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公司排名中 为什么总是有一个中庭

中庭空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是的一种形式,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起初实在罗马住宅中的主厅或内部中厅,中央对天开敞,通常有水池来收集雨水。是建筑中由上、下楼层贯通而形成的一种共享空间。近年来,随着建筑物大规模化和综合化趋势的发展,出现了贯通数层,乃至数十层的大型中庭空间建筑。
中庭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中庭的应用可解决地下建筑固有的一些问题,诸如不良的心理反应、外部形象与特征不明显、观景与自然光线的限制、方向感差等。
中庭空间是建筑空间的一种形式。起初实在罗马住宅中的主厅或内部中厅,中央对天开敞,通常有水池来收集雨水。后来指早期基督教堂中的前院,侧面是柱廊或四面围绕柱廊。现代支开放的,开敞的,天窗采光的庭院空间。围绕庭院空间施建住宅或者其他建筑。
中庭空间建筑历史
中庭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古代庭院。中庭是指建筑物之内或之间的有顶的多层空间,以用作为到达与流通的集中点。中庭最先见于古罗马时代,由建筑物围起一个院子,有时也采用柱廊式墙体围合,作为公共活动空间。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露天的中庭加上有玻璃的顶盖,成为室内型公共空间。[1]
因为中庭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和演变不尽相同,其解释和定义也略有不同。中国传统民居就有“天井”与“四水归堂”。中国的古建筑民居中四合院采用天井采光,又能够达到通风的目的,天井的尺度与功能和中庭十分相似,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的中庭空间雏形。
江南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四合院的中庭,称为天井,可以让阳光照进来,也可以接受以水,象徵著天降甘霖,福气进入宅中。[2]
人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越是发展到高级阶段越是需要自然的回归。因此,20世纪60-70年代,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人们开始对崇尚于机器美学而建造起来的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产生了厌倦,开始以一种返朴归真的心态重新找回失落已久的庭院空间。但是这无疑具有一定难度,为此,设计者们作了多种的尝试,尝试把庭院重新引入现代建筑中。
1967年,由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中庭旅馆”(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旅馆)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美国甚至全球的建筑界立即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庭旋风”。现代中庭的使用和推广,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方式满足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对亲近自然的渴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建筑的发展趋势由水平伸展到垂直向上或是向下,垂直绿化系统随之产生。建筑庭院从原先的单一平面进入到了三维立体空间,即向垂直方向发展。通常意义上的庭院是二维的、平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像空中庭园这样的在垂直系统上发展的庭院形式已经屡见不鲜了。[3]
中庭空间现代发展
现代建筑的高密度和建筑规模的扩展,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许多开敞空间受到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影响,失去了作为交往和停留的公共场所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现代的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建筑师创造性地将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活动内容,包含在一个有维护而免受外部气候环境影响的空间中,这样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形式——中庭。
中庭空间被用来提供与自然相近相通的环境,同时又隔开了自然带来的不利条件,在建筑空间组合关系中可以起某种枢纽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庭中间的布局,构成和风格层出不穷。中庭空间是人们探索建筑空间过程中的一个创造性成果,它是一种新的特质空间。在建筑处理上,中庭空间努力强调一种开敞的感受,中庭设计注重自然元素的引入和利用,诸如阳光空气水和植物等,以及安静舒适的休息停留场所的营造,成为中庭空间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对象,中庭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提供一个免受气候影响而令人怡悦的开敞环境。环绕中庭的墙面可以是建筑外部立面的直接延续。如果在地面的铺装,喷泉雕塑的设置中,突出表达为外部广场的形式特征,使人的细微感受与外部广场体验相同,传统广场所富含的文化底蕴,就可以在中庭空间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再现。[2]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
.百度文库[引用日期]中国建筑的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作品 | 徐卫国
我的图书馆
中国建筑的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作品 | 徐卫国
凤凰中心环境关系图北京凤凰中心是凤凰集团在北京的新传媒总部,是一个集电视节目制作、办公、商业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项目通过莫比乌环的概念,将高层办公区和媒体演播室融合起来,在满足全方位提供节目制作场地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和体量,独特的建筑形态与朝阳公园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为一体;同时运用参数化和数字建造技术,也使得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建造举重若轻。鸟瞰凤凰中心中心广场实景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建筑设计圈子存在着两种思潮,一种是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发扬光大;另一种,是如何把西方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来。在这两种思潮中的纠结,在客观上使中国建筑师特别没有自信;那个时期的设计作品,要么存在着模仿某些西方建筑作品的明显痕迹,要么直接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直白的语汇和符号。990年代后期,中国建筑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关注到“建构”理论对20世纪的建造历史的总结,在这一理论的鼓舞下,他们回到了建筑本质问题“基本建造”的思考上,研究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强调“结构逻辑”、“构造逻辑”与“形式”的对应。这批年轻的建筑师,确确实实做出了贡献,使得中国建筑走出了“僵局”,走上一条新的道路。张永和和马清运等优秀的建筑师,都是从这一潮流中走出来的。中国建筑设计,开始有了一点自信。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回望这一时期作品、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创作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这些作品仍然很直接地引用西方建筑语言,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建筑创作基于某种传统,即以某种传统的建造方法作为武器,来反对没有自信的形式主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很多做法在现代没有意义。比如夯土墙,这是一个早已被淘汰的建筑技术,但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具有时效。这个时期的设计,虽然缺少十足的自信,但毕竟在这些年轻建筑师的探索当中,中国建筑跨过了世纪之交,走向了21世纪。新世纪,无论是建筑界还是文化界还是整个中国社会,都在期盼着一条新的道路。 我个人认为,在邵总的带领下,UFo工作室确确实实走出了一条新路,一条大家所期盼的中国建筑师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西方的,其实是基于“第三种文化态度”。无论是传统方式还是西方理论,在面对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时候,其实都行不通。 我们应该有“第三种文化态度”,这种文化态度并不是简单地把西方的和中国的结合起来,而是带有批判性地学习和继承,更重要的在于立足当代,基于当代的社会和技术发展。因为在新的时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影响到各行各业,同样将必然影响建筑设计。建筑师如何对待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反映了建筑师对社会发展的责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历程当中,邵韦平带领的UFo工作室找到了自己合适的道路。数字化设计的建筑师,一开始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但国际建筑界不能不把这个圈子看成未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种标志,因为它确实代表着国际最新的设计方向。目前国际公认做得最好的数字建筑作品,一个是扎哈设计的德国沃尔夫斯堡费诺科技中心,第二个是哈尼·拉什德设计的阿布扎比的亚斯酒店。 我曾参观过这两个建筑,我认为,无论是从造型及细部节点的设计,还是从构件加工及施工的角度,各个方面,“凤凰中心”都要好很多:设计的逻辑性、加工及施工的精致度、与环境的融合性等多方面都要好很多。凤凰卫视这个作品完成度很高,确实使中国建筑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建筑的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作品在1990年代21世纪初,“建构”对中国的影响至深。这个理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筑形式要清晰地表示结构逻辑以及构造逻辑;也就是:形式要和结构和材料结合在一起产生表现性。年轻建筑师的作品,虽然对“建构”是有理论和精神上的追求,但是在材料和技术方面受到了限制,只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形式和结构的结合;但是凤凰中心最高程度地实现了建造的理想,形式和结构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或者说,它的结构本身形成了建筑的形态。这是由于设计本身的方法和技术所导致的。幕墙实景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生形的最大作用,是设计师可以将设计意向以代码传递给软件,软件帮你生出形式;把意愿和数字转换成形态的最基本技术,就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包括了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个是几何关系,第二个就是表现的效果;几何逻辑,几何关系,是图形学的核心,它是构筑这个图形最基本的规则。用计算机软件生形时,计算机自己必须遵循某种几何关系,它也在进行“建构”的工作;这个几何关系可以提取出来作为建筑建造的结构关系,在凤凰中心项目中,这个几何关系发展成结构关系,并且结构关系进一步发展成了建筑造型,所以,几何关系、结构关系与建筑造型成为一种系列逻辑,使建筑造型和结构之间有一种充分的、密切的、天然的关系;这正是“建构”的理想。“建构”要求表达形式时遵循结构的关系,要表现材料构造的逻辑;凤凰中心,确确实实最高程度地表现了“建构”的精神,超越了之前的设计师的努力;这是在建筑理论、建筑学术上的一个贡献。 凤凰中心建筑外壳的综合建构——围护、结构、装饰高度集成 中心广场东侧入口西中庭实景建筑周围的环境,朝阳公园、道路和水面,有着一种亲人的、柔和的关系,是人和水之间特定的场所。这个建筑作为一个公共建筑,如何与水、与人、与环境产生密切的联系?凤凰中心将这几者间建立起联系,它的体型姿态、材料的应用,使得建筑、人、水和周边的环境产生了融合,体现了环境的特色;充分营造了这个地段的场所感。数字化设计控制与加工生产无缝对接 数字技术使建筑设计有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设计过程。而设计过程本身也是探索的过程,之前没有先例,国外的数字建造,也几乎没有完整的先例。我认为凤凰中心的建设过程,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建筑设计的模式,而是建筑产业、建筑行业的模式,可以归纳为:数字设计+数控加工+装配式施工;这个模式对中国的建筑工业的贡献,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甚至可以说,中国建筑工业的未来就是这么一种模式。
为什么说这就是中国建筑工业的未来模式呢?第一,一个施工工地产生的噪音污染会受到监管,建材的大批量运输将受到时间上的限制,白天禁行晚上才能运输;不仅方方面面受到了限制,它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第二,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现在北京一个工人一天的薪水要500块,而1990年代末只有50块钱;人工成本这么高,在人工密集的建筑施工中,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模式就成为迫切的需要。如果“装配式”真能在未来发挥作用、能够发展,最本质最根本的出路在于依靠数控加工。很多科研人员、很多工厂都在研究“装配式”,但却没有从精确度和精制性方面去研究,做出来的东西比较粗糙;而“装配式”发展的基本点就是精确度,而精确度的前提和技术的基础即是数控加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数字加工、施工装配,对建筑师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就是要会数字设计;如果还是用CAD去画图,是不可能满足数控加工和“装配式”的要求的。开放平台实景所以从整个数字建筑产业链的发展,反过来要求建筑师,必须学会数字设计。再谈一下数字设计的软件工具,新的三维软件的几何理论基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像“犀牛”、“MAYA”这种在计算几何及微分几何等复杂几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软件,和AutoCAD体系软件有着巨大的不同;新型数字化软件,不光能做标准形体,也就是不光能做传统的建筑,还能做各种各样复杂的形体和新建筑。当设计师掌握了这样的工具,以此作为条件,不可能再于原有传统标准形体的创作中原地踏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日趋显著的个性化及多样复杂性,要求建筑满足这种新的要求,建筑最终的形态,也将趋于复杂及个性化。当掌握了数字化的工具,建筑师必然会用这些工具去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去设计和建造出那种不规则和复杂的建筑来。东中庭实景内幕墙实景当建筑师有了这样的才能,有了这样的工具,能做出更加多元复杂的建筑的时候,同时数控加工的能力使建筑工业具备了条件,“装配式”施工同时成为整个建筑工业的基础,那么这个时候整个建筑业会发生水到渠成的变化;这与“传统设计方式”确实是对立的,对“传统设计方式”确实是一场革命。 “凤凰中心”作品探讨了一个中国建筑工业、未来的模式,并且成了杰出的建筑设计范例,不仅具有学术上的贡献,同时具有学术上的贡献,同时具有关乎未来建筑工业发展的探索。 凤凰中心获得了2015年亚洲建协建筑奖提名、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一等奖 等多项国内外大奖,还于2013年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代表了中国建筑师的设计和实现水平,成为了中国杰出的建筑设计范例。 作者简介:徐卫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主任,
馆藏&1022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建筑设计院:创新校园设计和建造的三个问题
学校不应是简单的制造产品,而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从创新校园的设计与建设出发,来自中国建筑设计院的邓烨先生,为大家分享他心中理想的学校和教育环境。一问: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校?这是大家都会说的,我们学校要做成什么样的学校?这是大家办学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千篇一律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我设计更多的还是公立的学校,现在从北京来说,甚至从全国来说,公立的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教学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公立学校改善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一种状态。在2015年的3月3号北京中小学开学的时候,京华时报有登了一篇报道《新式学校超乎想象》,第一个是北京三十五中,这是中关村三小在万柳的校区,还有一个是北京四中,在房山的校区。这三个学校是完全不同的,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这个学校是我主要负责的,三小是我们院和美国合作的。三个学校的定位、环境,包括他们的教育理念都是完全不同的。北京三十五中可能有一部分嘉宾已经去过,它位于北京最核心的地方,这边是什刹海,在西城里面,用地上面还有以前老的胡同,还有鲁迅先生刚到北京全家居住的地方,整个风格也是园林式的,这是学校的校门,也是体现出学校的文化。不仅仅是硬性的在书本上的熏陶,也是文化上的潜移默化的印记。可以看到学校的环境是传统中式,有园林感,旁边有流水,有红色的长廊。这是学校保留下来的四合院,本身处于北京的内城区,有很多传统的要素在里面,也成为学校空间的一部分。这是学校为整个北京市金帆乐团服务的金帆音乐厅,是一个800座的标准音乐厅,整个这些设施也是对社会开放的。刚才罗主任说的,现在可以在教育系统上选课,包括三十五中的很多课程,公共实验室都是可以预约的。(来源于网络)这是中关村三小,也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模式,也颠覆了传统公立小学的概念,这是架空的操场,这是篮球馆。这是朝南的作为共享的中庭,贯穿了学校教育3.0模式的公共共享空间,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里面交流,包括和老师的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三小的小的剧场,也是随时随刻对学生开放,前面的座位不固定,后排有固定座位。学生在课余包括教学活动都可以在里面展开。(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操场之下大的体育馆,包括看台、可以活动的篮球架,都是来提供设施的使用效率。(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个是教学的空间,教室由三个单元串和在一起,都可以打开,完全对着我们的,刚才看到的南侧可以打开,三个教室之间的墙也可以打通成一个教室,实现不同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实现空间的自由组合。(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个是北京房山的四中,四中在建筑形式上做了很多的探讨。因为是万科来承建的,工程质量也很好,底层和上层的空间联系,包括跑道和操场和建筑之间的联系。把这些所谓我们认为的室外的空间变成了学生交流和活动,来进行共享的空间。这是内部大的中庭,像四中已经不完全像传统意义的学校,在建筑形式上,包括内部空间上,更像是我们看到的企业总部,办公楼。这是我们在学校中设计的变化,改变常规对学校的理解,我们可以放到更社会的背景上来看。这些都贯穿了设计师的理念,我们还要把它跟学校的办学需求结合起来,这三个学校代表了目前北京公立学校的变化。办学标准之下,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北京某个开发商代建的学校,这是开发商移交之前的状况,这是它的中学,这是最低标准,左右都没有做任何的装饰和校园文化的体现。 这是小学部,小学部做完的装修,这是学校自主装修的情况。可以看到家具包括展示的情况,问题在哪,我们的整个出发点错了,它是用一个完全标准化的就像福特教育的模式,根本的出发点错了,它不是为我们新的教育来准备的。我们的标准和规范带来哪些问题?这是教育需要变革的东西,也是我们设计发生改变。我们在南京、山东、北京也都看到对新的教育环境的要求,包括像之前说到的我们的绿色理念。我们国家对绿色建筑是有要求的,学校作为示范很多要求是达到绿色二星,对用材都有要求。可能我们学校在行为节能、教学理念上,做的很还不够。美国的Leed认证对人的行为有更多的要求,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对于公立学校也好,对于私立学校也好,这是一个时代的需求,而不是用简单的标准来建设。标准一定会有,但不是用机械的空洞的标准来做。(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中关村三小的办学理念,这个墙是可以打开的,所有的门也可以打开,这是南侧的共享空间,提出的叫学校3.0的理念。里面有一些分支的理念,学校中的学校,类似混龄教育的模式,到处都是学校。所有的共享空间都变成了教学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大厅,包括操场、剧场,都是学校的一部分,包括所有为学生准备的一些小环境的空间,还有作为教师的建筑的理念。这里面有很多的地方是没有装修的,露出来设备管线,把建筑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大孩子教小孩子,这是跟他的课程有关系,本身是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这种混合式的,开放式的空间。在这个学校里,教室的边界很模糊,更多的是作为组群式的融合式的教育环境。这是三十五中的情况,由于三十五中的环境非常特殊,当时提出来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一直在强调中国自身的特色,它主要的特点一个是教学改革,开始实行走班制的改革。从十一学校开始,北京市的一大批学校都在实行走班制的改革,为了适应更高的教育需求,三十五中还有8个中科院的高端实验室,包括纳米、计算数学、航空航天,还有很多高校都没有的风洞实验室,还有传统文化上的,像李大钊和鲁迅的精神都在里面,包括金帆音乐厅。整个学校其实是非常开放的,公共设施一方面是可以对全市的学生预约使用,另外一方面体育设施都是向公众开放的,音乐厅也有很多的活动。学校不应该是产品,应该是一个艺术品,需要我们定制,需要我们根据需求来做不同的调整,这是一个宏观的。二问:学校是为儿童服务还是让儿童心怀畏惧?我们小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学校,一方面与当时的课程有关,另外一方面是教室环境,太简单,太呆板。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强调的是合作共赢,强调的是自然,所以在学校里,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达:约翰杜威在上个世纪就在说教育的问题,儿童有四个方面兴趣:我们现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基本上还是围绕这四个方面在展开。在三十五中有很多的长廊,基本上是半公共型的学生和交流空间,学生非常多在此往来的行走,包括和老师的交流。这是我们设置的中科院的探究型实验室,这是3D打印和激光切割的教室,这个是金帆音乐厅,我们不仅仅有一个大的音乐厅,还有很多小的排练厅,来满足不同的表演需求。刚才也提到了项目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学校里的课程其实是连续的,本身天然是有很多的联系在一起。我们做一个课程,我们说旅行,可以涉及到语言、历史、地理、美术、音乐,这是相对直接的内容。如果我们放到教学课程来说,场景化以后,我们要做舞台的背景、做表演,我们可能还要动手做我们的服装,做很多的道具。包括种植类也是,从直接课程到间接课程,我自己也在三十五中帮他们做建筑的选修课,教的课程都是发散的,基本上可能讲到建筑的时候有可能会讲到艺术或者美术,有的内容就是从图像,从以前的古画像《清明上河图》讲宋代的建筑,其实课程本身都是联系,它都是发散的,如果割裂来看很枯燥的,如果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兴趣容易得到提升。这些都跟之前提到的公共空间有关系,公共空间承载了很多内容,既是城市的联系,也是承载着学生交流休憩学习的环境,我们应该转变一个观念,教室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我们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这些公共空间到底包括什么?除了看到传统意义上的门厅、大厅,公共走廊、楼梯、图书馆、表演区、室外长廊、甚至外面的广场、种植园地,都是儿童探索自然、探索社会的一种方式,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很多学生在里面聚集,这是乐成国际学校的图书馆。 我们把公共空间赋予了使用功能和教学功能,它不再是一个简单通行用的地方,可以是发生很多事件的地方。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小学的长廊,希望儿童在交往学习活动都在里面展开,这是公共空间。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学校的需求或者运营,或者我们的收支平衡需要提供更多的容量。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像传统意义上把学校单纯地展开,在地面上平铺,而是要考虑向上空的延展和向地下的延展,这也是符合我们国家绿色建筑节地的要求。这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有限的空间得到了效率的提升;另外一个由于上下空间的存在,教学空间、公共空间变得非常丰富,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三小的典型剖面图,上面是操场,下面是运动场,这边都是单元室的教室,这是交流区,它每一层都是叠错的,每一层都有种植的绿化。空间通过综合运用来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一些学校,地下占到非常多,有的学校把地下用到-10米以下,这个在设计中是不是也可以探讨,究竟是往上走更好还是往下走更好。(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是三十五中的剖面,当时受限制很多,不能够太多地往上,也用了很多地下。这是篮球馆,做了两个小的,屋顶作为实验室和绿化的温室使用,这边在操场下面做了一个游泳馆,围绕的是采光的中庭。所有的这些空间都是有自然采光和通风,通过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土地的稀缺问题。还有空间的多样性和边界的柔化,可以看到三十五中,既有民国时代的建筑,也有老北京四合院,也有新建筑,包括很多的长廊。大家如果走在里面会发现整个空间是非常舒服、非常放松,不会感觉到任何的像传统学校的压抑感,人是非常放松的,可以很容易静下来,完全脱离了城市的喧嚣。学校应该更开放。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办公空间,办公空间的色彩如此鲜艳,更何况学生,儿童来使用。这是商业化空间。学校应该是一个容器,容纳学生教育和成长的需求,这个容器可以变化,可以不断经过装修,或者设备来调整,不应该是一成不变,它应该让孩子觉得很愉悦,而不是很紧张,这是我们学校设计的一个终极目标。三问:如何建设理想中的学校?建设学校第一位是筹措资金,钱它是有目的的,一个是我们更多的功能需求,另外一个是公共空间上,更大的公共空间是不可替代的,另外是提高空间的效率,如何通过设计来解决原来割裂的房间,让它变成更高的使用效率,一个功能被复合成多个功能。先进的教学系统,包括我们说的新风系统、弱电系统、智慧校园、包括远程的教育,这也是我想呼吁大家转变的,优秀的设计团队还是需要一定的设计费。最后一个是一个试错的成本,我们不可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跟预想的一样,我们要预留调整的经费。我们呼吁形成这样一个团队,包括学校、设计师、施工方、材料供应商。把我们每一分钱用好,把我们每一个材料做好,质量控制好,现在出的很多问题并不是说设计上想用,或者学校有意愿,还是宏观大的体制的问题。我们要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和全专业的设计,不应该在学校投入使用后再进行二次的装修,这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建筑,结构,机电,包括延伸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体育工艺,包括一直提到的绿色和建设信息化模型的设计,这对我们将来运营维护有很多的好处,包括系统和管理都可以用到这个模型。材料的认样和设备的选型,这些都是全流程设计的过程和概念。现在很多地区学校建设已经开始走设计总包的模式。最后我们有一个构想,应该有一个更多的尝试,一个教育的实验室,包括我们的学校,包括设计机构、材料商,共同来完成的。研究包括不同年级学生的真实变化,我们的小学生到高中生,他的心智,他对社会的理解,包括身体有很大的变化,不可简单能用成人和儿童来划分,不同年纪都有不同需求。还有一个材料在真实条件下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好的材料,在不同的学校听到不同的反馈,是不是有条件做一个真实可以测试的样板间。另外一个是新型设备的展示和实施,比如现在北京市教委把所有学校都加装新风系统,这些新风系统,能不能满足学校的使用,哪种运行费用最好,而且对学生是真正无害的。还有一个是今天新学说组织的全行业的交流,这是我的一个构想。来源:中国建筑设计院的邓烨在新学说和必达亚洲联合举办的《2016国际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研讨会》上的演讲,主题为《创新校园设计和建设的三个问题》,内容略有删节。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onlyqs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建筑设计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