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美国下大雪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您的位置:&&推荐的文章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人间四月雪东北的雪有时候还是挺大的,比如前天还下了一场,南方是看不到了,降雪总量少。但是东北离海比较远,挨着蒙古草原西伯利亚荒原,气候干燥
两边其实差不多的,只是美国的纬度稍微高一些。
纬度差很多,中国是3-53度,美国是25-49度
东北的雪有时候还是挺大的,比如前天还下了一场,人间四月雪,南方是看不到了。但是东北离海比较远,挨着蒙...
因为美国处于两洋之间,有足够的雨水,靠近加拿大地区温度低就容易下雪,我国只有一面靠近海洋,而且有日本...
福建靠海,温度不会太低,而且还有武夷山帮挡点风雪,所以湖南下雪而福建不下雪......
大哥 不一定是寒带的每个地区都下雪 万事都无绝对 哲学讲的 这个问题有“问题......
日本是高纬度国家,按照我国的地理分界线来看,是处在北方的。
在昆明要下雪还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大雪,昆明的四季温差比较小,基本没有明显的标志说冬天多冷、夏天多热...
因为在海边 1,冬天时陆地上是高压而海上是低压 2,因为海水冷得慢,热得慢..... 3,下雪也是偶...
购物网站热门产品排行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
我的图书馆
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订阅我们!搜索微信号:dili360或中国国家地理一片鹅毛般柔软的雪花,在半空中不断地盘旋、下降,如果它运气好,风会把它带到雪乡,在这里,它可以停留整整7个月而不融化。当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只降温不降雪时,雪乡早已经披上了银白色的盛装。只有身处其中,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是中国下雪最多的地方。谁创造了“雪国”?汽车颠簸在丛林深处,脚下这片土地叫大海林,位于张广才岭南坡,是长白山脉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张地形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一直延伸到吉林省境内。“大海林”我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两旁的白桦和红松从车窗边飞快地掠过,雪乡就藏在这片像海一样广阔的林子深处。山里的温度明显比城市低,同样是几天前的雪,路边却还有很多没融化。白色的残雪也很让人激动,司机师傅却告诉我们,这不算什么,进了雪乡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了!果然,当汽车拐过一个弯道后,眼前的白色忽然一下子多了起来,似乎在大声说:欢迎来到“雪的国度”!最先看到的就是家家户户房顶上突出来的雪檐,像圣诞节时迪斯尼的店铺,仿佛走进檐下就可以买到彩球、魔力棒等各式各样圣诞树的装饰。雪檐大约有一两米宽,十几厘米来厚,伸出房檐几十厘米还低悬不落,像极了生日蛋糕上包裹着的厚厚的奶油,让人馋涎欲滴。最有趣的是,有的雪檐竟然还会“空中拐弯”的技巧,一直垂到地上,和雪地长在了一起,于是就把房子严严实实地包起来,成了一个完整的雪屋。雪乡的雪黏度大,每下一场,便黏在房檐上,最后抹成一大块“奶油”。还有的雪花随风飘浮,成为木桩上的蘑菇,或是各种小动物。外界少雪,甚至找不到一点雪的迹象,雪乡却可以做到“万里雪飘”,仿佛魔幻大片《纳尼亚传奇》里的那个大衣橱,穿过长袍短褂,后面是一个冰封的世界。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地理学家为我们揭开了雪乡的秘密:原来,雪乡平均海拔800多米,高于周围地区,形成了一定坡度。黑龙江的最高峰老秃顶子,海拔1686.9米,和附近的羊草山,共同形成了雪乡三面环山的格局,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暖湿气流在此频频交汇。两座大山挡住了来自海洋的暖流,也挡住了山外的污尘,雪乡因此拥有了得天独厚的降雪,最大降雪量曾有过2米的记录。在地理学上,这样的情况叫做“小气候”。这不是大李子!梨在寒冷的天气下冻成近乎于黑色的深色。吃的时候必须用冷水缓开,冻梨绝对是东北特产。不过要得到“奶油”的效果,光靠降雪量大还不行,合适的黏度和风力同样少不了。雪乡的雪花是片状的,和一般东北地区干硬的颗粒状降雪相比,黏度要大得多。而不太大的风,又让大雪可以在屋檐上慢慢堆积。上一场雪被下一场雪覆盖,于是出现了更多的层次感。同纬度二浪河地区就因为风大,形成不了“雪挂”的壮观景象。难怪美国、法国的冰雪项目专家考察之后一致认为,这里的雪资源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门外就是天然冰箱雪乡的房子多是木格棱式的老房子,一场大雪过后,它们就像从雪地里刚长出来的一株株“雪蘑菇”。小院儿都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披上了银色外衣之后,则酷似一根根即将融化的奶油冰棍。雪乡的平均海拔800余米,高于周围地区,形成了一定坡度。黑龙江的最高峰老秃顶子,海拔1686.9米,和附近的羊草山,共同形成了雪乡三面环山的格局,北面袭来的西伯利亚寒流和南来的日本海暖湿气流在此频频交汇,形成山区小气候,从而造成了大量降雪。很久以来,雪乡其实叫双峰林场,是大海林中众多林场中的一个。20世纪80年代,部队的摄影师来到这里,他们原本想拍摄驻扎在附近的解放军的生活,却无意间被这片大雪中的小村落吸引,于是举起“长枪短炮”,记录下美丽的一刻。后来,其中的一幅摄影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人们在惊叹之余,同时也找到了双峰林场。因为获奖的照片叫做《雪乡》,“雪乡”之名便由此流传开来。远处,山和树的深色调与皑皑白雪相呼应,漫步雪乡的小径,我仿佛正行走在一幅水墨画中。而高高挑起的大红灯笼和门上洋溢着喜气的“福”字又把我拉回现实。雪乡的小气候,让冬天格外漫长。每年10月,山外还是金秋,雪乡却已飘起鹅毛大雪,一直飘到阳春三月。真正的春天5月份才开始,仅仅150多天,雪乡人就度过了春、夏、秋3个季节。夏天,当30℃的热浪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时候,在雪乡人的概念里也不过是每天2个小时的炎热时光。下午阳光一弱,马上就得加衣服。难怪,当地人说,去不了其他地方,因为外面太“热”了。灿烂的烟火给雪乡披上了绮丽的外衣,呈现出游戏场景般的神秘气息。天寒地冻的环境,让储藏食物更加方便。门外就是天然的冰箱,有什么食物需要储藏,往雪堆里一扔就行了,也不必担心会变质。路过一间小木屋时,我惊讶地看见男主人正把路面上的雪铲到墙根上堆起来。为什么不把周围的积雪清除干净,反而要堆在自家的墙边呢?男主人给出的解释是“保暖”。因为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孔隙里含有大量空气。在自然界常见的物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所以物体里容纳的空气越多,它的导热性就越差,保温性能就越好。把雪堆到墙边,可以减少屋子里热量的流失。野猪大战黑熊雪乡会让人听到森林的呼吸。走在古木参天的莽林中,周围弥漫着清新而甜润的气息。渐渐地又被一种浑厚而奇妙的声波笼罩了,那种如潮滚动撼人心魄的轰鸣仿佛发自地下,又像来自苍穹,沉郁而高远,原来是松涛声。很多人叫黑熊“黑瞎子”。其实它的视力非常好,跑得也很快。胸前的月牙形“围脖”是黑熊的特征之一。摄影/乔轶伦但要是以为这样宁静的生活就是雪乡的全部,那你就错了。生活在山林中的不仅有雪乡人,还有原本就属于这里的动物。春天,啄木鸟会帮你清理柴火上的虫子;好捉弄人的乌鸦,一不留神就用尖喙把你放在树墩上的饭盒打开,饱餐一顿。冬天,在山里遇到野猪和黑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林场还没有禁伐时,林业工人常常能在伐树时,伐出正在呼呼大睡的黑熊。生活在雪乡的孟师傅还曾亲眼目睹了一场野猪和黑熊之间的战争。冬天食物匮乏,野猪和黑熊甚至跑到村里觅食,为了争夺粮食,大打出手。野猪有一身蛮力,仗着锋利的獠牙左突右撞。有很多人叫黑熊“黑瞎子”,因为它的眼皮太长,又会直立走几步,让人感到憨态可掬。其实它不瞎也不笨,不仅凶猛,而且异常敏捷。随便给你一掌就会把人打晕。要在平时,两者很难分出胜负。但是,冬天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野猪的脚没有着力点,很难保持平衡,终于败下阵来。可惜,得胜的黑熊也没能享受到鲜猪肉,为了防止伤到人,村民们敲锣打鼓地把熊吓跑了。山上的木耳、山上的蘑菇,所谓“山珍”就应该是这些出自大山里的纯天然食品了吧。禁猎20年,让林子的动物们摆脱了人类猎枪的威胁。野猪、黑熊还有黄鼠狼反而经常下山到村里“串门”,拱土豆、掰玉米、偷小鸡。也许,想要和动物一起生活,人类就得学会忍让。除了在山上遇到野兽,迷路也是雪乡人的家常便饭。千万别以为自己方向感好,附近的山都是一个个土包,形状非常相似。真正到了山顶就分不出东南西北了。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走错了方向,去了另一个几十公里外的林场。生活在这里的人善良淳朴,迷路之后人家管吃管住,第二天再送你回家。站在高台上,雪乡的村落尽收眼底。一个游人正用相机记录这个白色世界。据说,大部分获奖的雪景照片都是在雪乡拍的。这点,我们在雪乡就可以体会到。举着相机,随便走进哪一家,主人都会善意地欢迎你的到来,随你的意愿尽情拍摄。如果你有了灵感,主人还会让小孩甚至家里的土狗来做你的模特,让你尽兴而返。在雪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纯净。本文选摘于《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2月刊撰文/索小米 江东涛 摄影/莫松林 夏昕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微社区 ↓↓↓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国南部没雪下?而美国南部有 _最新参考文摘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国南部没雪下?而美国南部有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人间四月雪东北的雪有时候还是挺大的,比如前天还下了一场,南方是看不到了,降雪总量少。但是东北离海比较远,挨着蒙古草原西伯利亚荒原,气候干燥
两边其实差不多的,只是美国的纬度稍微高一些。
纬度差很多,中国是3-53度,美国是25-49度
美国与中国处于差不多的纬度,为什么美国多发龙卷风:
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最为严重的在俄克拉荷马附近,龙卷风经常出现.所以美国也被称为龙卷风之乡. 常出现在...
美国和中国纬度相同,为什么中国己是冬天而美国却仍是夏天?谢谢!: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比如说,中国的海南,全年都是夏天,昆明,全年都是春天 美国的阿拉斯加只有冬天,夏威...
中国和美国的纬度相近,为什么纽约人冬:
气候:中国是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比北方稍好一点,总有源源不断地西北季风将从蒙古西...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东北的雪有时候还是挺大的,比如前天还下了一场,人间四月雪,南方是看不到了。但是东北离海比较远,挨着蒙...
中国和美国的纬度都差不多,气候也没什么大的差别,但为什么美国那么少人,而中国那么多人?itle:
其实是政策的关系和中国人的观念。
美国与中国纬度相似,但南北温差为何比中国小:
同一纬度在不同的地区本身就因为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比北美大陆...
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下这么大雪,而中国却不怎么下雪:
因为美国处于两洋之间,有足够的雨水,靠近加拿大地区温度低就容易下雪,我国只有一面靠近海洋,而且有日本...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美国极端天气严重得多:
地形的影响,北美分为三大南北纵裂带,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山地,,东西高,中部低...
中国和美国差不多同纬度,为什么年平均温:
中国和美国纬度是差不多 但气候类型不同 中国是季风气候,美国不是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br&&br&1774年,革命战争即将爆发前的北美洲大陆,是这个样子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d60bd10c1a7ef7d8eafba7c58f1a9ef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d60bd10c1a7ef7d8eafba7c58f1a9ef_r.png&&&/figure&经过1775年到1783年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殖民地人民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人代表年轻的美国签署了《巴黎和约(1783)》。英国承认了合众国的独立和各项主权,并割让了密西西比河以东五大湖以南俄亥俄河以北的一大片土地(即后来中西部Midwest的明、威、伊、密、印、俄六州)。&br&这之后的北美洲是这样的,蓝色为美国独立时的领土。浅蓝色为美国在1787年建立的所谓“西北地区”。绿色的佛蒙特共和国于1791年加入美国成为第14个州。&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34edb174f6a7c575c27ca381e6fea94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34edb174f6a7c575c27ca381e6fea94_r.png&&&/figure&随着美国人不断地向西进发,密西西比河成为了阿邦拉契亚山以西地区最重要的交通线与运输线,但密西西比河的下游地区和出海口新奥尔良市却都在西班牙手中。西班牙人保证了美国商人在新奥尔良卸货、贸易、转运的权利。&br&&br&1800年,西班牙与拿破仑法国秘密签署协定,向法国割让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地区。1803年,美国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派遣弗吉尼亚老乡詹姆斯·门罗前往巴黎商谈“以1000万美元收购新奥尔良”的事宜。当总统特使到达巴黎后才得知,刚刚兵败海地的法国人已无力经营刚从西班牙人手里搞来的北美殖民地,打算以1500万美元出售整个路易斯安那地区(1803年美国的GDP是4.8亿美元)。美国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买卖,之后就有了著名的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br&&br&美国人最终以5000万法郎并免除法国1800万法郎债务,合1500万美元(美国花了约十年的时间付清,加上利息共计约2600万美元)的价格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广阔土地。在当时连美法西三国都无法确认路易斯安那地区除密西西比河外的实际边界,这次购地几乎将当时的美国扩大了一整倍,而每平方公里的价格甚至不到6美元(1803年的6美元约合2014年的100美元。)。杰弗逊总统因路易斯安那收购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而前往巴黎进行谈判的特使门罗在13年后成为了美国第5任总统。&br&&br&路易斯安那购地的范围及现在的行政规划:&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49bac95b462eb06f051b68e_b.pn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49bac95b462eb06f051b68e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e47fca826cdcd2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e47fca826cdcd2_r.png&&&/figure&路易斯安那收购之后,美国与西班牙在弗罗里达的边界问题上产生了争议。美国在1804年宣称西弗罗里达(现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吞鲁日地区和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地区)是路易斯安那购地的一部分,属于美国;西班牙则坚称西弗罗里达的边界直到密西西比河东岸。无论如何,西进的美国人涌入了西弗罗里达,很快占到了当地人口的绝大多数,并于1810年爆发了起义。&br&于此同时,在玻利瓦尔的领导下,南美的委内瑞拉人民掀起了反西班牙殖民的革命浪潮,另一方面,西班牙正在本土与拿破仑法国展开持久而惨烈的拉锯战,根本无力支援远隔大洋的殖民地。第4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顺势趁火打劫,宣布“西弗罗里达自古以来就是路易斯安那地区的一部分”,进军吞并了西弗罗里达地区。&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d3c22ba0c82b553a904cfddf27fb651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d3c22ba0c82b553a904cfddf27fb651_r.png&&&/figure&1812年,美国入侵加拿大,妄图向北方和东北方向扩张领土。最终几乎全线溃败,侵略战直接打成卫国战,还被加拿大人联合英国人烧了白宫。美国在1812战争中没有占到领土上的便宜,最大的收获是写了首国歌。&br&在西北边,美国与英国也在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北部边界问题上有不少摩擦。1818年,英美两方在伦敦签署《1818条约》,约定落基山脉与明尼苏达地区之间的北纬49度线为美国与英国北美殖民地的边界。而落基山以西的俄勒冈地区则因为人口稀少,由英美共管。&br&在南边,国力日趋衰弱的西班牙帝国终于认清了无力继续掌握弗罗里达的现实,再加上弗罗里达的无论是资源上还是位置上的重要性又不及加勒比海与中美南美的各个殖民地,遂于1819年签订了《亚当斯-欧尼斯条约》(昆西·亚当斯时任国务卿,是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的长子,后来当了美国第6任总统。欧尼斯是西班牙外务大臣),将东弗罗里达割让给了美国。作为交换,美国替西班牙还清了它对美国公民的500万美元的欠款。条约同时厘清了路易斯安那地区西侧的边界,当然,这并不能阻止美国向西扩张的脚步。&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7b91b546af6ac3049c93ffd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7b91b546af6ac3049c93ffd_r.png&&&/figure&1820年代,墨西哥爆发了独立战争,接管了西班牙在北美洲与中美洲的殖民地。为对付德克萨斯地区的印第安人,墨西哥政府允许美国人移民此地。跟弗罗里达面临的情况如出一辙,短短十年,说英语的美国移民就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墨西哥政府担心美国打算吞并德克萨斯(事实上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就曾出价500万美元收购德克萨斯,被墨西哥政府回绝),于1832年颁布政令,禁止美国人移民德克萨斯,并且在德克萨斯废除奴隶制。德克萨斯人民本想争取自治权,但却遭到了崇尚中央集权的墨西哥政府的无情镇压。德克萨斯百姓最终在1835年揭竿而起,在奥斯汀与休斯顿的领导下打败了墨西哥(为纪念二位英雄,德州现在的首府就叫奥斯汀,休斯顿你懂的),建立了夹在美墨之间的德克萨斯共和国。德克萨斯共和国宣称他的领土西界是格兰德河,但他的实际控制范围向西只到圣安东尼奥一带,。&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7fb646ff022d08a538d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7fb646ff022d08a538d_r.png&&&/figure&墨西哥政府并不承认德克萨斯共和国,并一直威胁要收回这片土地。迫于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德克萨斯共和国曾多次要求加入美国,但民主党出身的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和第8任总统马丁·范布伦迫于民主党内废奴派的压力,都没有答应允许奴隶制的德克萨斯的请求,只是承认了其主权。&br&直到1841年,随着共和党的前身辉格党的上台,美国才又一次开始了扩张。第10任总统,出生在南方种植园的约翰·泰勒是所谓“昭昭天命”的忠实信奉者,认为美国摒弃了旧世界的君主制,已然试行自由与民主制度,有责任将美国的体制与理想传播出去,相信“向西扩张,建立一个横跨大陆直到太平洋的国度”乃是美国不可违逆的命中天数。在1842年与英国厘清了东北部缅因州的边境问题后,泰勒总统迅速开始在国会中活动,说服各州代表同意合并德克萨斯,最终,在他任期的倒数第三天,国会以两票之差通过了合并德克萨斯的法案。德克萨斯于1845年末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的第28个州。&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da3549a1c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da3549a1c_r.png&&&/figure&在约翰泰勒之后,又一个南方种植园主的儿子以黑马的姿态杀入了白宫。第11任总统詹姆斯·波尔克也是一个信奉“昭昭天命”的狂热扩张主义者,他当初参选时就主张强硬地解决西北部的边界问题,对英国人以哥伦比亚河为界划分俄勒冈地区的提案嗤之以鼻(按照此方案,现在的华盛顿州的大部将处于加拿大境内),他的选举口号就是“要么(让英国人交出)整个俄勒冈,要么开战”。&br&此时正是美国西进运动的高潮,俄勒冈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来自美国东部甚至欧洲的拓荒者、牧民、商人、猎人、矿工与冒险家。他们只身一人或拖家带口,骑着马或赶着牛车,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圣路易斯、堪萨斯城、奥马哈出发,沿着俄勒冈小道,穿过茫茫的大平原,翻过巍峨的落基山,向太平洋沿岸进发。英国殖民者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在这片地区的日渐壮大的影响力。&br&&br&俄勒冈小道地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06badb452a536f6c77c2ea_b.jpg& data-rawwidth=&1595&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06badb452a536f6c77c2ea_r.jpg&&&/figure&&br&波尔克总统上台后,仍然气势汹汹地向英国索要整个俄勒冈地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墨西哥在此时向美国宣战。为了避免西北西南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美国不得不收起咄咄逼人的气势。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在1846年年中签订了《俄勒冈条约》,按照《1818条约》的旧例,以北纬49度线为界划分了俄勒冈地区(温哥华岛除外,全部归英国所有)。代表美国签约的国务卿布坎南后来则成为了美国第15任总统。&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ccf6d6004b69dddd315cbfb96e87170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ccf6d6004b69dddd315cbfb96e87170_r.png&&&/figure&几乎在英美谈判划分俄勒冈的同时,美墨战争爆发。墨西哥对于德克萨斯独立一直耿耿于怀,在德克萨斯加入美国之后,更是感觉受到了巨大的侮辱。波尔克总统也有意彻底解决美国南部边境的安全问题,他下令扎卡里·泰勒将军(后来成为美国第12任总统)率军进入格兰德河东岸的美墨争议地区,双方在边境不断擦枪走火,战争最终爆发。&br&波尔克声称要让墨西哥人血债血偿,不顾国内辉格党的反对(林肯当时还是众议院的新人,他曾向总统严正质疑了战争的正当性),全力发动了入侵墨西哥的战争。美军兵分数路在漫长的战线上展开海陆攻势,最终占领了墨西哥北部的大片领土,甚至攻入了墨西哥城,废除了墨西哥总统。美墨战争以美国的大胜告终。&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6e2aca934c6bd4ab30f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6e2aca934c6bd4ab30f_r.png&&&/figure&&br&墨西哥被迫签订屈辱的《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承认了美国对德克萨斯的所有权,并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大约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丧失了自己疆域的一半。下图白色区域为墨西哥“出售”的土地。&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4dab30fcd7ed83e4f28299cdc860d62_b.pn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9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4dab30fcd7ed83e4f28299cdc860d62_r.png&&&/figure&&br&&br&波尔克总统实现了解决俄勒冈问题和吞并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承诺,之后没有谋求连任便告老还乡。他在任时日均工作十余小时,最终积劳成疾,在离开白宫三个月后就逝世了,留下一个横跨北美大陆的国家。&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cd12479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cd12479_r.png&&&/figure&在美墨战争之后,因为修建连接加州与德州的横贯大陆铁路的缘故,美国在1853年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墨边境面积约77000平方公里的狭长平原(1848年墨西哥割让的土地中山地较多,不适合造铁路),史称“盖兹登购地”(盖兹登是当时的美国驻墨西哥大使)。这也是美国在本土地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领土扩张。&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fa2d837323ecb2b215cbc4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fa2d837323ecb2b215cbc4_r.png&&&/figure&&br&&br&1860年代,俄国开始与美国接触,想要转卖阿拉斯加。原因一方面是俄国几年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害怕在加拿大地区活动的英国殖民者会夺取俄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另一方面,俄国刚于1858年与大清签订了《瑷珲条约》,急于集中力量开发东西伯利亚地区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的土地,没有多余的物力与人力防御与开发阿拉斯加。巧的是,美国国务卿威廉·西沃德又是一个热切的扩张主义者,他一直对阿拉斯加丰富的渔业资源(尤其是捕鲸业资源)非常感兴趣,在1864年听说俄国有意出售阿拉斯加后,当即向俄方示意愿意谈判。但迫于南北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此事只能被搁置下来。1867年3月,俄方再次接触到美国。双方几乎一拍即合,在短暂的谈判后于3月30日凌晨4点钟达成协议。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片幅员150万平方公里的寒冷荒原(1867年美国的GDP约83亿美元)。&br&阿拉斯加收购在当时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不少报纸嘲讽这是“西沃德的愚蠢”“西沃德的冰箱”“北极熊的花园”,但也有很多支持的声音,认为收购阿拉斯加有助于美国取得英国殖民地西端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土地。但随着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于1871年正式加入刚从殖民地升级为自治领的具有独立自卫权的加拿大联邦,美国人继续向西北扩张将阿拉斯加与美国本土连接起来的愿望也化为泡影。&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bebfc79fa325d3bde61d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bebfc79fa325d3bde61d_r.png&&&/figure&之后一百年, 美加与美墨边境都经历了数次微调,但涉及的领土面积不过数百平方公里。可以说在阿拉斯加购地之后,美国在北美洲大陆上的领土扩张便画上了句号。但在辽阔的大洋上,美国仍然吞并了许多岛屿,它们有的现在仍然是美国领土的一部分。&br&&br&阿拉斯加收购的同年,美国在太平洋深处占领了一个面积微小,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小岛。因为它刚好处在太平洋北侧航线的正中间,故得名中途岛。后来美国在其上建立军港与机场,并在附近海域打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br&&br&1893年,夏威夷群岛发生政变,英美财团煽动人民罢黜了女王。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出于私交,拒绝在自己的任期内将夏威夷并入美国。1898年,国会通过了麦金利总统关于夏威夷共和国并入美国的法案。&br&&br&19世纪末,已进入帝国主义末期的美国为了抢占海外殖民地,于1898年对已经老朽不堪的西班牙王国发动战争,战争在1年之内以美国的大获全胜告终。1898年的《巴黎和约》规定,西班牙放弃在古巴殖民,并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转让给美国。&br&虽然美军占领了古巴,但国会没有批准合并古巴的法案。古巴在1902年独立,在卡斯特罗革命之前都算是美国的附庸国。美国于1903年租赁了位于关塔那摩湾的海军基地。菲律宾在1916年获得自治权,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被日本占领,于二战后独立。&br&波多黎各和关岛现在仍然是美国的海外属地,波多黎各甚至有望成为美国的第51州。&br&&br&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占领了太平洋西部无人居住的威克岛,在岛上建设了一系列军用民用设施,现在它是美国的海外离岛中居住人口最多的。美军在此地与日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常爆发冲突(大雾)。&br&除威克岛和中途岛外,美国还有贝克岛、贾维斯岛等数个海外离岛。它们都是只有数平方公里的无人岛。&br&&br&1899年,美国在南太平洋与德国和英国争夺萨摩亚群岛的控制权。最终德国和美国分割萨摩亚群岛,美国占领了东半部分,即现在的美属萨摩亚。现在美属萨摩亚作为美国的海外属地,仍然身处联合国的殖民地名录中。&br&&br&为开凿巴拿马运河,美国在1903年煽动了巴拿马革命,并于同年与刚独立的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条约。美国以一次性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自1913年起,每年支付25万美元的代价占据了巴拿马运河两岸宽32公里的土地。条约还规定巴拿马共和国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而美国有进入巴拿马城“维护治安”的权力。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凿通开始运营,美国获得了收益的绝大部分。运河区于1979年改为美巴公管,1999年末被正式归还给巴拿马。&br&&br&1916年,美国被大西洋上的“无限制潜艇战”所困扰,害怕德国海军会利用加勒比海上的丹麦殖民地作为潜艇基地,便不惜以高价向丹麦求购这片三百多平方公里的群岛。丹麦在全民公投后同意了美国要求。美国在付出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黄金(约合2015年的5亿美元,超过收购路易斯安那的价格)之后获得了这片群岛,后将其改名为维京群岛。现为美国属地。&br&&br&值得一提的是,年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正是几十年前负责购买阿拉斯加的威廉·西沃德的门徒。也是威廉·西沃德,早在南北战争还尚未结束的1865年1月就曾向丹麦求购维京群岛,但他的提案最终被国会否决。&br&&br&二战初期,日本占领了西太平洋上一系列具有战略价值的群岛,在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将北马里亚纳、密克罗西尼亚、帕劳、马绍尔四个群岛打包为“太平洋岛屿托管地”,委托美国进行管理。美国曾在马绍尔群岛中的比基尼环礁多次试爆核弹(十字路口行动),效果拔群,该岛屿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997年才被评定为“适合人类居住”。密克罗西尼亚、帕劳、马绍尔已经相继独立。只有包括塞班岛在内的北马里亚纳群岛目前仍是美国属地。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774年,革命战争即将爆发前的北美洲大陆,是这个样子的 经过1775年到1783年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殖民地人民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人代表年轻的美国签署了《巴黎和约(1783)》。英国承认了合众国的独…
译言-美国五大湖区汞污染严重,民众健康受威胁&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rticle.yeeyan.org/vie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译言-美国五大湖区汞污染严重,民众健康受威胁&/a&&br&&blockquote&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is much great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and people eating some of the fish there face potential health risks, a new report concludes.&/blockquote&&p&  根据一份最新报告得出的结论,五大湖区的汞污染问题比之前报道的形势要严重许多,吃产自湖区的鱼会使人们面临潜在的健康威胁。&/p&&blockquote&Despite general declines in mercury levels in the area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mercury concentrations still exceed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thresholds and are rising again for some fish and wildlife,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published in Ecotoxicology. Also, new studies cited in the report suggest that mercury's adverse effects on fish and wildlife occur at much lower levels than previously believed.&/blockquote&&p&  这份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上的报告称,尽管过去的40年里,该地区的汞水平全面降低,但是汞含量仍然超出了人类和生态系统所能接受的临界值,而且在某些鱼类和野生动物体内积聚的汞含量还在上升。另外,报告中援引的科学研究表明,与先前人们认识不同的是,汞含量在非常低的情况下,就会对鱼类和野生动物造成有害影响。&/p&&blockquote&&We looked at six commonly eaten game fish and found that average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hese fishes exceeded the EP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uman health criterion in 61 percent of the study region,& says the report's co-principal investigator James G. Wiener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La Crosse. He said it's unclear why mercury concentrations are rising in some fish.&/blockquote&&p&  “我们选取了6种可食用的垂钓鱼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发现在61%的所研究区域中,这些鱼体中平均汞含量超过了美国环保署(EPA)规定的人类健康标准,”报告的共同研究负责人,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的詹姆斯·G·维纳说。他说汞含量在某些鱼类体内上升的原因尚不清楚。&/p&&blockquote&The report finds that atmospheric emission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mercury deposition in the Great Lakes basin and it projects that further controls on those emissions will lower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he food chain.&/blockquote&&p&  报告发现,大气排放是汞在五大湖区流域沉积的主要来源。报告同时分析,进一步加强大气排放控制将降低食物链中的汞含量。&/p&&blockquote&&The good news is that efforts to control mercury pollution have been very beneficial,& says David C. Evers, executive director and chief scientist at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the &Great Lakes Mercury Connections& study.&/blockquote&&p&  “好消息是控制汞污染的努力一直富有成效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兼首席科学家大卫·C·艾弗斯说。他还是“五大湖区汞污染研究”的主要负责人。&/p&&blockquote&The report, fund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presents the work of more than 170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resource managers who used more than 300,000 mercury measurements to document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It's a collaboration of the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in Gorham, Maine, the Great Lakes Commission based in Ann Arbor, Michigan, and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La Crosse.&/blockquote&&p&  这份由美国环保署资助的报告凝聚了170多位科学家、研究人员和资料归集员的心血。他们利用30万组相关数据证明了五大湖区存在的的汞污染状况。这份报告是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缅因州哥儿罕)、五大湖委员会(密歇根州安阿伯)与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分校三方合作的结晶。&/p&&blockquote&It was released to coincide with the first-ever &Great Lakes Week& event, which is bringing together U.S. and Canadian officials as well as public and private groups to focus on finding sol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facing the lakes.&/blockquote&&p&  这份报告是配合首届“五大湖周”宣传活动而发布的。在宣传周上,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公共与私人团体聚在一起为五大湖区面临的环境和经济挑战出谋划策。&/p&
译言-美国五大湖区汞污染严重,民众健康受威胁
Mercury pollution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is much great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and people eating some of the fish there face potential health r…
极寒的形成其实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涛动异常。才使得本应该老实呆在北极中心低压带的寒流南下导致寒灾。正常情况下,北极中心高纬度始终保持低气压,中纬度保持高气压,这样一来,高气压包裹着低气压,使得北极寒流以旋窝形式在极地内运动。&br&&br&但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减少,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过小,使得北极中心低气压寒流旋窝不能有效维持,然后寒流南下。而英国的海冰扩张其实是寒流南下这个过程之后,美国之所以会这么惨,简单来说就是寒流因为气压差导致的大气运动,加上北美地势都是南北走向,从北极到赤道之间没有横断山脉阻拦,然后就顺其自然的长驱而入。&br&&br&简单来说就是,北极寒流跑去美国太多,导致本来应该跑到中国的寒流变少了,所以今年是个暖冬。
极寒的形成其实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涛动异常。才使得本应该老实呆在北极中心低压带的寒流南下导致寒灾。正常情况下,北极中心高纬度始终保持低气压,中纬度保持高气压,这样一来,高气压包裹着低气压,使得北极寒流以旋窝形式在极地内运动。 但是…
谢 &a data-hash=&74174bd5acdb2a249bc4f1f95e9e063e& href=&//www.zhihu.com/people/74174bd5acdb2a249bc4f1f95e9e063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袁霖& data-tip=&p$b$74174bd5acdb2a249bc4f1f95e9e063e& data-hovercard=&p$b$74174bd5acdb2a249bc4f1f95e9e063e&&@袁霖&/a& 邀。&br&&br&&i&楼主主要从第谷、开普勒问起,主要想了解的又是“在没有精密仪器之前”的这段历史。本答案将讲述从第谷到赫歇尔的一段天文学观测仪器的演变历史,在这两百年间,天文学家手中的武器从肉眼观星仪器进化为多种型号的望远镜,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此外,本文还会对同期西方天文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进行简单涉猎。&br&&br&回答开始&/i&&br&&br&&b&裸眼观星的极限——布拉赫·第谷&/b&&br&&br&在一整个西方世界进行精密天文观测,大概要从布拉赫·第谷算起。与其它后世的所有天文学家迥异,第谷的时代,望远镜还没有走上历史舞台,所以第谷观星,靠的是裸眼。&br&&br&&p&第谷·布拉赫生于贵族之家,12岁入读哥本哈根大学。他首次进行连续的观星研究,是在1572年冬。那一年是中国的隆庆六年,明帝国穆宗皇帝已在当年春驾崩,万历皇帝刚刚即位。入冬,钦天监观测到华盖星附近有客星出现,史载“隆庆六年冬十月丙辰,彗星见于东北方”。此刻,远隔千山万水的丹麦,与明帝国史官同时见证这一客星的,正是年轻的第谷,在隆庆彗星刚刚出现在华盖星也正是西方星表的仙后座区域时,第谷一眼就看到了它。通过连续观测,他认为这不是彗星,而是一颗超新星,并创造单词Nova予以阐述。&/p&&br&&p&凭借发现超新星赢得的声名,在1576年第谷受到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请,在哥本哈根附近的汶岛建立西方科学史上的首个大型天文观测基地。国王慷慨地拨下巨款,建立起宏大的天文台、仪器所及印刷厂。在汶岛,第谷与他前后近百位学生与工匠进行了二十几年的观测。&/p&&br&&p&天文台里装配的,是第谷精心设计打造的肉眼观星仪器,巨大的铜环在仪器所被铸造,刻度被一一标明。其中最有名的仪器是第谷的墙仪:四分之一个圆弧被钉在墙上,用以测量星体的高度。&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3f31ab3e16fe81f6d842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3f31ab3e16fe81f6d8423_r.jpg&&&/figure&&br&&i&第谷的观测绘图,注意第谷身后的墙象限仪。插图引自维基百科,布拉赫·第谷词条&/i&&br&&br&&p&1600年,布鲁诺被执行火刑的同年,第谷开始培养约翰尼斯·开普勒成为自己的接班人。&/p&&br&&p&开普勒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算是今天的德国人,比第谷年轻二十五岁,在大学时代便接触到了哥白尼的日心理论。&/p&&br&&p&他们的师生情谊并没有维持太久,布拉赫·第谷病逝于第二年布拉格的深秋。&/p&&br&&p&布拉赫·第谷如今被视为最后一位以肉眼观星的大师,被称作“星学之王”,他的观测数据后来被学生开普勒编写入《鲁道夫星表》,精度超过哥白尼的二十倍,达到了肉眼的极限。而他留下那些精致的天文仪器再没有被珍视过,那些仪器积满尘土,最后在三十年战争中的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p&&br&&p&&b&科学观测双星——伽利略、开普勒&/b&&/p&&br&&p&让第谷的观星仪器成为历史的,是当时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伽利略。当时在遥远的荷兰,已经有磨镜师制造出粗糙的望远镜原型。伽利略并没有看到过荷兰望远镜的原型,仅仅听过原理,便自己制出了颇具精度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月球的环形山、木星的四颗卫星以及金星的盈亏,为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铁证。&br&&/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cdb89b8a94b9d4dc77ba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cdb89b8a94b9d4dc77ba2_r.jpg&&&/figure&&i&伽利略展示使用望远镜。插图摘自维基百科伽利略词条。&/i&&/p&&br&开普勒无疑也懂得望远镜的可贵,他一直将望远镜称作“天空的权杖”,还亲身参与到望远镜的改进当中来,写了一本《屈光学》,其中对伽利略的望远镜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不过,和他的老师第谷不同,开普勒不怎么观星。&br&&br&这倒不是因为他懒,开普勒从老师那里继承了近四十年来的珍贵观测数据,也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家数学家的席位,这些珍贵的数据已经足以帮助开普勒完成他的研究。开普勒通过研究火星轨道,发现根据以传统圆形轨道对火星运转的方位预估,无论怎样调整,都会与老师的观测数据产生至少8个弧分的偏差。他相信如果数据无误,只可能是模型有了问题。最终,开普勒扬弃了沿用两千年的圆形轨道系统,确定了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理论终于和数据开始严丝合缝地吻合起来,日心说的最后障碍已被清除。&br&&br&然而,伽利略的望远镜,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陷。&br&&br&伽利略的望远镜还是折射望远镜,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也不同,一旦放大倍数增大,镜片边缘处就会出现明显的色差光圈。伽利略的望远镜曾经拿到罗马展览,展出期间许多名流都透过透镜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那不过是伽利略事先安装在镜筒里的玩具。这当然不仅仅出自传统思想的禁锢,更在于伽利略的望远镜周边出现的色差光圈非常明显,让观测者很难相信伽利略没在别的地方上动什么手脚。&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ecd5b7f1e7c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ecd5b7f1e7ce_r.jpg&&&/figure&&i&现代折射望远镜的色差,注意月亮边缘的光圈。&/i&&br&&br&于是,为了消除色差,后代的天文学家分道扬镳,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第一派是长焦距望远镜法,第二派是反射望远镜法。第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科学院奠基人、光学宗师惠更斯。第二派是牛顿。&br&&br&&b&长焦距望远镜法——惠更斯&/b&&br&&br&色差出现的原理非常简单,是光线在镜片边缘产生折射所致,镜片越厚,折射率越强,光圈也就越明显。于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一块平一点的镜片。&br&&br&但是,如果折射率太低,放大倍数就不够了诶,怎么办?&br&&br&加长焦距。&br&&br&&p&镜筒被大大加长后,已经出现了镜筒长达45米的望远镜,需要建造一座塔来支撑。光学大师惠更斯创造性地抛弃了镜筒,设计“天空望远镜”,他直接把巨大的物镜安在高塔之上,然后观测者站在几个街区外,手持目镜对着物镜进行观测。当时路人看着天文学家手持放大镜对着远方的高塔,目光之中充满惊诧。&/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766feabb659fea15a38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5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a766feabb659fea15a38_r.jpg&&&/figure&&p&&i&惠更斯的天空望远镜,没有镜筒,左下角的观测者手持目镜,对准右上角高塔上的物镜进行观测。插图取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i&&br&&/p&&br&&p&&b&反射式望远镜——牛顿&/b&&/p&&br&&p&牛顿直接设计出反射望远镜,放弃透镜的设计,而是使用凹面反光镜来聚拢光线,由于任何颜色的光线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精确相等,一举消除了折射望远镜的成像光圈。1671年巴罗把牛顿的望远镜模型带到皇家学会,立即引起轰动。这个设计精巧长度仅有十几公分的小玩意,威力已经超过了镜筒几米长的老式工具。令刚刚就任的皇家天文学家、后来的首任格林尼治天文台长弗拉姆斯蒂德爱不释手。&/p&&br&&p&英国皇家科学院迅速行动起来,以同样原理制作出两架更大的反射望远镜,供天文观测所用。他们向已在法国皇家科学院就任的惠更斯专门致函,确保牛顿的发明优先权为外界所知。一年后,牛顿顺理成章地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1ce50e58b93fac18569fb90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1ce50e58b93fac18569fb90_r.jpg&&&/figure&&i&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复刻版,插图为我购买日本《大人的科学——牛顿望远镜》模型组装后自行拍摄。&/i&&/p&&br&&p&惠更斯的天空望远镜日后逐渐淡出历史,牛顿的反射望远镜设计则一直应用到今天,历代天文学家在其基础上多加改良,应用原理一直如初。今天,反射式望远镜不仅安装在各大天文台,更被发射至太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便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哈勃望远镜。&/p&&br&&p&&b&天文台军备竞赛——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法国巴黎天文台、北京建国门天象台的建立&/b&&/p&&br&&p&1671年,经过五个春秋的建设,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巴黎天文台最终落成。继惠更斯之后加盟法国科学院的卡西尼成为巴黎天文台的执掌者。天文台设计成城堡状,配备高大的窗子方便采光,屋顶平坦开阔。那时牛顿望远镜尚未普及,这种建筑设计也不适合摆放长焦距望远镜,卡西尼在惠更斯高空望远镜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在天文台侧面搭建近40米的木塔进行观测。巨大的望远镜高度已经超过了故宫天安门,一直持续应用到长焦距望远镜过时。&/p&&br&&p&十七世纪的英国人并不准备在这场天文学界的军备竞赛中落后,隶属于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675年在快活王查理二世的资助下启动。皇家天文学家约翰·弗兰斯蒂德(John Flamsteed)成为格林尼治的负责人。&/p&&br&&p&与格林威治今日的显赫有别,在建立伊始,天文台还尚显寒酸,连观测仪器都难以配齐。弗兰斯蒂德殚精竭虑地为天文台奔走不休,靠着手下唯一的一个每日算计工钱却不愿出力的拙劣工人,以一己之力,对天文台不断加以建设完善。&/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f5f83a8ed956f0e0fcea26_b.jpg& data-rawwidth=&311& data-rawheight=&27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1&&&/figure&&i&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墙象限仪,与第谷的墙仪非常接近。&/i&&i&插图取自《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i&&/p&&br&&p&当时在法国,巴黎天文台并没有设置官方台长职位,卡西尼只是实际上的负责人。每个观测员各自为政,出于法国式的散漫和效率低下,经常偷懒旷工,观测贡献远不能说出色。而英国一方,格林威治天文台情况只会更糟,弗兰斯蒂德孑然一身地居于天文台中,没有观测助手可资利用。他如同一个被遗忘在大洋寂寥灯塔上的守望人,在这座伦敦郊野的天文学灯塔上开始了漫长达四十年的观测。他最后一版的观测成果在他过世六年后的1725年出版,巨大的星表上列明了三千颗恒星的观测数据,是布拉赫·第谷一个世纪前的《鲁道夫星表》的三倍。&br&&/p&&br&&p&与之巧合的是,当此之时,地球彼端的东方清帝国,也在进行的天文台的更新换代。当时掀起中西方历法之争的康熙历狱已经平息,传教士汤若望作古,明末清初培养起来的一批天文观测人才在这一场政治斗争中凋零殆尽。汤若望的助手,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如履薄冰,终于逆转入主钦天监。&/p&&br&&p&南怀仁上任后,开始对北京建国门观象台加以改造,历经四年铸造六件铜质天文仪器,用于测定天体的黄经赤纬、地平象限以及天象推演。观象台的改造正赶上英法两国的天文台军备竞赛,它晚于巴黎天文台一年,早于格林威治天文台两年。&/p&&br&&p&然而,南怀仁的仪器改造走上了一条邪路。他参照第谷的设计,又吸取中国古朴的造型艺术。西方天文仪器在第谷之后又经历了七十年间历任光学大师的推动,已经远非南怀仁离开欧洲时的知识储备可以比拟。当英法两国分别在反射式望远镜和长焦距望远镜的路上渐行渐远之时,南怀仁还在研究如何把中国的造型融入早已被淘汰的裸眼观星仪器,他把仪器底座全换成了飞龙装饰,虽然造型美观但对观测毫无裨益,而且也不便搬运。反应迟缓的清帝国从此走到歧路交点,就此与西方文明擦肩而过。&/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3d387dcdd61b00a2dd90dc9d892d93a_b.jpg& data-rawwidth=&179& data-rawheight=&2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9&&&/figure&&i&南怀仁的黄道经纬仪,引自百度百科&/i&&/p&&br&&p&&b&天文望远镜集大成者——赫歇尔&/b&&/p&&br&&p&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基本上解决了天文学家的需要,巨大的镜筒许久不再现于历史。英法两国天文台满足于牛顿的设计,并在此上略加修补。天文望远镜发展长期限于停滞。&/p&&br&&p&直到百年之后,十八世纪下半叶,英法两国的天文台在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的作品前哑然失色。&/p&&br&&p&威廉·赫歇尔生于当时尚在英国国王治下的汉诺威,当时出仕于英国巴斯教廷,任宫廷音乐家,身后留下24首交响乐、7首小提琴曲和两部管风琴协奏曲。&/p&&br&&p&他几乎将全部的业余时光投入到天文观测里,全凭自修,造出了那个时代精度最高的天文望远镜,令英法两大官方天文台都为之汗颜。他拥有的最高性能的望远镜放大倍数超过了两千倍,而同期皇家天文学家马斯基林拥有的最好设备放大倍数也不过是270倍。&/p&&br&&p&根据山东画报出版社翻译的权威作品《剑桥插图科学史》中,提到了他最著名的一架作品:四十足望远镜(40 foot telescope)。——是什么样的望远镜,竟然需要四十个足来进行固定支撑呢?&/p&&br&&p&答案是:编辑把关不牢,那明明应该翻译为“四十英尺望远镜”。&/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0a34a5ff2c7ad57edb3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0a34a5ff2c7ad57edb37_r.jpg&&&/figure&&i&赫歇尔的40英尺望远镜。插图取自维基百科赫歇尔词条。&/i&&/p&&br&&p&这部望远镜长度达到了12米,有三层楼之高。铸造过程非常复杂,铸造期间曾经出现过多次事故。使用之时需要由赫歇尔站在高台之上,然后指挥一组工人进行繁复的操作,通过机械传动将镜筒对准他想要的天区。&/p&&br&&p&12米长的镜筒不利操作,赫歇尔大部分的发现是通过一台小型的七英尺望远镜做出,不过就算是这台小型产品,性能也把格林尼治的产品甩在了后面。靠着高性能的工具,赫歇尔一生中一共进行了四次巡天观测,意欲在弗兰斯蒂德和卡西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星图。&/p&&br&&p&威廉·赫歇尔后来被称作恒星天文学之父,是英法两大科学院的会员,而他的科学之旅,全赖他精密的观测仪器所赐。七英尺望远镜制成三年后,1781年,在赫歇尔的镜筒指向金牛座天区时,一个星图上未曾标出的细小的光点闯入了赫歇尔的视野。&/p&&br&&p&那一晚,他发现了天王星。&/p&&br&&p&当然,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p&&br&&p&the end&/p&&br&&p&-----------------------------------------------&/p&&br&&p&p.s. &/p&&p&关于康熙年间的中西方历法之争,参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术界有哪些知名的争吵? - 汪有的回答&/a& 的《番外篇》部分。&/p&&br&&p&关于赫歇尔发现天王星的故事,参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除科学史研究之外,历史文献对科研还有哪些用处? - 汪有的回答&/a&&/p&&br&&p&最后上广告!欢迎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a& @汪有 欢迎点击关注,来我的微博找我玩耍!&/p&
邀。 楼主主要从第谷、开普勒问起,主要想了解的又是“在没有精密仪器之前”的这段历史。本答案将讲述从第谷到赫歇尔的一段天文学观测仪器的演变历史,在这两百年间,天文学家手中的武器从肉眼观星仪器进化为多种型号的望远镜,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
&p&明清之际西方天文思潮随着传教士的步履逐渐传入中国,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拉锯与阵痛,我要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的大半个世纪的一段历史,她源起于一次美好浪漫的文化馈赠,终结于科学真理艰难的惨胜。期间,外国传教士开始由外来的异乡访客,走进帝朝天文观测的核心机构。这段历史饱含着鲜血与苦难,各方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p&&br&&p&然而,历史和小说不同的是,它没能等来一个美好的结局。&/p&&br&&p&全文分五个部分:&/p&&p&&b&1.
&/b&&b&西书七千部——传教士金尼阁的文化礼赠&/b&&/p&&p&&b&2. 《崇祯历书》编订——西方天文历法首次东传&/b&&/p&&p&&b&3. &/b&&b&康熙历狱——被血液黏结起来的历法战争&/b&&/p&&p&&b&4. &/b&&b&建国门观象台改造——东方帝国天文观测最后的荣光&/b&&/p&&p&&b&5. 结语&/b&&/p&&br&&p&-------&/p&&p&&b&1. &/b&&/p&&br&&p&日,尼古拉·哥白尼辞世于波兰弗龙堡。&/p&&br&&p&当日,第一版刚刚印好的《天体运行论》送到了病榻之前,他从昏迷中苏醒,抚摸书页,平静地离世。&/p&&br&&p&近八十年后,万历四十六年的的1618,两部《天体运行论》在里斯本装箱,随着基督教传教士金尼阁的帆船于次年七月抵达澳门,辗转来到北京。金尼阁来华,是当时西方对东方最大规模的一次文化馈赠。他携带西方各个领域经典之作凡七千本,“重复者不入,纤细者不入”。随船的教士均是饱学之士,他们雄心勃勃地要在北京建设图书馆,启动宏大的翻译工程,将西方的知识倾囊相授。八年后金尼阁客死中国杭州,“西书七千部”计划流产。随船的教士,很多都留在了中国。他们入乡随俗,脱下教袍,换上儒服,潜心研究东方帝国的经史伦理,秉承着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寻求着两大世界的共通之处。&/p&&br&&p&当年的七千部藏书,历经了几百年的战火纷乱,大部分已经不知所踪。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一年。在民族的危急存亡之秋,北京北堂整理藏书楼时,意外地发现了当年西书七千部中的几百本,两部《天体运行论》位列其中。&/p&&br&&p&这两部《天体运行论》无疑是幸运的,1616罗马教廷正式宣布禁止日心说,西欧诸国渐次执行。如果船队再晚一些出发,它们便不可能踏上前往中国的航程。如今翻开这两本书,只在其中一本的《驳地心说》一章前面,会看到“此章勿读”的批注,大约出自金尼阁的谨慎斟酌。&/p&&br&&p&金尼阁亲手为东方世界播撒下西方文明的种子,在漫长的岁月里,种子并未生根发芽。&/p&&br&&p&历史证明了金尼阁“此章勿读”的担心全然多余,它们真的没被被细致研读过,当然也无从传播与《圣经》相悖的异端思想。现在,他们静默地躺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的善本部,被隔绝在厚厚的防紫外光玻璃后面,在终年保持18摄氏度、55%湿度的书库里,成为了一个干瘪的文化符号。&/p&&br&&p&&b&2. &/b&&/p&&br&&p&在金尼阁船队前往中国之前的七年,1611年,随船耶稣会传教士、科学家约翰·施雷克还居于罗马,也没有起好自己的中文名字邓玉函。这一年,他迎来了自己昔时在帕多瓦大学的旧识伽利略。&/p&&br&&p&此时的伽利略意气风发,携着新发现的望远镜向罗马人展示着自己的宇宙学说,又与邓玉函相继被选为罗马最高的科学机构山猫学院的会员,获得了极大的荣耀。&/p&&br&&p&其间,伽利略面见了教皇保罗五世和红衣主教贝拉明,这两位在十一年前会审并处死布鲁诺的宗教人士,对他表现了出乎意料的热情。然而神学与科学的分歧终究不可弥合,五年后,保罗五世请求宗教法庭成立十一人人主教顾问团对哥白尼学说进行调查,由小组投票最终确定日心说为异端邪说。&/p&&br&&p&数年之后,伽利略的挚友邓玉函已经随着金尼阁、汤若望去到了中国,卷入了后来的明帝国历法之争。在耶稣会士进入中国的前夜,中国的天文学已经开始失去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民间私习天文往往被看作是造反之举,在帝朝钦天监的垄断下,天文预测充满了误算,有识之士建议重修历法。终于,由中国刚刚即位的崇祯皇帝主导,明廷开始转向具有丰富天文知识的西方传教士求助。&/p&&br&&p&承担大任的邓玉函向昔时的挚友伽利略和开普勒分别致函,希图取得最新的天文学研究成果,用于明朝历法的修订。伽利略受制于1616年对日心说的禁令,踯躅不前,没能在这场中西天文学交会的十字路口插上一脚。开普勒则热情地提供了大量书籍、星表、数据,甚至还提供了在恩师第谷四十年观测资料基础上汇编而成的《鲁道夫星表》。&/p&&br&&p&开普勒提供的资料里,汇聚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科学成果,凝聚了哥白尼、第谷、伽利略、开普勒四大天文学家的智慧。然而大洋淼淼,东西遥遥,当资料随船辗转来到中国澳门时,已经是邓玉函辞世的十六年后。&/p&&br&&p&不过在崇祯求助当时,邓玉函掌握的科学资料已经足以应付明帝国的需求,1629年,崇祯二年,明廷同时采用邓玉函的西方历法、明初更订的《大统历》及源自阿拉伯的《回回历》对日食进行预测,在三种天文历法之中,邓玉函的西法取得完胜。&/p&&br&&p&西方历法终于纳入明朝统治者的考量,邓玉函首战告捷五年后,由西方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等人担纲,在中国官员徐光启的统筹下,编订了《崇祯历书》。由于当时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尚未成熟,《崇祯历书》采用了第谷略显非主流的,介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间的日地双核心系统。&/p&&br&&p&在崇祯皇帝“广集众长,虚心采听,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务求综合”的指示下,《崇祯历书》已经远远不再限于一部历书的范围。全书定稿时已达137卷,对西方数学、天文、集合、测量计算、度量单位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古老的东方在金尼阁辞世三十年后重拾西方文明,在天文历法方面,由于先于西方采用了第谷系统而非当时西方的日心系统,明帝国在历法应用上已经实现了对西方天文学界的短暂超越。&/p&&br&&p&新历编订之后,新旧历法之争依然持续了十年,根据《明史》现存的记载,期间一共发生了八次历法较量,西方历法八战八捷。崇祯皇帝终于“深知西法之密”,在崇祯十六年的1643下令颁行新法。&/p&&br&&p&西法的这场胜利得太迟,一年后李自成的大军踏破北京城门,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p&&br&&p&同年清军入京后,汤若望坦然自荐,将《崇祯历书》修订为一百卷本,献于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当年八月初一日食,汤若望依新法推算时刻,分秒不差。多尔衮下令以《崇祯历书》为基础制《时宪历》以为准绳。&/p&&br&&p&汤若望以钦天监监正之身份,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观象台承担起天文台台长的责任。汤若望以精湛的科学素养获得了顺治皇帝的信任,经历次加封,官至光禄大夫正一品职位。循例,汤若望祖上三代都得到清廷的封号,他的父亲、祖父此先受封通奉大夫、母亲、祖母为二品夫人,1661顺治十八年,祖上三代又加正一品衔。清廷的诰命诏书跨越重洋,邮寄到了他远在莱茵河畔的家乡。&/p&&br&&p&而那套蕴含着邓玉函、第谷、开普勒、汤若望心血的历书,也随着清帝国的国运,陪伴东方一直走到辛亥革命的战火。&/p&&br&&p&&b&3. &/b&&/p&&br&&p&然而,1661年,汤若望的荣耀随着顺治皇帝的过世而迅速褪去,康熙皇帝八岁登极,中西历法之争尘埃再起。&/p&&br&&p&康熙四年,1665年,辅政大臣鳌拜不满外邦人参政,授意新安卫官生杨光先上《请诛邪教书》批驳西法,斥汤若望所谓“西法十谬”。杨光先本是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对汤若望的天主教理念抵触已久。在鳌拜的支持下,汤若望被罗致三大罪状,最严重的一条是莫须有的阴谋造反。&/p&&br&&p&汤若望拖着古稀之年的病体,桎梏加身,跪地受审。其时他已罹患中风,不能言语,更无从抗辩。次年清廷结案,汤若望被判处凌迟,他的助手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和其他耶稣会士也被投入囹圄,提审经月不休。在黑暗的牢狱里,他们终日向天主祈祷,相互勉励。&/p&&br&&p&宣判后北京旋即发生地震,又有彗星出现,合都惶恐。清廷官员以为天象示警,杀戮不吉。孝庄太皇太后特旨传谕“汤若望向为先帝所信任,礼待极隆,尔等置之死地,毋宁太过。”汤若望幸运地得以身免,然而其他五位受到牵连的钦天监汉人同事均问斩,徐光启在崇祯一朝悉心培养的一批中国天文数学人才,至此凋零殆尽。这一段帙卷中被血液黏结起来的历法之争,后来被史家称作“康熙历狱”。&/p&&br&&p&汤若望并没有支撑太久,他在一年后的1666年蒙主宠诏,荣归主怀。杨光先入钦天监,尽废西方历法,他所信奉的源自伊斯兰文化的《回回历》成为了清帝国修历的基础。&/p&&br&&p&&b&4. &/b&&/p&&br&&p&科学的真伪判定并不会以政治斗争的结果作为准绳,杨光先执掌下的钦天监工作很快陷入混乱,一年中出现了两个春分,不该置闰的却加多了闰月。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操着尚不流利的汉语,在康熙皇帝的御前辩论中痛陈杨光先的失误,并在其后的日影测算中取得完胜。西法得以恢复,南怀仁成为新一代钦天监监正,深得康熙皇帝重用。作为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他发挥科学、工程、兵器铸造方面的天赋,后来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p&&br&&p&汤若望作古三年后得康熙一朝平反,康熙皇帝在他的祭文里,以 “遽尔长逝,朕用悼焉”的感慨,抒发了对他的缅怀。至于一手发动康熙历狱的杨光先,在南怀仁的反诉下,以诬告致死的罪状下狱,本应反坐死刑,因其年事已高得免死罪,遣送原籍,去世在回乡的旅途。他与汤若望这对政治上的死敌,离开也不过是脚前脚后。&/p&&br&&p&南怀仁供职钦天监后,开始对观象台加以改造,他参照第谷的设计,吸取中国古朴的造型艺术,历经四年铸造六件铜质天文仪器,用于测定天体的黄经赤纬、地平象限以及天象推演。观象台的改造正赶上英法两国的天文台军备竞赛,它晚于巴黎天文台一年,早于格林威治天文台两年。&/p&&br&&p&&b&结语&/b&&/p&&br&&p&从1618年金尼阁的首次示好,到崇祯年间首次吸纳西法编写历书,再到汤若望、南怀仁师徒相继执掌钦天监,历经了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大半个世纪里东西方各方势力相互角力,天文与政治相互纠葛。传教士代表的西洋历法历经数次磨难、数次反复,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成为了中国历法的主流。&/p&&br&&p&然而,也正在中国钦天监东西方历法拉锯的大半个世纪里,西方的天文学又历经了飞速的发展。南怀仁在北京采用的依然是第谷的肉眼观测仪器,西方天文仪器在第谷之后又经历了七十年间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卡西尼、牛顿历任光学大师的推动,已经远非南怀仁离开欧洲时的知识储备可以比拟,牛顿望远镜的精度更已经远远将第谷的简陋设备甩在后面。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两大武器联手,奠定了整个西方天体力学的根基。而东方的天文台还仅仅是在做简单基础的观测,最主要的工作仅仅是确定历法。&/p&&br&&p&现在看来,崇祯历书编订的一刻,或许也是东西方世界在天文学上距离最近的一刻,从那以后,反应迟缓的清帝国的沉重步履,已经再难跟上西方世界的节奏。&/p&&br&&br&&p&-------&/p&&p&本篇原创,转载需取得作者同意。&/p&&p&我的新浪微博,欢迎关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a& @汪有&/p&
明清之际西方天文思潮随着传教士的步履逐渐传入中国,期间经历了漫长的拉锯与阵痛,我要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的大半个世纪的一段历史,她源起于一次美好浪漫的文化馈赠,终结于科学真理艰难的惨胜。期间,外国传教士开始由外来的异乡访客,走进帝朝天文观测的核…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293 人关注
258 条内容
12243 人关注
280 条内容
8078 人关注
161 条内容
7726 人关注
243 条内容
1360 人关注
422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东部大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