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 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一、语文教材编制的心理学基础二、语文教材编制的语言学文章学文学基础三、语文教材编制的课程论基础&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与结构类型一、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二、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阅读书目:1.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家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6.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刘占泉著:《汉语文教材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9.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0.施平著:《中国语文教材经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12.王林发主编:《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3.韩雪屏著:《语文课程知识初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14.刘永康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15.索振羽编著:《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姚本先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六章 语文教材评介(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我国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熟悉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熟悉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教学重点:我国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教学难点:我国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技能点:分析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评价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评价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一、古代语文教材二、现代语文教材&第二节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评介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二、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第三节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评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二、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四、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五、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体例和特色&阅读书目:1.张志公著:《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十卷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徐林祥主编:《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7.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人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9.语文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10.苏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11.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2.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七章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与方法(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语文教材内容属性与使用属性的基本要素,了解静态的语文教材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分析教材,了解动态的语文教材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分析教材。教学重点:语文教材分析的两个方面。教学难点: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分析的案例。课后尝试分析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分小组同课异构并讨论交流。知识点:教材的内容属性分析,教材的使用属性分析,静态的教材分析方法,动态的教材分析方法。技能点:理解教材的内容属性分析,理解教材的使用属性分析,掌握静态的教材分析方法,掌握动态的教材分析方法,分析单篇教材,分析单元教材。&第一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一、语文教材内容属性分析二、语文教材使用属性分析&第二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一、静态的教材分析方法二、动态的教材分析方法&阅读书目:1.范印哲著:《教材设计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刘占泉著:《汉语文教材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余虹著:《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5.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6.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7.人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8.语文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9.苏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10.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1.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八章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6学时)&教学要求:明确教材分析的实质,明确文本解读的目的,了解初中文本解读的思路,能够应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初中语文教材。教学重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点与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学难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点与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分析的案例。课后尝试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分小组同课异构并讨论交流。知识点:记叙文教材,说明文教材,议论文教材,文言诗文教材,写作教材,口语交际教材。技能点:文本解读,分析记叙文教材,分析说明文教材,分析议论文教材,分析文言诗文教材,分析写作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教材。&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教材分析一、记叙文教学的要点二、记叙文分析的思路三、记叙文分析例示&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材分析一、说明文教学的要点二、说明文分析的思路三、说明文分析例示&第三节 初中议论文教材分析一、议论文教学的要点二、议论文分析的思路三、议论文分析例示&第四节 初中文言诗文教材分析一、文言诗文教学的要点二、文言诗文分析的思路三、文言诗文分析例示&第五节 初中写作教学与教材分析一、初中写作教学的要点二、初中写作教学的思路三、初中写作教材分析&第六节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与教材分析一、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点二、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路三、初中口语交际教材分析&阅读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刘熙载著:《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3.周振甫著:《文章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4.周振甫著:《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5.吴格明著:《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主编:《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7.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9.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10.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1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九章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7学时)&教学要求:了解高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教学与评价建议,了解高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教材分析的思路,能够应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学难点:高中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分析的案例。课后尝试分析高中语文教材中经典文本,分小组同课异构并讨论交流。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教材,表达与交流教材,诗歌与散文教材,小说与戏剧教材,新闻与传记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材,文化论著研读教材。技能点:分析阅读与鉴赏教材,分析表达与交流教材,分析诗歌与散文教材,分析小说与戏剧教材,分析新闻与传记教材,分析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文化论著研读教材。&第一节 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分析一、高中阅读与鉴赏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二节 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分析一、高中表达与交流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三节 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分析一、高中诗歌与散文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分析的思路&第四节 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分析一、高中小说与戏剧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五节 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分析一、高中新闻与传记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分析的思路&第六节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一、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的思路&第七节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材分析一、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学与评价建议二、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材分析的思路&阅读书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主编:《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5.倪文锦、欧阳芬、余立新主编:《语文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6.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7.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8.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9.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0.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1.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十章 语文课程资源(3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语文课程资源的含义及分类,理解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念,熟悉语文地方课程和语文校本课程,掌握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和过程。教学重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课前课后学习要求:课前收集并阅读有关语文课程资源论争的资料。课后围绕语文课程资源论争做文献摘要,并作相应评析。知识点: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数字教学资源。技能点: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建构语文地方课程,建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第一节 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资源一、课程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二、语文课程资源及其特点三、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理念&第二节 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语文地方课程二、语文校本课程&第三节 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二、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利用&阅读书目:1.顾明远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6.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主编:《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7.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8.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后续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育实习。
本课程教材:徐林祥主编:《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材章节与教学录像对应表教材章名称教材节名称教学录像名称第一章& 绪论&01本课程的性质与形成发展过程0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章& 语文课程第一节& 语文与语文课程03“语文”的含义04“语文教育”的含义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特点05语文课程的性质06语文课程的特点第三节 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07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价值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 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08语文课程文件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0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第四章& 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11语文课程目标的百年嬗变第二节& 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与构成要素12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13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要素第三节& 语文课程内容14语文课程内容第四节&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15初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第五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16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第六节& 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17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上)18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下)第五章& 语文教材的编制理论第一节& 语文教材及其功能19课程与教材20新课程视域下的语文教材及其功能第二节& 语文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21语文教材编制的心理学和课程论基础22语文教材编制的学科基础第三节&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与结构类型23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24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第六章 语文教材评介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25古代语文教材26现代语文教材第二节&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评介27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评介第三节&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评介28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评介第七章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内容29语文教材内容属性分析30语文教材使用属性分析第二节& 语文教材分析的方法31静态的教材分析方法32动态的教材分析方法第八章&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第一节& 初中记叙文教材分析33记叙文教学的要点与分析的思路第二节& 初中说明文教材分析34说明文教学的要点与分析的思路第三节& 初中议论文教材分析35议论文教学的要点与分析的思路第四节& 初中文言诗文教材分析36文言诗文教学的要点与分析的思路第五节& 初中写作教学与教材分析37初中写作教学的要点与思路第六节& 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与教材分析38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点与思路第九章& 高中语文教材分析第一节& 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分析39高中阅读与鉴赏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二节& 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分析40高中表达与交流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三节& 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分析41高中诗歌与散文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四节& 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分析42高中小说与戏剧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五节& 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分析43高中新闻与传记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六节& 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44高中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七节& 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材分析45高中文化论著研读教材分析的思路及例说第十章& 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 课程资源与语文课程资源46语文课程资源第二节& 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47语文地方课程48语文校本课程第三节 语文课程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程参考书目:1.课程教材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6.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7.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8.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9.杨再隋等编著:《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策略》,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10.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家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11.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12.顾明远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4.范印哲著:《教材设计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5.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6.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7.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8.姚本先主编:《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19.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1.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2.刘熙载著:《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23.叶圣陶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4.陶行知著:《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25.吕叔湘著:《吕叔湘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26.张志公著:《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7.张志公著:《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8.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9.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0.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主编:《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1.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2.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3.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34.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5.吴格明著:《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36.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7.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8.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9.刘占泉著:《汉语文教材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0.周庆元著:《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1.索振羽编著:《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2.周振甫著:《文章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43.周振甫著:《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44.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45.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6.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主编:《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7.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8.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十卷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49.徐林祥主编:《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0.徐林祥、张中原主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51.徐林祥主编:《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2.倪文锦、欧阳芬、余立新主编:《语文教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53.施平著:《中国语文教材经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4.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55.王林发主编:《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6.韩雪屏著:《语文课程知识初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57.王荣生、宋冬生主编:《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58.余虹著:《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59.刘永康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60.李杏保、方有林、徐林祥主编:《国文国语教育论典》 (上、下册),语文出版社2014年版。&61.人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62.苏教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63.语文版初中、高中语文教材。64.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65.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
由高教社联手网易推出,让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用户能够学到中国知名高校的课程,并获得认证。
| 京ICP备号-2 |
(C) icourse163.or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