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胸痛一天发作3.4次左胸痛是怎么回事事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下).4
我的图书馆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下).4
心烦心悸之外,并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胸胁苦满,或时窜痛,月经失调,经前心烦心悸加剧,舌苔白,脉弦细数。思之:脉弦细者肝郁血虚也;数者热也。综合脉证,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前用养心安神泻火之不愈者乃肝病治心本末倒置之故也。拟用养血疏肝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丹参10克。 在停用其他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开始服用以上药物4剂。 1个月之后,再诊云:原来每天都心悸心烦,服用上药4剂后,心悸心烦一直没有发作,为此没有再服任何药物,昨日心烦心悸又作,但不如以前的严重。继服上药20剂,果愈。 过早搏动1.重复用药,相互抵触,难明正误陈××,女,45岁。 失眠健忘,胸满心烦,时而汗出3年多。医诊神经官能症,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先用西药治疗一年多效果不著,继又配合中药疏肝理气,养血疏肝,养心安神等,以及按摩、气功、针灸等治疗7~8个月亦无明显改善,特别是近8~9个月以来,胸满胸痛,心烦心悸更加严重,经常感到一股热气突然上冲,冲至心胸即心悸不宁,冲至咽喉则感窒塞不通,呼吸极度困难,冲至头则头晕脑胀,全身汗出,继而全身软弱难于行动,为此长期不能坚持工作。细审其脉见濡缓而时滑时涩时结,舌苔薄白。思之:久病脉见濡缓者为气阴两虚,痰郁气结,滑、涩、结俱见者,为痰、郁并见。合之于症,乃气阴两虚,痰郁气结。治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同施。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生地10克,远志10克。 服药6剂,诸证不减。因思病药根据经验是相符的,然其无效者何也?又思当今公费医疗者大多用药甚杂,中、西共用,丸、汤同施,中药配方尚且注重配伍之相须相使相反相畏,此用药如此之繁,难道无相反相畏者?因嘱患者暂停其他任何中、西药饵,仅仅服用上方4剂,以观效果。 连续服药4剂,诸证均减。患者云:朱老嘱我停用其他药物,我当时非常想不通,所以吃了汤药,又接服西药、丸药,但是因为爱人、父母阻挡而停用两天,真想不到停用西药、丸药以后,病情反而大见好转,为此又服药2剂,效果果然大增。继服40剂,诸证全部消失,并恢复工作。 2.胶于复脉,不辨兼证,久治不效王××,女,50岁。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纤颤2年多。医先予西药治之1年多效果不明显,又改请中医以炙甘草汤加减治之约半年多仍不见改善,又易医以养心安神,补气养血加苦参治之仍无功。细审其证,除心前区憋,心悸之外,并见头晕心烦,时时叹气,舌苔白,脉弦滑结代而微沉。因思弦脉者肝胆之脉也,滑脉者痰热也,结者郁结之证也,代者脏气衰也。 综合脉证论之,乃肝郁气结,痰热不化,脏气衰败也。治拟疏肝理气,益气化痰。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5个,瓜蒌18克。 眼药5剂,诸证俱减,继服上方5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正常,愈。阵发性心动过速 1.&痰火郁结,反安心神,肝病心治,痰火反补,终非其治贺××,女,35岁。 阵发性心动过速4年多。医先用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后又改用中药养心安神之剂500余付,始终不够理想。询其脉证,云:心悸呈阵发性,先开始时每月发作2~3次,最近发作尤其频繁,几乎每天发作1次。发作之始,先感心烦,继而逆气上冲,冲至心胸则心跳难忍,冲至咽喉、颈部则憋闷难于出气,冲至头则头晕汗出,汗出遍身之后即心悸好转,而全身却疲乏软弱;每次心跳发作,心率达100一120次/分,很少超过130次/分,发作以后即迅速转为80次/分左右。这种发作与情绪有很大关系,舌苔薄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弦滑之脉有痰火郁结在肝胆也。又思前用诸方之不效者,一以实作虚治,二以肝作心治之故也。乃拟疏肝解郁,化痰泻火为方。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桑皮15克。 服药10剂,诸证果减,继服20剂,瘥。2.&肝郁气结,上热下寒,水饮上冲,不去温下,但予泻火,寒饮反郁,病证不愈 王××,女,40岁。 阵发性心跳难忍3-4年。医诊阵发性心动过速。医先以西药治疗2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疏肝泻火等治疗1年多仍不效。细审其证:心跳每呈阵发性,每次发病,先感脘腹悸动,继而热气上冲,冲至胸则胸满心悸不已,冲至咽喉则发憋而呼吸困难,冲至头则头胀头痛,烦乱不安,继而全身汗出,汗出之后,心悸,胸满,呼吸困难消失。开始发病时1个月发作仅1-2次,其后逐渐频繁,现在平均1日发作1~2次,每次少则几秒钟,多则1分钟。即使不发作,也经常感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白带多或阴痒,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涩。因思:弦脉者肝脉也,紧者寒湿互结也,涩者寒也滞也。综合脉证,乃肝郁气结,痰湿阻滞,上热下寒,水气上冲之证。拟用疏肝解郁,温阳化饮,清上温下,化饮降冲。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2克,茯苓15克,熟军3克,白术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诸证消减近半。又服10剂,诸证消失。 某医云:既为肝郁、痰滞之证,何用奔豚汤、柴胡枳桔汤等不效,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反效也?答曰:柴胡枳桔汤、奔豚汤用于痰热脉滑者固为效方,然本证为上热下寒证,若但用疏肝化痰泻火则下寒不温,故今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且本方含芩桂术甘汤,苓桂甘枣、茯苓甘草汤意,故治之得效也。 3.&病在肾,治在心,本末未明,故治有误赵××,女,30岁。 阵发性心跳过速,每日2-3次,3年多。医诊阵发性心动过速。医以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又以中药养心安神、平肝泻心火之法治疗近2年仍不效。邀余诊视,予柴胡加龙牡、奔豚、桂枝加桂汤约1月,俱不效。细询其证,除阵发性心悸每日1~2次,每次约1分钟外,并见其脉弦细而尺大,发病时脉弱而数尺脉弦。因思脉弦细者阴阳俱虚也,尺脉大者肾虚也,尺脉大而弦者肾阳不足寒水搏击也。前方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奔豚汤皆从肝治而未及病之所在也。因拟温-肾阳,化寒水。处方:山药10克,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肉桂10克。 服药2剂,心悸1月未发,继服10剂,愈。心房颤动1.& &胶于活血,泥于补气,拘于瓜蒌,终归不解 吴××,男,6l岁。 胸满心悸1年多。医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并心房纤颤。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多无效,后又以中药活血逐瘀、复脉、,补气养血、宽胸通阳等法治疗7个多月无效。尤其是近2个月来,心悸胸满特别严重,虽多次采用同步直流电转复亦未解决问题。细审其证,胸满心悸,时时逆气上冲,冲则心悸惊恐更甚,且时时汗出,脘腹悸动,舌苔白,脉弦细涩时见结促而紧。综合脉证,思之:脉沉弦细涩者,阳虚水饮上冲也。结促而紧者,亦寒甚阳气不足也。且脉见沉,沉者郁也。合之于证,乃阳虚气郁,逆气上冲,治宜理气通阳降冲。处方:人参10克,乌药10克,焦槟榔10克,沉香10克。 服药4剂,逆气上冲,心悸胸满俱大减,加肉桂4克,服药10剂,果愈。 某医云:此严氏治七情气逆之四磨汤也,为何用其治冠心并心房纤颤?答曰:中医治病在辨证论治,此证逆气上冲,冲则心悸汗出乃中医所述之郁证、奔豚也。郁证者,自然当予理气,故予四磨汤治之。 2、&于活血,滞于通阳,不予辨证,难于奏效 芦××,女,50岁。,&3个月前,突患左侧面神经炎,虽用针灸、理疗、中药牵正之类不见好转。1个月前,又突感腹部悸动,逆气上冲,心悸气短,自汗时出,疲乏无力。经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检查,诊为冠心并心房纤颤、心室颤动。用西药、中药、同步直流电转复均无效。细审其证,既惊且恐,心悸频作,腹部悸动,逆气上冲,冲至胸则胸满心悸,冲至咽喉则憋闷气短,冲至头则头晕汗出,舌苔白,脉沉细弦涩。综合脉证,诊为阳虚为本,痰郁气结为标。治拟补气温阳以培本,温阳化饮降冲以治标。处方:人参10克,肉桂10克,半夏10克,炙草10克,茯苓10克。 服药2剂,诸证均减,继服2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正常。 某医云:此乃局方四七汤也。四七汤者,治七情所致之病方也,今心房颤动竟亦用之,吾不解也?答曰:汪昂《汤头歌诀》云:&”&人参补气,官桂平肝,半夏祛痰,甘草和中,并不用利气之药,汤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七情也。&”&本证素有气虚,痰饮,今复因气郁,故病作,所以用人参补气、肉桂平肝、半夏祛痰,甘草和中以治之也。 3.&胶于养心安神,拘于宽胸通阳,不审脉证,不别兼证,其病不治 麻××,男,67岁冠心并心房纤颤7年多。先用西药治疗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活血通脉、宽胸通阳等治疗3年多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心悸心烦,时时心跳有暂停之感,胸满,心前区时时刺痛,舌苔薄白,舌质微暗,脉虚弦涩结或结促兼见。 综合脉证,诊为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党参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6剂,心悸胸满明显好转,继服18剂,诸证消失,为巩固疗效,又服18剂,诸证未作,心电图复查3次正常。 某医问:心悸为心病自当从心治,然用补心之药却无效何也?答曰:心悸一证,有心中悸、心下悸、脐下悸之别,本证之悸为胸部偏左之悸,为肝邪犯心之悸,故治之宜从肝,而不从心,前方之治心不愈者,即在此也。4.&胶于治心,泥于病名,不从辨证,其证难效似××,男,40岁。 心悸心烦2年多。医诊心肌炎、心房纤颤。前后住院1年多,除西药外,仅只应用复脉汤、补心丹加减方即达400余剂,然始终不见效果。细审其证,胸满胸痛,头晕心烦,心悸乏力,手心热,舌苔白,脉弦细结涩或促结并见。综合脉证,思之:此肝郁血虚证也。治宜养血疏肝。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丹参15克。 服药4剂,胸满心悸好转,但却发现胃脘痞满不适,于是加檀香10克、砂仁10克。服药3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连查3次,俱正常。 某医问:此逍遥散方也,何用于心脏病反效也?答曰:本证之脉、症均系肝郁血虚证,故以此方治之。至于为什么不用心药、心方,乃其脉为肝脉、心悸之部位为肝位,而非心位,故不用心药、心方也。 5.&不审气血,不审寒热,不审本末,徒治其心,其病难治程××,女,62岁。 心悸心烦3年多。医诊冠心并心房纤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先用西药治疗2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活血通阳、益气养阴等剂治疗1年多亦不效。细审其证,胸满胸痛,心悸气短,时时逆气上冲,身热汗出,失眠纳呆,舌苔薄白,脉弦紧结涩。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心阳不振,水饮上冲之证。拟用疏肝理气,温阳化水,降冲定悸。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茯苓10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大枣5个,龙骨15克,牡蛎15克,大黄3克。 服药6剂,心烦心悸,胸满胸痛,失眠等证均减,继服18剂,诸证消失,心电图复查4次均正常。 某医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仲景方也,其用于心烦易惊尚可,何用于心脏病?答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一疏肝,二温阳,三化水,四镇惊,故用之效也。 房室传导阻滞不知本末,但知治心,不从脉辨,但从症分,难于奏效鲍××,男,29岁。 心烦心悸时作时止1年多。医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不齐。先用西药治疗3-4个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心安神之剂治疗半年仍无功。细审其证,心悸心烦呈发作性,有时一天发作3~4次,有时数天才发作1次,每次发作之前,先突然心跳加快,数秒钟后,心跳突然暂停,其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且平时经常感到胸胁苦满,头晕目眩,小腹不适,按之则悸动不已,口苦口干,舌苔白,脉弦涩不调。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涩脉者寒也滞也。综合脉证,乃肝郁气结,心阳不振,水饮上冲也。证非病在心,乃肝邪犯心,水气冲心,不可治心,宜疏肝理气,温阳降冲。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10克,干姜3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0克。 在排除其他药物的情况下,服药2剂,诸证大减,宗效不更方之旨,又服上药20剂,诸证消失,果愈。心室内传导阻滞 胶于经验,因循守旧,不知随证,延误病期李××,男,45岁。 1年前,因心肌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予中药清暑益气汤10剂,心电图恢复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今年感冒后,又突发心肌炎、Ⅱ度左束支传导阻滞。急予清暑益气汤3剂,不效,又与4剂,仍不效,且有加重之势,心电图发现有Ⅲ度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日渐感到烦躁易怒,头晕脑胀,失眠,胸满胸痛,身烦热。细察其脉弦大而数,舌质红,苔黄。因思清暑益气汤者补气养阴,解表除湿,清热之方也,其用于脉弦大紧数者固为有效,其用于肝胆实火者则不可,肝胆实火者应予龙胆泻肝、当归龙荟、泻青丸之属,清暑益气汤实误也。又思龙胆泻肝汤用于兼有尿黄赤者尤良,当归龙荟、泻青丸适用于兼有便秘者,而本证大便不干而小便反赤,乃处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生地10克,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 服药2剂,诸证均减,惟仍心烦失眠,舌苔黄,脉弦数。宗效不更方意,又思舌苔黄,胃家有热者,酌加芦荟4克,青皮10克,赤芍10克。 服药2剂,睡眠大增,心烦胸满骤减,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无异常。继服7剂,诸证均失,愈。 某医问:老师本病为何始用清暑益气,后用龙胆泻肝?答曰:清暑益气治束支传导阻滞为过去屡试屡验之方,今用于本患者乃根据不成熟的经验而用之,及至碰钉子以后,始忆仲景之训,乃遵其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改用龙胆泻肝汤,药后果然效如桴鼓,实乃教训也。 窦房结阻滞1.&脾肾阳虚,湿浊不化,但予补气,不去温阳化湿,其病不愈鄂××,男,45岁。 半个月以前,在院中站立说话时,突然感到心中空虚,极度疲乏软弱,头晕不能站立而摔倒在地,经过抢救神志才逐渐清醒,当时并没有引起大的注意,数天后又如此发作1次,清醒后仍一直头晕不能站立,软弱乏力,四肢厥冷,脉搏才1分钟2~5次,有时甚至长时间不见跳动1次。某医诊为气虚所致,予大剂独参汤治之不效,乃转至某院进行治疗。心电图明显异常,诊为窦房结暂停。因该院抢救措施较差,要求其再转院治疗。但患者及其家属反复要求,不得不请中医会诊。审其精神疲惫,头晕不能站坐,肢冷,脉迟缓而微紧。综合脉证,思之:脉迟缓者,脾肾阳虚不能温煦头目,湿浊不化也,治宜温脾肾化寒湿可也。又思《金匮》&”&近效方术附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因予术附汤。 处方:附子10克,白术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0克。 服药1剂,头晕乏力好转,精神增加;继服6剂,头晕乏力消失,脉由每分钟5次增至65次。为了进一步确诊,又至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心电图连续3次均正常。 2.&气阴俱虚,痰湿内郁,反予温阳除湿,其病不愈邵××,女,54岁。 3天前,正在工作过程中,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软弱乏力而晕倒在地,不久即完全清醒,但清醒后仍然感到极度乏力,头晕目眩,次日又连续晕倒,神志不清2次。乃急至某院检查治疗,确诊为窦房结暂停。要求住院治疗。然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邀中医以中药试之。察其除上证外,并见其数日失眠心悸,烦躁易怒,咽喉干而有异物阻塞感,舌苔白,脉濡弱迟缓。再询其进药否?答曰:除西药外,并曾服人参四逆汤,但服药后反觉更加头晕不适。综合脉证,思之:此乃气阴两虚,痰郁气结之证,而非阳虚也。乃予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药进1小时后,精神好转,头晕减轻,服药3剂后,诸证大减,精神倍增,继服30剂,愈。预激综合征 1.&胶于西医病名,不遵中医辨证,病在肝而治心,其病难愈何××,男,45岁。 头晕头胀,心烦心悸,阵发性晕厥7~8年。经数个医院检查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先用西药治疗3~4年不效,乃再请中医配合治疗。近3~4年来,有云肝阳上亢而予养阴平肝者,有云心血不足而予补气养血者,有云心血不足而予养心安神者,虽服药近千剂而效果仍不显著。细审其证,头晕头胀,心烦心悸均呈阵发性,发时先感胃脘部有空虚感,继而热气向上冲逆,冲至心胸则心烦心悸,冲至咽喉则窒塞呼吸困难,冲至头则头晕目眩不能站立,甚或突然人事不知而晕倒在地,汗出后即清醒如常人,轻时一月左右一发,重时一日数发,其后经常口苦口干,尤其是劳累,特别是心情不愉快时容易发作,舌苔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此仲景《金匮》所说奔豚证也,奔豚一证,《金匮》论治有奔豚、桂枝加桂、苓桂甘枣三方。此证脉弦而滑,弦脉者肝脉也,滑脉者痰热也,合之于症,乃痰火郁结之奔豚汤证也,此证虽与《金匮》所论之奔豚汤证不尽吻合,然其病机相同,故用之可也。为处: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桑皮15克,甘草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昧子10克。 服药10剂,证减六七;继服4剂,效不再著。再察脉象已转弦紧而数,因思弦紧之脉者寒饮凝聚于三焦,中焦阻塞,寒热并见,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为剂。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剂,诸证又减,乃连服百剂,诸证全失。2.&胶于《金匮》诸方,不知随证之治,虚者不补,实者不泻,因循误治,难于奏功 尚××,男,40岁。 2年多来,头晕失眠,胸满胸痛,心烦心悸。医诊预激综合征。先用西药治之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养血活血、养心安神等剂仍不效,某医询治于余,曰:可参考《金匮》奔豚气篇。 2个月后,该医领患者来诊,云:余遍用仲景诸方均无效,其故何也?细审患者,除头晕失眠,胸满胸痛,心烦心悸之外,并见气短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沉弦细涩。因思其脉沉者郁证也,弦脉者肝脉也,涩脉者滞也瘀也。 合之于症,乃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乃予补气养血以治本,理气活血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人参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生地10克,黄精10克,薄荷3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头晕失眠,胸满胸痛,心烦心悸,纳呆食减均减,但继续服药至第8剂时,症状不但不再继续改善,至第12剂时症状又见加重。询之:除上证之外,并见咽喉有异物阻塞感,舌苔白,脉濡缓。因思脉濡缓者,气阴两虚,痰气郁结之脉。仲景辨证随证治之者,首重脉耳。治当随脉治之。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连续服药20剂,诸证消失。但停药1个月以后,又因生气而突然头晕胸满,心烦心悸,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而滑。思之:脉弦者肝脉也,滑者痰热也。综合脉证,乃肝郁气结,痰热不化。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克,瓜蒌15克。 服药6剂,诸证消失,心电图正常。 该医云:老师告诉我用奔豚证治法治此病,而老师治之却改弦易辙何也?答曰: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很多预激综合征可用奔豚证法治疗,但本患者无奔豚证之表现,所以不用奔豚证之治法。最近杂志中经常报道某某西医病名相当于中医某某证,此种说法虽近有理,但不可拘泥也。 急性风湿热与风湿性关节炎1.&见热攻热,不知除湿,不知经络,久治不效 吴××,女,29岁。发热汗出,关节肿痛半年多。医诊风湿热。先予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滋阴清热、清热凉血等药2个多月仍不效。细审其证,发热汗出,体温38.9℃,疲乏无力,膝、踝、肘、腕、肩关节红肿热痛,行动不便,面色萎黄,舌苔灰,脉滑数。综合脉证,思之:关节肿痛者,湿热也;脉滑数者,痰热也。综合脉证,乃风湿热痹之痰热较盛证也。治宜清热通络,化痰除湿。处方:防己15克,杏仁15克,滑石15克,连翘10克,栀子10克,生薏米15克,半夏10克,晚蚕砂10克,赤小豆10克,片姜黄6克,海桐皮6克。 服药2剂,发热汗出好转,体温38cc,继服10剂,体温正常,发热汗出消失,关节肿痛亦明显消退,又服10剂,诸证全失,查血沉亦恢复正常,后果愈。 某医云:既为风湿热,何用祛风除湿清热而热不减?既见汗出身热何用白虎、银翘而热更炽?答曰:此证乃湿痰胶滞生热,热迫津出之证,前用祛风除湿而过散,后用白虎、银翘虽凉之有余,而化痰除湿不足。今用吴塘宣痹汤取效者,在于其用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化痰湿,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小豆清血分之湿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栀子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米淡渗除挛痹,半夏化痰利气,蚕砂化浊道之清气,片姜黄、海桐皮宣络而止痛。 2.&但知祛邪,不知正虚,散风伤气,除湿伤阴,久不得治薛××,女,55岁。 两膝肿痛,发热汗出3个月。医诊风湿热。先用西药治疗2个多月不效,后配中药祛风除湿清热而痛、汗均甚。细审其证,发热汗出,体温38℃,两膝肿痛,疲乏无力,舌苔灰白,脉虚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滑数者,痰热也。关节肿痛者,湿热也。治宜补气养阴,除湿清热。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石斛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川牛膝10克。 服药7剂,汗出发热均减,精神增加,继服20剂,关节肿痛、发热汗出均消失,又服20剂,愈。 某医云:既为风湿热,何用祛风除湿清热而病剧?答曰:本病脉大,正虚邪实,且以正虚为主,故只可重用扶正,不可重用除邪以伤正也。 3.&固于风湿,不管兼证,久久郁甚,风从内生苏××,女,21岁。 9个月前,在劳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热全身疼痛,其后日渐加重。经查血沉30毫米/小时,抗&”&O&”&阳性,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先用西药治疗3个月不效。后又改请中医以除湿散风药治疗6个月,不但不效,反见加重。细审其证,纳呆食减,胸满心烦,头晕失眠,神情抑郁,易哭,全身关节疼痛,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此虽有风寒湿邪,然以肝郁气滞,郁而化风为主。故当以疏肝理气以治。处方: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黄芩6克,玫瑰花10克,代代花10克,合欢花15克。先用开水浸泡半小时,再置火上煎煮10分钟即可。 服药4剂,诸证均减;继服40剂,诸证尽失,愈。4.&但知祛风除湿,不知伤血损阴,追虚逐实,血气难复沈××,女,30岁。 产后关节疼痛10个月。医诊风湿性关节炎。始以西药治之,疼痛不但不减,反而出现胃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继而又请中医治疗。虽然胃痛,恶心呕吐消失,但却出现汗出加剧。特别是近2个月来,指、趾、踝、腕、肘、膝、肩、颈项关节都痛,屈伸关节困难,行动不便,且汗出很多,疲乏无力,口舌干燥。细审其所用之药除西药外,中药多为祛风散寒除湿之剂。舌苔白,脉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此病发于产后,又久用祛风除湿之剂治疗以伤阴血。经云:肝主筋,肝藏血,诸筋者皆会于节。肝血不足,筋失所养,故关节不利而痛。治宜养血理筋,佐以祛风除湿清热。处方:秦艽5克,羌活3克,独活3克,生地40克,熟地15克,防风4克,川芎10克,白芷3克,细辛1克,生石膏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茯苓6克,甘草10克,白术12克。 服药2剂,疼痛好转,精神增加。某医云:此方祛风湿药竟如此之小,怎能治病乃将上方中之羌活、独活、防风、白芷加至10克,细辛增至3克。 服药3剂,疼痛加剧。又邀余诊。审其脉同上。乃再将羌、独、防、芷改为1.5克,细辛1克,加当归、白芍至15克。 服药20剂,疼痛消失。乃嘱其再服2周,后果愈。 患者云:何用药均同,而一方病愈,一方加剧?答曰:本病乃阴血不足为主,故祛风湿药尤当慎用也,否则血更虚而疼痛加剧,细读东垣之治内伤诸方风药均量微而效宏即在此也。 5.见病治病,不知随证,岂能得愈阮××,女,35岁。 人工流产后指、腕、肘关节疼痛2个多月。医诊风湿性关节炎。先用西药治疗1个多月无效,后又请中医予祛风除湿止痛药而更剧。细审其证,除指、腕、肘关节疼痛外,并见头痛,畏风,胸满心烦,舌苔白,脉沉弦。综合脉证,思之:胸满心烦,脉沉弦者,肝郁血虚也。治以养血疏肝。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生姜3克,薄荷3克,丝瓜络6克,桑枝30克。 服药6剂,头痛、畏风,胸满心烦,头痛俱减,关节疼痛稍减,舌苔白,脉弦细数。综合脉证思之:此肝郁稍减,而血虚风湿之证为著也。治宜养血清热,祛风除湿。处方:秦艽3克,羌活3克,独活3克,防风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细辛1克,黄芩10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生石膏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服药4剂,关节疼痛明显好转。但服至6剂时,关节疼又剧,脉沉弦小数。综合脉证,思之:此肝郁血虚也。复予养血疏肝方6剂,疼痛始减,继又不减。再予养血清热,祛风除湿方6剂。其后凡见肝郁即予养血疏肝,但见关节疼痛,即予养血清热,祛风除湿。共服40剂,果愈。 某医云:为何经常改变方药?答曰:病情复杂而多经误治者,必须根据发病情况的主次而及时改变治法,正如仲景《伤寒论》所说:&”&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痰郁气结,枢机不利,反与活血养血,宽胸通阳,久治不效于××,女,42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期前收缩、偶发心房纤颤3年多。医先以西药治疗1年多效果不著,后又以中药活血化瘀、宽胸通阳等治疗亦不见好转。细审其证,除心前区憋闷疼痛,心烦心悸之外,并见有头晕,口干,纳差,舌苔薄白,脉弦滑结代等证。综合脉证,因思:胸胁者肝之属也;弦脉者肝也;滑者痰也;结者郁结也;代者气血大衰也。合而论之,乃肝胆之气郁结,痰热内郁,正气大衰之候。因拟人参大补元气,半夏、生姜、瓜蒌清化痰热,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大枣5个,人参10克,生姜3片,瓜蒌15克。 服药5剂,胸满胸痛,心悸气短,头晕等证均明显改善。 某医检视上方乃小柴胡汤,乃云:小柴胡汤者,乃《伤寒论》治疗热病方也,不可用于冠心病,然既然有效,恐乃疏肝之功耳。逍遥散者,既有疏肝之功,又有治疗冠心病之活血药,若再加川芎、丹参等治冠心病的药物,则更为合拍。因而改用下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参30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 服药5剂后,胸满胸痛,心悸气短等证又见加剧。患者因本人系医生,急查数次心电图。发现除期前收缩、sT段压低、T波倒置,频发心房纤颤外,并见Ⅱ度左束支传导阻滞。又再邀余诊。查其除上证外,脉仍见弦滑结代而兼涩。乃云:仍宜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瓜蒌15克。 服药3剂,诸证又减;继服上药5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正常。 医云:何用冠心Ⅱ号、逍遥散、瓜蒌薤白等治冠心病方药不效,而你却用小柴胡汤得愈也?答曰:本证乃痰郁、气滞,病位在肝胆之病,病位在肝胆,自当以疏达为是,病因为痰、郁者,应予疏肝、化痰,故得愈也。再问:治冠心病之药为何不效,而非治冠心病之药何故有效?答曰:此话实属武断,我们若下&”&治冠心病之专药的结论&”&,未免太早,因为这些理论和实践尚缺乏长期临床检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请注意这个科学大问题,切忌教条主义。 2.&痰滞血瘀,郁热不化,反以活血温经,其证不解苏××,女,53岁。 5个月前,因心情不痛快而突感胸闷气短,出汗,头晕,继而晕倒约1分多钟而清醒。经某院住院检查治疗近4个月,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并心房纤颤、窦房传导阻滞,但疗效始终不够满意。又配合中药活血养血、宽胸通阳,补气养血等进行治疗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除胸满气短,心悸心烦之外,并见其头晕,不敢坐或立,软弱乏神,阵阵汗出,汗出之始,先感心胸烦热,继而上冲,冲至心胸则心悸而恐,冲至咽喉则呼吸极端困难,冲至头则头晕失去知觉,不久即清醒而全身汗出,汗出后全身极其软弱,并时或寒热往来,舌苔白,脉弦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此正如仲景所论奔豚气之证也。因拟奔豚汤养血平肝,和胃降逆。处方:甘草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半夏12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生姜4片,桑皮15克,葛根15克。 服药4剂诸证好转,阵发性逆气上冲由一日4~5次,减为隔日1次,而且时间也较前减少,并能下地走动而不感头晕。某医云:余始活血不效,后又用生脉散亦不效。其故何也?答曰:病呈阵发性,又发于惊恐之后,显系奔豚之证,奔豚证,仲景云: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其治法列有三条:一曰: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二曰:气从少腹上至心,桂枝加桂汤主之。三曰:脐下悸,欲作奔豚,苓桂甘枣汤主之。也就是说均可用于发作欲死者。三方之中无一味人参,可见用人参不对证。此证之软弱乏力为痰阻所致,故不用人参。其后又服30剂,诸证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 3.&气阴俱虚,膈间支饮,或但祛饮而不知扶正,或但知扶正而不知化饮,久久不愈马××,男,78岁。 患糖尿病近40年,糖尿病性肾病30多年,肾病性高血压20多年,脑血栓后遗症偏瘫15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5年。前后住院达6年之久,虽然症状不见明显改善,但尚能控制病情发展。最近3个多月来,病情日渐加重,体重锐减,行动困难,心悸气短,饮食甚差。细审其证,肌肉瘦削,(体重34千克),行动困难,神疲纳呆,心悸气短,腰酸腰困,语言无力,舌苔薄白,脉虚大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心肝脾肺肾五脏俱病也,气血俱衰也,膈间支饮也。治宜补气阴,益脾肾,化痰饮,降冲逆,交心肾。处方:黄芪15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五昧子10克,生地2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苍术10克,肉桂10克,防己10克,生石膏15克。 服药7剂,精神、食欲好转,心悸气短明显改善,在他人搀扶下已能走100多步远;继服上药60剂,精神、食欲大增,体重恢复至55千克,尿常规阴性,心电图正常。 4.&肝郁血虚,不予疏肝养血,惟从活血化痰论治,久久不效郝××,男,49岁。 冠心并心房纤颤、左束支传导阻滞1年多。医除予西药外,并予活血化瘀之中药治之,效不著。审视其证见心悸气短,心前区憋痛,急予小柴胡加瓜蒌方10剂治之,不效。再审其脉弦细而涩,舌苔薄白。因思:弦细之脉者肝郁血虚也;涩者,气滞血瘀也。前方之用活血、化痰不效者,其一为未养血,其二为未治血故耳。乃拟养血疏肝。逍遥散加味: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薄荷3克,青皮10克。 服药7剂,诸证大减,继服上药3个月,共服药80剂,愈。5.&气血俱虚,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不识夹杂多少,但或补或泻,其病难愈 薛××,男,65岁。 冠心病,心房纤颤8年多。曾反复住院治疗达4年余,然其效不著。审其除西药外,仅用中药养心安神、活血通脉、宽胸通阳等方即达近千剂。细询其近半年来,心悸心烦尤甚,有时心跳有暂停之感,有时心前区刺痛,有时胸微满,精神、食欲正常。舌苔薄白,舌质微暗,脉虚弦涩结或数促兼见。综合脉证,诊为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为标。拟用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健脾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党参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柴胡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6剂后,心悸胸满胸痛等证明显好转,继服上方18剂心悸胸痛未作,继服15剂,心电图复查3次未见异常。为巩固疗效,以上方为丸,每日3次,每次9克,服药4个月,愈。 患者问:心悸乃心病的症状,自应从心论治,而前用炙甘草汤、天王补心丹等不效,其故何也?答曰:心悸一症属心之证我想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用补心丹、炙甘草汤不效,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张仲景列心悸的表现有心下悸、心中悸、心&’&悸。本病之悸发生于胸部偏左,乃肝郁犯心之悸,故治宜从肝而不从心,此所以用补心不效,而用参芪丹归取效也。 6.&肝郁气结,寒饮阻滞,不化其饮,而养其血,祛其瘀.故其不效陈××,男,65岁。 心烦心悸,心前区刺痛3年多。某院诊为冠心并心房纤颤、左束支传导阻滞。住院治疗一年多不见好转。尤其是最近一年来,胸满胸痛,心悸气短较前更加严重,并见阵发性逆气上冲,冲至心胸、头部则头晕汗出,汗出之后烦热之气时减,失眠纳呆。又邀中医以活血养血、清热泻火、养心安神之中药治之,亦证不减。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其舌苔薄白,脉弦紧结涩。因思:阵发性烦热上冲,冲则心悸气短者,奔豚也,奔豚之烦热起两胁者肝火也,心下悸者,心脾虚也;脐下悸者,肾虚也。再问其悸状,云:心下悸,心下悸逆气上冲循胸胁而上至胸咽,至头则热散汗出。综合脉证,乃云:此肝郁气结,心阳不振,水饮上犯,上热下寒之证也。前用诸法或肝病从心治,或气滞从活血,或阳虚从阴虚,或阳虚水饮而泻火,或饮邪而滋阴,皆误也。因拟疏肝理气,温阳化饮,平降冲逆,调理三焦。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茯苓10克,桂枝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龙骨15克,牡蛎15克,大黄3克。 服药6剂,心悸心烦,胸满胸痛,身热汗出,失眠头痛等证均减;继服上方18剂,诸证若失;又服20剂以善后,果愈。 患者本人亦系医生,乃云:余自用养心安神,补气养血之剂而不效,而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0剂病即愈,且心电图亦转正常,其故何也?答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既有小柴胡之疏肝利胆,又有苓桂姜枣汤之强心阳化水饮降冲气;既有龙骨牡蛎之镇降以防疏达太过而水气上冲,又有柴胡、桂枝、大黄三味上中下调理以解三焦之滞塞,故用于寒热并见,虚实并存者,常效如桴鼓。又云:余学习中医,应用中药治病已近20年,但长期存在着一种想法:西医、西药效果快,能治真正的病,中医、中药效果慢,且只能治功能性的病,从我本人的病来看,中药效果不但不慢,而且很能使改变了的心电图纠正过来。 高血压病1.&气血俱虚,肝火上冲,但降其火,血压不降安××,男,65岁。 3年多来,血压一直持续在200/150mmHg左右不见下降。 医先以多种西药治疗不见好转,继又配中药平肝潜阳,滋阴平肝,平肝泻火等治疗,仍然不见改善。近1年来,又逐渐出现胸满胸痛,心悸气短,经数个医院检查诊断确诊为冠心并期前收缩,I度左束支传导阻滞。虽经西药治疗半年多,不但不见好转,反见加重。又配合中药活血养血,宽胸通阳,仍日甚一日。细审其证,除头晕头痛,胸满胸痛,心悸气短之外,并见心烦纳呆,口苦咽干,舌苔白,脉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脉滑者,痰热也,沉弦者,肝郁气滞也。合之于症,乃痰郁气结,少阳枢机不利也。为拟和解少阳,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瓜蒌15克。 服药4剂,胸满胸痛,心悸气短,纳呆食减,头晕头胀均减;继服30剂,不但胸满胸痛,心悸气短,纳呆食减,头晕头胀俱解,而且心电图也恢复正常。但一测血压仍然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不见改善。察脉弦大稍数,舌苔白,血压195/150mmHg。因思弦大之脉者,气血俱虚也,弦数者肝火上冲也。拟用补气养血以扶正,平肝泻火以治标。处方:夏枯草30克,黄芪40克,当归10克,茺蔚子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龙胆草10克,丹参10克。 服药4剂,精神大增,血压开始下降至170/130mmHg,继服10剂,诸证消失,血压正常;又服20剂,数次检查血压达2个月,一直维持在120~125/80~85mmHg。追访一年,血压一直正常。 患者问:余曾先后应用多种降压的西药一直不见好转,后来又加用了如牛黄降压丸,以及平肝潜阳、滋阴平肝的中药一直不见好转,后来又患了冠心病,再用中、西药仍然不见好转,为此思想负担非常严重。及至请朱先生治疗,开始服用小柴胡汤,我感到非常担心,用药后不但血压未见升高,反而胸满胸痛得到了改善。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西医学习中医的非常重视人参、生姜能够升压,但事实证明没有升压,可见用中药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去辨证,而绝不可硬套西医理论。 及至后来,又用补药治高血压,我更感到担心,但一服药不但血压未上升,反而下降了,于是我想前用诸法之不效,在于只注意了症状,而未考虑脉象,当补反用泻法。 2·心阳不振,寒水上冲,阴霾弥漫,清阳被蒙,反用滋阴平肝,以助寒水,久病不愈郑××,男,67岁。 头晕头胀,心烦心悸3年多。医诊高血压病先用西药降压药治疗近2年不见效果,后又配合中药滋阴平肝、平肝潜阳、平肝泻火等中药治之,不但症状不减,反见日渐加重。近2个多月来,不但头晕的经常不敢走路,而且有时连坐都不敢坐,并时时心悸心烦,时或烦热之气上冲,冲至胸则烦乱不安,冲至咽喉则感窒息欲死,冲至头则头晕呕吐,甚或暂时人事不知,汗出,时或恐惧欲死。经查心电图发现sT段下降,T波倒置,心房纤颤,为此又加用了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但症状却仍日甚一日。为此不得不请教高明之师指教之。此时恰遇刘渡舟老师在我所带实习,乃邀会诊。云:脉沉弦紧而促,乃心阳不振,寒水上冲之候,宜苓桂剂。处方:茯苓15克,白术6克,桂枝9克,炙甘草10克。 服药4剂,诸证大减,血压亦由190/100mmHg降至120/90mmHg,继服10剂,诸证大部消失。 问曰:老师何故应用苓桂术甘汤而不用养阴平肝?桂枝辛甘而温多数医家认为其能升高血压,何老师反用也?答曰:高血压病并不都是肝阳证,绝对不可认为高血压病即是肝阳上亢,本证之加剧就在于此,而有效亦在于此。 2.&肝阳上亢,镇降力薄,病重药轻,其功不著雷××,女,40岁。 4个月来,头重脚轻,如坐舟船,站立不稳。医诊高血压病先以西药降压药
馆藏&15349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然胸痛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