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岗山大学到2024蒋万安总统县上海住统希望小学坐几路车

芙蓉墩镇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芙蓉墩镇,原名芙蓉镇,别称,,墩周围云蒸霞蔚,仿若浮云,时隐时现而得名。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管辖,2001年芙蓉镇和湖西乡合并,因与江西省内万安县芙蓉镇同名,同年更名为芙蓉墩镇。芙蓉墩镇是彭泽县中心镇,彭湖湾工业板块的主要之一。芙蓉墩镇位于彭泽县西部,东距彭泽县城1.5公里,北临长江,和安徽省安庆市县复兴镇隔江相望,拥有12长江沿岸线。系县江河新区、山南新区集中发展区域。现管辖12个、1个农科所,总人口4.2万。芙蓉墩镇交通便利,301省道、铜九铁路,彭湖高速传境而过。
芙蓉墩镇历史沿革
芙蓉墩镇城镇历史
芙蓉墩镇下含原芙蓉镇和原湖西乡。
芙蓉镇:因辖芙蓉墩得名。解放前夕,属双峰镇,陶狄、安复等乡。解放初,属四区(太平区)的定山乡,一区(城关区)的城郊、芙蓉、等乡。1953年成立34个初级社,1956年转为9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芙蓉公社。1984年改为芙蓉乡。1993年撤乡建镇,改为芙蓉镇,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五联、芙蓉、太字、江中、江河、三联、凤凰、凉亭、凤形9个行政村。
湖西乡:位于彭泽县西南部,南岸。芙(蓉)太(平关)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港汊塘堰密布,芳湖环绕西北,余家堰水库在境东南,主干渠长8000米。1950年为柘林、永乐、马桥等乡,1958年合改太平公社,1961年改湖西公社,1984年改社称乡。1997年,面积48.7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湖西、柘林、红桥、长山、长垄、白莲、湖山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王家湾许家,距县城18千米。
2001年芙蓉镇和湖西乡合并,因与省内万安县芙蓉镇同名,同年更名为芙蓉墩镇。2003年撤村并组,长垅村并入长山村、风形村并入凉亭村。共辖芙蓉社区、五联、太字、江河、三联、凤凰、凉亭、湖西农科所、柘林、红桥、长垄、白莲、湖山12个行政村。
芙蓉墩镇人口历史
彭泽县近100年以安徽和移民居多。其中芙蓉镇尤甚。
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在民国初年。《桐城县志》(1995年版),在大事记栏中有这样记载:“民国二年(1913年):实业界人士方履中,在东流、彭泽等地购置荒场、芦场,从家乡招农围垦十万亩,移民数万人。”(见《桐城县志》18页)。方履中(1864——1939年),字玉山,一字聘商。南乡(今属枞阳县)人,清未民国著名实业家,桐城派未期人物,在与英日商人侵占安徽省铜矿山的斗争中,是主要领袖。著作有《贞泯不泐》、《桐城名贤诗词辑》等。
在彭泽县主要是太泊湖 流域和方湖流域以及沿线,如芙蓉镇,芙蓉农场,棉船,马当,浪溪,太平以及红光等乡镇。在移民中以枞阳县人为多。枞阳县向来分南乡和东乡,因为方履中是枞阳县义津人,属南乡,所以其中又以南乡人(在彭泽听得最多的枞阳口音)居最,东乡人(棉船朝阳人口音)次之,桐城县的移民主要靠近枞阳县的地区如孔城等。
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在1954年大水后和大跃进期间,又有几万人。这次是天灾人祸造成的。第二次大规模移民是以第一次为基础的,是为寻找生活而投亲靠友,离开故乡。据《枞阳县志》所载:“1959年,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7人,1960年下降到270人。”含蓄地说明了“大跃进”期间我县广大老百姓的悲惨遭遇。仅仅一年左右时间,每平方公里人口减少27人。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枞阳,总人口减少达48800人以上(就算自然出生率与普通死亡率能相抵消)。当然,这些减少的人口大部分饥病而亡,但也有少数背景离乡,其中移民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彭泽了。
第一批的移民已经历五代左右,第二批移民也有三代以上。他们中只有第二批还有一些活着,可也是风烛残年了。他们汗水伴随着泪水浇灌出丰收的沃野,为子孙开辟一片新天地。他们的后代在彭泽这块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着,但千万要记住先辈的勇敢和勤劳,更不要忘记先辈的艰苦和辛酸! 彭泽的芙蓉镇,棉船镇,芙蓉农场几乎都说枞阳话.郎溪镇,太伯湖开发区,红光厂大部分说枞阳话, 马当镇一半说枞阳话, 龙城镇,黄岭镇,定山镇有一小部分说枞阳话 说枞阳话的大部分集中在比较发达的沿江地区。彭泽县有许多“桐城佬”,而实际上多是枞阳人(枞阳当时即是桐城的东乡和南乡),这当然与方履中是桐城南乡人有关。
现彭泽县人口仅三十四万,但祖籍桐城(以枞阳多)就近十几万,如果再加上现已属安徽省望江县和宿松县(原属彭泽县行政区划)的桐城籍人(这些地方的&桐城佬&并不比彭泽的&桐城佬&少,以此类算的话),至少有不少于三十万&桐城佬&,其中至少二十万是“枞阳佬”,在离枞阳几百里的异地繁衍生息。近百年来,这些枞阳人至今还保留着枞阳的方言及风俗。
芙蓉墩镇经济概况
2008年全年完成1146万元。
2009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完成
1514万元,增长32.1%,并进入全市财政30强乡镇,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52元,同比增长10%。
201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 2043万元,增长34.9。
201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 5.02亿元,增长 28.7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增长28 %。财政总收入达4400 万元,增长4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00 万元,增长52.6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0.03%,达 10528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
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23亿元,增长16.2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29.21 %。财政总收入达5500万元,增长24.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00万元,增长7.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02%,达1137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该镇通过主攻招商引资,运作企业抓支柱,坚持不移地推进产业化进程,已有、同正科技、昌华公司、大丰棉纺、华龙棉纺、金芙蓉药业、国财汽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该镇。
并且努力打造:‘四个基地,一个中心’
即:把凉亭村定为工业商贸流通和综合性服务基地;
把太字,江河等5个村定为蔬菜生产基地;
把湖山,五联等10个村定为葛根种植基地;
芙蓉街,湖西街为劳动密集型加工基地;
芙蓉街为文化教育,商贸流通中心;
芙蓉墩镇工业园区
芙蓉墩镇彭湖湾工业园
位于长江江西段最末端的沿江地带,北临常见,南临湖牛省际公路,距九江市区35公里,距彭泽县城8公里,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利用10平方公里,被列为江西省“低丘缓坡”试点区域,是江西省沿江开发四大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园区之一,重点发展冶金、店里能源、新材料、重化工、装备制造及港口物流等产业。该园拥有一级深水岸线5.4公里,长年可通航停泊可通航停泊万吨级船舶,仅开发利用了1公里,可为重化工、大冶金大冶金、大耗水、大吞吐量等重特大项目提供便利的取水和廉价的运输运输。在建项目14个。
芙蓉墩镇钓鱼台轻工业区
钓鱼台工业区地处彭泽县城郊,东邻彭泽火车站,北靠长江,重点发
展造船钓鱼台工业区地处彭泽县城郊,东邻彭泽火车站,北靠长江,重点发展造船业以及服装、棉纺、电子等环保产业,规划面积1000亩。目前该区主要落户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投资超5亿元九江翔升造船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九江英皇制衣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彭泽华天玻璃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彭泽三德服饰有限公司和投资2亿元的九江金佰利防护服有限公司等企业。另外该区域内还有九江展达成衣有限公司、九江银海纺织有限公司、九江宏锦纺织有限公司、九江金帝服饰有限公司、九江臻创电子有限公司、江西同心包装有限公司等。
芙蓉墩镇社会教育
芙蓉墩镇高级中学
彭泽县第一中学位于江河新区博文路私立人杰高中位于凤凰村黄字号
芙蓉墩镇初级中学
芙蓉中学湖西中学青峰中学
芙蓉墩镇小学
芙蓉中心完小湖西中心小学江河新区渊明小学五联第一小学/第二小学明德小学国泰希望小学长山小学太字小学凤凰小学长垅小学凉亭小学三联小学
芙蓉墩镇行政区划
芙蓉墩镇辖区区划
辖芙蓉社区,江河、凉亭、太字、五联、三联、凤凰、湖西农科所、柘林、红桥、长山、白莲、等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芙蓉社区,距县城7千米。牛(矶)九(江)公路穿境。
下级单位:
芙蓉社区: 人口3694 面积11.2平方公里 因芳湖烟波浩淼,墩周围云蒸霞蔚,仿若浮云得名。
江河村(江河新区) : 人口1621 面积6.6 平方公里 因境内有河,外有江而得名
凉亭村(山南新区) : 人口3989 面积15.9平方公里 凉亭村与凤形村、青峰村合并而成
(彭湖湾工业园) : 人口4031 面积16.9平方公里 驻地:南埂
五联村 : 人口4693 面积26.9平方公里 驻地:中业
三联村 : 人口1736 面积8.7 平方公里 因三个初级联社合并而得名
凤凰村 : 人口2433 面积11 平方公里 驻地:凤凰庙
白莲村 : 人口1587 面积8.1 平方公里 驻地:沙基湾
湖山村 : 人口1977 面积9.1 平方公里 驻地:叹子岭
长山村 : 人口1998 面积9.6 平方公里 驻地:朱家塘
红桥村 : 人口1131 面积5.5 平方公里 因红光和合桥两个初级社合并而得名
湖西农科所: 人口2338 面积9 平方公里
柘林村 : 人口1552 面积7.4 平方公里 因有大片柘树林而得名
(人口是根据日普检)
芙蓉墩镇地理位置
芙蓉墩镇位于江西省最北部,长江中下游,九江市东北角上。总面积143.6平方公里,人口4.2万。介于北纬29°35′ —30°06′,东经116°22 ′—116°53 ′之间。是两省交界处,是九江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小城镇,彭湖湾工业板块的主要成员之一,拥有12公里长江沿岸线。
芙蓉墩镇旅游资源
钓鱼台位于彭泽县芙蓉墩镇境内观音河畔,湖牛公路穿于其中,自古
至今为彭泽八大景观之一。
门票费用:免费
交通:2路公交-钓鱼台站
1998年九江大洪水后岛上的民众被迁移到内陆,种植1万5千余亩土地
和荒滩,营造速生杨树,春天的江中岛绿树成荫,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海洋,蔚为壮观。成为候鸟迁徙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四周的滩涂被滚滚的江水包围,秋冬季节更是呈现出一片戈壁般的塞上江南风光。
门票费用:免费
交通:坐船2元左右
位于芙蓉镇中部,属于支流,属于彭泽县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
当地人民重要水源,风景优美
门票费用:免费
说到跟随春天的脚步,寻找油菜花盛开的地方,人们都会想到最美丽乡村江西。而这个春天,我们有了一个春日赏花的新去处——九江芙蓉镇。“金黄菜花水上长,万亩森林水上漂”就是芙蓉观赏油菜花的真实写照。
门票费用:免费
“远上茶山石径斜,大岷山上有人家”。景色宜人的大岷山地处彭泽县芙蓉墩镇湖山村境内,海拔400多米。大岷山东侧余家堰水库碧波荡漾灵光无限。西侧接岷山水库波光闪闪。南连太平镇的白沙水库,更是让人想象无限。北接芳湖更是充满了灵气。汽车沿着九曲十八弯的陡峭山路,一路爬行至山顶后,映入眼帘的是层层梯田式的茶林,成群的蝴蝶在茶园中翩翩起舞,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昔日穷乡僻壤的湖山村,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见缝插针,转变思路,将杂树丛生的大岷山建成了白茶基地和杉木基地。
相传翻阳湖大战之时,明太祖朱元璋率军来大岷山,据此山而抗“大汉”张友谅,在大岷山帽子岭休息之时。将洪武爷将帽子放于岭上,后人便称此岭为帽子山。洪武爷将马儿栓在那棵数百年的紫薇树上,渴时便吃帽子山“千年山楂树”上所结仙果。连称好吃,好吃。皇帝金口玉言,大岷山的野味也名传一时。洪武爷又发现这大岷山的绿茶,饥能解渴明目生慧,龙心大悦,因“大岷”与“大明”谐音,如是一时高兴,赐此茶为---“大岷仙茶”。并在大岷山,建立岷山寺庙,一时香火鼎盛,有寺僧一百来人。这样大岷山更为神秘令人向往。往事如烟,随着大明朝步入历史深处,掩没在黄尘古道。历史烟云散尽,山人的僧人也渐渐流失,寺庙随之没落,而今只有大岷山依然巍然屹立,掩没在白云深处。
芙蓉墩镇本土人文
芙蓉墩镇方言
芙蓉所辖各村,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方言分区上看,它既是在安徽、江西两省的交界地,又处于几个大方言区的边缘。北部沿江地带多是安徽安庆移民为主,通行江淮官话,南部原住民以赣语为主。
辖区内方言既含有“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芙蓉墩镇饮食
芙蓉人对于日常饮食的主味由来已久,咸、辣、色泽浓、清淡是菜品的一大特点。糅合了移民的徽菜系及本土赣菜系特征,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如红烧生粉团子、油爆鳝鱼煲、珍珠丸子等。著名风味小吃有蒸米耙、糍粑、米面卷等。
芙蓉墩镇宗教
芙蓉主流的宗教派门有、和。
佛教:佛教是彭泽的主要教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芙蓉寺,化成寺,文孝宫,万法寺,观音庵等。
基督教:1990年,基督教会开始向县政府宗教部门申请,要求政府予以合法登记。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1991年11月召开彭泽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代表会议,成立了芙蓉福音堂。每逢礼拜天以及复活节、圣诞节会堂均举办信徒聚会。
道教:道教在芙蓉无正规组织,但各地均有零散活动,道士有妻有子,在家居住,遇有丧事便替人超度亡灵,或三或五,相聚念经,也有独自活动的。
芙蓉墩镇习俗
新年:穿新衣戴新帽,三十晚上拿红包,大年初一吃元宝,再在屋里跑一跑。
正月初一向长辈拜年,正月初二小夫妻双回门,正月初七荡秋千,十三阳公祭日,十五闹元宵,十六送祖宗。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马兰耙,清明节祭祀祖先,五月初五划龙舟,六月六每人碗里三块月,七月七乞巧,八月十五摸秋,九月九重阳节,十月小阳春,腊八粥。二十四过小年,除夕夜贴对联。
三月三,叫“上巳节”,又称“元巳节”,因三月初三与之接近,后来就被固定在这一天。据说它源于上古时期对主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的祭祀活动,也说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也称“鬼节”。
“三月不吃粑,蛇咬归人家。”“三月三,鬼下山& 芙蓉有三月三吃粑的习俗。“粑”与“巴”谐音,鬼节吃粑是为了“巴”住人的灵魂,不让鬼勾走了。所以这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吃粑,而且还要等天完全黑透了才能点灯,大概是想人在暗处躲着,不让鬼看见。
三月三的粑是很有讲究的,粑心是鲜嫩的野菜,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垂手可得,如马兰、米曲、野蒜、蒿子。将野菜洗净后,放在开水锅里焯掉涩水与苦汁,再切碎捣烂拌进麦面粉或细米粉,然后反复搓揉,使之互相融为一体,便将其做成一个个扁圆形的饼粑。这是早年生活艰难时的米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米粑更讲究。那就是将野菜洗净、晾干,与五花肉、豆腐干等一起切碎,放在锅内一起炒熟,再加上一些佐料,以备做馅用。粑皮是上等的米粉,因是生粉,得经过锅里将粉炒熟,炒出香味来。接下来就得揉粉,将米粉加热水一起搓揉,揉至绵软如泥,将其捏成粑皮,旋成窝状,放入菜馅。然后将其托在左手心,右手从窝状的沿开始向中间收拢赶捏,让其缝合见不到馅为止。再用两手掌轻轻的压扁,做出来的形状四周圆滑,中间有馅的地方高高的凸起。制作米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这些做好的粑放进蒸笼里蒸熟,或是放在油锅里煎烤。待到那些饼粑又香又软时,或是香酥油黄之后,便可以食用了。煎粑看似简单,得掌握一下火候,在洗净的铁锅里浇上香油,上下四周都要浇到,然后将粑一个挨一个地放在锅内煎。待放满了粑,再向四周撒一些水,使少量的水积蓄在锅底,再盖上锅盖,待水烧干了粑也差不多熟了,再稍闷一分钟之后,打开锅盖,锅内的粑香扑面而来,让人大开胃口。
另外还可以做成蒸米粑(做法见土特美食),糍粑,小白粑
芙蓉墩镇土特美食
蒸米粑用籼米淘洗过滤后,上甑蒸至六七成熟,取出冷却后磨成粉,
再用温开水调揉,做成半分厚的薄片,注完馅子,包成饺子形,放入蒸笼蒸熟,即可取食。馅子以豆角、萝卜丝、白菜为主,掺以肉丁、豆干、粉丝、黄花菜、香菇、佐以适量葱、蒜、姜、酱油、味精等调味,食之颇为鲜美。彭泽人认为胜过北方水饺,节日及来客时,多以此饷客。
发糕用小麦磨粉,用水调后加小苏打或老面发酵,做成圆凸包形,蒸熟后即可食。
彭泽鲫【地理标志产品】因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从中,体侧有5-7条灰黑色的芦苇似的斑纹(池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斑纹会逐渐消失)而被称为芦花鲫;它以个体大(已知一尾最大个体体重6.5千克)著称,所以称它为彭泽大鲫。彭泽鲫原产于省丁家湖、太泊湖、芳湖、芸湖等天然水域,是江西省水产研究所和市水产研究所从野生彭泽鲫中,自1983年起经7年多6代的精心选育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
大岷山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春季,
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 !大岷山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仅一个月左右。多在清明茶摘取因为神奇的白茶采摘为一芽一叶,即所谓的一杆一枪。村姑摘花,必须着棉袄而摘。因山下山下之温差,相隔四到五度。四到五斤鲜花才可制成一斤,特制经典。所以价格均在千元以上。过去此茶为皇宫之贡品,现为亲友赠送之“极品。”它代表的不仅是绿茶和健康,更代表的彭泽人家乡情谊!
葛根粉也称葛粉,可以分为淀粉和葛根全粉,两者区别在于加工艺
不同。内含12%的,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花生素等营养成分,还有、、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
珍珠丸精选上好糯米,洗净后浸泡两小时,装入盘中,将配好调料的五花肉馅做成肉丸,放入糯米盘中滚动,让其沾上一层糯米,装盘放入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鸳鸯蛋将鸡蛋煮熟浸入冷水,剥壳后切成两半,然后将配好调料的肉馅贴在鸡蛋的另一半上做成蛋形,装盘入笼蒸熟,俗称鸳鸯蛋。[1]
芙蓉墩镇交通
芙蓉墩镇公交
2路公交:油化厂-五联中学-二团路口-制药厂-财政所-芙蓉中学-下围-钓鱼台-龙城大道-闵家桥-博吾中学
3路公交:南方水泥厂路口—龙城大道—火车站
二团农巴:二团路口-芙蓉农场
湖西农巴:二团路口-湖西街
芙蓉墩镇水运
长江黄金水道至西向东延绵12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若干小码头,东部靠近县城作为沿江生态区,西部为九江重点打造澎湖湾工业区。
芙蓉墩镇高速
彭湖高速: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内,路线起点位于彭泽县鹰山
尖(皖赣界),终于彭泽县境内浪溪新建四队猫山附近,与一期工程起点相接,路线总长12.008公里。是江西省北部与安徽省联络的重要高速公路,介于国家高速公路济南至广州和杭州至瑞丽公路之间。
芙蓉墩镇铁路
中国国家重点工程――铜(陵)九(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火车站位
于江河新区,有1,3路公交直达。
铜九铁路在狮子山站与宁铜铁路相连,在九江站与京九铁路相连,是国家规划铁路网中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51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最高运营时速140km/h,于日开通货运,日开通客运,同时也是唯一一条跨越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铁路。
芙蓉墩镇自然气候
芙蓉墩镇地质
泥盆系地层(距今4.05~3.50亿年)沿长江南岸出露。境内仅有上统(五通群),为灰白、紫红色石英砂岩和石英砂砾岩。
第四系地层(距今200万年~现代)。主要分布在境内中部和北部沿长江一带为亚粘土及砂砾层。
芙蓉墩镇地貌
境内地貌形态,深受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江河溪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自南向北逐渐倾斜,南高,北低,主要由山区和平原岗地所组成。南部为一长形中低山区,中部是低山丘陵岗地,北部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
江岸及湖滨平原主要是冲淤积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分布在长江岸边和湖泊周围,地势平坦,一般标高15~25米左右,由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组成,是地表水系的汇集之地。
芙蓉墩镇气候
地处亚热带的过渡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足,霜期较短,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季节季节转换、气候有变化,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前期低温阴雨,仍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寒气较重。后春,夏季风力大增,与较强的北方冷空气交锋,造成连绵阴雨,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气温逐渐升高。
夏季(6~8月) 初夏,风向处于过渡性季节,冷暖空气时相激荡,天气反复无常。这个时期为梅雨季节,汛期到来,暴雨集中,极易发生洪涝,若遇长江水位超高,容易造成外洪内涝,山洪暴发,江堤缺口,山体滑坡。1998年是彭泽有记录以来特多降水年份。长江水位达百年未遇的高位。每年进入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刮偏南风,天气多晴,温度增高,日照强烈,时有伏旱出现。
秋季(9~11月) 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九月中旬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使气温下降,往往会导致寒露风。后期,气候稳定度大,又容易形成云雨,气温适中,秋高气爽,出现“小阳春”天气,但为时不长,即转入冬季。
冬季(12~2月)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猛刮偏北大风,气温低,雨水少,湿度小。当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8级左右偏北大风,雨雪冰冻,气温显著下降。有谣谚:“一九、二九,霜风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本县全年最冷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日照日照时数的变化是夏长冬短,全年日照为1928.5小时,日照为46%。大于10C期间的日照为1513.4小时,占全年日照时的74%,二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96.9小时,日照为36%,7~8两个月日照时数最多,分别为241.7小时和252.9小时,日照为61%和64%,平均每天有日照7.8小时。太阳辐射的年总量为112.54千卡/厘米,年生理辐射总量平均值为56.3千卡/厘米,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降水水资源很广,有大气降水、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但大气降水是最基本的水资源。降水量因地形地貌分布不均,境内年3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mm之间。
芙蓉墩镇芙蓉名人
方锡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1946年生,芙蓉墩镇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年就读于彭泽中学;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年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文学变革与文学传统》等。
王华君(深圳裕同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营师、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1970年9月生,芙蓉墩镇长山村人。1989年毕业于彭泽一中,同年考入江西化工学校;1993年毕业后南下深圳,1996年创办深圳市裕同实业有限公司。2006年创办江西裕同实业有限公司。2007年4月创办烟台裕鸿印刷包装有限公司。2007年7月,创办河北省三河市裕同印刷有限公司。2007年7月,收购安泰柯式印刷有限公司(东莞)。2008年12月,成立珠海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现任裕同集团董事长。其间获高级经营师职称、广东省社会研究院硕士学位。
张凤翥,1935年12月,芙蓉墩镇红桥村人。中共党员。1949年湖西小学毕业,1951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城区供销社主任、城关区委组织干事、彭泽中学副校长、校长。年先后任县“五七”中学革命委员会主任、县革命会教育组长、审干办主任、组织组组长、办公室主任、政治部负责人。年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1984年机构改革后,先后任县政府顾问、县委调研员。1996年退休后,经县委批准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袁志筱,1963年,芙蓉墩镇人。彭泽中学初中毕业。任江西省人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省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江西省人才培训师资库客座教授。长期从事人事政策理论、人才资源开发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发表各类论文120余篇(计100多万字),著书3部(其中2部与人合著),并在许多高等院作学术报告和演讲数百场。
鲍时安,1954.6月,芙蓉墩镇人。1972年1月毕业于芙蓉中学。1972年3月—1973年1月参加彭泽县共大师资培训班。1973年1月—1978年1月先后在瀼溪中学、马当中学、芙蓉中学、共大、太字中学、制药厂学校、和团中学任教。1978年2月—1981年12月在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读书,1982年1月—2001年8月在九江师专工作期间,先后获讲师、副教授、教授职称;曾任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机关支部书记等职,并兼任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九江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1985年9月—1986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进修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1年9月—1992年7月在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从事国内访问学者工作;1998年12月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所参加短期科研协作工作。2001年9月调至广东韩山师范学院工作,先后任教务处处长、科研处处长、机关党总支书记等职,并兼任校学术委员人和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校评建办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科技和教学评估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配位化学及相应的学科教育、教学管理,有30多篇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
方桂富,1962年,芙蓉墩镇芙蓉村人。年就读于芙蓉中心完小、初中。年就读于芙蓉高中。1979年9月考入郑州高射炮兵学校,1982年毕业留校工作。1982年6月-1983年1月任陆军二十八军高炮团一营二连排长。1983年2月-1983年8月在高射炮校六中队助教进修班学习。1983年9月-1985年8月任郑州高炮学院战术教研室教员。1985年9月-1986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进修。1986年9月-1998年7月任郑州高炮学院共同教研室副主任、讲师。1998年8月-2003年5月任郑州防空兵学院共同教研室兼学院爆破工程部主任、副教授。2003年6月被评为教授(技术6级、正师级)。1990年至今在全国多种刊物上发表《郑少高速公路土岩深孔爆破技术探讨》等论文20余篇,并参与《防空兵大辞典》的编纂工作。
.图吧[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安陵积分查询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