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突发疾病,列车头等座乘客名单该不该停作文

&【剧情逆转的背后】2号线紧急“扣车”,竟是因为乘客突发疾病……
【剧情逆转的背后】2号线紧急“扣车”,竟是因为乘客突发疾病……
日09时47分来源:
核心提示那天,也许你坐上海2号线迟到了,也许你出行受阻了,也许你经历了事件本身。不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生命。当晚2号线之所以限速,是为救助一位突发心脏病的乘客。
10月23日晚19点左右,二号线一次较长时间的延误,一时引发怨声四起。哪怕地铁官方新媒体及时发布、广播声中不断的告知:因乘客因素,限速运行,发车班次间隔延长,希望乘客理解。但也消解不了一些等待中的乘客心中的“不信”和“不满”。
如同最近总是会发生的“剧情逆转”,晚上21点多,事实终于明晰:
原来列车延误是为了救助2号线往浦东国际机场方向的列车上一名突发疾病的乘客。车上两名医生与热心市民在第一时间轮流对其进行抢救。地铁方也果断下达“扣车”命令,列车停在车站上等候120救护车,当晚2号线全线延误约30分钟。但该列车上近1500名乘客秩序井然,主动为病人让出救助通道。不幸的是,这名乘客送医后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晨报记者| 邬林桦 钟晖
现场多名乘客施以援手
上海科技馆站的姜站长回忆称,事情发生得十分突然,“当晚7点不到,车站接到汇报称2号线往浦东国际机场方向的列车上有乘客突发疾病,倒在车厢里。列车到站停车后,有好心乘客呼叫站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立即上车并上报。”车站方面马上通过站内广播寻找医务人员。车上的两名长征医院医生自告奋勇,迅即到场救助。  
据网友上传的现场照片显示,事发时,多名乘客施以援手,为病人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科技馆车站工作人员也立即拨打120,同时向行车调度说明特殊情况。行车调度立刻发布“扣车”命令,即暂时停止列车运营,以等待120救护车到来。
病人一度恢复呼吸心跳事发时,参与抢救的两人为来自长征医院的杨蕊和刘洋。昨天下午,晨报记者联系到了杨蕊,她说:“我和刘洋是在陆家嘴站上车的,准备到广兰路站。当晚7点不到,列车到达上海科技馆站,但停车的时间特别长,开始以为是列车故障。直到车站广播寻找医务人员,才意识到有乘客发生意外了。”
听到广播后,杨蕊和刘洋立即赶往发病乘客所在车厢。“当时很多人围在那里,我们看到一个男乘客趴在地上,立即将他翻转过来,当时他脸色发青,已经没有意识。”杨蕊回忆说,经初步检查,病人的呼吸心跳已经停止,脉搏也摸不到。两人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当时曾有乘客提议把病人抬到站台平地上实施抢救,被杨蕊立刻否决了。“我们并不知道这名乘客是因为什么疾病倒下的,如果他有脑出血或者心梗,特别是他已经没有意识,这种情况是不能随意搬动病人的。另外,从列车停下到我们赶到现场,也有一段时间了,这种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必须立即抢救。”
随后,又有两名受过专业训练的乘客加入抢救队伍,轮流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经过10分钟的抢救,病人恢复了微弱的心跳和脉搏,也有短暂的呼吸。“按照医学常识,这时心肺复苏不能停,我们又继续按压了10分钟左右,这时120也到了,我们就把病人交给120医生了。”杨蕊说。
对于最后的结果,杨蕊感到很遗憾,但事发时在场市民、地铁工作人员以及民警的表现,让她深受感动。“我们觉得上海的市民都非常棒,非常配合。比如我问现场有没有速效救心丸,就有乘客马上拿过来;我让围观的乘客散开一点,给病人留点空气,大家马上散开,留出一块空地。地铁工作人员和警察也在努力维持秩序,大家都很配合。”乘客均表理解并十分配合据了解,该列列车暂停运营后,整条线路列车的行驶速度明显放慢,其中科技馆站相邻的列车影响最大。现场的工作人员不断向乘客进行解释,乘客都表示理解,没有怨言,更多的是关切病人的安危。  
当晚19点39分,“上海地铁”微博再次发布信息,宣告2号线列车逐步恢复正常运营。[申通声明]为生命扣车,为市民点赞事发后,申通集团发布声明“为了生命而扣车”,为参与抢救的乘客,为让出救助通道的乘客,为付出自己时间的乘客,点赞!  
申通集团说,事件处置过程中,多名热心乘客参与抢救。周围乘客也让开一条通道等待120到场,警方维持现场秩序,事发的整列地铁列车为抢救乘客生命而停车,2号线全线列车也为此不同程度的等待。“在此,上海地铁感谢所有为了生命让出救助通道,付出自己时间的乘客,是你们让这座城市的秋天充满阳光,更加温暖!”  
据了解,这次为救援启动的临时停车行动并非首次,此前也因为要解救一名被车门夹手儿童,地铁方面就曾实施过停车。申通方面也表示,地铁应对救援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网友感触]“正能量,生命重于一切”虽然最终没能挽回发病乘客的生命,但对地铁运营适时进行调整以及现场乘客的爱心,公众都给予了支持和赞赏。网友“Davidcui2010”发微博说:“正能量,生命重于一切,感谢上海地铁人性化管理,感谢大上海人的包容和奉献精神!”  
网友“好心人”说:“我就在现场。感触很多:在外工作,请注意身体;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我要去学点急救的常识了,今天想帮忙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网友“徐雅婷”说:“2号线很拥挤,突发心脏病估计和拥挤有一定关系,人命关天的事大家配合抢救是必须的,没有迟疑的,可惜没能挽回这条生命……希望每一位每天为了工作奔波的上班族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申平评论]你我,都不应该是旁观者
在各种信息中,传播什么、放大什么、颂扬什么、屏蔽什么?举手之间,就是一个答题的过程。这个城市,太需要正能量的传递,你我,都不应该是旁观者。
再讲几句闲话,笔者也是地铁一族,每个早晚高峰困顿于拥挤和闷热的车厢中,那份滋味感同身受:一点火花就容易激起人们心中的戾气,一句言语不和就可能上升为一场争吵甚至拳脚相加。
化解戾气,我们也都不应该是旁观者。多一分将心比心,多一分忍耐宽容,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并没那么糟糕……比如昨天的事件中,网友对地铁部门,还是有着不解——有乘客病情突发我们理解,但你为什么不跟我们说清楚事实,为什么不准确地告诉我们延误的时间?
地铁部门也有委屈,密集的站点、庞大的人流、层层传递确认,技术衔接的要求很高,要做到精确播报谈何容易,在最快时间内只能用一些概念性词汇如“乘客因素”去快速因应,这些道理,乘客仔细想想,应该不难理解吧。
同样,行走在地下铁,擦肩之际,即是缘分所在,给他人一个微笑,给自己一个微笑,戾气也会消散于无形。
这份包容心,同样也是城市文明晴雨表中的重要砝码。
来源| 本报(图片来自@上海地铁shmetro、宣克炅微信号)
编辑| 董佳慧A120版 时事·万象
版主要新闻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
K228次列车乘客突发疾病死亡
铁路部门:不具备施救条件 南国早报&& &&&& &&&&
&&&&据媒体报道,2月27日,甘肃天水籍的姚女士在本月23日,带着父母乘坐K228次列车从天水去往广州,父亲姚先生上车后突然晕倒。家属当即要求下车救人,但没有获准。两个小时以后,列车停靠陕西宝鸡站,姚先生已没有生命体征。家属指称,随后乘务人员一系列的处置失当导致延误了救治姚先生的最佳时机。26日晚,兰州铁路局方面作出回应。&&&&姚女士认为,这起事件中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父亲的死亡,首先是天水站当时给乘客预留的上车时间太短。一直等到车辆停下旅客都下来后,才开始放行让他们上车,这时几乎都是跑步上车,而人在紧张和激烈运动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突发性的疾病。&&&&其父亲晕倒后,她立刻喊列车员要求开门,列车员提出需要与列车长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车开了。&&&&开车途中,姚女士要求列车长在就近的车站停车,车长说没有信号,无法联系在就近的车站停车。&&&&姚女士认为,乘务人员在列车上的处置失当是导致父亲离世的原因之一。&&&&根据K228次列车的停靠站点布置,凌晨4时49分到达宝鸡站时,首先把人拉到了120车上,这趟列车的车长跟宝鸡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这时120的工作人员告知宝鸡的工作人员,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27日晚上8时,兰州铁路局方面通过媒体发布声明称:列车启动后,乘务员获悉4号车厢一名旅客晕倒,立即向列车长报告。列车长迅速赶到该车厢,并在十分钟内找来速效救心丸,按家属要求给患病旅客服下,同时通过列车广播找到中山大学医学专业程姓学生等两人,对患者进行了抢救。&&&&救治过程中,患病旅客家属要求联系前方站停车治疗。列车长立即联系了铁路调度部门,考虑到此时列车正运行于秦岭山区,沿线车站不具备停站施救条件,铁路调度部门安排列车运行至宝鸡站停车组织施救。&&&&姚女士对列车乘务人员积极施救的说法并不认可,她现在要求追究事情的真相,厘清双方的责任。&&&&而兰州铁路局方面的回应中,显然认定乘务人员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列车上没有配备医护人员。&&&&一旦旅客突发疾病,列车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广播寻求从事医疗行业的旅客帮助。&&&&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 []乘客突发疾病 医生飞机上救人要不要承担责任?-医生,救人,飞机,急救,航班,乘客,质疑,抢救-上海频道-东方网
乘客突发疾病 医生飞机上救人要不要承担责任?
原标题:乘客突发疾病 医生飞机上救人要不要承担责任?“在飞机、火车上有乘客突发疾病,路过的医生出手相救”,这是很多人见过的急救场景。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一名援疆医生在飞机上救治癫痫发作的男乘客,收获不少点赞。随着国庆长假出行市民的增多,公共场所的急救话题再次掀起热议。医生的救人方法对不对?万一救人失败,医生要担责吗?上海医生多次上演“高空救人”田雨是龙华医院的一名援疆医生。日前,他在一架从新疆喀什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上,凭专业知识救治一名癫痫发作的男乘客,赢得乘客的掌声。事实上,这并非上海医生第一次在旅途中救人。今年4月,由上海飞往悉尼的航班上,两名旅客接连发病,来自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志欣,连续施救两小时,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知名心内科专家葛均波教授也曾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救治心脏病突发患者。这些医生救人的例子,全都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场,但社交网络中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有人质疑田雨“救人的方法不对”。事后,多名医生发帖声援田雨,并贴出了相关的疾病处理指南和权威参考。也有不少市民对这种质疑声感到心寒,“以后再遇到这种紧急情况,恐怕没医生敢出手了。”紧急情况下医生该不该救人?飞机上遇紧急情况,医生该不该救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志欣医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身为一名医生,即使出了医院,处理急救既是医生职业的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赋予的一种义务。”在他看来,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对于急危患者,任何一个医生都会挺身而出,没有时间去想“该不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苏佳灿教授也同意这种说法,“医生在飞机等社会环境中救人,不是在执业,只是用医术这一本领去为他人提供帮助。这种行为本身应当得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质疑。”那么,万一抢救失败,是否要担责?苏佳灿说,医生承担责任,必须是在出现医疗事故的前提下,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由医生故意、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导致的人身损害。医生义务救助,出发点是好的,又是处于户外、火车或飞机等医疗条件差的地方,假如真的救人失败,也不应该担责。应该如何规避急救情况下的风险?“一桩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牵扯出各种质疑,很伤医生的心。”一名热心市民的留言获得了赞同。她说,“当医生不敢施救,最终吃亏的将是社会的大多数。法律法规应该给予医生更多的保护。”高志欣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大家都要求“好心一定办好事”,如果办了坏事,就可能会反咬一口。因此,医患双方之间,信任最关键。苏佳灿则认为,这几年屡次听到航班上乘客突发疾病的事例,尽管机组人员都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但遇到急难险重的情况,若飞机上没有相应的医疗能力,还是相当危险。因此,除了完善社会抢救的法律法规,还应将更多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引入公共交通工具,这对医生实施抢救非常有帮助,可增加抢救的成功率。同时,为了安全考虑,身体不适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搭乘飞机,如果一定要搭乘航班,应做好最周全的准备,以防突然发病。幼儿突发疾病 列车临时停车救助-关注_华商网新闻
> 幼儿突发疾病 列车临时停车救助
幼儿突发疾病 列车临时停车救助
大家都在看
幼儿突发疾病 列车临时停车救助
来源:央视网
编辑:王玮玮 作者: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来源:央视网 日 10:58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央视网消息:日前,在嫩江开往牡丹江的快7108次列车上,一名幼儿突然晕厥。经过车上车下的接力救助,最终患儿脱离生命危险。
当天上午11点40分左右,嫩江开往牡丹江的K7108次列车在大庆站刚开车不久,列车长谭爱群接到列车员报告,14车厢内有一位幼儿旅客突然昏厥,情况十分紧急,谭爱群马上通知广播寻医。
乘客(大夫):来来来,我是大夫,听我说,别折腾孩子。简单检查了一下,小孩生命体征还算可以,(但)小孩有可能(随时)有抽搐的可能性。
得到初步诊断后,列车长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中午12点30分左右,列车临时停靠肇东站,患儿被送上等候在站台的120急救车。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牡丹江客运段K7108次列车长 谭爱群:(K7108次)大庆(站)开车以后,一站地直达哈尔滨,看到旅客着急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联系哈尔滨局客调在肇东站临时停车送往医院抢救。
经过肇东市人民医院检查,患儿是因为感冒误服了药物引起中毒反应。目前在医生的救治下,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相关热词搜索: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网文许字[7号
本网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联系方式:
华商应用:手机冒烟惊扰地铁 疑凶充电宝该不该禁上地铁|手机充电|充电宝_凤凰科技
手机冒烟惊扰地铁 疑凶充电宝该不该禁上地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月1日上午,2号线一趟列车在惠王陵站运行中,一乘客手机电池发烫冒白烟导致车厢内乘客恐慌。
华西都市报随后向成都地铁求证,确证曾出现短暂恐慌局面。但网友据此推断为地铁着火或恐怖事件纯属谣传。 据成都地铁调查分析,冒烟事件一是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且时间过长。二是疑似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导致手机发热冒烟。所幸的是,电池被及时取出未燃烧,没有引发更严重后果。成都地铁提醒:在地铁内如遇到突发事件应保持冷静,勿盲从、勿急躁。目前,成都地铁暂时不会&封杀&充电宝。 事件回放 地铁车厢冒白烟亲历者讲述:腿都软了 9月1日事件发生时,市民黄女士正在该趟列车上。 &我倒无所谓,就是孩子被吓到了。&1日上午10点,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上黄女士时,已回到家中的她仍心有余悸。&幸亏是虚惊一场。&黄女士回忆,当时她带着三岁儿子到惠王陵站旁的姐姐家做客。上午8点左右,当列车即将进站时,车厢内出现异味,有人开始在车厢内奔跑,还边跑边叫。 &我一下子腿就软了。&黄女士来不及问清情况,第一反应:跑。&我抱着儿子一股劲儿跑了大概有5米。&黄女士说,慌乱中有人被推倒,有人大喊大叫。 网友&LXJ牛儿&说:&我直接被摔到地上,还好有朋友把我拉起来。手、脸、眼睛都受伤了,现在还惊魂未定。&从事件发生到平安到家,黄女士至今都没搞清发生了什么。&我一开始以为是砍人事件,好像听说手机自燃了哇?&她反问道。 官方回应 乘客过度紧张所致白烟疑似手机充电引起 出现乘客大面积奔跑后,地铁很快在惠王陵站紧急停靠。据网友&鱼鸵鸟的吐槽&讲述,列车在紧急停车后,乘客赶紧下了,当然还有约三分之一胆大的留在车上,&后来打听到好像是后面突然冒出很大的烟。& 成都地铁随后在官网微博还原了事件过程:9月1日上午8点10分左右,2号线一趟列车在惠王陵站运行中,一乘客手机电池发烫冒白烟导致车厢内乘客恐慌。随后,该乘客取下电池且没发生燃烧,现场无乘客受伤。 那么,手机缘何无故冒烟?成都地铁有关负责人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列车还在正常运行中,暂时无法调出实时运营的视频。初步怀疑:一是乘客使用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且使用时间较长。二是乘客使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导致冒烟。 该负责人同时强调,有网友据此称&地铁着火了&或&发生恐怖事件&纯属谣言。&一个乘客慌乱,带动周围乘客过度紧张,并大声喊叫和跑动,外围乘客因此被误导跟着跑动,其实是虚惊一场。& 聚焦充电宝 1、冒烟事件&疑凶&之一 虽然目前地铁视频尚未调出来,但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宝成了此次冒烟事件最大&疑凶&。成都地铁有关人士说,冒烟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去年也发生过一例,但并没有引发这么大的慌乱。 华西都市报记者梳理发现,因充电导致列车发生各类故障,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都曾出现过。 据《京华时报》8月25日报道,北京地铁15号线行驶过程中,有乘客发现车厢内有烟往外冒,后得知是一名乘客的充电宝冒烟,估计短路了。 据央视报道,近期,深圳地铁就发生一起由乘客携带移动电源引起的小型爆炸,造成龙华线全线中断近半个小时,大批乘客被疏散。 2、充电宝自燃可能性大 关于充电宝的质量,央视近日曝光了充电宝(即移动电源)存在安全性问题。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全国抽检结果显示:在售的32批次(包括8批次三无产品)共224件充电宝,竟全部存在质量风险,其中&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塑料外壳不阻燃&以及&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等问题最大。 国内多家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携带移动电源入站或进入车厢没有问题,但希望乘客不要使用移动电源进行充电,&因为之前发生了好几起移动电源故障而引发恐慌的事件&。 地铁支招 车内遇突发事件怎么办? 在地铁内如遇到突发事件,应保持冷静镇定,勿盲从、勿急躁,不要擅自拉下紧急拉手。如盲目跑动或仅凭主观揣测而发布不实言论,可能给不明真相的乘客传递错误信息,进而引起大面积跑动甚至恐慌。公共安全需要每位乘客来维护,遇事可先观察或反馈求助,有乘客做出冲动之举时,及时提醒非常有必要。 1、传播不实言论危害大成都地铁表示,地铁环境相对封闭,发生突发事件时大家可能无法及时了解情况,此时第一反应尤为关键:仅凭主观揣测或因情绪管控不当而传播不实言论将会误导他人,使得个体的紧张演变成群体恐慌。 2、积极提醒和安抚很关键专业人士支招:现场乘客对事件最为了解,判明情况后大声提醒或澄清不实言论对防止事件扩大化很关键。 3、突发情况下如何hold住?如遇乘客突发疾病、晕倒等情况,不要惊慌。若列车仍在运行中稍作等待,到站后将发病乘客移至站台,交由车站工作人员救助;若情况紧急,可通过车厢内的紧急报警器/通话器告知司机。如擅自拉下&紧急开门装置&,列车在区间内紧停将无法得到及时救助,也会延误列车及后续列车正点运行。 如遇恐慌事件,不要盲从,要正确判断,慌不择路不可取。车厢空间有限,人多拥挤,无序盲从最容易产生挤撞、踩踏等次生灾害。若见到有乘客恐慌或情绪激动,可大声呼喊提醒。&紧急开门装置&只有在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等极端情况下使用,如爆炸、火灾等,且应遵循&列车停靠站台&原则或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使用。 互动 你支持地铁禁用充电宝吗?成都地铁暂时不会封杀 充电宝可不可以随身携带乘车乘机?不仅成了老百姓的热议话题,也成了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营部门面临的新难题。 今年8月,民航局首次专门针对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乘机发出公告:今后在乘坐飞机时,仅可携带额定能量在160Wh(瓦特小时)以内的充电宝,未标明数值的一律禁止携带;充电宝禁止托运。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广州地铁就已对充电宝实施了&封杀令&:为防止充电宝发生故障引发乘客恐慌,在车厢内广播特别增加了规定&车上请勿使用移动电源&。 对此,成都地铁回应称,暂时不会效仿广州地铁的做法。但有关负责人建议,&乘坐地铁时尽量不要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更不要将手机放在包内充电,以减少因充电宝短路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一举动在市民间引发争议。&与安全事故和群体恐慌相比,少用一下电子设备还是可以接受的。&市民郑小姐表示支持禁用充电宝。也有市民表示不需要成&惊弓之鸟&,&乘坐公交车时也没见不让使用充电宝啊&。还有市民质疑如何来监管此规定的执行:&把充电宝放在背包里充电,别人看不见呀&。 广州地铁公司对此回应称,此举属建议,并非强制性规定。地铁工作人员在车上发现此类行为时,会上前与乘客沟通并劝阻。 你赞成成都地铁像飞机那样禁用充电宝吗?欢迎拨打华西都市报热线96111参与讨论,或@华西都市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等发表意见和建议。 网友热议 @姗呀嘛姗呀:吓死我了,我当时还以为发生什么事情了。 @8点营养餐:什么牌子的手机?为什么冒烟?是不是再跟踪报一下呗! @闲闲闲话微博达人:怪不得今早车开得慢,车厢里还有乱丢的枣,有点狼藉。 他山之石 北京地铁明年将用摄像式毫米波检测仪 8月31日,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了10项最新技术,其中由北航教授苗俊刚发明的&摄像式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可以隐蔽监视并快速识别汽油、炸弹等危险品。 目前,我国安检仪器主要使用红外线或者X射线成像进行探查。苗俊刚透露,经过进一步改进后,这款安检设备将进行量产,明年计划安装在北京的地铁车站内。 武汉地铁轨道交通全线实施安检 9月1日,武汉地铁在1、2、4号线所有车站,同步实施安检工作。共有633名经专业培训并获得资格的安检员分别驻守在全线各车站。据悉,乘客进站时,首先由安检员引导接受安全检查,通过安检门或将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放置在X光机传送带上安检。遇有受检人携带的特殊物品,不便或无法用通道式安检机检查的,将以人工方法进行检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511
播放数:289671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幽灵列车乘客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