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在线雅卓电子智能的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和网络智能研究中心哪个好?

你好,看到你13年关于清华考博的提问,我情况跟你类似,也是北邮土著,你现在什么打算?_百度知道
你好,看到你13年关于清华考博的提问,我情况跟你类似,也是北邮土著,你现在什么打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科研环境也不错,我现在已经硕博连读到本校网研院交换与智能控制中心了同学你好,因此联系清华导师手里没东西,不好发论文。当时是因为硕士环境比较工程,所以选择保本校的,希望你考虑下自己情况
那看来论文还是很重要的。是不是发过好的论文就比较好联系导师呢?我在实验室做的项目也比较偏工程。。。
是的,有好的论文会很好说~没有的话就需要表表态加上一段考察了我估计,可以先去试试。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土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邮国重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2008新年晚会片头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 - 北邮 国重 新年晚会 片头 【人人网 - 分享】
北邮国重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2008新年晚会片头 - 视频 - 优酷视频 - 在线观看 - 北邮 国重 新年晚会 片头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也爱看
从姥姥家才回来
每天都很惨
找人玩游戏
当我不在你会不会难过?
伴你日日夜夜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廖建新——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教授
240){this.width=240;}" onmouseover="SAlbum(this.src);" onmouseout="HAlbum();" onclick="PAlbum(this);" id="DIMG"/>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最后更新:
您好,欢迎回来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廖建新,男,1965年2月出生于四川宜宾。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首位从事移动智能网研究的学者,最年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负责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6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年于北京邮电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
1998年1月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现工作单位为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起先后任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网中心、网络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所属专题:&&&& 发布时间: 17:52:38
总值班电话(传真)
办公室(党校)
有线电视维修室
主楼有线电视机房
《邮苑之声》网站
宏福校区广播站
财务室(传真)
职工消费合作社
职工活动中心
办公室(传真)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网络与教育技术服务中心
网络信息管理室
宏福校区机房
宏福校区机房
电教技术中心
现代教育技术室
多媒体教室管理室(一)
多媒体教室管理室(二)
多媒体教室管理室(三)
电话查询、故障
常务副院长室
研究与评估科
研究与评估科(传真)
培养与学位科
培养与学位科(传真)
在职专业学位科
处长室(传真)
人才交流中心
办公室(传真)
工资/公积金
副处长(传真)
房地产管理科
处长室/副处长
综合管理科(传真)
勤工助学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辅导员教育基地处长值班室
本科招生办公室
本科招生办公室(传真)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传真)
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指导中心(传真)
副处长(传真)
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
外专/外教/国际会议
出国出境事务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港澳台侨学生事务
留学生办公室
社区东门值班室
值班报警电话
综合科(传真)
校区改造办公室
沙河校区办公室
综合科(传真)
科贸与运输中心
公房部办公室
物业部办公室
能源部办公室
修缮部办公室
校环部办公室
二里庄办公室
科学会堂值班室
后勤办公楼门卫
教三楼管理员室
新办公楼前台
图书馆值班室
明光楼值班室
南校区后勤服务中心
办公室(传真)
主任室(传真)
校区办公室(传真)
校友总会(传真)
社科版学报(传真)
自然版学报(传真)
英语版学报(传真)
馆长室(传真)
办公室(传真)
工具书阅览室
样本书阅览室
中文报刊阅览室
样本书阅览室
五官科、正骨、妇科
口腔科、镶复科
护士站、病房
宏福校区医院
宏福校区医院
宏福校区医院
北邮国伦公司
邮通科贸公司
北邮印刷公司
社长、总编室
信息与物流部
副院长室(行政)
副院长室(本科教学)
副院长室(研究生教学)
办公室(党务)
办公室(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务科
本科生教务科
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主任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
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
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
无线通信教研中心
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实验室
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
移动技术实验室
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
图像处理与传输室
多媒体信息处理室
宽带通信与网络安全
视频处理与通信室
多媒体通信与图像识别室
宽带多媒体室
生物识别实验室
多媒体通信与交互技术室
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
通信新技术研究室
宽带通信网络研究室
信息处理与多媒体技术研究室
无线通信实验室
无线通信系统与信息网络研究室
下一代网络研究室
环境电磁学研究室
光互联网研究室
无线通信与网络研究室
现代移动通信与未来信息技术
无线通信与计算机应用室
光/无线接入与网络监测研究室
无线通信与网络研究室
泛网无线教研中心
无线新技术研究室(教一楼)
无线新技术研究室(保卫处楼)
无线网络研究室
网络搜索教研中心
模式识别实验室
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
通信原理实验
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
通信专业实验室
多媒体实验室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
信息网络工程实验室
自动控制实验室
光电子与光信息研究中心 主任室
光电子与光信息实验室
信息与电子技术实验室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研究中心
微电子实验室
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系统实验室
无线电技术与电磁兼容实验室
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 主任室
信号、电路与系统教研中心 主任室
无线电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室
电子实验中心 主任室
办公室(党务)
办公室(传真)
体系结构中心 主任室
通信软件工程中心 主任室
通信软件工程中心 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中心 主任室
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计算机应用中心
移动通信实验室
多媒体系统与网络实验室
数据库及应用实验室
信息安全中心
现代服务业中心
计算机基础中心
服务科学与智能交通技术研究中心 实验室
院实验中心 主任室
通信与网络工程实验室
系统结构实验室
机电工程教研中心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教研中心
工业设计教研中心
物流工程教研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室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机电综合实验室
自动控制实验室
工业设计专业实验
物流工程实验室
机电创新实验室
空间机器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空间机器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信与电子系统连接可靠性部级重点实验室
邮电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部级重点实验室
研究中心、科研室
虚拟技术研究中心
机器人研究室
人机交互与数字媒体设计研究室
书记兼副院长
副书记兼副院长
办公室(传真)
通信与网络软件环境实验室
实时软件工程实验室
基础软件实验室
基础软件实验室
基础教研中心主任室
企业信息化教研中心主任
通信软件与网络教研中心主任室
院长室(传真)
MBA教育中心
项目管理中心
经济教研中心
管理教研中心
系统教研中心
市场营销教研中心
财会教研中心
电子商务教研中心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中心
电子商务中心
信息资源与系统中心
大系统仿真中心
竞争与规制中心
GIS与信息管理中心
竞争力与IT经济中心
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
院长室 副院长
办公(原文法)
办公(原语言)
办公(传真)
资料室(原文法)
资料室(原语言)
实验室(原文法)
实验室(原语言)
教务科(原文法)
教务科(原语言)
国际汉语培训中心
大学英语教研室
研究生英语教研室
日俄法教研室
专业英语教研室
行政办公室(传真)
应用数学教研中心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中心
大学数学教研中心
大学物理教研中心
应用物理教研中心
理论物理教研室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
光信息基础科学研究室
光通信与光电子学实验室
光学量子通信实验室
物理电子学实验室
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中心研究室
实验中心准备室
办公室(传真)
日校教学管理部
北京学习中心
学生支持服务中心
自学考试办公室
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部
第一教研中心
第二教研中心
网络教育技术研究所
本部办公室(传真)
宏福办公室(传真)
教务管理办公室
汉语教研中心
英语教研中心
数理教研中心
民族理论教研中心
本科生管理办公室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执行院长副院长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秘书室(传真)
网络服务基础研究究中心 主任室
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主任室
网络管理研究中心 主任室
宽带网研究中心 主任室
网络智能研究中心 主任室
网络安全研究中心 主任室
信息网络中心 主任室
先进光通信系统与网络 研究中心
主任室(传真)
先进光网络研究室
无源光网络研究室
光网络与光信息处理 研究室
光通信系统研究室
新型光电子器件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室(传真)
通信光电子学研究室
光波与光信息基础科学 研究中心 主任室
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近现代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学生工作办公室
校区心理咨询室
校区计算机实验室
校区多媒体中控室
校区语音实验室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综合办公室(行政)
综合办公室(党务)
综合办公室(传真)
(就业指导)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招生办公室(传真)
国际交流(传真)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电子与自动化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艺术与传媒学院
基础教学部(体育组)
教研室主任室
后勤室(传真)
版权所有?北京邮电大学
地址:北京市西土城路10号
邮编:100876 京ICP备 号 京公网安备
其他人浏览过
” 相关文章推荐
郑重声明:本站资讯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和频道,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会员咨询QQ群: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当前位置: >>
北邮信通院导师介绍减缩版
一、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田宝玉、林家儒导师组: 田宝玉、林家儒导师组:周炯,男,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信息论奠基人,长期以来从事信息论、通信理论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了“中 国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政策”“高速信息网中关键基础问题”等国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 、 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原邮电部“七五”期间重大科研一等奖、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专著《信 息理论基础》《通信网基础》分别获得原邮电部全国邮电院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材 、 特等奖、原国家教委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 吴伟陵,男,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参信道的信息 传输、移动通信及信息理论与编码。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承 担 973、863 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国家奖励两次、部级奖励四次。近年来公开发 表论文 200 余篇,专利 7 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 4 本: 《信息处理与编码》《移动通信原理》《通 、 、 信原理》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信息论分会主席,广电总局科技部专家 委员。 田宝玉,男,1946 年 8 月出生;北邮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博士生 导师;1969 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2 年获北邮信息论专业硕士学位;长期从事科 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移动通信、信源编码理论与技术;完成多项部队、 国家、部级以及横向合作科研项目,多次获军队科技成果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工程信息论》《信 、 息论基础》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通信原理》 、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等教材。现任中国通信学会 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林家儒,男,1958 年 1 月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信息与通信理论、移动通信、通信系 统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和部级项目五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进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973) 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三项。出版论著五本,在 IEEE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 和 EI 收录 20 余 篇,发明专利 5 项。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 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成员。 吕铁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会员。2000 年 12 月毕业于电子科技 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博士学位。2001 年 1 月到 2002 年 12 月,在清华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 年 4 月到北京邮电大学任教,同年加入美国常春藤大学之一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工程学 院 BINARY 研究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5 年 6 月破格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 年度入选教育部 “新 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091)。在世界权威通信和信号处理杂志――IEEE Trans. on SP, IEEE Trans. on Comm.,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 Eurasip Journal of ASP, IEICE Trans. on Comm,IEEE SP Letters, IET Electronics Letters 等上,和国际著名通信和信号处理会议――ICC、 GLOBECOM、ISIT、ICASSP、VTC 和国内信息领域的权威杂志――《中国科学》等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 其中 SCI 检索文章 10 多篇,EI 检索文章 6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0 多项,其中已授权 2 项。受邀担 任 IEEE ICCCAS’ 2007 技术委员会成员、 IEEE ICCS’ 2008 和 IEEE ICC’ 2010 的分会联合主席(Co- Chair)、 IEEE ICUWB’ 2009 的技术委员会成员。 2008 年 9 月前往世界著名一流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的电子工程系作客座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与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享有“DSL 之父” 美誉的 John M. Cioffi 教授进行数字通信方面的合作研究。 5 年负责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近 20 项, 近 作为负责人承担了 10 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 点专项科研基金等;作为主研人参加了 9 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项目等。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 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理论和设计; 物理层安全技术;通信中的智能信号处理等。主要的学术任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 基金评审专家; IEEE Transaction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的审稿人。联系 电话:010- Email:lvtiejun@bupt.edu.cn 王晓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 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2001 至 2002 年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 移动通信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8 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工作。正在承担国家 863 项 目“新型宽带无线网络多用户协作传输关键技术研究”“无线协作广播/组播的多级传输与冲突控制”和国 , 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虚拟多天线的协作广播”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技术开发项目“智能通 信干扰模拟器”等,在 LTE、协作通信、MIMO-OFDM、协作定位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 60 余篇,申请发 明专利 4 项。 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与网络融合,信息与通信理论,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等。Email: cpwang@bupt.edu.cn 张惠民,男,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学会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主任。1965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长期从事通信 网,通信理论方面的研究。负责和参与近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 863 项目,多项信息产业部、 校级资助项目,数十项企业横向项目。多次获得邮电部科技进步奖,全国科技大会、北京市科技大会等多 项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被 SCI,EI 和 ISTP 收录近二十篇。 吴晓非,男,1968 年出生。工作于信通院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 年毕业 于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师从周炯先生。此后一直工作于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主要研究复 杂网络,移动通信和 IP QOS 领域。 郭莉,女,1968 年 7 月生人, 工学博士。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 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软件无线电、嵌入式系统设计。主持和参加的项目包括 国家计委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 973 项目、国际合作项目 等。 2003 年前往德国 FH Darmstadt 做访问学者,作为中方负责人参与德国教育和科技部支持项目的开发 研究工作。 多次在国际会议和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为微软全球‘ImageCup’ 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全球第二名指导教师。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 奖。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会员。 张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 年和 2001 年分别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 2000 年 12 月至 2004 年 6 月在韩国情报通讯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 (Research Fellow) 研究。 2004 年至今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2006 年 9 月至 2008 年 6 月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2008 年 7 月起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目前研究方向为:信息编码、3GPP LTE(SAE)演进、移动互 联网智能业务开发、宽带无线接入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项目以及国际 科技合作项目, 发表论文 20 余篇, 其中 SCI 论文 5 篇。 出版教材、 专著、 译著 2 部。 联系方式: 010-, zhanglin@bupt.edu.cn, http://ant.sice.bupt.cn 罗新龙,男,1972 年生,2001 年 4 月于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 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学会仿真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兴趣为最优化算法、 数值微分代数方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 结构生物信息。 以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在 Optimiz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等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 篇,其中在 SCI 检 索的杂志发表和接受发表的论文 4 篇。具体发表论文情况见申请人的发表论文部分。以第一作者申请和获 得国内授权专利 4 项(见申请人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部分),作为项目的主要参加人员完成数项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和公司预研项目。更多其他信息请见个人主页:http://www.anianet.com/lxx。 牛凯,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 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迭代同步理论与算法研究” 、 863 项目“远距离通信中编码调制与同步的联合优化” ,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各个通信企业有广 泛的技术合作。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牛凯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6 项,其中 7 项已获得授权。主要 研究方向为:迭代信道编码、MIMO 空时信号处理、跨层优化、认知无线电、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电子 邮件:niukai@bupt.edu.cn 贺志强,男,硕士生导师,现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理论与技术中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4 年于北京 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理论、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网络。作为 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 973、 863 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年来发表 SCI/EI 检索文章 40 余篇,出版信息理论与编码方面的国家级 规划教材 3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8 项,获通信标准提案接受 5 项。IEEE 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 吕旌阳,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 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任教。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主持完成多项 3G 与 LTE 项目,合作完成某 高速数传短波电台设计;主持高铁通信信号多项核心设备的国产化设计与研制,设备已通过欧盟 CEDEX 中心和中国铁道部的认证,目前已在国内应用并打入国际市场。目前主持某国家实验室核心软件平台的研 制。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实验室经费充足,具备射频、FPGA、嵌入式系 统的实验条件。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理论与工程实现。电子邮件:lujy@bupt.edu.cn曾志民导师组: 曾志民导师组曾志民,男,1956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 责任教授。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现任北京 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 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 B3G/4G 系统的关键技术、认知无线电及认知网络 理论及技术等。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及与科研院所 和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 4 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冯春燕,女,1963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 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宽 带无线通信系统空中接口关键技术、无线核心网网络结构及控制策略、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技术等。主 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项目,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 表论文几十篇,出版著作 4 部。现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石晶林,男,1972 年生,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1999 年获北京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 学位,1999 年-2001 年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后。2001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 所工作,现任中科院计算所无线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下一代异构 网络智能管理与控制,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空中接口关键技术,以及 IPv6 和移动 IPv6 关键技术等。主持 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几十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近 百篇;出版专著两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IEEE 中国分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北 京信息通信协会高级会员, 国家信标委宽带无线多媒体组宽带无线多媒体通信 MAC 技术标准小组组长等。 纪阳,男,1972 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负责人。2002 年毕业 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应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和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 863 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 框架项目以及与国内外运营商和制造商之间的横向科研项目。 裘晓峰,女,1969 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获硕士学位。现为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教师。多年来从事与宽带网络与业务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曾 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5 项, 负责企业合作项目多项, 获部级科技进步一、 二等奖各一次, 发表多部专(译)著,申请专利 4 项。近几年的主要研究有:分布式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下一代核心网 络架构、P2P 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 朱新宁,女,1970 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成员。 分别于 1992 年和 1995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硕士学位。长 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及新技术,包括 B3G/4G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射频测试技术、无线核心网网络结构及控制策略技术等。先后承担并完成了 多项国家 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以及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项目。 张同须,男,1964 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 技术研究室兼职教授。1987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通信与电子系统工学硕士学位。多年 来一直从事大型电信网络的工程设计工作, 现致力于 IP 及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研究工作。 曾组织并 承担了 CHINANET 等大型全国性 IP 骨干网络的工程设计,并编写了有关的技术体制和设计规范,获多个 国家及部级奖项,发表数十篇论文,出版两本专著。2001 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徐强,男,1977 年生。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兼 职副教授。分别于 1997 年和 2000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硕士学位; 2005 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超大 规模片上系统的设计、调试与测试。目前已在上述领域于重要的国际期刊、高质量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 文章;获 2004 年欧洲设计自动化与测试大会最佳论文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 授,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二、无线通信教研中心王文博导师组: 王文博导师组王文博,男,1965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校 工作至今。2002 年 6 月至 2008 年 8 月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现主要从事无线移动通信方 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省部级奖励,并获国务院政 府特殊津贴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合作发表了 200 多篇 论文,出版著作 10 部。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并兼任“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业与信息化部“TD-SCDMA 科研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 会理事、国防通信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北京通信学会常务理事. 全庆一,男,1967 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 年西电学士(信息工程系) ,1993 年西电硕士(信 息工程系) ,1997 年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博士(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 年在北京邮 电大学电子学与通信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 年至今在北邮任教。期间, 年在韩国产业 技术大学访问。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技术及其应用。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卫星定位和无线传感器网 络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qyquan@bupt.edu.cn 啜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 年北京邮电学院无线通信学士,1999 年北京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 系统硕士。2006 年 7 月-2007 年 7 月到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Drexel)作访问学者。近年 来在学报、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了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等教材和专著 6 部; 参与编写 2 部。 近年来作为主研人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 “863” 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包括华为、普天、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通信著名企业的项目;参与和 领导研发了 CDMA 网络规划软件和 CDMA 优化后处理软件以及 CDMA 系统仿真软件、 TD-SCDM 网络规 划和优化软件等。目前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领导的移动技术实验室隶 属于 WSPN 和“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相关理论以及无线通网络的性 能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理论,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分析和软件开发等。联系电话:
Email:chuai@bupt.edu.cn 办公地点:明光楼 7 层 719 郭文彬,男,1994 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7 年和 2005 年分别获得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电子工程) 。1997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研究中心任副教授。2006 年到 2007 年进入亚利 桑那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学习。研究方向:通信理论,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系统多终端信源编码,认 知无线电。 胡春静,女,1969 年生,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属于 WSPN 实验室。1991 年北京邮电 大学学士(通信工程) ,1994 年北京邮电大学硕士,2007 年北京邮电大学博士(通信与电子系统) 。1994 年留校任教至今,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 发表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著作 4 部。 纪晓东,男,1964 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移动通信及移动 IP 技术。参加了国家“973”“863”项目等多项国家及部级项目以及 、 横向项目,在学报、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靳浩,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 年 6 月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电路与系统工学博士学位, 目前任职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无线通信中心 WSPN 实验室,作为主研人曾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电联(ITU-T)的跟踪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发和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 合作撰写著作 1 本,现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目前的研究方向为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关键技术以及 NGN 的核心网络技术等。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hjin @bupt.edu.cn 实验室地址:教 2 楼-123 室 彭木根,男,1978 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 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 年毕 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从事 TD-SCDMA 和 WiMAX、无线 Mesh 等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和网络 规划优化等研究工作。目前研究重点为 LTE 和 LTE+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算法及性能评估,无线协同网络、 多跳中继网络和协同网络编码等的理论研究。负责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 家科技重大专项多个科研项目,同时和国内外多个著名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公司有着紧密的项目合作。已出 版学术著作 8 本,发表 SCI 检索期刊论文 16 篇,EI 检索论文 8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3 项。担任国际学术 期刊 IJCS 责任编辑,同时是 PlanNet 和 WiCON 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者之一。 吴湛击,男,1977 年生,硕士生导师,江苏宜兴人.2004 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信号与信息处理”专 业方向的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统一编译码理论与应用”获得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全国 。 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2004 年 7 月至 2006 年 7 月,在松下电器尖端移动通信研究所做高级研 究员。 2006 年 7 月至今, 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任教, 副教授。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 IEE 在 (IET) Electronics Letter 和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三十 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9 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863 项目 多项.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主持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科学技术 研究重点项目,科研经费充裕,任务量饱满.还是工信部所主导的 LTE+标准组和 IMT-advanced 技术推进组 都特邀的技术专家和编码调制标准技术的主要贡献者,现在担任现担任工信部 LTE-advanced 标准上行传 输技术专题组的副组长。同时,还是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邀请的 4G 技术的评估专家。此外,还 是国际著名学术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transaction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和国 内 著 名 学 术 期 刊 《电 子学 报 》 《电 子 与 信 息学报 》 等 的 审 稿 人。 电 子信 箱 : wuzhanji@bupt.edu.cn, ,
赵慧,女,1980 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 2003 年、2006 年在天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北 京邮电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任教。近年来一直从事移 动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包括 863 计划在内的大量研究项目,在 MIMO 检测技 术、 MIMO-OFDM 系统设计和自适应传输技术等研究及其仿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近年来在国 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申请专利 12 项,合作撰写著作 1 本。作为高校代表,积极参与了 国内 IMT-Advanced 标准推进组的会议,提交了多项提案,并被写入技术框架报告。主要研究方向:下一 代无线通信网的空口关键技术。联系电话: 郑侃, 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高级会员, IEICE 会员。 分别于 1996 年、2000 年和 2005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西门子(中国)有限 公司、法国电信研发中心等国际企业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协同无线通 信关键技术、多天线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和软件无线电等。迄今为止以第 1 作者在 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 on Broadcasting 等国际期刊、国际会 议以及国内核心期刊等共发表或已接收的论文约 50 余篇(其中包括 SCI 数据库索引 8 篇) ;曾获得北京市 第八届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二等奖、北京邮电大学 2005 届优秀博士论文。目前主持多项国家项目,包括国 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并担任多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项目主研人之一。 蒋华,男,1962 年生,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主任。研究 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电子邮箱:jh@besti.edu.cn 陈运清,男,1964 年生,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技术部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 师。主攻宽带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具体包括了支持多业务的 IP 承载网设计、MPLS 互通技术、城域网优 化、FTTH 与家庭网络的混合研究、电信级 IP QoS 网络研究等领域。近年来他所负责完成的项目多次获得 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的院长基金奖励和集团的奖励。他获得了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年度院级 21 世纪人才的荣誉和 2004 年度中国电信集团级优秀人才奖励,于 2004 年成为中国电 信科技委数据专业组的成员。研究方向:无线通信。电子邮件:.cn 李广成,男,1963 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兼职硕士导师。现任烽火通信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副总裁。1983 年北京邮电学院无线通信学士,1986 年北京邮电学院电路信号与系统硕士。中国 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委员。曾承担涉及光纤通信监控系统、电信管理网 TMN、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 等内容的国家、信息产业部(邮电部) 、湖北省级重点项目 20 多项。完成了 “中国光通信监控技术体系”“中国电信管理网框架”等项目的研制;研制成功了 OSV-9200 区域光通信 、 监控系统、SEMS10/20 型 SDH 网元级管理系统。发表了“SDH 网络管理系统的原理与实现”“光交换 、 技术及其应用”等技术文章十多篇。获得邮电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 1 次。主持了国家“863”项 目“SDH 2.5G 光传输设备的研制”“8x2.5G DWDM 系统的研制”“光传输管理平台 OTMP9800”“自动 、 、 、 交换光网络 ASON 设备研制”“基于 WEB 的网络开放式管理平台的研究”等项目的研制工作,他获得国 、 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他在网络安全领域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部项目“大规模 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的工作,2007 年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曾先后获得湖北省 计算机类“十大技术能手”称号、邮电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信产部信息产业 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李景春,男,1966 年生,教授级高工,信息产业部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总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于 1998 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曾经担任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频谱工程处处 长,现为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总工程师,并担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频率工作组(WG8)组长,全国无线 电干扰委员会 H 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课题,取得丰硕成果。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电子邮箱:lijingchun@srrc.org.cn 刘辛越,男,1962 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信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硕士导师,北京邮电大学 兼职硕士导师。现任北京创原天地科技公司董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副主 席、全国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1984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无线通信学士,1999 年获邮电科学研究院硕士。 曾主持制定信息安全国家标准三项、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标准三项、电信运营商企业标准十多项,主持完 成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密码管理局信息安全专项六项,支持完成国家和行业重大信息安全 项目、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平台项目、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30 多项,发明专利多项,获信息产业部、国家 密码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系统、互联网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电信 增值业务系统。联系方式: .cn 孙少凡,男,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与王文博老师为同一导师组,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 号处理。 孙震强,男,1964 年生,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 司 北京研究院无线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委员会移动专业组成员。自 2002 年加 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以来,一直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方面的研究,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多个科 研项目。在日本筑波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曾在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担当研究员一年半,主要从 事无线数据通信协议和差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两部著作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 上发表过 50 多篇论文。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电子邮箱:.cn 吴广颖 ,女,教授级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规划部网络规划研究室主任。 长期从事 IP 数据网络规划和研究工作,主持开展和研究 3G 网络规划项目,曾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多篇。 电子邮箱:.cn杨大成导师组: 杨大成导师组杨大成,男,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与移动通信相关的研究,硕士研究方向:移 动通信。 杨鸿文,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 年生于甘肃,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杨鸿文教 授是无线通信教研中心主任,国家级精品课程《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第四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 常永宇,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 年生于北京,现任职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无线 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或 参与了国家 973 计划、863 计划及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和重要 国际会议发表论文 10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5 项;主编、参编著作 9 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 袁超伟,男,48 岁,湖南人,1994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 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 ,主要研 究领域是未来无线通信中的关键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理论及其应用、网络巡检与测试、无线网络优化等。 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其他协作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申请发明专利 3 项, 出版学术专著译著 7 部。主要参加科技类社会活动经历:北京市电子信息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学 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委。E-Mail:. 桑林,教授,硕士生导师,信通院副院长,中国通信学会和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无线通信、 宽带接入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多项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企业合作进行的应 用课题。近年来,主编及参加编写教材、专著、译著多本。发表国内外论文 10 余篇。获省部级奖励多次, 并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研究方向:移动通信。E-Mail:sanglin@bupt.edu.cn。 楼培德,男,1962 年生于江苏,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研究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技术和移动信 息化产业政策,移动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曾多次获得过省、部、市科技奖、发明奖。曾担任过国家科委 “863”计划“317”通信主题光通信专家组成员。曾经分别担任过电子工业部通信产品与系统装备司无线 处处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通信产品处处长,推动并具体规划指导了国家移动通信产业化重 大专项的实施,直接推动了中国移动通信国产手机制造业的诞生和发展。楼培德同志现兼任中国移动通信 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和中国标准化协会多媒体通信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王亚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 3G 和 B3G 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移 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级和链路级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承担或参与国家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 2 本,在国内外 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申请 PCT 国际发明专利 2 项,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研究 方向:移动通信。Email: wangyf@bupt.edu.cn 张欣,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作为主研人员或负 责人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973 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五部;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八项。 研究方向: 移动通信。 Email: xin.zhang@ieee.org 程卫东,女,教授级高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移动通信研 究院科技管理部总经理。1994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 年自今在中国移动通信集 团公司工作,先后从事并负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测试技术研究等工作。负责和参与的项 目分别获信产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科技创新二等奖, 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研究生的招生方向是移动通信, 在研究生培养上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研究生将参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和各类试验测 试工作。研究方向:宽带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Email:
王晓平,女,教授级高工,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信北京研 究院副总工程师。1996 年至今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工作,先后从事并负责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规划、互联 网络技术与业务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负责和参与的项目分别获得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信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申请多项专利。研究生 的招生方向是宽带移动通信技术与业务。在研究生培养上将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实 践能力的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研究生可以参加中国电信研究院的科研项目等相关工作。研究方向:宽带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 Email: .cn。 三、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 蔡安妮导师组: 蔡安妮,女,1943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 分校博士。专业领域为多媒体通信、图像与视频处理、模式识别、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等。先后主持过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国防科工委、计委专项和公安部等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曾入选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三) ;完成的国家计委重大部门专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内、外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出版专著、译著 6 部,其中与国外同行共同出版英文专 著 1 部;撰写的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美国光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 国际光电工程师学会收入 20 世纪该领域的 MileStone Book。email: annicai@bupt.edu.cn 。 门爱东,男,生于 1966 年 2 月,教授,博士生导师,图像处理和传输实验室。 于 1987 年和 1994 年 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研究领域是图象和声音处理、数字电视广播和 宽带多媒体通信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次和二等奖 1 次,以及“北 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 “北京市青年学术带头人” ,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等。 担任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多媒体技术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 特邀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委员和广播电视分会委 员,中国电子学会和通信学会高级会员。 王雷,男,1969 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宽带通信与网络安全实验室。1993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 工学学士学位;1997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 年至今,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主 要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通信技术、IP 网络 QoS 技术、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先后负 责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发改委产业化基金等多个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 利 1 项;主持完成了 AVS 第 8 部分和第 9 部分的制订工作;合作出版教材 3 本;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 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 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消费电子分会委员,AVS 工作组系统专题组联合组长。 全子一,四川人,1929 年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图像处理和传输实验室。1990 年开 始博士生培养。参与并主持我国黑白与彩色模拟广播电视国家标准的研究。开发的数字广播电视与编、解 码设备首次用于我国卫星传输和地面广播电视节目。 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一、 二等奖 6 项。主编大学教材 8 本。现从事分级编码及移动多媒体的研究。 苏菲,女,1973 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2000 年获得北京邮电大 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2008 年 1 月至 2009 年 1 月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模 式识别、图像处理与生物特征识别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三 十多篇,其中 SCI 检索 9 篇,EI 检索 11 篇,ISTP 检索 6 篇。合著完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数字 信号处理基础》《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以及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共 3 本,独立完成译 、 著一本( 《数字音频原理与应用》 ,77 万字) 。申请专利 3 项,已授权 1 项。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部门重点专项、教育部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其中负责的国家计委部门重点项 目“全微机化分布式并行处理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衍运,女,1964 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工学博士。专业领域 为图像与视频处理、模式识别等,现在的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识别、视频监控、智能交通等。作为主 要参加者参加过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委重点专项、国防科工委重大项目等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 担过多个企业横向课题。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学奖贰等奖。参加合编教材 1 部,发表论文 10 余篇。email:zyy@bupt.edu.cn 李绍胜,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目前从事无线通信 系 统 硬 件 设 计 以 及 软 件 无 线 电 、 多 媒 体 处 理 的 应 用 技 术 研 究 。 联 系 电 话 :
Email : lss@bupt.edu.cn。 黄孝建,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移动多媒体信息处理。从事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专 长视音频技术、多媒体通信、宽带通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xjhuang@public.bta.net.cn 王海婴,女,1963 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视频处理与通信实验室。1986 年获北京邮电学院工 学学士学位,1989 年获北京邮电学院工学硕士学位,2009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9 年留校 任教至今。研究方向: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音视频信号处理及抗误码传输、多媒体 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等。主持及参加完成过多项国家、省部级、军队及企事业科研项目,在重要学术刊物 及会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联系电话: E-mail:why@bupt.edu.cn景晓军导师组: 景晓军导师组景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生物识别及多媒体通信实验 室主任,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科学中国人 2008 年度人物,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 863 项目评 审专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5 年、1999 年于国防科技大学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 年至 2002 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做博士后。2003 年 10 月为国际 WSEAS (World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cademic and Society) 协会希腊雅典特殊会议主席。2004 年 4 月为国际 WSEAS 协会美国佛罗里达特殊会议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信息安全、图像处理、指纹识别、信息融合。近年来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 863 课题、军队 973 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研究项目及多项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其中亲自主持并完成国 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在研 7 项,多次获得科研奖励。2003 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著名期刊 和会议上发表文章 40 多篇, 其中有 20 多篇进入 SCI、 检索。 EI 出版著作 8 部。 联系电话: ; E-mail: jxiaojun@bupt.edu.cn 陈磊,男,生于 1967 年 1 月,博士,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数字电视、视 音频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及成果产品化工作;在科技部、北京市资助下,以企业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 面向市场开展科研工作。相关工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 次)、 “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1 次,二等奖 1 次)“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1 次) 。研制成功“数字电视 编码、解码、复用、调制系统”“数字电视网络适配系统”“数字电视码流分析及监测系统” 、 、 ,等。目前 项目:新一代视音频编解码系统、数字电视 IP 传输系统、下一代广播网(NGB)关键技术、数字电视广 播单频网(SFN)传输适配系统、高码率复合 TS 流光传输系统,等。研究方向:数字电视、下一代广播网 (NGB) 、IPTV。联系电话:010- Email: leichen@bupt.edu.cn 孙松林,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会员。目前研究内容包括 H.264 视频编码、CDN/IPTV 等 多媒体通信技术、OFDM 无线通信技术及信号处理、DSP/FPAG/ARM 等嵌入式系统的研究等。已在国内 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 合作出版教材、 专著 3 部, 先后承担或参与了 10 余项国家级、 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 研究方向: 无线多媒体通信与信号处理、 嵌入式系统。 联系电话:
Email: slsun@bupt.edu.cn 苏放,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目前研究课题包括移动通信技术, 异构网络融合研究、 无线 Internet 应用等。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申请专利 4 项,获得专利 1 项,合作出版 教材、专著 2 部,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企业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技术,异构网络融合, 无线 Internet 应用。联系电话:010-, Email: sufang@bupt.edu.cn李学明导师组:李学明,男,1969 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媒体实验室。1992 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 1997 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到北京交通大学信息所做博士后,1999 年到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教 学科研工作, 2002 年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并讲授多媒体课程。 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 视频编码与传输、多媒体通信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企业研究开发项目,获国家科 技进步三等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次,出版专著 1 本、教材 1 本、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 现为北京电子学会广播电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 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 别红霞, 1971 年 5 月生。 女,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数字媒体室。 2000 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 2001 年任教于北京邮电大学。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多媒体通信,主要从事多媒 体信息处理、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 863 重大专项项目子课 题、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及军方项目等二十多项科研项目,在数字图像 与视频处理算法、DSP 多媒体终端及 PowerPC 嵌入式通信系统及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方面取得了多项有 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多篇。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 协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 魏芳,女,1978 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字媒体实验室。2004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 息处理博士学位。2002 年曾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主要从事视频编 码与传输、数字图像处理、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 究工作,并承担了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在视频编码、图像处理、数字电影、IPTV 等领域发表了学术论文 二十几篇,其中多篇论文为 EI、ISTP 检索,并参与了两本专著的撰写工作。现为北京电子学会广播电视 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 陈建亚导师组(咨询电话: 办公室: 陈建亚导师组(咨询电话:,办公室:明光楼 814) : 刘韵洁,男,1943 年 1 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曾主持 我国公用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高速宽带网的设计、建设与经营工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主持设计、建设与运营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 ,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向 下一代网络演进的一次大规模成功的实践。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 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 59 篇,专著 7 部。 李书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 年 6 月出生,1999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URSI)青年科学家奖。北京邮电大学――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联合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 向:无线通信中的射频理论与技术和电磁兼容;主要研究内容: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无线通信中射频电 路设计相关理论与技术及射频检测技术等。电磁兼容关键理论与应用技术;电磁环境仿真技术与干扰抑制 对策,手机电磁辐射 SAR 值仿真技术,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等。近年承担国家 863 项目重大专项:射频识 别应用中的通信测试技术研究;工信部重大专项:TD-SCDMA 网络性能仿真及实测评估;国家自然基金 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多项横向项目,如:2008 年奥运会无线 电设备自动检测系统集成,奥运移动检测专用软件与测试平台集成,其中“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无线电设备 自动检测平台”项目获 2008 年中国通信学会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EI 收录论文五十余篇, 译著、教材数本,专利数项。 Email: lisf@bupt.edu.cn。 尹长川: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会员。1998 年获北京邮 电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 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2004 年,澳 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 年,美国 Texas A&M 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863 等国家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 10 余项,出版专译著 3 本,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发表论文 100 余篇。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E-mail: ccyin@bupt.edu.cn 刘丹谱:博导,教授,中国通信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会员。1998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02 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05 年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 MIMO、OFDM 和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 计划以及企业合作项目,已发表论文 60 余篇,出版教材和教辅 2 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 11 项。目前的研 究方向主要为多跳蜂窝网、60GHz 毫米波通信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和 MAC 层技术。Email: dpliu@bupt.edu.cn 陈建亚,男 1951 年 4 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交换技术、接入网、下一代网络理论与技 术、通信网络管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曾承担国家 973 计划项目、863 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 企业合作等多项大型科研项目,80 年代末研制开发了我国第一代数字程控交换机,发表论文 40 余篇,教 材及专著 5 本。目前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王振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 年、2002 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分别获学士和博士学位。作为主 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一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 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主要从事下一代网络、P2P 技术、分布式多媒体、嵌入式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尤 其侧重于实际系统的开发,具有较为丰富的软硬件研发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 孙礼: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宽带接入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 作。曾参与完成数字交换机设计、模块化路由器、IP 语音网关等项目的研制和开发以及国家 863 项目的研 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与无线接入。 李剑峰,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方面的研究 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 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 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目前承担 NSFC 项目“车辆无线通信网络的跨层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工作。电子邮件:lijf@bupt.edu.cn 罗涛,男,博士,IEEE 会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 年美国 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 863、自然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 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主编、参编专著和译著各 3 部,教材和教辅各 1 部,提交技术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 已授权 6 项。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网络技术,包括 OFDM、MIMO、WAVE、协同通信及认知 无线电技术等。目前承担 NSFC 项目“认知无线电系统中多用户协作分集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工 作。电子邮件:tluo@bupt.edu.cn 郝建军,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学士学 位。1993 年 4 月在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 年 7 月北京邮电大学获 得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通信理论和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 863、自然 科学基金(NSFC)等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 20 多项,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 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20 篇,提交技术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已授权 6 项。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 信理论、网络技术以及嵌入式通信应用,包括协同通信、认知无线电技术、无线车载通信和网络编码等。 E-mail:jjhao@bupt.edu.cn 崔鸿雁: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会员,2006 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2009 年曾在墨尔本大学以及悉尼 CSIRO ICT Centre 进行短期访问。曾主持和参与 973 计划项目、国家 863 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 10 余项,发表论文 30 余篇,出版专著 2 本,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项。目前是《电子学报》 《通信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WCNC,VTC 等学术期 刊和会议的审稿人。研究方向为新型下一代网络,网络资源管控与测量,用户移动性管理。 余浩:男,1971 年 7 月生,博士,副教授,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宽带交换、高速路由及下一代 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 20 余篇,完成 10 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下一代网 络及智能信息系统。 邓泽林:男, 1967 年 9 月生,高工,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汉铭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长期 从事通信网、智能网、ISDN 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数据通信、交换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 发表论文 8 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 纪越峰导师组(咨询电话: 纪越峰导师组(咨询电话:,hzt@bupt.edu.cn) : 纪越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 863 专 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获国家科 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省部级以上教学 科研奖励与荣誉称号 30 余项。 韦乐平,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博导。研究领域是光纤通信和宽带通信网。已发 表 100 余篇论文和 8 本著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 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博导。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 宽带通信网的研究。目前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 973 计划专家 顾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陆月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2000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 Lucent 和 IDN 公司,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智能光网络、可编程网络、网络 安全、高性能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 863 计划、973 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研究项目。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在《DCDI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电子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 , , ,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乔耀军:男,博士,副教授。2000 年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 就职于 Lucent 和 Fujitsu 研发开发中心, 长期从事光接入网, 高速光传输系统和光交换网 络的研究与开发, 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 863 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 论文二十余篇。 田慧平: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传输与超快过程、光纤通信与光子 晶体。参加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 973 项目、863 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主持 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 者。著名 SCI 期刊 《Physical Review E》《Optics Communications》 等审稿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 , 会议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E》《Journal of Society of 、 , America B》《J. Phys. B》 , 《Applied Physics B》《Optics Communications》等著名期刊。 、 孙咏梅,女,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与纪越峰教 授同一导师组。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光突发交换网络以及数据网与光网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 人和主研人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等科研项目, 在 IP 层与光层的动态适配技术、光包交换技术及光突发交换网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 文,其中 SCI/EI 检索 5 篇。同时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 1 项,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次,合作 出版教材 1 部。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 王宏祥,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与纪越峰教 授同一导师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波技术与宽带信息网,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教育部等研究项目,在面向业务的光波长可调谐接收技术、光突发交换网络、 高速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 5 项,在《IEEE Photonic Technology Letters》《Proceedings of SPIE》《光学学报》《光子学报》等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 、 、 、 文 20 余篇,多篇文章被 SCI 和 EI 检索,合作出版专著一部. 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 李慧,女,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与纪越峰教授 同一导师组。从事光网络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参加过多个国家 863 项目和企业项目的研发,在多业务 融合的光互联网管理、光网络规划和优化、宽带光接入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 APOC、ICCC、 ISCIT、CHINACOM 等本领域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 5 篇已被 SCI/EI/ISTP 三大检索 收录,合作出版 1 部著作,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与纪越峰教授同一导师组。 温向明导师组(咨询电话: 温向明导师组(咨询电话:,) : 温向明,男,1959.4,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中心责任教授。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中国通信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竞赛委员会主任。近五年 来发表论文 100 余篇,在研项目 7 项,已结题项目 8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3 项,省部级项目 7 项,均为项 目负责人,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方向:宽带移动通信理论、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博士) 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LTE 及 IMS 网络融合技术、信息检索与过滤技术(硕士) 。 电子邮箱: xiangmw@bupt.edu.cn 武穆清,男,1963.7,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教 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工作。1981 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电 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由法国科学院资助在法国巴黎阿尔卡特研 究中心和法国高等电力学校(Supelec)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第四代移动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 主要从事宽带通信网中业务流量控制与性能分析、无线自组织网络、特宽带通信技术(UWB) 、定位技术 与业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以及通信网理论的教学工作。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主任。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 员。研究方向:宽带网络理论与信息处理(博士)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硕士)联 系电话:010- 电子邮箱 wumuqing@bupt.edu.cn 刘勇,男,1962.10,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大学进修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日本进修数据通信,在美国硅谷进行多媒体通信项目的合作开发。在科研方面,作为 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承担过多项国家级,部级以及横向项目。目前所在的研究领域和所从事的主要研究 方向: 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研究应用,多媒体通信协议,图像压 缩,识别和检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博士)移动通信、多 媒体通信(硕士)联系方式:电话:010- E-mail:liuyo@bupt.edu.cn 张智江,男,1963.8,博士,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 程国家级人选,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现任中国联通技术部总经理。1994 年在中山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科 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并在中山大学完成信号处理与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负 责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的重大科研项目;已获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 10 项;著有技术专著 16 部;被国 际标准组织采纳文稿 27 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省部委科技进步奖 16 项,其中 一等奖 6 项。 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及 移动通信和终端方面的教学工作。担任信息产业部科技委专家咨询组成员、信息产业部通信设备进网评审 专家组成员、 第三代移动通信评估专家组成员、 中国通信学会成员、 中国标准化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兼职教授等。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终端(博士) 联系电话: 010- 电子邮箱: 徐春秀,女,1962.12,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 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先后进行过 IP 网络电话, 语音压缩编码, ATM 网络流量控制及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技术的研究。目前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 网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从事特宽带无线通信(UWB) ,Ad Hoc 路由算法,定位技术与业务等方 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联系电话:010- 电子邮箱: xuchunxiu@bupt.edu.cn 苗建松,男,1978.8,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 教研中心?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工作。1997 年考入吉林大学,2001 年获得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同年考入北京邮电大学,于 2006 年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宽带无线接入网, 移动自组织网络, 网络处理器与嵌入式处理技术。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曾参与多项国家级、 省部级及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 20 篇,其中 EI 检索 10 篇。主讲过网络 处理技术、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信息论基础、现代通信网等近十门课程。Tel:86-10- E-Mail: 或
廖青,男,1963.5,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参加了 ISDN、ATM 和下一代网络方面等 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教研中心.下一代网络实验室;从事于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通信网中信令技术和协议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宽 带通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理联系电话:010- 电子邮箱:liaoqing@bupt.edu.cn 陈德荣, 1937.11, 男,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在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网教研中心? 无 线宽带通信实验室工作。1960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通信与广播专业,留校任教。曾任北京邮电大学 培训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研究。现结合无线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的相关 领域做为课题,主要涉及针对 OFDM 的调制解调技术、图像监控组网技术、网管技术、高频电路收发信设 备等技术的研究。主要著作: 《移动通信技术》 (邮电出版社,主编)《数字移动通信》 、 (北京邮电大学出 版社,主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 (高教出版社,主编)等。主讲课程:同步系统原理;移动通信系 统;数字移动通信电路;高频电路收发信设备等。研究方向:宽带通信网技术、无线宽带网技术电话: 010- 电子邮箱: 陈自清,男,1964.7,硕士,教授级高工,兼职导师,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工作。1980 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获电信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 宽带通信网规划、 业务流量控制与性能分析、 通信网络架构设计、 信息服务业务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现任中国电信集团资深专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研 究方向:宽带通信 、下一代网络及信息处 理(硕士) .联系电话: 010- 电 子邮箱: .cn 张成良,男,1970.10,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网中心兼职教授, 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通信标准协会传送网组组长,中国通信 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委员,2002 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主持制定了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光波分复用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参加了 863 重大项目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工程,该项目获 2002 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文章 60 余篇。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LTE 及 IMS 网络融合技术、信息检索与过滤技术(硕士).联系电话:010- 纪红 导师组: 纪 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青联 IT 青年联谊会理事,IEEE VTC’ 2008 TPC,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评委。曾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高校第二届青 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工科组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企业特聘教授等 奖励。近年来一直从事宽带信息网络、移动通信、无线 P2P、无线分布式网络、无线异构网络、无线中继 网络、认知网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 年加拿大 UBC 访问学者。近年来完成国家 86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 863 计划项 目和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 出版教材及专著多部,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80 余篇, 其中 60 余篇被 EI 和 ISTP 收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21 项,其中已授权 3 项。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网 络. 郭志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骨干传输网与光城域网组网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光宽带及无线宽带接入理论与应用 技术研究、3G 无线接入网技术比较研究等,通信协议与性能参数测试功能终端的研究等。曾主持和参加 过国外品牌手机厂商新机型开发和无线接入解决方案研究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和部级项目等。现主要研究课题:宽带全业务光接入网理论与应用技术,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系统解 决方案,3G 高速无线接入解决方案,智能手机嵌入功能开发等。研究方向:光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测试 与优化、移动智能终端嵌入功能开发、 网络监控与管理 寿国础,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以及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的高级会员。 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4 次。曾负责或主研完成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 8 项,部级与企业合作项目 10 余项。1996 年在我国 首次研制成功了 V5 接口用户光纤通信系统和 V5 接口规程测试仪,并担任 1997 年中国电信接入网现场测 试组组长,促进了接入网在我国的规模化应用。2005 年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多功能一体化移动监控系统,系 统获得批量应用。2006 年负责起草完成的 CCSA 标准:EPON 测试方法由信息产业部批准实施,EPON 应 用在我国全面展开。现负责国家“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合作等项目。研究方向:光接入/无线接 入、高速网络安全、网络测试与优化、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应用。电话:010-;电子邮箱: gcshou@bupt.edu.cn。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 228 信箱;邮政编码:100876 胡怡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会员。长期从事通信与信 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光接入网、宽带无线接入、网络融合、通信仪表与测试 等。现主要研究课题:宽带无线接入网理论与应用技术,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系统解决方案,宽带无线网 络测试与性能分析等。负责或参加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以 及部级与企业合作项目。参与起草完成了 EPON 测试方法等光接入网相关标准。现参加国家“86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合作项目多项。研究方向:光接入/无线接入、网络测试与优化、网络融合、网络 监控与管理。 高泽华,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通信网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学学会会 员、北京通信信息协会会员。2002 年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并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原电信工程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项目涉及:移动通信(TD-SCDMA/LTE/WLAN 等) 、3G 增值业务、 无线通信、物联网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等多项项目,中国 移动等运营商项目多项,发表六十余篇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十五项,主编及参加编写教材三部。研究 方向:移动通信与物联网。联系电话:283728, Email: gaozehua@bupt.edu.cn 办公地点: 教三楼 739。 孙文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网中心。1998 年 7 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 学位。 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曾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 863 基金、 电子部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嵌入式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工作。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和计算机应用。 联系电话: 010- sunws@bupt.edu.cn 五、泛网无线教研中心办公地点: 明光楼 708Email:导师组: 张平 导师组:张平, 无线通信领域专家,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WTI) 所长、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教授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 国家科技重大 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 “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通 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并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平教授主持参与的项目曾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田辉,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B3G、4G 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无线网络研究。发表学 术论文 70 余篇,其中 SCI/EI 检索论文 65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24 项(2 项已授权,1 项转让);出版著作 9 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 863、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企业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通信 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研究方向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新理论及技术。 陶小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 国科协联合国信息咨商专业委员会委员,863 FuTURE 计划 4G TDD 特别工作组组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 人才,信产部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在无线通信领域主持多项 863、NSF 项目以及国家重大 专项等项目、三大检索论文 120 余篇、申请/授权专利 50/10 项。IEEE Trans. On VT、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电子学报》《中国科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邮智能科学与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