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真的是不打不成器吗

想让孩子听话?那你不当“坏”脾气的家长!想让孩子听话?那你不当“坏”脾气的家长!育儿视角百家号  说到教育孩子,各位家长肯定有一堆的话想说,有了孩子以后,家长们的脾气总是不断的在被挑战,脾气太好会被孩子欺负,管不住孩子,脾气太差又会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影响亲子关系的形成。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家长们可谓是说多了都是泪啊!  “坏”脾气影响亲子关系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家庭教育更好的进行,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坏”脾气的家长往往和孩子之间没办法交心。孩子年纪小犯错误是常事,你为此大发雷霆,甚至是动手打人,都是会让亲子关系恶劣的举动,而循循善诱、批评建议反而会让孩子更愿意跟你交流。所以在教育问题上,如果你是想要培养高情商、有教养,愿意跟你交朋友的孩子,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坏”脾气。除了让亲子关系变更亲密,也会让你教育孩子更得心应手。  “坏”脾气教育引起的恶性循环  导致恶劣的亲子沟通模式  家庭教育有种奇怪的循坏模式,当孩子越顽劣的态度,家长脾气越坏;家长越是气急败坏,孩子越不服气。家长的脾气不断变坏,孩子也在不断地变坏。这都是方法不对,导致形成错误的亲子沟通方式。   恶性循环不修正将是永远的影响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总是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举动可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举动,如果总是训斥、打骂,会让孩子形成“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观念,这样的亲子沟通方式也会再延续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如此的恶性循环,将无法停止。  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收敛自己的“坏”脾气  将“坏”脾气换成良好的沟通  如果孩子调皮不听话,或者是不听管教,比如作业未完成情况下,不是批评他为何没完成,责备他!这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用同理心教育孩子,告诉孩子要玩耍应该先把作业完成,正确的沟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真诚面对自己情绪  情绪是不能压抑的,压抑过久的情绪状态,最后就会积攒在一起呈现出更加失控的状态。所以当自己情绪气愤的时候,要正面面对,是自己情绪管理失控,不是孩子的原因影响,可以尝试用书写方式来缓解心情。   真实表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  孩子犯错、受委屈,要的是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才能平和的接受你的教导和建议。  向孩子传递正能量,比发脾气更有效  孩子犯错也要经历忍住脾气,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孩子犯错没关系,要学会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错误发生后引起的情况,这样才是智慧的做法。   用友爱的教育,让孩子一辈子受益  孩子叛逆,不听话、甚至是和你对着干,都是有原因的,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其他角度切入,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以及面对问题的勇气,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这样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看完了这些知识,相信你不会再用你的“坏”脾气对孩子,选择用更加有爱、理性的教育方式,让你和孩子能够做朋友,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育儿视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与广大阅读者分享、交流育儿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北美父母也信奉“孩子不打不成器”?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北美父母也信奉“孩子不打不成器”?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微信
  最近,互联网上一个妈妈打孩子的视频牵动了许多人的心。视频中的俞姓女士,一位平时非常疼爱孩子妈妈,因为孩子太淘气,实在忍不住痛打了孩子一顿。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那天她带孩子去麦当劳吃饭,之后让孩子在店里写作业。但是,顽皮的孩子趁妈妈不注意跑了出去。俞女士和家人找了好久才找到,随后孩子又躲进厕所,不愿意出来。俞女士好不容易把孩子从厕所中找出来,她因此气不打一处来,连续踢了男孩6下,其中一脚还踢是在孩子的头上。俞女士打骂儿子的情景被过往的行人看到,用手机拍摄下来传到了互联网。众多网友,反应不一,有的对妈妈的举动表示谴责:“什么样的妈妈才能下手这么重,打孩子”;有的对孩子表示同情:“让妈妈打成这样,太可怜了”;也有的网友对妈妈的行为表示理解:“每个妈妈都爱孩子,如果孩子不这么淘气,私自出逃,妈妈哪能狠得下心,打自己孩子?一定是妈妈气死了,这样的孩子该打”。也有的网友说“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美国,孩子一定会被社会服务人员带走”。
  在北美,父母体罚孩子是不是违法?
  许多中国父母都简单地认为:在北美,体罚孩子是一个违法的行为,因此北美父母从不体罚孩子。如果孩子被父母打骂了,就会有邻居报警,孩子可能会被社会服务者从父母身边带走。可事实上,事情并非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在美国,尽管51个州都明文规定禁止父母虐待孩子,但如果父母使用合理的体罚方法,比如,用手打孩子屁股体罚孩子则不违法。美国哈里斯互动公司(HarrisInteractive)于-19日之间对2,286名成人就“父母该不该打孩子屁股体罚孩子?”做了在线调查。其中81%受调查的美国人认为:父母打孩子屁股有时是可取的,只有19%的被调查人认为:不论处于何种情况,父母都不能体罚孩子。在拥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78%的父母认为:合理体罚孩子情有可原。在被调查的那些父母中,67%的父母承认自己曾打过孩子屁股。
  在加拿大,虽然原则上公认不能体罚孩子,但加拿大《刑法》第43条规定:父母、教师或监护人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要合理、适度,就不违法。也就是说,如果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更好地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父母可以用打屁股的方法体罚孩子。此外,加拿大最高法院作还对体罚孩子的意图、和方式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比如:可以接受体罚孩子的年龄为2-12岁之间。这是因为2岁以下的孩子太小,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到父母的体罚,而12岁以上的孩子更明事理,父母不仅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方法管教孩子,还可以避免进一步刺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由此可见,就是在北美,信奉“孩子不打不成器”的管教方法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合理的体罚和虐待孩子之间的区别?
  很多时候,合理体罚孩子和虐待孩子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但在北美,作为一般规则:用握紧的拳头猛力击打,用火烫,或者用手之外的任何物体,比如皮带、棍棒击打孩子,造成瘀伤、红肿都可能被看成是虐待孩子。虐待孩子也包括父母即使出于教育孩子的这一合理目的,但在行使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严重和永久性的生理,心理或情感伤害的行为。
  对于父母虐待孩子的行为,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决不手软。在加拿大,除了联邦政府有儿童保护法以外,各省也都有自己的儿童保护法。在很多省份(包括新斯科舍省)教育部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在玛希娅居住的省份,《家庭服务法》和《受虐待和被忽视儿童议定书》明文规定可能被视为虐待和忽视儿童的各种情况。
  根据情节,有些虐待或攻击孩子父母会以刑事罪被起诉,而父母可能会因此失去对孩子的监管、养育和探视权,情节严重者,孩子也会被强制和父母隔离。而一旦家长因体罚失去孩子的养育的各种权利,他们必须接受政府部门举办的愤怒控制指导等各种心理辅导,以及在监视下行使对孩子的养育和探视权等,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朋友克里斯汀就在我们省社会服务部工作,她告诉我,在她工作的地方,有好几个孩子的父母是瘾君子,这些孩子就是因为常被父母虐待而被社会服务部带走。她的工作就是帮那些孩子寻找短期和长期的寄养家庭。寄养家庭很多是义工,很多时候,孩子在寄养家庭生活得更好一些。有的父母在社会发展部规定的培训之后,可以带孩子回家。很多情况,那些被虐待的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灵创伤,需要接受心理治疗。但克里斯汀觉得自己的工作可以帮助那些年幼的孩子,非常有意义。
  令人高兴的是,现今中国政府对于未成人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就在前几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于12月23日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有性侵害、出卖、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以及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等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7种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资格。《意见》自日起实施,这将是我国保护儿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本文选自《》新浪博客,点击。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可一站对比查询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
&&&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烟台论坛-烟台社区-孩子不打不成器 - 『家有学童』 -
推荐版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 [] 或 []
&&&备孕-产后
查看: 2273|回复: 6
孩子不打不成器
在线时间 小时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小孩犯错了该不该打,我是要打的,小男孩皮起来没边了,在他奶奶家老人就护着,说片汤话,这个小了来劲了,更是招我来气,七八岁不当狗意的时候,俺同事家的孩了就在幼儿园来把别的小孩打坏了,家长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我就拿这个事回来教育俺家这个小了,他奶奶救护着,真是气得我够呛,我坚持认为孩子不打是不成器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有时候就是要打打啊
在线时间 小时
偶尔是该教育一下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一只鞋子 于
11:04 编辑
楼主我想问一下:1.打孩子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 && && && && & 2.打孩子能解决根本问题?
& && && && && & 3.孩子皮是毛病吗?他们只是个孩子!
& && && && && & 4.孩子有问题,为什么?是不是我们给了一个让孩子犯错误的环境!孩子会模仿!
& && && && && & 5.家庭教育目标不一致是造成孩子叛逆的背后力量
& && && && && & 6.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学会打人首先你就不要打。
& && && && && & 7.想让孩子不暴躁,首先父母不要暴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你要创造什
& && && && && && &么样的环境
& && && && && & 8.家庭教育要目标一致!
& && && && && & 9.不想让孩子叛逆,首先父母不要强势地让孩子非要按照你的意愿
在线时间 小时
& &&&恩,恩,我比较赞同“一只鞋子”的观点。对于打还是不打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听纠结的。
& &&&我一直认为,孩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要打的,因为打是所有教育中的终极手段,就是说,除非到了非打不可,除了打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再用这个方法。否则,打得多了,孩子就更不在乎了,从小打大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孩子是真的被打怕了,什么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事事听家长的,胆小,懦弱。另外一种就是叛逆的厉害,就是咱们说的打不服的,这样的孩子变本加厉的折腾家长。打得初期可能看不出什么不好的效果,很多家长觉得,你看,我一打马上就解决了问题了,这个办法还真是好用的,但是,别着急,10岁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让我们惊讶得变化。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看起来挺听话的,不听话家长就打,结果,到了10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变异,要么会内向的什么也不说,要不会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我还是觉得尽量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
& &&&但是,一点不打也是不可能的,我刚才也说了,除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那么什么是万不得已的时候呢?我觉得孩子的道德出现问题的时候,比如偷东西,撒谎,故意欺负弱小、不尊重父母的时候,可以先教育、警告,如果还不好用得话,可以打,打一次就事论事,打不是目的,让孩子记住这件事,下次不再犯了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越打越生气,越打越使劲,孩子是咱们自己的,打重了,咱们也心疼啊,最后打完了一看,咱一心疼,再当着孩子的面哭出来,再抱着他表示了我们的内疚,那就是白打了。所以,注意把握尺度,最好是雷声大,雨点小。让他记住就达到目的了。打完之后就完了,别没事总是提,让孩子心理有阴影。
在线时间 小时
楼主我想问一下:1.打孩子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 && && && && & 2.打孩子能解决根本问题?
& && && && & ...
我同意你说的是我们给孩子制造了犯错误的环境,但是现在的现实是,买房子有房贷,父母不上班怎么生活呢?这样还是就要给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就惯着,能不犯错吗?如果可以我到是想选择自己看孩子,教育她。
Powered by孩子犯错,别着急指责,这样做效果更好!
中国人教育孩子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打不成器”。
不管电视新闻还是身边的例子,打孩子的实在太多了,这样的方法真的正确吗?
前一阵休息几个好友相聚闲聊,就有一朋友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几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她后来也讲:“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和孩子动手当然是不对的。很多时候,家长的打骂只是自私的发泄情绪,不仅会让孩子更加反叛,还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伤害。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要做的是耐心引导,了解孩子拒绝的原因,和孩子共同改进,而不是通过打骂孩子的办法让孩子乖乖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反叛心理:很多孩子在玩儿的开心的时候,被家长告知需要停止,去做其他事情。对孩子来说,家长没有理由的“指令”会让孩子觉得不被尊重,而家长的独断专行也会让孩子产生反叛心理。
(2)家长的打击:家长总习惯给孩子列许多“不可以”清单,却不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有的时候,家长会同时交给孩子很多任务。当孩子做的不好时,家长还会用语言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远离父母,变得自卑或叛逆不听话。
我们做父母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时候,千万不能比孩子还孩子气,一定要学会跟孩子从容的沟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避免给孩子的负面催眠
有少部分父母,看到孩子成绩不如平时,就会说“你考试就马虎,粗心大意”,看到孩子在吃糖,“再吃你的牙就坏了”,发现孩子看电视,就会说“你眼睛要不要了,再看就近视了”……
这些都是为孩子好,但是我们这么说的话,无意中是在给孩子一些很负面的催眠。让孩子自动把考试和粗心大意联系在一起,把吃糖与蛀牙联系在一起,把看电视和近视联系在一起。
结果就是孩子平时怎么好,考试都会马虎,也更加容易蛀牙和近视。
我们不如试试告诉孩子,“你好好写作业,足够细心的话,期末就会取得好成绩,小朋友也会对你刮目相看”。“恩,吃过糖就知道好好刷牙了,真棒,以后牙齿一定又白又漂亮”……
其实这个时候,用正面的话语去鼓励孩子,会明显比用挑剔的话语去批评,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效果也会更好。只有孩子接受了,他才会去认可和改变。
?避免过度担忧,不要让孩子习得性无助
曾经有心理学家把一只狗放在会有电击的笼子里,最开始狗是挣扎的,但随后,心理学家即使打开了狗笼子,狗也放弃了抵抗和逃走,甚至在每次电击开始之前,就会倒在笼子里,产生抽搐。心理学上,后来把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
常见到一些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学不会数学”,“就是学不好外语”,“就是没有办法在同学面前大声的唱歌”,“怎么努力都考不上重点高中”……
其实除了少部分是先天条件的原因,多数都跟习得性无助有关。当孩子数学考差了几次,可能就会听到诸如“女生就是学不好数学吧”“可能是随妈妈吧,她妈数学就不好”“这个老师教的就不好,太没责任心”“他就没有这脑子”……等等这些议论。
反射到孩子身上,他就会认为自己学不好,学不会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会开始恐惧成功。因为“数学不好”这个事情,他已经从里面接受了。要改变,就要突破心里舒适区,还不如就这样保持着。
在孩子生活成长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给孩子下定论,责备孩子,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3“你想要怎样?”
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
6“你决定怎么做?”
让孩子检视自己的判断。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7“你希望我做什么?”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家长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或许孩子会说自己就能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8“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并对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处理方式了。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
家长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作决定,因为一旦失去锻炼机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
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不可或缺的一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叛逆不听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