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学生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

教师核心素养有哪些
>" src="/Skin/gov/gov_arr.gif" align=absMiddle>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教师核心素养有哪些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教师核心素养有哪些
教育改革呼唤一大批好教师。当学生的核心素养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时,我们不能不关注一个话题:教师的核心素养。近期,我们约请了一批校长、学者共同探讨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他们认为,教师应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应有精气神,有师心师德师能,教师还要有激情和感染力。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一定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谈到“好老师”的4个标准:
&&&&第一要有理想信念。一方面,教师要坚持邓小平理论,要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爱国之心。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的信念,要有牺牲的精神。因为教育事业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希望,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是人的情感、人的灵魂。
&&&&第二要有道德情操。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教师要具备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师德,敬业爱生。敬业,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师信念;爱生,不只是爱好学生,还要爱每一个学生。我不赞成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要搞什么“三好学生”评选,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能成才。
&&&&第三要有扎实学识。这不仅仅是指有学问,还要有学识,识就是见识,有广阔的视野。
&&&&第四要有仁爱之心。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爱,把爱给孩子,给每一个孩子。教师只有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要求。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水平。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现在学校校舍盖得非常漂亮,设备也很齐全,信息化的硬件水平也很高,但是缺乏教师,缺乏有水平的教师。
&&&&目前,我国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们还需要呼吁。与此同时,教师本身要真正值得社会尊重,值得社会信赖,值得社会依靠,还需不断提高水平,加强学习,在学习、反思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摸清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
&&&&教育界有一种浮躁心理,有些地方改革轰轰烈烈,但将力量放在课堂、放在课程还很不够。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进行改革,扎扎实实开展讨论,静下心来读书,尽全力推进教学改革。
&&&&一个好教师,提高自身素养至关重要。第一,教师观念需要转变。什么是人才?是听话、成绩好的就是人才,还是有独立思想但淘气的孩子是人才?第二,教师利用技术改变教育值得思考。互联网时代,教育环境变了,学生除了在课堂获取知识,还可以在课外或通过网络获取知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提升综合素质。互联网为儿童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个性化学习需要参与式、探索式和交流式学习。虽然互联网带给教育诸多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立德树人。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积极社会情绪的人,培养他们正确认知他人、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的积极态度。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通过智慧引导学生有效搜索、筛选和利用信息,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甚至还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好伙伴。
&&&&尤其是对新进教师,现在小学教师都是大学毕业,我倒不担心他们的知识不够,主要担心他们会不会教,会不会与孩子相处。所以,教师要多读一点书,不仅读自己专业成长的书,还要读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书,如数学教师读点文学的书,文科教师读点科普的书,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要有激情和感染力
刘长铭 北京四中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 每年都要参加对新教师的面试,我认为,教师入职的背景材料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甄选教师的第一个标准。有些人虽然有很好的学历背景,可能会在某个岗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不一定适合做教师。因为,从他的谈吐和与他人的交往中,你会感觉他身上缺少一种感染力。
&&&&甄选教师的第二个标准,除了具有理性之外,还要有感性,善于感动人。在面试教师时,有时候我会给他们提一个小建议,用3分钟讲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我认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感性,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令人感动的片段,令人感动的情景。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感动,或很难被感动,很难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片段,我觉得这个人不太适合做教师。
&&&&但是非常遗憾,我发觉许多教师讲故事没有感染力,他们的内心世界太贫瘠。其实,在他们身边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是他们没有发现那些最柔软的内容并完好地表达。
&&&&一次,我在内蒙古分校招聘教师,我给他们出了一个题目《浓浓的亲情》。有个小姑娘完全没有料到我们会出这样的题,手里拿了一大摞从网上搜集的材料,生硬地应付。后来,我启发她讲一个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故事。这时她说,当年从内蒙古到山西去上大学,爸爸妈妈总是坐火车送她。由于没有尽早地买回程票,父母只好买了两张无座票上车。妈妈是个残疾人,要从山西站回到内蒙古,那是一种怎样的艰辛与无奈。说到这,她已泣不成声。
&&&&等我面试下一个教师时,透过窗外我依然能看到她的肩膀在抽搐。后来,我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孩子,如果你有一天当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就给他们讲这个故事。”
&&&&在我看来,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并挖掘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以去做适合他的工作,但最好不要做教师。
&&&&在教育界,常常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我的理解是,教育的原则是科学的,教育的方法是艺术的,所以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比如说,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如果我们伤害了他人的人格,伤害了他人的尊严,教育就可能走偏方向。此外,教育的观念是科学的,教育的行为是艺术的。如果观念出了问题,行为则入不了正轨。当我们面对群体进行教育时,教育是科学的;当我们面对每一个个体时,教育又要实施个性化、艺术性的教育方式。所以,教育往往在用艺术的形式体现科学,用科学的原则指导艺术,这就是教育的复杂性。
&&&&针对教育本身的特点,教师除了应该富有激情,应该具有感性和理性精神,还需要具备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学会如何在尊重科学原则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教育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相处,将教育变成一种生活,让教育的艺术体现在生活之中。有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就会让学生找到方向,找回自信心,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我做学生时,教师曾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正是因为在自然而然的氛围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教育的意图恰恰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的氛围中。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交往关系:教师针对青少年的理智和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活动,从而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
&&&&教师要学会与学生相处,将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变成一种与学生相处、与学生共度,愉快而充满艺术和智慧的生活,这也是作为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或者素养。
教师要有师心师德师能
石彦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
& 教师要有师心。做教师要有事业追求,有人生境界,如果说教师没有强烈的事业追求,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想成为明日的教育家,恐怕也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应该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境界,这是教师素养的第一个考量。
&&&&教师要有师德。教师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人们常常将教师与医生相提并论,如果教师误人子弟,甚至比庸医带来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医生耽误的是人的生命,教师耽误的是人的青春。所以,教师不能愧对学生,要学会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前提是将学生真正摆在第一位,不负他们的青春,不负他们的一生。教师素养如果在这方面缺少一块,或者缺少一角,无论如何算不上合格教师,更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大德,是教师的法律底线。
&&&&教师要有师能。教师一上讲台就能将所有学生的心牢牢抓住。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眼高手低不行,不学习不进步不行,跟不上时代也不行。
&&&&不管何时何地,要记住自己是教师。中国教育的发展仍任重道远,教育改革关键要看教师。好教师要守好自己的底线,在师心、师德、师能上建立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教师要有信息素养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 我们从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跨入到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促进了人类分布式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的建构,促进了人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的变革,继而影响了教育体制及学校教学的改革,并在深层次上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
&&&&进入信息化时代,未来教师面对的矛盾与困惑、责任与使命是什么?
&&&&在我看来,信息化时代的优秀教师,特别是要立志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教师(包括校长),要具备以下5个标准:第一,在教育事业上有崇高的理想追求;第二,要有全面系统、深刻独到的教育思想;第三,具有战略决策力和执行力,通过有力度的持续性实践探索,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育人模式、制度与管理的创新;第四,有较强的反思总结、理论提升能力,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逻辑证明和实践证明,构成有个性特色的体系;第五,在一定时间内,将一所学校由一般发展为优秀、由名校走向卓越,让学校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明显,并在一定范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实践成效显著。
&&&&要想具备这样的素养,教师必须拥有先进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的实践需求,高超稳妥的成果提炼和凝结水平,以及鲜明独特的外化表现等。
&&&&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了深刻变化,同时对智慧型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要求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和眼光、变革创新的勇气、热爱学习的兴趣、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课程形态多样化,课程设计体现数字化、立体化和整合化,将线上线下相融合;要求教师积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推行开放式教学,拓展学习空间,创设理想学习环境,实现知识传递向认知建构的转型;要求创建智慧型教育环境,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等教育环境将实现智慧化转型;要求倡导全球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简约思维、跨界思S、流量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也就是说,要求重构教育生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索和发展空间。
&&&&从学校实践来看,智慧型教师的素养养成、成长之路在何方?在我看来,根据中小学学段的不同,各阶段关注的重点可能不一样。比如,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玩中学”,教学更应体现游戏化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做中学”,教学应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干中学”,在真实情境中,关注学生基于设计和问题的学习。总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培养重点,教师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自己的实践性能力,不断定义和研究新问题。无论什么样的举措,均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生存环境,关注学生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真正的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诸多问题还有待寻求答案。诸如:在数字化学习设备上如何集成教学内容、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学习档案?如何对学习进行诊断?如何集成学习资源?什么是未来的学习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选择、批判、重组、创新的能力?网络支持下的多元、共享、交互式教学文化特征是什么?教师能够有哪些作为?
&&&&时代呼唤一种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要靠智慧型教师构建。
教师要有精气神
张斌平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
& 如何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我的理解主要有3个方面:
&&&&积极的人生态度最重要。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上永远神采飞扬,对教育总是充满热情,将做人的精气神与做教育的精气神完美融为一体。精气神饱满的人是健康的,有精气神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精气神的本质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好教师必须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必须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态度。
&&&&最近有数据表明,决定一个教师教育功效的重要因素不是学历,甚至也不是能力和经验,而是他的人生态度和人格魅力。从教师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从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再到教育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必须的。关于教师的角色,我们一直存在一种悖论:如果说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有可能被绑架到道德的祭坛上;如果说教师是一个普通行业,教师是平凡人,担负不了那么多责任,又有可能导致教师精神的堕落和自甘沉沦。但我的理解是,每个教师都是普通人,施加给他们的外在压力改变不了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高尚和可贵,因为教育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让人类更好地延续下去。作为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做看似平凡而又高贵的事情。而“精气神”,正是这种平凡心与高贵事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财富大小,教师要有饱满的生命状态,要有良好的精气神,才能带领学生一起走向健康、幸福和成功,让教师真正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的心理保健医,人类灵魂的塑造师,毕生事业的引路人。
&&&&提升学习能力是关键。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信息辨别,学会独立思考,这才是学习能力的真谛。怎么才能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应具备感恩之心、育人之心、敬业之心、苍生之情。
&&&&一是感恩之心。感恩那些教育启发过我们、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的好教师。学习能力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并主要依靠教师。有了这样的好教师,学生因为深受启发而生发出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学习能力又因此会变得更强。
&&&&二是育人之心。教师永葆在课堂&心花怒放的感情态度,因为教师看见了学生,看见了孩子,看见了他们青春洋溢生长的点点滴滴。这种青春的动能无时不在感染和激发教师。教师如果能从最“差”的学生身上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可能就是一个优秀教师。在这些教师眼里,学生没有优劣之分,而是各具特色,并且教师愿意教学生不断发展壮大。
&&&&三是敬业之心。有敬业心的教师,不会仅仅为了工资收入而调换工作,他们可能是为了寻求自己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兴趣,寻找工作的乐趣。焕发每个人的敬业之心,就是焕发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这是决定教师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四是苍生之情。苍生之情的本能是人类之间的同情心、怜悯心,是一种博爱、大爱。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正是受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攀升。
&&&&提升审美水平是目标。审美首先应从文明形象开始,教师不仅要将知识讲明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从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注意形象,这是审美的要求。因为,学生需要看见一个审美的榜样,而不仅需要一个知识和分数的高手。提高审美水平,还需要提升教师的艺术感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归于灵魂的平静。只有灵魂平静,才能感受到美,感悟到美。
&&&&教师的核心素养,说到底是要尊重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唤醒自己,解放自己,以饱满的生命状态,携手青少年走入新世纪,共圆中国梦。
中国教师报
济宁市教育局版权所有 济宁市教育局信息中心制作.通讯地址:济宁市红星中路1号2号办公楼 邮政编码:272000 联系电话: 市教育局办公室:  市电教馆:9【深度解读】核心素养究竟是啥?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近日,一场以“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与中小学教育实践”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在北京教育学院落下帷幕。来自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班、北京市“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首期名校长班的校长们基于个人最鲜活、最前沿的实践经验,与导师专家共论当前最热点的话题。
■专家视点
落实核心素养
并不抛弃三维目标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从课程教学论角度讲,它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让每一节课成为撬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少即是多,核心素养少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少胜多,以小撬大,撬动学科本质,撬动教育整体发展。
在办学实践中校长应该如何应用学科素养?学校主要从学段分析、课程跟进,以及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的层级目标等方面开展工作。
核心素养是对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是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在新时期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完善。下一步,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需要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从课程方面来说,核心素养还需与课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包括进行结构整合、内容整合。如把国家何地方课程进行领域整合,在领域整合基础上制定课标,形成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体系。
从落实核心素养方面来看,目标、过程和评价都不能抛弃。引入核心素养体系并不是要抛弃三维目标,而是考虑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重新建构三维目标。
是校长办学的战略指导
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而且也是校长办学的目标参照。在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看来,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讨,既是校长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责任担当,也是顺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战略要求。因此,基于办学实践来思考“核心素养”,有助于校长理解改革政策、明确改革方向,对其科学办学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前在理论层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看学校如何实施。朝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齐振军认为,要落实好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校长必须明确其概念内涵,以及今天我们提到的“核心素养”与过去的学校的育人目标有何不同。
在探讨核心素养概念、内容时,很多校长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素养”之所以是“核心”,就表明它是关键必需,是少而精,并不是面面俱到。“要注意其与学生一般素养、学科素养在概念和意义上的不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校长宋茂盛说。
齐振军认为,今天提出的“核心素养”比学生“能力”的含义更为广泛。“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是后天形成的,但素养却是可教、可学的。”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同的是,素养更强调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融合,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这就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即教育要有加工能力。”齐振军说。
因此,从办学实践来看,校长需要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并通过相应的载体来实施。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须有好抓手
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有好的载体。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院长李雯指出,校长在办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如何以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和组织实施等为支撑,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策略。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当下的“核心素养”,尽管育人的“参照”在不断变化,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却是不变的。吉林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陈福立足“顺应教育”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了关于学生成长需要的艺术素养、强健体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在他看来,“顺应”教育理念就是对核心素养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顺应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按照学生的主体的自然天性因势利导。顺应教育不但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而且还要顺应教育的规律和时代的发展。”
朝阳师范附属小学还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进了“悦”文化之中。不但构建了科学与技术、人文与交流、艺术与欣赏、健康与运动等四大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而且还紧抓学科整合、拓展实践活动和改进课堂教学三个途径,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带来学校重要变革
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看得见用得上的素质能力,这是考验校长办学能力和反映校长办学水平的关键。核心素养的实施,也必将引起学校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甚至是办学理念方面的重要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包钢实验一小校长宋建东表示,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促进了该校课程体系的“精”和“简”。她举例说,从2003年到2013年,10年间教育部共下发了28个文件,按规定总计有25项专题内容需要进入课堂。如果不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势必给师生带来很大负担。
对此,宋建东带着老师们进行了思考研讨,“我们思考的结果是,学校要给孩子必备的知识、关键的能力,能够迁移、生发的基础性知识。”宋建东说。基于国家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启发和指导,他们重新优化设计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长王蕾看来,目前的中高考对学生、学校和家长来说,首先要学会的就是选择。根据什么来选择?怎样选择才能更适合学生个体?这种选择反过来取决于学生个体是否拥有学习能力,拥有怎样的学习能力,怎样获得学习能力。“这时你会进一步会发现,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本质就是学生个体核心素养的一种反映。”
北京一六六中学回归生活的课程体系就强调了自然、社会、人的有机统一。在教育改革中,他们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向最低处精准发力,使课程都穿越学科的边界,穿越学段边界,穿越学校边界,能够惠及到每个学生。”
校长和学校
也要有“核心素养”
在办学实践中,陈福校长基于学生的天性来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点。在学校里,他总是带着童心和童趣去理解和关注孩子,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很好的对接。他认为,校长办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校长的核心素养能够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
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则是将核心素养放在了组织的大框架内进行分析。他指出,只有将个体的核心素养整合为组织的核心素养,才能促进集体目标的达成。“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才能够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他认为,学校核心素养的构建是回答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
管杰表示,学校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来考虑。“因为,学校既要考虑到学生发展需求,又要考虑自身发展需求,更要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体系构建和丰富则需要校长通过实践实现,并且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云南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杨立雄把学生素养比喻成漂浮在水上的冰山,“我们的构建不但要关注水上的部分,也要关注水下部分。”他指出,校长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这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追求与担当,也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良知。”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报 文/ 赵艳国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黄冈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04版:教育·研究
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热词,它不是一般的解题能力、答辩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素质,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情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四能四会”。&&&&能健体会学习&&&&能健体是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较强的身体活动及协调能力、疾病抵抗能力,面对危险逃生自救的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规则意识,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心态。&&&&会学习,这里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应当学而不厌,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能友善会感恩&&&&能友善是指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能独立会内省&&&&能独立是指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独立意识薄弱,独立精神稀缺,独立能力差劲,心理脆弱,没有承受挫折的勇气,都与“独立”的缺失有关。会内省是指要懂得反思,在反思中改变。心态平和的接受一切改变,及时适应新情景新问题的出现,培育主动适应、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能力。&&&&能共处会审美&&&&能共处是指使学生认识到他人的能力,能与不同性格个体良好互动,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具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能与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会审美是指学生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此基础上传播美、发展美、创造美,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质,进而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文小勇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建议使用IE6.0 以上浏览器
主管: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 黄冈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黄冈日报社
黄冈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六大素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