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50岁买重大疾病保险有5种病算多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相关文章推荐
两性热门话题
跑步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而且有一种跑步能预防阳痿的说法。那么,跑步能预防阳痿吗?
女性衰老是分为四个过程的,对女性衰老的4个阶段有充分认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抗衰老。
打呼噜怎么治用什么药治疗...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50岁前容易患上的几种病
核心提示: 《男性健康》网站近日归纳了多项权威研究,总结了50岁前可能会患上的6种疾病及其预防方法。(来源:生命时报)
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是体质最健康、身体最活跃的人也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美国《男性健康》网站近日归纳了多项权威研究,总结了50岁前可能会患上的6种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1.牙龈疾病。发表在《牙科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50岁前,一半人会患有这种口腔疾病。为降低这一风险,你应当尽早使用牙线。学者近期 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不用牙线清洁牙齿的人,95%有牙周袋(又称牙周盲袋,它位于牙齿周围,是牙周组织发炎后形成的)。此外,吸烟者患上牙龈疾病的风险 会上升71%。
2.肥胖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69%的成年人体重超重或肥胖。虽然其成因复杂,但摄入合理均衡的饮食和经常锻炼是预防肥胖症的最佳方式。
3.EB病毒诱发的鼻部肿瘤。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还与鼻咽癌的关系密切。大多数时候,这种病毒在身体里潜伏下来,不表现症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30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有30%的人携带有这种病毒。EB病毒主要是通过人与人接触,特别是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相关的宫颈癌。这种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会引起尖锐湿疣, 并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发表在《癌症流行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18~40岁的人群中有半数以上被这种病毒中的至少一个菌株所感染。它的大部分菌株基 本上是无害的,然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6型和18型与患上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着关联。安全的性生活是远离这种病毒的最佳方法。
5.诺如病毒导致的肠道感染。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估计,普通人在一生中会患上5次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道感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食品科学教授杰卡斯说:“粪便和呕吐物是诺如病毒的寄存地。诺如病毒总是不断出现新的毒株,因此人类对这种病毒只能获得短期免疫力。勤洗手,对周围出现胃肠道症状的人多加提防,出现脱水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6.单纯疱疹病毒引发的性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有约54%的成年人携带1型单纯疱疹病毒,16%的成年人携带2型。1型通常是口唇疱疹的罪魁祸首,而2型常引起生殖器疱疹。为了避免单纯疱疹病毒,除非你绝对确信性伴侣未被其感染,否则就要坚持使用避孕套。一项研究表明:每一次未受到保护的性行为会让人感染疱疹病毒的风险增加约4%。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男人50岁逃过这几种疾病,那么恭喜你,你一定能长寿!男人50岁逃过这几种疾病,那么恭喜你,你一定能长寿!笑话B站百家号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不想长寿的。而想要长寿,就一定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那么,男人想要长寿应该如何去做呢?最重要的就是,在45岁的时候要躲过这些病症。 癌症,癌症可以人很快就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掉。因为癌症因子扩散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只要你发现得稍微晚一些,那么你就可能没救了。那为什么说45岁的时候要躲过呢?因为45岁以后人体的免疫力会快速的下降,这个时候就会导致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健康去应付癌症。40岁以后,因吸烟导致的肺部及心脏损伤更严重。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男性因吸烟导致脑卒中的风险比65岁以下高出两倍。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秦建军:不仅如此,吸烟与肺癌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烟龄超过20年、平均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和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癌症家族病史或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的人群,都是肺癌高危人群,应该每年到正规医院接受CT检查,这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有效方法。当然,戒烟是越早越好,平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减少聚会、扔掉烟具等方式,或咨询戒烟专科门诊。中年是男人事业的顶峰,同时又面临“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压力和对衰老的恐惧,因此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中年男人已经是单位的中流砥柱,工作中时常需要加班、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较大的精神压力,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都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前列腺疾病的危害和痛风、糖尿病等多种症状是一样的危险,因为这种病症是没有办法根治的。无法根治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它一直都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威胁。如果你在45岁以后还有这种病症,一般死亡率会比较高。 人过中年以后,前列腺不断生长增大,会逐渐压迫其包绕的尿道,将尿道压瘪,造成排尿受阻。初期患者可表现为排尿踌躇、尿频、尿线变细、尿滴沥及排尿不尽,临床上叫做前列腺增生症。后期可出现尿失禁甚至排不出尿来(尿潴留)而必须急诊导尿。更为严重的是,前列腺也会生癌。西方国家如美国,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中比较多见,在男性癌症死亡病例中排名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然较西方国家低得多,但近年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实男人到了45岁以后身体都是比较脆弱的,很多疾病都容易找上他们。造成这种症状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因为男人到了四十岁以后,生理上会进入一个衰退期,身体的免疫功能会下降。 还有就是,这个时候的男人压力都比较大。一旦压力过大,就会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所以综合几方面以后,40岁以后的男人就成了一个高危人群。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会逐渐减少,比女性快2倍。长时期用脑过度会导致脑细胞受损与记忆衰退。不开夜车是一种保护脑子的有效方法,禁夜晚用脑过度。保护大脑应多吃鱼,尤其是海鱼。因此,作为妻子的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减轻男人的负担,特别是心理上的。不然很容易让男人陷入这种容易患病的状态中间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笑话B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笑话B站,哎哟,不错哦.有趣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8种疾病易出现
这个部位有多痛决定你能活多久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突然觉得头痛,头痛的原因肯定是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如果长时间的不在乎,或者忽略这个问题,我们的生命健康就会受到威胁。生活中很多的疾病都是因为头痛并不及时的治疗所引起的,比如说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小编认为预防疾病这是刻不容缓,下面的文章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头痛会引起哪些严重的疾病,希望大家不能忽略这些小问题!【摄影师携"大眼蛋"拍另类作品呼吁关爱眼睛健康】
早上洗完头觉得头痛?刚睡醒之后觉得头痛?
人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头痛,头痛肯定是身体有问题了,偶尔的头痛如果不去重视的话,时间久了会危害心脑血管,大幅度增加患高血压、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几率,直至困扰后半生,缩短寿命!
<img STY1E="MArGin: 0 DispLAY: 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 VerTiCAL-ALiGn: top" NAME="image_operate_53546"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p6.qhimg.com/dmfd/__90/t01eb339f260b63be77.jpg?size=400x300"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8种疾病易出现"
TITLE="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8种疾病易出现" />
头痛会有什么风险
经常早上洗头的人,患脑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因为早上各种器官刚刚苏醒,这时洗头,头皮毛孔受到刺激遇热张开,除了对发质造成伤害以外,湿气会滞留在头皮层。
轻者导致头痛、头麻、头晕、感冒,重者会关节疼痛,肌肉麻痹,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甚至脑血栓。【不系腰带招来很多病教你健康系腰带】
2、脑动脉硬化
因脑部缺氧引起,比如睡眠不足或者周末补觉过多,或者肾虚,头痛时经常伴有神经衰弱。
这种头痛会轻微损害神经系统,有血脂增高和眼底、心脏的动脉硬化的风险,患上脑动脉硬化,减少寿命。
经常运动的人,如果一次运动强度过高,体力消耗过大,会造成脖颈和头皮的血管膨胀,或者经常喝咖啡的人。
因为咖啡因有收缩血管的功能,这都会刺激脑血管和脑膜,引发头痛,严重者出现呕吐逐渐形成脑出血的风险。【味精导致头痛8种食物让大脑更健康】
4、三叉神经性头痛
如果一个侧面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并且疼痛只有数秒或数分钟。
如果不去重视,一旦呈周期性发作,那就可能患上了三叉神经性头痛,后半生苦不堪言!
如何预防头痛
总结了一些咱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引发头痛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大家好好看看!
1、不要在早上洗头
早上洗头除了会影响发质,导致脱发,还会引发头痛,增加患脑血栓的风险。
所以最好在中午、傍晚等气温温和的时间洗头,如果必须在早上洗头,则一定要用吹风机吹干。
2、多吃含镁食物
偏头痛患者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
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桔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对缓解偏头痛症状有一定作用。
3、不要长时间扎马尾
长时间马尾辫、发箍、头巾、过于紧绷的帽子,不仅影响发质加大脱发风险。
而且会对头皮神经造成压迫,形成头疼,最好保持自然垂落的头发。
4、每天至少睡8个小时
睡眠不足会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大脑的疲劳不仅难以恢复,还会增加脑动脉硬化的风险。
成年人每天保持8小时最宜,白天中午可以“小睡”,哪怕只有10分钟。
5、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减轻压力,向大脑输送血液,并获得良好的内啡肽,减少头痛的几率。
每天可以散散步摆动双臂,让肩颈肌肉得到放松,减少头痛几率。
头痛时急救小窍门
如果一旦突然剧烈头痛,可以用这些小窍门先急救,减少痛苦!
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
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 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冷敷与热敷
无论偏头痛部位在何处,均可用热敷或冷敷袋覆盖额头,并按摩太阳穴的血管以减轻头痛。
将食指和中指放在你眉毛的外侧及太阳穴处,稍微用力沿圆形旋转,按压10秒,然后休息2秒,再重复做。按揉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注:如果疼痛难忍,可以服用适量的止痛药,如果伴有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出现头痛,但那些重视它们的人,往往能找到原因迅速矫正,身体不会受到大的损害。
反而那些无视这个身体重要信号的人,久拖成大病,加大脑血栓和脑动脉疾病的风险,减少了寿命!发姐希望咱们都重视起来,小病不医成大患!
&&&&&相关新闻:
请呵护好你生命的“高危期”(46-55岁)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12.sinaimg.cn/mw600/001DyMiKzy77jMyqr4T2b&690" NAME="image_operate_28047" STYLE="margin: 0px 0px 5 padding: 0 list-style: cursor: url(" MAX-WIDTH:=""
ALT="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8种疾病易出现"
TITLE="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8种疾病易出现" />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0—35岁为人生的最活跃期,身体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总的趋势是积极上升的,所以称健康期。
36—45岁人的生理功能从峰顶开始下滑,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动脉硬化开始形成,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所以有人称这一时期为疾病的形成期。
46—55岁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数疾病在此阶段暴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发。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剧,大多发生在46—55岁这个年龄段,故有专家称之为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
56—65岁为安全过渡期。65岁以后如果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反倒是相对安全期。
46—55岁是人一生中特殊的年龄段。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是工作担子重,事业上不甘落后;二是家庭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升学就业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都很大。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健康处于长期透支的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这个时期人际关系交往频繁,社会应酬多,烟熏酒煎,膏梁厚味,体内环境渐被“污染”,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硬化等许多“富贵病”也接踵而来。很多人自恃年富力强,忽视了自我保健,也未能及时做健康体检,所以有些疾病一经查出已到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善待46—55岁这一生命的高危期。
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识,加强自我保健,戒烟限酒;
二是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三是加强体育运动;
四是定期做体格检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一些器质性疾病。
人过中年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人类最重要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是健康。对中老年人而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对健康造成最大威胁的疾病之一。
目前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者占总死亡率的34%,在心脑血管死亡人数中,58%死于脑卒中(又称“中风”),17%死于冠心病。预防、治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的高血压与冠心并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
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比例是无高血压病人的2倍以上,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如果不积极治疗,约有二分之一将死于冠心病,三分之一死于脑卒中,七分之一死于肾功能衰竭。因血压升高所产生的症状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数不胜数。
心脏是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泵,它本身的工作,也需要血液供给各种养分。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狭窄,使心脏本身供血产生障碍就得了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有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高血压和冠心病都是与血管有关的疾病。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这类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家族史、性别和年龄这些无法改变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可以改变和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吸烟、高血脂、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糖尿病、肥胖及过量酒精摄入等。
专家认为,除控制有害物质摄入和加强体育锻炼外,坚持服用一些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等药物也是预防和治疗的良方之一。
例如以丹参为主药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起效速度与硝酸甘油相当,同样具有扩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西药阿司匹林等也是有效的预防治疗药物。不要忽视身体的求救讯号。
一、心脏有问题时
1、呼吸会不顺畅,胸口会闷也会刺痛,刺痛的时间是短暂的,一发作几秒钟就过了,最多一分钟。
2、严重了会从前胸痛到后背膏肓肩胛的地方,十天半个月会来一次,三、五个月发作一次,时间越短越严重。
3、心脏不好会牵扯到左边手臂酸、麻、痛,因为我们心脏的神经与左手臂的神经是同一条,所以心脏有问题会牵扯到左手臂。
4、心脏也会牵扯到颈部僵硬、转动不灵活,早上起床脖子经常扭到;因为心脏有问题,颈动脉会狭窄,血液供应不顺畅,旁边的筋失血自然僵硬。
5、中医认为,心脏有问题,火毒(心火)就会上升,火毒慢慢上升到了额头停留在这里,不可能从额头跑出来,停留时间久了,很多人会头昏,到达这里会经过两个面颊,经过眼睛,所以心脏有问题,两个面颊会泛红。
6、另外,火毒到了顶就会往下降,所以火毒降下来,两个眉陵骨就会酸痛;有的朋友机能亢进,慢慢眼睛压力会大,会出现所谓的"凸眼症"。
7、火毒降下来,顺着两个太阳穴,太阳穴在两侧就叫"偏头",血管就会扩张,一扩张就刺激到旁边的神经,痛的受不了。
8、慢慢的火毒会从后脑下来,这就开始发胀,感觉怪怪的,接着穿到颈部,颈部停留过久,淋巴就会肿大;慢慢进入咽喉,咽喉就容易发炎,经常会感觉有东西哽在里面。再来火毒会进入肠道,会出现大便干燥或者腹泻的情况。
9、心脏有问题会造成我们的脾胃受伤,脾胃一受伤,消化吸收的能力就降低,吃进来的食物不能消化,最后会胃胀,那些东西会反冲回头,叫做“胃酸”。
10、心脏有问题,养分不能输送,总觉得体力不够、体乏。
二、肝脏有问题时
肝脏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的现象有:
1、肝脏像拳头一样,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肿大,会挤到我们的肋间神经,肋间神经就会胀痛;如果在背后,会造成右腰酸痛。
2、肝脏不好,晚上睡眠品质会不好,翻来覆去不容易睡着;起床后口干、口苦、口臭,刷牙时牙龈会流血。平常为食物没有兴趣,不吃不饿,吃一点点就有饱感;走不了多久,小腿就会很酸,会感觉全身越来越疲劳,手脚也是越来越没有力。
3、肝脏不好的人,脚会经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伤了,伤口也不容易愈合。
4、喜欢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减少了。或是有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周而复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三、当肾脏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的现象有:
1、肾脏有两条通路,从脚底的涌泉上来,走到脚后跟内侧,再顺着腿的内侧往上走。
第一条从后方上来走到腰,与膀胱结合,再顺着脊椎两侧往上走,当我们肾脏不好,气会不足,血就上不来;因此腰会酸,背会痛,再往上到颈部,颈部会觉得僵硬;到了后脑勺会感觉昏胀不舒服,到了头顶会觉闷胀,过了头顶往下到两个眉心之间的"精明穴",气不到会觉两眼干涩。
第二条从前面上来,经过大腿跟我们的生殖器及肝脏结合,最后延着身体两侧到胸前与肺脏结合。
肾脏有问题,大腿两侧会酸、软、无力,经常发痒。无法把气送到胸口与肺脏结合,我们的呼吸就慢慢不顺畅,久了以后人就会感觉到窒息,必须"干咳"来减缓它。
2、气不足可能造成膀胱中括约肌松弛,排尿状况不好,频尿。
3、中医认为,肾有问题,眼会觉得干、酸、涩,慢慢视觉就会模糊,严重会出现黑影,叫做"飞蚊症",久了以后压力会越来越大,造成"青光眼"。
4、早上起床,脚后跟会不舒服,因为人在休息时,血液是在肝,肾脏会暂时缺血,起床须把血液送至全身,由于肾脏不好,气太弱,血液来的太慢,关节失血自然就会僵硬,活动一下,血液循环到了关节才会轻松。
5、讲话耗元气,本身肾脏不好气太弱,再把气耗掉就会不想说话,因工作不能不说话时,声音就会沙哑。
6、男性朋友的前列腺,妇女的卵巢、子宫都间接或直接跟肾脏有关,因此,肾脏有了问题,到了一定的年龄,前列腺就会肥大;妇女因肾脏不好,卵巢、子宫就会虚弱、寒冷。
7、时间久了,肾脏越来越不好,气越来越弱,手脚就会开始冰凉,尤其到了冬天特别冰冷。
四、糖尿病
1、糖尿病不只是胰岛素不足而已,而是肾脏、肝脏、心脏都不很健康的情形下所形成的,因此不易医治。而且易造成其他病变如:肾脏衰竭、中风、失明、截肢……
2、糖尿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明显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吃多、喝多、尿多)一少(体重减少)。
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下列几项症状:
1、视力异常:
因糖尿会引起眼睛末梢微血管阻碍,造成眼睛易疲劳、视力模糊、细小字看不清,严重者会导致失明。
2、易疲劳:
因体内血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全身无力。
3、皮肤抵抗力差:
体质通常呈现酸化,末梢血管易堵塞,伤口不易愈合、易化脓、也易引起牙周病、香港脚。
4、神经障碍:
肌肉和神经组织得不到滋养,因此阻塞循环不良,指尖出现麻痛,重者甚至失去感觉。
5、伤口不易愈合:
糖尿末期,因末梢血管坏死,伤口发黑、溃烂不易愈合,有时甚至需截肢以延续生命
可怕的并发症:
1、酮酸中毒、乳酸中毒、低血糖而引起休克、昏迷。
2、心血管病变: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肌梗塞、下肢皮肤变黑坏死。
3、肾脏病变、眼睛病变、神经病变及各种感染。
头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其实头痛和内脏有一定关系。依位置来说:前额反射心脏,两侧太阳穴附近肠胃,头顶心和后脑杓则是肾功能异常,耳后两侧反射肝脏,头昏为肾气不足,但是头会晕眩则要多注意肝脏,尤其是男性。
六、肩膀或颈部酸痛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主要因素即是由内脏气血运行不顺,与脏腑机制不健全所导致。一般而言,肩膀或颈部酸痛是很有学问的,并非所谓运动伤害,五十肩,韧带发炎等单纯原因而已。
其实,酸痛的位置可反射出内脏问题,像是长期左边颈部和肩膀酸痛,主要因为心脏位于人体左侧,长期心火上升,或心脏功能出了问题自然会出现气血阻塞,就会有左边颈部或肩膀僵硬,酸痛,转动不灵活,或常常习惯落枕。
同样的,肝脏位于人体右方,当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时,刚才所提及之酸痛现象就会出现在右侧身体。有时酸痛位置会跑,会由单侧变为两侧,因为长期心肝火气都未消除,火往下传动后,会造成肠胃蠕动障碍,而肩膀两侧即是反射肠胃。
如果每天能利用一点方法,把身体里面的火气和毒素向体外排掉,保持气血通畅,酸痛毛病就会缓解&&&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WIDTH="14" HEIGHT="14" E-NAME="b" TITLE="删除" ALIGN="absmiddle" STYLE="margin: 0px 0px 0px 6 padding: 0 list-style: background-position: -35px -35"
ALT="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8种疾病易出现" />
常言道,人过中年日过午。
  意思是说,中年以后身体好像慢慢落下的太阳,各方面都开始走下坡路了。生理阶段虽无法改变,但此阶段利用好了,却是防病的关键期。
  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研究发现,45~55岁之间是防病的“黄金十年”,会对晚年身体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时期:
  &#9312;从出生到青春期是生命准备期;
  &#9313;中青年时期是生命保护期;
  &#9314;老年期则是生命质量期。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曹启富说,45~55岁就属于“生命保护期”,身体机能处于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各类疾病开始凸显和滋生。若加以重视,可实现身体机能平稳过度,免遭“健康滑铁卢”。
  血管初硬化,
  留意胸痛胸闷防猝死。
  美国西北大学针对4万人的一项研究发现,约53%的人在45岁时能免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侵袭,但到了55岁,仅有44%的人能幸免,躲过这些疾病侵扰的男性、女性分别能多活10.6年和14.6年。
  曹启富表示,步入中年,人的心肺功能开始衰退,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能力都大不如从前,这也加速了血管硬化的进程,不利心脏健康。
  建议平时不要忽视偶尔出现的胸痛、胸闷及后背、肩膀等部位的不适感,要尽快到医院排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戒烟限酒,
  莫让肿瘤乘虚而入。
  美国佛蒙特大学发现,身体健壮的中年人,晚年患肺癌的风险降低55%,结肠癌风险降低44%。但事实上,中年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机能逐渐下滑,给了肿瘤“偷袭”的机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表示,临床发现,50岁左右是肿瘤疾病的高发期,做好防范必不可少。
  他强调,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肿瘤、癌症发病紧密相关,中年期一定要注意戒烟限酒,平衡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此外,建议45岁后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做肿瘤筛查,男性要警惕肺癌、肠癌、肝癌等,女性重点防范乳腺癌、宫颈癌等。
中年减肥,
  绕过“老痴”大门。
  爱忘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经常无精打采……四五十岁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其实,这些表现有可能是‘老痴’的预警信号。”
  中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彭丹涛表示,随着人体机能退化,大脑在45岁时开始出现记忆力等大脑活动下降的问题。目前与老痴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比如遗传、年龄、血管因素及生活习惯等。体重也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过胖或过瘦都会影响心脑血管代谢,引发三高,增加患上认知障碍的风险。
  英国一项涉及200万人的调查显示,体重轻的40~60岁人群,15年后出现痴呆的风险高34%;体重超标者,罹患早老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80%。建议步入中年后,要避免过度用脑,同时也要重视认知能力训练。
  比如平时可以做一些益智小游戏,激发大脑活跃性,手指操、跳舞、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要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必须多动,才能留住骨量。
  通常,人体骨骼肌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5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而且,步入中年后,骨骼也开始脱钙。尤其女性更年期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极易诱发骨质疏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温建民强调,中年时期多运动,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骨骼强度。相反,如果中年不重视骨骼问题,将会给晚年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增加跌倒风险,甚至瘫痪、早亡。他建议,中年人要加强运动意识,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以上,最好是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散步、慢跑、举哑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饮食要注意摄入足量的奶制品,并抽空多晒晒太阳。
回家吃饭,减少代谢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宋新说,中年人应酬较多,大鱼大肉、高油高盐等食物吃得多,加上有时忙起来饮食不规律,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这些都会不同程度诱发代谢综合征(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招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平衡膳食来控制。她建议,三餐注意定时定量,再忙也要吃早餐;尽量回家吃饭,若在外用餐,多点些口味清淡、食材丰富的菜品;烹调注意低油少盐,多摄入新鲜果蔬,注意粗细搭配等。
生活别较真,抑郁自然没。
  由于肩负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中年人更易受心理疾病困扰。
  芬兰一项研究发现,生活苦闷的中年人,老年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尤长宣担心的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种潜在威胁,往往是到了情绪严重影响生活时才开始治疗,却可能为时已晚。建议中年人日常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减压,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来转移不良情绪。同时,生活中别太较真,实在烦闷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引自http://health.sohu.com/5381078.shtml&&
一生要闯五大疾病关
疾病是健康的“绊脚石”,但人们又无法绕开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焰生用“打游戏闯关”来比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波折不断的人生路上,肠胃疾病、肿瘤、等疾病如同一个个“隐形炸弹”,一不留神,它们就会为你的健康设关落锁。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多科专家,共同总结一生高发的“疾病关卡”,并给出“闯关”建议。
  30~50岁:肠胃疾病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发病率高达80%,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空军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简一平说,现在三四十岁的上班族中胃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以胃病(、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等)
最为常见。饮食不规律,爱吃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又嗜爱烟酒,这些不良习惯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严重损伤胃黏膜,导致肠胃疾病,也增加了癌变几
率。因此,这一年龄段的人应该尤其保护肠胃。除了饮食规律,坚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外,还应少吃或不吃腌菜、烟熏和油煎食物,杜绝霉变食
物,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薯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另外,要适量运动,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心窝隐痛、食后有饱胀
感、食欲不振、消瘦,大便呈黑色柏油样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40~60岁:骨骼关。研究证明,人体骨骼最强健的时期在20~40岁。一旦过了40岁,骨质流失的速度就
超过形成速度,骨量开始下降,骨质逐渐变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齐强告诉记者:“实际上,骨关节从30岁开始就退变了。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
腰、颈、脊柱等很容易出现疼痛、炎症或病变。”到了40岁,人的关节软骨退化,关节间隙越来越狭窄,甚至逐渐消失,退行性是此阶段最多见的膝关节疼痛的原因。齐强提醒,现代人应重视运动,多走路或游泳,以避免过度运动对脊柱和关节的磨损,平时还要多晒太阳。另外,建议年过40岁的人要定期检测骨密度,以便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50~70岁:肿瘤关。50岁后是向
人体“发难”的集中年龄段。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孙凌宇解释,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暴露于致癌环境中的时间相应增多,大气污染、职
业等致癌因素累加,就容易导致细胞癌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也逐渐露出“狰狞”的面目。而过了50岁后,人体激素水平开始下降,免疫功能逐渐降
低,原本能被免疫系统控制的癌基因或突变细胞,也会逐渐癌变。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到了40~50岁以后才发病。因此,防癌至少要提早20
年。也就是说,过了35岁就应每年做1次防癌体检,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具体来说,烟龄超10年的人,应每年进行1次螺旋CT检查;有等胃病的人,应每年做1次胃镜;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查大便隐血和做肠镜;35岁以上的男性要筛查,女性则筛查和。
  50~80岁:心脏病和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教授李焰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很多人的心脑等重要器官长年高负荷运转,加上各种不良嗜好,平时又不注意保养,血管在50岁左右已经逐渐硬化,血管壁上布满斑块。这时再给身体加码,心脑血管极易发生急性堵塞,突发脑卒中、等
急症。李焰生建议,饮食上的预防最重要。首先,应少吃或不吃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其次,改变久坐的坏习惯,增加运动。快走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提高心
肺功能都有帮助,每天走40分钟到1个小时;再次,不管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定期体检,关注体重、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还要提醒自己,什么时候
开始戒烟都不算晚。除此以外,50岁左右的人一旦感觉到胸闷、气短、前胸痛,或体力突然下降、极度乏力,千万不要扛着,一定要提高警惕,去医院检查,以免
错过救治时机。
  70~90岁:关。李焰生告诉记者,多项研究发现,65岁以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会逐渐增加,七八十岁是比较集中的发病阶段。李焰生表示,研究发现,、、
心脏病吸烟、酗酒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引发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因素。虽然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年龄、性别或遗传背景,但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不仅
能预防心脏病、脑卒中,还能预防或减轻老年性痴呆带来的危害。另外,大脑越用越活。老年人一定要多做智力练习,保持终生学习和运动,多跟人聊天,上上老年
大学,跟别人打打牌,多看书写字等。需要提醒的是,老年痴呆很难发现,子女得多加留心,如果发现父母经提醒后还会忘记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或看电视剧老忘掉
前面的剧情等,就应及时到神经科就诊。 & &
45~55岁,黄金十年防病保平安
受访专家:
&&&中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彭丹涛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曹启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 温建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常言道,人过中年日过午。意思是说,中年以后身体好像慢慢落下的太阳,各方面都开始走下坡路了。生理阶段虽无法改变,但此阶段利用好了,却是防病的关键期。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研究发现,45~55岁之间是防病的“黄金十年”,会对晚年身体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是生命准备期;中青年时期是生命保护期;老年期则是生命质量期。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曹启富说,45~55岁就属于“生命保护期”,身体机能处于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各类疾病开始凸显和滋生。若加以重视,可实现身体机能平稳过度,免遭“健康滑铁卢”。
血管初硬化,留意胸痛胸闷防猝死。美国西北大学针对4万人的一项研究发现,约53%的人在45岁时能免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侵袭,但到了55岁,仅有44%的人能幸免,躲过这些疾病侵扰的男性、女性分别能多活10.6年和14.6年。曹启富表示,步入中年,人的心肺功能开始衰退,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能力都大不如从前,这也加速了血管硬化的进程,不利心脏健康。建议平时不要忽视偶尔出现的胸痛、胸闷及后背、肩膀等部位的不适感,要尽快到医院排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戒烟限酒,莫让肿瘤乘虚而入。美国佛蒙特大学发现,身体健壮的中年人,晚年患肺癌的风险降低55%,结肠癌风险降低44%。但事实上,中年人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机能逐渐下滑,给了肿瘤“偷袭”的机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表示,临床发现,50岁左右是肿瘤疾病的高发期,做好防范必不可少。他强调,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肿瘤、癌症发病紧密相关,中年期一定要注意戒烟限酒,平衡作息时间,不要熬夜。此外,建议45岁后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并做肿瘤筛查,男性要警惕肺癌、肠癌、肝癌等,女性重点防范乳腺癌、宫颈癌等。
中年减肥,绕过“老痴”大门。爱忘事、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经常无精打采……四五十岁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其实,这些表现有可能是‘老痴’的预警信号。”中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彭丹涛表示,随着人体机能退化,大脑在45岁时开始出现记忆力等大脑活动下降的问题。目前与老痴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比如遗传、年龄、血管因素及生活习惯等。体重也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过胖或过瘦都会影响心脑血管代谢,引发三高,增加患上认知障碍的风险。英国一项涉及200万人的调查显示,体重轻的40~60岁人群,15年后出现痴呆的风险高34%;体重超标者,罹患早老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80%。建议步入中年后,要避免过度用脑,同时也要重视认知能力训练。比如平时可以做一些益智小游戏,激发大脑活跃性,手指操、跳舞、打太极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要尽量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必须多动,才能留住骨量。通常,人体骨骼肌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50岁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而且,步入中年后,骨骼也开始脱钙。尤其女性更年期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极易诱发骨质疏松。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温建民强调,中年时期多运动,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增强骨骼强度。相反,如果中年不重视骨骼问题,将会给晚年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增加跌倒风险,甚至瘫痪、早亡。他建议,中年人要加强运动意识,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以上,最好是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相结合,散步、慢跑、举哑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饮食要注意摄入足量的奶制品,并抽空多晒晒太阳。
回家吃饭,减少代谢综合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宋新说,中年人应酬较多,大鱼大肉、高油高盐等食物吃得多,加上有时忙起来饮食不规律,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这些都会不同程度诱发代谢综合征(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招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和平衡膳食来控制。她建议,三餐注意定时定量,再忙也要吃早餐;尽量回家吃饭,若在外用餐,多点些口味清淡、食材丰富的菜品;烹调注意低油少盐,多摄入新鲜果蔬,注意粗细搭配等。
生活别较真,抑郁自然没。由于肩负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中年人更易受心理疾病困扰。芬兰一项研究发现,生活苦闷的中年人,老年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尤长宣担心的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种潜在威胁,往往是到了情绪严重影响生活时才开始治疗,却可能为时已晚。建议中年人日常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自我减压,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来转移不良情绪。同时,生活中别太较真,实在烦闷时,可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本报记者高阳)
& & &(来源:生命时报
& 修理中年,打下长寿基础(详细报道)
&&&&&&健康要从中年开始
原文地址:作者:
世卫将45~59岁称为“生命高危期”
修理中年,打下长寿基础(详细报道)
受访专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 沈雁英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学新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刘德平
  汽车行驶一段里程后需要定期保养,来延长使用寿命,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人生这辆汽车跑到中年(45~59岁)时,已经历坎坷的“风雨”、见过收获的“美景”,是思想、性格相对成熟的黄金期,但身体“零件”也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磨损、走起下坡路,遭遇一些健康低谷。早在500年前,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就曾提出“修理中年,以求振兴”的养生法。如今,这一观点得到现代医学的认可,专家表示,安度中年健康低谷,能为长寿打下基础。
  健康低谷困扰中年人
  王先生是名机关干部,50岁的他挺着“将军肚”,身体已明显发福。以前,王先生爬6楼毫不费劲,可现在走段上坡路都会气喘吁吁。不仅如此,上班时他还老犯困、常忘事。“身体大不如前!”王先生时常这样感慨。
  40多岁的外企经理李先生每天早出晚归,疲于开会和应酬。他说:“经常觉得特别倦怠,吃饭不香、睡不好觉,身体像被掏空了,什么事也高兴不起来。”
  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教授看来,王先生、李先生正在经历中年健康低谷。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命节律,将45~59岁定义为中年,并称之为“生命高危期”。
  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35岁为活跃期,器官逐渐发育完善,总体来说比较健康;36~44岁为下滑期,部分器官功能开始衰退,某些疾病形成;45~59岁为高危期,多数疾病高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癌症等;60岁后虽有高危期的延续,却相对安全。这样一看不难发现,人到中年确实存在健康低谷。
  中年遭遇健康低谷是个自然规律,每个人都难以逃避。《生命时报》调查发现,99.69%的中年人觉得自己“很累”;当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23.8%的中年人体力下降,17.76%非常焦虑,16.88%遭遇失眠,10.17%胸闷气短。
  “这些症状都是遭遇健康低谷的表现。”沈雁英说,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承担着人生旅程中最大的压力,抚养老人、教育子女、工作目标等都是压力来源。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表示,人到中年,事业上早已没有年轻时的热情和冲动,成功者面临高处不胜寒的压力,未成功者则抱怨怀才不遇。“中年就像一个水深火热的沟坎,是心理健康的瓶颈期。”
  自然衰老再加上身心疲惫,中年人幸福感也会坠入低谷。国外研究发现,人的一生中,幸福感呈U形曲线,年轻、年老时最快乐,谷底出现在中年。
  五个健康红灯需警惕
  根据临床经验,专家们总结出中年健康低谷中最需警惕的5个健康红灯,一旦出现必须积极应对。
  查出“三高”。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表示,心脏从40岁开始衰老,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开始降低。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调查发现,50岁以上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冠心病的人明显增加。以北京为例,50岁以上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50%。一旦查出“三高”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改变生活方式。
  气喘吁吁。沈雁英指出,肺是人体中走下坡路最早的器官。研究显示,肺活量从20岁起缓慢下降,如不注意锻炼,到了40岁,有人爬几层楼梯就会气喘吁吁。生活中,吸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都会加速肺部老化。因此,人到中年不能忽视运动,快走、跑步等有氧运动,要和举重、俯卧撑等无氧运动相结合。经常便秘。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蠕动减缓,肠壁弹性变差,容易出现便秘。大便长时间滞留体内,可能导致包括肠癌在内的多种疾病。沈雁英建议,便秘时,最好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比如粗粮、果蔬等,还要多喝水、多运动。
  腰酸背痛。多国研究发现,中年是肌肉、骨骼的衰退期,表现为肌肉开始萎缩、弹性降低、收缩力减弱;骨骼出现脱钙过程,骨质密度降低。因此,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关节问题,比如老寒腿、腰酸背痛等。
  小病不断。俗话说,40岁以前人找病,40岁以后病找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可能变差,各种疾病也会趁虚而入,三天两头感冒、总觉得疲劳、浑身不舒服都是免疫力变差的表现。
  中年健康“三字经”
  怎样才能顺利走出中年健康低谷呢?张景岳等古代名医认为,应深呼吸、多吞津来养肺;减饭量、别贪凉来养胃;护关节、勤练腿来养骨;少熬夜、测脉搏来养心。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自然衰老无法避免,但健康生活方式可延缓生理退化速度,是捍卫中年身心健康的关键。三位专家总结出一套“三字经”,不妨学习一下。
  吃得好。人到中年要戒贪食,每餐吃七分饱,保证规律饮食。同时,饮食要均衡,适当多吃新鲜的果蔬和粗粮,少吃油炸、烧烤等食品。
  睡得足。按时起床、睡觉,养成规律作息,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天最好午休半小时。
  动起来。保证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还要避免久坐,上班族最好每隔1小时站起身来,扭扭腰、伸伸腿、走一走。
  乐开怀。学会放下压力,感受当下,要知足常乐,欣赏手里拥有的东西,常怀顺其自然的心态。家庭关系有矛盾时,要多跟家人沟通。在心情烦躁或有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跟朋友倾诉,也可通过听相声、看喜剧等进行解压。
  防未病。多学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定期体检。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不要硬扛,尤其是慢性病患者,要学会疾病的自我管理。&#9650;
  (本文由本报记者单祺雯采写)
&&&&&&&&&&&&&&&&&&&&&&&&&&&&&&&&&(来源:《
生命时报 》日)&
  一、时间特征的危险期
  1、黎明时刻:根据人体生理的日生物钟节律,清晨血压骤升,血液粘稠席最高,容易猝发心脑血管意外的特点,所以心脏病和卒中在清晨6时-10时猝发者占全天的60%-80%。
  2、月圆时分:根据人体生理的月生物节律,农历十五前后,因为人体的80%由水组成,由于月球的引力,体内会有汐反应,所以在月圆前后血压将可能升高,容易引起脑血管意外。
  3、年末岁尾:一个中最危险的月份是12月,医学统计表明,人的死亡率居12个月中各月之首。12月对生命之凶多吉少,与寒冷气候、萧瑟环境和精神紧张及低代谢有关。
  4、丧偶后半年:医学调查表明,老年人丧偶后半年内相继去世危险居多,若在这一危险期能自我安慰,则可风险大减。
  二、年龄特征的危险期
  1、45至55岁时: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生命线在进入老年以前,大致可分为健康期:0至35岁;残疾形成期:35至45岁;疾病暴发期:45至55岁;安全过度期:55至65岁。因此,人的中年为多事之秋,即45至55岁为高危险期(也称疾病暴发期)
  2、56岁时:医学家发现,生理机能每7年或8年有一个衰退期,而最关键的衰退期是56岁。因为无论7年或8年的周期,都在56岁相遇。科学家在测试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低潮时发现,每个人也几乎在56时,这三个低潮期同时出现最多,因此,医学家认为56岁是一个危机四伏、机能低下的危险年龄。
  3、70至79岁时:医学调查表明,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10年,只要善于颐养,有望益寿延年。 &
&46到55岁之间是生命“高危期” 8种疾病易出现
日 09:06新华网
  人到中年,进入多事之秋。 工作、事业、家庭的负担很重,身体经常会出现透支状态。
虽说46~55岁是人生黄金年龄段之一,但有很多疾病会在这段时间段爆发,例如许多“英年早逝”的悲剧,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里的。所以这段时间也叫生命“高危期”。
  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0—35岁为人生的最活跃期,身体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总的趋势是积极上升的,所以称健康期。
  36—45岁人的生理功能从峰顶开始下滑,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动脉硬化开始形成,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所以有人称这一时期为疾病的形成期。
  46—55岁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数疾病在此阶段暴发,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发。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剧,大多发生在46—55岁这个年龄段,故有专家称之为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
  56—65岁为安全过渡期.65岁以后如果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反倒是相对安全期。
  研究发现,46-55岁这段时间的人大概有8种疾病容易出现,且一般是慢性的,或许会影响到老年的疾病。那么该怎么预防或减少这些疾病呢?
  糖尿病适宜食物:鱼肉
  生活不规律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易在中年时期发病。鱼肉富含的ω-3脂肪酸能加强人体分解及利用糖,保持糖代谢的正常状态。金枪鱼、鳗鱼都是预防糖尿病的佳品。
  前列腺疾病对抗食物:南瓜子
  男人一到中年,就更容易患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南瓜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将前列腺初期的肿胀消除,所以能使前列腺增生二期症状恢复至初期,还可改善三期病情。
  失眠对抗食物:草莓
  人到中年,工作精神的压力,很容易就失眠。草莓富含镁、钾,镁可安抚机体,钾可镇静,两者结合,即可促进睡眠。
  尿道结石对抗食物:黑木耳
  因为现在的高脂饮食及运动的不足,导致中年人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越来越多。黑木耳富含植物碱及发酵素,能促进腺体分泌,润滑尿道,排出结石。
  造血功能退化对抗食物:骨头
  若不及时改善造血功能退化的现象,易引发贫血及重要脏器的供血缺乏,影响生命。多喝骨汤,多吃骨髓,可加强骨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
  血栓对抗食物:番茄
  日常突发的心梗、脑梗现象,都是血栓直接影响造成的,严重的直接危及生命。番茄能有效对抗血栓,预防心梗及脑梗死。每日早上人体水分缺乏、血液凝聚,此时吃1个番茄,即可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
  心脏病对抗食物:柿子
  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最大杀手就是心脏病。一些中年人会在突发的状况下发生心源性猝死。柿子中富含的纤维素及微量元素等都可抑制动脉硬化,中年人适量食用柿子,有利于预防心脏病。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岁以上老人大病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